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工業經濟如何應對下行壓力

工業經濟如何應對下行壓力

發布時間:2022-06-15 16:22:55

『壹』 工業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是怎樣走出低谷的呢

受新冠病毒的影響,很多企業都無法復工復查呢,這對於企業的健康發展極為不利,但是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企業大多都陷入了低谷,所以當前擺在企業面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使企業盡快恢復正常。在疫情面前,國家有關部門採取了對企業分類復工復產的措施,幫助企業渡過了難關,也推動了工業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走出了低谷。

正是由於採取的措施得當,沒有想過去那樣搞一刀切,在保證重點行業不停工的前提下,根據疫情防控形勢,分批安排各類企復工復產,這才使得工業經濟運行的各項指標盡快走出了低谷。

『貳』 公司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1、准確判斷國際國內經濟政治形勢
2、提高自主研發能力
3、做好產品升級換代
4、做好宣傳推銷產品工作
5、了解產品的消費群及消費心理
6、內部的節能增效

『叄』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2015年中國將加大力度,繼續通過深化改革來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徐紹史強調,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加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要充分發揮好部際聯席會議的作用,加強改革統籌協調、溝通銜接、會商協作,把中央布置的改革任務統籌好、落實好。當前,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年初部署的各項任務,確保改革舉措真正落地。要做好改革研究和試點探索,對一些具有全局性意義的重大改革事項,充分深入論證,對一些一時看不太準的改革,進一步加強試點探索。他說,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行政、財稅、金融、價格、投資、國企、科技、開放、城鄉、民生領域改革以及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一批帶有頂層設計性質的綜合改革實施方案相繼出台,大量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重要改革舉措陸續推出,一些多年想改未改的重要領域取得重大突破。這些改革舉措的推出,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說明改革創新是破除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根本途徑。

『肆』 國家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的政策一般有哪些這些政策制定的依據是什麼

①不符合題意,在社會財富一定的情況下,提高國家財政收入的增幅,意味著企業、個人收入的減少,不利於企業擴大社會再生產、不利於個人消費的增加,不利於刺激經濟發展,不利於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②不符合題意,「減少社會融資規模」不屬於積極有力的宏觀政策;
③正確,保持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是積極的貨幣政策,有利於刺激經濟發展,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④正確,增加經濟建設支出屬於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拉動經濟發展,緩解經濟下行壓力;
故答案為B

