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汽集团目前有哪些合作公司,他们都是合资的吗
楼上的明显不对题嘛.
合资企业一般指中外合资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是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外国合营者可以是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中国合营者目前只限于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不包括个人和个体企业。经审查机关批准,合营企业是中国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它的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合营企业还不能发行股票,而采用股权形式,按合营各方的投资比例分担盈亏。
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归国家所有而并非两人或以上投资,主要是国家拨款,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非公司制的经济组织。不包括有限责任公司中的国有独资公司。
资产的投入主体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就是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虽然是一个组织体,但它只有或主要为国家一个出资人。这不同于合伙、合作企业和一般的公司,也不同于私人独资企业。国家作为企业出资人,一般并不由最高国家机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中央政府)直接进行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而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分别由各级有关国家机关或其授权部门,代表国家所有权人负责具体的投资、管理和经营活动。
这几天,我把国内外的汽车集团(主要是轿车和SUV)的资料整理了一下,主要是各个品牌之间的关系,请楼主看看。
首先是国内的:
1)东风汽车集团:
东风标志 东风雪铁龙 (东风汽车50%,标志雪铁龙50%)
东风悦达起亚 (东风汽车25%,江苏悦达25%,起亚汽车 50%)
东风本田 (东风汽车50%,本田汽车50%)
东风有限 (东风汽车50%,日产汽车50%)
东风日产 (东风汽车51%,郑州轻型19%,日产汽车 30%)
2)第一汽车集团:
一汽轿车 一汽马自达 (第一汽车25%,一汽轿车50%,马自达 25%)
一汽大众 (第一汽车60%,大众中国10%,德国大众 20%,奥迪10%)
一汽海马 (第一汽车49%,海南汽车49%,海南省政 府2%)
一汽夏利 (第一汽车50.98%,天津汽车33.99%)
天津一汽丰田 (第一汽车20%,一汽夏利30%,丰田汽车 40%,丰田投资10%)
一汽丰田销售 (第一汽车36%,天津一汽丰田25%,丰田 汽车32%,四川丰田5%,长春一汽丰越2%)
四川丰田 (成都一汽50%,丰田汽车45%,丰田通商 5% )
成都一汽
3)广州汽车集团:
广州本田 (广汽集团50%,本田汽车50%)
广州丰田 (广汽集团50%,丰田汽车50%)
4)上海汽车集团:
上海大众 (上汽集团50%,大众集团50%)
上汽双龙 (上汽集团51.92%)
上海通用 (上汽集团50%,通用集团50%)
上海通用北盛 (上汽集团25%,上海通用50%,通用中国 15%,通用投资10%)
上汽通用五菱 (上汽集团50.1%,柳州五菱15.9%,通用 中国34%)
上汽制造
5)通用中国集团:
上海通用东岳 (上汽集团25%,上海通用50%,通用中国 25%)
6)北京汽车集团:
北京奔驰 (北汽控股50%,戴克集团50%)
北京现代 (北汽集团50%,现代集团50%)
7)南京汽车集团:
南京菲亚特 (南汽集团50%,菲亚特50%)
MG ROVER
8)长安汽车集团:
长安福特 (长安汽车50%,福特汽车50%)
江铃控股 (长安汽车50%,江铃集团50%)
长安铃木 (长安汽车50%,铃木50%)
9)华晨汽车集团:
华晨宝马 (华晨金杯40.5%,沈阳市政府9.5%,宝 马50%)
华晨金杯
10)江铃汽车集团:
江铃汽车 (江铃集团41.03%,福特汽车30%)
11)中航二集团:
昌河汽车集团:昌河铃木 (昌河集团51%,铃木汽车39%,冈谷精机 10%)
哈航集团 (三菱技术合作)
12)福建汽车集团:
东南汽车 (福建汽车50%,台湾中华50%,三菱技术 合作)
13)长丰汽车集团:
长丰汽车 (三菱19.5%)
14)台湾裕隆集团:
中华汽车 (裕隆80%,三菱20%)
15)吉利汽车集团:
华普汽车
单独产业(国有企业):华泰汽车,奇瑞,长城,力帆,中兴,比亚迪,江淮,双环
除单独产业外全是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前五位:一汽、上汽、东风、长安、广汽。
以上的两种说法都不对。中国重汽的股份是重汽占58.55%,沃尔沃占41.45%。当然是合资企业了。
B. 奔驰不跟北汽玩了这只是奔驰敲山震虎之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博弈继续,北汽与戴姆勒的“功守道”
好一出“你来我往”的商业大戏。
赶在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份前,北汽开始行动了。
9月9日,据消息人士称,北汽计划通过收购二级市场股票的方式增持戴姆勒集团4.99%的股份,这样一来其总持股比例将达到9.99%,超越吉利成为戴姆勒第一大股东。
虽然,北汽最终收购戴姆勒股份的比例以及公布时间还要等待官方最终确认,但该消息人士表示,收购戴姆勒股份一事已经在进行中了。
对此,北汽相关人士表示“尚不知情”,奔驰相关人士则表示“暂未接到此通知”。
明争暗斗的局中人
北汽拟增持戴姆勒,戴姆勒欲控股北京奔驰?
