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大全 > 汽车上哪个零件能创新

汽车上哪个零件能创新

发布时间:2022-05-28 01:14:21

A. 汽车上有哪些看着不起眼但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零部件

任何核心组件都不是普通的,都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


概述:汽车工业就像一个工业集散地,它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至于庞大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垄断和半垄断的局面。人生中你见过许多仿冒品,但你从未见过假车,因为根本没有那种实力的仿冒,当你有实力的时候你就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汽车就是先进工业的代表,要想做好每一件事并不容易。

B. 新能源汽车外观设计如何创新有哪些关键要点

一、车身设计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上,人们选择新能源汽车不仅仅是从动力的角度,更是从消费者的外观上。因此,相关汽车公司应该更加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外观设计。在新能源汽车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要考虑车辆的主体结构和流体力学,提高车身的美学设计。通过流畅的车身曲线和流畅的流线,降低了车辆的风阻,从而降低了车辆的能耗。在车辆前后的设计过程中,应增加流线型过渡设计的选择,以降低车辆的风阻,提高车辆的美观性。

四、新材料在汽车外观上的应用创新

燃油车车身主要使用钢、铝、铁等金属材料。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使得材料的使用更加多样化。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发光二极管面板可以用在汽车的车顶上,以帮助获得电力。这些新材料的应用将部分改变汽车的外观。一方面,它会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更具技术性。另一方面,能解决能源汽车的实际问题。

C. 简述汽车零部件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开发深度不断加深;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程度提高;零部件电子化和智能化水平提高。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

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相关发展:

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

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

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

D. 在汽车技术上有什么可创新的地方

①自动驾驶技术。今年3月,大众商用车负责人托马斯·塞兰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在全自动驾驶汽车领域需要再花费五年时间才能达到完美的程度。有知情人士透露,大众和福特目前正在在自动驾驶汽车展开潜在合作进行磋商,不过截止目前双方在大众是否以及会对福特自动驾驶部门投资多少的问题上都没有达成一致。

②智能玻璃。如果车辆玻璃可以自动感知温度或外界环境,就不会再出现上文说到的因温差大起雾而出现安全隐患的可能。

③智能摄像头。更灵活较多更多变的随车摄像头,一改现如今行车记录仪的单一视角。目前,部分大众车型配置了车标自动翻盖倒车影像,如大众CC,迈腾等。这套倒车可视系统与车载一体机兼容,倒车影像具有车距提示线及倒车雷达示意图,方便驾驶员参考车辆的位置,几乎没有上手难度。

E. 汽车上有哪些看着不起眼,但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零部件

汽车是一个精密零部件的组合体,一辆普通家用车的零部件数就已经达到一万以上了,更不要说一些配置、功能众多,性能出色的豪华车可以达到数万个。

而由于汽车零部件众多、功能多样化、技术搭载先进化所以它涉及的领域是非常之多的,像冶炼、加工、电器、数控电控、精工、化工等等。纵观全球各汽车大国可以看出无一例外都是工业和高新技术强国,因此我们常说某个国家的汽车工业化水平高低一定程度上能从侧面反应出这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化实力水平。

核心总成没有一个不起眼的,都需要有极高的技术含量。

汽车上的零部件简直不要太多,而要想保证汽车性能和质量几乎每一个零部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核心总成的一些零部件看似简单确需要极高的精度和技术支持,如果不考虑发动机的稳定运行,单纯生产出精度和匹配度达标的硬件组合即使是“照葫芦画瓢”也很难画出来。像发动机和变速箱,这是汽车的两大核心总成,这其中的零部件达到了数百甚至上千,小到气门弹簧、油环,大到曲轴、齿轮哪个都需要极高的技术含量,更不用说缸体、曲轴、活塞、连杆以及密封部件。因此,可以说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是不起眼的,任何一个部件都能说上一天,都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

那有没有不起眼但是技术含量却很高的零部件呢?有并且非常多!下面说说一些十分常见确不起眼但技术含量高的零部件。

衬套这小东西在底盘中十分常见(不限于),尤其是在悬挂连杆或者摆臂和车身的绞链处。衬套种类和结构十分繁多,汽车悬挂用的多的就是金属衬套、橡胶衬套和液压衬套,目前主流的车型都搭载的是橡胶衬套,好一点的车会使用液压衬套,液压衬套也是发展方向。

