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沈陽市市內的幾個區比較一下,都各有什麼特點
大東區·村郊的痕跡很明顯,城市化欠發達。工業區很多,商業區較少。
皇故區·治安和環境都很不錯。來往交通頻繁。且屬教育大區。
瀋河區·隨處可見到外來打工人士。商業相當發達,交通十分便利。但,環境衛生並不是很理想。
鐵西區·由於原為工業大區。所以,尚處於發展中階段。不過,很有潛力。漸漸會步入商業化路線。
和平區·集娛樂、購物、文化、時尚於一體的區域。韓國人多於此處聚集。始終煥發著活力與紙醉金迷的氣息。
東陵區·人居環境一流,氣候四季分明,且光照充足。區位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備。主要是具有人文氣息。
2. 沈陽為什麼能夠成為東北最大的機械工業中心
沈陽礦產資源豐富,沈陽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心,建成現代交通網路。高速公路四通八達,通往全省各市和北京、天津、長春、哈爾濱等地都可「朝發夕至」。沈陽有5條干線在此交匯並連接著8條支線,通往全國各地,是國際聯運通往朝鮮、俄羅斯的必經之路。沈陽也是航空樞紐,東北第一大的航空港沈陽桃仙國際機場,航線連接著50餘個國內城市和韓國、日本、俄羅斯、德國、泰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的30餘個城市。
沈陽是中國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沈陽是正在建設中的沈陽經濟區(沈陽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地處東北亞經濟圈和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工業門類齊全,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以沈陽為中心,半徑150公里的范圍內,集中了以基礎工業和加工工業為主的8大城市,構成了資源豐富、結構互補性強、技術關聯度高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沈陽擁有東北地區最大的民用航空港,全國最大的鐵路編組站和全國最高等級的「 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溝通世界各大港口的大連港、正在開發建設的營口新港和錦州港,距沈陽均不超過400公里,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作為東北中心城市的沈陽,對周邊乃至全國都具有較強的吸納力、輻射力和帶動力。
沈陽教育水平居全國一流
沈陽,共和國長子,號稱「東方魯爾」; 遼寧省省會,東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1],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十大城市之一,中國十五[2]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是中國最重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 沈陽市政治、軍事、金融、外交機構林立,駐有沈陽軍區、中國人民銀行沈陽分行、民航東北地區管理局、東北電監會、沈陽鐵路局、東北電網有限公司、國家審計署駐沈陽特派員辦事處、境外媒體常駐沈陽新聞機構、國土資源沈陽局、沈陽郵區中心局、沈陽陸地搜救中心、中國科學院沈陽分院等中央直屬機構,以及美國、俄羅斯、朝鮮、日本、韓國、法國六國駐沈陽總領事館及英國簽證中心。
3. 沈陽都有哪些工業園區,分別都在哪,詳細說明
1、沈陽海峽兩岸科技工業園
作為全國首批唯一在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建立的園中之園,一九九五年十月由國務院批准在沈陽建立。
2、沈陽近海美加工業區
作為由沈陽近海經濟區管委會與加拿大億通投資集團合作投資的遼寧省和沈陽市的重點項目,坐落在沈西工業走廊。
3、遼陽市工業園區
主要包括遼陽經濟開發區、白塔鐵西工業園區和老工業區,位於該市中心城區西北部的鐵西工業區,佔地14.62平方公里。
4、沈陽大工業區
呈半月型環抱市區,規劃為沈陽大工業經濟拓展的集聚區,總面積265平方公里。
5、沈陽致遠工業園
由上海致遠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和美國DLJ房地產基金共同創建,處於沈陽歐盟經濟開發區之中。
4. 遼中南工業區有哪些區位優勢
自然區位:煤、鐵、石油等礦產資源豐富,地勢平坦,水源充足(興起時)
社會經濟區位: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政策支持,熟練工人數量多,科技實力較強
5. 中國四大工業區的地理分布位置,工業中心,工業結構特點,優越的區位條件
我國主要的工業基地
滬寧杭工業基地:工業中心有上海、南京、杭州、蘇州、無錫、常州,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主要優勢在於地理位置優越、科技力量強,不利因素在於礦產和能源不足,為此建設了秦山核電站.2003年7月三峽開始向本區供電。
京津唐工業基地:關於中心有北京、夭津、唐山,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主要優勢在於資源豐富,有煤、鐵、石油、海鹽等,不利之處在於水資源緊缺,南水北調工程目前正在實施。
