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棗庄市薛城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也是我區徹底擺脫困境的關鍵年,實現經濟振興的攻堅年,重回全市第一方陣的翻身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國內經濟回升內在動力仍然不足。我們既要充分估計前進中的困難,更要看到發展中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棗庄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扶持政策陸續落實,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六大交通基礎設施」在我區匯集,使我區交通樞紐的優勢進一步凸顯;兩次奚仲文化研討會、兩次全國性汽車賽事、動車組停靠,進一步提升了我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經過連續三年的努力,遠通紙業、10億立方煤制氣、2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城南新區建設、魯南鐵水聯運物流園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繼實施,極大地提振了幹部群眾的信心。只要我們抓住一切可用機遇,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動搖,不懈怠,拼全力,就一定能夠推動薛城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好更快地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七大、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按照「穩增長、調結構、促消費」的要求和區委確定的「12345」工作思路,圍繞打造「城市新門戶、物流新樞紐、煤化工新園區、製造業新基地」目標,加快聚集產業、聚集人氣,堅持投資拉動、結構調整並舉,振興工業經濟,統籌城鄉建設,提升三產檔次,強化農業基礎,增加群眾收入,優化發展環境,建設更加富裕、文明、和諧的新薛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9‰以內,萬元GDP能耗下降5.7%,COD、SO2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6880噸、4400噸以內。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振興工業經濟,增強趕超發展支撐力。堅持大集團帶動、大企業引領、大項目支撐,升級改造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擴張總量,提高質量,提升工業經濟綜合實力。
培育企業集團、骨幹企業。大集團、大企業是現代工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夯實工業基礎、增強區域競爭力的關鍵。把培育企業集團、壯大骨幹企業作為振興工業經濟的重中之重,按照企業集團運營模式,規范運作安陽礦業、安泰煤業兩大集團,鼓勵其主業做大、多業發展,增強帶動力和支撐力;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一定規模、核心競爭力較強的企業,制定扶持政策,分類指導,通過資本運作和產權聯合等形式,推進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加快培育一批以名牌拳頭產品為龍頭、主導技術優勢突出的大型企業集團。培植壯大骨幹企業,以青啤(薛城)公司、薛焦化工、天元化工、聯興玻璃等50家納稅過百萬元的現有企業為重點,加強運行監測,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技改擴能,膨脹規模,提高效益,促其盡快做大做強。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按照「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改變單純依靠資源的傳統發展方式,積極引進高新技術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支柱產業多元化、新興產業特色化,構建與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相適應的現代工業體系。大力發展煤化工產業,確保10億立方煤制氣一期安裝設備,2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項目投產運營,4萬噸乙二醇項目啟動建設,延伸上下游產品,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煤化工產業縱深發展。