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车主点评:我的第一辆车车|奥迪a4】
#选车理由 家中买车本来想大小搭配,原有牧马人两门罗宾汉和三菱v73,v73年事已高06年的车,想换台同等大车,唯一考虑的就是途昂,就是喜欢他大,秒杀同价位suv,家中五口人真的需要一款大的七座SUV,长途旅游才舒服。但从去年起父母身体不好,看样子已经不适合全家长途旅行了。所以没必要买大车了,加上城市车位小,停车找位置麻烦就更打消了买大车的想法,从而才把目标定位在三口之家用车上。可能是因为开多了硬派越野想换换口味,想体验一下操控与舒适,但还是对四驱情有独钟,对比了奔驰宝马,奥迪的四驱名声最大,性能最强,在裸车32万这个价位,德国🇩🇪原装进口,高功率四驱,加速在6秒以内,适合居家旅行的,最终选择了A4allroad。
#最满意 外观漂亮个性小众,跨界四驱,超控灵活,加速迅猛,总而言之,他可以给你轻松惬意,也可以给你激情澎湃。
#最不满意 本来是科技奥迪,但这款减配很多基础配置,安全系统减配最不应该,如没有预安全系统基础版(没有预紧式安全带),没有锁车喇叭(刷隐藏不行),没有R242摄像头等。
#空间 1.虽然不能像A4L那样在后排翘二郎腿,但车内后排空间对于我来说完全够用,还有根据自己的用车情况,90%的使用时间是自己上班和接送孩子,偶尔自驾旅行,很少有坐4人以上的机会,所以完全够用。
2.后备箱蛮大的,一脚踢很方便。晚上灯光充足,旅游必备!
3.储物一般,手套箱比较小,后来自己加了个驾驶位储物盒。放手机不方便,装个出风口支架放手机就总是挡住空调控制屏幕影响操控,要装吸盘支架在前挡玻璃上才方便。后排扶手没有杯架也不方便,也要升级改装。
#外观 我很喜欢!线条流畅,浓浓瓦罐风情,享受生活,享受驾驶的良品。
#内饰 基本满意,线条简洁,科技感实足,坐上去就有强烈的驾驶欲望,但缺少氛围灯,晚上少了点意思。
#动力 澎湃富有,不拖泥带水,特别是s挡,响应积极灵敏。
#操控 a4allroad是全路况车,底盘比A4L高将近8厘米,减震行程长,所以在操控上略有减弱,但换来了更强的通过能力,还是很赞的哈哈哈
#舒适性 从硬派越野过渡到A4,怎么开都舒服😂,以前觉得帕杰罗比牧马人稳,牧马人比帕杰罗更灵巧更快,现在一开奥迪,呵呵,飞一般感觉!舒服!
#油耗 因为以前开的都是大排量,3.0-3.6的车,所以现在觉得特省油😃,城市10-12,高速6-8。
⑵ 奥迪汽车那一年成立的
奥迪汽车
奥迪(Audi)的创建可追溯至整整100年前。在18世纪末,德国便已有30多家汽车制造厂。作为汽车工程师的奥迪创始人奥古斯特·霍希与其他的汽车工程师一样,并不满足于替他人打工,而是希望拥有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品牌。1899年,他在莱茵河畔创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车厂——Augost Horch & CIE,那一年史称奥迪元年。1901年,他开始自行生产汽车。其后短短的8年间,他的车厂不但颇具规模,还成为一家股份公司。霍希公司一直将其品牌定位在马力强劲,质量优异,装饰豪华的车型上。到30年代初,霍希公司在德国4升以上豪华车市场占据了超过44%的份额,品牌不下10个。
1909年,霍希毅然离开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汽车公司,另立门户。正当他与追随者们为新公司的名字苦思冥想之际,一名员工的儿子脱口而出“奥迪”一词,拉丁文译作“听”,正与“霍希”的德文意思相同,响亮而干脆,奥迪品牌从此诞生。1910年7月,第1辆以“奥迪”为名的汽车诞生了,该辆车被慕尼黑的一个商店老板Zeidler所拥有。在后来联盟的4大公司中,应该说奥迪技术的传统和实力是最雄厚的。但也正因为太专注于技术,所以经营和管理始终不见起色,最终奥迪公司因资金等问题在1928年将主要股份卖给了拉斯姆森。不过有一点无可置疑,奥迪这个名字,作为技术先进,勇于创新的象征,早在20——30年代就已深入人心了。
