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奔驰车最早的叫法是什么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德国汽车品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其完美的技术水平、过硬的质量标准、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以及一系列经典轿跑车款式令人称道。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因此,又有梅赛德斯-奔驰一说),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
自1900年12月22日戴姆勒汽车公司(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DMG)向其客户献上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梅赛德斯(Mercedes)为品牌的轿车开始,奔驰汽车就成为汽车工业的楷模。其品牌标志已成为世界上最着名的汽车品牌标志之一,100多年来,奔驰品牌一直是汽车技术创新的先驱者。
1886年1月29日,两位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随后这一天就被人们称为汽车诞生日。一百多年过去了,奔驰汽车早已度过了它的百岁寿辰,而在这一百多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曾涌现出很多的汽车厂家,但最终不过是昙花一现。悠悠百年岁月,也只有奔驰、标致、福特、别克和斯柯达五家车厂经历岁月洗礼而存活下来
1885和1886年,卡尔·本茨(全名为Karl Friedrich Benz,中文名卡尔·弗里德里希·奔驰,简称卡尔·奔驰。由于品牌名中有“奔驰”二字,且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官网采用“卡尔·奔驰”的译名,故现多将其译为“卡尔·本茨”)与戈特利布·戴姆勒制造出了各自的第一辆汽车。1883年卡尔·奔驰先起炉灶,在曼海姆(Mannheim)建立了奔驰汽车公司,车标演变
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于1909年为三叉星标志申请专利权,但奔驰则属于一个圆形徽章。戈特利布·戴姆勒的标志来源于戴姆勒给他妻子的信,他认为他画在家里房子上的这颗星会为他带来好运,这颗三叉星还象征着奔驰汽车公司向海陆空三个方向发展。1909年,戈特利布·戴姆勒先生为了纪念他的车大批量生产,将三叉星内的齿轮图案改为月桂枝,以示胜利。而标志内的“梅赛德斯”则取自其在奥地利的汽车经销商埃米尔·耶利内克(Emil Jellinek)美丽女儿的名字。“梅赛德斯”在西班牙语中有幸运的含义,可惜这位美女于40岁死于不幸的婚姻,以她命名的做法却不胫而走。
1909年6月,戴姆勒汽车公司申请登记了“三叉星”作为轿车的标志,象征着陆上、水上和空中的机械化。1916年在它的四周加上了一个圆圈,圆的上方镶嵌了四个
星,下面有Mercedes(梅赛德斯)字样。
奔驰的标志最初是Benz外加月桂枝环绕。1926年,戴姆勒与奔驰合并,星形的标志与奔驰的月桂枝终于合二为一,下有Mercedes-Benz字样。后将月桂枝改成圆环,并去掉了Mercedes-Benz的字样。随着这两家历史悠久地汽车生产商的合并,厂方再次为商标申请专利权。此圆环中的星形标志演变成今天的图案,一直沿用至今,并成为世界最着名的商标之一。
㈡ 台湾人是不是管“奔驰”叫“宾士”
是的,BENZ
㈢ 宾士车是什么意思
香港人叫奔驰为宾士,台湾人叫平治
㈣ 宾士与奔驰的区别
台湾人叫:平治, 香港人叫:宾士,大陆人叫:奔驰。就是一种车,叫法不同。这是一种音译,按说叫奔驰最贴切。
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是世界着名的德国汽车品牌。被誉为“汽车的发明者” 1886年1月,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专利,与此同时,奔驰的另一位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从此,世界发生了改变。1926年6月,戴姆勒公司与奔驰公司合并成立了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以梅赛德斯-奔驰命名的汽车,以高质量、高性能的汽车产品闻名于世。除了高档豪华轿车外,奔驰公司还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大客车和重型载重汽车的生产厂家。梅赛德斯-奔驰为戴姆勒集团(Daimler AG) 旗下公司。
