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汽车大全 > 1987年中国汽车有多少辆

1987年中国汽车有多少辆

发布时间:2022-09-10 11:27:22

⑴ 1988年中国汽车产量

1988年,中国全国一年汽车产量不过为64万辆。
中国汽车产业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呈现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中国作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正向世界汽车强国迈进。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12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90.7万辆和278.6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2.5%和10.5%,产量同比增长2.4%,销量同比下降1.6%。其中产量增速由负转正,销量降幅收窄7.5个百分点。2021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与2019年同期相比,产销同比分别增长8.2%和4.7%,其中产量增速较11月由负转正,销量增速比11月扩大2.2个百分点。

⑵ 目前中国全国有多少辆汽车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公布2019年全国机动车最新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高达2.6亿辆,其中,30个城市超2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苏州、上海、郑州、深圳、西安、武汉、东莞、天津等11个城市超300万辆。

⑶ 2000年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统计

摘要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

⑷ 10年前汽车的数量是多少

中国各城市汽车保有量统计(2004-2005年)
广州市:2004年汽车数量66.76万辆,2004年比2003年增长了91.24 %,其中私家车占34.53万辆,比2000年增长了172.8%。
深圳市:截至2005年8月,汽车数量83万多辆,其中轿车保有量为36万多辆。
天津市:2005年天津市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00万辆,其中私家车超过30万辆。私家车数量居全国第四。
成都市:2005年私家车数量118万辆,占全市机动车总量的85%左右。私家车数量居全国第三。
北京市:2005年私家车数量130万辆,超过公务车数量,私家车数量居全国第一。
上海市:2005年私家车数量126万辆,私家车数量居全国第二。
太原市:2005年汽车数量29.4万辆,2005一年新车增加4.5万辆,其中私家车占60%,增速明显。
南宁市:截至200年1月,汽车数量近40万辆,私家车数量56298辆,平均每个月新入户1100多辆。
南京市:2005年私家车数量18万辆,全年新增车辆达6万辆。
杭州市:2005年私人汽车30.39万辆。
太原市:2004年汽车数量22万辆,其中私家车占50%。
乌鲁木齐市:2005年汽车数量14万辆,并以6.9%的速度增长。
中国私人汽车保有量统计
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信息,截止到2007年9月底,我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18129662辆,比2006年增长7.22%,其中私人汽车占保有量的61.25%,私人消费成为汽车市场的主体。
截止到2008年10月底,我国私人机动车保有量为16671.33万辆,其中,汽车6222.18万辆,摩托车8886.64万辆,挂车9..06万辆,上道路行驶的拖拉机1463.38万辆,其他机动车2.08万辆。

⑸ 现在汽车数量是1978年的多少倍

172万倍。
在1979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为157万辆,到2021年底,汽车保有量将突破2.7亿辆所以现在汽车数量大约是1978年的172万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市场规模全球最大,汽车产销量、保有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到今年9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97亿辆,到2021年底将超3亿辆。每4.6人拥有一辆汽车。中国2021年的人均汽车保有量,甚至已经超过了我国在1980年的人均自行车拥有量,当时每10个中国人才有一辆自行车。中国在40年间有巨大的进步。

⑹ 中国汽车的发展史

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历史可分为探索、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探索:
1958年内地第一辆自制轿车诞生。
新中国刚一成立就决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1950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期间,中苏双方商定,由苏联援助中国建设第一个载重汽车厂。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建设自己的汽车厂。1956年7月13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毛主席命名为“解放”牌首批12辆汽车试制成功。这12辆解放牌汽车的下线,结束了中国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
1958年5月5日,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轿车——“东风”在一汽诞生,从而开启我国民族轿车工业的新篇章。6月,北京第一汽车厂附件厂试制成功井冈山牌轿车。8月,一汽又设计试制成功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9月上海汽车配件厂试制成功第一辆凤凰牌轿车。新中国自力更生制造出的轿车填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
发展:
1985年内地第一家合资厂出现。
1985年,内地第一个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轿车工业的开端。当时规定,中德双方投资比例分别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大众汽车投资有限公司10%。
随后,广州标致汽车公司成立。此外,我国还引进了夏利、奥迪等车型。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中外合作以及技术引进进一步深入,两个新建的合资企业一汽大众和神龙富康起点都比较高,富康引进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车型,一汽引进了先进的20气阀发动机制造技术,并向德国出口这种发动机部件。全国主要引进车型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质量也显着提高,而车价大幅度下降,轿车开始迅速进入百姓家。1998年,我国轿车产量达到43万辆,大约占汽车总产量的40%,汽车产业结构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成熟:
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跃居世界第一。从1998年之后,乘用车销量开始超过商用车销量。汽车工业也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发生重大变化。此外,以中外合作和技术引进为基础的我国轿车工业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州本田、上海通用和大众分别引进了最新的高档车型雅阁、别克和奥迪A6,这几个车型的投产标志着中国轿车产品和生产技术赶上世界的发展步伐。
1998年前后,自主品牌奇瑞、吉利等也开始成立,自主品牌开始探索自主造车之路,并迅速发展壮大。
中国汽车工业在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并向汽车产销大国迈进。2009年,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⑺ 奥迪是怎么走红的 新中国官车史回顾