優化提升造紙產業,以遠通紙業為龍頭,圍繞提高產品檔次、增加附加值,加大協調力度,確保年產20萬噸高檔牛皮卡紙的5號機投產運營,著手實施年產40萬噸高檔特種紙項目,技改提升海象、德容、運河紙業等企業,進一步膨脹產業規模,力爭3年內全區造紙產量達到100萬噸。著力扶持機械製造產業,重點培育同濟機電、北斗製冷、金紡印染、高晟電動車等企業,加快吉通制管、錦輝鍛造、通晟機械、恆邦精密鑄造、金正電動車等項目建設,增強企業帶動力和產業集聚力;引導企業加強產、學、研聯合,研發核心技術,開發自主品牌,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名牌產品嫁接聯姻,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一批利用高新技術改造的傳統產業示範企業,增強產業整體實力,促進縱向配套、橫向協作發展,盡快實現由「薛城加工」向「薛城製造」、「薛城創造」轉變。嚴格控制落後產能,拆除愚公、金興等立窯生產線,逐步退出水泥等高耗能行業,淘汰落後生產工藝,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構築產業集聚載體。園區是承接產業轉移、加速產業集聚、培育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和平台,是內引外聯、對外開放、招商引資的前沿和窗口。圍繞建設新型生態煤化工基地,依託現有企業、技術,爭取魯南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院落戶,孵化、吸引更多的項目向精細化工園、鄒塢陶庄煤化工園聚集,打造全市「煤化工新園區」。進一步完善薛城經濟開發區功能,重點扶持礦用設備和紡機風機產業,引導更多的配套企業向開發區聚集;充分發揮張范位於棗薛經濟帶重要節點的優勢,藉助浙江工業園建設機遇,高標准規劃建設張范經濟組團,抓好華信國資電纜等項目建設,著力引進、扶持一批汽車製造、電動車項目,打造全市「製造業新基地」。
(二)努力改善城市形象,打造魯南城市新門戶。深入開展「城市建設攻堅年」活動,進一步完善設施,提升功能,規范管理,彰顯特色,樹立門戶城市新形象。
突出抓好城鄉規劃。遵循城市總體規劃,高標准編制城南新區控制性詳規和主要地段修建性詳規,積極配合市規劃部門做好新城南部區域及京滬高鐵站周邊規劃,統籌抓好城市西部、北部區域的規劃編制。按照棗庄中心城區重要組成部分和衛星鎮發展定位,陶庄鎮、鄒塢鎮圍繞發展重化工業,張范鎮圍繞建設浙江工業園、打造棗薛經濟帶的重要組團,沙溝鎮圍繞發展城郊經濟,周營鎮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做好城鎮功能和產業規劃編制,以規劃引領城鄉建設,加快與棗庄中心城區對接融合,實現一體發展。
著力完善基礎設施。以道路建設為先導,配套完善中和路、礦建路,加快建設錢江路,開工建設珠江路、湘江路,適時啟動薛周路北段、昆侖山路、東外環路南段建設;協調打通永興東路、黃河東路、東外環北段,暢通與棗庄新城的連接;籌劃改造與周邊縣市的連接道路,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網路體系,增強聚集和輻射帶動能力。以提升服務功能為重點,擴建長江水廠,實施集中供熱工程,整治背街小巷,完善供排水、供氣管網,改造汽車站,抓好老年福利服務中心和兒童福利院運營;高標准建設水系景觀,擴挖奚仲湖、仲虺湖,改造蟠龍河、小庄河、小沙河,加快建設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的棗庄西城區。
大力加強城鄉住房建設。抓住省市政策扶持機遇,加大棚戶區改造、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力度,以大建設帶動大改造、實現大變化。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綜合開發、分步實施」的原則,改造火車站廣場、燕山路兩側、東小庄村、陶庄工礦區等棚戶區57萬平方米。繼續推進城南新區6個城中村改造,抓好東姚、邵庄、西小等32萬平方米安置小區建設,完成東姚、西姚、邵庄3個城中村改造,建設泉興華庭、奚仲花園、盛世國際花園等住宅小區,全年開發房地產100萬平方米,配套建設一批經濟適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繼續推進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每鎮選擇有條件的2—3個村實施集中搬遷,全區建設連片住房6100戶、分散住房3300戶,改造危房4600戶。
