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當下中國應該如何實現工業化的強國夢
1.堅持改革開放原則。只有堅持改革,不斷改進,才能使工業發展更加有序高效
2.堅持創新是第一生產力,要不斷創新,走我們自己的中國工業化發展道路,掌握原創技術和核心技術,才能不再受制於人。
3.不斷引進新技術,更要走出去。引進外國先進技術,借鑒成功經驗,把市場擴大到國外,拉動外需 ,增加知名度和認可度。
⑵ 高二地理!!就如何實現珠三角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三條建議!
1.大力發展海陸空交通優勢!2.把握地理優勢,發展手工業,服務業等3.節能減排,實現工業可持續發展!
⑶ 世界上實現工業化的道路有哪些 簡答
具體來說,工業化道路的選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產業的選擇,即重點產業和優先發展的產業、產業結構的類型及各種不同產業之間相互關系的確定和調整,比如發展的重點是選擇輕工業、勞動密集型產業,還是重工業、資本或技術密集型產業;是犧牲農業去發展工業,還是工農業協調發展等。
第二,技術的選擇,即工業發展中技術類型的採用,也就是選擇高新技術還是一般適用技術;是運用多使用勞動力的技術,還是多使用資本的技術。
第三,資本來源的選擇,即通過什麼方式或渠道籌集工業發展的資本,也就是來源於農業剩餘的轉移、對外掠奪,還是工業自身的積累、引進國外資本等。
第四,發動方式的選擇,即工業化進程是靠民間發動,還是由政府推動。
第五,發展方式的選擇,即工業發展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資源的消耗、環境的污染,還是採用集約型的增長方式、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第六,實現機制的選擇,即工業化的任務是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去實現,還是由計劃機制的作用來完成。
第七,城市化模式的選擇,即伴隨工業化發展的是適度城市化、滯後城市化,還是過度城市化。
第八,國際經濟聯系的選擇,即工業化過程中是實行對外開放、發展外向型經濟,還是閉關鎖國,發展內向型經濟。
⑷ 發展中國家如何實現工業化
發展工業化的前提是有經濟基礎,如果沒有雄厚的經濟基礎,盲目發展禍害的還是底層人民,正所謂成本轉嫁。
⑸ 新中國是如何實現向社會主義工業化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
⑹ 如何在新的歷史機遇下實現國家工業化
新的歷史機遇就是時代的進步,生產力的解封,科技大發展,和文明的多元化。
在新的歷史機遇下,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機遇,藉助科學發展的力量,充分發揮人口優勢,充分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從而實現國家工業化。
如今時代飛速發展,工業化也需要藉助科技發展,同時進行科學布局,爭取走在時代前列,要掌握歷史發展的軌跡。
總之新的歷史機遇,即是挑戰,也是機會,充分利用機會,積極面對困難,科學避開風險,實現國家工業化。
⑺ 工業化的兩種基本途徑是什麼各有什麼特點
工業化的兩種基本途徑傳統工業化和新型工業化,具體如下:
一、傳統的工業化
傳統的工業化是以大規模機器生產為特徵的工業生產活動向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狹小的地方市場提出挑戰,特點有:
1、消極方面
伴隨大規模工業化而產生的日益嚴重的大氣、海洋和陸地水體等環境污染,大量土地被佔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劇等,對社會、自然、生態造成巨大破壞,甚至危及人類自身生存,迫使各國對工業化的發展進行某種限制和改造。
2、積極方面
促進了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化工業社會轉變,農業勞動力大量轉向工業,農村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城鎮人口超過農村人口,社會生產得到極大地提高。
二、新型工業化
所謂新型工業化,就是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工業化道路,特點如下:
1、以信息化帶動的、能夠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工業化。以科技進步和創新為動力,注重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以質優價廉的商品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2、能夠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工業化。要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從而大大增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後勁。
3、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工業化。
⑻ 中國是如何實現工業化的
新中國的現代化,主要包括經濟上的工業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學化和理性化等三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其核知心是工業化問題。
新中國工業化的發展歷程:
1、過渡時期(1949—1956年):新中國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先合理調整後社會主義改造;超額完成一五計劃等措施使新中國的工業化全面道起步。2、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1956-1966年):基本建設投資近千億元,石油電力工業發展迅速,交通運輸業也有較大發展,但「大躍進」三年造成了我國工業的畸形發展。③文革時期(1966-1976年):受「階級斗爭為綱」的影響,除交通運輸業外其他版均處於倒退的局面,新中國工業出現了嚴重挫折。④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1978年以來):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決策,為我國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農村中權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城市中企業管理體制和所有制結構的變化,沿海經濟特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辟,推動了我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從而大大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