近 二十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很快,而官车一直是一道奇异的风景线。可能是因为中国文化中一直有“升官发财”这个概念吧,在很多人眼里,被当官的看上的东西一定 是好东西,“ 官车”也是如此,一个汽车品牌被选为政府用车后地位马上就不一样了,只要它本身不是太差,自己想不高大上都不行(除非是自己太不争气了)。话归正题,回顾 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里官车的发展变迁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1950年——1972年 东欧轿车为主的时代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轿车还只是少部分富人和政府才用得起的交通工具,政府以及企业使用的轿车都是解放前进口的美国轿车,“别克”、“凯迪拉克”……这些 美国轿车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口碑。很快,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从西方国家进口轿车这条路被基本堵死了,那时中国也没有汽车工业,自己造不出来,但是政府企业 办公有需求,这样,中国只剩下从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进口轿车一条渠道了。
解放初期 从前苏联进口的轿车主要有GAZ12"吉姆"、GAZ M20"胜利"和少量的ZIS110,这些车的外观虽然很“美国”,但是品质可比不上20世纪40年代末进口的那批美国车。 从1958年开始,中国自己的轿车工业起步,陆续孕育出了大红旗轿车和上海SH760轿车,但是由于国产轿车产量少,它们更多还只能做为进口轿车的补充。 同时,解放前进口的那些美国轿车由于老化和缺少备件逐步报废,美国车退出了中国的“官车”舞台。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私人轿车在中国基本消失,中国开始了 “轿车”=“官车”的一个时代。
从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中国又从东欧和前苏联进口了不少GAZ M21"伏尔加"和波兰生产的FSO“华沙”轿车。无论是国产轿车还是从东欧进口的轿车,技术水平都是欧美五十年代的水平。这些车的配置为全手动,什么中 控锁、电动窗、空调之类的设备都没有,国产的大红旗轿车技术的起点最高,它采用了自动变速箱(美国货的仿制品)。另外,在当时中国来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买 一辆100多块钱的“凤凰”牌自行车都要攒好几个月工资,一生能坐上一回轿车就不错了,想不出还需要加什么其它的豪华配置。虽然车身钢板很厚,由于制造工 艺不佳,因此在行驶过程中底盘相连部件碰撞和变形就会发出有节奏的吱呀声,成为行驶中一曲别致的协奏曲。
从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中国平均每年进口轿车也就是1000辆的水平上,20世纪60年代一汽和上海开始批量生产红旗轿车和上海SH760轿 车,但是产量不多,这样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时,我国的轿车保有量一直是几万辆的水平上,除了国家单位的公务车以及少量的城市出租车外,只有级别高 的领导才能配备轿车,县级领导只能配BJ212越野车。所以,无论当时的中国轿车和东欧轿车再怎么不行,在中国,轿车就代表着非凡的地位(这时候轿车还和财富挂不上钩,那时中国没有富人)。
1972年中国和西方以及日本国家关系正常化,这让中国进口轿车的渠道立刻由单一发展到多元化了。这个结果是丰田轿车和日产轿车第一次大批量进口中国,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大批量进口西方国家生产的先进轿车。
中 国进口的第四代丰田皇冠、克罗娜以及日产达特桑公爵自然都成为了政府行政用车,它们让当时的国人眼前一亮,和当时国内的前苏联和波兰轿车相比它们浑身都是 优点,流线的外形很有科技感,做工精致且技术先进,空调、中控锁、电动车窗都是东欧轿车所没有的,它们之间的对比有如一台现代化的日本台式组合音响对一台 古董式手摇电唱机。另外,这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差距,我们落后的太多了。不过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国家很贫穷,外汇储备很少,再加上国家 各个方面非常死板僵化,因此,对于需要花外汇购买的日本轿车进口还是受到很大限制。
20 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改革开放焕发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政府公务以及企业商务活动的增加使轿车的需求量大增,但是,在开阔了眼界的中国人眼里东欧轿车不能 满足档次和品质上的需求了,因此,从1979年开始,新一轮从日本进口轿车的高潮开始了。国人开始仍然沉浸在什么时候中国能造出和第四代皇冠车同品质的轿 车的无限希望中时,丰田皇冠已经换了三代了,第七代丰田皇冠和第六代达特桑公爵高级轿车首先出现在中国公务轿车的队伍中。