『伍』 鍛造經濟形勢下行我們該怎樣應對

2015年以來,中國經濟運行遭遇到不少預期內和預期外的沖擊與挑戰,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實施了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政策組合,使國民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民生持續改善。預計2015全年GDP增長6.9%,CPI漲幅1.5%。展望2016年經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但受結構性、周期性因素疊加影響,明年經濟運行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需要採取積極有力的宏觀政策和加快推進改革加以應對,仍可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全年經濟運行總體特徵2015年經濟運行的總體特徵是穩中趨緩、穩中有進、穩中有憂,各領域分化加劇,動力轉換過程中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並存。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結構性衰退和結構性繁榮並存。前三季度,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達到51.4%,較上年同期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二產10.8個百分點。工業內部結構調整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增長較快,產業結構加快向中高端水平邁進。但行業景氣度差異較大。一是部分產能過剩行業十分困難。資源類、重化工業普遍陷入困境,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鋼鐵、水泥等產品產量明顯下降,行業總體庫存壓力較大,仍處在調整探底發展階段,要徹底走出困境尚需時日。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計算機通訊、新能源、新材料醫葯製造等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增長速度大幅快於傳統製造業。三是新興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延續近兩年高增長態勢,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行業表現尤為搶眼。三大需求趨於平衡發展,內部分化逐步凸顯。2015年以來,消費增長保持穩定,投資增長速度持續放緩,出口增速換擋,三大需求趨向平衡發展。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58.4%,高於投資15個百分點,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從三大需求內部看,分化逐步凸顯,蕭條與旺盛並存。投資方面,房地產投資持續回落,月度投資已現負增長,基礎設施投資保持較快增速,製造業投資緩中趨穩。消費方面,網上商品零售、通訊類商品、旅遊等領域消費高速增長,而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大幅衰退。出口方面,一般貿易出口保持正增長,而加工貿易出口大幅下降,傳統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優勢明顯下降。區域經濟增長差距顯著,多速增長格局出現。一些產業基礎好、結構多元化、調整步伐快、開放程度高的地區,經濟仍然保持良好發展勢頭;而一些產業結構落後單一、產能過剩行業比較集中的地區,經濟下行速度較快。重慶和貴州兩地逆市上行,實現了10%及以上的超高速增長,領跑全國;絕大多數省份相對平穩,保持在7%—9%中高速增長區間;遼寧、山西等資源型、重化工業大省下行壓力較大,減速幅度大,增速低於3%,甚至其省內部分地市出現負增長,情況極不樂觀。企業景氣分化,同一行業內冰火兩重天。一方面,一些大型企業、上市企業緊抓市場、政策機遇,發揮其規模、品牌等優勢,發展相對較好。另一方面,量大面廣的傳統企業、中小企業依然普遍面臨生存難、轉型難的困境。民生持續改善,收入就業指標表現較好。前三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城鎮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5.2%。居民收入實現了「兩個高於」的要求,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達到16367元,同比實際增長7.7%,高於同期GDP增速0.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8.1%,高於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1.3個百分點。價格水平總體平穩,結構性通縮壓力加大。受新拉漲因素不足,及季節、氣候因素的影響,全年月度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均低於2%,個別月份低於1%,物價總水平平穩。但受國內需求總體偏弱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影響,生產領域中原材料、燃料價格持續下降,生產者價格指數PPI連續45個月負增長,且降幅較大,工業領域結構性通縮風險已較為突出。●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投資增長後勁不足。1—11月份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僅增長4.7%,較上年同期下降8.8個百分點。特別是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速更低,新開工大項目不足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由於地方政府受到融資平台清理、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及經濟增速下降導致財政收入增速下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項目尤其是大項目的資金來源受限,致使部分穩增長措施難以落地。同時,盡管國家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但是改革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主動服務意識差,仍然存在投資項目需要各部門串聯會簽審批現象,審批環節多、行政效率低也影響穩增長措施的落實。二是市場出清困難。截至11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已經連續45個月負增長,超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的負增長記錄,且伴隨經濟增速下行,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局面緩解難度進一步加大,過剩行業有擴展之勢。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經營效益持續惡化。1—10月份,全國大中型鋼鐵企業累計虧損到386.3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101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47.5%。10月份,全國22個城市5大類品種鋼材社會庫存環比有所上升。其中鋼材市場庫存總量830.81萬噸,比上月增加26.93萬噸,上升3.35%。當前急需通過市場出清恢復市場供需平衡。但受過剩產能行業重資產技術經濟特徵、地方政府保護等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化解產能過剩和清除「僵屍企業」仍面臨種種困難。大量資源固化於產能過剩行業,抑制了戰略性新興產業與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發展。