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紡織廠工作怎麼樣累嗎,女的都幹些什麼
在紡織廠工作累。
紡織廠分為兩種:一是紡絲廠,二是織造廠。
紡絲廠一般有紡絲工,移料工,上絲工,接尾工,加彈工,備管工等,工作現場溫度高一般是30度以上。紡絲工工作現場最多能達到65度。另外技術工分為:電儀工,自動化,工藝員,工作較輕松,可以考職稱,漲工資。餘下就是管理人員。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② 我國紡織工業的現狀前景
作為國民經濟最重要的產業之一,紡織業近年來依靠科學發展觀,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
一、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紡織行業向更強邁進
「十五」期間,紡織行業在推動科技進步、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方面亮點頻現,並取得了突出成就:行業的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2005年,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的利稅總額、利潤總額分別達到1231億元和690億元,比2000年分別增長了104.6%和133.5%。與此同時,全行業的資產負債比2000年下降了5.2個百分點,行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由34412元/人提高到51099元/人,紡織工業的市場競爭力正在不斷提升。
國內裝備製造技術的提高和國際先進技術裝備的加快引進,使行業裝備和技術水平有了大幅提高。「十五」期間,我國國產成套設備基本達到20世紀90年代的國際水平。棉紡行業國際先進水平的技術裝備比重超過50%,比「十五」初期提高了20個百分點。
多年來制約紡織行業產業升級的印染後整理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國產印染面料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十五」期間,國內紡織面料出口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長,5年擴大了1.4倍,出口服裝的面料自給率從「九五」期間的50%提高到「十五」的70%,帶動了行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這些數字是紡織業近幾年取得的成就的量化體現,而成就的取得有賴於全行業成千上萬企業的不懈努力和孜孜追求。
「這5年,是中國紡織行業發展最快、步子最大的5年。行業在發展速度、技術進步、質量效益、市場活力、融入全球化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績,這進一步證明了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完成中國工業化的最後15年,紡織工業仍將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在2006年1月召開的全國紡織工業發展與改革工作會議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的總結令人振奮。 二、在新型工業化道路自主創新,成功「亮劍」
然而,即使在最亮眼的業績面前,中國紡織行業仍然面臨著提升競爭力的巨大壓力。用科學發展觀審視「十五」期間中國紡織行業的發展可以發現,盡管紡織行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嚴峻問題。行業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還大多處於加工供貨的低端環節,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自主品牌的實力薄弱,行業體制和機制存在問題較多,生產方式、經營管理機制和產業鏈整合控制力還不適應紡織經濟全球化的新特點和新要求。此外,資源短缺、環境污染、貿易摩擦等也是紡織行業在發展中必須正視和解決的問題。
在令人警醒的差距面前,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只有加大研發投入,攻克核心技術,提高品牌貢獻率,才能在市場競爭中贏得主動,有所作為。
在年產45000噸粘膠短纖維工程系統集成化研究項目榮獲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的同時,年產20萬噸聚酯四釜流程工藝和裝備研發暨國產化聚酯裝置系列化、PA6/PE共混海島法超細纖維及人造麂皮的系列化產品開發和產業化、熱塑性高聚物基納米復合功能纖維成形技術及製品開發3個紡織項目也榮獲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高分子製版感光材料項目則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近年來,紡織行業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項目獲得國家獎項。
山東魯泰紡織有限公司開發出的300支純棉色織襯衫,單品價格高達5000元,代表了當前紡織工藝技術的最高水平。全國最大的無梭布織造生產基地——山東魏橋創業集團,以無結紗比重達到100%、精梳紗比重達到85%、無梭布比重達到80%的技術實力,提前實現了棉紡行業「十一五」規劃目標。
