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北京汽车和北京奔驰有什么关系啊都属于同一集团吗
北京汽车是国企,它旗下有很多个子公司,包括北京汽车、北汽幻速、北汽新能源、北京奔驰、北京现代等,其中北京奔驰算是合资子公司,是北京汽车与德国奔驰公司合资的,由德国奔驰公司提供主要的设计技术,在中国设计生产出北京奔驰。由于有奔驰的先进技术,北京汽车当然会努力学习研究,并应用于自己全资的车型上面来获得更大利益。因此,你会发现部分北京国产车长得像奔驰、长得像现代。
其他国内的主要的汽车制造商,比如长安汽车,它旗下有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因此长安自主车型,例如长安CS75就会和某些合资车长得比较像了。
还有,东风汽车、上汽集团、广汽集团、一汽、华晨等等,你自己仔细想想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国内宝马是与华晨公司合作的,产地在沈阳。主要生产宝马3系和5系。
奔驰是与北京汽车公司合作的,产地在北京 主要生产奔驰c级e级
另外还有奔驰商务车 跟福建汽车合作
‘叁’ 还有一汽生产的奔驰轿车,对的,您没看错!
一汽是中国最大,也是最早的汽车企业集团,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汽车工业的长子,后面东风等其他汽车企业,包括奇瑞等,都从一汽输送过很多高级人才。
一汽轿车现在自主板块有红旗,奔腾等品牌,合资的品牌有一汽奥迪,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马自达等。但是,如果说奔驰有个车型,是一汽生产的,很多人包括专业级的车友,都未必会相信或知道这个事情。
实际上,一汽生产的奔驰汽车是有的,只不过是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产品,比较稀少而已。
怎么能确定这款奔驰汽车是一汽生产的呢,我们仔细看车铭牌。
车铭牌是汽车的身份证,既是上牌信息,也是生产地的依据。我们从铭牌上看,当时对奔驰汽车公司的翻译,还是梅赛代斯-奔驰轿车,显然和现在的翻译有些出入,而生产企业,就是第一汽车制造厂,地址标注的是长春。而生产日期是1989,车号也很小,只有0777,乘坐人员的标注就显得特别,是八人。三排座的轿车,估计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
为什么一汽会生产奔驰汽车呢?难不成一汽和奔驰曾经有过合作?我们查询下资料,就能发现,一汽确实和奔驰之间有过合作,而且是在八十年来,早于北京奔驰合资企业很多年。
当年一汽和奔驰合作的时候,是希望借助和奔驰合资的机会,学习高端轿车的生产技术,同时生产奔驰牌的轿车,以给国家一些高端公务使用。但是当时奔驰汽车可能不太在意中国的市场,和一汽合作之后,配件基本都在德国生产,只是拿到中国来组装。
这样,一汽不仅不能学到实质的产品技术,而且奔驰提供的产品,也不是代表奔驰最新技术的车型,一汽生产的奔驰轿车,在油耗和舒适性方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基于这种现状,一汽和奔驰的合作,没多久,就结束了,而一汽选择了和大众一起生产奥迪高端轿车,这也导致奔驰作为豪华品牌,要比奥迪晚很多年才进入中国市场。不过,晚来中国市场的奔驰,是否会错过和一汽的合作感到惋惜,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而一汽生产的奔驰轿车,因为数量很少,所以,也就不为外人所知了。所以,现在一汽生产的这款奔驰汽车,估计都已经是中国汽车界的文物了。
我们只知道一汽在努力做红旗高端品牌,其实我们不知道,一汽在高端汽车方面,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努力啊!
