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如何應對工業低碳的影響

如何應對工業低碳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6-13 05:45:20

Ⅰ 工業領域低碳行動勢在必行,你會為美麗中國做些什麼

很多人都特別關注低碳行動這樣一個活動,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低碳是保護我們環境最主要的一步,有許多的工業領域都已經開始實施低碳活動,這樣一個領域了,他們覺得這樣的方式勢在必行的。所以對於許多人來說,他們為了建設美麗中國都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我個人而言,為了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讓低碳行動付出更多的實際行動,就是在出行的時候一定要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這樣的方式也是能夠通過我們自身的一些活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做出來的一些事情能夠體現出來的。

對於我們自身來說也是一個重要的保障,因為出行很有可能會讓自己產生一系列的危險,而且共享單車這樣一個簡單的東西也會讓許多人他在騎車的時候不會因為馬路上的一些無法預知的傷害,讓自己產生一個非常嚴重的恐懼。所以面臨著這樣一些情況,有一些工業他們也會在生產和製造汽車的時候選擇降低汽車的排放量,這樣的話對於環境保護來說也是十分有必要的。每一個人都應該通過自身的一些努力,為建設美麗中國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Ⅱ 怎樣看待當下流行的低碳經濟

樓主您好!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首先我認為應該先告訴樓主「低碳經濟「概念的由來

伴隨著人們對全球氣候變暖嚴峻後果越來越清晰的認識,「低碳經濟」成了當下流行的新概念。
它最早見諸於政府文件是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這個資源並不豐富的島國對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的威脅有著未雨綢繆的認識,按目前的消費模式,2014年之後英國80%的能源需要依靠進口。
2006年,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牽頭撰寫了關於氣候變化經濟學的 《斯特恩報告》,呼籲全球向低碳經濟轉型。報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將來每年GDP5%-20%的損失。
2007年美國參議院提出了《低碳經濟法案》。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巴厘島召開,制訂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巴厘島路線圖,這對全球進一步邁向低碳經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次年的金融危機誰也不曾預料。這場危機反而催生了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以低碳經濟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成為推動經濟復甦的新增長點和動力。
2009年年底在瑞典首都哥本哈根舉行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這是為了兌現兩年前巴厘島的承諾,在此之前三輪談判的預熱讓「低碳經濟」再次成為矚目的話題。
而在中國政府層面首次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是2006年底,當時科技部、中國氣象局、發改委、原國家環保總局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中國第一部 《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2007年APEC會議上胡錦濤明確提出「發展低碳經濟」。2009年,國務院強調要培育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新經濟增長點,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工業、建築、交通體系,以期在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在拉動經濟的4萬億投資計劃中,有2100億元人民幣用於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在去年(2009年)哥本哈根大會召開之前,我國制定了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即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正在制定中的「十二五」經濟發展規劃,將進一步提高減排量,並把減排污染物從原來的兩項指標擴展到多項。
中國部分城市低碳實踐:
金融危機中處於沖擊前沿的廣東在考慮經濟轉型的同時開始了對低碳經濟的探索。廣東省政府、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及英國駐穗總領事館2009年5月合作啟動了 「廣東省發展低碳經濟路線圖及促進政策研究」項目,深圳被列為試點城市。
保定和上海在建設部和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聯合推動之下,成為首批試水低碳化發展的城市。在位於崇明島的東灘,上海正在建設世界上第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其設計的宗旨是在經濟條件可行的限度內接近 「碳中性」。在保定,新能源產業已成為經濟發展中增長最快、拉動力最強的支撐產業,其勢頭讓這座二線城市重歸人們視線。目前保定擁有中國唯一的全產業鏈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企業以及最大的風電葉片生產企業。
繼保定和上海之後,東北重工業城市吉林今年8月成為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第一個低碳經濟試點示範城市。隨後不久,長沙亦表示有計劃在「長株潭」開展低碳經濟城市試點和低碳社區試點。

經濟的由來及發展現狀
在世界工業化進程中,人類向環境過度索取,以化石燃料為主的高碳經濟導致了全球嚴重的氣候問題。全球科學界的結論一致認為,100年來氣候變暖的原因除自然因素的影響外,還與人類的活動、尤其是與廣泛使用化石燃料過程中排放二氧化碳的程度密切相關。1992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1997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已經將氣候變化問題列入全球環境問題之首。迄今為止,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已經舉辦了15屆,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的趨勢並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低碳經濟」一詞首次出現在2003年英國政府發表的題為《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的能源白皮書中,當時並沒有給出低碳經濟確切的定義以及相關的界定方法和標准,但「低碳經濟」作為專有名詞迅速成為引起全世界廣泛關注的熱門話題。

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

雖然全球都在談論低碳經濟,但它其實並沒有很明確的定義。目前的主流理解是:低碳經濟指盡可能最小量排放溫室氣體的經濟體。低碳經濟的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以及追求綠色GDP。低碳經濟的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和技術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改變。隨著「低碳經濟」概念的不斷發展和延伸,「碳足跡」、「低碳技術」、「低碳發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隨之應運而生,目前低碳經濟已經涉及廣泛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

作為一種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特指溫室氣體盡可能低排放的新型經濟模式。這個模式同時也是一個以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築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產業經濟發展體系。通過改善生產流程,摒棄以往先污染後治理、先低端後高端、先粗放後集約的發展模式,是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雙贏的必然選擇。

低碳經濟的產業鏈包括太陽能、風能和電能、建材節能、新能源汽車等諸多新興行業。對我國而言,通過系統地調整體制,激勵節能技術研發創新、應用低排放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來發展低碳經濟,是行之有效的。這與以往高消耗、低效率、高排放的傳統經濟有本質的區別。

發展低碳經濟涵蓋整個經濟活動,我國對碳排放制定了明確的控制指標。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目的是:一方面積極承擔環境保護責任,完成國家節能降耗指標;另一方面調整經濟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發展新興工業,建設生態文明。隨著經濟不斷擴展。我國將逐步減少單位GDP的碳排放量,打破傳統經濟增長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之間舊的高度相關關系,建立新的低碳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