三是就業壓力逐步凸顯。今年第三產業的快速增長促進了就業穩定,但受資本市場波動、總需求低迷影響,非製造業的景氣度也在下行,10月份非製造業PMI指數已較7月份的年內高點降低了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吸納就業的能力減弱。且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進一步加大,部分傳統行業和產能過剩行業目前勉力維持的就業局面可能會被打破,部分隱藏性失業可能會顯性化,就業壓力將進一步凸顯,可能將對明年的就業穩定造成影響。同時盡管網上商品零售、快遞等新興業態創造了部分新的就業崗位,但也必須注意到網店對實體店帶來的沖擊和顯著的替代效應。調研中反映,圖書、服裝、家電等產品的實體店受到沖擊最大,部分實體店經營困難甚至出現了關閉潮。部分傳統的百貨商場也受到較大沖擊,經營景氣度持續下降,這對相關群體就業帶來較大影響。四是金融風險加大。產能過剩問題嚴重、企業效益惡化、地方政府融資平台清理等實體經濟的問題開始向金融領域傳導。2012年以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呈現逐季上升趨勢,目前已經連續16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由2012年第一季度的0.94%上升至2015年第二季度的1.50%,三季度進一步升至1.59%,環比上升0.09%,同期撥備覆蓋率由287.40%下降到190.79%。融資難融資貴也導致部分地區非法集資問題抬頭。這些問題相互交織、相互傳導,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壓力,也導致金融風險上升。●2016年經濟增長趨勢分析2016年投資增長可能降至9%左右。製造業投資增速可能下降1.5個百分點,約拉低投資增速0.5個百分點。一是企業經營景氣度下降影響投資積極性。研究發現,製造業投資增長速度變化的60%可由上一年的企業利潤增長速度解釋。2015年以來,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持續負增長,較上年下降約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利潤惡化抑制企業擴大投資。且上半年受益於股票市場持續活躍,企業非主營業務收入快速增長,若去除其影響,企業的經營狀況比利潤數據顯示的還要差。二是產能過剩依然突出,新增投資動力不足。從今年行業統計數據來看,產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且伴隨經濟下行,產能利用率進一步下降,產能過剩行業有擴展之勢。三是高新製造業規模尚小,難以提供足夠投資支撐。全國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同比增長高出全部製造業投資近4個百分點,但其佔比不足10%,對製造業投資增長拉動較弱。房地產投資可能降至零增長。一是當前的資金來源結構難以支撐房地產投資增長。雖然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3%,增速連續多月提高。但從資金來源看,國內貸款、外資、自籌資金都連續多月負增長,僅有定金及預收款和個人按揭貸款正增長。二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負增長。1—11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33.1%。三是當前房地產市場景氣度仍未全面恢復。當前房地產市場景氣上行是結構性上行而非整體上行。從區域看,一二線城市景氣上行,三四線城市低迷。從房屋購買結構看,改善型住房景氣度高,而剛需房和高端房類的景氣度相對較低。10月份以來房地產銷售增速已經出現下降。基礎設施投資增長可能回落2個百分點。一是資金來源受到限制。受經濟下行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大幅下降,且若明年房地產市場景氣度再次下降,則地方政府的資金來源將受到極大約束。二是部分改革措施短期內可能抑制地方政府投資擴張。新預演算法、限制地方招商引資競爭和地方司法、紀委體系改革強化對地方政府經濟行為的制衡約束,短期內可能抑制地方投融資擴張。消費可能進入個位數增長。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持續減速。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長7.7%,高於經濟增速0.8個百分點。但年度比較來看,卻是持續減速。二是受失業顯性化等因素的影響,消費信心可能有所減弱。三是一些熱點消費可能減速。首先汽車消費鼓勵政策的效應減弱。其次,今年受黃金價格波動及股市波動引發的避險情緒增強的影響,三季度以保值增值為目的金銀珠寶類消費大幅走強,平均增速達到13%,但不具有可持續性。出口可能略高於今年。一是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0月份報告預計2016年發達經濟體復甦會有所減弱,但新興市場國家的增長速度在2016年有所回升。二是政策環境優化和低基數可能提高出口增速,進口可能低速增長。今年進口之所以出現負增長,主要是受到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所致,進口數量降幅不大。預計明年進口數量將窄幅下降,價格影響降低,進口實現低速增長。總體來看,明年經濟仍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經濟增長速度有可能進一步回落。2016年宏觀政策選擇2016年宏觀政策的重點仍是要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和防風險的平衡,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供需兩側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加有力度。第一,建議進一步擴大赤字規模,提高赤字率,新增赤字主要用於國家重大工程,跨地區、跨流域的投資項目以及外部性強的重點項目。第二,建議考慮加大中央國債發行規模,並適當提高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額度,繼續適時推進債務置換工作,減輕地方政府償債壓力,為地方騰出部分空間用於其他領域支出,保障地方公共服務的合理投入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穩定供給,拉動經濟增長。第三,進一步加大力度盤活存量資金,統籌用於交通、水利、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第四,適當加大針對東北地區及其他困難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並配合其他相關政策,增強其自主增長動力。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松緊適度。第一,建議繼續降低存款准備金率和基準利率,在資本外流增多的情況下保持流動性充裕,並引導市場利率下行。在保持匯率總體走勢基本穩定的大局下,根據市場情況,繼續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進一步減輕出口部門壓力。第二,穩定股票市場,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進一步完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寬進嚴出,防範資本大規模流出風險。第三,發揮好定向調控作用,進一步擴大開發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運用規模,支持重點領域建設。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加快化解過剩產能和清理僵屍企業,採取有效措施切實降低各類企業成本,引導「雙創」活動走向縱深,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建立地方政府在改革和發展中的正向激勵機制,克服不作為傾向。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地方政府的新型競爭機制,既要保障公平公正,也要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

