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聚焦两会②】从六稳到六保,汽车业亦发挥重要作用
从稳向保的转变,是对汽车行业现时的扶植,更是对汽车产业未来的期待。汽车行业需要以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技术为引擎,发掘内需潜力、放眼全球市场,向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转型而坚定迈进。
文/《汽车人》吴毓
?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昨天开幕的政协会议明确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三大攻坚战等任务”。
5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提出将“六保”作为“六稳”的着力点,保护就业与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
“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保基层运转;“六稳”则是指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和稳预期。
?
从“六稳”到“六保”,是面对复杂形势的破题克难,也是增进社会共识的从容稳健;从稳到保,是强调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是以更大决心与力度拉动消费、扩大需求,更是要实现精准调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夯实基础。
?
可以预期,在今年的“两会”上,“六保”与“六稳”会成为热议的话题,覆盖政治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六保”与“六稳”也会是政府工作的主旋律,在促进合作共赢中不断增强经济的韧性、挖掘创新发展的潜能。
汽车行业的保与稳,不仅有国家出手完善汽车消费环境、充分释放汽车消费潜力,产业自身也面临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汽车行业长期稳定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因疫情而变化,中国汽车产业面向未来品质升级、品牌升级的发展动能同样没有被削弱。
汽车行业的保与稳,既要突出底线思维,做好艰难前行的思想准备与物质准备,更要强调稳中有进,以持续扩大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智能化、电动化、互联化技术为引擎,发掘内需潜力、放眼全球市场,向高质量发展、高效率转型而坚定迈进。
保复工复产,稳高质量发展
最全的制造门类、强大的生产能力,是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自强而盛的基础。今天保复工复产,既是为了留住优秀人才、保住成熟供应链,更是为了明天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稳定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1-4月份同比下降4.9%,4月份同比增长3.9%;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在1-4月份同比上涨4.5%,4月份同比上涨3.3%;服务业生产指数1-4月份同比下降9.9%,4月份同比下降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4月份为106758亿元,同比下降16.2%,而4月份为28178亿元,同比下降7.5%……
客观地说,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表现确实拖了后腿,但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已经呈现出向好的趋势,经济运行也逐步向常态化复苏。另一方面,虽然有新冠疫情突袭,但中国的“复兴”潜力不减,特别是制造业的基础实力,足以成为经济复苏、制造升级、消费转型的保证。
在国新办的一次发布会上,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表示,经过70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超970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今天,中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惟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2010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至2018年,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28%以上的份额,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大如石油天然气、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采选,小如农副食品、饮料、烟草的加工,廉价如木材、纸张、家具的生产,高端如通信设备、计算机、芯片的制造……中国都能实现“自给自足”。在数字化、互联化领域,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2018年),已居全球第二位。
反观只保留了高端制造能力的“美国制造”,假如需要启动恢复全部生产门类,一方面是要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另一方面则要重建产业链和供应链。如果说,前者可以通过培训或移民实现,后者则需要时间去积淀,非朝夕之功可以达成。此次抗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打破学术与利益的篱笆后,核酸检测设备的检测效率快速提高,新冠疫苗的研发周期也在大幅缩短,但N95口罩、医用手套等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商品的生产却难以在短期内恢复。
对于以汽车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而言,供应链并无低端与高端之分,缺少一个零件,就足以令整条生产线停转。想要维持汽车产业的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能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转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在疫情稳定可控之后快速复工复产,则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一位美系合资企业的高管告诉《汽车人》,在疫情平稳、全面复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车间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产能,机器要重新调试、供应链要重新启动,就连生产线上的工人也要重新适应生产的节奏……企业为复工所付出的代价是昂贵的,但也是值得的:一是要留住人,那些高级的技师和拥有实战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向来是“产业新进入者”的网罗目标;二是要保住供应链,启动生产供给、恢复微循环,然后才有产能爬坡、品质稳定、工艺优化甚至技术助力。
