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15奥迪tt什么时候上市
2006年4月6日奥迪在柏林发布了一款全新的TT跑车众多明星出席。西班牙皇家马德里的着名球星罗纳尔多和齐达内也出席了发布仪式。新TT将被立即预订并将于9月正式发售。1998年秋季正式发布的第一代奥迪TT可以说是当时双门跑车市场的一颗重磅炸弹即将亮相的新TT将在运动、风格、动力上超越前者。新车长宽高分别增加137毫米和78毫米达到4.178米和1.842米。
Ⅱ 奥迪tt3.6烧机油吗
十个奥迪9个烧,原因就是发动机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规避这个问题,属于天然缺陷。
首先你要确认好烧机油的原因,烧机油的主要原因是两方面,一是配件出现问题,废气阀,气门油封,缸内拉缸,缸压不足。二是长期不清洁油路,防冻液更换不及时,机油使用周期太长,活塞环卡滞,比较常见的情况是活塞环卡滞。
烧机油的原因:长期不清洁油路,防冻液更换不及时,机油使用周期太长
烧机油的危害:不断的生成更大的积碳,严重会拉缸。。三元催化器在燃烧不好的尾气中被彻底损坏,,,不断的续命机油会最后造成发动机爆缸。
烧机油后续危害:如果拖延下去会导致机油参与燃烧越来越多到最后就拉缸,因为机油参与燃烧,混合气中多了机油成分,三元催化的负载过大,会提前更换三元,三元催化是很贵的,会导致成本急剧增加。靠机油续命的结果就是严重拉缸爆缸必须拆解打散发动机大修,提前更换价值不菲的三元催化。
活塞环是这样卡滞的,活塞环卡滞的顺序是这样的,先从油路开始经常不清洁燃烧不好,逐渐的缸内的积碳越来越多,伴随活塞运行,开始逐步沉淀到活塞环,加上燃烧不好出现的高温,机油油膜被破坏,活塞环下半部分也一点点被结痂的机油卡滞,这样就出现活塞环彻底卡滞的情况了。传统的方式用加入机油的释放剂是从活塞环下面开始释放,但是缸内油路是清洁不了的,等于释放环节操作了一半,因为缸内和油路的清洁没有完成,后期隐患很大。而且,要不断的更换机油和机油格,车主的使用成本比较高。因此技术路径不同的出发点给车主带来的好处是完全不一样的。只要确保外部配件没有故障,这样就可以确定是活塞环卡滞导致的烧机油问题,那么就可以少走弯路,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成本,可以顺利的释放活塞环解决困扰很久的因为活塞环卡滞导致的烧机油问题。建议您早点检查一下,因为拖延越久,可能后面拉缸的风险越大,如果严重拉缸,想不大修都要大修了,大修的风险和车辆残值的损失,您也是知道的,另外,三元催化也会因为负载过大,导致损坏,三元的成本可是很高的。
只要配件没故障直接用司有普烧机油修复剂就可以释放活塞环解决烧机油问题。
解密烧机油正确的检查办法和修复方案
Ⅲ 宝马z4和奥迪tt哪个好
这个没比较性,Z4肯定要好些,价位都不一样,顶配价格的TT也就买个标配左右的Z4,除开价格,动力也明显不如Z4,再看操控,TT大多数是前置前驱,Z4全系都是前置后驱,虽然有些TT有前置全驱,但就操控来说也仍然不是Z4的对手。
如果是奥迪TTS就有些可比性了,这个价位的TTS可以买到Z4
28I,从发动机的数据来看,TTS是领先的,从性价比的角度TT还是不错的,并且TTS的折扣也比Z4大。