『陸』 如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如何面對經濟下行壓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一、經濟下行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
(一)就業減少。受經濟下行影響,中央財政對我區轉移支付相對減少,再因我區經濟固投基數大,而經濟指標「虛高」現象愈加嚴重;此外國家加大煤礦產業整合力度,工業產業投資支撐出現「無補位」狀況,投資持續增長壓力大。這樣,投資增速減緩,導致對產業和企業的支持力度減弱,進而影響就業。
(二)民生事業發展受限。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等因素影響,全區政府基金預算收支矛盾異常突出,2014年全區基金缺口8000多萬元,這些都是以財政公共資金墊付,嚴重影響財政公共運行;同時融資工作受經濟下行影響,也困難重重,全區融資資金到位難。財政收入難,影響財政支出,民生投入增速也相應減少,民生事業因資金缺乏發展受限。
(三) 經濟社會改革受阻。如果中國經濟沒有下行壓力,推什麼改革大概都比較寬裕。經濟形勢好,就可以多做不傷害既得利益的「增量改革」,做結構調整的資本也比較雄厚。反之,一旦經濟增速放緩,改革每割一塊肉都會有更多社會痛苦感,這些痛苦有可能轉化成改革的阻力。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
經濟下行,新常態下經濟增長正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創新需要人才,目前我區缺乏工業、城市建設、金融、經濟管理、電子商務等專業人才,這就要求我區創新人才引進策略,鼓勵柔性引進人才,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各類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建立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機制。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實施技能型人才和創業型人才培訓等工程,推進勞動力優勢向人才優勢轉變。
三、應對舉措
面對經濟的下行壓力,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維護社會穩定,達川區應採取以下四個方面的措施,以保障達川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為達川區經濟穩中有進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應有貢獻。
(一)抓好重大項目建設,保持投資持續穩步增長。一是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不動搖,嚴格執行「四個一批」項目建設管理機制。二是緊跟政策走向,抓緊項目儲備申報,力爭我區更多項目進入明年省、市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三是堅持向上爭取與激發民資並重,研究促進民間投資較快增長的措施和辦法,確保實現雙增長。四是緊抓要素保障。切實提高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水平,為項目儲備、新開工、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二)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特色化發展,大力實施「5+5」產業發展規劃,做大做強專業鄉鎮、村組;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引導農民以土地、資本、勞動力為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產業鏈」中。二是著力提升工業質量。狠抓園區建設,加快推進標准廠房、七通一平建設、國道210線工業園區段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狠抓企業培育,力爭2015年再培育年銷售收入達5億元企業一家,年銷售收入達1億元企業1-2家,新入規企業4家,發展微型企業100戶以上。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強產業載體建設,加快推進升華廣場城市綜合體、河市物流園區、商貿物流園區建設,並加快推進農貿市場建設。同時大力發展生活生產性服務業,積極培育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大力培育扶持競爭力強、質量優的商貿骨幹企業,並引導「走出去」;鼓勵中小微企業運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開展在線采購、銷售等經營活動。繼續拉動城鄉市場消費,推進「便利消費進社區,便民服務進家庭」的「雙進」工程。
(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增強持續發展後勁。一是加大項目包裝、推介、洽談力度,重點梳理、儲備、包裝一批工業、旅遊、商貿服務等產業類項目,積極利用各種推介平台向外推介。二是拓展招商渠道。進一步加大發揮6個專業招商小分隊作用,充分利用登門招商、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網上招商等多種方式。三是加大重點對象招商,以世界500強、央企、國企、上市公司等行業知名企業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型企業和達州籍在外商人為重點對象開展招商,著力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效應強的重大項目和重點企業。
(四)多措並舉拓展財源,確保財政收入穩步增長。一是挖掘收入潛力,促進財政增收。重點加強對對主體稅種及重點稅源的挖掘,做到鞏固主體稅源,培育後續稅源。二是著力抓好資金籌措。加快推動五家政府平台公司實體化經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金」的作用和乘數效應,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金融資金投入建設。三是加大力度開辟鄉鎮資源,培植發展鄉鎮經濟。四是增加土地存量,加大閑散土地處置力度,足額保障土地「雙掛鉤」經費。

