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汽车热车一般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正常保养,加进去的是正品的、适合发动机的机油,并且没有暴力驾驶的习惯的,那么原地热车两分钟就可以了,然后起步走车,不超过40公里/小时,走个3--5公里温度就正常了,就可以正常驾驶了。在这一段时间也不要开室内的热风,开室内热风会延长发动机升温时间。
前些日子听收音机有个节目,汽车专家讲车,就说,现在的发动机一般启动后20--30秒,机油就会把发动机各个润滑表面走一遍。在这几十秒里千万不要走车。
(1)汽车热透一般多久扩展阅读
热车的正确方法:
原地热车时驾驶切忌猛踩油门, 正确方式应以低转速缓慢行驶。
综合以上三点,怠速原地热车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效果有限,反而还浪费汽油和时间(再加上污染空气)。且引擎怠速空转时汽油还可能因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积碳的情形,更伤害引擎。
尤有甚者,有些车主还喜欢在怠速空转时猛踩油门,一大清早扰人清梦不说,此举更是令引擎快速磨损,严重损坏了引擎的机件,一点好处也没有,实在不知道这些人如此做有何目的?
因此,正确的热车方法,应该是在发动后30秒至一分钟后上路。但此时千万勿以高转速行驶,应保持在低车速,引擎转速以不超过3000~3500转为限。一般保持2000转。否则逞一时之快,引擎及变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损可是无法复原的。待引擎温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温度后,再恢复"个人习惯"之开车方法即可。
夏季、冬季都需要热车,冬季的预热时间要比夏季长一些。发动机经过一夜的静置,各摩擦面上的润滑油已经基本消失,失去了油膜保护;低温促使润滑油的黏度增大,附着力和流动性变差,增加了发动机启动时的阻力。此时行车,会加大发动机的负荷,增加不必要的磨损。
权威机构的研究表明,发动机在冷启动时的磨损量占整个磨损量的一半左右。正常的怠速暖车可以减少这种磨损,从而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低温下,金属会呈现较小的弹性和抗磨性,只有在正常的工作温度下,发动机才能达到正常的配合间隙,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热车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很多朋友进入了热车的误区。其实只要发动机能够达到稳定且正常的怠速就可以行车了。化油器发动机在达到工作温度以前,供油系统往往不能正常工作,必须拉开阻风门怠速热车,要不然就会转速不稳甚至熄火。
推回阻风门发动机怠速平稳,即可起步行驶。一些使用先进发动机技术的电喷车辆,精密的电脑使喷油嘴喷油准确,燃油雾化程度高,启动后只需要很短的时间,机器的转速就可以稳定并达到规定的怠速值,所以电喷车的热车时间不宜过长。
平时打着车,有个擦车或活动腿脚的功夫,怠速就能够达到正常值。过长时间的怠速热车,除了增加耗油量和积炭外,也不利于环保,对提高三元催化器的工作温度也没有帮助。实验表明,催化器的正常工作温度在600℃---800℃左右。
怠速时,很难达到正常工作温度,而行驶时则可很快达到,因此为延长催化器的寿命减少空气污染,不能长时间怠速热车。同时要注意,热车过后一定要低档慢速行驶,转速不要一下拉得过高,根据发动机的状况和车况慢慢的换高速挡把车速加上去。最好等到水温达到水温表的第二格(60℃)时,在以正常速度行车。
电喷车在怠速热车时,切忌为了节省热车时间,而采取大油门的方式提高水温,这样不但会增加油耗,严重的有可能造成烧瓦。
另外,不只有发动机需要做适时的“热身运动”,变速箱、油压动力辅助系统,甚至轮胎等也要做“热身”。以变速箱为例,冬季气温寒冷,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油基本凝固了,不是正常温度下的流动状态。它内部的润滑不像发动机,是靠齿轮转动带起润滑油来润滑的。
㈡ 热车多久合适
早上第一次启动30秒就可以,在行驶过程中保持低速每小时40-70公里,水温正常后就可以以更高的速度驾驶,现在的电喷车完全不需要热车,我们要做的只让机油充分的润滑渗透到发动机的每个零件,长时间热车容易形成积碳
㈢ 冬天开车热车最好多久
冬天是3~5分钟,在做完暖车的动作后以时速不超过40km的速度行驶约1公里,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引擎达到工作温度,让爱车能随时保持最佳状态。
发动机需要气日渐转冷,如果不暖车就发动车辆直接开走,会对发动机造成很大损害。因为冬季气温低,而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是在90℃左右,这样一来就形成一个巨大的温差。如果此时开车直接上路,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运作。
运转部件润滑不足机油的压力是电脑控制不了的,车通过一夜的停放,汽车引擎内的机油流回引擎下部的机油底壳内。早晨发动引擎,引擎的上半部是没有机油的,缺乏润滑,同时机油压力不足。早上刚刚发动汽车就立即轰油门开走,汽缸壁上还没有形成油膜,机油也没有送到需润滑的各个部件,很容易使部件磨损,轻则折损使用寿命,重则损坏。