总之,汽车工业是一个复杂的东西,他有千千万万的小物件组成,上面我们只叙述了一小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零件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F. 汽车上有哪些看着不起眼,但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零部件

汽车上有哪些看着不起眼但是技术含量特别高的零部件?汽车作为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技术含量是非常高的。它至少由一万多个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其实都挺有技术含量的,有些甚至是垄断性的产品。但是要满足“看着不起眼”、“技术含量特别高”这两个条件的零部件,还真的不太多。下面老侯来给大家说几个这样的零部件,大家看着感觉平平常常,但是它的技术复杂程度非常高。



在汽车上还有其它类似的零部件,比如减振器、喷油器、火花塞、CVT变速箱钢带、轮胎、刹车片、气门弹簧、底盘衬套、各种轴承、灯泡,各种电控元件(被博世,电装等垄断)等,都是看着不起眼但是技术含量非常高的零部件,在此就不再一一讲述了。总之,汽车是一个高科技的集合体,上面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是精心设计的,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这些其实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业能力,如果没有这些基础工业,汽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是不可能快速发展的。

G. 同济大学余卓平:汽车变革时代有众多关键零部件技术急需突破

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

2021年9月3日-5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联合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协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在天津市滨海新区召开。本届论坛围绕“融合?创新?绿色”的年度主题,聚焦行业热点话题展开研讨。

在9月4日 “高端对话:构筑安全稳定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中,同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车协同创新中心主任余卓平发表了题为“汽车变革时代急需产业化突破的汽车零部件关键技术”的演讲。

在演讲中余卓平表示,未来新能源汽车要获得长足发展,仍需在动力系统,尤其是分布式驱动、增程式、燃料电池和车路协同。

在余卓平看来,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增程式是解决里程焦虑的最佳方式;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至于车路协同,单车智能并不可靠,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在泰达论坛有机会谈一谈大变革时代,我个人围绕急需产业化突破的几个关键技术,大变革时代就不展开了,前面会长报告专门把大变革讲了一下,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未来。

大变革带来产业链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实际上我们一直讲弯道超车,应该说新能源汽车的跨越式发展确实给我们国家带来了机会,大家可以看到电动汽车领域一半的产量在中国,一半的市场在中国,而且这个链条带出来的电池产业、电驱动产业都在国际上牢牢占据一席之地。刚才董会长讲往高端走,在新能源里面都有充分的体现。

    但是我们讲电动化,下一步还要突破的技术在哪里

第一我会把思维重新从电池里面跳跃到驱动,我一直认为实际上动力系统一直是汽车的核心,我们以前电动汽车是电池受到制约,现在电池应该跨过这一步了,下一步电池仍然会继续发展,但是我认为下一步我们应该把目光聚焦到动力系统上来。我个人认为分布式驱动是电动产业值得大家关注的,第二个我个人一直认为,电动汽车多备电池不是未来的方向,所以插电增程混动是值得大家关注的,怎么搞一个增程器要关注。

分布式驱动是电动化和智能化最佳的结合,实际上我们讲智能化里面操作控制是核心,而分布式驱动的操作控制可能是最完美的。分布式电驱动系统将来是新能源汽车的前沿关键技术,从现在电动轮的发展来看,大家可以看到在不断的突破,目前我们的密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公斤两个多千瓦,并且在不断进步。当然这还不够,还需要大家进一步关注。从它的好处上来讲,首先第一个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智能汽车都在说我要管制环境、雷达、摄像头等等,但是实质上我们开车除了眼睛感知环境,我们的所谓手感、路感也是开车很关键的东西。

