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汽集团全面进军汽车芯片产业,这是家怎么样的公司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芯片短缺问题仍在蔓延,不少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联手软件企业共同研发,也有不少车企选择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而从国内来看,近期,继长城汽车之后,又一家国内车企集团即将全面进军汽车芯片产业。
第一财经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上汽集团下属企业上汽乘用车已与智能芯片产业“独角兽”地平线在近期敲定全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与地平线的全面战略合作,上汽集团将以上汽乘用车为载体,将其在智能网联化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地平线的智能芯片、视觉感知算法、数据闭环技术能力相结合,一方面缓解芯片短缺带来的产能危机,另一方面也寄希望能够共同打造出可以对标特斯拉FSD的下一代智驾域控制器和系统方案。
上汽集团是国内 A 股市场最大的汽车上市公司,旗下包揽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乘用车公司(荣威&名爵)、上汽大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南京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上海申沃等。
上汽通用五菱上个月宣布,旗下全球小型纯电动车(GSEV)系列产品宏光 MINIEV、新宝骏 E300/E300Plus、宝骏 E200 和宝骏 E100 累计销量突破 30 万辆。
⑵ 汽车芯片公司排名是什么
1、比亚迪半导体
比亚迪半导体是国内自主可控的车规级IGBT领导厂商,该企业主要业务覆盖功率半导体、智能控制 IC、智能传感器及光电半导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拥有包含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和下游应用在内的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目前比亚迪半导体已经拥有多年的研发积累、充足的技术储备以及丰富的产品类型。
2、紫光国微
北京紫光智能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目前该企业旗下的超稳定晶体石英晶振、DRAM、FPGA/CPLD,车载控制器MCU和智能安全芯片均达到车规级水平。其中自主研发的THD89系列产品2019年成功通过AEC-Q100车规认证,成为国内最高水平的车载芯片之一。
3、黑芝麻智能科技
这是一家专注于自主研发自动驾驶人工智能芯片和视觉感知算法核心技术与应用开发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该企业推出的车规级智能驾驶芯片“华山二号A1000”是唯一可以支持L3自动驾驶的国产芯片。
4、芯驰科技
芯驰半导体致力于研发智能汽车的核心芯片,是成功突破全球汽车工业核心芯片的中国创新芯片企业,目前该公司针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中央网关应用场景发布9系列高性能SoC系统级芯片,并同期架构完成了更高功能安全级别的车辆底层域控制芯片。
⑶ 中国生产汽车芯片的企业
1、大唐电信:中国信科集团旗下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2、紫光国微:紫光集团消息,9月19日,由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发起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汽车芯片创新联盟”)在京正式成立。紫光集团为联盟创始成员,旗下紫光国微(002049)、紫光展锐同时为联盟理事单位。
3、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前身来自于联发科汽车电子事业部。目前,杰发科技结合强大的平台服务系统,已推出针对自家车联网软件优化的车载芯片方案,致力于成为用户信赖的智能出行科技公司。
4、全志科技:公司各系列主控芯片及电源管理芯片组成的套片广泛应用在车载、智能家电等领域。
⑷ 中国汽车芯片真正龙头股
中国汽车芯片真正龙头股有扬杰科技、捷捷微电、科博达、银河微电、英唐智控、全志科技、晶方科技、博通集成。
1、扬杰科技: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11.61亿,同比增长64.24%;毛利润为4.094亿,净利润为2.05亿元。国内二极管龙头,全球市占率达到2%。营业务为分立器件芯片、功率二极管、整流桥及电力电子模块等半导体分立器件产品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系统、适配器、电源、家电、电表照明、安防、充电桩。
2、捷捷微电: 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总营收4.94亿元,同比增长74.25%;毛利润为2.359亿元,净利润为1.37亿元。国产晶闸管龙头,主营功率半导体芯片和功率半导体器件,其中功率半导体芯片目前主要供公司应用,而功率半导体器件中,传统业务主要是晶闸管和防护器,新增业务是MOSFET和IGBT。
3、科博达: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5.87亿,同比增长-21.16%;毛利润为1.913亿,净利润为3041万元。先后成为上汽大众、奥迪公司、一汽大众和保时捷汽车的A级供应商,基于与奥迪公司良好、深入的合作,随后公司获得了保时捷汽车、宾利汽车、兰博基尼汽车乃至整个大众集团的青睐,合作领域也从最初的汽车照明控制系统拓展至电机控制系统、车载电器与电子等多类产品。
4、银河微电(688689),人气龙头,2021年3月4日回复称公司一直专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计算机及周边设备网络通信、适配器及电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5、英唐智控(300131),2021年3月26日回复称公司子公司英唐微技术在车载领域产品主要包括数字电视信号接收IC、BUS-IC、汽车诊断IC(GNSS和V2X系统线路连接状态检测)以及其他器件产品等.
