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大全 > 阿里云与哪个汽车合作

阿里云与哪个汽车合作

发布时间:2022-06-01 13:09:59

A. 上汽、浦东、阿里联合成立“智己汽车” 创始轮融资达百亿量级

财经网汽车讯??智己汽车定位为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

11月26日,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智己汽车”,于当日正式启动,同时宣布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据官方介绍,作为全新的用户型汽车科创公司,智己汽车致力于成为“智能时代出行变革的实现者”。

未来,用户将成为智己汽车价值链的核心驱动,通过用户提供的大数据,企业价值链形成可持续的发展闭环,正向驱动产品的快速迭代。

智己汽车借由与用户的数据交互,构建起与用户共生的全新企业生态,与用户共生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作为一家科创公司,智己汽车将专注于产品和技术创新。

为此,智己汽车成立了专属的智能出行研究院,打造“一横三纵”的国际研发体系。其中,整车研发中心作为“横轴”,将对数据驱动中心、智能驾驶中心、以及前瞻造型中心实现“业务贯穿”。

智己汽车的创始轮融资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完成,使其成为国内首个创始轮即达百亿量级的汽车科创公司。

作为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智己汽车承载了公司机制改革创新、品牌向上突围的重任。上汽集团的造车经验、技术积淀、零部件体系、全球化布局、资金储备、合作资源,为智己汽车构筑了基础。

同时,浦东新区将利用张江高科技园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生态和AI、芯片等核心技术资源;阿里巴巴将以用户的大数据、达摩院的最新技术、阿里云等生态圈的协同优势,共同为智己汽车全面赋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B. 上汽阿里又合作了,智己汽车会不会重蹈斑马覆辙

文/Zoe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国家队纷纷走起了高端路线,广汽埃安、北汽ARCFOX、东风岚图之后,长安和华为以及宁德时代也高调宣布要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没过几天,上汽也官宣了。

而分时租赁业务EVCARD的盈亏情况,也没有公开数据,在《每日经济新闻》此前的一篇报道中,有未经证实的共享汽车业内人士透露,“EVCARD亏损非常大,具体数字不会小于40亿元。”

共享出行业务不好做,当然不是上汽一家遇到的问题,只是上汽在这个领域的摊子铺得格外大。对于整车厂来说,共享出行啥时候能赚钱,不知道,目前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帮助集团内消化了不少新车,尤其是新能源车。

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说,从2014年他们在全球第一个提出“新四化”的概念至今,在技术、商业形态、对外合作方面做了很多深入布局,形成了一颗颗珍珠,但是还没串成一条珍珠项链,而如今L项目(也就是智已汽车)就是串起项链的绳子。

这个想法确实特别美好,不过想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不是找到了绳子就能办到的,希望这次上汽在踩过了这么多坑之后,能够少走弯路吧。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C. 智己汽车引发刷屏,藏在上汽与阿里身后的浦东新区还有大梦想

近几年来,网络上不时会发起热烈讨论:“汽车界还需要个全新品牌吗?”而这一次,话题的“主角”轮到了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

相关人士介绍,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也是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浦东正致力于建设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应用示范、制度供给、人才集聚的战略高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交通、金融、医疗等产业,加速芯片等硬件和相关软件应用的研发,打造完善的产业链,推动人工智能的商业化应用。此次,浦东携手上汽集团共同投资“智己汽车”可谓强强联手,不仅会实现对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全面重构,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创新生态体系,同时也能推进浦东新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助力浦东产业能级倍增和科创功能倍增。浦东希望通过“智己汽车”项目,助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用人工智能等领先科技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从前期规划看,智己汽车的运作模式已完全脱离传统国企模式,将采用市场化资本运作模式。据透露,上汽集团旗下斑马、联创等企业都已经开始尝试通过基金多方持股、员工持股的灵活激励机制,而智己的步伐可能会迈得更大。作为上汽孵化出的首家整车创业公司,能否从根本上走出一条颠覆式的创新道路,相信更值得大家的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D. 福特汽车与AliOS、DuerOS开展合作你看好谁

‍‍DuerOS能做的,AliOS都能做,而且能做的更好;DuerOS不能做的,AliOS也能做。此外阿里的优势还在资源层面,除了拥有阿里云和阿里自身的ET语音交互技术,阿里还有千寻位置、高德地图等等。而AliOS面向汽车行业进行了针对性开发,具备了云端一体架构、多模态交互、OTA升级等能力。这些功能都将被整合到AliOS上,为用户服务。‍‍

