❶ 求宝马mini cooper s动力系统详细资料
mini cooper s
发动机
排量 1598mL 最大功率-功率值 135kW
最大功率-转速 5500r/min(rpm) 最大扭矩-扭矩值 240Nm
最大扭矩-转速 1600—5000r/min(rpm) 发动机排列 L型
发动机位置 前置 进气型式 增压
增压方式 涡轮增压 凸轮轴 双顶置凸轮(DOHC)
汽缸数 4个 每缸气门数 4个
缸径 77mm 行程 85.8mm
压缩比 10.5:1 缸体材料 铝合金
环保标准 欧5
1.6升四缸汽油发动机,应用双涡管涡轮增压器和燃油直喷技术。通过汽油直喷将燃油喷入四个汽缸,且进气由带有中冷器的双涡管涡轮增压器进行预压缩。利用这一技术,可使两个汽缸的气道以及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内的气道同时彼此分开。这项特殊配置从发动机低转速运行时即可显着提升输出功率,同时提高了涡轮增压器的响应,并且几乎完全排除了过去在加速时经常发生的“涡轮中断”现象。1.6升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响应和特性与更大的自然吸气式动力单元极为相似。
在2011上海车展上,霍尼韦尔就展示了这种带有VGT可变进气截面的双级涡轮增压器。在柴油机转速低于2400转时,第一级带有VGT可变进气截面技术的涡轮增压器将会起作用,确保柴油机灵敏的油门响应;当柴油机的转速在2400-2800转时,第二级涡轮增压器开启,两级涡轮增压器一起全力工作,为柴油机提供最佳的功率输出。
低于2400转时,只开启第一级带可变进气截面技术的涡轮
此时柴油机将具备更好的低速扭矩和响应性
超过2400转后,系统接通并联的第二级涡轮增压器,为柴油机提供更强的性能表现
采用了两级涡轮增压的柴油机,最大的改善是高转速时的输出功率,最高能提升15%以上
两级涡轮增压器对柴油机的扭矩表现的提升,无疑就更加明显了
两级涡轮增压技术对柴油机性能的帮助有多大,这里我想拿一个实例来说明。在2010年日内瓦车展上,现代展示了其最新发布的1.7升双级涡轮增压柴油引擎,抢眼的性能数据无疑就得益于双级涡轮增压技术的运用。
1.7排量就能拥有118千瓦(169马力)和373牛米的表现,这就是两级涡轮增压技术的贡献。
http://www.xjauto.net/news/201104/625.html
不知道 是不是想要的 嘿嘿
❷ 动力首破500PS!宝马S58诠释性能6缸机精髓
●350Bar中置直喷系统
低负荷下,S58两个高压油泵每隔30秒交替工作;而运动驾驶方式或满负荷下,两个高压油泵同时工作。众所周知,缸内直喷技术是从柴油机移植来汽油机上的,细小的汽油颗粒在高压油泵的推动下,从多孔式喷嘴中喷出,提供了更好的燃油雾化效果(燃油颗粒直径缩小至10μm以下),令其迅速在气缸内蒸发,从而加快混合气的生成速率,从而提升燃料的利用率。
而 宝马 S58这套直喷系统,内部压力达350Mpa( 约3500个大气压 ),且采用了中置缸内直喷的布局,帮助实现更均匀。更精确控制的混合气气流,在火花塞的配合下迅速而均匀地着火,哪怕在高负荷、高输出的工况下也能将气缸压力稳定下来,避免爆震/冒黑烟的恶劣工况。
●无惧G值的润滑系统
对于动不动就在弯道中拉出1G过载的M3/M4而言,S58的润滑性能将受到严苛的考验,采用普通的油底壳显然是不行的,毕竟有可能会在强烈的G值下燃油泵吸不到油,导致引擎缺乏润滑而故障。
因此,宝马工程师在S58的润滑系统加入双管回流泵,让机油有效而迅速地返回油底壳, 理念 有点类似于干式油底壳。而别具一格的双腔式分区,以及3个润滑油吸口+7L机油的设计,可以让S58发动机应付高达1.3G的纵向G值,并可以在任何水平方向接受超过1G的加速度,稳定地为为发动机提供有效的润滑和散热,为激烈的赛道驾驶打下良好基础。
●精巧的并联式低惯量涡轮
尽管未采用先进的VGT增压器,但S58的这套并联式双涡轮增压系统,也能凭借低启动惯量达成均较为迅猛的初段增压响应;同时电控旁通阀的加入,也令其更好地适应市区驾驶时走走停停的状态,令S58发动机的“跟脚感”更佳。
●复杂的进气布局
有意思的是,宝马将某些M车型上的S58引擎,从普通的“风箱+进气滤芯原理引擎本体”的设计,更改为置于引擎顶部,能通过引擎的余热对进气滤芯进行烘烤,从而保证其干燥;前后两个分体式进气风箱,分别负责前后两个涡轮的气流供给及过滤杂质。
