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无声的对决 试驾奥迪e-tron & 梅赛德斯-奔驰EQC
撰文/摄影?David
在全球电动化的大趋势下,诸如梅赛德斯-奔驰、BMW、奥迪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也逐渐将战场转移到没有发动机轰鸣的电动世界,开启一场无声的对决。而说到电动车,就必定会提到特斯拉,不得不承认,特斯拉对于全球电动化进程的推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生产的车型也纷纷在所处级别中成为标志性车型甚至是标杆车型,然而无论是从设计角度还是功能角度来说,特斯拉的极简主义并不能够契合所有人的喜好,可能对那些乐于尝鲜的人或者年轻人来说这再好不过,但是对于那些从传统燃油车转到电动车的人来说,或许还是那些老资格传统豪华品牌更懂得他们的心,就好像眼前的奥迪e-tron和梅赛德斯-奔驰EQC。
所以这篇文章的核心目的在于展示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对于旗下电动车的坚持与创新,或者说是老资格传统豪华品牌对于电动化的独到理解,其实不止于梅赛德斯-奔驰和奥迪,就在前不久的2020北京车展上BMW在国内首发亮相了旗下全新电动车型BMWiX3,无论从设计上还是参数标定上,都跟老对手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还是那句话,如果说特斯拉更容易吸引到那些乐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的话,那诸如梅赛德斯-奔驰、BMW、奥迪这样的传统豪华品牌则更懂得那些传统的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⑵ 奥迪e-tron 、奔驰EQC 和積架I-PACE哪个最好
我觉得奥迪e-tron是最好的,因为这款车和另外两款车相比,长度、风阻系数、最大功率以及电池能量都是最优秀的,另外其搭载的12个超声波传感器、4个全景摄像头、1个前置摄像头、4个中程雷达、1个远程雷达、1个红外摄像机这样的配置也是相当有看点的,最关键的是所有奥迪e-tron的用户可以在前四年每年获得1,000kWh的免费充电额度,并且官方宣称支持150kW充电功率,我认为奥迪e-tron是最好的。
⑶ 问你个问题:奔驰EQC和奥迪e-tron谁更好
"电动车"这三个字,在如今消费者的认知里可是一点都不陌生。从早期的老年代步车到后来特斯拉的问世,再到如今国内市场这个"百家争鸣"的环境,对我们来说,电动车型的选择可是只多不少,甚至已经覆盖了100万元内的整个区间。
不过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大家对电动车确实不太"感冒",我和大家也一样。就从实际用车来说,喜欢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续航是个问题,准确来说应该是充电麻烦,二是开起来太难受了。
在最近,我们有幸拿到了奔驰EQC的试驾车,再加上之前试驾过奥迪e-tron,所以就在本文说说传统豪华车企的电动车型究竟是怎样的,为了能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会直接对两车从优缺点两个方面进行描述。
驾驶感受:两车尽可能地接近燃油车
先来说相同点,同样也是这两台车和绝大多数电动车型相比最值得一说的部分,就是驾驶感受。只要开过电动车的朋友,一定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认知":太难开了。整体来看主要分两大类,一是油门踏板普遍过于"窜",稍微一踩油门踏板就会急加速,二是松开"油门"后的拖拽感让人难受。
和常规电动车型不一样的是,两大豪华车企的工程师都将其油门踏板调校得不像传统电动车那么灵敏,这样可以在实际驾驶体验中有更接近于燃油车的体验。整体来看,踏板初段都表现得"偏软",而中段和后半段的动力说得上随踩随到。
另外在动能回收方面,两车均提供了三个档位,奥迪e-tron分为0.1g, 0.2g, 0.3g三种状态,在最低级的能量回收状态下,你基本感觉不到拖拽感,而在0.3g状态下,车辆拖拽感确实很明显。两车在动能回收上的表现上都差不太多,以奔驰EQC为例,在D和D+档位基本没有太过明显的拖拽感,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里要顺便说一下奔驰EQC的制动踏板,就"脚感"来看,奔驰EQC在前半段的表现"过虚",而且制动力不明显,当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需要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奔驰EQC:豪华感十足、快充是亮点
在BBA中,奔驰向来在豪华氛围的营造方面独占鳌头,奔驰EQC同样如此。在豪华感营造方面,奔驰EQC确实做出了奔驰一贯的特色,大联屏、怀挡、Touchpad触控板均有出现,设计就不细说了,看图就好。
就本次试驾体验来看,我们将奔驰EQC开到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机场停车楼设有"奔驰充电星驿站",可以提供超级快充服务。凭借梅赛德斯-奔驰合作专属的60千瓦直流快充桩,在90千瓦的最高额定功率下,对奔驰EQC这块80kWh的电池来说,从10%充至80%电量所需时间不超过45分钟,对商务人士来说确实是一大诱惑力。
再来说缺点,就驾驶体验来看,奔驰EQC的后轮在实际驾驶过程中感觉"跳动明显",后悬架感觉较硬,可能是车重及采用了电子空气悬架的原因,在开启了自适应巡航电脑接管驾驶后,这种情况就少了很多。还有就是,奔驰这套最新的车机系统表现还算不错,但什么时候咱也能来个"HUD抬头显示"呀?