E. 三巨头强强联合,虚张声势还是大有可为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近两年无数新势力汽车品牌的诞生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正在我们感慨有多少品牌能活下去的时候,有一个“新物种”横空出世了。

它是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创立的全新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名字取自《周易》,意为以智慧周全万物,“智己汽车”则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

看似低调却实力雄厚,三巨头强强联合

从logo到名字,这个新品牌的突然出现弄得我是云里雾里,咱先来好好捋一捋。其实早在大概三四年前,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已批准启动了智己汽车整体技术架构规划,而且与整车项目同时起步的还有一系列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布局,智己汽车从那时起开始慢慢筹备。

但前途依然未知,毕竟长安、东风、北汽、广汽等都有类似的做法,而且新势力品牌与互联网大厂联手的行为也比比皆是,车企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这场传统与科技的融合中,谁的综合实力最强,谁才能笑到最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 推动“中国创造” 宝马与阿里巴巴建立联合创新基地

7月3日,宝马中国宣布,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的推动下,宝马与阿里巴巴共同创立的“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以下简称“联合创新基地”)在上海、北京、杭州三地举行“云签约”仪式。

此次战略签约是宝马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宝马在中国“2+4”战略落地的布局。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通用事业群总裁任庚表示:“宝马和阿里汇聚金桥,是代表着智能汽车领域未来的创新驱动力。数字‘新基建’将全面降低创业者的创新门槛,创业者都能够低成本使用到先进的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我们开放大企业跨界融合开放生态,让小企业基于大平台加速创新。”

宝马与阿里巴巴计划将各自的自有生态和资源导入这个合作项目,赋能中国科技创业企业,具体措施包括:

在三年内,为不少于300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数字化、未来汽车相关技术、与宝马供应链体系的协同等技术资源服务,以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开放超过5000平米的办公区域,在三年内引进不少于30个优质项目入驻办公;

通过举办一系列创新峰会和创新技术赛事激发创新生态,力争在三年内辐射不少于200家企业,聚集、服务和影响为不少于7200名创新创业人才;

协调风投、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内具有相关资质的直属机构和合作伙伴,在三年内为至少20家科创企业或项目,提供精准对接金融支持服务。

“宝马初创车库”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扶持中国科创企业。至今已有60余家初创公司参与了“宝马初创车库”,并成功从该计划中“毕业”,其中超过50%的创业公司与宝马不同业务部门实现了进一步的商务合作。由此,一个由宝马发起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形成。

宝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始于2018年。“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必将加速这个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转和成果转化。

目前,宝马已在北京、上海和沈阳分别建立了三个研发中心,使中国成为宝马在德国之外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此外,宝马也在自动驾驶、5G移动通信等领域与网络、腾讯、中国联通等多家中国科技公司达成合作。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也是宝马的目标。中国不仅是宝马最大的单一市场,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生产基地,更是宝马在全球的创新引擎。”高乐表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G. “重启”斑马 阿里巴巴车联网“背水一战”

