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叫工業革命40

為什麼叫工業革命40

發布時間:2022-06-10 19:07:18

1. 工業革命到現在為止共有幾次每次的代表是什麼

三次。

1、第一次工業革命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興起地】英國

【代表】英國瓦特發明蒸汽機。

2、第二次工業革命

【時間】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

【興起地】德國

【代表】內燃機的發明

3、第三次工業革命

【時間】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

【興起地】美國

【代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1)為什麼叫工業革命40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對社會思想的影響

1、工業革命使人感覺「人定勝天」,各種物質對人思想的沖擊很大。

2、工業革命的大工業物質化,社會矛盾對立,導致了馬克思主義的產生。

3、物質的大量富餘和人民的相對貧困,使社會矛盾加劇,革命思潮洶涌,英國等國通過改革實行「民主」,使近代國家體制真正產生。

4、確立了發財致富的社會價值觀。

2. 關於工業革命

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條件
英國最早具備產生工業革命的條件。17世紀和18世紀,英國的工場手工業在棉織、采礦、冶金、制鹽、玻璃等行業中迅速興起。工場手工業內部分工也同時發展起來,生產技術不斷改進。勞動工具日趨專門化,為過渡到大機器生產准備了物質技術條件。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為資本主義工業革命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條件。
18世紀30年代,C.唐森德子爵(1674~1738)把三葉草和蕪菁引入大田,改三輪制為四輪制,開始農業革命。農業家R.貝克韋爾(1725~1795)培養出「新萊斯特羊」,開改良牲畜之風。1760年以後的4000多個圈地法案實施後圈佔土地 900萬英畝,使農業完全納入資本主義軌道。
18世紀中葉,英國國內市場,殖民地市場以及國外市場的擴大,使棉紡織業獲得巨大發展。水陸交通大大改善,便利工農業產品和原料的運輸,促進商業繁榮,為工業積累了資金。

工業革命的進程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首先從棉紡織業開始。1733年J.凱(1704~1764)發明飛梭,提高織布效率一倍。1767年J.哈格里夫斯(?~ 1778)發明珍妮紡紗機,1770年取得專利。1769年,R.阿克賴特(1732~1792)發明水力紡紗機,1771年在克隆福特創辦第一個棉紡廠。S.克朗普頓(1753~1827)於1779年發明騾機。1769年,J.瓦特(1736~1819)發明蒸汽機,取得劃時代的技術成就,引起一場工業革命。1776年製成單動式蒸汽機。1782年又製成復動式蒸汽機。1785年棉紡廠開始使用蒸汽機作動力。1789年蒸汽機開始應用於棉織業。工業革命後,蒸汽機逐步擴展到化工、冶金、采礦、機器製造、運輸等部門。
化工工業得到迅速的發展。硫酸、漂白劑、鹽酸、蘇打的發明適用於紡織、玻璃、肥皂等行業的需要。18世紀20年代J.馬斯普拉特等在利物浦建立生產蘇打的工廠。M.法拉第(1791~1867)發明製造氯化碳的新法,奠定了蘭開夏和柴郡化工工業的基礎。對法戰爭以後的年代是英國化工工業的黃金時代。
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採煤業迅速發展。在礦井中,普遍使用蒸汽抽水機。1790年煤產量達 760萬噸。1820年卷揚機代替人工背運,煤產量更加迅速增長,英國成為歐洲最大產煤國
1786年以後,蒸汽機的製造帶來了冶鐵業的繁榮;對法戰爭的軍火需要擴大了冶鐵業。戰後工業革命開始進入以冶鐵和機器製造為主的階段。1824年議會取消部分機器禁止出口後,更刺激了機器生產。1828年J.B.尼爾森(1792~1865)發明用鼓風爐把熱空氣吹進熔鐵爐的新法,完成冶鐵技術的改革。在機器製造上,20年代發明卡尺和車床;1838年J.內史密斯發明汽錘。到40年代,已能用機器製造工作母機,主要部件已標准化。
此時,機器大工業已代替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1835年英國棉紡織業已有 23.7萬工人; 毛紡織廠已達1300個,工人7.1萬人。
生產的增長,國內市場的擴大,對交通運輸部門提出新的要求。火車的發明從根本上解決了陸路交通問題。1825年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通車;1830年利物浦和曼徹斯特用鐵路連結起來。到50年代,英國的主要鐵路干線均已完成。19世紀上半葉,雖然帆船在遠洋航行上還處於極盛時代,但使用蒸汽機於船舶上已獲成就。1818年在多佛和加來間已有輪渡。1838年蒸汽輪船「阿斯」號和「大西洋」號橫渡大西洋成功。