目前互联网企业开始介入并推动智能汽车发展,我认为他们对智能汽车是理解不深,汽车行业应该看到未来的感知是什么呢,我们要感知路面,汽车跑在什么路上,会不会打滑,会不会出现极限工况是最关键的。电动轮知道电机的力矩,输出是什么,就是转送。什么是未知的呢?我在什么路上是未知的,用这样理论估计在什么样的路上。我们讲分布式驱动一大好处就是能够精确感知路面。第二汽车运动状态能够很准确感知,包括我们讲动力学的关键的东西,实际上通过这些力已知、运动已知做一个很准确的估计。在这样一个前提下,大家可以看到汽车行驶动力学通过分布式驱动,将得到全面的改善。第一跟传统的防滑技术相比,未来分布式驱动有可能做到根本就不会滑,就是知道什么样的路面,我力矩又可以控制,不会把力矩超出路面。甚至将来的防滑和防爆都会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稳定性控制也是一样,现在我们的实验表明,分布式驱动全面压倒用液压制动控制行驶动力学,在防滑还有操作稳定性方面的控制。还有一个操作性的控制,现在的动力学控制里面,频繁的打方向盘,这是一个在特定工况下面经常发生的事情,如果四个轮子都能够控制力矩,实际上相当于转向控制能够明显改善方向盘的调整,确实一系列的优势使得分布式驱动需要大家高度关注,突破电动轮技术是电动化明显的改善和突破。

第二个要谈谈增程器,从400到600,现在要超过1000。作为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这个口号隐含的东西是汽车工程师长期想克服的缺点,轻量化。轻量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现在为了所谓的续航里程,大家都没有轻量化的概念了。当年轻量化要轻十公斤非常困难,现在一重就是几百公斤,这个是不是方向。现在90%出行一天在五六十公里以下,如果说一百公里那可以说95%的出行在一百公里以下。为了一百公里以下,所谓的续航里程,你为什么要背两个那么大的包袱呢,那就是有里程担忧,我认为增程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背一个小娃娃在身上,解决长续航里程。我的建议配20度电,保证每天基本就是纯电动,一旦有长续航增程,增程有三种可能,第一种可以配充电宝,我跟东风提出过,他们也试探过,十几度的充电宝跑上一段里程到下一段里程可以继续跑下去。第二就是小的增程器,你现在如果能够优化出一个专用的发动机出来做增程器,那是我们发动机行业急需干的事。三十千瓦左右的增程器,现在还没有这么好的增程器,现在非常迫切的需要,甚至燃料电池发展好,燃料电池也是一个增程器,这不就通用了。

现在大家不要把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对立起来,在这个点上大家可以看到,非常和谐的在一起。所以从成本来讲,大家可以看到,背一网络电和增程器价钱存在很大一块空间差异,至少在四万左右的成本空间。从新标杆来讲,实际上我说混合动力返璞归真。日产推出的E-power,这个就是非常简单的混合动力技术,比丰田结构简单的多,效果差不多,价格也就便宜的多。所以日产这个E-power在日本卖的非常好,我们东风要把这个技术作为新能源主流技术推,我们不是纯混合动力,我们建议把电池放大一点,让大家90%的工况就是纯电动,就是解决国家新能源的问题了,所以这个是新的标杆,技术指标不打开讲。我们在技术上探讨,如何把增程插电技术往新的方向推进,我们开发出来的一系列指标也非常好。所以第二个就是增程器希望咱们这个行业要高度的关注,未来没有国家补贴以后,不受影响,我们注意到市场能够接受好的技术,我认为这个增程器将来一定是市场能够接受的好的技术。

第三个我要谈谈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一直有很大的争议,大家不断的探讨,我们跳出企业来看一看,可能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看的更清楚。今天第一个报告,现在来看碳中和这个目标形成共识,但是要实现这个碳中和,大家都知道人员一定要转型,人员转型是往哪个方向转,低碳能源、无碳能源,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推动离不开氢气,现在可再生能源最难点实际上上不了电网,现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最大的问题是给不了路条,国家电网说,因为电不可存储,来源不稳定不能这样拼命发出来。所以未来发展就开始将目光集中到氢能源,如果把氢作为中间介质,上的了网的电上网,上不了的可以制氢储存,现在氢成为下一轮能源革命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焦点。在这个前提下,回过头来如果氢发展,就像石油发展以后有了汽油,有了柴油,内燃机就发展起来了。如果氢能一旦发展起来,燃料电池一定会发展起来。从这一点上燃料电池可以看到这几年随着氢能共识越来越聚焦,大家可以看到加氢站的建设也稳步的在发展。