促進能源資源的高效利用,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這是世界各國實現低碳經濟發展的兩個重要途徑。以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人類將逐步邁向生態文明之路。

國際碳金市場的形成

低碳經濟的市場交易被稱為碳金交易,以歐元結算,指通過交易來購買二氧化碳排放權(ERT)。碳金交易起源於《京都議定書》。根據《京都議定書》規定,發達國家履行溫室氣體排放義務時,可以採取3種境外減排的市場化機制:

一是聯合履約,通過項目合作轉讓已經實現的減排單位;

二是清潔發展機制,發達國家提供資金和技術與發展中國家開展項目合作,實現經核證的減排量,大幅降低在國內實現減排所需的費用;

三是排放貿易,指發達國家將其超額完成的排放義務指標,以貿易方式(非項目合作方式)直接轉讓給另一個未能完成減排義務的發達國家。排放權一旦成為市場商品後,可從對方購買到溫室氣體排放配額,將其用於減少溫室效應,從而實現減排目標。

目前發達國家之間的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ET)、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CER)和歐盟碳排放配額轉讓貿易(EUA)的市場價格均統一以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折算。全世界統一以二氧化碳的減排量折算經濟成本,對發達國家控制碳金市場有利。

發達國家會在全球貿易中越來越多地利用碳排放標准,開征碳關稅,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准入製造障礙。歐洲氣候交易所在碳金市場上表現最為活躍,美國正在奮起直追。2003年成立的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由於大投資銀行的先後跟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碳金衍生品交易所和全球碳排放的基準價格市場。

資金與技術的瓶頸

人類社會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發展道路,秉承「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發展階段決定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更易受環境氣候變化的負面影響,面臨的生態挑戰更嚴峻。為實現減排目標,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加強低碳技術方面的研發,需要國際社會資金和技術的支援。

如果發展中國家通過技術轉讓,大規模採用發達國家已有的節能環保先進技術,就可以實現全球的減排目標。但由於知識產權等問題的困擾,資金與技術轉讓一直是國際氣候談判中最具爭議的核心議題。受到科學知識、政治意願和經濟利益三方面的綜合影響,各國的切身利益始終隱藏在氣候政治談判之後,所以氣候政治談判也成為一場利益的角逐:如何占據低碳技術研發的制高點,如何獲得全球低碳市場的更多份額。

目前90%的先進技術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聯合國新千年大會要求發達國家每年拿出0.7%的GDP援助發展中國家。但事實上達到聯合國要求的國家少於10個。美國已經聯合歐洲17個主要發達國家進行低碳技術共享和信息交流,旨在推動建立全球減排市場並加以技術壟斷。

國際能源署估計未來20年內,國際社會需要在能源領域投入總額高達10萬億美元用於減排,才能實現全球溫度上升不超過2度的預期目標。發展中國家是整體減排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確保援助資金進入發展中國家用於建立減排項目。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否則,全球減排目標根本無法實現。

國際氣候政治的博弈

1988年,聯合國環境開發署(UNEP)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建立了一個權威性的氣候變化科學評估機構——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作為國際談判的科學咨詢機構。這個機構擁有2500名專家學者,負責收集、整理、匯總各國在氣候變化領域的研究成果,提出科學評介和建議,委員會的大多數專家和資助經費來自歐盟。

歐盟國家是世界核能和清潔能源技術的輸出國,十分注重集體機制的構建。歐盟通過積極斡旋,促成《京都議定書》生效。《京都議定書》確立了「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這一原則強調國際社會在共同減排中負有不同責任。《京都議定書》執行期限到2012年。隨著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圍繞重新制定世界各國碳減排量配額問題,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發達國家與新興大國之間、發展中國家與新興大國之間以及各國家集團之間激烈的氣候政治博弈正式拉開帷幕。歐盟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達成巴厘路線圖,為「後京都時代」的國際談判確立了基本框架。根據「共同但有區別」的原則,「後京都時代」將採取雙軌制談判機制來維護公平。無論人類選擇怎樣的發展路徑、發展速度、發展規模,都必須考慮碳排放量的約束。

全球減排對主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內政和外交的雙重挑戰,要達成共識,談判難度非同一般。最終,2009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艱難啟動。在美國和新興大國的推動下,只是簽署了不可或缺但又不具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議》。

其次再來和樓主探討怎樣看待當下流行的低碳經濟?

低碳指較低(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隨著世界工業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劇增、人類慾望的無限上升和生產生活方式的無節制,世界氣候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問題,二氧化碳排放量越來越大,地球臭氧層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災難性氣候變化屢屢出現,已經嚴重危害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和健康安全,即使人類曾經引以為豪的高速增長或膨脹的GDP也因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而大打折扣(也因此,各國曾呼喚「綠色GDP」的發展模式和統計方式)。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 被稱為"拯救地球最後一次機會"的哥本哈根會議的爭執言猶在耳,墨西哥坎昆會議卻已近在眼前。顯然,無論世界還是中國,發展低碳經濟已是大勢所趨。2010年兩會期間,被譽為"一號提案"的就是《關於推動我國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建議》,該提案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高度認同。提案指出,應將低碳發展道路確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並將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低碳經濟已經列入我國"十二五"發展計劃,上升到國家戰略,號召起全國人民,推崇低碳經濟全面實行的重大目標,從我們做起,地球給我們一次機會,我們就要把握機會,去拯救我們的家園!
如今這種生活方式已經悄然走進中國,不少低碳網站開始流行一種有趣的計算個人排碳量的特殊計算器,如中國城市低碳經濟網的低碳計算器,以生動有趣的動畫形式,不但可以計算出日常生活的碳排放量,還能顯示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住房結構以及新型科技對碳排放量的影響。
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2010年8月,發改委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助劑與色精行業應該高度重視此經濟情況,實施更好的措施去面對這種經濟。
低碳經濟的特徵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目標,構築低能耗、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 展體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統、低碳技術和低碳產業體系。 低碳能源系統是指通過發展清潔能源,包括風能、太陽能、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替代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低碳技術包括清潔煤技術(IGCC)和二氧化碳捕捉及儲存技術(CCS)等等。低碳產業體系包括火電減排、新能源汽車、節能建築、工業節能與減排、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環保設備、節能材料等等。