●大!大!大!的全新侧置中冷器
相较于F3X底盘的S55发动机那显眼的顶置中冷器而言,S58发动机的中冷器虽然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距离变长,理论上会导致涡轮迟滞变大,但全新的高效水冷管路,以及大体积带来的高热容量,对在引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下的稳定性有着正面的贡献。
文末语
当几年前内燃机淘汰论甚嚣尘上,宝马拿出了S55这款均衡无比的发动机,展现出对内燃机(特别是直列六缸汽油机)的痴迷,成为当时涡轮性能机中最“跟脚”的一台。
几年过去了,在我国都一笔废除了燃油车淘汰年份时,M Power再一次拿出了这款更令人惊喜的S58发动机,在技术上虽然没有显而易见的突破(甚至连流行的轻混系统都没有加入),实际只是S55机型深度改进后的结果,但它全面而均衡高性能表现,还是让大家看到了宝马在内燃机领域的深厚底蕴,这也是对走低转速+高增压路线,亦或是单纯堆缸数的对手们,一次无情的讽刺。
展开余下全文(1/2) 2 S58发动机十个技术亮点(2) 回顶部
●350Bar中置直喷系统
低负荷下,S58两个高压油泵每隔30秒交替工作;而运动驾驶方式或满负荷下,两个高压油泵同时工作。众所周知,缸内直喷技术是从柴油机移植来汽油机上的,细小的汽油颗粒在高压油泵的推动下,从多孔式喷嘴中喷出,提供了更好的燃油雾化效果(燃油颗粒直径缩小至10μm以下),令其迅速在气缸内蒸发,从而加快混合气的生成速率,从而提升燃料的利用率。
而 宝马 S58这套直喷系统,内部压力达350Mpa( 约3500个大气压 ),且采用了中置缸内直喷的布局,帮助实现更均匀。更精确控制的混合气气流,在火花塞的配合下迅速而均匀地着火,哪怕在高负荷、高输出的工况下也能将气缸压力稳定下来,避免爆震/冒黑烟的恶劣工况。
●无惧G值的润滑系统
对于动不动就在弯道中拉出1G过载的M3/M4而言,S58的润滑性能将受到严苛的考验,采用普通的油底壳显然是不行的,毕竟有可能会在强烈的G值下燃油泵吸不到油,导致引擎缺乏润滑而故障。
因此,宝马工程师在S58的润滑系统加入双管回流泵,让机油有效而迅速地返回油底壳, 理念 有点类似于干式油底壳。而别具一格的双腔式分区,以及3个润滑油吸口+7L机油的设计,可以让S58发动机应付高达1.3G的纵向G值,并可以在任何水平方向接受超过1G的加速度,稳定地为为发动机提供有效的润滑和散热,为激烈的赛道驾驶打下良好基础。
●精巧的并联式低惯量涡轮
尽管未采用先进的VGT增压器,但S58的这套并联式双涡轮增压系统,也能凭借低启动惯量达成均较为迅猛的初段增压响应;同时电控旁通阀的加入,也令其更好地适应市区驾驶时走走停停的状态,令S58发动机的“跟脚感”更佳。
●复杂的进气布局
有意思的是,宝马将某些M车型上的S58引擎,从普通的“风箱+进气滤芯原理引擎本体”的设计,更改为置于引擎顶部,能通过引擎的余热对进气滤芯进行烘烤,从而保证其干燥;前后两个分体式进气风箱,分别负责前后两个涡轮的气流供给及过滤杂质。
●大!大!大!的全新侧置中冷器
相较于F3X底盘的S55发动机那显眼的顶置中冷器而言,S58发动机的中冷器虽然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距离变长,理论上会导致涡轮迟滞变大,但全新的高效水冷管路,以及大体积带来的高热容量,对在引擎长时间高负荷工作下的稳定性有着正面的贡献。
文末语
当几年前内燃机淘汰论甚嚣尘上,宝马拿出了S55这款均衡无比的发动机,展现出对内燃机(特别是直列六缸汽油机)的痴迷,成为当时涡轮性能机中最“跟脚”的一台。
几年过去了,在我国都一笔废除了燃油车淘汰年份时,M Power再一次拿出了这款更令人惊喜的S58发动机,在技术上虽然没有显而易见的突破(甚至连流行的轻混系统都没有加入),实际只是S55机型深度改进后的结果,但它全面而均衡高性能表现,还是让大家看到了宝马在内燃机领域的深厚底蕴,这也是对走低转速+高增压路线,亦或是单纯堆缸数的对手们,一次无情的讽刺。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