总的来说,如果你不看价格因素,总体的Z4比TT强,顶配的Z4配备的是3.0T的发动机,马力,提速也明显强于TTS,至于外观的话就看个人了。
满意请采纳,还有什么疑问联系我。
Ⅳ 为什么奥迪隶属于一汽大众拜托各位大神
奥迪公司为什么在国内是成为一汽奥迪呢?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出现了私家车,为了促进国内的汽车产业,政府开始引进外国品牌。大众公司与我国签订的整车技术输入协议,使得我们国家可以生产主流的轿车,比如桑塔纳。后来,随着轿车市场的成长,我国决定生产自己的高级轿车,于是重新开始生产停产已久的红旗牌轿车。 要知道,红旗品牌就是隶属于一汽集团。当时红旗轿车在复产时,一汽找到当时与中国关系比较好的大众公司,大众公司也大方地提供了奥迪100的整车制造技术。 因此,那那时的红旗基本上就是奥迪100 的翻版。从那时起,奥迪与红旗就开始合作了,也就是说开始和一汽集团合作了。 后来我们看到了大众集团开始实行双合资计划,一家是上海大众,一家是一汽大众。他们把旗下奥迪中国分公司并入一汽大众,因此奥迪被称为---一汽大众奥迪,简称---一汽奥迪,我们可以将一汽奥迪理解为一汽大众的子公司。 目前,我们还能在奥迪的一些车上,一部分配件上找到一汽大众或者VW标志。一汽大众在计算年度销量时,还会将一汽奥迪的销量算入其自己账下。
Ⅳ 奥迪tt敞篷的都只要46万多 为什么会便宜便宜到什么时候
应该不会吧,你所说的46W应该是2.0的发动机,奥迪2.0是很普通的发动机,而且TT这车小,用料自然也少,这个价不算低了,楼主是喜欢跑车吗?我是感觉TT花花公子泡妞用还可以,一点不实用,这个价位我会考虑A6L 或Q5
Ⅵ 宝马Z4和奥迪TT哪个好
从来性能上应该考虑Z4,感觉Z4不管是从操控还是动力上,都要大大优越TT,TT这次好像没什么大动作,除了DSG,好像新款的只有2.0TSI的引擎,虽说,2.0T,可能能媲美2.4左右的自然吸气引擎,但是加速跟低速,低扭时,别指望涡轮会带给你多少乐趣,毕竟他不熟EVO不是STi.如果平常使用,比较注重外形,那就TT.TT造型可爱,中庸,可能比较适合年轻的女孩子,但是要想从动力跟操控上来讲,Z4绝对优越于TT.经济允许,如果楼主喜欢软顶敞篷车的话可以考虑考虑保时捷的Boxster.对了?上楼的请教你一下,BMW什么时候不是操控之王?BMW操控跟动力结合性上,谁能比的过,4驱?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各大厂商的4驱技术,好像唯独奥迪还停留在全机械上,BMW的x-Drive四驱技术,智能四驱,不亚于壁虎吧?不懂别乱说,OK?在回来说,奥迪泛滥还是BMW泛滥,大街上奥迪多还是BMW多,自己去研究研究去.虽然我不是BMW车迷,但是请你回答问题时客观点好吗?楼上的,你懂个毛?不是行政,跟企业,你见过几个农民买A6的,中国市场,企业家跟行政用车是主流好不好?在问你,BMW为什么推出520Li,就是为了迎合中国的行政用车市场,A6L去年的销量是10W左右,其中行政用车占到了20%,你懂不懂?不懂别叫喊,闭嘴好吗?还有,你懂毛?人家LZ说的是新款,新款TT没有1.8T跟3.2.你懂吗?新款应该是4款,全是2.0TSI的引擎,知道TSI是什么吗?不懂加网络好友问我.不懂就多看,少说,好吧?