筆者整理總結不容易,望採納1

Ⅲ 如何推動中國低碳化的社會發展道路

大體從七個方面:能源低碳化 能源低碳化就是要發展對環境、氣候影響較小的低碳替代能源。低碳能源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清潔能源,如核電、天然氣等;一類是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核能作為新型能源,具有高效、無污染等特點,是一種清潔優質的能源。天然氣是低碳能源,燃燒後無廢渣、廢水產生,具有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勢。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續利用的能源資源,對環境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遠低於化石能源,甚至可以實現零排放。特別是利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完全沒有碳排放。利用生物質能源中的秸稈燃料發電,農作物可以重新吸收碳排放,具有「碳中和」效應。 開發利用可再生新能源是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措施。中國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具有大規模開發的資源條件和技術潛力。要集中力量,大力發展風能、核能、太陽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優化能源結構,推進能源低碳化。 交通低碳化 當今交通領域的能源消費比30年前翻了一倍,其排放的污染物和溫室氣體佔到全社會排放總量的30%。面對不斷惡化的氣候和環境,交通運輸領域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實施交通低碳化是必然趨勢。中國在實行交通低碳化中,發展新能源汽車和電氣軌道交通現已成為發展交通的新亮點。 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交通低碳化的重要途徑。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乙醇燃料汽車、生物柴油汽車、天然氣汽車、二甲醚汽車等類型。努力發展電氣軌道交通是交通低碳化的又一重要途徑。電氣軌道交通是以電氣為動力,以軌道為走行線路的客運交通工具,已成為理想的低碳運輸方式。城市電氣軌道交通分為城市電氣鐵道、地下鐵道、單軌、導向軌、輕軌、有軌電車等多種形式。 建築低碳化 目前世界各國建築能耗中排放的CO2約佔全球排放總量的30%—40%。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建設大國,十分重視推廣太陽能建築和節能建築,積極推進建築低碳化進程。 太陽能建築主要是利用太陽能代替常規能源,通過太陽能熱水器和光伏陽光屋頂等途徑,為建築物和居民提供採暖、熱水、空調、照明、通風、動力等一系列功能。太陽能建築的設計思想是利用太陽能實現「零能耗」,建築物所需的全部能源供應均來自太陽能,常規能源消耗為零。綠色設計理念對太陽能建築來說尤為重要,建築應該從設計開始就將太陽能系統考慮為建築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將太陽能外露部件與建築立面進行有機結合,實現太陽能與建築材料一體化。 建築節能是在建築規劃、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通過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自然通風採光的設計、新型建築保溫材料的使用、智能控制等降低建築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動。建築節能要在設計上引入低碳理念,選用隔熱保溫的建築材料、合理設計通風和採光系統、選用節能型取暖和製冷系統,等等。 農業低碳化 中國一直重視農業的基礎地位,在實施農業低碳化中主要強調植樹造林、節水農業、有機農業等方面。 植樹造林是農業低碳化最簡易、最有效的途徑。據科學測定,一畝茂密的森林,一般每天可吸收二氧化碳67公斤,放出氧氣49公斤,可供65人一天的需要。要大力植樹造林,重視培育林地,特別是營造生物質能源林,在吸碳排污、改善生態的同時,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節水農業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農業,也是水、土作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系統工程,通過水資源時空調節、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以及提高植物自身水分利用效率等諸多方面,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益。 有機農業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安全農產品生產為主要目的,大幅度地減少化肥和農葯使用量,減輕農業發展中的碳含量。通過使用糞肥、堆肥或有機肥替代化肥,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採用秸稈還田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保墒條件,提高土壤生產力;利用生物之間的相生相剋關系防治病蟲害,減少農葯、特別是高殘留農葯的使用量。有機農業已成為新型農業的發展方向。 工業低碳化 工業低碳化是建立低碳化發展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全社會循環經濟發展的重點。工業低碳化主要是發展節能工業,重視綠色製造,鼓勵循環經濟。 節能工業包括工業結構節能、工業技術節能和工業管理節能三個方向。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使工業結構朝著節能降碳的方向發展。著力加強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主攻技術節能,研發節能材料,改造和淘汰落後產能,快速有效地實現工業節能減排目標。 綠色製造是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益的現代化製造模式,其目標是使產品從設計、製造、包裝、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利用率最高,從而使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協調優化。 工業低碳化必須發展循環經濟。工業循環經濟,一要在生產過程中,物質和能量在各個生產企業和環節之間進行循環、多級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做到污染「零排放」。二要進行「廢料」的再利用。充分利用每一個生產環節的廢料,把它作為下一個生產環節的或另一部門的原料,以實現物質的循環使用和再利用。三要使產品與服務非物質化。產品與服務的非物質化是指用同樣的物質或更少的物質獲得更多的產品與服務,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服務低碳化 中國服務業的發展必須走低碳化道路,著力發展綠色服務、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 綠色服務,是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和能源的、無污、無害、無毒的、有益於人類健康的服務。綠色服務要求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根據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充分考慮自然環境的保護和人類的身心健康,從服務流程的服務設計、服務耗材、服務產品、服務營銷、服務消費等各個環節著手節約資源和能源、防污、降排和減污,以達到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有機統一。 物流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碳排放的大戶。低碳物流要實現物流業與低碳經濟的互動支持,通過整合資源、優化流程、施行標准化等實現節能減排,先進的物流方式可以支持低碳經濟下的生產方式,低碳經濟需要現代物流的支撐。 智能信息化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有效的服務低碳化途徑。通過服務智能信息化,可以降低服務過程中對有形資源的依賴,將部分有形服務產品,採用智能信息化手段轉變為軟體等形式,進一步減少服務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消費低碳化 低碳化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同時也是一種新型的生活消費方式,實行消費的低碳化。消費低碳化要從綠色消費、綠色包裝、回收再利用三個方面進行消費引導。 綠色消費也稱可持續消費,是一種以適度節制消費,避免或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崇尚自然和保護生態等為特徵的新型消費行為和過程。要通過綠色消費引導,使消費者形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接受消費低碳化,支持循環消費,倡導節約消費,實現消費方式的轉型與可持續發展。 綠色包裝是能夠循環再生再利用或者能夠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的適度的包裝。綠色包裝要求包裝材料和包裝產品在整個生產和使用的過程中對人類和環境不產生危害,主要包括:適度包裝,在不影響性能的情況下所用材料最少;易於回收和再循環;包裝廢棄物的處理不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 消費環節必須注重回收利用。在消費過程中應當選用可回收、可再利用、對環境友好的產品,包括可降解塑料、再生紙以及採用循環使用零部件的機器等。對消費使用過可回收利用的產品,如汽車、家用電器等,要修舊利廢,重復使用和再生利用。

