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日本汽车工业是怎样崛起的
1、萌芽期
二战以前是日本汽车工业的萌芽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开始制造汽车,政府也开始意识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出台政策进行扶持。1936年,汽车制造行业法正式在日本国内开始实施,日本汽车真正国产化的序幕由此拉开。二战前,日本汽车工业对欧美亦步亦趋,车型多为仿制。
2、基础期
日本经济在经历了二战的毁灭和战后十年的复苏之后,在1955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汽车产业也在这一段时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务车比例稍有下降,出租车加快发展,私人用车开始起步。随着经济的强势复苏,日本的民用车市场逐渐打开。
3、发展期
20 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纪7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高速发展。1960年时,日本汽车年产量仅为16万辆,远远低于同时期美国和西欧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产量。过了7年时间,日本汽车年产量就达到300万辆,1967年日本超过德国而成为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国内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百万辆。
70年代接连爆发的石油危机,则彻底帮助日系车打开了海外市场。
日本工业
日本有京滨、中京、阪神三大工业地带。以前日本的大工业地带还包括北九州工业地带,称为四大工业地带,但是上述三大工业地带已远远超过了北九州工业地带的规模。
京滨工业地带机械工业发达,出版、印刷业繁荣,川崎和横滨有很多石油精炼所。中京工业地带主要以机械工业为主,特别是汽车工业发达。
除三大工业地带和北九州工业地带以外,日本还有其他一些工业区,主要包括关东内陆工业区、京叶工业区、鹿岛临海工业区、东海工业区、北陆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等。
机械工业是日本工业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万家机械工厂,从业人员398万。日本机械技术水平高,汽车等运输机械、电视等电器电子机械、照相机和手表等精密仪器、计算机等一般机械闻名于世。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性能优良的高科技产品和有利于环保的产品不断增加。
为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防止大气污染,日本正在加紧研制电动汽车,但电动汽车完全普及尚很遥远。
最引人注目的是电力、内燃两用汽车,在市内行驶用电动,在郊区行驶用内燃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削减一半,氮氧化合物排放可减少到1/10,这种两用汽车从1997年末开始销售,已普及10,000辆以上。
⑵ 二战时期日本的汽车品牌是什么
今天的主要日本汽车牌子在二战都已经存在了
1、日产(NISSAN)设立于1911年,最早使用的品牌为DAT,含义为脱兔。1928年 DATSUN整合成立了日本产业控股公司,旗下含有日立等着名军工企业,这也就是日产汽车的前身。
侵华战争开始后, 日产受命生产日军中高级将官使用的指挥车,代号为model70型的中高级轿车
⑶ 求各大汽车品牌归属国
汽车界的收购并购天天都在发生,所以很难说哪个汽车品牌是属于哪个厂商的。但是我们可以追溯某个品牌的起源,也就是它的原产地。
日本汽车品牌:
丰田汽车公司(TOYOTA):雷克萨斯。(曾用名:凌志)
本田汽车公司(HONDA):
日产-尼桑汽车公司(NISSAN):英菲尼迪。(曾用名:无限)三菱重工、富士斯巴鲁、铃木、大发、五十铃重工,还有日立、小松等。
⑷ 日本为什么成为汽车强国
因为日本电子和工业产业发达,日本是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它只能依附工业才能保持经济。中国的工业和日本工业根本不是一个层次水平,因为起步较晚所以较落后。其实论汽车制造水平的话日本和德国的水准差异正逐步缩小,论汽车电子科技水准的话还德国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汽车制造应该向德国学习和看齐。日本汽车起步阶段也是从模仿开始而模仿的对象就德国,但模式又所变化因为日本本国能源匮乏所以日本本国更愿意着力发展小排量经济实用小车,随着技术的一步步积累日本车企开始把目光放在进军世界,而不在是单一的满足国内需求,日本汽车工业的真正崛起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场石油危机,那正好是日本汽车的一个契机当时不断攀升的油价,让喜好大排量,对燃油消耗没有概念的美国人吃尽了苦头,骤然增加的燃油费用支出,使得他们突然间发现了小排量日本车经济良好性,于是,一直在北美打不开销路的日本车因为廉价(当时韩国汽车尚未走出国门)和省油赢得了市场,渐渐地日本车在国际汽车市场也成了省油、经济的代名词,当然日本汽车为达到它所谓的省油也舍弃了一些东西,凡事有得必有失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日本车为了追求“省油与经济”,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比如日本车在安全性、稳定性、耐用性及产品的保值性等方面与欧美的老牌汽车强国的产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果你仔细注意的话同级别车你会发现日本车往往车重要比德国车轻难道是德国车不懂得节约成本吗,德国一向考虑问题严谨不可能不明白减去车身钢材会对汽车安全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影响,日本车质量在近几年来倍受好评但安全性一直倍受质疑(其实每个国家造车的概念理捻都有差别)日本更愿意用更少的成本资源去制造消费者认可的精致小车它们认为只要消费者认为市场反应火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