Ⅶ 奥迪TT是什么时候生产滴
奥迪TT是一款血统纯正的跑车。在中国销售的有三款,分别是TT coupe 1.8t, TT coupe 1.8t quattro, TT roadster 1.8t quattro(敞蓬软顶)。近年来,奥迪不断推出一系列彻头彻尾的新车,从A4、A6直至如今的a8和tt。
每一款都会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它向世人传递了“纯粹、开放、可靠、完美、简洁和强劲”等设计理念。一汽-大众出产的奥迪A6在中国大陆树立起高档车的标准的时候,它那取自于女人体的尾部曲面外形令人过目难忘,其实奥迪A6的外形上有奥迪tt的影子。现在的市场单纯靠大马力和高速度吸引跑车消费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这个完全个性化的时代,远离平庸和乏味的跑车才能争取到更多的买主。
比起其他豪华品牌,奥迪进入跑车市场的时间较晚。我们知道小跑车市场近年发展得很快,贵价一点的有保时捷boxster,日本车则有日产350z及万事得rx-8等,还有有宝马z4及全新款平治slk。虽不是百份百相同级数的车种,但买家亦会把这类车视为考虑之列。但是奥迪tt一经面世,便引起了世人的普遍关注。最值得骄傲的是,奥迪tt荣获了德国1999年最佳跑车称号,结束了保时捷盘踞了23年之久的霸主地位。
TT是“tourisi throphy”的缩写,意为“旅行者大奖赛”,它是本世纪初的一项颇负盛名的汽车赛事。奥迪TT的概念和名称奥迪TT的首次亮相是作为概念车在1995年法兰克福车展。它的设计归功于大众位于加利福尼亚设计室的J Mays和Freeman Thomas,它的获奖的内饰设计则归功于Martin Smith。 人们通常将“TT”的涵义误解为”twin turbo”。这辆车命名其实是来自NSU TT,一种引擎后置的小型车,拥有让人敬畏的赛车血统,于1960年代由NSU在NSU Prinz的基础上产生。当然,现代的TT车型不是NSU TT的任何一种车型的后续。NSU TT的名字又是来源于着名的Isle of Man TT(Tourist Trophy) 的摩托车赛事。
奥迪TT的设计奥迪TT的造型被很多人认为是汽车设计的一个分水岭。自从它在1995年作为概念车被引入和1998年量和以来,许多人认为它的设计大胆,独特,和革命性。这种汽车虽然借鉴了别的汽车的一些设计元素,整体设计仍被许多人视为真正独一无二的。尽管它拥有光滑的外表,其设计不算是空气动力学的革命性,它的车身的阻力系数其实是一个比较高的0.35。但其独特的,圆滑的车身,大胆使用裸铝阳极氧化膜 ,而且缺乏明确的保险杠,奥迪TT代表的是偏离了大部分那个时候的主导风格的汽车市场。
迪TT的标志性设计的成功和流行给了许多汽车设计者和制造商更大的自由度,进行实验与大胆的,独特的设计。奥迪TT的影响力可以在许多后来的汽车设计元素中看得出来。
对奥迪的设计师们来说,TT车的造型没有任何框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要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奥迪跑车。他们大胆地将车轮作为重点来塑造其外形。车轮对于汽车外形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从奥迪TT的侧面看,整个汽车看起来象是渐渐由车轮向外“扩展”出来的,车头及车尾造形如出一辙的特征,跟保时捷boxster有异曲同功之妙。17英寸的车轮(其辐条由于一直伸到外圈上,使车轮看上去更大),加上形状精制的轮眉,逐渐地派生出车的前端及后端曲面,再逐渐地生成车顶及窗线。整车线条紧致,加之几乎像是由几何图形组合而成的,十分均衡的圆滚曲线,小尾翼及铝合金油箱盖,使它看上去很是可爱精巧。tt车身除了引擎盖是由铝制成的其他部分完全采用电镀钢铁制造。 TT roadster 采用的是软顶,而并未随大趋势使用电折硬顶,我认为这并非坏事,软篷的收折及储存均比硬顶富弹性,优点是无须占用车尾大量空间,篷身可选择不同颜色,配搭出更多变化的视觉效果。而且,奥迪TT roadster采用的多层布制软篷有优秀的隔音效果,行车时篷边也没发出太多异响,反映车架的制作有相当水准。