Ⅳ 低碳環保具體有哪些措施

一、主要措施
1、將環境保護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和年度計劃,在經濟發展中防治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2、嚴格對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的生產主體工程與防治污染設施同時設計、同時建設、同時投產使用)。現在,全國建設項目環評執行率和「三同時」執行率都達到95%以上。
3、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使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4、健全環境管理機構。從中央到省、市、縣四級政府建立了環境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法行使環境管理權利。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大中型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環境管理機構,管理本行業和本企業的環境問題。
二、在環境經濟政策方面,主要包括資金投入和稅收優惠政策
1、企業將防治污染所需資金納入固定資產投資計劃。
2、列入國家重點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的項目,國家給予資金支持;城市政府將城市維護費用於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國家徵收的排污費用於污染防治。
3、國家實行稅收優惠政策,所得稅優惠:對利用廢水、廢氣、廢渣等廢棄物作為原料進行生產的,在5年內減征或免徵所得稅;
投資方向稅優惠:建設污水處理廠、資源綜合利用等項目,其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實行零稅率;
增值稅優惠:對以煤矸石、粉煤灰和其他廢渣為原料生產的建材產品,以及利用廢液、廢渣提煉黃金、白銀等免徵增值稅;
建築稅優惠:建設污染源治理項目,在可以申請優惠貸款的同時,該項目免交建築稅;
關稅優惠:對城市污水和造紙廢水部分處理設備等實行進口商品暫定稅率,享受關稅優惠;
消費稅優惠:對生產、銷售達到低污染排放限值標準的小轎車、越野車和小客車減征30%的消費稅;
農業特產稅優惠: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而產出的農業特產收入,在10年內免徵農業特產稅。
三、實施環境技術政策的目的在於提高能源和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1、工業企業在進行技術改造時,採用先進的技術和清潔生產工藝,提高資源、能源的利用率。
2、按照環保法律有關規定,對企業浪費能源和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和設備實行限期淘汰。
3、企業在生產中應該採用無毒、無害或低毒、低害原料。
環境保護政策強調,在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促進環保產業結構優化,提高環保產品的科技含量;制定措施促進環保產業社會化、環保產業營運市場化、產品標准化等。在環境國際合作政策方面,中國一貫高度重視環境國際合作交流,強調在認真做好本國環境保護工作的同時,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國際環境事務;以新的夥伴關系共同推進區域和全球環境合作,加快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進程;堅持環境國際合作應該尊重國家主權,處理環境問題應兼顧各國現實的實際利益和世界的長遠利益。

Ⅳ 運用高中經濟生活,分析企業如何走出低碳困境,實現自身發展

這個問題應該是論述題或長簡答題吧,我根據自己的知識大體給你說下,具體的你自己在看著補充吧。
一、企業自身來講:
1、影響商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價格和供求。在低碳經濟的大環境下,就要求企業積極進行科技創新等手段,努力縮短自己的個別勞動時間,以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以此來提供降價空間和盈利。
2、企業應積極創新,開發適應社會新需求的新產品,積極開發替代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3、企業要樹立正確的經營戰略,轉變經濟法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由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集約型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方式。並積極引進和開發低耗能高效率的生產機器方式和管理組織形式,做到又好又快的發展。
4、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高回報率低污染率的發展道路
5、企業要樹立良好的信譽和形象,以其良好的信譽和形象贏得廣闊的市場,拓展生存空間。
6、始終堅持貫徹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7、積極採取「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努力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先進技術和組織管理經驗。
二、從國家角度講
1、要提供積極的財政和政策支持,實施有利於鼓勵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稅收政策等,為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和積極的發展環境。
2、堅持宏觀調控,依法嚴厲打擊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杜絕不正當競爭。
3、積極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環境健康化。
4、進一步落實鼓勵和支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提倡和支持集體經濟混合經濟等依靠自身創新等手段帶動和加快低碳經濟道路的實現。
5、進一步加快國際合作和融入世貿組織,為我國企業的國際合作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
三、從個人角度講
就是要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提倡健康理性消費,同時自覺形成鼓勵和運用低碳產品的風氣,以消費來反作用於生產,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

Ⅵ 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發展低碳經濟,人類可以採取哪些有效措施

首先,解釋一下何謂低碳經濟:

低碳經濟(Low-Carbon Economy;LCE)是指一個經濟系統只有很少或沒有溫室氣體排出到大氣層,或指一個經濟系統的碳足印接近於或等於零。[低碳經濟可讓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平,避免劇烈的氣候改變,減少惡劣氣候令人類造成傷害的機會,因過高的溫室氣體濃度可以會引致災難性的全球氣候變化,會為人類的將來帶來負面影響。

這一命題,貌似在中國世博會之後,開始悄然流行於中國大陸上。

其次,看一下「溫室氣體」的成因:
溫室氣體名稱 富集機制
二氧化碳 1、人類燃燒礦石燃料;2、毀林;3、生物呼吸作用
甲烷 1、生物體的燃燒;2、腸道發酵作用;3、水稻
臭氧 光線令臭氧(O3)產生光化作用
氮氧化物 工業生產
二氧化硫 1、火山活動;2、煤及生物體的燃燒
一氧化二氮 1、生物體的燃燒;2、燃料;3、化肥

目前,各國已出台各項措施政策來發展低碳經濟,不過成效如何,尚有帶商榷。

個人認為哥斯大黎加的事例可以參考一下:

哥斯大黎加大部分能源本來就來自可再生能源並積極從事造林。2007哥政府宣布將在2021首先達成世界上第一個碳中和零排放國家。

就我國的現狀而言:退耕還林;開展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利用事業;將以重工業形態為多數的地區分區域進行結構優化或遞減;節能減排。。。

可以想到的、說出來的措施太多了。關鍵是當權者以及全民的思想是否能從加快經濟發展這本「秘籍」上分出一點時間考慮一下,究竟孰重孰輕?