小叶闲话,汽车话题的即兴表达。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反感,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肆’ 奔驰车在中国都有几个合资厂
奔驰车在中国有两个合资厂,分别是北京和福建,北京是生产乘用车,福建奔驰是生产商用车。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于2005年8月8日正式成立。北京奔驰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具备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
福建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投资区内,总投资4.346亿欧元。其中,注册资本为28700万欧元。
福建奔驰是戴姆勒在中国的南方项目,是戴姆勒全球战略的重要生产基地。生产车型有V级车,威霆,凌特。奔驰改装车有威霆救护车、威霆警用车、威霆商旅车、凌特救护车、凌特应急通讯指挥车、凌特警用车等。
北京奔驰的成立过程:
2005年6月,国家商务部和北京市工商局正式批准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重组、变更为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 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投资总额增至60291.4884万美元;
注册资本增至40074.9784万美元,其中: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0%,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一方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0%。
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的新厂区座落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总面积为198万平方米,第一期工程厂房占地面积为210000平方米,8万辆生产能力中25000辆为梅赛德斯-奔驰E级和C级两大系列轿车产品。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福建奔驰
‘伍’ 中国奔驰是合资的吗
北京奔驰是合资车。奔驰旗下有非常多车型基本都被北京奔驰国产了,例如奔驰a级,奔驰c级,奔驰e级,gla,glb,glc等。a级是奔驰旗下的入门级汽车,国产版a级是三厢汽车。国产版a级一共使用的是三款发动机,分别是低功率版1.3升涡轮增压发动机,高功率版1.3升涡轮增压发动机,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
低功率版1.3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136马力和200牛米的最大扭矩,这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5500转每分钟,最大扭矩转速为1460到4000转每分钟。这款发动机配备了缸内直喷技术,而且使用的是铝合金缸盖缸体。
高功率版1.3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163马力和250牛米的最大扭矩,这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5500转每分钟,最大扭矩转速为1620到4000转每分钟。这款发动机配备了缸内直喷技术,而且使用的是铝合金缸盖缸体。
2.0升涡轮增压发动机具有190马力和300牛米的最大扭矩,这款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转速为6100转每分钟,最大扭矩转速为1600到4000转每分钟。这款发动机配备了缸内直喷技术,而且使用的是铝合金缸盖缸体。
与这三款发动机匹配的基本都是7速双离合变速器。望采纳,谢谢!
‘陆’ 奔驰公司跟中国的哪家汽车厂商合作
北汽,北京奔驰生产乘用车
福汽,福建奔驰生产商用车
比亚迪,奔驰混动车型用比亚迪插电混动系统,两家合作腾势汽车
‘柒’ 北京奔驰属于国产吗
北京奔驰属于国产。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是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与戴姆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于2005年8月8日正式成立。
北京奔驰工厂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业具备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作为中国最先进的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BBAC以5大特色定义了现代化汽车企业的全新基准。
由此可见北京奔驰虽然是一个合资企业,但是其开发技术是在中国,并且时中国先进的汽车制造企业,因此北京奔驰属于国产。
(7)奔驰是中国哪个车企合作的扩展阅读:
国产奔驰全新长轴距E级轿车的车外后视镜是空气动力学工程师的杰作,他们经反复试验,设计出一个满足三个关键领域(特定要求的后视镜体几何形状。
从空气动力学角度来说,由于空气动力学效率非常出色,在风洞中开发的后视镜体的空气阻力仅仅占车身总体空气阻力的3%左右。
此外,车外后视镜在安全性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车外后视镜在下雨时会因为表面的雨滴而使驾驶员的视觉效果产生偏差。
因此在外部后视镜体的设计上,工程师特意在后视镜体外侧设有导流槽,可以将滴落在后视镜体上的雨水导向后侧,并精确的在设计好的位置排出。
‘捌’ 奔驰中国与北京奔驰什么关系
奔驰中国是奔驰品牌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办事处,隶属于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外资)
主要销售奔驰进口品牌,列:奔驰S级、奔驰CLS、奔驰ML级,奔驰A级、奔驰B级等等
北京奔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汽车生产企业,由梅赛德斯奔驰公司提供各种汽车零部件技术以及各项合作的企业。(中外合资公司)
主要生产销售:据我所知:奔驰C级、奔驰E级
另我上网查询了一下:供你参考
——————————————
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简称BBDC)于2005年8月8日正式成立,其前身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创立于1983年5月5日,是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中外整车合资企业。 BBDC是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与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戴姆勒·克莱斯勒(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组建的合资合作企业。其中: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0%,戴姆勒·克莱斯勒一方出资占注册资本的50%。合资期限至2033年。
‘玖’ 奔驰属于哪个集团
奔驰是戴姆勒集团旗下的品牌。
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四大业务单元。
2019年3月2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和戴姆勒股份公司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致力于将smart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资公司总部设在中国,双方各持股50%。
企业荣誉
2018年7月19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戴姆勒股份公司位列16位;
2019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发布,戴姆勒股份公司位列18位;
2021年5月,戴姆勒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业2000强”第41位。
‘拾’ 中国哪个车企和奔驰合作研发了电动汽车
是比亚迪
比亚迪和奔驰展开技术合作,成立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新的汽车品牌为“腾势汽车”。
以下来自网络,搜索“腾势汽车”
DENZA是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所拥有的品牌,是比亚迪与戴姆勒合资双方共同打造的中国首个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品牌。DENZA源自中文名“腾势”的音译,为“腾势而起, 电动未来”之意,表达出借助双方资源整合和中国及全球电动汽车崛起的大势,呈现腾飞而起的气势,带给消费者超越性的汽车生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