『柒』 如何在新常態下實現我縣工業經濟新作為

轉載 一、進入新常態下的我縣工業經濟最新變化
今年8月份,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化發展階段,我縣工業經濟增速和增量持續放緩,同時受到人力資源等要素資源持續增上漲,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強,受上年同期基數高以及經濟波動下行等因素影響,我縣工業用電量增速出現2011年6月份以來首次增速低於10%(1、2月份除外)。
1、工業經濟用電整體滑下明顯。受國內經濟形勢趨緊的影響,8月份我縣工業企業減產停產增多。8月當月,六大綠色產業實現用電7193萬千瓦時,環比下降1.7%,其中中板材、紡織、新能源、食品、照明五大產業分別環比下降8.42%、5.68%、15.02%、18.19%、12.35%。僅裝備產業小幅上升了6%,六大產業8月份的集體下滑,導致全縣工業用電的增速下滑。
2、停產半停產企業增多。截止8月底,全縣停產企業85戶,其中今年暫時停產企業53戶,土地拆遷治理企業32戶,較去年同期新增27戶。在全縣1310戶一般納稅人企業中,8月份當月用電環比下降的企業達到269戶,佔比達21%;516戶一般規模企業中,136戶企業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占工業企業總數的26.3%;194戶企業當月產銷售低於去年同期,占企業總數的37.6%。
二、應對經濟新常態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工業經濟轉型升級
一是推動主導產業鏈條向高端攀升。以現有龍頭企業為主體,排出為其配套的上下游項目,進行針對性招商選資,重點突出閩商企業招引。在土地規劃和信貸支持上予以傾斜,引導綠色食品招引培育龍頭企業;綠色紡織完善印染環節,做大化纖產業規模;綠色板材發展傢具等終高端產品等,推動製造業向產業鏈高端領域和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力爭年內各主導產業內部實現科學的專業化分工與配套合作,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二是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繼續做大綠色紡織、綠色板材等傳統產業規模的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產品科技含量,三是做大新興產業規模總量。設立新興產業集聚發展扶持專項基金,加大新興產業項目土地指標、融資、用工等要素保障,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和軟體、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生物技術和新醫葯等新興產業。
(二)實施培大扶強戰略,打造骨幹型龍頭企業
一是實施大企業大集團培育工程。圍繞29家大企業(集團)年度培育目標,引導各類要素、各種資源、各項政策向列入培育的企業集中。同時,引入戰略管理咨詢機構,對企業發展進行全方位「會診」,加快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帶動力大的龍頭骨幹型工業大企業(集團)。二是實施「百企升級」工程。對全縣所有規模企業按區域分類,安排鄉鎮、部門負責人掛鉤幫扶,為企業提供「一對一」全方位服務。實行企業問題分級會辦制度,及時解決企業發展難題。三是實施規模企業「工業再造」工程。利用三年時間,對排定的37戶有能力擴大再生產的規模企業,實行「一企一策」量身定做扶持政策。
(三)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一是大力推行科技創新券。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券引導作用,積極推動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企業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建設;二是加快打造泗陽品牌群體。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和產品美譽度,加快形成泗陽品牌群體;三是全面推進企業「兩化融合」。以「數字企業」創建為抓手,加快推動信息技術全面應用,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四是大力推動企業管理創新。通過組織企業家進名校、進名企學習考察活動以及建立企業傢俱樂部等方式,加強本土企業家管理能力培訓,著力培育企業家創新思維,增強創新管理意識,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四)加快特色產業發展,做大做強特色園區
一是化纖產業園。積極承接蘇南紡織產業轉移,做大園區規模。充分發揮化纖產業集群、新晨化纖、海欣纖維、聚潤紡織等骨幹企業引領輻射作用,鼓勵企業走配套發展之路;加強印染環節和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我縣綠色紡織產業發展配套能力。二是輪轂產業園。圍繞鋁合金材料、輪轂配件、模具、塗裝等環節開展招商選資,延伸完善輪轂產業鏈條,發揮輪轂產業創新中心作用,加大輪轂產品、設備自主研發力度。全力推進長青鋁業、華晉鋁業、士弗瑞輪轂等項目建設,全面投產達效。三是食品產業園。依託現有的洋河產業園、御珍酒業,加快釀酒產業發展,將我縣釀酒產業打造成為省級乃至國家級的特色產業。充分發揮好彩頭、福潤肉類、順祥食品等龍頭食品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堅持外引內培,加快形成綠色食品產業集聚,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層次。