工業革命的社會經濟後果

英國工業革命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工業革命給英國帶來深刻的社會變化:①在工業革命過程中,英國從農業國發展為工業國,為英國成為世界工廠奠定基礎;但1825年後便開始周期性經濟危機。②出現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對立階級,在憲章運動中,無產階級已達到自覺反對資產階級的水平。③人口從東南部轉到北部,伯明翰-利物浦-赫爾三角地帶成為最稠密的區域,除倫敦外,英格蘭所有大城市均在此地區內。④工業進一步集中,且在集中區內還有分工。如毛紡織業不但已集中於約克郡的西區,且在該區內紡毛線集中於布雷德福和哈德茲菲爾德,織呢絨集中於利茲,而再生呢絨則集中於杜斯伯里

3. 工業革命為什麼不叫改革而叫革命呢

革命 是指底層民眾推翻統治者 所謂革命,就是要革統治者的命 是由下自上進行的
改革,是指統治者領導的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治活動 是由上自下進行的
工業革命的前提是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所以必須推翻封建主義,建立君主立憲才能發展資本主義 工業革命是要推翻君主的 是由下自上進行的,所以叫做革命 ,而不叫做改革

4. 四次工業革命的時間及標志是什麼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於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雖然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18世紀後期起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合。除了在強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發明者很少作出發明。作為種種新發明的基礎的許多原理在工業革命前數世紀已為人們所知道,由於缺乏刺激未被應用於工業。

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世紀後期開始的工業革命已穩步地、不懈地繼續到19世紀末期。將其發展過程劃分為不同的時期,實質上是武斷的。若把1870年看作一個過渡日期,還是可以作一劃分。正是在1870年前後,出現了兩個重要的發展——科學開始大大地影響工業,大量生產的技術得到了改善和應用。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球,既是危機,也是機遇。產業模式或產業結構轉型,往往是新經濟新產業時代特徵,技術革命帶來的是產業革命。自從英國中西部啟動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歐美幾乎同期發生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社會產業結構的形成與經濟的增長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第四次: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 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該項目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



(4)為什麼叫工業革命40擴展閱讀:

起源背景

有人認為工業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經開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還沒有真正蓬勃地展開。大多數觀點認為,工業革命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英國工人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機。

所以工業革命的開始的標志為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紡紗機,而工業革命的標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機。但蒸汽機不是瓦特發明的,而是瓦特改造的。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工業革命傳播到英格蘭再到整個歐洲大陸,19世紀傳播到北美地區。後來,工業革命傳播到世界各國。

5. 一二三四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麼

第一次: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第二次: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第三次: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第四次: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 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6. 什麼叫第一次工業革命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時間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地域
西歐 、北美。

英國工業革命
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工業革命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到19世紀40年代基本完成。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
興起原因:
17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資產階級通過大規模地對外掠奪以及在國內實行的國債制度和消費稅政策,積累了巨額財富,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必須的貨幣資金;大規模的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和廣闊的國內市場。
工場手工業的蓬勃發展,培養了大批富有實踐經驗的熟練工人,為機器的發明和應用創造了條件;自然科學的發展及其成就,特別是牛頓的力學和數學,為機器的產生奠定了科學理論基礎。
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仍然無法滿足不斷擴大的市場需求。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場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速度,棉紗頓時供不應求。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大幅度增加了棉紗產量。「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此後,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騾機、水利織布機等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
隨著機器生產的增多,原有的動力如畜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已基本取代了工廠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國家。

工業革命的擴展
歐洲其他國家雖然也有傑出能乾的工人,也有具有發明精神的人,但這些國家缺乏發展機器工業所需要的資金、勞動力和市場,以及保證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政治、文化等條件。

在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廢除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特權,為資本主義工業化掃除了障礙。拿破崙當政後,十分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法國的工業革命(18世紀末17世紀初~19世紀中期)創造了條件。此後,德國、美國、日本等國也紛紛加入工業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紀末,這些國家先後都完成了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影響
經濟領域:生產力極大的提高。
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工業結構發生了變化。
政治領域:是東方開始從屬於西方。
工業革命前後的一些重要發明 時間 發明人 發明