6、全志科技(300458),2021年1月28日回复称公司车规级芯片已经在多家前装车厂实现落地量产市场反应良好公司车载芯片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中控、液晶仪表盘、智能后视镜等智慧驾驶舱场景。
7、晶方科技(603005),2020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封装产品主要包括影像传感器芯片、生物身份识别芯片等该等产品广泛应用在手机、安防监控、身份识别、汽车电子、3D传感等电子领域。
8、博通集成(603068),2021年1月27日回复称公司前装ETC车规芯片已量产销售已推出国内首款通过国际权威第三方实验室ISE实验室认证的ETC芯片。
⑸ 汽车芯片主要供应商有哪些
恩智浦半导体,2006年11月16日恩智浦半导体正式宣布将以“恩智浦半导体”为其中文品牌名称,在大中华地区进行相关的市场营销与运营活动。作为全球领先的嵌入式应用安全连接技术领导者,恩智浦不断推动着互联汽车、物联终端等智能安全互联应用市场的创新。
恩智浦2015年以112亿美元收购了飞思卡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半导体供应商。收购完成后两者的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恩智浦半导体去年被高通收购。
英飞凌其前身是西门子集团的半导体部门,于1999年独立,2000年上市。其中文名称为亿恒科技,2002年后更名为英飞凌科技。目前,英飞凌在中国市场主要生产面向汽车、工业、电源管理和安全智能卡行业的电子元器件及功率器件等产品,包括设计、研发、制造和组装。
⑹ 国内生产汽车芯片的企业有哪些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首推四维图新:四维图新2017年38.75亿rmb全资收购了汽车芯片设计公司杰发科技,专门做车规级芯片的,目前有智能座舱芯片、MCU、功放芯片和胎压监测芯片,一年的收入4-5亿目前;
⑺ 供应大众汽车芯片是什么公司
无论是召回还是“断轴”,汽车圈里从来不缺新鲜事。近期一条关于大众汽车停产的消息迅速引发多方关注,燃爆汽车圈。
“有消息称,受芯片供应不足影响,上汽大众从12月4日开始停产,一汽大众也从本月初进入停产状态。而影响南北大众停产的主要原因是芯片供应不足。”
对此,大众官方迅速做回应。大众中国称,虽然芯片供应受到影响,但情况并没有传闻中严重,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徐颖称,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也已经和总部、相关供应商展开协调工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相关车辆的客户交付没有受到影响。
简单说来,大众汽车的生产的确受到高端芯片产能的影响,尽管没有想象的那样严重,交付还可以继续,但是部分车型依然面临中断的风险。
这些年来,尽管国内企业在零部件国产化的进展已经很快,但一些零部件中依然很多微小但却重要的部件需要进口。
尤其在汽车高端芯片方面,更是长期依赖少部分供应商的产品。
据报道,目前晶圆代工厂的佼佼者——台积电、联电,第四季订单已经全满,明年上半年先进制程及成熟制程(先进制程:28nm、14nm、7nm、5nm等;成熟制程:28nm以上)产能也纷纷被客户全部预订一空。
而本次汽车芯片的短缺,将导致ESP也就是电子稳定程序系统和ECU车载电脑这两个关键模块无法生产,而这两个模块又是大众汽车和稍高级别汽车的基本配备,一旦停供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而在这其中,受影响的大陆集团Continental和博世又是国内汽车主要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旦因为芯片供应问题导致停产,不止大众汽车受到影响,未来是否会蔓延到其他厂商也尚未可知。
看似微小的芯片,已经成为眼下零部件和车企“卡脖子”的问题。
随着智能化产品的普及,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通信基站等等领域都要长期依赖芯片。
根据业内人士的介绍,相比一般消费芯片,汽车芯片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满足零下40到155℃的工作温度,还要应对高振动、多粉尘、电磁干扰等苛刻的使用环境。
并且汽车也不同于手机,性能之外,还要考虑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问题,一部手机2-3年就可以丢弃,但汽车芯片的一般设计寿命却要保证15年或20万公里,这也再次增加了研发和生产的难度。