歸根結底,人類可能僅僅需要30年的時間,便可造就一片盛世繁華,卻故意忽略了表象之下的岌岌可危。

而未來,我們可能,或者必定要花上不下於10倍的代價以償還過去100年的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

如果未來人類還存在的話。

Ⅶ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政府積極干預,請運用政府職能的知識說明政府應該如何有效干預

生態文明、低碳生活、綠色消費、健康安居,是國家、民族、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理念。對個人而言,這種理念應當成為每一個公民的積極態度和自覺行為,落實到學習、生活、工作的具體行動之中;對組織而言,推崇低碳生活方式、引領健康城市發展,應當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其成效是對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的直接考驗。
中央已經決定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內容和戰略舉措,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開展低碳經濟試點,可以說繪就了「綠色發展」的路線圖,而這張路線圖的核心就是低碳經濟。中央政府明確提出:要盡快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因此,政府不僅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推動者,也應是節能減排的主導者,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政府必須發揮好決策作用。低碳發展迫在眉睫,當務之急就是理清低碳經濟的本質和思路,對低碳發展作出清晰解釋和明確規劃。從理念上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的必然性、緊迫性和方向性,將低碳經濟由概念上升為城市發展戰略,再由戰略層面深入細化到技術層面,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技術改造進行深入對接,增強可操作性。唯有如此,才能讓個人和組織由被動推行轉變為主動靠攏,搶占低碳經濟發展先機,真正迎來低碳時代,實現綠色發展。此外,在城市建設中,要進一步創新決策思維,提高決策能力,切實避免重復建設、滯後建設帶來的巨大浪費。要將低碳經濟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新途徑貫穿於「十二五」規劃始終,突出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把環境保護、節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為適應以綠色經濟為特徵的全球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打下堅實的基礎。
政府必須發揮好主導作用。政府是社會管理的主體,行為具有很強大的導向作用。在推崇低碳生活方式、引領健康城市發展的進程中,這種導向作用更加直接和突出。首先,要制定低碳發展規劃。科學的城市規劃是建設低碳城市的第一步。應遵循「建設成本可負擔、發展模式可借鑒、自身發展可持續」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建設。其次,要完善有利於降低碳排放量的法律法規,在規劃、項目審批、戰略環境評價的技術准則中加入氣候影響的評估,逐步建立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制度體系;完善建築控制加熱和冷卻的溫度標准,健全主要耗能工業的節能設計規范和建築節能標准,修訂風機、水泵、變壓器、電動機和其他主要工業耗能設備以及家用電器,照明電器、辦公設備和機動車輛的能源效率標准。再次,要強化法律法規與能效標準的執行。對於建設項目和工業項目,應進行能源效率特別評估,確認全部達到強制性標准,否則一律不準審批、核准,爭取從源頭上減少碳排放量。
政府必須發揮好示範作用。在當前,我國政府不僅承擔著公共服務的職能,更是一個強力領導型的管理機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會走向,對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更是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政府和官員必須充分展示良好的自身形象,在低碳生活方式的推行中以身作則,起到帶頭示範作用。比如,自賓士、寶馬進入2009~2010年政府公務車采購清單以來,公車市場一直飽受非議。2009年,自主品牌汽車的銷量已經佔了三分之一強,但在各地公車采購清單上,卻難覓自主品牌的蹤影。隨著低碳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汽車排量的要求也漸漸降低了標准,1.6L以下排量汽車的購置稅減半政策,讓小排量車迎來了家轎市場的春天,卻難以打入崇尚大排量的公車市場。在國家倡導小排量及新能源汽車、整個社會崇尚低碳經濟的今天,公務用車也應該與時俱進。政府部門要優先採購小排量汽車,拒絕使用高耗能的產品,在群眾中起到表率作用,引導正確的消費觀,凈化社會風氣,節省社會資源。
政府必須發揮好宣傳作用。推行低碳生活方式,首先要摒棄高耗能的「便利消費」嗜好,避免很多人在無意的消費中造成能源的巨大浪費。其次要摒棄「一次性」用品的消費嗜好,引導公眾意識到改變「一次性」商品的消費習慣即為節能減排。再次,公民應使用小排量汽車、小型汽車,控制私家車無節制的使用,改變人們的日常生活越來越依賴能源動力系統的發展程度。凡此種種,都需要政府發揮好宣傳作用。要積極響應最近國家相關的宣傳和教育活動,提倡運用社區和企業宣傳、學校教育的手段,同時也鼓勵家庭教育的方式,提高綠色消費意識。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站等公共媒體宣傳節能減排知識,介紹節能減排科研最新成果,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和其他組織在節能減排科技宣傳和普及方面的作用,讓節能減排融入政府的執政理念,融入企業的發展道路,融入群眾的具體行動。要實施道義勸告和窗口指導,讓企業能自覺遵照節能減排的要求,以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大力進行法制宣傳和公益廣告,提高企業、公民的節能減排意識;在每個行業中樹立一家或少數幾家節能減排的典範,起到示範和帶動作用。
政府必須發揮好保障作用。推崇低碳生活方式、引領健康城市發展,不僅要以實現節能減排為目標,更要以方便群眾生活、推動城市發展為前提,否則就難以持久。首先要改變能源結構。不斷降低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大大提高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改變過去單一的碳基能源結構,形成多元化的能源結構,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和減緩溫室效應。其次要優化產業結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如金融、物流、旅遊、文化產業等。再次要建立激勵約束機制。政府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約節能減排工作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則,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嚴格的約束機制,為城市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節能減排營造良好氛圍。最後要提升城市功能。發展節能建築,完善節能建築政策法規和標准,大力推廣節能建材和設計,減少建築物建造、裝修和使用過程中的能耗。推行綠色交通,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爭取相應的國際支持和援助。倡導低碳化生活,通過宣傳教育和經濟激勵,引導低碳消費行為,建立低碳的生活方式和節約能源資源的消費習慣。

