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与曼岛TT同名,却不是摩托车的奥迪TT简史
奥迪TT作为奥迪旗下紧凑型跑车,其经典造型而被大家所熟知,而近段时间肯定大家都知道那台千匹奥迪TT被查了的事情,让奥迪TT又再一次活跃在人们的视线,那么现在就来好好了解奥迪TT的进化过程。
命名
奥迪TT的两个TT,肯定会让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曼岛TT,而奥迪TT的TT也正是源自于曼岛TT。在1911年,当时还没有与奥迪合并的NSU汽车公司便开始参与曼岛TT赛事,后在1969年被大众收购并交由奥迪成立了奥迪NSU公司,随后NSU便推出了推出了“TT”与“TTS”车型,而这些车型虽与现在奥迪TT没有直接关系,但奥迪则使用TT命名现在车型向这场赛事致敬。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奥迪Q7 A8 TT车型的发展历史
A8:说起A8的历史,自1994年推出至今仅有十余年,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奥迪A8成长的很快,从低调到张扬大胆的创新设计引领了豪华轿车的发展方向。下面我们就一同来了解下这款“年轻”旗舰车型的历史。奥迪V8的问世标志着奥迪开始重返阔别了近50年的豪华车市场。1994年3月,作为奥迪V8型轿车的改进车型,全铝车身的奥迪A8首次公开亮相,开创了奥迪旗舰车型的新纪元。奥迪A8也是首款装备全铝车身的豪华轿车,先进的铝合金车身,在不牺牲结构刚性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了体重。
2000年奥迪A8进行了首次小改款,前格栅以及车灯进行了优化设计取消了3.7L车型仅保留了4.2升quattro版。 2001年,奥迪A8增加了侧窗帘气囊 。同年,推出了新的W12引擎 ,紧凑的6.0升W12引擎由两个VR6发动机组合而成。2002年, A8L在配置清单上又多了HID氙气大灯、加热方向盘、胎压监测系统(TPMS)、效果更震撼的音响系统同时还新增了几种外观颜色。
2002年年底,基于D3平台的新奥迪A8正式推出,这一代车型也被大量的进口到国内销售。第二代车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Nuvolari quattro的概念车,采用了梯形单框格栅的设计。在动力系统上采用了2.8L V6、3.2L V6直喷、4.2L V8以及6.0L W12几款引擎。
2005年,第二代A8的小改款车型一经亮相就令全世界为之惊讶。这就是“大嘴版” 奥迪A8!这款车型也成为了史上最受欢迎的A8。市场表现的巨大成功,让颇具争议的设计在今天看来是那么的富有前瞻性。同年,加长的“大嘴版” 奥迪A8L[综述 图片 论坛]正式进口到国内,2007年底再次小改款的奥迪A8L在国内开始销售。
1998年,奥迪推出高性能的奥迪S8 quattro挑战奔驰的AMG。搭载的V8引擎经过调教达到了355 马力,悬架加强装备大尺寸轮毂、高性能轮胎以及刹车系统,装备全新的5速tiptronic 自动变速器为标配。在欧洲可以选装6速手动变速箱。带托森差速器的quattro四驱系统为标配.
