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浒传》除了乌骓马,还有哪些有名的宝马
排名第四:爪黄飞电
名贵程度:三颗半星
名驹当然要配名人,只有名人才能降得住名驹,爪黄飞电这匹马的主人就是个大名人,大枭雄,他是曹操。作为三国时期最牛的牛人,最牛的军事家、文学家和政治家,曹操的这匹马自然也非同凡响。当然,这里所说的非同凡响其实只是两点,一个是这匹马十分名贵,二是这匹马速度极快。
排名第三: 的卢
名贵程度:四颗星
这匹马也是名马,是三国中另一个大牛人刘备的坐骑,它最出名的一战就是带着刘备脱险,像霹雳闪电一样。
排名第二:绝影
名贵程度:五颗星
如果说曹操的爪黄飞电是一种高贵的地位和权力的象征,那么这匹绝影就是真正的战马,是真正能上战场,见过大场面的马,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它的速度奇快,它的主人是曹昂,也就是曹操的长子,但是这匹绝影也曾经救过曹操,带他逃离战场,靠得就是速度。
排名第一:赤兔
名贵程度: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光这句话就够了。
⑵ 杨四郎的马叫什么名
雪里寻梅的宝马。经明笑查询杨四郎的人物简介得知,杨四郎主使一支菊花点金枪,辅使一组靠背无敌夺命铜锤,骑雪里寻梅的宝马。杨四郎即杨延辉,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杨业第四子。圆梁武艺高强,也在阵前橘槐运立功,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
⑶ 赵云的神驹从土坑里一跃而出,到底是什么宝马赵云怎么得到的这匹神驹呢
赵云开始有一匹大宛马,品种是赛龙雀,叫做“玉兰白龙驹”,也是有一个“龙”字,其中不仅仅是暗含了赵子龙的名字,也是因为这匹马实在是特殊。马的左耳朵那里有一个犄角,头上还有旋,肚子上还有鳞片,非常的特别,于是有人就说,这是因为此马是传说中的“龙”的孩子。
三国演义中描写,当年在长坂坡上,赵云七次进出,但是始终没有被活捉,就是因为有一匹良驹,那匹宝马的名字叫做“千里追风白龙驹”,光从头到尾巴的长度就是一丈二,有人形容说这匹马长得像是欢龙,这匹马也的确是神勇,落入泥坑之后,还可以腾空跃起,带赵子龙脱离险境。
那么赵云在长坂坡杀了哪些战将呢?(以下内容选自三国志平话,和小说有一定出入)
1、主人公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氏,白袍银甲,白马银枪。初战成名于公孙赞与袁绍的战役,当大将文丑追杀公孙赞时,赵云单人独骑杀败文丑,枪挑鞠义,保护公孙赞,并助其反败为胜。此后赵云除了在新野枪挑曹洪的头盔,便没有再杀敌的机会,直到长坂坡当阳道,赵云在曹操百万军中杀了个七进七出,才真正一战威震天下。
⑷ 三国演义中除了赤兔马,还有哪些宝马呢
top3:绝影
《后汉书》:曹公所乘马名绝影。 《魏书》:公所乘马名绝影。绝世名马,充满霸气,曹操之爱马,波斯种,绝影之意,即是说此马跑起来不见影子,一骑绝尘无影踪。曹操早年多乘此马,转战南北,大破黄巾。战宛城身中三箭,但仍然负曹操渡过清水河,眼中一箭,倒地身死,与典韦死的一样壮烈。曹操逃出后盛大祭之。
⑸ 杨六郎骑的是什么马
提到杨六郎(杨延昭),相信凡是看过影视剧《杨家将》的人都会知道,他是一个行侠仗义、忠君爱国的英雄。但杨家将故事已流传近千年,小说、评书、戏曲精彩迭出。不过,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是什么样子呢?正史上只有三言两语的记载:说杨延昭为边关守将。那后来他为什么又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杨延昭生于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死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因避道士赵玄朗之讳而改为延昭。按理说一个道士的名字无须避讳,但这个道士非同一般,宋真宗将其尊为圣祖。
杨家将故事中,杨延昭是杨业的第六个儿子,因而又叫杨六郎,不过历史事实并非如此。《宋史》中记载杨业有七个儿子,杨延昭至少比其中的五位要大,他不是因为排行第六才叫杨六郎,而是另有原因。杨六郎是辽兵对他的称呼,宋史称辽兵对他非常惧怕,至于为什么叫他六郎、其中有些什么缘由则无可考。
传说中杨六郎还是地位显赫的郡马爷,这更是没有任何依据。从杨六郎的生活轨迹看,他长年镇守边关,在京城没有什么根基,更没在京城生活过或任过职,怎么可能成了柴家的郡马?
杨延昭少年时,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但对兵法及行军打仗之事却非常上心,显示出了过人的天赋。杨业对他很是钟爱,觉得他最像自己,经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经受战斗锻炼。
986年,宋太宗发动第二次征辽战争,28岁的杨六郎就在阵中。攻打朔州城时,杨六郎冲锋在前,手臂被流矢射中,入肉很深,但他没有退却,忍痛鏖战,把强悍的辽兵打得一败涂地。英雄的事迹总是难以磨灭,如今雁门关四周山上,仍然留有相关的地名,这是对他的永久性纪念。
杨延昭起初并没有受到宋王朝的重用。太平兴国年间,他被荫补为供奉官,这是级别比较低的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连级干部吧。杨业牺牲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勉强算是个中级军官。
公元999年阴历9月,辽国大举南犯,杨六郎率兵打了几个胜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辽兵入侵中原,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他们把当地民众抓去做苦力,甚至在攻城时逼迫他们爬城,让无辜的百姓做替死鬼。目睹此情此景,杨六郎恨不能率百万雄兵痛杀辽寇,但他人微言轻,官小兵少,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他屡次请求高阳关都部署傅潜发兵支援,都得不到回音。当时傅潜手下有8万多兵马,但他消极畏战。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但傅潜都充耳不闻。更有甚者,他还刻意掩盖部下抗辽的功绩。贪生怕死的傅潜受到了众人的严厉谴责,当时一位叫钱若水的文官,主张杀掉傅潜,通告全军以振军威,然后挑选像杨延昭这样英勇善战的军官,委以重任,驱逐辽军。
后来宋真宗亲率大军前往大名府督阵,宋军绵延数十里,气势庞大,深入宋境的辽军担心被围,于1000年正月撤退。辽兵撤退后,宋真宗将傅潜削职流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杨延昭有幸得到宋真宗的召见。真宗皇帝询问他有关边防的情势,杨延昭对答如流,谈吐不凡。宋真宗非常满足,对诸位大臣说,“延昭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乃父之风,非常值得称赞。”这可能是杨延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皇帝。
1001年,辽军又一次南下。杨延昭在羊山下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叫阵,将辽军引诱到伏击圈后,伏兵四出,杨延昭又率众杀回,辽军大败,其领军大将当场阵亡。此一阵大长宋军士气,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杨延昭升了官,引起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宋真宗曾经和大臣们谈及此事,他说杨延昭远在边关,朝里没有什么熟人,全仗自己忠心勇敢取得些功名,对他眼红的人很多,不是朕保护他,他哪里会有今天?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杨六郎根本不可能是郡马,否则就不是朝中无人了。终其一生,杨六郎也没有什么太高的地位,和传说中的朝廷重臣相去甚远。宋史对他的记载,无论功过都非常简单。有关他的英雄事迹,野史多于正史,传说多于正传。1014年,杨六郎病死于边关,享年5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