Ⅷ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障礙與對策

我國發展低碳經濟將面臨挑戰,首先,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是我國向低碳發展模式轉變的一個長期制約因素;其次,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之中,為了改善和提高13億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我們正在開展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排放」肯定會有所增加;最後,總體技術水平落後是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嚴重阻礙,我國目前能源生產和利用、工業生產等領域技術水平落後,技術開發能力和關鍵設備製造能力差,產業體系薄弱,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低碳經濟的對策建議

第一,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律法規,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走低碳發展之路,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是關鍵。因此,我國應開展「應對氣候變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關法規修訂中,增加應對氣候變化的有關條款。如可以在規劃、項目批准、戰略環評的技術導則中加入氣候影響評價的相關規定,逐步建立應對氣候變化的法規體系。應加強管理能力建設,提高各級政府、企業及公眾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

探索建立有利於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效機制與政策措施,從政府、企業和公眾參與等方面推動低碳轉型。借鑒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經驗和教訓,制定氣候變化國家規劃,在條件相對成熟時創建碳市場,研究制定價格形成機制;制定財稅激勵政策,綜合考慮能源、環境和碳排放的稅種和稅率,引導企業和社會行為,形成低碳發展的長效機制。

第二,建設低碳城市和基礎設施,為我國未來的低碳發展創造條件。

將低碳理念引入設計規范,合理規劃城市功能區布局。在建築物的建設中,推廣利用太陽能,盡可能利用自然通風採光,選用節能型取暖和製冷系統;選用保溫材料,倡導適宜裝飾,杜絕毛坯房;在家庭推廣使用節能燈和節能電器,在不影響生活質量的同時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我國一些地方特別是有些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熱情很高,應該出台相關的指導意見,規范低碳經濟的內涵、模式、發展方向和評價體系等。

重視低碳交通的發展方向。加強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建設形成機動車、自行車與行人和諧的道路體系;建設現代物流信息系統,減少運輸工具空駛率;加強智能管理系統建設,實行現代化、智能化、科學化管理;研發混合燃料汽車、電動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使用柴油、氫燃料等清潔能源,減輕交通運輸對環境的壓力。

第三,加強國際合作,形成低碳研發技術體系。

走低碳發展道路,技術創新是核心。應採取綜合措施,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創造政策和市場環境。應研究提出我國低碳技術發展的路線圖,促進生產和消費領域高能效、低排放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逐步建立起節能和能效、潔凈煤和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匯等多元化的低碳技術體系,為低碳轉型和增長方式轉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應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通過氣候變化的新國際合作機制,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通過參與制定行業能效與碳強度標准、標桿,開展自願或強制性標桿管理,使我國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達到國際先進乃至領先水平。

第四,提高認識,鼓勵利益相關方參與。

低碳發展不但是政府主管部門或企業關注的事情,還需要各利益相關方乃至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由於氣候變化涉及面廣、影響大,因此,應對氣候變化首先需要各政府部門的參與,同時需要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專家共同參與,加強研究、集思廣益、發揮集體智慧。同時,應加強相關的輿論宣傳。

總之,發展低碳經濟,是我們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應通過產業結構以及能源結構的調整、科學技術的創新、消費方式的改變和優化、政策法規的完善等措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低碳導向型社會,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Ⅸ 發展「低碳經濟」政府應該怎麼做