TT:奥迪TT是一款血统纯正的跑车。在中国销售的有三款,分别是TT coupe 1.8t, TT 2.0TSI, TT 3.2 quattro(敞蓬软顶)。近年来,奥迪不断推出一系列彻头彻尾的新车,从A4、A6直至如今的A8和TT。
每一款都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向世人传递了“纯粹、开放、可靠、完美、简洁和强劲”等设计理念。一汽-大众出产的奥迪A6在中国大陆树立起高档车的标准的时候,它那取自于女人体的尾部曲面外形令人过目难忘,其实奥迪A6的外形上有奥迪tt的影子。现在的市场单纯靠大马力和高速度吸引跑车消费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这个完全个性化的时代,远离平庸和乏味的跑车才能争取到更多的买主。
TT是“tourisi throphy”的缩写,意为“旅行者大奖赛”,它是本世纪初的一项颇负盛名的汽车赛事。奥迪TT的概念和名称奥迪TT的首次亮相是作为概念车在1995年法兰克福车展。它的设计归功于大众位于加利福尼亚设计室的J Mays和Freeman Thomas,它的获奖的内饰设计则归功于Martin Smith。 人们通常将“TT”的涵义误解为”twin turbo”。这辆车命名其实是来自NSU TT,一种引擎后置的小型车,拥有让人敬畏的赛车血统,于1960年代由NSU在NSU Prinz的基础上产生。当然,现代的TT车型不是NSU TT的任何一种车型的后续。NSU TT的名字又是来源于着名的Isle of Man TT(Tourist Trophy) 的摩托车赛事。
2002年4月22日,第一代奥迪TT跑车在国内的首次公开亮相拉开了奥迪公司“纯粹生活,感受奥迪”全国推广活动的序幕。
2006年11月18日,第二代奥迪TT 跑车Coupe版正式投放中国市场.
2008年11月1日,第二代奥迪TT跑车 Roadster版及TTS Coupe/Roadster在中国上市.
TT更详细请进( http://ke..com/view/624781.htm) Q7:奥迪公司在第61届法兰克福车展上正式揭开了奥迪历史上第一款SUV车型———奥迪Q7的神秘面纱,并宣布从即日起接受客户预订,而第一批车辆将于2006年第一季度在欧洲完成交付。该车拥有4.2L汽油和3.0L柴油两款,奥迪Q7车身长达5086毫米,轴距为3002毫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SUV之一。奥迪独有技术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成为奥迪Q7的标准配置。
奥迪推出Q7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这款车的性能如何,而是通过这款车告诉汽车行业,奥迪已经完全具备了和竞争对手奔驰、宝马一样的竞争能力。在Q7之前,尽管奥迪在豪华车领域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是其没有SUV的事实也使得人们总觉得奥迪并不完美。
Ⅲ 优雅版钢炮 奥迪TT历史:第一代8N
但凡跟那台高尔夫GTI有点儿物理血缘的,我们都自然而然地想到“钢炮”这个词,如果客观地分析,跟Golf同属于一个车架平台打造出来的的TT又算不算、配不配得上“钢炮”两个字呢?配得上、而且感觉比高尔夫更贴切不,毕竟TT虽然底盘及机械来自高尔夫,例如第一代时的底盘代号是PQ34,跟第四代高尔夫/捷达、第一代A3、新甲壳虫等相同;第二代则升级为PQ35,与第五代高尔夫/捷达;第三代则无可争辩地升级为MQB。关键是,奥迪将TT的车型分类划入了Sportscar级别,也就是S-Segment,运动车,跟高尔夫、A3那种C级家庭入门车定位完全不同。
