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09年奥迪A6l2.4排量车门是什么材质,铁质还是铝制
记得看过报道 有铝有铁 具体的你可以直接拿磁铁测试下
② 奥迪a6门是铝合金的吗
是铝的,19款以后都是铝车门 碰了门就得换
③ 奥迪q7车门是不是铝合金
gf是德国的广泛地改的
④ 有没有人知道奥迪Q5的车门的材料是铝合金的还是铁的啊
你好 奥迪Q5的车门的材料是铝的;国产奥迪Q5的车门的材料是铁的
⑤ 奥迪a4l四门是什么材质的
应该是铁皮的【汽车有问题,问汽车大师。4S店专业技师,10分钟解决。】
⑥ 有没有人知道奥迪Q5的车门的材料是铝合金的还是铁的啊
奥迪Q5的车门的材料是铝的;国产奥迪Q5的车门的材料是铁的。
奥迪Q5的尺寸(长×宽×高)是4629mm×1898mm×1655mm。
奥迪Q5是一款动感而全能的SUV,凭借优异的性能和技术优势,米其林Pilot Preceda PP2高性能运动轮胎近日成为高档中型SUV奥迪Q5的原配轮胎。强劲的绿色高效发动机、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以及灵敏的行驶机构,使其无论是公路行驶还是越野前行都游刃有余。
(6)奥迪车门什么材料好扩展阅读
奥迪Q5车门异响可能的原因:车门胶条老化,车门与车门边框的撞击产生异响;不正确的关门方法,导致车门升降器的异响;车门铰链严重磨损、上面有灰尘,导致闭合不紧等原因造成的。
如汽车长时间放置在阳光下,就会导致车门胶条加速老化,这样就会出现车门的风噪声、车门与车门边框的撞击声。
注意:不要将车长时间在烈日下停放。另外,要定时清理车门胶条上的灰尘,防止加速其老化。
不正确的关门方法,导致车门升降器的异响:在平常关车门的时候,要注意一些,把车窗玻璃完全摇上再关车门。另外,保持车窗玻璃槽内的清洁,可以减少车门升降器异响的发生。
⑦ 奥迪a3车门是什么材质的
铁制车门
....
⑧ 汽车门的材质是什么呢
您好
汽车车身外壳绝大部分是金属材料,钢板、碳纤维、铝、强化塑料等,不同用途的汽车外壳、不同部位的材料不同。一般是钢板,奥迪高档车是铝,赛车是碳纤维,悍马H2的引擎盖是强化塑料的。早期的轿车车身沿用了马车车身结构,整个车身以木材料为主。1912年由爱德华·巴特首次制成了全金属的车身,1925年文森卓·兰西亚发明了承载式车身,车身由钢板冲压成型的金属结构件和大型覆盖件组成,这种金属结构的车身一直沿用至今,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
镀锌薄钢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轿车车身钢板采用镀锌薄钢板。镀锌薄钢板广泛应用在汽车上,这是因为它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早年人们在试验中发现,将铁和锌放入盐水中,二者无任何导线联结时,铁和锌都会生锈,铁生红锈,锌生“白锈”;若在二者间用导线联结起来,则铁不会生锈而锌生“白锈”,这样锌就保护了铁,这种现象叫牺牲阳极保护。工程师正是将这种现象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生产了镀锌钢板。 经研究,在镀锌量350克/平方米(单面)时,镀锌钢板在屋外的寿命(生红锈),田园地带约为15一18年,工业地带大约3一5年,这比普通钢板长几倍甚至十几倍。
普通低碳钢板
在现代,汽车生产中,使用得最多的还是普通低碳钢板。低碳钢板具有很好的塑性加工性能,强度和刚度也能满足汽车车身的要求,同时能满足车身拼焊的要求,因此在汽车车身上应用很广。为了满足汽车制造业追求轻量化的要求,钢铁企业推出高强度汽车钢材系列钢板。这种高强度钢板是在低碳钢板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方法得到的,抗拉强度得到大幅增强。利用高强度特性,可以在厚度减薄的情况下依然保持汽车车身的机械性能要求,从而减轻了汽车重量。例如BH钢板是在低强度的条件下,经过冲压成形之后,进行烤漆加工热处理,以提高其抗拉强度。对比之下,以往生产的强度在440MPa的钢板,在采用这种加工技术以后强度可增加到500MPa。原来用厚度1毫米钢板做侧面板,用高强度钢板只需厚度0.8毫米。采用高强度钢板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车身的抗冲击性能,防止在行驶中由于路面的砂石飞溅碰撞产生凹痕,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车用高强度钢板应具有高强度和延塑性好的特点。目前高强度钢有BH钢(烤漆硬化钢板)、双相DP钢、相变诱导塑性钢(TRIP)、微合金M钢、高强度无间隙固熔IF钢等。它们一般用于需高强度、高抗碰撞吸收能、成形要求严格的零件,例如轮圈、加强构件、保险杠、防撞杠,随着性能及成型技术的进步,高强度钢板被用于汽车的内外板件,例如车顶板、车门内外板、发动机舱盖、行李舱盖等上。现在许多中高档轿车都采用高强度钢板。
近年来在中高档汽车上越来越多使用了铝或塑料等非钢铁材料做车身部件,例如奥迪A2全铝制车身,日产SUV“奇骏”用塑料做前翼子板,更多的乘用车保险杠用塑料制成。
许多人认为,车身安全不安全,重要是车身牢固不牢固,钢板厚度越厚,也就越安全。但现代的轿车设计恰恰不是这样考虑,设计者从力学研究的角度出发,该柔软的地方就柔软,该刚硬的地方就刚硬,根据不同的受力状况,让部分车体在碰撞时起到吸能分散的作用,尽量减弱冲击力。已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驾驶员及成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