1712年 英國人湯姆斯·牛考門獲得了稍加改進的蒸汽機的專利權

1764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

1778年 約瑟夫·勃拉姆 抽水馬桶

1796年 塞尼菲爾德 平版印刷術

1797年 亨利·莫茲萊 螺絲切削機床

1781年 詹姆斯·瓦特 改進了牛考門蒸汽機,現代蒸汽機成型

1807年 富爾頓 蒸汽輪船

1812年 特列維雪克 科爾尼鍋爐

1814年 斯蒂芬森 蒸汽機車

1815年 漢·戴維 礦工燈

1844年 成廉·費阿柏恩 蘭開夏鍋爐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常常超過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樣出現強烈的沖擊波和引起局勢的大動盪。生產力的超乎人們意料的大發展,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的巨變,展現出資本主義社會機制的一種新的而貌,帶動著整個社會快速地演變。幾十年下來,就使得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了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大規模地改變著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地理狀況。新城市的興起,舊城市的改觀,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國家向城市化社會邁進的走向,工業產值遠遠超過農業產值的現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處其境的普通人和當政者大為驚訝,有悲有喜,但卻只能去適應,決計無法阻攔。

這種全面深刻的社會變化,說到底就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表現,後者比前者更加顯露出創造與進取的精神,奮力競爭的意識,更具有挑戰性。它以不可逆轉的氣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價值取向,乃至擇業的標准。在這個社會轉折的進程中,伴隨著嚴重的剝削與壓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甚為鮮明。於是,社會結構、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組合成一些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形成。

工業資產階級比起工場手工業時期由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有著更強的進取精神和在自由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它以使用機器的產業為依託而取得的成就,也遠非舊日的資產者所能比擬。工業對農業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勞動力的容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都使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變著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力量的對比。19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風起雲涌,席捲全球,到世紀中葉就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正是這種歷史巨變的體現。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會制度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讓位給資本主義。

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的隊伍,是又一個全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它與過去的手工工場工人不同,沒有小塊土地,沒有傳統的生產工具,也不帶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純然的僱傭勞動者。使用機器生產的勞動條件和由機器聯結的集中勞動環境,使他們具有了集中、團結、紀律性強的特點。為時不久,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自己這個群體是同命運和具有共同願望與要求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階級意識,知道自己屬於同一個群體。後來經過科學理論的引導,才會體會到階級覺悟的概念。當然這只是那些先進的工人。工人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起來斗爭,爭取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從而形成為一股歷史潮流,為世界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正是這股潮流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這股潮流也日益壯大起來,成為19世紀並行交錯的歷史大潮之一。

兩大社會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機器工業對手工業的排擠,使以往的中等階級發生了分化和改組。所謂中等階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資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東、手工工匠、商販等等。他們中的少部分,在機器大工業的排擠下遭到破產,大量被迫受雇於工廠,成為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多數人則還繼續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臨破產的威脅,更多的人雖還沒有面臨危機,但瞻望前景也頗感擔憂。因而也形成為另一個社會利益群體,渴望在社會巨變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為維護和提高社會地位而斗爭。19世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為數眾多,其根源就在於此。其中,無政府主義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產者的情緒;而極力宣傳保留小私有制的學說,則常是小資產階級憂心忡忡地體現。小資產階級熱衷於參加民主運動,也是出於爭取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對中國的影響
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范圍內搶占商品市場,強占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非、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政府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影響:

1.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且程度進一步加深。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深重災難,造成中國長期貧困落後。

2.中國人民英勇抗爭
兩次鴉片戰爭中,中國人民不斷抗爭,農民階級掀起了太平天國運動。

3.中國新思想萌發
魏源、林則徐等開明知識分子,開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萌發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

4.中國近代化起步
地主階級洋務派發起了洋務運動,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同時中國近代工業、科技、教育起步,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7. 工業4.0為什麼是最後一次工業革命