把握好暖车时间,最好在三分钟之内。然后即可慢慢行驶,但速度不要过快,这样可以保证均匀热车,并且不会伤车,又可很好地保护发动机。
㈣ 冬季大众车热车,多久算热透了
汽车冬天需要热车,需要原地一分钟后,就怠速缓慢行驶。
车子经过一段时间停放后,发动机内的机油就会流回发动机下部的机油底壳内。因此,刚点火时,发动机的上半部是处于没有机油缺乏滑润的状况,在发动机启动30秒左右,机油泵才会将机油运送到发动机的活塞、连杆以及曲轴等部件。
车辆启动后,怠速润滑油还没有供应到位,所以最容易发生磨损。发动机机件的磨损都是在冷车发动后三分钟内造成的。因此,冬季、特别是严寒的冬季,原地怠速热车不能太长时间,一分钟左右就可以,一分钟后,车主可以采用低转速或怠速缓慢行驶的方法进热车。
㈤ 热车时间不能太长,那热车多长时间就算超时了
热车时间太短,机油在停车后全部流淌回发动机油底壳内零件表面就只有一层薄薄的保护油膜,而且机油在寒冷的冬季经过冷冻流淌性、润滑性都很差很难对零件在短时间内形成保护。但随着现在技术的发展,化油器早就不存在了,如今采用的是电喷系统,跟以往的化油器完全不同,现在的电喷车通过电脑能够精准控制喷油量,在启动后较短的时间里就可以稳定怠速。至少30秒机油润滑全面,冬天更应该热车,着急出门可以慢速行驶一段建议不要超过2000转,最好是原地热车水温上一两格,时间充足可以热透再走。
一般正常怠速是每分钟800转,如果是冬天打着火以后,基本在1000到1200转左右(新车会更高),只要等到怠速降到800到900转的时候就可以走了,没必要长时间热车。冬季最好不要车辆启动就行驶。因为各部位油脂由于温度低都很粘稠,润滑效果都很差。汽车都有自预热系统,打着车后一般转速都为1000转左右,运行几分钟油温传感器会给行车电脑传输数据,然后转速就会降到700左右,这时候就可以正常行走。
㈥ 都说冬季热车时间不宜太长,那究竟热车多久才算合适
都说冬季热车时间不宜太长,那究竟热车多久才算合适?众所周知,在寒冷的冬天,开车出发前需要热车。 但是,对于如何火热的车,说法五花八门。 别说新手司机,很多老司机也知道正确的热车方法。
冬天车当场变成热车需要几分钟? 正确的热车方式都在这里!
所以,热车绝不是原地等几分钟就可以的,需要适当的时间原地怠速和低速行驶。 过快的加速是不可取的,但同时过长的原地怠速也未必是好事。 的寿命由车主的习惯决定,平时对车辆的养护非常重要。 同时冬天到了,请各位业主也加入防冻液!
㈦ 冬季零下二十多度热车多长时间,我的车为什么需要20分钟才能开走
关于热车的话题,每年冬天都会有人讨论,并且有好几种观点。有的说不需要热车,有的说要热车30秒,有的说要把车热透,水温正常了再走,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那么究竟谁对?为什么要热车?热车该热多久?
为什么要热车?首先考虑的是机油的润滑,车经过一夜的停放,部分机油因为重力作用会流回油底壳,而机油泵把机油重新打上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需要原地热车,因为机油润滑不足对车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但是发动机的油道并没有多长,所以机油只需要五六秒钟就会上来,达到良好的润滑条件。
其次,要考虑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汽油燃烧的能量分两部分,一部分推动活塞做功,另一部分转化成了热量,我们希望的是转化的热量越少越好,用来做功的越多越好,因为热量都是浪费掉的能量。热量太多还需要加入冷却液给降温,不然温度会太高,使活塞无法工作。考虑到让汽油燃烧转化成的热量最小,汽油雾化燃烧效果最佳,标定水温90度为最佳工作温度。
所以发动机本身就是个热机,因为机械件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水温90度时设计的是最佳配合间隙,凉车时因为部件收缩,所以配合间隙不是最佳状态。所以热车也是在等待活塞、活塞环等部件受热膨胀到最佳状态。早上打着火后,发动机本身就会有一个高怠速的过程,此时混合气加浓,增加热车速度。
总结一下,热车就是为了两点,1.让机油从油底壳上来;2.让各个部件受热膨胀,已达到最佳配合状态。
所以不需要热车的观点是不正确。说不需要热车的观点是:现在都是电喷发动机,空燃比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另外保养手册上也说了不要原地热车。从为什么要热车的解析来看,不热车是错误的,另外保养手册更多的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写的,因为原地怠速热车混合气加浓,燃烧不完全,对环境的污染确实比较大。
把车热透的观点,单从机械磨损方面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会产生很多的积碳。我国北方地区都是零下几度,甚至几十度,要把车热到水温正常得5-10分钟,积碳就会大量产生。持有该观点的人会说怠速时是闭环控制,不会产生积碳,这是明显的错误,刚打着火时闭环控制的条件一个都达不到,怎么会进入闭环控制。
所以,热车最好能够根据当地的气温状况,来决定要热多久。东北零下十几度甚至零下二三十度,最好热车2-3分钟,零度以下最好热车1-2分钟,南方地区没有零下的,热车30秒-1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