1919年,后来成为奥迪4环之一的德国生产厂商DKW为机动自行车开发了两冲程发动机,奥迪的技术革新传统开始建立。联盟成立前,DKW借助奥迪的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1辆前轮驱动轿车——F1,其技术先进且价格低廉,在当时经济萧条的形势下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漫游者公司很早就开始启用波尔舍设计的发动机,最早使用该发动机的W17等车型在市场上颇受好评,所以,漫游者公司算是握着“王牌”加入汽车联盟公司的。由于成立后的汽车联盟公司总部设在克姆尼茨,特别是那里拥有集中了技术精英的总设计室,因此漫游者公司在深受其惠。漫游者汽车原来的弱项——车身设计也得到了弥补。在汽车联盟时期,漫游者的代表作是W24中级轿车和W25K敞篷跑车,除了波尔舍发动机外,W25K还最先使用了增压技术,并且有着极为出色的车身设计。
奥迪历史的转折点是在1932年6月29日,由霍希、奥迪、DKW和漫游者4家汽车公司组成的汽车联盟公司正式成立。新公司还有一个新的标志,那就是我们十分熟悉的四环标志,每一环都象征着其中一个公司。但是与现在不同的是,中间有“AUTO UNION”字样来表示汽车联盟。4个环同样大小、并列相扣,代表着4家公司地位平等、紧密团结、联盟牢不可破。从此,汽车联盟开始以飞快的步伐向前发展,很快就成为德国第2大汽车公司,名声大噪。
萨克森人的勤奋和精明帮助汽车联盟公司将4大品牌之间的分工和配合协调得极其清楚。汽车联盟公司的产品定位很快安排停当;霍希继续生产顶级豪华轿车,漫游者致力于中高级轿车,奥迪轿车试图占领中级车市场,DKW则继续用最普通的小型轿车和摩托车当家。汽车联盟成立后,原来奥迪公司的技术班子差不多都搬到了设在克姆尼茨的汽车联盟公司总设计室,汽车联盟大部分的技术专利都出自他们手下。奥迪公司本身制造的轿车则按公司的统一部署,使用DKW的前驱技术和漫游者的波尔舍发动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奥迪920车型,它是由霍希公司和总设计室一起设计的全新概念中档轿车。
霍希加入联盟后,生产车型一律为排量不低于3升的豪华车。霍希在30年代产生了若干杰作,包括830、850、930等,不过其中最着名的还是853,无论是硬顶车还是敞篷车,都气派非凡。直到现在,无论是在沃尔夫斯堡,还是在英戈施塔特,或者任何一个德国汽车博物馆,霍希853从来都是镇馆之宝。1938年以后,霍希还给所有车型装上了一种高档公路挡,成为自动定速技术的前身。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霍希的豪华车在德国市场上占据了极大份额。
即使在汽车主要为一小部分有钱人服务的年代,最受欢迎的仍然是小型轿车,DKW即为有力证明。7年中它的销量增长了10倍,市场份额最高达到20%。其拳头产品主要是以F1为基础的装备2缸2冲程发动机,前轮驱动的小型车,后来又相继推出了F2、F4、F5、F7、F8,共5款车。摩托车自然也没有放弃,最着名的摩托车车型要做NB系列和RT系列。
汽车联盟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还包括它在30年代赛车运动中的成就。赛车在原来的4家公司素有传统,尤其是奥迪的拉力赛车和DKW的摩托车。1933年,联盟集中4家公司的优势,成立了赛车部。几个月之后,即1934年3月,最新研制的A型赛车一露面,就在德国勇夺冠军,而且速度创下了新的世界纪录。从此,汽车联盟在赛道上一发不可收,在1939年之前,共参加大奖赛52场,其中32场夺冠,并且创下了15个世界纪录和23个同级别速度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的汽车联盟公司正式宣布在英格施塔特成立。许多战前的经销商都纷纷前来投奔,等着重新代理汽车联盟的产品。靠着这些支持,汽车联盟坚实地迈出了复兴的第一步。1957年,重新开张的汽车联盟公司生产出第1辆采用“萨克森式”汽车离合器的德国轿车。AU1000轿车和1000SP双座运动车也都采用这项技术,并风靡一时。