图:第一代奥迪TT从1998年10月至2006年8月间在匈牙利的Gyor奥迪工厂生产。
下一集我们将介绍代号8J的第二代奥迪TT,敬请留意更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奥迪tt如何区分几代
从车子的外形就可以区分是几代,奥迪tt一共发布了三代。
第一代奥迪tt是外形经典,有点像甲壳虫,特别是汽车的尾部特别的圆润,第二代的奥迪tt在大灯上采用了当年流行的设计,时髦“大嘴”与犀利大灯共同组成的前脸彻底告别了呆萌。
而车身侧面的线条则继承了上一代TT设计中最精华的部分:紧凑干练、优美流畅;车尾的小扰流板也换成了更富科技感的自动伸缩扰流板。
第三代奥迪tt前脸的变化首先是奥迪的四环车标从进气格栅转移到了发动机盖的前沿,这让它看上去更接近自己的大哥奥迪R8。
取代了上一代倒梯形进气格栅的是奥迪最新家族化的六边形“大嘴”,它可以使新TT的前脸看上去更低更宽。新车的大灯也不再是原来的“吊睛三角眼”了,怒目微睁的四边形大灯给人的感觉更加男性化。
第三代奥迪tt的动力:
这一代奥迪TT拥有两台2.0升发动机,分别是汽油版的2.0TFSI和柴油版的2.0TDI。其中2.0TFSI发动机的最大功率230马力,峰值扭矩370N·m,可选S tronic双离合变速箱和quattro四驱系统,0-100km/h加速时间5.3秒(双离合四驱车型)。
2.0TDI发动机最大功率184马力,峰值扭矩380N·m,仅提供手动变速箱搭配前驱的版本,0-100km/h加速时间7.2秒。
另外奥迪还同时带来了TTS车型,该车搭载了一台高功率版2.0TFSI发动机,最大功率310马力,峰值扭矩370N·m,标配四驱系统,手动版0-100km/h加速时间仅为4.7秒,双离合变速箱为选装配件。可能是由于和TTS定位有些冲突,所以第三代TT目前并没有推出3.2L版本。
Ⅳ 驾驶第八年的奥迪TT,行走十万公里回忆总结下改车用车酸甜苦辣
一个帖子 记录多年来的使用体验和感受 文笔不佳 各位大佬且看键盘下留情。 以下使用体验和感受纯属个人体验 不代表任何 我会从 1、使用体验 2、车辆碰到常见的问题 3、改装的走过的路和坑 4、恢复以及保留目前车辆状态的原因 这几点来说
选择奥迪TT 是因为上学时 我家车位边上 就停着一台银色TT MK1 当时就觉得 好帅! (包括后来选择F80 M3 也是 因为领居家的白色两门E92 M3) 当时要买家里第二辆车 就和家里人说TT帅 刚好我妈也很喜欢她自己就去买了 就挺突然的 当时是不知情的要早知道一定让选择个四驱的。(后来觉得前驱也有好处下面说) 前几年还在上学 就没怎么开 后来16年毕业后就基本落在我手上了 捡漏王
我是二代EA888机子 先总结 TT 就是一款轴距短 提速快 不舒适 空间不错 底盘略微松散(可能年份久了) 外观仁者见仁不提 优点! 1 提速前中段迅猛 时速140KM曲线推背感变缓 到180时基本再往上走提速就比较慢了 2得益于短小的车身其实比同品牌同系的车 转向会更加灵敏 很灵活。原厂侧倾有点大 升级完避震感受明显。 3得益于EA888大众同平台 配件便宜阿直接降低维护保养成本 这个非常关键阿! 当然和这台车易损件多有关系 4对于10W公里的老车 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变速箱的稳定性 都还不错。 (漏油啥都是小问题了) 还有是真的很能装东西。 空间谁用谁知道 缺点.. 1舒适度这块 ,过坑过减速带 因为轴距短前后跳动的联系更大 所以是算不上舒服的 就算换了非常舒适的避震。也是跑车的感觉。不舒适 2各种小毛病确实挺多的 一点都不是省心的车。特别后面几年更换的配件实在多,油垫 传感器 后卤素灯泡 碳罐 等等等等等等 3异响确实多 而且都是不定期出现 不过都可以解决了。就是要肯专研!!还要有不厌其烦的心!! 都可以解决 每台车异响原因和方式不同。所以有时候你找再专业的师傅也没办法解决你的问题。毕竟天天听着人是车主自己