㈤ 奔驰在台湾是不是叫做宾士
是。
宾士也就是我们平常所熟称的奔驰,德国汽车品牌,在台湾被译为“宾士”。宾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高档汽车品牌之一。另外又是广东知名企业宾士动力的简称。
在国际上,该品牌通常被简称为梅赛德斯(Mercedes),而中国内地称其为“奔驰”,台湾译为“宾士”,香港译为“平治”。
(5)台湾人怎么喊奔驰扩展阅读
沃尔沃的叫法,毫无疑问,是英文VOLVO音译而来,而港澳台富豪的叫法,也是音译而来的,再加上再加上沃尔沃之前在港澳台可是豪车典范,所以叫富豪似乎更贴切,只是如今的沃尔沃价格下探以后,已经成为了二线豪车,不过富豪这个叫法却依旧如初。
路虎是根据Rangerover翻译而来,而且当年LR在进入国内之前,就发现路虎已经被国内一家汽车企业注册,所以不得不注册路虎。而港澳台的荒原路华还是越野路华,都体现出了他强大的越野能力,只是如今的路虎自从被塔塔公司收购以后,品牌力和产品力都已不复从前。
㈥ 台湾人和大陆人的语言区别。。
(1)同一事物用不同的词语表达
这种情况最为普遍,如大陆的学生会台湾叫班联会,大陆的电磁炉台湾叫电子锅,其他的再如:立交桥——交流道,压力锅——快锅,承受力——包容力,恶作剧——恶戏,聊天——盖
(2)同一词语表达不同的事物
这种情况虽然远不如第一种多,但也为数不少例如,机车在大陆指火车头,而在台湾则指摩托车,爱人在大陆指配偶,而在台湾则指情人再如下边的词语,它们作为台湾词语的意义和我们大陆人所理解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乱——很非常;聘妻——未婚妻;影集——电视连续剧
(3)彼有此无或此有彼无
这种情况也很多,例如大陆词语冒尖户老三届知青等,台湾人听来往往不知所指,而台湾的词语如三八(带傻气,做事莽撞或不得体)后座(女子体育比赛冠军,即皇后宝座)秀(表演或显示表演的才能)等,大陆人听来往往也会不知所云。
(4)古今差别
有些词语,大陆采用的是后起的意义,而台湾却采用或部分地保留了古代的形式,比如大陆用公章一词,而台湾却保留了关防这一古代的称名,大陆卖书的店铺叫书店,而台湾有时却叫书肆,另外还有布肆一词,其中肆用的就是古词古义这方面的例子再如:留学——游学,教职——教席,利润(益)——利市,夜——瞑
(5)新旧差别
有些词语,大陆已经放弃了1949年以前一段时间内使用的旧有形式,而采用了新的形式,台湾则仍在使用那些旧有的形式比如传送邮件的工作人员,大陆早已改称邮递员。
而台湾依旧称邮差,大陆称呼武术,台湾却仍叫国术,大陆的公司商行等中跑供销的人员称供销员或业务员,而台湾则沿用跑街这一旧称再如赌局家下等台湾词语,在大陆都改用了别的词语。
(6)译音差别
两岸词语中都有不少音译词,但由于汉语中同音词和近音词众多,以及翻译时音节等的取舍不同,所以表现出比较大而且普遍的差异来比如,有一种德国产的名牌轿车,大陆译为奔驰(以前译为本茨)。
而台湾则译为宾士,美国的着名影城Hollywood,大陆译为好莱坞,台湾译为荷里活至于国名人名等方面,差异也很多,如大陆译为毛里求斯,台湾译为毛里裘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台湾译为戈巴契夫。
(7)直译与否之别
台湾词语中的音译词数量远比大陆多这样,有不少事物,在台湾用音译词来表达,而在大陆则用另外形式的词语来表达由此就又构成了两地词语一个方面的不同台湾的音译词以源于英语者居多,其次是来自日语的比如,花边或饰带在台湾称蕾丝,人造奶油台湾叫玛乳琳,这都是源于英语的音译词。
台湾词语中有阿巴桑一词,意指老妇人,又有玄关,指住宅的正门,这两个词都来自日语还有台湾外来词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大陆上没有的词语,例如老密斯,意指老处女,此词为英语Old-miss的意译和音译结合体。
(8)方言之别
有些事物的称名等,在台湾是以方言词语的形式流传的,而大陆则有另外的表达形式,由此构成了两地词语的不同,例如:去世——过身,火车站——火车头,父亲——家公,涨价——起价,除夕——年兜。