『捌』 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作為普通人怎麼辦

一、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較大
受出口和投資兩大需求明顯回落的影響,一季度經濟增長比去年四季度有所放慢,但仍處於合理區間內.經濟增長和就業仍在下限之上.國家統計局剛剛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7.4%,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均回落0.3個百分點,處於7.5%左右的預期目標內.較為可喜的是今年以來就業形勢較好.據廣東省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用工好轉,春節後員工返崗率為92%,比去年同期提高2.8個百分點.同時,物價增長小幅回落,持續在上限之下.一季度CPI同比增長2.3%,比去年全年回落0.1個百分點,明顯低於3.5%的調整目標.
不容忽視的是經濟增長下行壓力確實在增大,最大的壓力來自於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一季度投資增長比去年同期明顯放慢同比增長17.6%,比去年同期回落3.3個百分點,比去年全年回落2.1個百分點.投資增長放慢最主要的原因是房地產市場的調整,我們估算,今年一季度房地產投資增幅回落拉動總投資增幅回落2.2個百分點.房地產投資明顯放慢的原因則是因為商品房銷售量的持續下降和投資房地產的資金增長放慢,這意味著房地產市場的「拐點」真的已經來臨.這對投資和經濟增長較大的內在壓力.導致投資增幅放慢還有一個因素值得注意,即產能過剩問題導致生產價格持續下跌,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四季度的跌幅分別擴大0.3個和0.6個百分點,這對投資預期和企業效益增長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經濟下行的壓力還來自出口下滑,一季度貿易出口同比下降3.4%,意外的出現了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次負增長.出口負增長主要是受對香港轉口貿易出口大幅下跌引起的,一季度我對香港出口同比下降31.3%,拉動出口增長回落6.5個百分點,剔除對港出口下降的影響,我國對其他地區出口還有所增長,但與全球經濟總體向好的趨勢是不相稱的,出口增長形勢嚴峻.
二、要正確看待經濟下行壓力增大
我們既要看到新發展階段經濟增長的「憂」,也要看到經濟運行特別是經濟結構調整的積極變化.
經濟下行是經濟步入長期調整期的一種自然反映,去年有,今年再有,明年後年可能還會有,主要是防止滑破經濟增長和就業的底線.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外各界都不適應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換檔」的現實,容易產生過度焦慮情緒,甚至一些人或機構藉此唱空中國,唱衰中國,認為經濟速度放慢就是硬著陸.中國經濟已進入只有靠轉型升級才能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的新階段,中國經濟必須經過一個較長時間的調整,才能獲得新的發展動力,一味靠貨幣刺激政策保增長、穩增長,會適得其反,增長保不住,而結構調整被忽視.特別是我們要對房地產市場調整保持平常心,要防止出現過度調整但也要穩定房地產政策,不能遇壓力就反調整.房地產市場調整是一種內在趨勢,既要看到其增加經濟下行壓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對經濟轉型升級有利的一面.
今年國際經濟是向好的,但出口不升反跌,正是由於我們金融危機後的幾年沒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調結構、促改革上,練內功,導致我國傳統產品的競爭力下降、而新的競爭優勢遲遲難以形成,結果使我們的出口增長面臨「前堵後追」的不利局面.
新一屆中國政府上任後改變了傳統的保增長方法,把政策的重點放在調結構、促改革上,經過一年的實踐,已取得積極成效.也正是如此,我們對經濟下行壓力不能反應過度,要看到目前經濟增長速度盡管在繼續下降,但也出現了許多積極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在提高.一季度反映宏觀經濟效益的財政收入增長較快,明顯好於去年同期;反映微觀經濟效益的工業企業利潤也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同時,居民收入增長穩中有升.
二是市場活力逐步增強.去年以來中央大力度推進的簡政放權和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有效地激發了市場活力.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浙江全省新設企業數同比增長32.1%,新設個體工商戶同比增長18.3%;安徽新登記私營企業數同比增長32.7%;廣東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同比增長27.9%,其中私營企業數增長50.5%.
三是經濟結構繼續優化.從工業結構看,盡管工業增長有所放慢,但結構趨於優化.高耗能行業回落較為明顯,汽車及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增長.一季度鋼鐵行業和水泥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7.2%和10.3%,分別比上年同期回落3.4個和1.6個百分點.同期,汽車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等行業增加值增幅均有所加快.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投資增長較快,區域結構繼續改善.一季度中部和西部地區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0.2%和19.1%,分別比東部地區快3.8個和2.7個百分點.從服務業看,不僅服務業增加值佔比在持續上升,且服務業投資保持較高增長水平.2013年以來服務業增長持續快於第二產業,2013年佔比上升到46.1%,首次高於第二產業的佔比(43.9%).今年一季度服務業繼續保持增速高於第二產業的良好態勢.一季度,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9.6%,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幅高2個百分點.從需求結構看,內需中投資與消費增長協調性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增強.
三、有關政策建議
一般來講,一季度經濟形勢並不能說明全年的走勢,目前經濟的小幅波動屬正常范圍.我們要對穩增長、轉型升級充滿信心,我們在內需增長和區域增長等的迴旋餘地很大.從去年上半年經驗看,信心十分重要.當前,加強預期管理,增加市場信心,是做好宏觀調控、把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要高度關注經濟運行中存在的普遍性、苗頭性問題,做好應對准備.
一是可以對宏觀經濟政策做適當微調,保持經濟平穩增長.目前總體上要繼續實行穩健貨幣政策.在當前通脹壓力小的情況下,可適當降低基準利率,最好結構性降息,僅降至貸款利率,存款利率保持不變,以此降低企業負擔,增加市場信心.同時,積極運用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加大金融對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勵和規范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競爭,提高金融市場效率.
二是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加快落實簡政放權年度計劃,積極在全國推進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進一步增強市場活力.加快放鬆對各類服務業發展特別是社會組織發展的准入限制,進一步優化服務業發展體制和政策環境.加大新型城鎮化相關改革的力度,推進「三個一個億」的戰略和政策的落實.
三是堅持著力調結構,挖掘內生動力.堅決淘汰落後產能,積極研究出台向國際市場轉移過剩產能的支持政策.加大治理霧霾力度,把環境整治與結構調整、轉變方式更好結合起來,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積極發展服務業和新興業態,加強保障房建設和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玖』 如何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適應新常態,實現彎道超越

新常態需要新心態新作為 尊重並積極引領經濟新常態

經濟增長速度由什麼因素決定?目前有許多人用消費、投資和出口等
「三駕馬車」的狀況來解釋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變化。他們認為,我國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因為由消費、投資和出口構成的總需求不足,而總需求是可以用宏觀經濟
政策來加以調節的,因此,政府應當採取有力措施「擴需求」,「保增長」。十分明顯,人們在這里運用的,其實是凱恩斯主義的短期分析框架。即使認為凱恩斯主
義的理論是正確的,用它來分析中國的長期增長問題,也是一種誤用。在我看來,一個國家的長期增長走勢,是由支持經濟增長的勞動、資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狀
況決定的。因此,我們只能用產出總量由勞動、資本、效率等基本因素的狀況決定的「生產函數」作為基本的分析框架來進行分析。

