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工業區,什麼工廠最多
工業區主要有兩種理解方式,一個是在某個城市裡面作為生產功能區的區域,也可以稱為這個城市的工業區。
這類的工業區,什麼工廠最多?主要看當地什麼產業比較發展了。舉個例子,如果是東莞厚街的話,那麼應該是鞋廠一類的最多。
另外一種就是作為現代產業園區雛形的形容。這類工業區目前有兩個主要的招商方向。一個是作為創意園區發展的,這類工廠比較少,甚至是沒有,最多的是一個工作室、公司的辦公區域。還有一個方向就是作為一個工廠聚集區發展,那麼這類的的工業區什麼類型的工廠最多,主要取決於這類園區的招商方向。但是最常見的就是輕工業、機械製造、五金加工這類型了。
㈡ 順德均安有多少個工業區
以我所知只有一個,暢興工業園。而均安天連有一個工業大道,其他的工廠都比較分散,豸浦和沙浦都有自己的工業大道的,建議你去留意一下吧。
㈢ 佛山松崗工業區有什麼廠
你好,佛山南海松崗知名工業區名稱如下:松崗山南工業區南海松崗石泉工業區南海松崗松夏工業區南海區松崗鎮石碣崗工業區 南海區松崗沙水工業區南海區松崗鎮龍頭新聯工業區南海區松崗荷溪工業區南海區松崗鎮萬石工業區南海區松崗群北工業區南海區松崗潭頭工業區南海區 松崗顯崗工業區南海區松崗鎮大坑工業區南海區 松崗龍頭西鴉工業區
㈣ (1/2)你好,我去年在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暢興工業園聖堡萊洗水廠上班,年底辭工不批,在勞動局辭工後,...
1、在勞動局辭工?還有這說法?是說你通過勞動局合法辭工?
2、拖欠工資:可向公司所在地勞動監察投訴,也可以提起勞動仲裁解決。投訴或仲裁都不需要本人親自去,委託代理人辦理也可以,但要有你的授權委託書。
㈤ 均安歷史的情況
(一)明、清時期
明代置縣後,下設都、堡、村3個基層機構。均安隸馬寧都,下編5堡27村。清初仍沿用明制,光緒年間撤都建區,均安被編為第九區。從明至清,第九區隸馬寧都管轄,下設5堡27村:江尾堡——含倉門、石步、巷心、碧灣、沙頭、沙路;後來石步、巷心並入倉門,碧灣並入白藤堡的三華,沙路並入沙頭;於是江尾堡下轄倉門,沙頭2村。白藤堡——含白藤、馬滘、三華3村,後白藤分為聯芳等8村,馬滘分為高村等4村;於是白藤堡下轄三華等13村。鼎新堡——含良村,笏山、橋頭、磯頭、渡江、天壺、外村、南面、羅鍾9村;後渡江、天壺並入磯頭,笏山居民全部外徙,羅鍾並入南面,於是鼎新堡下轄良村、橋頭、磯頭、外村、南面5村。雲步堡——含對田、菱溪、南浦、沙浦、上街、欖屋、上屋、上村、豸浦9村,後對田編入南面,上街並入沙浦,欖屋、上屋並入豸浦,於是雲步堡下轄菱溪、南浦、沙浦、上村、豸浦5村。福岸堡——含福岸和星槎2村。
清咸豐三年(1853),白藤堡三華村梁姓移居馬寧堡的南沙開墾,同治年間築起防洪堤圍,名新圍。
清末,第九區被編為15鄉:倉門、沙頭(含良村)、磯頭(含橋頭)、外村、南面、菱溪、南浦、沙浦、上村、豸浦、三華、福岸、星槎、白藤、馬滘。除白藤、馬滘兩鄉外,其餘13鄉都在西江尾段的磨刀沙上,故民間把這13鄉統稱為江尾洲。
(二)民國時期
辛亥革命後,基本上沿用清末的建制,但撤銷都和堡,區直屬縣政府管轄,第九區仍編為15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縣政府把原來的10區縮編為6指導區48鄉。原第九區納入第6指導區,下編4鄉16村:倉華鄉——含倉門和三華2村。六合鄉——含沙頭、良村、磯頭(包括橋頭)、外村、南面、菱溪、南浦7村。雲福鄉——含星槎、福岸、沙浦、上村、豸浦5村。白藤鄉——含白藤、馬滘2村。民國三十六年(1947)3月原馬寧鄉的南沙劃入均安地域,設南沙鄉,於是原第九區下管5鄉。
(三)建國後
1、1950年3月20日,順德縣人民政府明令恢復區建制,均安地域編為第九區,直屬縣政府管理,下編6鄉37村1圩;倉華鄉——含倉門、天連(原倉門沙)、三華、新華(原三華沙)4村。六合鄉——含沙頭、良村、橋頭、磯頭、外村、南面、菱溪、南浦8村。雲福鄉——含沙浦、星槎、福岸、上村、豸浦5村。南沙鄉——含凌沿、安成、永隆、四埠4村。白藤鄉——含海邊等12村。馬滘鄉——含高村等4村。均安圩1圩。是年2月,原第八區蜆沙劃入雲福鄉星槎村管理。