工業4.0在德國被認為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世紀至19世紀,以蒸汽機的使用為標志,實現生產過程機械化;第二次發生於19世紀後半期的電力應用;第三次發生於20世紀後半期,以「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為代表,實現生產工程的自動化。工業4.0被認為是機械化(第一次)、電氣化(第二次)、自動化(第三次)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未來十年,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步入「分散化」生產的新時代。工業4.0通過決定生產製造過程等的網路技術,實現智能製造,進行實時管理。智能製造中的生產設備具有感知、分析、決策、控制等功能,是先進製造技術、信息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生產過程中,感測器、智能診斷和管理系統通過網路互聯,由程序控制上升到智能控制,從而製造工藝能夠根據製造環境和製造過程的變化,進行實時優化,提升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

工業4.0需要解決四大難題

工業4.0是由大規模批量生產向大規模定製生產轉變,是由集中生產向網路化異地協同生產轉變,是由傳統製造企業向跨界融合企業轉變。德國工業4.0工作組的最終報告指出,實現工業4.0尚存在標准化、復雜的系統管理、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網路安全保障等四大難題。(1)標准化:工廠要對內外的各種物品與服務進行聯網,那麼,通信方式、數據格式等許多內容都需要標准化。

(2)復雜的系統管理:實際生產過程與各種業務管理系統協同之後,系統整體更加復雜化,對其進行管理將更困難。

(3)通信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指適用於工業的、具有高可靠性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

(4)網路安全保障:工廠與外界實現聯網之後,惡意軟體的入侵、受到網路攻擊的危險性將進一步提升,需要制定保障網路安全的對策與解決方案。

未來,我國製造業將面臨同樣的難題。因此,加強與德國在工業4.0方面的合作,或將有助於前瞻性地解決這些難題,為未來製造業發展鋪平道路。

最後一次工業革命?

未來製造領域,信息技術將得到史無前例的深度應用。互聯網技術發展正在對傳統製造業的發展方式帶來顛覆性、革命性的影響。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可以實時感知、採集、監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促進生產過程的無縫銜接和企業間的協同製造,實現生產系統的智能分析和決策優化,使智能製造、網路製造、柔性製造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講,製造業互聯網化或者工業互聯網正成為一種大趨勢。

就產品而言,隨著信息技術在製造業領域的廣泛滲透,互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數字化技術嵌入傳統產品設計,使產品逐步成為互聯網化的智能終端。汽車將不僅僅是一個電子產品,未來更將是一個網路產品,或者叫大型可移動的智能終端,具有全新的人機交互方式,通過互聯網終端把汽車做成一個包含硬體、軟體、內容和服務的體驗工具。

從製造模式而言,工廠的集中生產將向網路協同生產轉變。信息技術使不同環節的企業間實現信息共享,能夠在全球范圍內迅速發現和動態調整合作對象,整合企業間的優勢資源,在研發、製造、物流等各產業鏈環節實現全球分散化生產。這也使得傳統信息技術企業有機會更多地參與到製造業之中,而傳統製造企業則向跨界融合企業轉變。企業生產從以傳統的產品製造為核心轉向提供具有豐富內涵的產品和服務,直至為顧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互聯網企業與製造企業、生產企業與服務企業之間的邊界日益模糊。

既然無論從製造模式角度來看,還是從產品角度來看,物質產品和服務都將被電腦存儲和處理的信息所取代。那麼,製造業本身將不復存在,抑或製造業繼自動化、智能化之後不再有突破。
傳說一:工業4.0是革命性改變

德企從不愛談「革命」「顛覆」,或是「破壞」。

套用寶馬集團工業4.0生產專家ChristianPatron博士對新浪財經的答復:「在寶馬集團,不斷改進生產系統是日常工作。工業4.0是符合寶馬邏輯的下一步,而絕不是『革命性改變』」。

寶馬集團對新浪財經確認說,他們在給「工業4.0」起名的時候就開始參與了。現在有一些公眾辯論的主題,最早都是從寶馬的工廠中總結出的,有的甚至在寶馬的工廠中已經處在鋪開階段。這家車企對生產流程改造中的一些嘗試,後來被列為「工業4.0」的生產方式。

他們之後又給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Acatech)提了很多實施項目方面的建議。寶馬參與了德國聯邦政府教研部資助的,針對信息物理系統所設計的CyProS項目;另一個項目是研究在以機器人為主的自動化流程中,如何大幅度提升盈利能力。