2006年,中國紡織機械行業新產品產值達到114.42億元,同比增長了41.33%,積極發揮著裝備行業對紡織業發展的重大推動作用。年產15萬~20萬噸的大型聚酯成套裝置,不僅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而且萬噸單位投資從8500萬元下降到1300萬元,使化纖行業在國產裝備的武裝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紡織行業在產品開發、設計和織造工藝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時,紡織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也得到了提高。「山東魯泰的高檔色織襯衫能夠擁有世界1/3的市場,一靠科技,二靠品牌。」魯泰集團董事長劉石禎道出了自主創新、成功「亮劍」的真諦。三、在新型工業化道路上國家戰略推動行業發展
2007年是國家實現「十一五」規劃綱要的重要一年,也是紡織行業實現創新發展的關鍵年。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中對人均GDP增速達到6.6%的預期,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更加明顯。可以預見,「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將存在更大的增長空間。
在解讀國家「十一五」規劃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高度概括了國家戰略對紡織行業的推動作用:繼續發揮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競爭優勢,調整優化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和產業布局,提升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促進紡織工業由大變強,這是國家對紡織工業發展的要求;支持高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和以優勢產業為重點的「走出去」戰略,使得紡織工業成為我國新時期在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中最有提升潛力的競爭性行業;
針對國家科技進步指導性攻關目標,紡織行業已經確定的「28+10」攻關項目,包括新材料、新工藝、節能環保、循環經濟的關鍵技術攻關項目以及重點應用基礎科研項目攻關。一系列以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為主攻方向的發展目標和蓬勃實踐,都表明「紡織的好日子剛剛開始」。心得體會:作為紡織系的一名學子,我目前最關心的是紡織工業現狀及發展前景。它關繫到我以後能否在紡織行業更好地發展下去,和所學的知識能否更好地運用出來。現在看到紡織技術不斷在創新,品牌不斷地升級,連制約紡織行業產業升級所遇到的問題都能很好地解決,並給企業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甚至還獲得了國家科學的最高獎項,心理挺高興的。這說明了我國紡織現狀挺好的,前途光明,並不斷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還起到了引領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完成中國化的最後15年的促進作用。
③ 紡織工程為什麼不好呢
作為一名大四學生,就自身目前了解作以下解答:
1,工資待遇差。工作地點大多都在江蘇,浙江,廣東等沿海城市,對內陸地區又不想離家遠的同學不太友好。由於工廠的工作環境差,噪音,粉塵,工資低,年收入很難過10W。所以身邊的同學都傾向於找服裝公司,從事供應鏈、運營等工作,很少有同學願意去紡織廠工作。如果你身處中部地區,不想離家太遠,找工作比較兩全。
二,考公崗位少。就2022國考,紡織工程應屆畢業生的崗位幾乎沒有,只能考競爭相當激烈的三不限崗位。省考崗位相對多一點,如監獄系統有招這個專業的同學。
④ 紡織工業是指什麼
紡織工業指對紡織原料(棉、毛、絲、麻、化學纖維)或其製品進行加工的工業部門,包括紡紗、織布、印染以及復製品生產等,是輕工業中的重要部門之一,與人民生活關系十分密切。我國的紡織業發展迅速,現在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區都有了現代化的棉紡織工業企業和棉紡織加工中心。目前上海仍是我國最大的棉紡生產基地;江蘇省的棉紡織品生產也十分發達,主要中心有無錫、南通、常州、蘇州、南京、揚州、鎮江、鹽城和徐州;湖北省的棉紡織生產能力居全國第三位,主要中心有武漢、沙市、黃石、宜昌等;山東是近幾年來發展較快的省,主要中心是青島、濟南;河南省是新興的棉紡織基地,主要中心有鄭州、洛陽、新鄉、開封等;河北省是我國六大棉紡織品產地和調出地之一,主要中心有石家莊、邯鄲、保定、邢台、唐山等。為了平衡重工業地區男職工多,女職工少的社會狀況,在鞍山、包頭等地布置了一些棉紡織廠。
中國是世界上生產絲綢最早的國家,素有「東方絲國」之稱,因此,絲紡織業起步較早。它包括桑蠶絲和柞蠶絲紡織,以桑蠶絲紡織為主,其分布基本上與養蠶業的分布一致。桑蠶絲紡織主要集中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等桑蠶產地,其中,上海是全國最大的絲紡織工業中心;蘇州、杭州和湖州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綢市」,四川的「蜀錦巴緞」自古有名,主要中心有南充、成都、重慶;珠江三角洲上的廣州、順德、佛山、中山、東蕪等是我國南方重要絲綢中心;柞蠶絲是我國的物產,遼寧省是全國最大的柞蠶絲綢中心,主要加工中心有丹東、鳳城,其次是山東省的青島、煙台。
