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後工業社會三者的定義是什麼還有他們的相互關系
一、農業社會與接受學習
在漫長的古代農業社會中,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人類的物質生活處於簡單粗糙的狀態,人們對自然界的了解還十分的貧乏。這個時代的教育通過保存和延續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習俗,更多地反映了人類對自身的了解和認識,強調了對於維護社會生存、穩定社會秩序的願望和認識。古代農業社會的本質是統治者的教育,由手腦分工導致階級分化,產生了壟斷教育的統治者和大多數「無知」的被統治者,所謂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因此古代農業社會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少數統治人才,與這個目的相適應,其教育內容主要是傳遞統治階段的價值觀文化。在西方,這種教育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神學以及七藝(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在中國,則有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以及逐漸占據「獨尊」地位的儒學經典。古希臘的柏拉圖曾經這樣闡述了教育的目的、作用和內容,他認為:一個公正的社會應由井然有序的階層所組成,哲學家治理國家,士兵保衛國土,體力勞動者則提供各種物質產品和服務;教育的目的在於訓練各人適應所扮演的社會角色,因此不同階級的教育應有不同的內容,只有統治者才需要學習數學、邏輯等課程,接受完整的教育。春秋時代的孔子雖也提但「有教無類」,但他的教育理想仍在於培養士族階級的領袖人才,以執行國政,管理人民。
二、工業社會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近代工業革命以後,科學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生產力突飛猛進。隨著人們對自然界了解的不斷深入,學科門類大量增加,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接踵而來的科學發現和發明激發了人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慾望和勇氣。日新月異的工業化進程急需大批各行各業的掌握一定科學文化知識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工人。毫無疑問,教育將承擔這項時代和社會賦予的使命。與此同時,經濟基礎的變動導致了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的震盪,由啟蒙思想家掀起的科學和民主的浪潮沖破了封建統治者的思想禁錮,也席捲了教育領域。近代工業社會的學校教育,在內容和形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教育目的上,「開發民智」取代了少數統治人才的培養。如十七世紀著名教育家誇美紐期所主張的:「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在教育內容上,以探究自然奧秘為宗旨的「知識-技術」文化,科學知識成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隨著教育普及、教育大眾化思想觀念的傳播,以及國民教育體制的逐步確立,受教育者的數量大大地增加了,於是近代工業社會中的學校教育產生了自己的基本形式:班級授課制。
三、後工業社會與研究性學習
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在經歷了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之後這個「後工業社會」將會給教育提出什麼要求?21世紀的人們該怎樣更多、更好地學習知識,或者說是掌握信息呢?現在有兩條思路:
一條思路是「高效的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假設是:運用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開發人的學習潛能,學習方式的革命將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學習速度。因此,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應該特別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包括各種快速閱讀法、記憶法、思維技巧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前一陣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學習的革命》一書,可作為這種觀點的代表。
另一種思路是「研究性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觀點是: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應該提倡研究性的學習,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㈡ 教育的基本職能是什麼
教育的基本職能 1 促進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2 促進個體身心發展,加速個體社會化進程3 傳遞知識經驗,創新知識經驗 查看更多答案>>
㈢ 教育的兩種職能是
教育的兩種職能是傳承很傳授。
傳承並創新人類文明,我們稱之為文化教育,學歷史文化。
傳授並發展人類技術,我們稱之為技術教育,學專業技術。
傳授並發展人類技術,對一般受教育者而言,是通過教育及培訓,使之掌握一定的技術,服務社會,支持社會,也養活自己,發展自己。
但是它不是教育的全部,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最重要的部分是:傳承並發展人類文明。只有這樣的教育,才是把教育者教育「成人」的教育,不是工具的教育。
㈣ 教育的兩個基本職能是什麼
教育的兩個基本職能是個體發展職能與社會發展職能。
教育的個體發展職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職能與個體個性化職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職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職能、政治職能和文化職能。