就大陆而言,也有类似的情形:几十年来,也有不少方言词语进入了普通话词汇中,而其中也有不少是台湾所没有的,早些年的如埋汰整(如整材料整点苹果等)等,近几年的如穷烧托儿等。
(9)简缩之别
台湾词语中,简缩性的词语远比大陆多,其简缩形式往往是对两个相关联的词的减省合并由此,就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形:相同的意思,台湾用一个简缩词表达,而大陆则用一个词组来表达例如:女网女子网球,觉识觉悟认识,渴慕渴望羡慕,绩效成绩效果,家饰家庭装饰,民艺民间艺术。
(10)其他区别
除上述六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这就是事物等的命名方式或角度不同由此而产生差异的词语为数极多,例如:水龙头——水喉,末班车——尾班车,秘闻——秘辛,本钱——母钱,搭档——拍档。
㈦ 台湾人的语言
Answer:普通话,闽南方言为来源的台湾语言,客家话,高山人民多说日语
台湾语言的特点及其与内地的差异
大陆与台湾语言差异的研究是一个热点,已经有不少成果问世,由此使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明显而又普遍的不足,这就是主要局限在词汇方面,其他方面涉及得不多,而能见到的成果当然也就很少了。有鉴于此,本文拟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对当今台湾语言进行比较全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它的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进而比较其与大陆汉语(普通话)的异同。
当今台湾语言中比较明显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 古旧色彩浓厚
台湾社会仍然沿袭1949年以前的社会制度,在文化等方面也与过去一脉相承,所有这些,都对台湾的语言产生了巨大而又多方面的影响,并使之在许多方面都明显地表现出来。
台湾语言的古旧色彩大致是由对以前的语言形式的继承和沿用而表现出来的,这大致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古代汉语(也包括近代汉语)中沿袭的形式,二是现代汉语初期(“五四”前后到四十年代)某些形式的沿用,以下我们分别举例来谈。
1)继承古代用法
这一点,在词汇方面最为突出,随手翻开台湾的报刊杂志,就会发现有许多古代的词语仍在使用,而这些词语在大陆的现实语言中,差不多是绝迹了的,例如:
(1)(许载)且比赛不认真被判三个月“球监”,甫获释。(《中央日报》1996.11.26)
(2)其中或褒或贬率皆有之,……而舆论的责难,国军官兵委是戒慎恐惧,有则改之,无则惕厉。(《青年日报》1996.12.2)
(3)国剧新书,几个手指头就可以算光了,更遑论其他剧种。(《中国时报》1996.11.28)
(4)还有被逼到拿公卖局房产去抵押,以迎付国库需钱孔急的情形。(《光华》1996.11)
例(1)的“甫”义同“刚刚”,成语有“惊魂甫定”义同;例(2)的“率(shuài)”与“皆”同义,“惕厉”义为“警惕戒惧”;例(3)的“遑论 ”就是“别(不用)说”,“遑”本为“闲暇、空闲”义;例(4)中“孔”义同“很、非常”。
如上引的古词比比皆是,而以下的古语也为数不少:
(5)他鉴于学校这几年来包括升学的各方面都有出色表现,以及社会接连发生宋七力等怪力乱神事件,认为有必要在教育方面多用点心力。(《中国时报》1996.11.28)
(6)(通缉犯)并跳下涵洞抢夺另辆机车逃逸,警方扼腕不已。(同上)
按,《论语》中即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一句,而“扼腕”义为“惋惜”,也是由古而来的。
古代汉语中以单音节词为主,其中许多后来变成了双音节词,而在台湾,却仍时常取其单音节形式,这也反映了古旧的特色,例如:
(7)林老师只好采折衷办法来帮助他。(《中央日报》1996.11.26)
(8)兴建一座具国际水准的观光温泉俱乐部。(同上)
同样的句子中,在大陆就只能用“采取”和“具有”。
以上是词汇,下边我们再来看句子形式。
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词语活用形式,而这样的用法,在当今的台湾语言中也比较多见,例如:
(9)但常吃萋蒿,肯定能涤浊气,荡襟怀,爽精神,轻身体……一个女子若常吃萋蒿,必会吐气如兰,美颜瘦身,改变风韵。(《中央日报》1996.11.26)