以上汽通用汽车为例,其武汉分公司先以“1带200”的模式帮助200多家供应商防疫防控、申报复工,再调拨派遣专家“手把手”地支援复工生产……在3月11日武汉分公司正式复工后,1.2万台整车及发动机在20天内下线,装备48V轻混技术的别克英朗、雪佛兰科鲁泽也在50天内陆续投产……可以说,武汉分公司的顺利复产、新品导入,与其保护产业链、助力供应链的前期工作密不可分。
保内需市场,稳全球市场
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强的制造体系,还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保内需市场,既是为保护现有的工业制造体系,更是为中国制造构筑在全球市场参与角逐的竞争力。
德国《国家工业战略2030》提出,研发创新和工艺改进能力须植根于生产的土壤,只有将制造、加工、研发和服务环节置于同一个地理空间,才能保持或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才能为本国劳动者提供多元化且充裕的就业选择。这是德国制造业就业稳定的原因,也是德国制造业能够持续、多元创新的根本。
早在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就曾提出“扩大内需”。“十五计划纲要”更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而此时的“扩大内需”,已经由短期的经济调控上升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今天,我们仍然尝试通过“新基建”去刺激拉动内需,依靠互联技术、智能技术以及零排放技术去驱动传统制造业的自我迭代,进而获得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的比较优势。
4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调以“一业带百业”,既助力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又带动创业就业,利当前惠长远”。
“一业带百业”的核心,首先是“根据发展需要和产业潜力,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适应群众数字消费新需求,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车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同时“消除行业应用壁垒,为平台经济发展和行业开放融合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平台及其参与者互促共赢的生态”。
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0个省市推出总额数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近一个月内,就有上海、江苏、重庆、山东、云南等省份规划“新基建”项目出台,大多瞄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
一位服务于战略研究机构的资深研究员说,现在说到拉动内需就是指“新基建”,大家的脑海中出现的都是5G、AI等,或许还有互联化、电动化……但少有人会想到工业互联网。为什么大家能记住5G、AI,不是因为字母的命名,而是因为它们已经被“神化”。就像当年拥抱互联网的潮水承载了很多原本没有船底的小船,大家期待5G、AI也能点石成金,一举改变商业模式、消费行为,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
客观地说,“被遗忘”的工业互联网或许才是研发创新、工艺改进所必需的“土壤”,是中国制造业可以高质量发展、获得全球竞争实力的关键一环。
首先,它遵循“价值经济”原则,一切选择以“降本、提质、增效、减存”为目标;其次,它与Know-How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重塑隐藏的产业链;再次,它可以在玩家分散、市场分散时不断发力……这位资深研究员说,工业互联网“发力”的速度或许不够快,但它足够精准;它或许会被人“忽视”,但它是实现工业进化的必经路径。
今天,我们保住内需市场,就是稳住中国制造的根基;保住了汽车消费的势能,才能为中国汽车积累全球市场持续发力的动能。当制造业可以拥抱工业互联网等未来技术,才是真正实现“提质增效”,才是中国制造真正拥有全球竞争力的开始,才是我们真正拥有进入全球市场的门票。
保小微企业,稳外资投资
小微企业是什么?民生的最小单元,经济的毛细血管。如果小微企业受到损伤乃至无法修复地“坏死”,则意味着中国经济出现长期性、彻底性的损坏,中国社会则会进入被失望情绪所“笼罩”的萧条。
搀扶、救援小微企业,就是在救中国经济,就是在为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注入希望,就是在为迎接外资、技术进入中国而更大地打开大门。
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这里有近2万家高科技企业,其中超过85%是小微企业。有人用“56789”去概括中国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作用,贡献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发明专利、80%的就业、90%以上的市场主体占比……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更加精确:2018年末,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33亿人,在全部企业就业人员的占比为79.4%;小微企业在2018年全年营业收入达到188.2万亿元,占全部企业全年营业收入的68.2%。
谈到中国供应链网络时,在知乎上化名“王不二”的作者曾用iPhone举例:“iPhone生产所需的整条供应链如今都在中国。你需要1000个橡胶垫圈?隔壁工厂就有;你需要100万个螺丝钉?隔街工厂就有;你需要对螺丝钉做一点小小的改动?三小时就行了。”
这个iPhone供应链的实例,不仅生动描述了中国制造的弹性和效率,也对小微企业的存在意义进行了立体的素描。可以说,没有珠三角、长三角那些数以万计、蛰伏街角、家庭为本的小企业、小工厂,就没有中国制造的灵活高效,没有中国工业的门类齐全。