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我们国家最近刚刚做了一个估计,到2060年大概氢的产量达到1.3亿吨,其中1亿吨来自可再生能源。大概4000万吨可能在交通业里面,所以氢能工业交通不是大头,真正还是在工业界,工业界合成氨、甲醇都是用高碳氢气制造出来,未来一定会转换成绿色氢气做化工业产品,化工业将来占三分之二,四千万吨在我们交通领域,然后从脱碳可以看到,四千万吨在交通,大概八千万吨在我们的工业领域。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有没有这么多的资源,让我们算了一下,可再生能源如果拿出5%-10%以来,一亿吨的制备,资源足够,一点问题没有。成本大家担心,实际上未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电,最近关注过国际上的发展,国际上发展大概一度电在光伏的产业招标里面,大概是一毛钱一度电,我们现在只要是两毛钱一度电以下,未来氢气价格基本上可以做到现在煤制氢价格圈子,所以从成本上来讲,未来发展也是可以接受的。国家在一系列政策里面,现在正在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发展。

从使用场景来讲,一定是大功率、长距离的汽车工具将来一定走燃料电池道路。我们这一轮的示范城市重点放在商用车推广上,我们现在向丰田最好的技术看齐,大概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整个燃料电池自主率来看,除去个别的材料领域的关键点以外,我们基本讲自主率非常高。如果乘用车领域是网约车,现在城市公园是绿肺,如果两千辆车相当于一个大绿肺,燃料电池未来还是值得高度关注的,现在科技部司长介绍“十四五”重点推动燃料电池发展。当然一系列卡脖子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到可靠性、耐久性系统,还有车载储氢系统,等等这些东西还需要进一步突破,还需要把价格成本降下来,这是我们在燃料电池领域的观点。

最后谈谈对于智能化需要突破的技术观点,我现在个人认为,这个技术光从车上也是解决不了的,就像燃料电池从车上看不清楚,必须看到氢能产业的发展,现在智能化如果跳开整个大交通系统来看,只看车的智能化,我觉得会走入误区。汽车发展是一个机械产品,进入电子化以后是机电产品,现在是新能源产品,再下一代实际上就是智能网联产品。智能网联产品的目的要万物相联,就不能光在车上面,现在汽车的定义环境感知、还有控制操作系统,为什么现在新势力这么多,因为只有最后的车辆控制系统,这是我们汽车本行一直干的,这个环境感知人工智能原来都不是汽车界干的,所以新势力在这两块很强,自然而然也可以去做汽车了。

现在应该来讲,现在的定义是这样的,从车的角度我们定义5级的智能度,这个未来都应该要改变,因为这是从车来定义的,不是从系统来定义的。现在提出了很多的时间的实现表,现在私下很多人也在讲,如果光从车角度去看,真正无人驾驶还是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现在有些车厂都推出他们所谓的量产的产品,但是实际上大家也看到,由于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到那种程度,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有些新势力,都面临一些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讲面临的挑战就是因为主流的方案是盯着单车智能,单车智能现在问题在哪?第一我们讲短期覆盖不了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现在要覆盖那么多的场景和功能不大可能,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事故。第二环境感知,感知不到那么多你看不见的东西,感知也是有局限性,车路一体的感知可能更丰富。再一个就是深度学习,现在实际上理论由于要跑车,要多积累数据,多积累数据能够积累到深度学习形成,这是一个误区,如果按照这样去算,说你积累这些数据,将来要四百年,四百年才能够解决场景的问题,所以这个深度学习也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再一个我个人的观点,这里面讲现在交通系统里面每一辆车都有指挥大脑,那指挥者太多效率是很难提高的,所以是需要指挥官。有警察的时候大家觉得交通体系顺畅,但是没有那么多警察。现在单车决策很难提高整体交通效力,未来要解决方案,实际上需要车路云一体解决这个问题。