經濟增長的第一個驅動因素是勞動力的增加。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得到了「人口紅利」,即大量新增勞動力的支持。但是,早在本世紀初,中國社
科院的蔡昉教授就已指出 「劉易斯拐點」(富餘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情況發生逆轉)的出現,「人口紅利」會逐步縮減以至消失。這種情況現已表現得愈來愈明顯。

第二個驅動因素是資本的增加,即投資。從第一個「五年計劃」以來,中國一直是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經濟學家對投資拉動經濟造成的消極後果
做過許多分析。例如,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就已指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採取的投資拉動的增長方式,必然引起生產過剩、需求不足的經濟問題和無產階級貧困
化、階級矛盾尖銳化的社會問題。多年來,我們主要靠大規模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到20世紀末期,資源耗竭、環境破壞、貧富差距拉大等問題變得愈來愈突出。近
年來,不但以上矛盾日益激化,而且造成了宏觀經濟的失衡。這集中表現為國民資產負債表特別是其中地方政府和企業資產負債表的杠桿率(負債率)過高。如果繼
續用大量投資去拉動增長,就會進一步提高杠桿率,甚至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第三個驅動因素是經濟效率的提高。我國的經濟效率在改革開放以後比起改革開放以前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第一,市場化改變了過去城鄉隔絕的
狀態,大量農村用的資源,包括勞動力和土地轉入城市,得到了相對高效的利用。第二,開放以後引進外國設備、學習外國技術,很快縮小了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
水平差距,推動了效率提高。這些都使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對增長的貢獻率增加。但是,這種情況在本世紀初發生了變化。首先,不論是人口城市化還是土地城市化
的速度都在放緩。其次,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中國的一般生產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日益接近。這樣,用學習引進的方法提高技術水平的空間就不那麼大了。哪怕
是引進外國技術,也要經過消化以後的再創新。這時,原有的體制缺陷就表現出來了。許多經濟學家對中國潛在生產力的研究都表明,從本世紀初開始,效率提高對
於增長的貢獻率開始下降。

在驅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都發生推力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就面臨會不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所謂「中等收入陷阱」,實即原來支撐經濟增長的一些動力開始減退,如果找不到新動力,就可能陷入陷阱,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而無法超越。

以上分析說明,我們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就是找到新增長動力。根據理論分析和各國的歷史經驗,這個新動力集中到一點,就是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

要以冷靜的平常心態來對待GDP的減速

既然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是客觀因素決定的,我們就只能用平常心態來對待它。所謂用平常心態對待,就是不要急急忙忙用強刺激和大規模投資的老辦法去把增長速度拉起來。

2009年以來的經歷表明,用強刺激的辦法去拉動經濟增長,時效變得越來越短。經濟學所說的「投資回報遞減規律」的作用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
了。另外,用強刺激的辦法,大規模進行投資,投資回報又很差,結果就使宏觀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脆弱。不管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還是企業的負債率,都增
長得非常快,已經達到甚至超出公認的警戒線。最近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跑路」的事件頻頻發生,一些地方政府發生償債困難,都發出了警示信號。資產負債表
狀況的惡化蘊含著系統性風險。一些曾經有過長時期高速增長的東亞國家,比如日本,在爆發了系統性危機以後不但喪失了原來的優勢,還造成了國民經濟長期低
迷。這是我們必須竭力避免的。

必須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用平常心去對待經濟減速的新態勢,不等於說我們可以無所作為。如果我們不能在GDP增長減速的情況下改善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增長效
率,過去被GDP數量所掩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就會暴露並趨於激化。具體表現,一個就是使減速過快,造成很多問題。另外,在增長速度降低的同時如果不能通過
提高增長質量得到彌補,我們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許多社會的物質文化需要就無法得到滿足,許多歷史欠賬無法得到補償。如果減速的同時能夠提高增長的
質量,提高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雖然數量增加得少了,可是人民和整個經濟所得到的實際好處會比過去的低效率、高增長時期還要多。

從國際范圍內看,有一些國家因為它的增長主要是靠效率提高,所以有個3%、4%、5%的增長率就是很好的情況了。我們也應該爭取這樣的結果。所以,現在不應該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拉動經濟增長的數量上,而是集中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上。

在較高效率支撐下的中速增長,才是一種合意可欲的新常態。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靠推進改革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改革開放剛開始,全國人大在1981年12月批准了國務院提出的經
濟建設十大方針。它環繞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提高效率(當時叫做「效益」)。
到1995年制定「九五計劃」時,就明確提出了「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方針。第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轉變」,即從主要靠投資驅動的增
長方式,轉變到主要靠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驅動的增長方式。第二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後一轉變是前一轉變的基礎。