教育的主要職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職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職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職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職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職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4)後工業社會中教育的職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宏觀的教育的唯一特徵是「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這表明判別某個活動是不是教育不在其結果如何。現實中,不是所有的教育活動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有的甚至會失敗。而有些活動,如研究活動、宣傳活動雖然可以影響人的素質、能力,卻並不是人們所公認的教育活動。
當人們持不同的立場著眼於人的素質、能力時,能從正反兩方面來對待人的素質、能力,正向的去開發、加強人的某些素質、能力,反向的則去削弱、抑制人的某些素質、能力。
人的素質、能力有先天和後天之分,先天的與其他動物一樣,是大自然長期進化造就的。後天的又分為兩種情況,其一為人們不經意間獲取的,或非刻意成就的;其二是人們刻意造就的,宏觀的教育就概括了所有刻意於人的素質、能力而進行的活動。
教育的邏輯起點自然是人類社會的產生。從猿到人的轉變是由於生產勞動,猿在勞動中逐漸形成以大腦和手為核心的主體機制。大腦可以思維,手可以操作,這就使人區別於一般動物而變成「高級動物。」
㈤ 教育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社會功能是為國家的發展培養人才,服務於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價值
基礎的九年義務教育,價值在於解決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科學教育等的原始啟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接受和接納社會生活的基本技能。
隨後的中專、大學等中高等教育,價值在於解決受教育人群具備基本的科研、實踐、實驗、試驗、仿製、創新啟蒙。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具備和接納科學發明創造等專業化、工業化、標准化、信息化等生產實踐的基本技能。
職業化教育和培訓,價值在於為社會工業化、產業化、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促使和幫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崗位作業工藝、培訓後上崗就業、接受和應聘各類職業崗位,獲得崗位作業基本技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育
㈥ 簡答題--教育的基本職能是什麼
【教育的基本職能】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㈦ 教育部的主要職能有哪些
教育部的主要職責是:
一、 研究擬定教育工作的方針、政策;起草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草案。
二、 研究提出教育改革與發展戰略和全國教育事業發展規劃;擬定教育體制改革的政策以及教育發展的重點、結構、速度,指導並協調實施工作。
三、 統籌管理本部門教育經費;參與擬定籌措教育經費、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方針、政策;監測全國教育經費的籌措和使用情況;按有關規定管理國外對我國的教育援助、教育貸款。
四、 研究提出中等和初等教育各類學校的設置標准、教學基本要求、教學基本文件;組織審定中等和初等學校的統編教材;指導中等及中等以下各類教育的教育教學改革;組織對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的督導與評估。
五、 統籌管理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高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社會力量舉辦的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繼續教育等工作。研究提出高等學校設置標准,審核高等學校的設置、更名、撤銷與調整;制定學科專業目錄、教學基本文件,指導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高等教育評估工作;負責"211工程"的實施和協調工作。
六、 統籌和指導少數民族教育工作,協調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援助。
七、 規劃並指導高等學校的黨建工作和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品德教育工作、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工作及國防教育工作。
八、 主管全國的教師工作,制定各級各類教師資格標准並指導實施;研究提出各級各類學校的編制標准;統籌規劃學校教師和管理人員的隊伍建設工作。
九、 統籌管理各類高等學歷教育的招生考試工作;制定各類高等學校招生計劃;負責各類高等學歷教育的學籍管理工作;歸口管理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擬定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分配工作。
十、 規劃並指導高等學校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宏觀指導高等學校的高新技術應用研究與推廣、科研成果轉化和"產學研"結合等工作;協調並指導高等學校承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國防科技攻關項目的實施工作;指導高等學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的發展建設。
十一、 統籌管理並協調、指導教育系統的外事工作,擬定出國留學和來華留學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規劃並協調、指導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指導我駐外教育機構的工作。負責協調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的教育交流。
十二、 負責教育基本信息的統計、分析和發布。
十三、 擬定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編制語言文字工作中長期規劃;制定漢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准並組織協調監督檢查;指導推廣普通話和普通話測試工作。
十四、統籌規劃學位工作,起草有關學位工作的法規;負責實施國家的學位制度;負責國際間學位對等、學位互認等工作;承辦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有關具體工作。