在 中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汽车进口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仅1985年中国进口的第七代丰田皇冠轿车数量就达到17250辆,进口轿车不光占领了公务车市 场,连北京的出租车主力都是进口轿车。中国官车的构成发生了大的变化,大部分大红旗CA770开始退出了公车行列,它们被一汽SKD部分散件组装的奔驰 250E长轴距高级轿车取代。不少使用多年的上海SH760轿车、伏尔加M21和华沙轿车被日产公爵和丰田皇冠所替代。
在 整个20世纪80年代,政府企业公务轿车中数量最多的就是丰田皇冠和日产公爵轿车,在大部分国人眼里这两款轿车也是最高级的轿车。虽然今天奥迪A6轿车的 前身奥迪100轿车也开始进入中国,不过那时候如果有人认为奥迪比丰田高级是要被笑话的,当时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在1988年前,奥迪最高级的车发动机只 有5个缸,配置和制造工艺水平也比同时代的皇冠和公爵轿车差不少。
从东欧易货贸易进口轿车依然在继续中,车型也变成了新一代产品,但是品质上和日本的产品没法比,但是毕竟价格便宜。这时候进口的轿车有前苏联的拉达2105、伏尔加M24和波兰产的FSO125P。上海SH760A轿车依然在生产,不过它显然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风光。
中国的公务轿车进入了一个日本轿车为主,少量奔驰轿车为辅,国产上海SH760轿车和东欧轿车打下手的阶段。就是国宾车队也是如此,每当有国外政要来访,国宾车队中头几辆大红旗CA770轿车后面是一串奔驰250E加长版和丰田皇冠。而“一个汽车工程师在天安门上数100辆轿车,只有3辆是国产车的”的故事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1990年——现在 进入大众奥迪时代
20 世纪80年代中国对于轿车的需求大增,但是国产上海牌轿车不仅产量严重不足,品质也不能满足要求。如果解决这个问题?短期可以通过进口来解决需求,而眼光 放远来看必须要自己生产更多轿车。而当时落后发达国家三十年的工业基础决定中国没有能力设计制造出世界一流的轿车,而合资国产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在 1984年和1987年,上汽和广汽分别和德国大众和法国标致汽车公司合资生产出了大众桑塔纳和标致505轿车。由于外汇极度紧张(1987年中国的外汇 储备才20亿美元,不及现在一个零头),1987年,中国官方大规模从日本进口中高级轿车的贸易终止了。市场中可以选择的轿车品种突然变得很少,易货贸易 来的东欧车虽然便宜,但是质量太差,要想买辆好一些的轿车,国产的上海大众桑塔纳和广州标致505轿车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 是上海大众桑塔纳和广州标致505都是中档轿车,做政府高级公务车稍显档次不够。20世纪80年代一汽开始和国外谈合资生产商务轿车,开始和克莱斯勒公司 谈,都已经签订发动机引进生产合同后克莱斯勒公司耍大牌要高价,一汽终止了和克莱斯勒的谈判。这时候大众旗下的奥迪由于刹车门事件在美国被搞得焦头烂额, 北美市场份额大幅度下滑,急需开发新市场摆脱困境。虽然当时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且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投资国家,但是能让奥迪度过难关的任何机会大众公司都不 会放弃,他们闻风而动和一汽谈起了合资并一蹴而成,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改写中国官车的时代开始了。
从 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公务轿车消费进入到了一个品质和档次还不如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时代,但是国内的用户们只能接受这种现实。在政府公务车采 购名单中,国产奥迪也进入了名录(因为当时奥迪不是豪华品牌,选奥迪不会和腐败挂上钩)。公务车消费中高档以国产第三代奥迪100(今天奥迪A6L的前 身)为主、中档轿车以上海大众桑塔纳和标致505为主。这些欧系轿车本身就和国外有一代的差距,在品质技术含量上落后于80年代前期进口的那批日系轿车, 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和后来一汽大众生产的捷达外观都被认为不够派。
虽然日系车不能大 批进口了,但是它们给国人的印象太好了。 真正改变国人对于高级商务车概念的是1999年开始国产的第五代奥迪A6(C5),这款奠定现代奥迪设计风格的轿车非常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点,加长的轴距 复合中国人的消费取向,制造工艺和细节设计远远超越了它的前辈,这是也是继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日系豪华轿车之后,中国的官车在档次和豪华程度上 再一次和国外接轨。它一上市就开始热销,北京亚运村市场的车贩子们不会忘记那个疯狂加价卖车的红火时代,高档公务车奥迪的时代从这时候开始了。