(10)况且如果草屋的存在,只满足了可以付出高昂代价的少数人,那也窄化了草屋的运用,薄浅了草屋的精神内含。(《光华》1996.11)
近代汉语中,某些补语经常放在宾语的后边,类似的用例在台湾语言中也时能看到,例如:
(11)……决定提高悬赏缉凶的破案奖金到新台币二千万元。(《中央日报》1996.11.26)
(12)长庚医院……首先应用逆行性脑灌注术于剥离性主动脉手术。(《青年日报》1996.12.2)
2)沿用现代汉语初期用法
1945年台湾光复后,开始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大力推广“国语”。所谓“国语”,就是当时的全国通用语,我们称之为初期现代汉语。“国语”运动的成功,使得初期现代汉语中的许多形式、用法得以存留、沿用下来,并成为今天台湾语言中的常用形式。比如,初期的用法中,数量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经常要加一个结构助词“的”,而这样的形式今天在台湾仍十分普遍,在大陆则只限于某些习惯用法,例如:
(13)日本也向美国采购了二十二套的爱国者防空飞弹。(《青年日报》1996.12.2)
(14)回台湾后,我第一件的工作是……赚钱还债。(《中国时报》1996.11.28)
“五四”后,人称代词前边加修饰语的用法日益多见,今日台湾这样的形式也十分常见,而大陆头几年很少,近几年才多了起来,例如:
(15)(《奥赛美术馆典藏集》)是喜爱艺术欣赏的你不容错过的典藏集。(《中央日报》1996.11.26)
(16)内心充满寂寞和喜悦交加的我,常有深沉的感动在心中沸腾。(《联合报》1996.11.28)
2. 语言形式缺乏统一性
这个问题,在当今的台湾语言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字不统一
这里有繁简字的并存,如“台湾”的“台”,各种书报上就繁简不一;也有同音替代,如“启程”和“起程”;而更多见的,是某些常用虚词的混用。比如,结构助词“的、得、地”,三者的使用在台湾也有大致的区分,且与大陆基本相同,但在使用中却相当混乱,例如;
(17)快,好好的享受一番。(《立报》1996.12.2)
(18)自民国廿四年以来中山堂的古朴典雅,简单流畅,蕴蓄着柔和之美,更是活生生地无言教材。(《中国时报》1996.11.28)
(19)(姚高桥)语带玄机的表示,专案小组已掌握重要线索,相信离破案不远。(《中央日报》1996.11.26)
2)表数不统一
台湾的表数方式比大陆复杂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形式的汉语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等并用,而它们之间又有混杂,且有不同的混杂方式。
分数的表达最为混乱,比如以百分之二十二为例,我们见到的就有以下八种书写(排印)方式:a)百分之二十二;b)百分之廿二; c)22%; d)二十二%; e)廿二%; f)22%; g) ; h) 。其中f)~h)用于竖写(排)。
基数表达的不统一主要是同一篇文章中经常出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中国时报》1996年11月28日第18版有一篇文章,前边有“七千五百万”,后边又有“一0五六位中国人”;《民众日报》1996年12月2日26版有一文,是竖排的,前边出现了横式的“114(毫克)”,隔几行又有“一百四十毫克”,类似的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
3)译名不统一
外来词语的音译,1949年以前出现的,海峡两岸大都共同沿用,如“卢梭”、“沙龙”等,1949年以后出现的,则两岸多有不同,如奔驰-宾士、索尼-新力等。大陆的音译通常以新华社的译法为准,大家有所因依,因此比较统一,而台湾的情况相对要复杂一些,因而译名不统一的情况时有所见。比如,《中央日报》1996年11日第1版中有“泰国总理班韩”,而到了第2版,则成了“泰国总理挽限”相差太远,至于“乔丹”(美国篮球明星)又作“乔登”之类的就更多了。
4)标点符号不统一
这方面,主要有引号与书名号的混用,句号与逗号的混用,以及某些标点符号用与不用的随意性等,以下仅举两个有关逗号的用例:
(20)为侦办方便检察长指示,专案小组将不定时、不定点随需要随时召开。(《青年日报》1996.12.2)
(21)县警局保安队是于前天,在嘉义县漉草乡查获,名为黄喜美的印尼三十二岁女子。(《中国时报》1996.11.28)
