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为什么说奔驰都是IT人士开的
很多初入社会的年轻女孩都开上了奔驰,甚至住上了别墅,她们一不靠父母,二不靠朋友,全都是靠自己一个人拼搏出来的。据美国专业汽车评价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车主的平均购车年龄为34岁,也就是说平均34岁就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汽车。中国开奔驰的车主都是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对于中国的富豪而言,在定价、外观、内饰、配置日趋同质化的豪车面前,其选择路虎还是沃尔沃、奔驰还是宝马的理由往往并非单纯取决于产品力,对于豪车品牌的认知、社会评价、地域文化及车主个人偏好等诸多情感因素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其选择一款豪华品牌车型时又具备了相当多的个性因素。
⑵ 为什么很多身家过亿的富豪都不买兰博基尼宾利保时捷之类的车,大多数都是奔驰,反正在我这个
因为中国人喜欢低调,奔驰的价位比较广,有不过百万的也有上千万的,但是兰博基尼这样的一定就是极品的,在中国买基本上很贵,容易扎眼。
兰博基尼早期由于经营不善,于1980年破产;数次易主后,1998年归入奥迪旗下,现为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旗下品牌之一。
发展历程
费鲁齐欧·兰博基尼(一作“费鲁吉欧·兰博基尼”)曾是一个生活在意大利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费拉拉省的青年。在二战期间是一名意大利皇家空军的机械师,在那之后他进入一个家基于二战军事设施建造的商业拖拉机厂。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兰博基尼的拖拉机厂,即兰博基尼拖拉机有限公司,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农业设备制造商之一。同时他还拥有一个成功的燃气热水器和空调生产商。
⑶ 英皇的老板是谁
英皇的老板是杨受成。
杨受成于1943年3月3日出生于香港。他是英皇集团的董事长,现居广东省潮州市,该集团在香港成立。早在1942年,他的父亲杨成先生就开启了成安手表系列,为皇帝集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努力,杨受成已成功将一家手表店发展成为一家多元化的综合性企业 - 英皇集团。 2012年,杨受成发表了《争气》的传记,总结了一生奋斗的故事。
(3)英皇公司老总为什么不开奔驰扩展阅读:
杨受成从欠3亿外债到身价过百亿的经历
杨受成1943年出生于香港,24 岁拿下劳力士、欧米茄代理权,1965年成立英皇钟表珠宝,1973年公司上市,钟表大王就此诞生。此时处于香港地产黄金时代,机会千载难逢。
“我有2块钱,就会做10块钱的生意”,以杨受成当年的财力,银行的大门一直为杨受成敞开。有了钱,杨受成四处购置物业保值,他的第一块地,便是从李嘉诚手上买来的香港司徒拔道 24 号背山面海的物业。
除了房产,杨受成更是金融、期货的常客。没有想到1982 年全球经济滞胀,香港楼市首当其冲,楼价同比下跌 60%,紧接着就是港元狂泄,杨受成左右受气。不过,银行不管这个。没钱?那就拿房产、股权抵债。
结果,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除了身上一只手表、一套衣服、一副眼镜,再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仅如此,杨受成还欠下银行 3 亿 2000 万港币,必须8年还清。就连唯一的奔驰W126,也被银行收回。
一位行长给他写了一封信,大致的意思是说,奔驰是成功人士的代步工具,作为失败者,杨受成不能再拥有奔驰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杨受成发誓要拿回失去的一切,发誓再不坐奔驰,他要争一口气。
东山再起之后,杨受成直接入手一辆劳斯莱斯 Silver-Spirit。1994年,更以1300万拿下香港9号车牌,那是全球最贵的车牌,杨受成要把它挂在劳斯劳斯幻影上,一雪前耻。
2012年,杨受成的自传《争气》公开发售,这是他邀请香港第一才子陶杰所写。书中,杨受成最感谢的人有三个,第二、第三是长辈跟朋友。第一名却是一位风水先生陈朗。
怎么回事?原来杨受成1983年遭遇巨变后,陈朗送了他一句话,“你有翻身之命,不过不要只守成于眼前的那点生意,应该走出维港,向西边发展。”就这样,杨受成坐上了去中东的飞机。
中东不能喝酒、不能娱乐,当地人唯一的爱好就是足球与黄金。受此启发,杨受成借钱开了一家黄金外汇小店,店里就2张桌子,几部电话。没想到赶上黄金单边升值,小生意做成大生意,不到3年就赚了500万美元。
此后,杨受成层层铺设人际网络,并结识了一位科威特皇族的远亲。有了皇族的庇护,杨受成的生意更加顺风顺水,每年的净收益都超过一千万美元。
然后,他又跑到柬埔寨开银行,在印尼搞股票,在朝鲜开赌场。1986 年,杨受成就来到在内地买地产。如此这般,不到3年,杨受成将 3.2 亿港元欠款还清。
⑷ 他欠下3.2亿,发誓不坐奔驰,如今坐最贵的劳斯莱斯,竟只靠这两个字!