⑻ 中国汽车发展简史那有、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我认为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中国汽车工业1953诞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初步奠定了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汽车产品从无到有。第二个阶段,1978年到20世纪末。中国汽车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从载重汽车到轿车,开始全面发展。这一阶段是我国汽车工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转型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商用汽车发展迅速,商用汽车产品系列逐步完整,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开发能力。重型汽车、轻型汽车的不足得到改变。轿车生产奠定了基本格局和基础。我国汽车工业生产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企业自主发展、自主经营,大企业集团对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汽车工业企业逐步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严重的行政管理的束缚。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汽车工业进行宏观管理。通过引进技术、合资经营,使中国汽车工业产品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摸索了对外合作、合资的经验。第三个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汽车工业在中国加入WTO后,进入了一个市场规模、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面融入世界汽车工业体

⑼ 汽车起源

1675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动力机械——蒸汽发动机;1769法国军事工程师尼古拉斯·柯诺特(Nicholas Joseph Cugnot)发明世界上第一个自动车辆——三轮蒸汽汽车。

1801年法国化学家飞利浦·勒本(Philips Lebon) 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台以煤气和氢气为燃料的活塞发动机——这是内燃机发展史上真正开拓性的第一步。

1862年法国的莱诺(Ettienne Lenoir)研制出了卧式二冲程内燃机,虽然他没有申请专利,错失了汽车之父的美誉,但人们依然会记着他。

1866年德国工程师尼古拉斯·奥拓(Nikolous Otto)发明了活塞式四冲程奥托发动机——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力机械。

1883年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研制出了立式单杠内燃机,从而奠定了他摩托车之父的地位。

1885年卡尔·奔驰将一台二冲程发动机装在一辆三轮车上,从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也是德国奔驰公司(Daimler Benz,现为Daimler Chrysler)的第一辆汽车。

1886年戴姆勒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真正实用的四轮汽车,这辆汽车实际上是他为妻子准备的生日礼物。

(9)1987年中国汽车有多少辆扩展阅读:

中国汽车的起源: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

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

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这是值得钦佩的。

阅读全文

与1987年中国汽车有多少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怎么判断工业区域 浏览:801
工业什么油壶好用 浏览:10
怎么解除汽车摇号 浏览:432
宝马5系下线到店多久 浏览:796
汽车水泵坏了从哪里漏水 浏览:725
工业铁链可以做什么 浏览:341
宝马x3前杠怎么拆 浏览:781
汽车漏电排除哪里 浏览:323
汽车什么事自动挡 浏览:482
中国汽车有哪些牌子 浏览:46
神木老汽车站怎么走 浏览:143
宝马3缸为什么停产 浏览:201
在德国奔驰价格多少 浏览:139
深圳市工业设计协会怎么样 浏览:982
奔驰是哪个朝代的 浏览:390
仕泰隆工业博览城和富士康哪个好 浏览:868
三栋数码工业园哪里有招聘市场 浏览:307
工业会计培训哪个好 浏览:375
奥迪备胎怎么卸 浏览:787
汽车天窗边框裂缝如何修复 浏览: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