遼中南工業基地:工業中心有沈陽、大連、鞍山,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煤鐵石油資源豐富,但能源和水源不足,國家正在組織力量振興老東北工業區。
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工業中心有廣州、深圳、珠海,是以輕工業為主的「出口加工型」工業基地,主要優勢在於鄰近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多「僑鄉」,便於引進外資、技術和設備。
望採納
謝謝
6. 關於沈陽工業的具體介紹
跳躍式發展中的沈陽工業(一)
遼寧日報
勇擔重任工業基石築峰巒
幾乎是一路跳躍著,沈陽的工業踩著科學發展的節拍步入了又好又快發展的快車道。
在沈陽工業發展史上,這樣的跳躍前所未有。來自沈陽市政府的數字報告:去年,沈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052戶,是2000年的4倍;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295億元,增長41.5%,是2000年的5倍;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29億元,增長32.5%,是2000年的4.7倍,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的排位已由原來的第13位躍升到第7位,今年還將有望上升到第5位。
特別是今年一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905億元,增長42%;完成工業增加值258億元,增長30%。
讓人振奮的數字真實地說明:重新崛起的沈陽工業已經持續進入了一個又好又快發展的高速增長期,正在迎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黃金時代。
數字的背後更折射出這樣深遠的意義:作為全省乃至全國的工業龍頭城市,作為裝備製造業佔全省近4成份額的工業強市,沈陽工業的跳躍發展對遼寧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有著重要的帶動和示範作用。而對遼寧中部城市群工業發展不容置疑的支撐、輻射、帶動將迅速提升遼寧中部城市群的整體實力。
振興沈陽的關鍵是振興工業;沈陽工業的飛躍發展,為老工業基地振興創造了先決條件
作為國家「一五」、「二五」期間建設起來的重工業城市,工業從一開始就成了沈陽的根基和命脈,沈陽在為國家作出巨大貢獻的同時,也塑造著自身的輝煌。然而,步入市場經濟後,沈陽這座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內運行的城市,表現出了諸多的不適應:一大批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逐年衰竭,導致工業在全市經濟總量中比重連年下降,沈陽工業在全國的位次退居到15個副省級城市倒數第3位,沈陽工業總量也由全國第4位降至第20多位。
根基的動搖和落後,使沈陽的經濟減緩了速度。老工業基地在衰退,沈陽的發展困難重重。
沈陽到底怎麼辦?老工業基地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輾轉探索中,沈陽新一屆市委、市政府領導集體悟出,老工業基地改造振興的關鍵首先在於思想的全面解放,以思想觀念的更新掃清阻礙發展的障礙,解決老工業基地改造的出路問題。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沈陽開始重新審視城市發展定位,並確立這樣的振興理念: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根,沈陽的根是工業,沈陽的靈魂是工業。抓住了工業就等於抓住了根本,振興沈陽的關鍵是振興工業。工業興則沈陽興,必須把發展工業放在整個經濟發展的突出位置,工業上不去,工業不大發展,就談不上振興老工業基地。於是,「工業立市」的戰略思想成為沈陽城市發展的主基調,工業也成為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基礎和實現沈陽經濟騰飛的引擎。
沈陽抓住國際、國內產業轉移的重大機遇,以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決策為旗幟,對沈陽工業進行脫胎換骨的全新構造,把工業經濟鎖定在東北地區速度上領跑、總量上領先這個目標,實施趕超戰略,謀求跨越發展。沈陽工業開始踏上破冰之旅。
沈陽是用搬遷重組的戰略調整為沈陽工業揚帆首航的。由於歷史原因,沈陽的體制性、結構性矛盾一直十分突出,深深地阻礙著沈陽發展的腳步。
對此,沈陽的辦法是跳出就企業抓企業、就工業抓工業的體制和思路限制,運用超常思維破解現實難題。
2002年6月,沈陽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將鐵西區和沈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組成鐵西新區的重大戰略決策。從盤活存量資產入手,加大老工業基地中心城區土地置換力度,將老工業企業全部搬出中心城區,到地價較便宜的開發區重新買地建廠房,讓兩個區域的資源實現優化配置,從而利用土地差價為企業解決改造發展的資金瓶頸。