幾十年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針在不同時期的執行情況差別很大。問題在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要靠經濟體制以及其他社會
政治體制的轉變來推動。「九五」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轉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十五」、「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顯得不那麼有力,以至於到「十一
五」最後一年的2010年,黨中央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30多年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進行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制改革的進度。改革有所推進,體制有所改善,發展方式轉型就容易取得成效;否則即使三令五申,反復動員號召,轉型也還是舉步維艱,成效不大。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動下確立技術進步、效率提高支持下中速增長的新常態

值得慶幸的是,當前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得到了新的強大推動力。十八大決定全面深化改革,這就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體制上的基礎。

近年來,一些同志對經濟增長持續減速十分著急,因為按照過去的經驗,經濟增長一減速就會立即導致嚴重的社會經濟後果。但是實際情況沒有那麼
嚴重。特別是近幾年,經濟增速雖然一再探底,但是就業和經濟結構的狀況在改善。最明顯的是普通勞動者就業情況的改善。去年政府預期的城鎮新就業人數是
900萬人,結果完成了1310萬人,達到預期目標的145%。今年把這個預期目標提高到1000萬人,到10月已經完成,全年的情況比去年還會稍有改
善。經濟減速並沒有引起失業增加和社會動盪。

普通勞動者就業情況良好,是和產業結構改善相聯系的。我國的產業結構從前年開始發生了良性改變。過去我國的產業結構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就是
第二產業一枝獨秀。2012年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和第二產業第一次實現齊平。到去年,第三產業的增長速度進一步超過了第二產業,並使第三產業第一次成為整
個國民經濟的最大產業。今年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為什麼「十一五」反復強調要發展服務業卻沒有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卻突然發生了改變呢?答案無非是從十八大前開始進行了一些改革。這些改革不算大,但對改善產業結構和增加就業卻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一項是2012年從上海開始然後很快在全國推廣開來的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對於「營改增」,許多人注意的是它減輕稅負的作用,經濟學界關注
和支持的原因卻是這是一項有利於分工深化的改革。營業稅是全額征稅的,分工越細,稅收重復的次數就越多;增值稅是就價值增值征稅的,有利於分工深化。而正
如亞當·斯密所說的,分工正是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大家可以看到,「營改增」在全國推廣以後,對分工深化、新行業的出現產生了強大的推動作用。光一
個網路購物就分化出眾多行業:快遞、結算、售後服務等等,增加了許多就業。

另一項改革是2012年從廣東開始、本屆政府把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內容在全國推廣的,這就是工商登記的便利化,它導致新增工商戶數量大大增加,今年前三個季度全國新注冊登記的工商戶數比去年同期又增加了60%。

這只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期間的一些不算很大的改革,我把它叫做小試牛刀。小試牛刀尚且能夠取得這樣的成效,這就證明全面深化改革能夠顯著改善經濟增長的質量,提高效率,從而從根本上解決我們面臨的各種深層次問題。

實現從粗放發展方式向集約發展方式的轉型,這是整個經濟和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只要我們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扎實有序地推進改革,就一定能夠使中國經濟在進入中速增長的情況下,增加經濟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最終確立我們所希望的新常態。

『拾』 如何緩解我國工業和信息化規劃所面臨的壓力

在國內外諸多矛盾疊加、長期短期問題交織、風險隱患交匯的形勢下,工業經濟延續趨穩向好的運行態勢,來之不易。當前,世界經濟深刻變化加速調整,我國工業下行壓力日益加大,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突出,製造業發展傳統比較優勢逐漸遞減、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面臨諸多風險和挑戰。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必須樹立風險意識、憂患意識,堅定打長期攻堅戰的決心和信心,增強做好規劃和投資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如想進一步深入的,得到更好的建議,題主可詢問中大咨詢。

閱讀全文

與工業經濟如何應對下行壓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奧迪a5尾燈多少錢 瀏覽:268
工業廢水中怎麼解決臭氣問題 瀏覽:407
邵武汽車站在哪裡 瀏覽:591
英語小汽車怎麼寫 瀏覽:274
雅灰汽車多少錢 瀏覽:255
汽車空調屋如何防護 瀏覽:684
寶雞有哪些汽車廠 瀏覽:928
剛洗完的寶馬怎麼變成花臉 瀏覽:568
美國工業向西為什麼搬遷 瀏覽:94
寶坻到北京汽車多少錢 瀏覽:616
奧迪a3m自動泊車怎麼使用 瀏覽:421
12版奧迪a6怎麼聽歌 瀏覽:87
無錫市有多少個工業園 瀏覽:68
汽車短接怎麼接 瀏覽:38
裕龍汽車有哪些 瀏覽:898
黑豹汽車原裝後輪胎多少錢 瀏覽:870
勇士汽車銘牌在哪裡 瀏覽:838
長春哪裡招聘汽車噴漆工 瀏覽:855
桐鄉有多少個工業園 瀏覽:123
工業廠房光伏有什麼弊端 瀏覽: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