十五、 負責協調「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各委員單位及其他部門、機構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展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負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亞太地區辦事處、駐京辦事處的聯系與交流;負責與我國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常設代表團的聯絡並指導其工作。
十六、 承辦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交辦事項。
十七、 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㈧ 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即指教育活動的功效和職能,就是「教育干什麼」的問題。教育的功能大致可分為:個體發展功能與社會發展功能。教育的個體發展功能故可分為教育的個體社會化功能與個體個性化功能兩方面。社會活動的領域主要包括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因而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又可分為教育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教育的主要功能是: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什麼是教育?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在一次國際教育會議上,留美博士黃全愈請教一位英國的教育家,卻沒有下文。可見,這個問題並不那麼簡單。
關於教育的定義,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一些人士都有自己的「語錄」,這里集粹如下:孔子:「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魯迅:「教育是要立人。」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蔡元培:「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於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陶行知: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黃全愈: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鍾啟泉: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秦文君:「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
㈨ 教育有哪些基本職能4.教育的兩條基本規律是什麼如何理解教育的能動作用
【教育的基本職能】:教育的基本職能是培養人、塑造人。
1、教育的最首要功能是促進個體發展,包括個體的社會化和個性化;
2、教育的最基礎功能是影響社會人才體系的變化以及經濟發展。現代社會重教育的經濟功能主要包括:為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提供良好的背景;提高受教育者的潛在勞動能力;形成適應現代經濟生活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方式;
3、教育的最直接功能是影響政治發展;
4、教育的最深遠功能是影響文化發展,教育不僅要傳遞文化,還要滿足文化本身延續和更新的要求。
教育的兩條基本規律:一是社會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系,二是人的發展與教育的辯證關系。
如何理解教育的能動作用:
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關於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而基礎教育處於關鍵地位等命題,我們在認識上有所提高了。但在思想的深處,不少人包括一些教育行政領導人、校長、教師及其家長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只從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角度來說明基礎教育的重要性,認為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關鍵是辦好普通教育。對通過基礎教育提高民族素質這方面重視不夠,這在中國有一定的歷史根源。中國人才缺乏,因此對某些方面的人才有客觀標准,也能夠量化;而對民族素質則由於沒有具體標准,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難以量化,常常只能見仁見智,難以衡量比較,因而就常常視而不見。
單純追求人才培養的數量增長,而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必然導致不重視素質教育。這是不重視基礎教育的深刻根源。教育為社會主義建設現代化服務,木僅是指為社會主義物質建設服務,同時也指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為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和為社會全面發展進步服務。後三者同基礎教育的關系更為密切,對素質教育要求更為直接。我國大多數人所能受到的是普通基礎教育,這也是必須重視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理由。
㈩ 什麼是後工業時代
後工業社會以理論知識為中軸,意圖是人與人之間知識的競爭,科技精英成為社會的統治人物。科技專家之所以擁有權力,全憑他們受的專業教育與技術專長。
丹尼爾·貝爾把人在歷史劃分為三個階段:前工業社會、工業社會和後工業社會。不同的社會是依據不同的中軸建立起來的。
前工業社會以傳統主義為軸心,意圖是同自然界競爭,土地是資源,地主和軍人擁有統治權。(從時間上大約是蒸汽機出現之前)工業社會以經濟增長為軸心,同經過加工的自然界競爭,機器是資源,企業主是社會的統治人物。
(10)後工業社會中教育的職能是什麼擴展閱讀
後工業社會首要的也是最簡單的特徵就是:大多數勞動力不再從事農業和製造業,而是從事服務業。服務業指的是除上述兩種產業之外的商業、財經、交通、衛生、娛樂、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軸心原則是理論知識日益成為創新的源泉和制定社會政策和依據工業社會是生產商品、協調人和機器關系的社會。後工業社會則是圍繞知識,為了創新和變革,實施社會控制和指導而組織起來的社會;這樣也就形成了必須從政治上加以管理的新型社會關系和新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