沈陽市為這一大規模的搬遷改造作了這樣具有深刻意義的注釋:企業的搬遷改造不是簡單的位移和復制,而是要通過搬遷改造解決企業存在的結構、技術、管理等問題。於是以搬遷為手段,一大批企業在搬遷中重組,在搬遷中升級,在搬遷中「涅?」,在搬遷中進行了脫胎換骨的改造。
現在,206戶搬遷企業已經在鐵西新區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工業群,這些企業利用土地置換籌集了120億元資金,其中的80%都用於解決企業的遺留問題,20%用於城市建設。目前,鐵西工業企業的數量已經比合署前翻了一番,地價由每平方米1300元上漲到3500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際利用外資、財政收入等分別是合署前的3.3倍、2.6倍、3.5倍,鐵西老工業區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以搬遷重組改造為轉折點,沈陽市開始大刀闊斧全面調整國有經濟布局,大幅度提高市場化程度,陸續對1000多戶國有中小企業實施了轉制,對87戶扭虧無望的企業實施關閉破產。現在,全市中小企業改革任務已經基本完成。從2005年開始,沈陽市著手推進24戶重點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目前已有22戶基本完成重組改制任務。為此,沈陽市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工業發展與結構調整,市財政設立10億元工業發展資金專項用於支持工業發展,其中4億元列為重大專項,用於重大裝備產業化;同時分階段將科技三項經費提高到每年4億元,集中支持重大科技攻關;此外,還將國有股權收益全部用於企業改革過程中的職工身份轉換、歷史債務償還、企業辦社會移交、返還企業社會保障欠賬等,近幾年沈陽累計投入了67億元。
7. 遼中南地區,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四個工業基地的特色
遼中南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
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 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區內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業基礎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沈陽的機械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和石油加工工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都是國家重工業的骨幹。
遼中南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其區位優勢有鐵礦,有煤礦,有遼河油;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解決辦法:優化產業機構,引進先進技術,運用南水北調工程,發展節水型農業
京津唐工業基地
京津唐工業基地,包括遼寧、河北、北京、天津和山東,是我國繼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之後又一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環渤海經濟區有以下優勢:
地理區位優越。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帶的北部,我國北方地區海上門戶,與日本、朝鮮和韓國等聯系便捷,擁有「亞歐大陸橋」東端的天津港、大連港,是我國華北、東北的經濟核心區,腹地范圍廣大,幾乎包括半個中國。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探明儲量佔全國40%的鐵礦石和石油資源,以及大面積的沿海灘塗,自然條件優越。
農業生產穩固發達,基礎工業實力強大,工業體系門類齊全,特別是石油工業、煤化工業、冶金工業、海洋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等都很發達,是我國北方最大工業密集區。全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
文化科技發達,人力資源素質較高,研究開發潛力巨大。全國1/4的高等院校、1/4的研究與開發機構及情報文件機構、17%的國有企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都集中在本區,尤其是京津地區是全國知識最密集的區域,能夠提供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級人才。
本區經濟發展所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水資源和能源緊缺,此外,國有大中型企業活力不足,產業結構轉換艱難也是區域經濟開發中出現的主要問題。今後要加強農業建設,發展節水型生態農業;發揮交通發達、科技人才集中和鋼鐵石油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發展汽車、電子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鋼鐵、石油化工、重型機械等優勢產業的技術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加快產業結構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方向發展;同時要加快基礎設施的建設,大力發展信息、金融、商貿、旅遊等第三產業。