71岁的杨受成,依旧活跃在娱乐新闻之中。世人见他声色犬马、左拥右抱,却鲜知他曾一夜之间失去所有,因3.2亿欠款而备受羞辱。 一段传奇经历后,他爬出深渊,创立英皇集团。英皇因娱乐而闻名,但娱乐产业只占其事业的十分之一。人前的他依旧纸醉金迷,背后的他持续务实奋进。他爱享受,也安于享受,在他看来,这便是香港精神。
⑸ 奔驰车有个经典的故事为什么德国人不开奔驰车
车价太高 奔驰车出身“名门”、外观典雅、乘坐舒适、性能稳定……这些都是德国人对奔驰车共同的评价,那为什么奔驰车在德国市场上的占有率并不高呢?一言以蔽之,是奔驰车的身价太高。 奔驰车新车基本价从3万欧元(约合30万人民币)到10万欧元(约合100万人民币)不等,是普通菲亚特或大众汽车车价的一倍或几倍。车价越高,税费、保险、维修以及公里折旧等费用自然也就越高。所以,一贯精打细算的德国人自然会在购车时反复掂量,其结果往往是选择更经济、实用的车型。 奔驰保守 当然,德国人不买奔驰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德国好车非常多。仅就德国本土生产的好车来说就有宝马、奥迪、保时捷等。奔驰是好车,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也许正是因为奔驰恒久的完美和无可挑剔,使大多数德国人觉得奔驰是一种“保守”的象征,缺乏“新鲜感”、“刺激感”和“活力”。 与之形成鲜明时比的是宝马。宝马的价格与同类型奔驰接近,但往往车身更小、更紧凑、速度也更快,因此整体车型给人一种“运动感”和“活力”是“超车族”的首选,奥迪无论是外观还是性能均能与奔驰、宝马匹敌,优点是更现代一些。而赛车型的保时捷则完全是飚车一族的最爱。 车如其人,透过以上这些特点,我们就不难理解德国人在购车时的价位和心理取向了:50至60岁间的企业老板、公司经理、医生等“老牌”高收入阶层往往会选择奔驰;年富力强的中产阶层更喜欢宝马;时尚派“新贵”则会选择奥迪;而比较年轻的“富人”子弟绝对要开保时捷。这样,德国的豪华车市场被分隔成了数块,奔驰想“一支独秀”是不可能的。 “出租命运” 到过德国的人一定都很惊讶,德国各大城市的出租车基本上是清一色的奔驰车,其中不乏E系列新款的商务型奔驰车。 奔驰历史上有个经典的故事:1954年,一位希腊克里特岛居民带了一部奔驰车回去开起了出租。40年后,奔驰公司的职员意外地在克里特岛看到了这部出租车。令他感到震惊的是,这部已经行驶了180万公里的奔驰车使用的还是原来那部发动机。于是,奔驰公司将这部“传奇”车带回总部,放到博物馆里供人参观,而克里特岛出租车司机则因此获得了一部新的奔驰车。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说明了奔驰车的经久耐用,并不是奔驰车在德国做出租的原因。出租公司愿意选择奔驰的真正原因是:公司的购车款可以从赢利中划抵。也就是说,公司在购车以及车辆维护上花的钱越多,需要向国家上缴的赢利额就越低。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