我國的毛紡工業發展很快,目前,已形成了一個包括精紡、粗紡、絨線、毛毯、駝絨、長毛絨、羊毛衫、工業用呢、工業用氈、人造毛皮等十大類產品和毛紡工業體系,改建、擴建了原有毛紡中心上海、北京、天津、無錫等地,新建了新疆烏魯木齊、內蒙古海拉爾、呼和浩特、青海的西寧、甘肅的蘭州、天水、寧夏的銀川、西藏的拉薩、林芝和雲南的曲靖等毛紡工業中心。
⑤ 紡織業是怎樣生產發展的
第一批機械紡織工場用水輪驅動,廠房簡陋,設備粗糙。其中有些廠房過去是倉庫和堆棧。建廠初期投資額都比較低,但情況迅速改變。惹人喜愛的水紗暢銷,給廠主帶來了巨大利潤。水紗由英國運至海外銷售,所得利潤大部分投資於擴充企業和新建廠房。棉紡工業的建立因此並不那麼依賴於資本市場,主要通過企業利潤自行提供資金。
出口的繁榮昌盛以及隨著每次技術改進提高生產力,使棉紡業的規模飛速擴大。每個廠都有好幾百人在工作。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蘭開夏郡的紡織業中心出現了6至8層高的廠房,以及紅磚砌的輔助用房。這些都是一個新時代開始興旺發達的最初見證。
英國的興趣在於輸出棉紗和棉織品,而不是輸出紡機,以免帶來新的競爭。雖然禁止輸出紡機,但卻無濟於事,英國無法保持壟斷。盡管以處罰相威脅,但工業間諜事件、走私機器零件以及外國的有關人員設法把英國的專業人才弄出國,仍有增無減。因此從19世紀30年代起,美國、法國以及瑞士等國的競爭開始在市場上出現,並迫使英國在價格上做出讓步。1842年紡織機械的出口禁令終於被廢除。
成本被迫降低,需要企業不斷改進技術。聯繫到這一點,必須提到18世紀30年代初引進的理查德•羅伯茨的自動走錠精紡機。在一台紡機上可自動卷線,裝上400至600錠子,以後甚至增加到1000錠子。這是紡織技術上的一項最有意義的發明。但由於勞動力過剩和廠主利潤的下降,妨礙了在紡紗業中普遍使用這一昂貴的革新措施。紡紗業仍願用它們古老的設備從事生產。
到1851年,英國以其1800萬錠子佔了世界棉紡織業產量的一半,頑強地保持其領先地位,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所有世界貿易渠道都告中斷,新的棉紡織業在一些歐洲大國建立起來為止。
⑥ 紡織工業的社會特徵,包含有哪些急需,謝謝了
紡織行業自身發展將主要呈現4個方面的新常態的特點。
一、經濟增長逐步減速換擋。但是隨著外在市場環境和要素成本改變,紡織行業經濟總量增長,已經開始從高速向中速逐步轉變,行業纖維加工量,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利潤總額等指標,「十二五」以來增速明顯低於「十一五」時期。到2014年已經減緩為一位數的增長。「十三五」期間行業增長,總量的增速,仍處於趨緩的空間,但是不意味著衰退,行業調整深化和行業競爭力提升,仍將在中速水平保持發展。
二、結構調整支持行業穩定發展。紡織行業在新原料、終端產品、產業布局、生產能力、企業組織等方面,存在著結構性的矛盾和問題。必須在轉型升級過程中逐步強化紡織部署,中西部建設,海外產業布局,生產性服務業等新增長點對行業的帶動作用。同時努力化解階段性產能過剩,中小企業競爭力不足等風險問題。產業結構優化帶動的效益提升,將有利於對沖行業經濟增速下行的影響,成為行業經濟穩定增長的根本支撐。
三、創新驅動行業的轉型升級。加強創新驅動是紡織行業有效滿足內需升級要求。破解生產要素和資源環境制約,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根本途徑,是行業適應引導新常態發展的必然要求。行業在科技進步、產品開發、品牌建設、企業管理等重點領域大力加強創新要素投入,著重加強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和培育適應創新需要的人才隊伍,使自主創新能力真正成為紡織行業核心競爭優勢,成為驅動行業轉型升級新的引擎。
四、資源配置優化紡織發展格局。要素資源的制約和國際競爭的加劇,將促使紡織行業不斷尋求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發展效益。為此行業在資源要素的消耗使用上將進一步強化綠色生態和可持續發展,產業布局要更加緊密結合,不同地區和國別資源環境條件,更加充分利用國內國外的優勢資源。
⑦ 紡織行業發展前景
中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是紡織產業鏈最完整、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具有邁進世界紡織強國陣營的扎實基礎和明顯優勢。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紡織業的未來將開辟出新的格局。
一、紡織企業國內西遷或東南亞建廠
近幾年,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不斷趨升,東南亞地區勞工成本低的優勢顯現,加上該地區各國實施的稅收及政策優惠,許多紡織服裝企業紛紛掘金東南亞,到東南亞投資逐漸成為熱潮,尤其是對越南、柬埔寨、緬甸、寮國等國,投資者的興趣更是濃厚。2017年中國紡織企業也在順應這個大潮,融入掘金東南亞的大軍中,今年以來,包括天虹紡織、香港溢達集團、紅豆集團、魯泰紡織等數十家紡織企業紛紛到此地區拓展建廠。而同時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的紡織企業也同樣在部署新疆等中西部地區建廠。
面對2017年這樣的市場環境捉襟見肘,很無奈,也很悲觀。很簡單,不要再等什麼市場會變好了,直接就生產在如此惡劣環境下,都能盈利的產品。對紡織業來說,劣質或者普通的產品,真的一馬路都是,大家都很清楚。但質量優秀的產品,無論是中國市場還是世界市場,還是非常稀缺的,稀缺的產品,自然高價,自然盈利。我們的問題,就是怎麼以一個普通,甚至更低的成本,生產出優秀的產品。