1958年,汽车联盟已成为继大众、欧宝、奔驰和欧洲福特之后的德国第5大汽车制造企业。但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随之而来资金的收入,加上领导层对汽车市场的认识还有局限,使汽车联盟出现危机。1958年4月,奔驰收购了汽车联盟公司的88%的股份,正式将汽车联盟纳入戴姆勒——奔驰集团。通过资产重组,汽车联盟渡过了难关,名声再起。
然而,好景不长。汽车联盟与奔驰公司关于企业发展和产品战略上的分歧使汽车联盟又陷入了困境。这一次,大众汽车集团收购了汽车联盟。1965年8月,一个技术天才路德维希·克劳斯改变了汽车联盟的“大众”轨迹,由他主持的4冲程发动机轿车研制并宣布成功。8月13日,第1辆在英格施塔特制造的奥迪下线。因为它的功率为72马力,所以后来被称之为奥迪72型。尽管它没有投入量产,但奥迪这个响亮的名字从此再度辉煌。
1969年,汽车联盟公司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成立了新的“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奥迪从此开始成为公司的正式名称。在“突破科技,启迪未来”的口号中,奥迪公司开始步入前所未有的成功时期。奥迪从1976年推出前所未有的5缸发动机开始,实现了一连串的重大技术突破,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锻造出了奥迪“技术先进,敢于创新”的品牌和产品形象。
1985年,考虑到商标和企业理念融为一体,奥迪NSU汽车联盟股份公司更名为奥迪股份有限公司。从此奥迪与“四环联盟”的标志紧密相连。
开放分类:
奥迪、霍希、DKW、漫游者
参考资料:
1.奥迪汽车的标志为4个相扣的圆环,分别代表着合并前的4家公司:霍希(Horch)、奥迪(Audi)、DKW和漫游者(Wanderer)。1932年,他们合并组成汽车联盟(Auto Union)公司,并以四环做为公司标志,代表着4家公司地位平等、紧密团结,联盟牢不可破。
⑶ 奥迪简介、历史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在克姆尼茨合并为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霍希公司
19世纪末,德国已经出现一些汽车制造商,其中一个就是于1899年11月14日在科隆(Cologne)建立的霍希公司。奥古斯特·霍希是汽车工程方面的先驱者,他在自己创办公司之前,在曼海姆(Mannheim)的卡尔·奔驰公司担任了三年汽车制造部经理的职务。
1904年,奥古斯特·霍希将公司迁至茨维考(Zwickau),并将其转为股份公司。1909年,奥古斯特·霍希从这家自己创办的公司中撤出了股份,另成立了一个新公司,取名“奥迪”。
老奥迪公司
该公司由奥古斯特·霍希于1909年6月16日在茨维考(Zwickau)创立。当时为避免侵权,新公司不能再以霍希的名字命名,霍希想到其名字的德文词义“听!”在拉丁文中的对应词为“Audi”,遂将新公司命名为“Audi”(奥迪)公司。1910年4月25日,霍希又在茨维考(Zwickau)将该公司改造成为奥迪汽车股份有限公司(Audi Automobilwerke GmbH)。
漫游者公司
1885年,两位名叫约翰·巴珀提斯特·温克霍芬和理乍得·阿道夫·杰尼克的机械工在开姆尼斯(Chemnitz) 开了一家自行车修理行。不久,他们看到自行车需求量很大,就开始自己生产自行车。他们生产的自行车取名为“漫游者”。1896年,公司改名叫“漫游者有限公司”。
漫游者公司1902年制造出第一辆摩托车。造汽车的想法虽由来已久,但直至1913年方成为现实,其较早推出的双人汽车取名叫“巴比辰”(Puppchen),正是这辆车开辟了一个跨越几十年的新时代。
DKW公司