對於工業4.0的各個模塊,德國企業並沒有成型的文件,但是他們已經在做了。

「在汽車行業,供給鏈條至關重要。我們在過去幾十年最大的嘗試,就是如何相互聯通以減少庫存。十分巧合,德國政府提出工業4.0這一概念,然後就叫開了。」德國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即將在今年3月底履新德國馬勒公司董事會主席的Wolf-HenningScheider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

「我們現在可以更清楚了解一些零部件在整個供應鏈中的需求狀態。舉例來說,我們生產一種電力輔助剎車系統——無人駕駛中的一個關鍵部件。這個部件在博世6個工廠生產,然後在一個工廠組裝。在工業4.0的背景下,我們可以隨時知道每一個零部件在供給鏈中所處的狀態。」

「我們有一個工廠已經在採用工業4.0的基本原理,並在嘗試不同的指標對工業4.0進行效果評估。」Wolf-HenningScheider對新浪財經確認說。

Wolf-HenningScheider補充說,他們同時也在和客戶,也就是一些生產廠商討論,甚至與一些客戶進行項目試驗,博世生產環節的信息安全也被考驗。

目前,博世集團有專門的軟體公司處理信息安全問題;生產專門的硬體確保信息發出和接受的安全性;所以,和其他德國工業領頭企業一樣,在實現信息聯通的同時,他們也在解決信息安全的問題。

「工業4.0其實是關於創造力的:通過技術革新來獲取競爭力。『物聯網』 (InternetofThings)是工業4.0的一環,機器對話機器,機器對話生產部件,按照實現設定的程序自己完成生產全部過程,以此提升產品質量,解放人力。」德國的企業戰略專家,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的創始人及監事會主席羅蘭-貝格(RolandBerger)接受新浪財經專訪時表示。他強調說,即使是「物聯網」,你也要有「物」才能玩得轉,自動化設備是承載,也是根本。

傳說二:工業4.0可將總生產成本降四成

之前有猜想稱,「工業4.0」直接將人、設備與產品實時聯通,工廠接受消費者的訂單直接備料生產,省卻了銷售和流通環節,整體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比過去下降近40%。

德國企業和專家們並不急於下這樣一個結論。

寶馬集團工業4.0生產專家ChristianPatron博士對新浪財經直言:「誰都在找尋優化成本的最佳解決方案,寶馬也不例外。可現在,很多有關工業4.0的臆想在現實中根本做不到。寶馬也絕不參與到類似有關成本削減比例的辯論中,或是支持毫無根據的預估。」

「很難用一個具體的數字來說明工業4.0到底可以帶來多大程度的成本降低。單個產品的成本下降空間都不同。我們認為工業4.0最大的意義在於降低庫存,這點是非常顯著的。另外一點就是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Wolf-HenningScheider對新浪財經坦言。

「今天,每位顧客都巴不得有一輛獨一無二的座駕,至少也要有定製選擇菜單。如果依照傳統生產方式,這會帶來成本的激升。但工業4.0時代就可以反應夠快。」

Scheider認為,工業4.0還有一個重大意義,就是市場形勢略有變化時,這種變化都會毫無時間差地由終端直接反饋到生產線。現在,走完整個價值鏈仍需要時間,還需要從一個計劃體系轉向另一個計劃體系。

採用工業4.0的理念可以優化整個價值鏈,整個生產流程就會更為有效,減少庫存,生產速度更快。這樣都是節省成本的體現,但無論如何都不應該用簡單的百分比來來衡量。

「工業4.0或許可能將生產成本減少4成到5成,但是這筆賬不是這么算的。實際上,工業4.0可以帶來40%左右的產能提升。在傳統製造業,勞工成本是生產成本的2成,其他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機器設備和第三方服務等等。所以,假設產能提升了40%,整體的生產成本大概降低了8%左右。這8%里,你還要考慮到工人薪酬待遇有所提升才可以。」羅蘭貝格認為正確的成本計算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工業4.0不代表『無人化生產』,甚至未必一定是自動化程度加深。其實工業4.0的關鍵是採用新技術的合理應用程序,為工人們生產過程提供最理想的支持。例如,通過機器人和人力組合,讓機器人承擔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極大地改善不合理的工作流程。」寶馬集團工業4.0生產專家ChristianPatron博士對新浪財經歸納說。