滬寧杭工業基地
滬寧杭是上海、南京、杭州及其附近地區的通稱。范圍大致包括上海全市,江蘇省南京以東,揚州以南,主要是蘇南地區,浙江省北部的杭嘉湖和寧紹地區。以上海為經濟中心,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腹地廣大。本區地處沿海中段和長江口,既可通過海運與東北、華北、華南乃至海外往來,又可通過內河航運與佔全國1/5陸地面積、1/3人口的長江流域內各省市相溝通,還可通過鐵路與中、西部地帶的各省市相聯系,經濟影響幾乎遍及全國。
工農業生產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經濟核心區,其面積僅佔全國的1%,人口佔全國的6%,但國內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5%,在全國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方面,本區自然條件好,農業基礎好,是全國聞名的高產穩產農業區,總體農業生產水平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0%~50%;另一方面,本地區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有紡織、化纖、電氣、電子、機械、化學、黑色冶煉及壓延加工、交通運輸設備製造、金屬製品、食品、服裝加工等多種行業,很多行業在全國總產量中占很大比重,此外微電子與電子信息、精細化工、新材料、生物工程、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具有一定基礎。
鄉鎮工業發展迅速。本區鄉、鎮、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約佔全國同一類型總數的40%,大部分縣以及縣級市的鄉鎮工業產值已超過整個工業的 1/2,大多數縣市的農村工農業產值中,工業已佔90%以上,可見鄉鎮工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柱。鄉村工業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鄉村城鎮化的發展,各種人口規模的城鎮等級齊全,使其成為我國城鎮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但是目前本區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少待解決的問題:土地資源緊缺;區域環境質量下降;能源和原材料不足等。因此,今後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加強農業發展,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大力進行對太湖的治理,保護環境;促進技術進步與技術創新,改造傳統產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外貿、商業等第三產業;借浦東新區的開發開放為契機,進一步明確上海作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核心地位和龍頭地位,調整上海的產業結構,帶動長江三角洲的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
珠三角工業特色
改革開放30年,廣東區域經濟發展各具特色。珠江三角洲地區一馬當先,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東西兩翼與山區亦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勢頭。珠江三角洲(簡稱珠三角,下同)經濟區①是廣東經濟發展的「龍頭」,呈現出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國際化互動共進的良好格局,是國內乃至世界最具生機與活力、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進入21世紀,珠三角的龍頭地位得到提升,與港、澳經濟關系更加緊密,發展動力更加充足,市場機製得到創新,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
8. 遼中南工業區有哪些區位優勢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最重要的經濟區和重工業基地之一,是我國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也是我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
遼中南工業基地位於渤海灣北環和黃海的西北岸,海岸線長2100公里。它包括了除朝陽市、阜新市區及阜新縣以外的遼寧省域,面積118501公里,人口約3500萬。