1907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创办了制造仪器和配件的公司。1916年,朱尔根·斯卡夫特·拉斯穆森在Zschopau开始实验蒸汽动力公路汽车,并为其注册了商标:字母 :DKW (小奇迹)。1919年,现名为Zschopauer 发动机厂的公司转产二冲程小型发动机,为1922年成功制造摩托车奠定了基础。1928年,第一辆小奇迹小型汽车面世。在20世纪30年代,小奇迹为汽车普及做出了重要贡献。1945年之后,小奇迹摩托车和汽车为汽车联盟公司在英格尔施塔特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DKW公司1902年在开姆尼斯成立,最初名叫莱斯穆森与恩斯特公司 (Rasmussen & Ernst)。1907年,该公司迁往厄茨格博格(Erzgebirge)地区的佐鲍(Zschopau)。莱斯穆森与恩斯特公司起初是生产和销售尾气分离器、挡泥板、照明设备、硫化设备和离心分离设备。
公司的创始人约根·斯凯夫特·莱斯穆森于1916年开始试验一种蒸汽驱动的汽车,并将该车商标注册为“DKW”。1919年,改名为佐鲍尔汽车有限公司的该公司转而生产小型二冲程发动机,从1922年起,这种发动机成功地安装于DKW牌汽车。第一辆DKW牌汽车1928年投放市场。
汽车联盟
(Auto Union AG,全称:汽车联盟股份公司)
1932年6月29日,在萨克森国家银行的主导下,奥迪公司、霍希公司、DKW合并成立了汽车联盟。同时,它们与漫游者签订了购买和租赁合同,将漫游者公司汽车部纳入到汽车联盟麾下。新公司的总部设在开姆尼斯。
合并后,汽车联盟成为德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厂家。公司的四环标志象征着四个创始公司之精诚团结。它们各自的品牌名称---奥迪、DKW、霍希和漫游者予以保留。在集团内部,这四个品牌定位在四个特定的市场:DKW负责摩托车和小型轿车,漫游者生产中型轿车,奥迪生产高档轿车,霍希生产顶级豪华汽车。
新汽车联盟
(Auto Union GmbH,全称: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汽车联盟被苏联占领军没收,公司的精英遂转移到巴伐利亚,并于1949年在英戈尔斯塔特(Ingolstadt)建立了新汽车联盟,以复兴四环标志所代表的生生不息的传统。新厂生产的第一批车是DKW 的两冲程摩托车、小型轿车和小型厢式货车。
1965年,新汽车联盟的一款新产品战后生产的第一辆四冲程汽车投放市场。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人们煞费苦心地琢磨着给新产品取个好名字,于是传统品牌--“奥迪”开始重新闪亮。不久,最后一批DKW在英戈尔斯塔特下线,之后,公司便以生产四冲程的“奥迪”为主了。1965年,新汽车联盟被大众公司收购,并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NSU公司
NSU于1873年在多瑙河畔的瑞德林根(Riedlingen)成立,创始人是两位斯瓦比亚(Swabian)的机械师,一位名叫克里斯汀·舒米特,另一位叫海因里希·斯特尔。七年后公司迁至内卡苏姆(Neckarsulm)。该公司在成立后的最初20年里一直生产编织机。
1886年公司开始生产自行车,自行车的生产在企业后来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1901年NSU开始生产摩托车,5年后又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29年公司停止生产汽车,集中精力生产自行车和摩托车,之后于1958年恢复汽车生产。
1969年3月10日,新汽车联盟与NSU汽车公司合并。新公司定名为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内卡苏姆。公司成立日定为1月1日。
奥迪股份公司
最后一辆NSU汽车于1977年3月下线。之后,公司仅生产奥迪轿车。这时候,公司的决策者们开始考虑简化公司的名称。为了让公司和产品名称一致,1985年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的名称被简化为奥迪股份公司(AUDI AG)。同年,公司总部由内卡苏姆迁往英戈尔斯塔特。