设计层面也有几点必须要说,而且强烈要求在改款车型上能够得到改进,首先是仪表盘上方的这块区域反光严重,我简单看一下这块"网状型区域"应该是综合了空气过滤装置和音响,反射到前风挡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点,对视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这个原厂自带的车门脚踏板真的"画蛇添足",美不美观另说,下车蹭一裤子腿不是和你开玩笑。
奥迪e-tron:驾驶感更好,但定价太高
说完奔驰EQC再来看奥迪e-tron,奥迪e-tron采用了更大密度的电池组,综合续航里程470km,比奔驰EQC表现稍好,不过两车在"掉电速度"上的表现还算坚挺,对电动汽车的续航来说"靠谱即正义",两车表现都不错,这里就不多说了。
对奥迪e-tron来说,最大的亮点就是驾驶体验,就整体驾驶感受来看,奥迪e-tron更接近燃油车,得益于"quattro"四驱系统的加持,在驾驶质感方面,不论是急转弯还是高速巡航,奥迪e-tron确实谈得上"更好开",甚至在往"运动"层面做着努力。
存在的问题也很明显,充电方面,奥迪e-tron支持7kW、11kW和150kW三种功率充电,其中150kW超级快充充电仅需30分钟,但问题来了,这样的快充充电桩有几个?起码我在大兴国际机场的停车楼里没有见到奥迪的专属服务,更别提充电桩了。当然这个会有,但需要时间。
第二点则是售价,虽然"更好开",但奥迪e-tron的补贴后售价是69.28-82.86万元,作为参考,同级车型奔驰EQC的补贴后售价为56.38-60.68万元。这样的价格差,怕是很难让消费者去买单。
写在最后
总体来看,奔驰EQC也好,奥迪e-tron也罢,在驾驶感受上,它们确实为我们带来了更好的体验,甚至可以这么说,豪华车企在电动车型上的努力正让我们逐渐改变对电动车的"偏见",让更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电动车。
作为奔驰和奥迪的"初代量产车型",两车在惊艳之余确实也伴随着一些槽点,但夸奖大于吐槽那是必须的,接下来,反倒是有点期待宝马这个姗姗来迟的宝马iX3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奔驰奥迪的正面交锋 EQC、e-tron谁更胜一筹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车企都加入了电动化的浪潮,奥迪、奔驰等品牌都推出了旗下首款纯电动车型。做为豪华品牌中的代表者,奔驰EQC和奥迪e-tron必然会引起市场上的新一轮“战争”。今天就带大家对比一下,看看奔驰EQC和奥迪e-tron究竟谁更出色。
设计风格各异,e-tron内饰更富科技感
总结
在加速表现、隔音和安全性能上,奔驰EQC稍稍领先于奥迪e-tron,不过在整体的设计质感、驾控水平以及乘坐舒适感上,奥迪e-tron则略胜一筹。从价格来看,奔驰EQC的售价为57.98万-62.28万,而奥迪e-tron的售价为69.28-82.86万元,这主要是因为后者只能依靠进口,下半年才能进行国产。就目前来看,奔驰EQC的性价比无疑是更高的。
来源:第一电动网
作者:门新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⑸ BBA电动三剑客 奥迪e-tron、奔驰EQC、宝马iX3谁更值得买
随着电动时代的开启,不少车企也相继开启了自己的电动化车型发展战略,虽然纯电动行业的“扛把子”特斯拉备受消费者的关注,但传动汽车行业发展也开始逐渐跟上电动行业的发展脚步,如BBA等豪华品牌都相继发布了旗下的纯电动产品。如奔驰EQC、奥迪e-tron等车型已经正式上市,而宝马iX3也即将于下半年上市,届时,定位中型纯电动SUV的奔驰EQC、奥迪e-tron以及宝马iX3将开启新一轮的竞争。
电池方面,奥迪e-tron55quattro搭载了一块容量为95kWh的锂离子动力电池,WLTP续航里程为470km。奥迪e-tron50quattro电池组容量为71kWh,WLTP标准下续航里程为300km。此外,奥迪e-tron55quattro支持150Kw的直流快速充电站充电,而奥迪e-tron50quattro则可以支持最大120kW快充。
结语:从三款车型的对比中可以看到,宝马iX3确实稍逊一筹,奔驰EQC与奥迪e-tron都是基于纯正电动车平台打造,而宝马iX3则采用了油改电的形式,在空间表现以及操控性能方面应该有些底气不足,另外,再加上续航里程的差异,综合来看,这场比对尚未进行,宝马iX3就已经矮了一头。但不可忽视的是,基于燃油版打造的宝马iX3在成本控制上更具优势,如果价格与两车差距过大,市场号召力还是颇为可观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⑹ 奔驰EQC和奥迪e-tron谁更好该怎么选
奔驰汽车和奥迪汽车都是国内最受欢迎的豪华汽车品牌,在燃油汽车市场,这两个品牌的表现可谓是相当亮眼。现在,奔驰汽车和奥迪汽车又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新能源车型,即奔驰EQC和奥迪e-tron。那么,奔驰EQC和奥迪e-tron谁更好呢?