二、 「互聯網+」開辟紡織新格局
在2015年兩會,互聯網+被寫入基本國策,克強總理的政府報告中指出,「互聯網+」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在2016中國服裝論壇杭州峰會上「世界互聯網教父」凱文凱利預言了互聯網紡織的未來,他曾在多年前出版《失控》一書,預見了雲計算、物聯網、虛擬現實等趨勢,「當機器人取代了人工出現在紡織服裝行業,未來,時尚不僅是生產服裝這么簡單。」他從人工智慧、虛擬現實、分享、流動等介紹了未來十年、二十年的互聯網紡織大趨勢。
作為中國的傳統支柱產業,「互聯網+紡織」將是改變紡織現狀的一大創舉,隨著2年發展,涌現出一大批「互聯網+」B2B平台,其中不乏全球紡織網,阿里巴巴等老牌明星,也有鏈尚網,布聯網,搜布等新興平台。電子商務帶給紡織行業的除了交易流程更加便捷,更多的是突破了原有的地域限制,將中國各地面料和服裝廠的供需聯合在了一起,從而解決傳統的賣布難和找布煩問題。
三、科技創新為行業注入新鮮血液
近來出現「機器換人」熱潮,其出發點是提高生產環節的自動化與高效率,以機器替代傳統的人工操作。2017年人工成本增長令紡織企業困難加劇,由此形成了這股熱潮。
2017年,紡織行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多項行業關鍵技術取得進步並得到推廣,數字化、網路化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廣泛應用。企業重視並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取得成效,全行業有17項成果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650項成果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規模以上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數是「十一五」末的3.4倍。因此,創新驅動在行業的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起到的帶動作用愈發明顯。
⑧ 為什麼說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
因為「衣食住行」中第一位是「衣」,沒有衣物蔽體所有工作都無法實施。同時紡織工業也是中國市場化程度最高,競爭最充分,經濟帶動作用大的產業之一。與重工業比,它具有投資少、資金周轉快、建設周期短、容納就業人數多等特點。為國民經濟建設積累了大量資金,同時在我國保持外匯收支平衡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
織工業
織工業是將天然纖維和化學纖維加工成各種紗、絲、線、帶、織物及其染整製品的工業部門。按紡織對象可分為棉紡織工業、麻紡織工業、毛紡織工業、絲紡織工業、化學纖維紡織工業等。按生產工藝過程可分為紡紗工業、織布工業、印染工業、針織工業、紡織品復制工業等。紡織工業是輕工業的重要工業部門之一。
一、開發核心技術
開發核心技術,提升產品附加值。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中國紡織業應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以提高競爭能力的優化升級。加大機電一體化的先進紡織機械和高性能、高功能性纖維的開發應用,通過對市場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努力做好發現和預測潛在需求的工作,既要從纖維等紡織產品的面料新技術的研發和服裝設計入手,著力做好開發、生產、銷售、管理工作,提高產品檔次,建立起從原材料到產品的一系列整體的開發體系,又要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在資金尤其是技術方面的合作,學習和借鑒其在產品研發設計、質量管理及品牌推廣等方面的經驗,形成自有知識產權技術品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適應國際化競爭的需要。
二、實施品牌戰略
創新品牌,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開發和設計能力,加快實施品牌戰略。21世紀的經濟是以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支撐起來的具有特色文化內涵的品牌經濟,中國紡織服務應建立起產品設計、打樣、製版、測試、生產、物流和銷售於一體的出口產業鏈,積極與國際采購商、國際知名廠商合作,積累技術與資金、吸取經驗,並盡快創建自有品牌體系。採用與國際接軌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因地域差異而產生的信息差異、技術差異,使品牌產品在最初級的研發階段能夠與國際品牌同步,使品牌產品能夠形成自我的個性特點及時尚前瞻性。