全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統籌抓好泰山路、臨山路、黃河路、沿河路等城區主要道路綜合改造,繼續實施城區綠化、亮化工程,規范沿街門市廣告牌匾,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臨山路數字化管理試點,落實「門前五包」,推行「雙包雙考核」,嚴格控建拆違,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網格化水平。結合社會公德和市駐地意識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制度約束,引導公眾模範遵守城市管理法規,自覺參與城市管理,堅決曝光、處罰各類破壞公共設施、醜化城市形象行為,努力營造文明優美的城市環境。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培植經濟增長新亮點。把繁榮發展服務業作為調結構、促消費的重要舉措,完善載體,提升檔次,全面構建符合市駐地標準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完善生產性服務業功能。依託鐵路貨場和棗庄港,規劃建設貨場物流區和臨港物流區,爭取鐵路部門設立戰略裝貨點、建設鐵路專用線,籌劃建設煤化工專用碼頭、旅遊碼頭,完成疏港路改造,完善物流中心、信息平台等配套設施,引進一批大型倉儲、物流項目,加快發展臨港經濟;結合張范經濟組團規劃、建設,完善汽配物流市場設施,運作產業配套項目,新建2家汽車專賣店,抓好銀海葯業物流園項目建設,增強區域物流綜合服務功能,打造魯南物流新樞紐。藉助京滬高鐵棗庄站中央商務區建設,開發、建設高檔寫字樓、商務會館,吸引周邊大企業、大集團總部入駐,大力發展商務經濟、總部經濟,積極培育金融保險、中介服務、信息咨詢等新興業態,打造區域性金融中心,籌建旅遊集散服務中心,引進一批高檔休閑娛樂場所,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提升生活性服務業檔次。進一步完善城區商業設施,抓好貴誠購物中心改造,推進傳統商貿業態提檔升級。以「四引、七個一」為抓手,突出小庄河、小沙河沿岸和火車站廣場等重點區域,建設一批精緻、高檔特色商貿街區,引進一批購物廣場、大型超市、高檔品牌連鎖店和餐飲名店,啟動建設銀座商城、銀興影視文化中心,全面提高消費檔次和服務水平。加快城鄉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健全便民服務網點,增強配套服務功能,吸引不同人群消費,進一步提升區域人氣。
(四)統籌城鄉發展,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強化基礎、調優結構,壯大龍頭、培植特色,全面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努力夯實農業基礎。投入資金6000萬元,抓好河道疏浚、林網綠化、飲水安全、沼氣建設等工程,完成蟠龍河南支改道、小營水庫後續治理,改造中低產田1.2萬畝,新建、完善鎮村林網1.5萬畝,解決農村1.2萬人飲水問題;加大支農惠農力度,扎實開展「雙十雙百」工程,嚴格落實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及時發放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幫扶經濟薄弱村12個,切實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全力提升傳統農業。圍繞優質瓜菜、食用菌、林果、生豬、長毛兔等特色產業,膨脹特色基地規模,推進農業「四化」進程,爭創國家級蔬菜標准園500畝,新擴優質瓜菜基地1.5萬畝、林果基地1000畝,建成小麥、玉米高產方4萬畝,推廣良種良法30萬畝,新建標准化養殖場40個、畜牧小區20個。依託現有優勢產業,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新型合作組織,扶持5家農業龍頭企業實施技改擴建,新上一批農業龍頭項目,切實增強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
推進一三產聯動發展。充分發揮市駐地優勢,借鑒外地「農家樂」經驗,鼓勵農民從一產向三產轉移,實現本土就業、增收致富;精心選擇、規劃一批特色村莊,挖掘特色資源,實施景觀化打造、特色化建設,完善種養、觀賞、住宿、餐飲服務功能,改變傳統生產模式,大力發展城郊農業、觀光農業、休閑農業,開辟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鼓勵龍頭企業、種養大戶參與土地流轉,實行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生產,切實提高農業規模效益。
(五)加快提升文化旅遊業,增強區域文化軟實力。把發展文化旅遊作為推進城市轉型的重要內容,挖掘、包裝、推介特色文化,促進文化與旅遊經濟、休閑經濟相結合,豐富旅遊文化內涵,全力打造旅遊輸入型城市。