但是,正是这些成就了中国制造的小微企业、小微工厂、小微作坊与小微公司,正在疫情之后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些小微企业多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上游,规模微小、现金流稀薄,当“客户”的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它们最先、最直接感受到“寒意”。如果没有新的订单,没有有效的“救助”,这些曾以一己之力支撑中国制造的小微企业会在7个月左右的时间里陆续倒下。
经济恢复的速度远远滞后于经济萎缩的速度。在制造业,就业损失的速度比就业恢复的速度更快、影响更深。这意味着,小微企业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复原因疫情而裁撤的岗位。
一家专注于法系车的汽车修理厂老板说,现在炒一个人很简单,谈一次话、给些补偿,最多再喝顿酒送送。但消费回暖后,想要恢复那个岗位、重新招一位合格的工人,那可就难了。那不是掏钱就能升级的工装,也不是随便搬来搬去的绿萝,而是一位价值相合、文化相近、技能娴熟、客户认可的活生生的人……想要让那个空着的岗位动起来,要么是以更高的代价去挖人,要么是以更多的时间、人员去补位。
有数据显示,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为12年左右;而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有3年,能熬过这一时限的小微企业不足三成。
全国工商联日前发布的《2019-2020小微融资状况报告》指出,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小微企业展现出强大韧性,40.5%的有资金需求的经营者,通过互联网银行融资自救;而个体经营者平均每支付1元钱的利息,就能产生约2元钱利润。
自2019年起,就不时有“外资撤离”、“制造业撤离”的声音闪现,也不乏供应链、产业链植根中国的灼见浮出。消费市场在中国稳定,产业链就会在“同一物理空间”内开枝散叶;小微企业在中国盛放,供应链就会在这里自我迭代……无需广而告之、解读宣讲,资金与人才自然会闻香知味。
在新冠疫情与宏观经济的双重冲击下,小微企业更容易受伤而倒下,更需要来自社会与政府的救助。可以说,救助小微企业,不仅是在直接地救助小公司、小家庭的生存,更是在间接地为更大规模外资的进入铺平到来,为迎接更多的全球交流、贸易的机会而稳固基础。
从稳向保的转变,政策的焦点正在从金融、贸易转向制造、服务,转向民生、市场……这是务实的态度,也是积极的实践。
从稳向保的转变,是对汽车行业现时的扶植,更是对汽车产业未来的期待。有稳定的市场,自然有高质量的发展;畅通了经济、产业的微循环,自然会迎来可持续的高速发展。(文/《汽车人》吴毓,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汽车制造行业要交哪些税种,税率分别是多少从研发到卖给经销商,然后经销商再卖给客户,最好有实例
例如一台东风本田的CR-V,所有零配件供应商将零件供应给汽车工厂,都必须交税给国家;
而工厂生产的产值要交纳营业税,这是工厂交的,还有增值税(算在车辆指导价格里面了);
整车出来到4S店,4S店可以退增值税,抵扣税费;
4S店的经营也必须缴纳税金,员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4S店卖给客户,客户要交购置税.上牌费,广州等地区需要车船税.年票(各个地区有所不同);
每年车辆需要购买保险,保险公司缴纳税金给国家.
据我了解的目前是只有这些,其他的不太清楚了.
Ⅲ 国家一年能收多少汽车和汽油的税
从2009年1月1日开始,成品油汽油每升含税1元,柴油含税0.8元,取消道路养路费.汽油里仅含燃油税,也就是燃油附加费.现在就是多用油多交税,少用少交的政策。
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中包含的税收包括消费税、增值税以及附加税费。除了消费税外,消费者每买一升油还要支付增值税,这部分税收在成品油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增值环节征收,相当于成品油价格和消费税之和的17%。此外,还要支付以消费税和增值税为税基的7%的城建税、3%的教育费附加以及2%的地方教育费附加。
拓展资料:
以2013年的数据测算,此次消费税上调后,汽柴油消费税全年增加400多亿元。
成品油税负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导向。根据相关测算,我国目前成品油税负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水平。
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可以将油品消费税改为价外计征,让消费者在购买油品时拿到的收据中清楚看到交了多少税,从而令税收对消费行为的调节更为明显。
Ⅳ 为何会在120W以上豪车加征10%的税,标准怎么来的
我觉得120万豪车征税应该20%起步。反正工薪阶层也买不起。这样开豪车的人才有面子。他为国家做了贡献,为税收做了贡献。
120万标准的车。在中国国产汽车市场。没有几部型号的车可以卖到120万,这一政策大多都是真对外国进口的车辆。或者是合资车辆的高端车型。
其实我觉得税务机关早就应该这么干。一方面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本国的汽车生产制造行业。如果这个消息属实,这个政策一经公布。我觉得国内的汽车生产制造企业,一定会拍手称快。
这一政策对老百姓几乎没有影响。目前国内的经济发展的也确实很好。中国老百姓的购车热情也很高。这一政策出台无凝会使很多打算购买中高端车型的人,有将目光转移到国内车型的打算,这一政策,对国产汽车企业的销售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不差钱的可以继续购买。
Ⅳ 千万豪车国家收税百分之多少
千万豪车国家起征10%的豪车奢侈税。
我国对价格超过130万元人民币(约合17.8万欧元)的豪华车起征10%的豪车奢侈税,这里的130万不包含增值税,增值税为117%,而豪车税税率为10%,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等于汽车价格除以增值税乘以税率。
豪车税是2016年12月起,国家新增的一个豪华汽车消费税,也有人称其为奢侈税。豪车税的税率为百分之十,这个税收的主要目的是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促进节能减排。
Ⅵ 汽车产业拉动多少国民经济GDP
2010年,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4万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6.13%。直接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的12%以上。汽车行业税收9500亿元,占全国税收的13%。过去十年,在汽车工业高速发展中,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得到长足发展。从一般的整车开发到核心部件的升级、综合品质的提高、品牌的持续建设,自主品牌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在不断提速,并向中高档延伸。2010年,乘用车自主品牌已有211个,较2005年增长了200%,轿车自主品牌数103个,较2005年增长了196%。自主品牌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45.6%,轿车占有率30.9%,商用车的自主品牌占有率达到了88.2%。