这里面我们讲整个系统上来讲,有智能的车也必须有智能的路,也必须有智能的指挥枢纽。交通部在去年发布一个国家的交通战略,起了一个名字不叫智能网联,是叫做数字交通。未来交通系统,是数字车、数字路、数字云这样构成智能交通系统,怎么能够车路云一体,是在数字上是一体的。所以我们讲这个架构是构筑未来,这里关键技术、通讯技术,现在大家很多人试探5G现在用不用无所谓,但是真的未来智能交通系统起来,5G通讯数据是必须的。

路现在很多汽车公司在做高精地图,我个人持不同观点,因为我认为未来的路只有一条,不可能这个汽车厂高精地图是一张,那个汽车厂做的又是另外一张,这个不大可能。将来所有车必须走在一张图,一条路,所以将来资源要集中。

另外云端要有远程操控车的能力,整个交通体系的交通流顺畅,还有数字孪生仿真技术,不能说优化这条路,那条路就交叉堵死这个不行,所以整个交通流仿真是很重要的,整个交通系统管控都在云端实现。我们现在也在试这样的案例,车路云一体,我们正在搞一套公交系统,但是我会使得这条路上跑的智能汽车,可能跑的比地铁还快,地铁的概念就是停站不停红绿灯,所以未来希望智能化的技术大家要关注的是车路云一体的关键技术。

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H. 这些“帮倒忙” 的汽车创新,你用过几个

所以……除了我上面所列的几条,你还想到那些“帮倒忙”的创新?留言说说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I. 汽车零部件的创新

每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已经开幕了,2011年的两会正值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的关键节点,所以2011年两会期间关于汽车产业做大做强,如何由量变上升为质变的话题自然不会少。
汽车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主旋律是要做强,做强的核心还是要拥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加强自主创新。在一定时期,整车的自主创新有所进展,可以利用国外已有平台开发新产品,但是平台开发仍是弱项。汽车零部件的自主创新一直被忽视,而自主品牌零部件产业早已经被边缘化,由于汽车零部件厂家在两会的代表可能不多,历年两会听到这方面的议论不多。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资控制了汽车零部件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国产零部件销售收入仅占全行业的20%-25%,拥有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占整个行业的75%以上,在这些外资供应商中,独资企业占55%,中外合资企业占45%,本土零部件主要应用于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低。
在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高科技含量领域,外资市场份额高达90%,其中,汽车的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和安全气囊、自动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是100%、100%和91%、69%。
相对于整车,零部件投入的周期更长、资金门槛更高、经营风险也更大,时至今日,我国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缺乏的困境依然明显存在。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大多集中在技术含量少、利润水平低的低端领域,价格几乎成为了我国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这样,零部件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汽车产业中一道迈不过去的坎,严重制约着我国汽车强国战略的实施。
汽车汽配产业要抓住机遇,从培养汽车消费市场、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培养自主品牌、扩大出口和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等方面推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
对于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方向,十二五规划提出,汽车零部件是四大发展重点之一,关键问题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总成技术和电子技术突破。新能源汽车将带动电池、电机等为代表的新能源零部件发展。汽车产业集团化形成将对零部件产业带来重组调整压力,必须实现规模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将面临较大贸易摩擦,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汽车零部件迎接机遇的挑战
机遇一:国内汽车市场的高成长
“未来十年我国对汽车的需求量仍将保持在13%—15%的年均增长率,比起世界上的汽车强国,我国的汽车市场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快速增长期,这个时间大概是从2009年—2023年,跨度在15年左右,这对国内所有零部件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
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的收入差距比起那些汽车强国的要大。收入差距的大小对耐用消费品的普及速度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收入差距越小,耐用消费品的普及时间就越短,反之亦然
收入差距相对较大,决定了我国汽车的普及速度也相对缓慢,由此我国汽车市场将维持一个更长的持续增长期,这也为在一定时期竞争力还比较弱的自主品牌企业赢得了一个相对较长的发展时间。
机遇二:国内汽车产业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会大力促进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鼓励汽车企业走出去。而随着整车厂的国际化,也将对我国的自主零部件企业起到一个很好的拉动作用,”徐长明说。
“我们汽车产品的卖点和在一定时期快速成长起来的消费者的买点契合度很高。在一定时期全球范围内,汽车产品销售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是南美洲,另外日韩之外的亚洲,以及非洲市场增长也很快。而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更偏重于价格低廉的汽车产品。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积极推动汽车产业的国际化道路,我国成为汽车强国也将指日可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零部件企业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机遇三:自主整车企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发生着一个新的变化,就是二三线市场,特别是三线市场正在成为未来我国汽车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和支撑点。而三线市场的消费者对外国的名车并没有那么敏感,相反他们更看重汽车的经济适用性,同时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对汽车的外形有着自己的偏好,针对这些特点,自主品牌汽车在其中更具有发展优势。”
随着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的逐渐强大,也必将拉动国内零部件企业的快速发展。国内自主品牌企业在迎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挑战之一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本优势正在受到削弱。随着生产要素价格的不断上涨,自主零部件企业的成本逐渐提高。而外商独资和合资的零部件企业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研发的不断推进,反而使得成本不断下降。