这三款奥迪TT相同之处是均采用了1.8t发动机,“T”代表着涡轮增压,那么什么是涡轮增压呢?他的好处在哪里呢?要了解这些,必须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增压引擎。除了传统的na(自然吸气)引擎外,还有turbo charger涡轮增压和super charger机械增压引擎。这两种增压引擎是将空气压缩,使引擎在每次进气时多“压”进一些空气,即空气密度更大,当然,喷射到缸内的油也会多一些,这样一来,即可在有限的汽缸容积内做更多的功。一部自然吸气的引擎在活塞下行(吸气行程)时吸入的空气压力与外界空气压力几乎是一样的(一般会略小一点),即一个大气压力。但增压引擎由于将空气压缩后进入气缸,空气压力会比外界气压大一些,一般会大40%至150%左右。
空气压力增大意味着单位容积内有更多的空气,更多的新鲜可燃气。也就是说,根据增压的大小不同,一台1.0升的引擎有着与1.5升或2.5升甚至更高的自然进气引擎相同的效率。它的好处是引擎可以做得更紧凑,相对同样功率、扭矩的na引擎来说油耗更低。但缺点(确切地说应是技术难点)是发动机工作条件苛刻,对冷却和材料的稳定性要求更高,另一就是低转时的表现会差些。也就是说,增压引擎的优势很明显,但有没有技术实力造出来一部成熟可靠,质量与表现相对完美的增压引擎才是关键。目前来说,欧洲车厂在这方面外领先地位,日本其次,而美国由于油价便宜和人文因素等原因在发展增压引擎方面表现平平。
而三款TT的不同之处最明显的就是有两款采用了quattro(全时四驱)技术。采用了这种技术的车,发动机动力将时刻有效地分配到四个车轮。在正常情况前后车轮动力分配比例为50/50,而遇到特殊道路时前后车轮动力分配比例可在25/75、75/25之间变化,而当左右车轮附着力有差异时是靠eds来控制的。
TT的内饰采用了大量的铝合金饰板,整个车室弥漫着金属美感。空调出风口、仪表盘和其他按键均以圆形为基调,借以和圆滑的外形相呼应。这些一丝不苟的设计充分显示出其出类拔萃的名门风范。由皮革与alcan ta ra面料制成的运动式前座,高度连续可调,还有加热功能,另外tt还有四种音响系统可供选择。奥迪tt的表盘上设有排档显示,但是据车主反映并不良好,因为将座椅调校至合适的坐姿后,方向盘容易将排档显示完全遮着。
奥迪为tt roadster和tt coupe quattro配上的6速手动档变速箱,以及tt coupe的5档,肯定不会令万千个TT的支持者失望。1至4档有一气呵成的加速贯注力,起步或上斜坡加速,也有很好的速度感。
1982年,奥迪100以其0.30的风阻系数值创造了世界轿车工业的记录。从此,奥迪一直是公认的空气动力学领导者。这次,它也反映在了新型跑车上。为使跑车空动特性达到完美,采用了很多新技术。此外,得益于精心的设计,TT跑车在高速行驶时的风声水平达到了奥迪轿车的水平。
跑车总是为了迎合纯粹主义者。而奥迪tt并未因此而牺牲安全性和舒适性。TT跑车能达到新的欧洲及美国关于正面撞车及侧面撞年法规要求。前座两个气囊用于保证正面撞车时的安全性。乘客座上可安装一个脸朝后的儿童座椅。侧撞时,装在前座靠背上,能保护头部到肋香区域的头部胸椎气囊会打开。
在德国《汽车画报》(auto bild, 2004年第17期)杂志举办的测试活动中,奥迪 TT凭借卓越的运动性能和极具王者风范的设计风格,在来自四个国家的5款运动型跑车中名列前茅,赢得评委的高度评价。这是对TT的一个很高的奖赏。
活动结束后,杂志主编总结道:“奥迪TT的v6发动机绝对是最耀眼的明星。它动力强劲,加速有力,转速性能极佳。这一切赋予了奥迪TT 最佳的路况表现。”同时,他也对奥迪TT的悬架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其直接转弯反应极其灵敏。quattro?全时四轮驱动系统的抓地性能非常卓越,仿佛要钻进路面沥青里似的。而电子稳定程序(esp)的完美表现也是独领风骚。另外,奥迪TT的设计十分精密,并展示出超凡的驾驶舒适特性,整个测试完成得天衣无缝,让其他车型相形见绌,自叹不如。”
奥迪TT总体来说是相当不错的一款小跑车,其各方面的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