每一個工業基地都是以幾個主要工業中心(城市)發展起來的。沈陽——機械工業,鞍山——鋼鐵工業 本溪——鋼鐵工業,遼陽——化學工業,大連——造船工業。
遼中南工業基地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區內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工業基礎為發展重工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其中鞍山——本溪的鋼鐵工業、沈陽的機械工業、大連的造船工業和石油加工工業等一批工業企業,都是國家重工業的骨幹。
遼中南工業基地重工業較全面,但結構老化,管理落後,大企業一般歷史長,負擔重,不適合市場經濟的發展。該地區資源豐富,但天氣因素是巨大的制約因素。 存在的問題是能源與水資源的不足。
其區位優勢有鐵礦,有煤礦,有遼河油;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解決辦法:優化產業機構,引進先進技術,運用南水北調工程,發展節水型農業
希望幫到你,謝謝採納
9. 遼中南工業區的主要地區優勢是什麼
優勢:遼中位於沈陽一小時經濟圈內,是沈陽西部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板塊,具備最佳的區位優勢;交通條件得天獨厚;物產豐厚,人才雲集,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資源優勢;產業發達,基礎堅實,具備最佳的產業優勢;政策優越,服務誠信,具備最佳的環境優勢。遼中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漁業生產先進縣、全國菜籃子先進縣、全國肉雞生產基地、全國瘦肉豬生產基地、全國農業標准化示範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這些都為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幾年來,遼中縣積極實施工業立縣戰略,以項目為綱,環境為本,科學發展。目前,全縣已有各類工業企業5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00家;12個國家和地區在遼中縣興辦外商投資企業30多家,沈陽機床銀豐鑄造有限公司、遼冶重工項目、沈陽不銹鋼工業園、沈陽泵閥工業園、沈陽九星集團興建的30萬噸銅材生產線、沈陽久大集團改擴建的生產能力達到4萬錠的生產線等,都為遼中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
遼中縣轄12個鎮、8個鄉:遼中鎮、於家房鎮、朱家房鎮、冷子堡鎮、劉二堡鎮、茨榆坨鎮、新民屯鎮、滿都戶鎮、楊士崗鎮、肖寨門鎮、長灘鎮、四方台鎮、城郊鄉、六間房鄉、養士堡鄉、潘家堡鄉、老觀坨鄉、老大房鄉、大黑崗子鄉、牛心坨鄉。
2005年1—9月份,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0億元,同比增長65.2%。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07%;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98.9%。工業增幅強勁。1—9月份,全縣全口徑工業總產值累計完成121.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71.3%,比去年同期增長34.9%;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1.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79.2%。規模以上企業數量由年初的75戶增加到145戶。增加70戶,增幅為9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8.17億元,同比增長41.7%。銀豐鑄造一期竣工投產以及投資額均為2億元的遼冶重工、遼健石化、九星30萬噸銅加工一期工程等項目的相繼開工,為我縣工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農業經濟持續增長。全縣農業產值預計可實現44億元,同比增長9.1%。農作物播種面積130萬畝,糧食總產量預計10億斤,新建各類富民小區200個,發展壯大了12個種養業基地,建成了14個現代化農業園區。肉牛、生豬、肉雞飼養量分別為25萬頭、130萬頭和2000萬只,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38%、18%、6%。第三產業健康發展。1—9月份,全縣個體工商戶11853戶,從業人員14930人,注冊資金84321萬元。全縣私營企業592戶,從業人員8125人,注冊資金51988萬元。投資600萬元建成肖寨門、養士堡黃牛交易市場,投資100餘萬元改造了輕工市場和副食大廳,投資500萬元新建家家福超市,投資1000萬元新建了碧水灣賓館。全縣商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26億元,同比增長10.6%。 財政收入平穩增長。全年地方財政收入預計實現1.5億元,同比增長24.7%。
一、自然地理狀況