1.提高能源效率 在工業化階段,提高能源效率是減少碳排放最為有效的方式,而且能源效率提高的空間非常大。比如說建築節能。在發達經濟體里,三分之一是建築物排放,三分之一是交通運輸排放,三分之一是工業排放。中國現在是工業排放量佔大頭,交通和建築類排放較小。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住房面積越來越大,住房品質越來越高,如果我們效仿歐洲的零排放建築,在建築節能這塊有很大潛力。 工業能源效率的提升空間也非常大。由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先進的技術有,最落後的技術也有。像鋼鐵行業,中國有一些領先技術,例如大中型鋼鐵聯合企業噸鋼的綜合能耗水平比較低,但小煉鋼和落後技術則能耗高、排放多。這就意味著要加速淘汰落後產能。電力方面,中國現階段肯定離不開火電,那麼就要上大壓小,用超臨界、超超臨界發電機組,使單位度電的排放量降到最低。中國在鋼材、水泥、化工、機械等領域投資力度非常大,「十一五」規劃中提出淘汰小火電、小水泥、小造紙,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交通運輸領域,我們也有很多工作可做。航空交通耗費的燃油量比地面交通高很多:與低效率的小汽車相比,高出一倍以上;與大容量的公交,與高速鐵路相比,至少高出三倍、四倍。現在北京到上海的空客一小時一趟,將來高速鐵路要是建好了,每小時一趟,基本上就不需要飛機了,同樣便捷的服務,但排放量只有原來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 2.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中國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很豐富,雖然可再生能源成本較高,但相當一部分已經商業化。例如太陽能熱水器,農村的小沼氣,運用得很普遍;水電、部分發展較好的風電(如新疆塔里木的風電)等,也非常有競爭力;中國每年所利用的農作物秸稈等生物質能,摺合標煤約三億噸,如果每年的商品能源消費總量是30億噸,生物質能佔了10%。已經商業化的可再生能源,可以進一步推廣。 太陽能光伏發電、光熱發電兩種技術現在都在運行。歐洲有一項遠大的工程規劃,准備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上建大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站,然後建遠距離輸變電系統,把電力輸送到歐洲。中國有廣袤的戈壁灘,如果太陽能發電技術成熟,戈壁灘的開發前景將非常廣闊。現在我們就可以進行研發投入,做好前期准備。 交通領域,汽車不再只燒石油和液化天然氣,現在有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等。電動汽車時速可以達到150公里,最遠可以跑400公里,如果蓄電池性能再好一點、動力更強一點,競爭力就會更大。太陽能汽車、氫能燃料電池等技術也在研發中,如果成熟,我們的交通服務將實現很少的碳排放甚至是零排放。 除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有很多大文章可做,核能也很有前景。英國長期以來反對核能的聲音很強,現在為了搞低碳經濟,又把發展核能提到議事日程,准備進一步更新和新建核電站。美國也啟動了新的核能計劃。目前的核能利用,盡管在核廢料處置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但相對來講它是經濟可行的;從安全的角度看,核電大國——法國就沒有發生過核事故。中國也在大力發展核電,原來是在沿海地區,現在延伸到了內地。但有一個問題,發展核電所需的鈾礦資源,中國比較缺乏。在經濟全球化、一體化和世界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通過國際協定,要求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中亞國家給中國提供鈾礦資源。 3.引導消費者行為 通過提高消費者的節能意識來加速低碳經濟建設進程,至關重要。為此,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 第一,二氧化碳對氣候變化有負面作用,是有環境成本的。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對它征稅。碳稅跟能源稅不一樣,征能源稅可能會打壓可再生能源,但如果我們加以區分,只對碳征稅,那麼就只會打壓高碳能源。高碳能源的比較收益降低,零碳或低碳能源的比較成本就降低了,市場競爭力也會增強。 中國現在征碳稅的條件應該是成熟的。我們說條件不成熟,主要是兩個原因。一,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上沒有承諾減排。如果我們國內征碳稅,和國際政策似乎有矛盾。但實際上這一點我們是完全可以避開的,我們可以不叫碳稅,而叫可枯竭資源稅。因為我們本來就有資源稅,而化石能源是可枯竭資源,那麼征一個可枯竭資源稅,實質上就等於碳稅。原因之二,要徵收碳稅就需要相應的技術、信息、統計資料,一般認為我們現在還不具備這種統計條件。實際上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因為碳只是在煤炭、石油、天然氣里才有,這三項能源都是進入了市場的,統計起來應該非常簡單。至於我們是在生產這一端來徵收,還是在消費這一端來徵收,都可以。所以,徵收碳稅並不是原則上不可行,而是技術操作層面的問題。 第二,我們應該有相應的政策補貼。所有技術的研發、運用,都會經歷從高成本到低成本的轉化過程,如果我們給予補貼,就會加速降低成本的過程。對一些暫時不具備商業競爭力,而社會成本又比較低的能源和技術進行補貼,會使它們更迅速地成長,走向市場競爭。 第三,要提高研發投入。很多低碳能源技術、產品還需要進一步研究開發,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和企業商業化的投入,可以雙管齊下。 第四,對於消費者行為,要有相應的經濟政策措施對奢侈浪費加以限制。幾年以前我提出過一種設想,叫能源消費累進稅制(或者叫碳排放累進稅制)。我們的碳排放空間是有限的,而每個人的基本消費需求也是有限的,因而可以給每個人一定的碳排放量,超出之後就得交稅,超得越多稅率就越高,跟我們的所得稅一樣。這樣既兼顧了基本需求的滿足,又可以使消費者行為更理性化,降低奢侈浪費的部分。要強調的是,能源消費稅應是累進稅率,而不能是統一稅率。統一稅率只會打壓窮人,鼓勵富人消費。 第五,要對公共消費加以控制。中國的公共消費浪費特別多,在高速公路上跑的小汽車多數是公車;辦公大樓里,空調用電等浪費也很多。在一些發達國家,非常注重公共消費的低碳化,部長也乘坐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可以率先垂範。 第六,國外在低碳社區、低碳城市等領域有很多先進經驗,我們完全可以借鑒,開展國際合作。 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發展低碳經濟還有其他一些可以努力的空間。如碳捕獲與埋存技術,雖然用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現在還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因為它耗能特別高,但作為一種技術選擇,我們可以繼續研發,使這種技術將來具有商業可行性,這是戰略投資。而且碳捕獲與埋存技術在有些領域是商業可行、能夠產生收益的,例如用它來提高石油採收率。一些發達國家在進行三次採油時,把二氧化碳收集起來加以液化,注入到地底下把油驅趕出來。中國大慶、勝利油田也涉及到二次、三次採油,完全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我們還可以利用國際貿易來發展低碳經濟。每個國家的資源稟賦、清潔能源的比重和成本都不一樣,碳生產率相對較高的產品我們可以出口,碳生產率較低的產品則可以進口。像礦石,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比我們國內采礦的成本低多了。 總之,低碳經濟不是時髦的概念,可以落實到現實的行動。

Ⅹ 低碳經濟的認識和我們應該怎麼做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升溫,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常規化石能源的短缺及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低碳經濟概念逐漸形成並受到廣泛關注。在國際社會圍繞溫室氣體減排的責任與義務討價還價的背景下,我們必須認真研究、分析、吸收國際低碳經濟的概念,及早探求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發展道路。

發達國家的「低碳」實質

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首次提出「低碳經濟」的概念,隨後被各國政府部門、國際組織、學術界、商業界和社會團體與非政府機構廣泛引用,近兩年的氣候變化談判更是把低碳經濟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英國的能源白皮書提出未來能源的挑戰,政策目標和人類展望。結論是二氧化碳排放為氣候變暖的元兇,要發展穩定的能源供應,和建立新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與競爭體系。白皮書出台後,發達國家藉此把氣候變化問題提到道義制高點,大談特談創建以碳為核心的國際市場構架,並明確推銷碳關稅制度。

發達國家所倡導的低碳經濟是在保護全球氣候的名義下,有利於後工業化國家的策略。一方面,發達國家通過在高碳經濟模式轉換到低碳經濟模式過程中,借機搭建新的平台和重構新的游戲規則,利用其低碳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重新拉大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競爭優勢,成為西方國家的一個巧妙戰略。