这样的情况下,高端芯片奇货可居,单价上涨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交货日期一延再延,甚至有些已经排在10个月之后,价格上涨两成已经是司空见惯,加急交货甚至要多付一半的费用。
大家都知道,汽车是一个高度依赖全球化供应的产业,上万个零部件缺一不可,一旦被芯片捏住了“七寸”影响了生产,车价会不会也要跟着上涨呢?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大概率不会。根据流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11月经销商的库存指数已经超过了60%,说明经销商库存压力还是很大的。
时值年底,又是车企大力促销的时节,过了明年1月,又会迎来传统的消费淡季。
所以车闻认为,即使车企在短时间内遇到零部件供应的困境,但是在库存充足的情况下,汽车价格大概率不会上涨,只是一些指定品牌、指定配置的个性需求可能会无法满足。
尽管截止到12月5日,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都已经做出回复,声称目前企业生产正常。但小小一枚芯片的供需就可以带来如此大的影响,每一个从业者都值得深思。
短短数年间,汽车从单纯工具变成了大家生活的载体,不仅承担着A点到B点的运输任务,更让未来科技的探索在汽车身上获得了种种可能。
眼下,如何从一堆沙子里“找出”一枚芯片,不仅对中国,对全球汽车产业来说,这都是一个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⑻ 汽车芯片股票龙头股是哪个
汽车芯片股票龙头股如下:
1、紫光国微(002049),最新股价119.59元,总市值725.69亿。
紫光集团消息,9月19日,由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发起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汽车芯片创新联盟”)在京正式成立。
紫光集团为联盟创始成员,旗下紫光国微(002049)、紫光展锐同时为联盟理事单位。
(8)中国汽车芯片是哪个公司扩展阅读:
汽车芯片概念股有18只。随着半导体产能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等消息的到来,半导体板块内多只个股先后结束回调,股价开启上涨模式。
7只概念股已披露2020年业绩预告,业绩向好个股占大多数,有5只。披露2020年业绩增幅区间的4只概念股,全部为预增或扭亏。
⑼ 中国一汽与中感微成立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 助力汽车芯片研发
中感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星微电子集团专门从事物联网传感网芯片研发设计产业化的公司,在行业内具有很强国际竞争力。此次签约活动是中国一汽拓展汽车芯片国产化生态圈、助力汽车芯片自主研发及应用的一项重要举措。“汽车芯片联合实验室”成立后,合作双方将充分发挥优势,强化资源互补,对标国际水准,通过开展汽车相关核心芯片的研发、设计与应用,努力形成技术突破,实现汽车芯片国产化替代,持续推出性能优良、性价比更高、境内生产的汽车芯片,着力解决汽车芯片“卡脖子”问题,携手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⑽ 汽车芯片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有些是德国。
近期以来,“缺芯”成为全球汽车产业最大的难题。全球知名数据提供商IHS Markit预测,因全球汽车芯片短缺,2021年第一季度,汽车产量将比最初预期少约67.2万辆。
到今年底,汽车总产量将削减96.4万辆。目前,包括通用、大众、丰田以及福特在内的汽车巨头都已受到芯片短缺的波及,被迫面临减产。
那么,全球汽车行业陷入芯片危机,将带给中国什么机会?从长远看,汽车行业正迈向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对芯片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而我国自产的汽车芯片只占全球产能的4.5%,关键零部件进口比例更是超过90%。所以说,这是中国企业的缺位,也是中国企业的机会。今天,张通社就给大家盘点一下汽车芯片领域的供应商们,看看其中有多少国产芯片玩家,正在抢占芯机遇。
买车需要注意的事项如下:
1、确认购买能力:
确定购买能力,买车后不影响家庭整体的生活质量,一般根据的家庭的近三年的平均的收入情况,一般情况拿出三年家庭的20%,但是不超过家庭固定资产值的10%。
2、关注点:
对于家庭用车最重要的是安全,其次是经济适用,因为汽车的安全承载着一家人的生命,所以安全是重中之重。
3、现场确认:
根据以上两步基本确定要买的几款车型,亲自去4s店现场确认,包括试驾、询价、贷款情况、维修保养等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