降低成本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完善紡織服務產業鏈,努力降低成本。首先,新一輪競爭的主要內容是國際市場的重新分割,競爭的產品層面上將由中低檔紡織產品向中高檔紡織產品轉變,競爭的關鍵是價格高低。因此,中國紡織業要以信息化主導市場,堅持內外信息結合,分析並建立健全全球采購和供應信息系統,以尋求大規模的生產定製。其次,要想在國際化競爭中快速發展,必須採取強強聯合的辦法,以形成航母,使很多企業互相依託、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在生產中做到不同品種、不同規格的產品快速轉換,實現彈性專精生產模式。企業所參與的群體規模越強大,運行效率越高,運行成本就越低,企業的競爭力才會越強,實力才會越大,從而提高企業的生產及經營能力,全面提高紡織產業綜合競爭力。第三,必須建立起先進、高效、穩定的行業信息網路,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紡織業。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中,現代流通體系猶如一座橋梁和紐帶,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網路及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信息資源成為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線,信息化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構建結構合理、內容完善、查詢便捷的行業住處資料庫和注重實效的信息服務體系以及人才的培訓制度,開發紡織ERP軟體、CIMS軟體和多種專業化電子商務平台及交易規則。適應電子商務的發展形勢,充分利用現有的互聯網技術,設計網頁,構建網站,全面做好企業信息系統的建設,信息技術搶占國際市場。
三、走出去戰略
堅定實施走出去戰略。首先重點是開辟多元化市場和分享優惠貿易政策。其一可通過整合國內市場,在采購、生產、運輸上獲取巨大成本優勢進軍國際市場;其二可利用股權關系建起國內企業與著名企業的紐帶,實現企業的國際化;其三實力較雄厚的企業,可以採用收購和兼並的方式在國外適宜地點投資辦廠,這樣既可以拓寬銷售渠道,又能與當地相關企業形成利益同盟,減少貿易摩擦等。
其次,應自覺遵守法制,誠信經營。國際貿易講究的是效率和信譽,誰違背國際貿易規則,誰將受到規則的否決和制裁。
當今社會責任標准和生態環保標准將成為阻礙我國紡織服務出口的主要壁壘之一。為此,中國紡織業在國際貿易中,一要嚴格執行國家的勞動法規,堅持以人為本,切實維護工人權益。二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三要建立嚴格的質控機制,增強綠色環保意識,在紡織服裝產品的原料採用、生產製作、設計包裝和產品使用後的處理等方面嚴格按照環境保護法規來動作,主動推行生態環保認證,堅持國際認可的標准,與國際化接軌。
四、建立誠信的服務機制
再次,應積極開展紡織行業外交,提高中國紡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通過加強與國際同業競爭者、合作者、相關產業、客戶和消費者、社會團體、經濟與政治組織及個人的溝通、交流與互信,消除和避免因誤解而造成的沖突與隔閡,提升國際形象,樹立強國地位,打造中國紡織國家品牌,提升我國紡織產業的整體美譽,構造有序的產業體系,保證中國紡織業在經濟全球貿易一體化時代能夠穩定、健康和快速發展。
⑨ 紡織工業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現狀:盈利下降,2020年行業發展壓力增大
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2019年,紡織行業景氣度總體處於擴張區間,2019年四季度紡織行業景氣指數為55.2,達到全年景氣度最高值。2019年行業景氣度和開工生產情況基本平穩,紡織行業景氣度總體處於擴張區間。2020年中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外部形勢更趨復雜嚴峻。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全球經濟風險點增多的復雜局面與國內結構性等問題仍存。新冠肺炎疫情不僅給紡織企業造成內銷經濟損失,也使企業面臨外貿訂單流失及國際競爭加劇的情況。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以及全球各國經濟下行影響,我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內外部形勢更趨嚴峻。但樂觀來看,我國宏觀經濟長期向好的基礎不會改變,國內宏觀經濟政策將更加著重穩增長。隨著疫情得到控制,紡織行業逐步恢復發展,國家也開始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台各種扶持政策,幫助紡織行業企業緩解經營壓力,紡織行業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更多數據可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⑩ 現在的紡織行業怎麼樣,有發展前途嗎
行業景氣度持續走高
2021年以來,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平穩、國內外市場復甦向好支撐下,紡織行業景氣度和產能利用水平均持續穩步向好。2021年第四季度,我國紡織行業景氣指數為62.3,較第三季度上升了3.6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國內疫情控制較好,國慶假期、「雙十一」電商促銷、過年商品大促等因素帶動了消費市場持續恢復,紡織行業企業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和活力我國紡織行業運行穩定恢復。
整體來看,2021年我國紡織行業景氣度提升,生產和需求恢復,產品出口額創新高。行業整體運行情況穩定。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紡織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