此外,現在所流行的「精益生產」(leanproction),其實無非是快速對客戶需求作出反應,減少一切生產過程中無用和多餘的環節。這種生產方式可以在「多樣化」和「小批量」生產中達到效率最大化。

傳說三:工業4.0是一個德國問題

寶馬集團在4大洲14個國家有29個工廠。僅此一個原因,ChristianPatron認為就足以說明工業4.0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對全球每一個工廠都同等重要。對於其他的德國跨國企業來說,更是同理。

博世集團的工業4.0項目也正在全球運作,針對每一個模塊都有不同的工業4.0項目在進行。全球各地的博世工廠也在尋找因地制宜的項目機會,再全球范圍內推廣。

無論從生產到銷售的任何一個環節來看,工業4.0都不是一個德國問題,但德企是以最為整齊的步伐在推進的。他們想做領頭羊。

德國人工智慧研究中心與20家頂尖工業企業和研究機構,在德國的凱撒斯勞滕(Kaiserslautern)建了一個智能工廠。德國企業中,以自動化技術和工業軟體系統為企業強項的西門子一直在擴充他們所有與垂直IT系統相關的業務。這些年來,西門子的每一次軟體收購,都是為了合並及更新他們認為工業 4.0時代所需的技術。

「工業4.0將信息安全這個問題提上了日程。但這並不是德國一國的問題。數據保護最終將需要一個全球性的合作協議——這顯然一時半會是落實不了的。那就一步步來,先從每個工廠,國家和地區自己的數據保護法規做起。最終會有一天,對信息安全的保護就像現在保護財產,和保護專利一樣,成為常態。」羅蘭貝格對新浪財經說。

一些德企日常的合作機構和參與的研發項目,都可以列出一條很長的名單。這些合作不僅局限涉及諸多國際研究機構。例如針對人力與機器人合作,美國喬治尼亞科技研究所很見長。針對自動化組裝中的機器人協助,馬薩諸塞科技研究所合作十分活躍;而針對ROS工業(ROSInstrial)中的控制軟體研發,慕尼黑科技大學是絕對強項。

工業4.0的巨大潛力

「工業4.0有很大潛力,尤其是在針對市場需求『量身定做』這一環節。讓計劃生產與客戶需求更快速聯通,滿足客戶的多樣需求,工業4.0是個很好的路徑。」Scheider對新浪財經說。

寶馬集團生產部發言人SaskiaE?bauer對新浪財經表示:在所有有關工業4.0的嘗試中,依然只有「人」才能從消費者的視角去看一個產品。很多高端生產廠商相信,只有「人」才能保證產品的高質量。

SaskiaE bauer認為,寶馬集團的生產系統要求有很高的靈活性,人力可以很快適應新程序,更好地應對市場波動。

寶馬認為,工業4.0首先要保障設備互通的同時絕不能威脅到工人本身的操作安全;其次,設備和產品都要受到保護,不能被濫用,或是未授權被使用。所以,工業4.0所遇到的網路安全問題是十分寬泛的概念,為了保障安全,需要生產團隊和IT專家合作才可能達成目的。

羅蘭貝格總結說:如果工業4.0可以減少8%的生產成本,這絕不是一個大數字。當然,在電子產業,例如手機生產,由於人力成本比例更高,成本降低幅度也會高些。整體而言,工業4.0時代的產品主要不是成本腰斬,而是成本降低的同時產品質量還能大幅提升,這就是意義所在。

羅蘭貝格還認為:工業4.0還可以帶來一個好處,就是工人的生活質量將有大幅度提升。

為什麼這么說?物聯網時代,人力將轉移到做更多的軟體開發或是質控方面,他們體力上的壓力就會減少很多—解放人力,這在之前的三次工業革命中都有所體現。

工業4.0時代,產業工人將有更舒適的工作環境,待遇福利都將大幅度提升——這大概是很多中國企業家還沒有關注到的。

8.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背景:

1500年以後,英國經濟表現出快速向前躍進的勢頭。在18世紀,一系列的發明改變了英國棉紡織業的面貌,並且導致了工廠制度的產生。

在這些年裡,其他工業部門也達到了相當先進的水平,而且所有這一切夾在一起,相互作用,使人們在更為廣闊的領域中有可能獲得更大的收益。通過不斷的改良就構成了工業革命,他們使人類的勞動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增長。