J. 汽车零部件四大龙头是什么

1、福耀玻璃,主要业务是为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提供安全玻璃和汽车饰件全解决方案,是国内汽车玻璃龙头企业,全球汽车玻璃行业市占率第一的企业。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7%、20%、14%、12%。营收增长分别为12%、8%、4%、-5%。净利润增长分别为0.14%、30%、-29%、-10%。

2、星宇股份,主要从事汽车车灯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是我国自主车灯龙头企业,是我国主要的汽车灯具总成制造商和设计方案提供商之一。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12%、14%、17%、21%。营收增长分别为27%、19%、20%、20%。净利润增长分别为34%、29%、29%、46%。

3、潍柴动力,主要从事发动机及其零部件、重型汽车、重型汽车车桥、变速箱及等的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我国重卡行业龙头企业、国内燃机产业骨干企业。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20%、22%、21%、19%。营收增长分别为62%、5%、9%、13%。净利润增长分别为178%、27%、5%、1%。

4、伯特利,主要从事汽车制动系统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电子驻车制动系统龙头企业。

从2017年到2020年,公司的ROE分别为29%、19%、19%、10%。营收增长分别为9%、7%、21%、-3%。净利润增长分别为1%、-14%、69%、14%。

汽车零部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特别是当前汽车行业正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开展的自主开发与创新,更需要一个强大的零部件体系作支撑。

整车自主品牌与技术创新需要零部件作基础,零部件的自主创新又对整车产业的发展产生强大推动力,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没有整车的自主品牌,强大零部件体系的研发创新能力难以迸发,没有强大零部件体系的支撑,自主品牌的做大作强将难以为继。

2005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383,800,9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7%;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375,265,815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2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21,462,002千元,比上年同期降低9.09%。

2006年1-12月,中国全部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39,704,99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35%;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527,234,933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1%;实现累计利润总额为32,605,65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6.79%;截止到2006年12月底,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为6,142家。

阅读全文

与汽车上哪个零件能创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汽车上门换电瓶哪个牌子好 浏览:709
家用买奥迪q7和q8哪个好 浏览:607
汽车防水连接器哪个好 浏览:193
广州哪里可以租威马汽车 浏览:226
工业母机有哪些龙头股 浏览:492
怎么收纳玩具汽车 浏览:503
汽车保养温度多少正常 浏览:1000
奥迪q5改什么绿色最好看 浏览:788
宝马2系敞篷后排放哪里 浏览:314
汽车前下方塑料护甲抛光多少钱 浏览:510
汽车导航用的什么系统 浏览:667
如何更换汽车信息 浏览:562
西安到濮阳汽车停哪个车站 浏览:973
奔驰前杠哪些地方需要拼接 浏览:588
宝马3系20t用什么机油 浏览:585
工业设计类公司有哪些 浏览:480
白色汽车变形机器人是哪个 浏览:753
成都工业用冰怎么外送 浏览:920
我国哪些工业制造业居世界第一 浏览:320
乳山到青海汽车要多久 浏览: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