曾经车联网的明星斑马网络,正在以阿里巴巴之名“背水一战”。
历时近10个月的斑马战略重组尘埃落定,新一任斑马的管理层悉数到位。无论是张春晖、成力等AliOS早期团队的回归,还是YunOS业务和知识产权打包注入斑马,都释放出“重启”斑马的明确信号,足见这次战略重组的份量。
从曾经的车联网行业标杆,到逐渐边缘化。提起斑马,总让人感到一种英雄迟暮般的悲壮。从这个角度看斑马的战略重组,这不仅是属于斑马的“背水一战”,更是阿里巴巴在车联网领域的焦虑与野心的倒影。
造风者
2016年,是斑马的高光时刻。这家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的合资公司,实现互联网汽车荣威RX5的横空出世,向外界展示了一种车企和互联网融合的样本。在那个网络单纯地一门心思对标谷歌搞无人车、腾讯专注于在车辆OBD端口做文章,尚未触及车机系统核心的年代,针对汽车进行重新的AliOS,无论是战略高度还是产品功能,都体现出极强的前瞻性。
一方面,斑马不仅提供了一套体系化的车载服务解决方案,还开创了一种车企和互联网企业在技术、资本、人才等层面深度融合的模式。
另一方面,联网化的车机,带来远胜于离线车机的导航和娱乐体验,RX5的导航,成为当时几乎是唯一一款“能用”的车载导航。
作为一套基于车辆场景全新打造的智能系统,AliOS描绘出一套车载服务与车辆底层数据深度融合的广阔想象空间。“地图即桌面”的理念,更让人感受到斑马团队对于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的深入洞察。
基于此,人们愿意相信斑马在未来的迭代中能够带来更多颠覆性的体验,愿意用脚投票,为这个新事物埋单,这让斑马模式在市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销量转化。RX5上市一年,销量突破20万辆,且价格最高的互联网版销量占据绝对领先份额。
一时间,斑马成为行业研究和学习的标杆。车企纷纷推出“互联网汽车”,希望复制荣威RX5的销量奇迹。时任斑马高级副总裁郝飞曾对外透露过一组数字,2016-2017年间,国内年销量突破5万辆的56家车企中有超过40家与斑马进行过交流,探索合作的可能。
盛衰之间
应该说,伴随斑马的成功,国内真正意义上的车联网时代由此开启,车企与互联网企业之间,不再是戒备与些许敌意,更加深度的数据合作成为一种可能。
继斑马之后,腾讯、网络纷纷调整方向,入局这个千亿级的巨大市场。2017年3月,网络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IDG)”,负责自动驾驶、智能汽车和车联网,时任网络副总裁李震宇第一次表示,自动驾驶不着急,将在车联网率先实现商业变现。2017年11月,腾讯推出AI in Car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但和斑马相比,对手早已落后了几个身位。
对于斑马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时代,从2017年9月开始,斑马陆续拿下PSA、福特、观致、雷诺……通过既有成功案例扩大行业合作范围,将AliOS打造为车联网领域的开放平台,这条道路看似十分光明,且鲜有对手。从2018年初斑马公布的一组数据看,斑马的用户数突破40万,日活跃度超过99%;斑马完成6次OTA升级,超过10万人次购买了数据流量服务……
然而,一系列人事动荡,让外界感受到斑马的微妙变化。据媒体报道,从2018年3月施雪松卸任斑马CEO开始,CTO黄佑勇、CFO凡莉,首席产品官兼产品副总裁潘家骅,副总裁周平、谢平生等高管陆续出走。
斑马核心团队的陆续离开,带来业务发展逐渐失速。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间,斑马仅有一次极小范围的OTA更新;从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斑马新增的合作品牌仅有斯柯达一家。
与此同时,腾讯、网络也纷纷推出全家桶式的车联网解决方案,并凭借自身在娱乐、语音等方面的优势陆续开疆拓土。
就这样,车联网的标杆企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内忧外患
斑马究竟怎么了?
从用户层面来看,经历了最初的火爆,互联网汽车不再能靠概念带来订单。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消费者,开始对车联网服务提出更高要求,不仅仅是“能用”,更要“好用”。
在这种背景下,以斑马为代表的“全家桶”方案弊端逐渐显现。无论车企选择与BAT中哪家合作,都无法获得其他家的核心车载服务。相比手机上各个领域最优质服务聚集的情况,全家桶模式下的车载系统,永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好用”。
于是,车企逐渐变得谨慎,大部分品牌选择把鸡蛋分散在不同篮子里,在不同车型上选择不同的“全家桶”(比如长城哈弗H系采用网络小度OS,F系则选择与腾讯TAI深度合作)。个别实力较强的车企,则开始自己搭台研发系统,打破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壁垒,组建车联网“最强战队”(比如吉利GKUI)。
斑马的尴尬也就来源于此。
相比网络和腾讯,斑马的系统是基于车辆底层的全新开发,对车企研发能力的要求更高,而作为“全家桶”模式的先天弊端,使得实际服务体验存在明显的天花板,也无法与另外两家的方案形成决定性优势。
同时,斑马的合资身份又决定了它无法获得阿里的独占资源。当网络、腾讯把小度语音、QQ音乐、车载微信作为与车企谈判的重要筹码时,斑马在地图导航方面的优势却难以发挥——车企可以直接和同属阿里集团的高德地图合作,而不必接受斑马的整套方案。
甚至当斑马希望把既有成功案例快速复制时,斑马的上汽背景也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业务推进的障碍。
以阿里之名
时代变了,斑马必须变。
2018年9月13日,斑马网络宣布完成首轮超16亿元融资,由国投创新领投,云锋基金、尚颀资本跟投。这被认为是斑马求变的重要一步。成立满4年的斑马,终于能够在股比问题上动手术,并取得进展。
从2018年斑马剧烈的人员变动,可以想见这场手术难度之大,影响之深远,背后博弈之剧烈。
一年后的2019年8月28日,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才终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重组斑马网络和YunOS(AliOS),YunOS操作系统整体知识产权及业务将注入斑马。由此,阿里巴巴成为斑马网络第一大股东。
然而斑马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么?其实并没有。股比问题解决的更多是扫除了斑马在开放道路上的阻碍,让斑马回到和腾讯、网络同样的起跑线上。斑马要想回到曾经的快车道上,或许还需要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阿里集团究竟会给予斑马多大的资源投入和支持?
要知道,无论是腾讯还是网络的车联网业务,都是举集团之力作战的。如果斑马手中不能握有阿里的核心车联网资源,车企又有什么理由和斑马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
从斑马的全新管理团队来看,阿里似乎有意把斑马打造成阿里集团车联网业务的出口,YUNOS业务打包注入斑马,也让斑马在集团内部拥有更多的资源和博弈筹码。然而,可以想见,这条内部整合的道路,也许会比改变股比更为艰难且漫长。
其次,斑马如何在从打造智能车机到支撑智能座舱,最终服务智能汽车的进化过程中体现自身优势,和对手拉开身位?
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完全基于汽车打造的底层操作系统,平心而论,四年来,尽管斑马在“地图即桌面”、AR导航、智能家居联动等方面展示出对于车联网的前瞻观察与思考,但从体验上来看,差异化还不够明显。
最新推出的斑马智行VENUS系统向外界展示了斑马在人-车-家场景互联方面的更多思考,但要想将“Power by AliOS”的品牌叫响,恐怕还需要更加充分利用阿里云、达摩院的优势能力做加持。
最后,斑马能够打破“全家桶”模式的桎梏,走出一条真正的开放之路?
如果说斑马自身能力的建设和阿里内部资源的整合,决定了斑马的“重启”之路能走多远,那么,能否和车企共同打破存在于车联网领域的高墙
,实现更广阔空间的“开放”,就决定了斑马能走多高。这不仅是合作双方的策略博弈,或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探索,更考验着决策者的眼界与高度。
斑马能否再一次引领车企与互联网企业的行业合作模式,目前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背水一战”不仅属于斑马,更属于整个阿里巴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H. 专注“互联网+汽车” 宝马联手阿里巴巴建立联合创新基地