原因: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

一是要有大量的只有人身自由而無生產資料的僱傭勞動者;

二是將大量的生產資料和貨幣財富集中到少數人手中並轉化為資本。創造這兩個條件的過程,就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資本原始積累與後來的資本積累不同,前者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大生產建立之前,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產生的前提和出發點。後者是發生在資本主義大生產過程中。

(8)為什麼叫工業革命40擴展閱讀:

英國工業革命歷史意義

英國是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因此,英國工業革命不僅對本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而且對其它資本主義國家以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1)英國工業革命使它的社會生產力得到飛速的發展,工業革命在短短的幾十年內使英國由一個落後的農業國一躍而為世界上最先進的資本主義頭號工業強國,號稱「世界工廠」,稱霸世界達半個世紀之久。

英國在工業革命80年左右時間里,建立了強大的紡織工業、冶金工業、煤炭工業、機器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機器大生產空前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列寧指出:「19世紀中葉英國幾乎完全壟斷了世界市場」。(列寧:《哈利·奎爾奇》,《列寧全集》第19卷,第370頁)

(2)英國工業革命使它在國內的社會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工業資產階級的政治統治地位。

到19世紀40年代,工廠制在英國工業生產中已佔居統治地位。根據1841年的材料,英國工廠工人在棉紡織業中佔68.7%,在毛紡織業中佔60%,在絲紡織業中佔40%。工廠制的確立,形成了近代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3)英國工業革命改變了國內的經濟和人口的分布,出現了一些新興的工業區和工業城市。工業革命前,英國經濟最發達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是以倫敦為中心的東南部。

工業革命開始以後,西北盛產煤鐵的荒蕪地區出現了很多新興的工業中心和城市,如曼徹斯特、蘭開夏、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斯卡斯爾等。

經濟中心由東南向西北轉移。隨著工業和城市的繁榮和發展,農村人口大量轉入城市,城市人口猛增。19世紀40年代,英國城市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三,工人已達480萬。

9. 工業革命的含義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18世紀60年代-19世紀40年代)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機器大工業取代工場手工業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其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
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是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10. 西方人稱工業革命叫什麼

英國工業革命始於18世紀60年代,以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為始,以瓦特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使用為樞紐,以19世紀30、40年代機器製造業機械化的實現為基本完成的標志。17世紀時,英國資產階級政權的建立促進了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英國的殖民擴張為資本主義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資本,圈地運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大生產所必需的勞動力,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國內外市場的擴大對工場手工業提出了技術改革的要求,因此以技術革新為目標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發生。
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表現是大機器工業代替手工業,機器工廠代替手工工場,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它是英國社會政治、經濟、生產技術以及科學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它使英國社會結構和生產關系發生重大改變,生產力迅速提高,這次革命從開始到完成,大致經歷了一百年的時間,影響范圍不僅擴展到西歐和北美,推動了法、美、德等國的技術革新,而且還擴展到到東歐和亞洲,俄國和日本也出現了工業革命的高潮,它標志著世界整體化新高潮的到來。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叫工業革命40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工業氧化鋁的容重是多少 瀏覽:125
如何將汽車鑰匙改裝成手機開鎖 瀏覽:264
賓士glb機油位置怎麼測 瀏覽:932
奧迪a4l倒車鏡片怎麼調 瀏覽:656
2040萬的新能源汽車買哪個 瀏覽:192
工業風毛坯棚怎麼處理 瀏覽:796
西安馬家灣工業園什麼時候搬 瀏覽:112
賓士前後剎車片多久換一次 瀏覽:894
寶馬m5擋把怎麼掛 瀏覽:730
沙溝工業大廈怎麼走 瀏覽:529
明年汽車市場價格走向如何 瀏覽:168
汽車電瓶大線後開多久能充滿 瀏覽:166
奧迪車載流量用沒如何續費 瀏覽:585
為什麼汽車改裝輪轂好看 瀏覽:868
二手19奧迪a6l到底多少錢 瀏覽:416
賓士怎麼區分底盤 瀏覽:259
奧迪底板怎麼裝 瀏覽:916
汽車天窗是什麼 瀏覽:679
卡達工業有哪些 瀏覽:895
汽車談判技巧有哪些 瀏覽: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