遼中位於遼寧中部,地處東經122°23′-123°6′,北緯41°12′-41°47′。行政區域隸屬沈陽,下轄20個鄉鎮。區域總面積1645平方公里,總人口53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約10萬,勞動力資源豐富,約有剩餘勞動力11萬。遼中海撥5.5-23.5米,年平均日照2575小時,平均溫度8.1℃,平均相對濕度65%,平均無霜期168天。年平均降水量694毫米,可利用地下水資源5.9億立方米。土質肥沃,地勢平坦,全部為沖積平原。主要河流有遼河、蒲河、渾河等。
二、交通能源狀況
遼中區位優勢明顯,距省會城市沈陽53公里,距沈陽桃仙機場75公里,大連港300公里,營口港(鮁魚圈)160公里,首都北京600公里。遼中位於遼寧中部七座工業城市的中心,恰好處於沈陽經濟區的范圍內,境內擁有各級公路共1015公里,其中省級公路192公里,縣級公路172公里,鄉級公路275公里,專用公路64公里,村級公路312公里。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電氣化鐵路貫通境內。現有裝機總容量316.6兆伏安,6.6萬伏變電站19座。擁有日供水能力1.5萬噸的自來水廠和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遼河油田年產天然氣5億立方米,現有利用指標300萬立方米。通信發達,擁有、移動通信、光纖通信、數字微波等通訊手段。全縣實現城鄉電話程式控制化。
三、農業發展狀況
遼中縣耕地面積130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7萬畝,玉米種植面積39萬畝,大豆種植面積10萬畝,小麥及經濟田種植面積24萬畝。盛產水稻、玉米、大豆。糧豆年總產量52.6萬噸。葡萄、草莓、棚桃等水果年產量3萬噸。精養水面10萬畝,淡水魚年產量7.4萬噸,肉雞年飼養量3000萬只,肉牛年飼養量25萬頭,肉豬年出欄量100萬頭,白酒年產量10萬噸。遼中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全國漁業生產先進縣、全國菜籃子先進縣、全國肉雞生產基地、全國瘦肉豬生產基地、全國農業標准化示範縣、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這些都為農產品深加工產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四、工業發展狀況
近年來,遼中縣積極實施工業立縣戰略,以項目為綱,環境為本,科學發展。目前,全縣已有各類工業企業500餘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00家。主要產業是鑄造、機加、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白酒釀造和稻米加工等。目前世界上已有12個國家和地區在遼中縣興辦外商投資企業30多家,遼中縣累計引進外資6000多萬美元。例如文華制衣有限公司,年出口創匯在1000多萬美元以上。目前,全縣有50多種產品被國家和省市評為名牌產品。
經過近一年來的努力,我縣已經新建一批大項目。例如,沈陽機床銀豐鑄造有限公司、遼冶重工項目、沈陽不銹鋼工業園、沈陽泵閥工業園、沈陽九星集團興建的30萬噸銅材生產線、沈陽久大集團改擴建的生產能力達到4萬錠的生產線等,都為我縣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進作用。預計2005年全縣工業銷售收入實現16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實現40億元。
目前,全縣上下已經形成共識,按照新型工業化戰略要求,以小城鎮建設為突破口,結合沈陽市政府建設西部工業走廊的規劃,藉助工業開發大道建設,給我縣帶來發展契機,建設工業新城,形成給沈陽工業配套的鑄造機加產業基地,石油化工產業基地,有色金屬加工產業基地,農產品深加工基地,力爭經過「十一五」規劃的發展,工業增加值佔GDP55%以上,基本實現遼中工業化目標,壯大地方財政,實現遼中縣由目前的農業大縣向工業強縣轉變,從而帶動遼中縣各項事業的進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遼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商貿旅遊業發展狀況
目前,全縣擁有集貿市場和批發市場27處,大型商場和專賣店等近百家,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20多億元。三星級賓館1家,其它賓館10餘家,洗浴、歌廳等休閑娛樂場所近百家。
蒲河公園規劃。為了提高遼中的城市品位,適應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縣委縣政府決定建設遼中縣蒲河公園,規劃中的遼中縣蒲河公園位於蒲河河道城區段兩岸,東岸堤長2480米,西岸堤長1850米,總規劃面積為76公頃,其中水面49公頃,陸地面積27公頃,蒲河緊靠遼中縣東側,自北向南,最後匯入渾河,蒲河遼中縣城區段的環境和景觀質量對遼中縣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搞好蒲公園景觀建設既能改善沿河生態環境,也為遼中人民提供了一處休閑娛樂、遊玩觀賞的綜合性文化場所。規劃中的蒲河公園以體現遼中的文化和地方特色,體現人與水的和諧,人與自然的融和的理念修建的。由於蒲河公園規劃設計科學合理,它不但不影響泄洪能力,也為遼中縣城帶來新鮮空氣,增添了自然景觀。歡迎投資者參加蒲河公園的投資和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