奥迪标志的含义
兄弟四人手挽手,4个圆环表示当初是由霍赫、奥迪、dkw和旺德诺4家公司合并而成的。
⑷ 奥迪车标的来历
奥迪车标的来历史:
奥迪轿车的标志是四个圆圈,所代表的意思是奥迪公司在合并之前的四家公司,这些公司有自行车、摩托车和小型客车的生产厂家。
因为奥迪公司是由这四家公司一起合并而成立的,所以每一个圆圈所代表的意思是指其中的一个公司。
(4)奥迪第一辆车长什么样子扩展阅读:
在19世纪末,德国已经有若干家汽车制造企业,其中就包括1899年在科隆成立的奥古斯特·霍希公司。
奥古斯特·霍希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位先驱人物。在创办自己的企业之前,他曾在曼海姆的卡尔·本茨公司工作了三年,担任汽车生产部门主管。
在1904年,奥古斯特·霍希将公司搬迁到茨维考镇,并将其重组为股份制企业。但因执行董事和监事会之间存在分歧,导致奥古斯特·霍希公司在1909年离职。
在与霍希汽车合资公司分道扬镳之后,奥古斯特·霍希于1909年组建了一家新企业,仍然经营汽车制造业务。
由于霍希此时无法再使用自己的名字作为汽车品牌,所以他采用将自己的名字霍希翻译成拉丁文 奥迪,这就是奥迪工厂的起点。
⑸ 第一辆国产奥迪车是什么时间诞生的目前中国有多少辆奥迪车
奥迪是一个国际着名汽车品牌。
奥迪是一个国际高品质汽车开发商和制造商。现为大众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主要产品有A1系列、A2系列、A3系列、A4系列、A5系列、A6系列、A8系列、Q7(SUV)、R系、敞篷车及运动车系列等。2002年,公司汽车销量达到74.2万辆,年收入约226亿欧元,全球雇员达到51,000多人。2006-2-22: 连续十年刷新销售纪录--奥迪公司2005年业绩再创新高。2006年2月22日,奥迪公司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中公布了上一年度的各项业绩,其中,在销售额、税前利润、产量及汽车销量等方面,奥迪再创新高。2005年,奥迪公司的销售额达266亿欧元,同比增长了8.5%;税前利润高达13.1亿欧元,提高了14.6%,创下企业历史最高水平;整车产量(包括兰博基尼)达811,522辆,增长了3.4%;全球范围向客户销售了829,109辆奥迪轿车,增长了6.4%,连续第十年刷新销量纪录。2006-1-24: 奥迪公司连续第十年创造汽车销售新纪录.奥迪公司日前宣布,其2005年共向全球终端用户交付了829,100辆汽车(2004年:779,441辆),增幅为6.4%,从而连续第十年创造了汽车销售的新纪录。同时,在全世界39个市场中,奥迪创造了历史最高销量纪录。至今奥迪仍然在不断的发展着其品牌与技术。
奥迪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1932年起,奥迪开始采用四环徽标,它象征着奥迪与小奇迹(DKW)、霍希(Horch)和漫游者(Wanderer)合并成的汽车联盟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汽车联盟公司涵盖了德国汽车工业能够提供的所有乘用车领域,从摩托车到豪华轿车。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百四十二。
奥迪大事记
1885年 开姆尼斯(Chemnitz) 漫游者公司成立
1899年11月14日 科隆(Cologne) 霍希公司成立
1902年 开姆尼斯(Chemnitz) DKW公司成立
1909年6月16日 茨维考(Zwickau)创立奥迪公司
1932年6月29日 开姆尼斯的汽车联盟 (Auto Union AG,全称:汽车联盟股份公司)
1945~1965年 英戈尔斯塔特的新汽车联盟(Auto Union GmbH,全称:汽车联盟股份有限公司)
1954年是公司盈利的第一年(大约40万德国马克)。