按,按一般的用法,前一例中的“方便”后应加一逗号,后一例中的两个逗号则不用。
5)书写(排印)不统一
这方面也是相当混乱的,如横排的,有的从右往左,有的则从左往右;竖排的,虽然大都是从右往左,但也有从左往右的。此外,在竖排时,对于阿拉伯数字、外文形式等,有时竖排,有时又横排,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也会前后不一,随意性很强。
3. 日语形式的存留
1945年光复前,台湾有长达50年的时间是在日本的统治之下,日据时期,在台湾强制推行日语,影响所及,至于今日,使得台湾语言中保存了为数众多的日语词以及结构形式等,而这些在大陆是没有的。在词汇方面,主要是直接取自日语或译自日语的词语的使用,从电视台的“星星物语”(故事、传奇)节目,到报纸上的“浮世绘”(描绘世俗风情的)短文,从手上的“便当”(盒饭)到邻居的“欧巴桑”(大妈),类似的词语虽非触目即是,但确实为数不少。
以下是“日化”的句子:
(22)警方对张某的说词极重视,已经请他全力协助警方指证歹徒中。(《中央日报》1996.11.26)
(23)各种案件包办,欢迎洽询。(同上)
(24)象征“北师情,教育爱”的钟楼(《青年日报》1996.12.2)
按,例(22)的“……中”在台湾用得十分普遍,这是典型的日语翻版,表示正在进行(详后);后两例中都有述宾倒序,而述后宾前正是日语的一般语序。
4. 方言成分的吸收
台湾主要属于闽南方言区,因此台湾语言受闽南话的影响很大,在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吸收了不少闽南话的成分。词汇方面的例子如:牵手(配偶)、头路(职业)、三八(女人疯疯颠颠,不太正常)、呷酷(吃醋)等。
语法方面,最典型的是“有”的使用。闽南话中,肯定式的动词前边常带一个“有”字,台湾人的口语中,这样的用法十分普遍,如“这三门课程都有成立学会”(某大学教授语),而在书面语中,这样的形式也不乏其例:
(25)警方怀疑对方有涉及桃园县长刘邦友官邸血案。(《中央日报》1996.11.26)
(26)不播有拍到明星住家地址的节目带。(《中国时报》1996.11.28)
闽南话中“无”可以做否定副词,义同普通话中的“没有”,而我们在台湾的报纸上也看到了这样的用例:
(27)只是广泛的汇证,并无锁定谁。(《青年日报》1996.12.2)
受闽南话的影响,台湾语言中表领属的结构助词“的”可以不用,例如:
(28)已经代民伸张正义的邵子都,和台湾知府()女儿远走高飞。(《联合报》1996.11.28)
此外,在台湾人的口语中,句尾经常带一个“而已”,如“参观他们的办公室一下而已”(一位出版商语)。“……的样子”、“这样子的”也常说,如“尽管我本人对这个问题有点兴趣这样子的”(一位中学教师语),这都是闽南话影响的产物。
5. 其他差异
除前述几个方面外,台湾与大陆语言的差异还有很多,但大都属于某些具体的形式、表达方式以及表达习惯等的不同,由此,也造成大量的在我们看来比较陌生的语句,以下略举几例:
(29)属于天蝎座的李其芳,在外形上完全不符合天蝎座的长相,反而像极了处女座的美女。(《青年日报》1996.12.2)
(30)用“联想法”或“数字编”等各种绝招,硬是将考试重点塞进去学生的脑袋中。(《光华》1996.11)
(31)这样为了自已的小自然,而破坏了大自然,以现代的眼光看来,是相当不环保的。(同上)
(32)热能消耗相等走路6-10公里。(《中国时报》1996.11.28)
(33)整个“时光球”封箱仪式,在上午十时举行,以极为复古的方式展开。(《中央日报》1996.11.26)
(34)对于有人批评这几年的秋斗,以一种嘉年华会的氛围作呈现,似乎可能因为……(《立报》1996.12.2)
(35)他曾经是一位新闻工作者,所以阅读、收听、收看是生活中的最爱。(《青年日报》1996.12.2)
(36)美国上周末的票房一开出,立刻跌破不少人的眼镜。(《中国时报》1996.11.28)
㈧ 奔驰在国外还叫什么名字
Mercedes-Benz,这就是国外的叫法,国内官方叫法就是奔驰,台湾习惯叫宾士,香港叫平治。
㈨ 奔驰语音为什么是粤语
奔驰的英文名字是(Mercedes-Benz),我们内地叫法是音译过来的。同样港澳台的叫法依然是音译,但是香港,澳门那边说粤语,故而音译与普通话会有差异,台湾地区音译为宾士,但是车叔觉得,宾士总有种要打出租车的意思,
㈩ 台湾人讲的宾士车是什么车
宾士就是奔驰,台湾那边翻译成宾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