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請舉例說明一下
增加值是反應企業生產過程中產出超過這一過程中間投入的價值,根據國家統計局有關規定按收入法計算,增加值為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部分之和。參考公式為:增加值=全年應發工資總額+勞動保險費和待業保險費+當年計提的固定資產折舊總額+營業利潤+補貼收入+本年應交稅金-儲備糧油差價-預算彌補虧損及補貼本年應補數-增值稅本年度應收出口退稅
2. 萬元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
1、萬元工業增加值就是以萬元為單位的工業增加值,一般用來計量取得一定量的工業增加值所消耗的能量或者其他。
2、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
3、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生產法和收入法。
(1)生產法是用總產值減去全部物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 = 工業總產出 - 工業中間投入
這里的中間投入從會計角度說,包括存貨、固定資產、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中的物資(辦公用品、機物料消耗、水電費等等),以及支付其他企業的勞務費等等,總之,與進項稅相關的采購或支付基本都包含在內。
(2)收入法包括本期生產的成品價值、對外加工費收入和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限期末期初差額價值。公式:工業增加值 = 勞動者報酬 + 折舊 + 稅金 + 利潤。
3. 企業增加值怎麼計算
工業企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增值稅要搞好增加值的統計。
本年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數一進項稅額一減免稅款一出口抵內銷應納稅額+年初未抵扣數一年末未抵扣數。
工業增加值=工資+福利費+折舊費+勞動、待業保險費+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營業盈餘。或工業增加值=勞動者報酬+固定資產折舊+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半成品)價值合計,包括企業生產的自製設備及提供給本企業在建工程,其他非工業部門和生產福利部門等單位使用的成品價值,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按自備原材料生產的產品的數量乘以本期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產品實際銷售平均單價計算。
會計核算中按成本價格轉賬的自製設備和自產自用的成品,按成本價格計算生產成品價值,生產成品價值中不包括用定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價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第六條 設立公司,應當依法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設立登記。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本法規定的設立條件的,不得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設立公司必須報經批準的,應當在公司登記前依法辦理批准手續。
公眾可以向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查詢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機關應當提供查詢服務。第七條 依法設立的公司,由公司登記機關發給公司營業執照。公司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為公司成立日期。
公司營業執照應當載明公司的名稱、住所、注冊資本、經營范圍、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項。
公司營業執照記載的事項發生變更的,公司應當依法辦理變更登記,由公司登記機關換發營業執照。第八條 依照本法設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有限責任公司或者有限公司字樣。
依照本法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必須在公司名稱中標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股份公司字樣。
4. 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要簡單一點,要不看不懂】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即生產法和收入法(又稱要素分配法)。
1、生產法
生產法是指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繳增值稅。
2、收入法
收入法是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4)工業增加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實際應用:
實際工作中,由於受到統計調查頻率、時效性和企業財務核算的制約,年度和月度工業增加值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年度工業增加值採用「收入法」計算,所含四個部分的資料通過「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年報表中基礎數據計算得到。
月度統計對時效性要求較高,難以取得詳細的財務核算資料,無法直接計算,因此月度工業增加值增速採用推算的計算方法,即根據工業增加值與工業總產值的比率得到工業增加值率,用月度工業總產值,乘以上年度工業增加值率,得到月度工業增加值。
5. 企業年平均工業增加值如何算
工業企業增加值計算方法主要有生產法和分配法,理論上二者的計算結果應該一樣,可實際操作過程中,結果稍有差異,一般來說差異不會很大。
方法和步驟如下:
一、生產法:
1.公式:工業企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產值(現價)-工業中間投入+增值稅要搞好增加值的統計,關鍵在於搞准中間投入及增值稅兩個指標的統計。
2.工業中間投入計算原則:計算工業中間投入須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①必須是從企業外部購入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生產過程中回收的廢料以及自製品的價值。
②必須是本期投入生產,並一次性消耗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固定資產轉移價值。
③中間投入的計算口徑必須與總產值的計算口徑相一致。即計入工業中間投入的產品和服務價值必須已經計入了工業總產值中。
3.本年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出口退稅+進項稅額轉出數一進項稅額一減免稅款一出口抵內銷應納稅額+年初未抵扣數一年末未抵扣數。
二、分配法:
公式:工業企業增加值(現價)=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關於「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的計算,該指 標的計算與會計產品成本核算保持一致。若會計產成本核算中計算該部分成本,則計算工業總產值時要包括這分價格;否則,不包括。