事实上,早在半个月前,坊间正流传着一则“戴姆勒欲将北京奔驰股比从49%提升至65%”消息。
而戴姆勒对于“动”北京奔驰的心思,在业界已是心照不宣,只待官宣。
而吉利的“野心”事实上也是北汽未来的方向。
据悉,北汽将在2025年停售旗下自主品牌燃油车,旗下燃油车的主力品牌绅宝也在逐渐淡出市场,这意味着新能源车型将成为北汽自主品牌未来的增长引擎。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北汽与戴姆勒算是老相识,但15年来除了合资主体北京奔驰之外,双方在其他领域的延展都较为有限。
如今,吉利与戴姆勒在新能源领域频频出手,这令北汽危机满满。
“事实上,北汽此次抢先一步增持股份,不仅为了北京奔驰带来的利润,实则也是担心吉利和戴姆勒合作关系越发加深,丢失了原有的‘优有权’。”有业内人士指出。
这是一场简单的捆绑合作,亦是一场复杂的利益博弈。而股权之争的背后,只是游戏者们的“各得所需”。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 戴姆勒欲重启增持谈判:奔驰是我的,北汽请让一让
倔强的北汽,贪心的戴姆勒,这对相爱相杀的组合,又将掀起一番明争暗斗。
8月26日,有消息称,戴姆勒准备重新启动与北汽关于增持北京奔驰股权的谈判,计划将其在北京奔驰的股比从49%提升至65%。
上述消息显示,受疫情导致的收入下滑及亏损影响,戴姆勒欲通过增持北京奔驰股权,扭转营收下滑及亏损带来的双重压力。
但这样躺赢的日子,终究不会长久。随着对外股权的放开,戴姆勒绝对不会放弃增持北京奔驰,唯一不确定的只是时间和增持比例。
“开放股比是一件好事,会倒逼自主品牌自主前进,我们不能躺在合资品牌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出路。”前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的话语虽带着一丝无奈,但却直击靶心。
事实上,自主品牌若想在开放的环境下走的更远,必须学会独自成长。
这是一场资本间的游戏,也是一次成长的告别,北京奔驰会不会成为第二个“华晨宝马”,目前还不好说,但为适应新的发展,固有旧格局终将被打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E. 历史进程中的北京奔驰
北京汽车2020年半年报显示,自主品牌上半年收入不足30亿元人民币,亏损18.35亿,而北京奔驰的收入高达749亿元,毛利润接近200亿人民币。
因此,北汽不会轻易让出股权。
同时,姜德义也是一个强势的管理者。接触过这位北汽新任一把手的人士对HD汽车商业周刊透露,姜德义注重资本市场,在这方面的处理有其独到的思路。
另一方面,戴姆勒和北汽集团的交叉持股可能成为新的突破口。
不过,即使北京奔驰的股比变动谈判真的启动,戴姆勒和北汽之间也将会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北京汽车说和北京现代和北京奔驰是一个公司,是套近乎,抬身价啊还是确有其事啊!
北京现代,北京大奔,北京汽车全都都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
我国国家最新标准《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GB/T 3730.1—2001)中对汽车有如下定义: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特殊用途。
2018年7月1日起,中国降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进口关税。
G. 北汽集团超越吉利成戴姆勒第一大股东,北汽占的股份比是多少
吉利斥资90亿美元收购了梅赛德斯-奔驰戴姆勒公司9.7%的股份,成为戴姆勒公司最大的单一股东。戴姆勒股份公司的长期股东和中方合作伙伴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BAIC)12月13日宣布,自2019年起将其在戴姆勒股份公司的股份增至9.98%。从持股份额上已经超过了吉利,成为戴姆勒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Baic在戴姆勒的持股强调了旨在维持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长期增长的富有成效的伙伴关系。
更大的汽车股份意味着未来将与戴姆勒合作推出全新的车型。如今,戴姆勒ag公司旗下有奔驰、精灵、奔驰AMG和迈巴赫等车型品牌,旗下有吉利和精灵,北汽已经与奔驰建立了合作关系,前期在进一步供股的条件下,北京汽车集团或将在未来推出更多的合作车型,具体有哪些车相信很快会出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H. 北汽官宣德奔弃股“无碍大局”,外资增持股比或现新模式
不可否认的是,北汽在这场合资股比战中,会全力争取更多的股权,这也让外界产生更多的好奇,如果北汽不走华晨和江准的“老路”,是否会打造出一种股比放宽后中外合资的新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未来双方以怎样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一场关于合资股比之争的暴风雨只会更加猛烈。
文/赵嘉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