1959年,新汽车联盟所有的股份出售给了戴姆勒-奔驰公司。
1969年3月10日 奥迪-NSU汽车联盟有限公司
1977年3月,最后一辆NSU R80汽车离开生产线,这标志着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NSU品牌完成了使命。从那以后,所有在内卡苏姆生产的汽车都是“奥迪”品牌。
1980年,随着奥迪独家技术——quattro 全时四驱系统的应用,第一批量产全时四驱车引起了轰动。
1982年,奥迪赢得极具挑战性的世界汽车制造商锦标赛德国品牌第一名;
1983年,Hannu Mikkola驾驶一辆奥迪四驱汽车成为世界汽车拉力赛的冠军;
1984年,奥迪囊括了世界汽车制造商和驾驶员锦标赛冠军。
1985年 奥迪股份公司( AUDI AG)
1986年秋天,全电镀车身的新奥迪80型汽车投放市场,这种技术能保证汽车10年不生锈,在同级别汽车中树立了新标准。
1988年,奥迪第一辆3.5 L V8发动机和四气门豪华型轿车——V8型轿车首次亮相,标志着奥迪开始重返顶级豪华轿车市场。
1992年,一辆标准的奥迪80 TDI轿车环游世界,行驶了40 273 km,平均百公里油耗只有3.78 L,平均时速为85.8 km/h。
在1993年秋天东京汽车展上,奥迪展示了世界第一辆采用全铝车身框架结构(ASF)的汽车,宣布了一个全新汽车时代的开始。
1994年3月,作为奥迪V8型轿车的改进车型,全铝车身的奥迪A8首次公开亮相。
1995年秋天,奥迪亮出了另一张王牌——TT跑车,该车型成功地将独特设计与现代时尚特征和成熟的技术结合在了一起。
1997年,奥迪展示了一款新奥迪A6和Al2,后者是根据第二代ASF技术制造的一款全铝车身车型。
2000年6月,奥迪A2投放市场,该款车型再次巩固了奥迪在轻型铝车身方面的竞争力。同年10月,公司又一个主打车型——奥迪A8 W12在巴黎汽车展上亮相。
2004年,奥迪两款换代车型陆续亮相并投放市场,2月份,全新奥迪A6在欧洲各大城市率先上市,9月份,新一代奥迪A4、A4 Avant以及S4正式发布。
2005年,奥迪迎来了quattro诞生25周年的历史时刻,配备新一代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全新RS4和高性能SUV奥迪Q7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全球首发,再一次完美诠释了“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的品牌理念。同期上市的另一亮点车型是奥迪A6 Avant,它被认为是奥迪有史以来最富吸引力的车型之一。
2006年1月9日, 奥迪quattro销量逾200万
1980年3月3日,奥迪在日内瓦车展上揭开了首款奥迪quattro的神秘面纱,从此翻开了汽车工业革命性的一页。牵引力更强、操控性更佳、动力性持久稳定、安全性更为出众——这正是一直以来不断完善的quattro® 技术带来的优势。而截至2005年底,共有超过200万名用户选购了装备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技术的奥迪轿车,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
2006年2月7日, 奥迪A3、A6、A8在德荣膺“最佳汽车大奖”
2006年1月,奥迪连续第三年力摘德国《汽车与运动》(auto, motor und sport)的多项“最佳汽车大奖”,从而在这一欧洲最权威的汽车专业杂志年度评选中上演了“帽子戏法”。在今年的年度评选中,奥迪A3、 奥迪A6与奥迪A8分别获得了各自组别的“最佳汽车大奖”。
2006年4月7日, 亮相柏林,惊羡世界--全新奥迪TT 跑车全球首次亮相
4月6日晚,德国柏林着名的勃兰登堡门前,奥迪公司的又一惊世力作——全新奥迪TT跑车首次向公众亮相。
2006年6月18日, 奥迪R10赛车问鼎勒芒
A4L,A6L均已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