易车讯 宝马中国今天宣布,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的推动下,宝马与阿里巴巴共同创立的“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在上海、北京、杭州三地举行“云签约”仪式。

宝马集团高乐与阿里巴巴任庚在合作协议上签字

此次战略签约是宝马积极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也是宝马在中国“2+4”战略落地的布局。 “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以下简称“联合创新基地”)将落户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宝马与阿里巴巴将充分共享各自优势资源,形成高效的战略联盟,在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共同探讨和实践与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合作模式,打造专注于 “互联网+汽车”领域的创新孵化生态系统。

宝马与阿里巴巴计划将各自的自有生态和资源导入这个合作项目,赋能中国科技创业企业,具体措施包括:

- 联合创新基地将在三年内,为不少于300家企业提供云计算、数字化、未来汽车相关技术、与宝马供应链体系的协同等技术资源服务,以及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

- 联合创新基地将开放其超过5000平米的办公区域,计划在三年内引进不少于30个优质项目入驻办公;

- 联合创新基地还将通过举办一系列创新峰会和创新技术赛事激发创新生态,力争在三年内辐射不少于200家企业,聚集、服务和影响为不少于7200名创新创业人才;

- 联合创新基地将协调风投、银行等金融服务领域内具有相关资质的直属机构和合作伙伴,在三年内为至少20家科创企业或项目,提供精准对接金融支持服务。

“上海市一直秉承的开放和创新的发展策略引人瞩目,而且上海市管理部门在扶持创新发展方面的投入也卓有成效,对此我们深表感激。”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说, “汽车行业正面临由技术进步推动的重大转型。在应对产业升级和行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开放的胸怀和心态,与各行各业的公司合作创新,一起孵化最新的创新成果。”