近 20 年來,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發展以信息服務業和現代金融業為代表的虛擬經濟,將以製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轉移到發展中國家。西方國家在實體經濟中的傳統優勢在製造業長期外遷過程中正在逐步消失,尤其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對其經濟的競爭力造成明顯沖擊。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英國能源白皮書序言中直白地表述了發達國家通過低碳經濟重塑經濟競爭力的戰略考慮:「在未來引領新的、低碳的經濟發展道路上,將是我們(英國)在燃料電池、海上風能、潮汐發電等未來關鍵技術上成為世界領袖的重大機遇」。白皮書中所提到的低碳經濟代表了部分工業化國家對未來能源安全和更高環境標準的期望,並派生新的技術標准和國際規則,使擁有低碳技術的國家和企業更受到社會認可和經濟主導權。因此,白皮書中低碳經濟的概念受到了發達國家較廣泛的支持和響應。按照這一邏輯,在全球經濟格局中,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將因經濟活動的「低碳」標志而再次拉開差距。

另一方面,發達國家以發展低碳經濟為名,實施碳關稅、技術性貿易壁壘和市場准入等貿易保護主義的傾向愈演愈烈,限制發展中國家發展的圖謀已暴露無遺。

近年來在國際貿易雙邊談判當中,附加能效和環保條款、規定新義務的動向已經屢見不鮮。發達國家極有可能進一步採取單邊措施抬高進口產品的環保標准或能效標准,設立「綠色貿易壁壘」。部分發達國家特別是歐盟國家內部已開始實施促進二氧化碳減排的法律和政策,歐盟正試圖在民用航空領域強行徵收國際碳稅。哥本哈根大會之後,歐盟召開的第一次會議就是碳關稅的制定與規則問題。

美國眾議院通過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在「徵收特別關稅」條款中規定,美國政府在2020年之後,可以對出口美國的產品徵收每噸二氧化碳10美元~70美元的「碳關稅」。通過制定只有美國的設備和技術才能夠達到的碳強度標准,迫使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想出口美國,就必須買它的設備和技術。由此可見,發展中國家的外匯儲備,就會通過購買美國的設備和技術,以及「碳關稅」迴流美國。

發達國家不僅在雙邊領域要求發展中國家發展低碳經濟,而且在國際氣候變化談判中也要求發展中國家制定本國的低碳發展戰略,雖有環境保護、溫室減排之意,但其更深刻的目的卻是要強行將發展中國家綁架到它們精心設計的軌道上去。

目前我國處在國際產業分工的低端,傳統產業升級的進程還未完成,環境污染治理剛剛開始,一旦歐美等國家和地區將貿易與氣候問題掛鉤的圖謀得逞,將對我國的對外貿易乃至整個經濟發展造成嚴重不利影響。為此,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具有中國自身特色的低碳經濟之路。

節能減排是核心

低碳經濟理念由發達國家提出,隨後這一名詞也引入到我國,我們在實施中應當注意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即吸收有關新能源、技術創新等積極內容,又要充分體現我國的國情、發展階段和利益。

發達國家提出的低碳經濟是在基本解決了工業化帶來的傳統環境問題之後倡導的有利於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而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一是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成為低端產品的「世界工廠」;二是在產業結構上「重化工業」要加速發展;三則要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並舉的艱巨任務。同時,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先進技術的缺失都將在很長一個時期內成為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重大挑戰。

我們所談的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不應以單純的碳減排為核心,而應以節能減排為核心,重點解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發展可再生能源,提高環境質量,為中國的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打好基礎,避免走發達國家曾經走過的道路。我們在推進新能源等技術研發的同時,必須兼顧傳統工業生產能效與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對其加以綠色改造,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能源和環境新技術、新工藝、重大裝備,為發展綠色經濟提供技術支撐。在綠色經濟框架下,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中國的低碳選擇

發展有中國特色的低碳經濟如何做到全面、統籌、可持續發展呢?

一是倡導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的綠色發展。

在綠色經濟的框架下,推動包括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生態經濟、合理消費等在內各領域的發展。把低碳經濟的概念落在節能減排、環保、能源效率提高上,落在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提升上,落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上。

二是低碳技術要建立在科技創新的基礎上發展。

我們應根據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國際社會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技術、適用技術的層次體系,做到各種技術之間互相協調。不僅要加大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也要著力加強新能源技術、清潔煤技術、節能降耗等戰略性技術的研發和儲備。

三是通過低碳技術和產業政策,揚長避短,改造提升傳統工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

推動低碳經濟技術發展涉及國民經濟各個部門和各個行業,關繫到經濟結構的調整,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關繫到國際的科技競爭和市場競爭。低碳經濟必須「魂要附體」,而傳統產業以及新興產業正是這個「體」之所在。

四是充分考慮碳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的反制措施。

一方面,我們要自主實現節能減排,服務我們自身的發展;另一方面,也應充分考慮對碳關稅等貿易保護措施的反制措施,在全球變化經濟博弈中不受損失或少受損失。

閱讀全文

與如何應對工業低碳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將汽車鑰匙改裝成手機開鎖 瀏覽:263
賓士glb機油位置怎麼測 瀏覽:931
奧迪a4l倒車鏡片怎麼調 瀏覽:655
2040萬的新能源汽車買哪個 瀏覽:191
工業風毛坯棚怎麼處理 瀏覽:795
西安馬家灣工業園什麼時候搬 瀏覽:111
賓士前後剎車片多久換一次 瀏覽:893
寶馬m5擋把怎麼掛 瀏覽:729
沙溝工業大廈怎麼走 瀏覽:528
明年汽車市場價格走向如何 瀏覽:167
汽車電瓶大線後開多久能充滿 瀏覽:165
奧迪車載流量用沒如何續費 瀏覽:584
為什麼汽車改裝輪轂好看 瀏覽:867
二手19奧迪a6l到底多少錢 瀏覽:415
賓士怎麼區分底盤 瀏覽:258
奧迪底板怎麼裝 瀏覽:915
汽車天窗是什麼 瀏覽:678
卡達工業有哪些 瀏覽:894
汽車談判技巧有哪些 瀏覽:961
汽車的免審單多久可以申領 瀏覽: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