奔驰EQC厂商指导价格为57.98万元-62.28万元,是奔驰汽车投放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车型产品。这款车延续了奔驰家族的设计,优雅且尊贵,同时新能源化的细节设计让奔驰EQC看起来也是颇具科技感。再者,奔驰EQC的续航里程表现可以达到408公里,足够车主日常用车。
再来看看奥迪e-tron,厂商指导价格为69.28万元-82.86万元,要比奔驰EQC更贵一些,因此定位也是要比奔驰EQC更高的。奥迪e-tron前脸采用了奥迪家族标志性的多边形进气格栅设计,全新设计的矩阵式LED大灯组锐利有神。同时奥迪e-tron的最大续航里程表现可达470km,比较给力。
综上所述,其实上奔驰EQC和奥迪e-tron不具备可比性,因为奥迪e-tron的定价和定位都要比奔驰EQC高一些。所以说还是要看消费者朋友根据自己的预算或者是需求,选择合适的车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奥迪 e-tron 和奔驰 EQC 比有什么优点
(1)e-tron 进口,EQC 国产,e-tron 品质更好。
(2)e-tron 车长和空间都明显大于 EQC。
(3)e-tron 装备等级明显高于 EQC,性价比更高。
(4)e-tron 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种类,明显多于 EQC。
(5) e-tron续航里程470公里优于EQC续航415公里;充电从10%-80%,
e-tron 约 35 分钟,而 EQC 约 45 分钟。
(6)奥迪为客户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全用车场景的“奥迪随 e 享“服务
战略,包含随 e 购、随 e 充、随 e 保、随 e 行。覆盖奔驰所有服务类别,尤
其在充电桩接入数量、售后保障方面,明显优于奔驰。
⑻ 豪华纯电SUV哪个值得买宝马iX3、奔驰EQC与奥迪e-tron
2021年,对于电动车新企业来说经历了两年试水的纯电动SUV慢慢成熟,在这个日渐成熟且需求不断增长的市场上,作为豪华品牌排头兵的德系“御三家”——宝马、奔驰、奥迪也为消费者们带来了他们对纯电动豪华SUV的理解。随着文字,让我们对iX3、EQC与e-tron这三辆看似接近却大有不同的三款车型进行一场对比。
外观部分——
在电动车市场上,车企似乎更喜欢为自己的车辆加上一些独特的科技感设计,体现出电动车与传统动力车型的区别。但在细节设计的取向,三辆车却不尽相同。
但我当然没有说双交流异步电机的动力布局一无是处,毕竟电动车的扭矩与响应一直是电动车的卖点之一。e-tron与EQC的加速性能确实更强,对于追求速度的人来说,这也是一个亮点。
如果我们用一个类比总结iX3与另外两辆竞品的区别,或许这更像是HEV与PHEV的对比:追求效率,或是追求更低成本的性能?这更多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
总结——
在高端电动车市场,许多消费者一直期待豪华品牌的入局:他们更信任拥有历史底蕴的传统品牌,并且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宝马、奔驰和奥迪的车型定位,带来的是三种产品理念——iX3注重实用与效率,e-tron注重科技感,而EQC则在性能中加入了一些中庸特质。对于三辆个性鲜明的车之间的选择,相信潜在消费者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⑼ 豪华品牌高性能纯电动SUV 奔驰EQC和奥迪e-tron怎么选
放在几年前,如果有人说电动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可能很多人都会有所怀疑,但现在再这样说,已经没有人会质疑了,因为从生产面包车而驰名的五菱汽车,到传统豪华品牌奔驰,都主动或被动的加入了这场电动车“盛宴”当中。如今豪华品牌电动车奔驰EQC和奥迪e-tron已经落地,两款车谁又更胜一筹呢?
动力方面,奔驰EQC搭载的是一套由前后两台异步电机组成的全时四驱系统,总功率最高为300kW,总扭矩最高730Nm,匹配的是固定齿比变速箱,零百加速时间为5.1秒。奥迪e-tron搭载的同样是一套由前后两台异步电机组成的全时四驱系统,总功率300kW,总扭矩664Nm,匹配2挡自动变速箱,破百时间为5.7秒。
写在最后:从车型定位和风格上来说,两款车差异较大,奔驰EQC更注重格调和豪华品味,奥迪e-tron则强调奥迪一贯的科技感和机械素质,各有特色,但在功能配置以及动力续航等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奔驰EQC的加速表现和安全性能略胜一筹,而在整体的驾乘体验、续航里程方面,奥迪e-tron表现更好一些,不过价格也是高于奔驰EQC一大截。两款车怎么选,除了风格的喜好,就看各自的性能需求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德系电动三强聚齐!宝马iX3/奔驰EQC/奥迪e-tron谁更强
总的来说,从以上三款车型的推出可见,国内豪华品牌销量钉子户的BBA在向新能源转型上都拿出了相当大的决心。虽然其无论是视觉冲击力、动力续航等方面都没有特斯拉那样做到极致,但是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选择。最后,对于以上三款车型,您更看好谁?欢迎在底下留言讨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