我个人是从完全不懂汽车和驾驶 慢慢的 到现在略知一二 冤枉学费是没少交[害羞] 有时候 看了自己以前的做的事就觉得很傻 从改装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一直没有变的就是那一份或多或少的热爱 TT论坛的大佬非常多。包括玩TTS直线加速的 不缺乏资深玩家 和店家 看了最近一个TTS 大佬的帖子 也是让我重新认识一番TTS 改车一定要多多多理解学习请教和分析。缺一不可 要了解自己的需求 再选择相应的产品 当然有些你必须试了体验才懂 但是不好的东西尽量减少 改件以及使用体验下面附在图文相结合。
305 故事一开始 是从只想改个轮毂。 品牌旋压的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没有任何问题。这么多年来过坑过砍完好无损。除了刮刮蹭蹭。
坑都是从轮毂开始 17到18的圈 刹车也是空空空的 也是开始啥都不懂。就要饱满 越大!越好! 反正钱都花了 也没考虑也不懂油泵够不够 没考虑也不懂六活塞的刹车对于1.3吨的TT是不是有点过 RS刹车+国产盘(国产盘牌子就不说了) 质量是真的不行。开开就抖动, 后来换成DBA T2盘 完美解决 真的非常抗的住。也没做导风 从来都是轮胎先失去抓地力(米其林PS4高温衰退太厉害了 响胎就不敢开了)
然后就觉得颜色不行了。贴了亚光灰色的膜 这个颜色我还是很喜欢的。但贴膜的细节没办法和我后来喷漆的细节相对比。可能也是我的钱没到位? 。
仿R8的板 这个可能是我装过最傻的东西了。。。。。。真是后来不忍直视
到这里越改越复杂 包括 HKS的泄压阀 K04的涡轮 UNI进气 UNI程序 加大中冷 肯德基排气 RS全套包围 基本都拆了
后来又贴了一次膜。 换了光面的膜。光面的好打理。 亚光的容易脏
从这里开始就慢慢做减法了,拆掉了 泄压阀 拆掉了涡轮。 程序换回了原厂 其实装了涡轮和K04对于前驱车来说前段并没有多大的提升 用PS4测出的成绩 5.6S 原厂也是6秒出头/ 中后段表现尚可 前段明显落于同样改动四驱的TT/TTS 但高转数才能爆发出声嘶力竭的动力 体感还没有原厂来的线性和舒服
顺便喷了个漆喷成现在的沙哈拉黄
18年年底迎来了新的伙伴 阿布扎比蓝
虽然换了新车 但是还是再给TT做优化。拆除了原本的短弹簧。换了一套OHLINS
这套避震怎么说。支撑是非常到位。拿在手上能感到做工和精细的品质
把后排座椅给拆了做了两个储物箱 后面用木板和亚克力板做了一个隔板
底盘灯被队友组队去装了.......至今未拆 M3已经拆了
到目前我已经把 涡轮(拆除) 泄压阀(拆除) 大六刹车(拆除换TTS原厂340盘的刹车) 程序也恢复了 对于1.3吨的TT来说我认为211马力游刃有余。也可以对应的上 厦门不大的赛道。升级出的马力还需要多花心思在散热和保养上多花功夫 OHLINS开了一年也拆了换成KWV1 可能很多会觉得为什么要把OHLINS换成KW KWV1在支撑性也很足够的同时。多了那么一点点的柔韧度 但仅仅是一些。在过减速带时不至于夹紧屁股。 重点是OHLINS的高度很尴尬阿 。降不到想要的位置 当然期间还改了一堆无用的改件例如油门加速????硬连接的波箱拉杆??? 还有什么既有增稠的 真的是千万不要加。发动机hi直接抖 直接把机油放完了。 目前 只保留了进气 排气和加大中冷 一套好的半热熔胎以及MX72刹车片 换了聚氨酯衬套以及ENDLESS的刹车油以及恶俗底盘灯hhhh 盼星星盼月亮今年四五月份厦门的赛道终于开放了 去繁从简留着目前的配置就 为了想下场玩一玩。 外观也把这颗战斗的轮毂换成了素素的rotiform six(图片还未拍后期补) 编辑了几个小时发现看下来才一点点。脑子转不动了 有想补充的放以后 虽然有新的伙伴M3 但从未停止对TT的调整 后期补图 欢迎福建地区的伙伴来厦门体验1.8公里赛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