固定資產折舊的計算: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該指標應為本。期折舊,而不是累計折舊。所以在計算該指標時要用「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的期末數減期初數取得。
「修理費」的計算:「修理費」是指本企業對外支付的修理費用,屬中間投入,不包括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互相修理。
計算工業總產值、中間投入所使用的價格:
計算工業總產值使用「生產者價格」,即工業品出廠價格;計算中間投入使用「購買者價格」。
「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分別為當期的平均生產者、購買者價格。
6. 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是怎麼算
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本年應交增值稅-工業中間投入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
相關信息: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於本期生產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產自用的產品和勞務上,不包括用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從價值形態上看,產品生產的過程也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同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之中。
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因此,要保持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指標口徑范圍的一致性,避免工業增加值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7. 工業增加值如何計算
計算方法:計算工業增加值通常採用兩種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公式為:工業增加值=現價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分配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製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工業增加值=工資+福利費+折舊費+勞動、待業保險費+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應交增值稅+營業盈餘。
8. 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如何計算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生產者價格對工業品來說,就是出廠價格,其中包括產品銷售或使用時所支付的產品稅或應得到的補貼,但不包括發票單列的增值稅和單獨開發票的運輸費用和商業費用。
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在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其中包括指定時間和地點提取貨物所發生的運輸和商業費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稅。
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都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認定的成交價格即市場價格。為了保持工業增加值計算口徑的一致性,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中間投入一律按市場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並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
9. 年工業增加值如何計算
簡單的說就是本期所發生的折舊、利息、工資、稅金、利潤等之和吧
10.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10)工業增加值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增加值是國民經濟核算的一項基礎指標。
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在一定期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同時也反映了生產單位或部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因此,建立增加值統計,將為計算國內生產總值提供可靠依據,是建立資金流量的基礎。
從工業增加值的概念出發,計算工業增加值應遵循以下三條原則:
1 本期生產的原則
工業增加值的核算必須是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成果。只有進入了工業企業報告期內的工業生產過程,通過工業生產活動所創造的產品和勞務才能進行工業增加的核算,非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即使在報告期內出售,也不能作為本期的工業生產成果;反之,只要是報告期內生產的產品,不論是否出售,均應計入報告期生產成果。
2 最終成果的原則
工業企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從產品形態上看,體現於本期生產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產自用的產品和勞務上,不包括用於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從價值形態上看,產品生產的過程也是價值轉移的過程,生產過程中所耗用的產品(中間投入)價值隨同生產過程轉移到新產品的價值之中。
為了避免產品價值的重復計算,必須在工業總產值的基礎上扣除中間投入的轉移價值。因此,要保持工業總產值與工業中間投入的計算價格、指標口徑范圍的一致性,避免工業增加值計算結果出現偏差。
3 市場價格的原則
當前,我國計算工業增加值所使用的計算價格是生產者的價格,即按生產者價格估算出的產出額減去按購買者價格估算的中間消耗額。
生產者價格對工業品來說,就是出廠價格,其中包括產品銷售或使用時所支付的產品稅或應得到的補貼,但不包括發票單列的增值稅和單獨開發票的運輸費用和商業費用。
購買者價格是購買者在購買單位貨物或服務所支付的價值,其中包括指定時間和地點提取貨物所發生的運輸和商業費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稅。
生產者價格和購買者價格都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認定的成交價格即市場價格。為了保持工業增加值計算口徑的一致性,工業總產值和工業中間投入一律按市場價格計算。工業總產值按生產者價格計算,工業中間投入按購買者價格計算。
工業企業建立增加值統計,可以反映工業企業的投入、產出和經濟效益情況,為改善工業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依據,並促進工業企業會計和統計核算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