2、1952年8月,原來的6鄉改編為12鄉1圩:倉門、三華、新華、天連,南菱(含南面、菱溪、外村)、雲浦(含沙浦、上村、豸浦),福星(含福岸、星槎及由蜆沙、螺沙、均地、上力4沙編成的四聯村)、四和(含沙頭、良村、磯頭、橋頭)、南浦、南沙(含凌沿、安成、永隆,四埠)、白藤、馬滘和均安圩。1954年設置行政鄉:倉門、三華、沙頭(含良村、磯頭、橋頭)、南浦、南面(含菱溪)、天連、新華、上村(含沙浦、豸浦)、星槎(含四聯、福岸)、南沙、白藤、馬滘12鄉和均安圩。
3、1956年4月,原12鄉1圩被縮編為均安鄉(含倉門、三華、沙頭、良村、磯頭、橋頭)、南浦鄉(含南浦、南面、菱溪、外村)、上村鄉(含上村、豸浦、沙浦、星槎、四聯、福岸)、新華鄉(含新華、天連)、南沙鄉、白藤鄉(含白藤、馬滘)、均安圩等6鄉1圩。
4、1958年3月,把磨刀沙、淋刀沙各村和白藤、馬滘合編為均安鄉(均安圩屬均安鄉管理)和南沙鄉2大鄉。同年9月,撤銷大鄉制,白藤、馬滘劃歸新會縣管理,建立均安人民公社。下設生產大隊:倉門大隊、沙頭大隊(含良村)、磯頭大隊(含橋頭、外村)、南面大隊(含菱溪)、南浦大隊、星槎大隊、四聯大隊、沙浦大隊,豸浦大隊、上村大隊(含福岸)、三華大隊、南滘大隊、黃蓬大隊、新華大隊、南沙大隊15大隊和均安圩。
5、1959年7月,原15大隊1圩被編為新華,南滘、黃蓬、倉門、三華、沙頭(含良村)、磯頭(含橋頭、外村)、南面(含菱溪)、南浦、四聯、星槎(含福岸)、沙浦、上村、豸浦、安成、凌沿、永隆、四埠18大隊和均安圩。
6、1961年4月成立均安區黨委會,不設區級行政機構,原均安人民公社分編為均安公社——下編上村、上豸、下豸、沙頭(含良村)、東門、榮錦、磯頭(含橋頭)、外村、石步、華廟、巷心、聚龍12大隊。沙浦公社——下編沙浦、福岸、蜆沙、均聯、上力、興隆、堯天、埠隆、南浦、下力、菱溪、南面12大隊。新華公社——下編華豐、永豐、元龍、興仁、南滘、黃蓬、新寧7大隊。南沙公社——下編凌沿、新圍、東埒、永興、永隆、南安6大隊和均安圩、均安農場。4小公社37大隊1圩1場。
7、1963年1月9日,撤銷區黨委會管理制和小公社,恢復均安人民公社,下編倉門、沙頭(含良村)、磯頭(含橋頭)、外村、南面、菱溪、南浦、星槎(含四聯、福岸)、沙浦、上村、豸浦、三華、新華、天連、凌安(含凌沿、安成)、埠隆(含四埠、永隆)、均安圩16大隊1圩。1968年3月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革命委員會。1980年7月恢復公社管理委員會名稱,下編18生產大隊1圩。
8、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和生產大隊建制,成立均安區公所,下編18鄉政府1圩政府。1984年2月16日縣人民政府批准均安圩編為區屬鎮。至此,均安區公所下轄倉門、沙頭(含良村)、磯頭(含橋頭)、外村、南面(含對田)、菱溪、南浦、沙浦、上村、豸浦、星槎(含四聯、福岸)、新華、天連、凌沿、安成、永隆、四埠18個鄉人民政府和均安鎮人民政府。
9、1987年2月撤區建鎮,成立均安鎮人民政府,原區屬均安鎮政府改稱均安鎮辦事處,各鄉政府改稱村民委員會。
10、1989年,均安鎮各村民委員會改稱管理區。
11、1998年9月,均安鎮各管理區重新改稱村民委員會。
12、2002年,均安鎮18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街道辦事處合並為倉門、沙頭、天湖(磯頭、外村合並而成)、鶴峰(豸浦、上村合並而成)、三華、新華、南沙(凌沿、安成、四埠、永隆合並而成)、均安8個社區居委會和太平(南面、菱溪合並而成)、南浦、沙浦、南浦、星槎、天連5個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