Ⅶ 国家每年的机动车辆税收是多少(包括交强险、购置税、车船使用税等)。
2012款条例,乘用车车船税按照排气量被划分为7个档次。
其中,1.0L(含)以下车型保持60元至360元年基准税额不变;
1.0L-1.6L(含)从360元至660元,调整为300元至540元;
1.6L-2.0L(含)从660元至960元,调整为360元至660元;
2.0L-2.5L(含)从960元至1620元,调整为660元至1200元;
2.5L-3.0L(含)从1620元至2460元,调整为1200元至2400元;
3.0L-4.0L(含)为2400元-3600元;4.0L以上为3600元-5400元,
仍然维持高征税标准。
交强险:
1家庭自用汽车6座以下950
2家庭自用汽车6座及以上1,100
购置税是在新车购置的时候,一次性收取,后面使用只要每年交纳
“车船税”“交强险”两种基本的费用,当然,商业险在现在的生活中,
必不可少,最好不要只购买一份交强险了事
Ⅷ 我是汽车行业,一般纳税人,请问这个行业国家规定所得税税负是多少
如果是公司制的话,那么所得税是25%,高新技术企业是15%。
你指的一般纳税人是指增值税。
Ⅸ 为什么说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因为涉及面广、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
据统计,每增加1万辆汽车,拉动GDP增长88.82亿元,钢产量14.1吨,生铁12.3吨,原油2.03万吨,玻璃产量16.7箱,合成橡胶0.1万吨,轮胎13.4万条,公路里程428.8公里。汽车业产业链长,产业汽车业是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对解决就业问题贡献大。整车上游的零部件产业、下游的汽车销售及售后、汽车金融服务业等带动就业岗位数量多。整车行业的每个就业岗位能带动零部件等附属行业的7.5个就业岗位。关联系数较大,上下游分别为0.65、2.63。
2004年,全行业117家整车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3407亿元,利润为244亿元。经过3年的发展,2007年前11个月,16家重点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157.54亿元,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利润将超过600亿元。在2005年,汽车业产值达到1.2万亿元,汽车行业向国家纳税超过2000亿元。行业直接从业人员180万人,产业链的相关从业人员超过1800万人。2006年底,全国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达到了3.7%。而在200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8%。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30强企业名单中包括整车制造企业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5家:民营企业14家,国有企业13家,三资企业3家。2009年30家汽车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76万亿元,增长27%;实现利润1197亿元,大幅增长81%。20家整车制造企业生产汽车1293万辆,占全国总产量1379万辆的94%:轿车比重更高,20家大企业737万辆,占全国总产量747万辆的98.6%。2011年入选汽车三十强的企业,包括22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3家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5家摩托车整车制造企业。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7401亿元,同比增长11.84%,利润2454.48亿元,同比增长9.55%。
中机联执行副会长蔡惟慈说,通过盘点后可以看出,机械、汽车行业大企业在行业中企业数、从业人员的比重不高,但主营业务收入和实现利润占全行业的比重则明显大得多:机械、汽车行业大企业加速崛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机械行业大企业继续稳定发展,成长性依然良好,特别是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特大企业迅速增加,2003年只有3个,2011年已达67个。从2003年到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从3个增加到67个,占汽车大企业的比重由30%提高到77%。其中超千亿元的特大企业,2003年只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1家,2011年增至11家。千亿元级汽车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由2003年的1192亿元提升至2011年18248亿元,9年提高了十几倍;占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03年的22%提升至2011年的80%,占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48%,表明汽车行业集中度在不断提高。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GDP的稳步增长。
据统计,世界上50家最大的公司中,汽车公司就占了近20%,其他企业也大都是与汽车工业相关的石化企业和机械企业。不管是在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瑞典等发达国家,还是在多数汽车工业的后起发展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西班牙,汽车公司往往是这些国家中最大的企业,汽车工业产值一般都占到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到15%。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汽车工业是现代经济增长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之一。
Ⅹ 中国十大税收行业排行纳税最高行业公布
【导语】税收属于一种政策工具,企业或者公司都是每月申报的,如果这个企业纳税越高,说明它发展好利润高,对社会贡献也越大,市场行业成千上万,那么中国十大税收行业排行有谁呢?下文带大家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