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致辞

截至去年,宝马已在多维度与多家中国科技公司达成合作——宝马联合网络等自动驾驶相关产业链上的11家公司发布了《自动驾驶安全第一》自动驾驶安全白皮书,与中国联通达成了5G移动通信业务合作,与四维图新达成高精度地图合作,并且和腾讯签约共同建设高性能数据驱动开发平台。同时,宝马还与商汤科技、地平线等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独角兽企业开展了技术创新与合作相关探讨。

目前,宝马在北京、上海和沈阳分别建立了三个研发中心,使中国成为宝马在的德国之外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位于北京的研发中心着重于整车的质量测试和车型认证,并根据中国客户的需求进行本土化策略制定。上海研发中心则着重于未来出行趋势研究、创意设计及数字化应用,包括自动驾驶和智能互联相关开发及应用。毗邻宝马生产工厂和动力电池中心的沈阳研发中心专注于电动出行的发展,以及本土化生产等方面的研发工作。2020年4月,华晨宝马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也正式动工。在下半年,华晨宝马动力电池中心二期也即将开业,这两者一起将使得宝马进一步完善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为在中国研发和生产BMW iX3等新能源车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宝马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始于2018年。当年7月,通过与阿里巴巴达摩院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发的第一款智能语音助手“天猫精灵”的互联,“BMW云端互联”应用软件的使用场景从智能手机端拓展至数字家庭端。“阿里云创新中心-宝马初创车库联合创新基地”必将加速这个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转和成果转化。

I. 中国一汽与阿里巴巴签约 共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

日前,行车视线从中国一汽官方获悉,中国一汽与阿里巴巴于12月27日在长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国强,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孙志洋,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将以斑马智行系统为基础,打造面向未来的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中国一汽将建设以云计算、数据智能、中台和移动协同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基础设施,推动汽车行业迈入云上智能时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J. 上汽阿里“梅开二度”做“智己”,与R品牌内部赛马

11月26日,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联手打造的百亿级项目——智己汽车,宣布正式启动,今后将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这是继广汽埃安、北汽的ARCFOX、东风的岚图、长安前不久刚宣布要打造高端品牌后,“国家队”的又一个再造高端电动车品牌。

至此,国内几乎所有主流汽车集团,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

智己汽车的站位貌似更高。这不仅是因为上汽集团是“国家队”之中体量最大的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简而言之就是最有实力的一个,还因为这个项目的资本构成让人充满期待,感觉下一秒就要成大事。

目前,智己汽车项目成员超过200人,其中一半来自上汽集团内部;另一部分来自与汽车跨界行业。预计到今年年底,项目人数将达到300人,到明年年底预计成倍数增长。首款车将定位纯电高端轿车,预计今年底将在黑河进行冬季测试,明年或许就可完成量产交付。

R汽车更像是上汽乘用车内部创业的一个突围项目,而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层面,引入外部资源突破高端的一把利刃。

显然,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的头号工程,其诞生后,R品牌该如何自处?这将成为上汽内部赛马的一个最新案例。谁能杀出重围,谁就会获得更多资源。

此前,互联网巨头腾讯集团就用内部赛马的机制,诞生出了微信这款杀手级应用。也许上汽也希望通过内部竞争,实现智能电动高端品牌上的突破。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全文

与阿里云与哪个汽车合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河南洛阳工业怎么样 浏览:424
西安运通宝马待遇怎么样 浏览:259
汽车全包围坐垫多少钱 浏览:486
现在工业品怎么样 浏览:525
宝马车仪表盘上的扳手怎么消除 浏览:871
麦克奥迪哪个品种最好 浏览:735
汽车加完油怎么一直抖 浏览:573
奥迪地图怎么显示实景 浏览:645
奥迪冰川白和铂金米哪个好 浏览:557
奥迪s5和奔驰glc哪个好看 浏览:290
工业企业厂房设计标准有哪些 浏览:981
福田低速载货汽车指哪些车 浏览:386
奥迪新款轿跑是什么型号 浏览:314
工业油漆不会干怎么回事 浏览:369
奔驰gla260车架号在哪里 浏览:798
纯电汽车第一次充电充到多少 浏览:743
奔驰新c级如何看电影 浏览:645
工业烤箱怎么设计 浏览:828
宝马118底盘号在哪里 浏览:598
如何区分汽车轮胎是哪种胎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