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積極保護、傳承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弘揚奚仲「探索創新」、孟嘗君「崇禮尚義、兼容並蓄」等優秀文化傳統,深入挖掘、整理奚仲造車、中陳郝古瓷窯、墓山漢墓群等歷史文化資源,鐵道游擊隊紅色文化資源,魯南大鼓、山東快書、薛城嗩吶、張范剪紙、洛房泥塑等民間文藝、民俗文化資源,微山湖、蟠龍河等濕地文化資源,搞好包裝、策劃、推介,打響「奚仲故里」、「紅色勝地」、「車賽之都」等特色文化品牌。融合傳統文化精髓與時代價值追求,培育薛城城市精神,增強區域凝聚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完善文化旅遊載體建設。把奚仲造車文明與現代汽車文明統籌規劃、開發,加快中華車祖苑車神廣場、奚仲紀念館建設,規劃、建設楊峪體育公園,完善「三車一馬」場地設施,發展汽車製造、銷售、休閑、服務等配套業態,打造「車賽之都」。圍繞「濕地高爾夫」業態,完成蟠龍河濕地公園總體規劃編制,擴挖三大水面(西丁段、東倉段、田灣段),基本形成城市濕地景觀。突出民國建築風格,確保民國影視文化城二期建成運營,籌建鐵道游擊隊紀念館(奚仲閣),打造城區地標景觀。著眼發展民俗風情游,重點抓好冠世榴園西大門景區建設,加快岩湖生態園、石榴山莊「農家樂」項目進度,打造獨具特色的魯南民俗風景區。
抓好文化產業運作開發。扎實推進文化產業發展,組織出版《奚仲文化叢書》、拍攝《車神奚仲》電視劇,策劃、運作「車神祭拜」活動,把奚仲文化與現代汽車文明有機結合,適時舉辦以汽車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賦予奚仲文化新內涵;辦好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全國摩托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全國汽車拉力錦標賽、海峽兩岸四地邀請賽等重大賽事活動。配合棗庄「二日游」促銷活動,開發奚仲掛件、張范剪紙、洛房泥塑、特色名吃等旅遊產品,策劃、舉辦美食文化節、民俗文化展、山東快書和嗩吶大賽等各類特色演藝活動,培育演出市場,真正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努力把「二日游」做成「多日游」、休閑游、度假游。
(六)繼續堅持大項目帶動,增強區域經濟發展後勁。堅持轉變發展方式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爭取上級資金與引導各方投資相結合,產業發展項目與基礎設施項目相結合,大力度、高質量策劃實施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夯實發展基礎。
引資引智並舉,激發經濟活力。把招商引資與「城市新門戶、物流新樞紐、煤化工新園區、製造業新基地」的發展定位相結合,根據全區優勢產業和重點企業發展需求,實施產業、產品和項目專業招商、按需選資,加快引進一批龍頭帶動和產業配套項目,膨脹產業集群,拉長產業鏈條,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和效益。抓住浙江工業園建設契機,面向浙江等發達地區大力開展定點招商、小分隊招商,適時舉辦系列產業專題招商活動,確保招商實效。認真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放寬市場准入,拓寬民間投資渠道和領域,調動區內民間投資的積極性。依託現有外資企業,大力開展以外引外、以商招商,鼓勵增資擴股,支持技改擴產,努力實現利用外資新突破;加快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引導出口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出口份額。創新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機制,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一批技能型人才,引進一批專業型人才,為加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全力突破重大項目,夯實發展基礎。繼續加大對京滬高鐵、棗臨鐵路、棗臨高速公路等重大工程的服務力度,為國家、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提供環境保障。健全區內項目異地落戶利益分配機制,積極破解土地、資金、環境制約,在加快推進2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吉通制管、建宇鋼構、雪峰製冷、人民醫院外科病房樓以及職業中專、區委黨校遷建等續建項目的同時,重點抓好10億立方煤制氣、華信國資電纜、遠通紙業5號機等15項工業項目,蟠龍河濕地、魯南鐵水聯運物流園、銀興影視文化中心等15項服務業和文化旅遊項目,城市集中供熱、城南新區路網、疏港路等15項城鄉基礎設施工程,燕山路改造、火車站廣場棚戶區改造等15項城鄉住房工程,以項目建設促投入、帶產出,擴總量、增後勁。對確定的重點建設項目,繼續實行區級領導幫包責任制,分線作戰,動態考核,定期督查,加快推進,促進項目早日竣工投產、發揮效益。
(七)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堅持以人為本,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建設和諧薛城。
加快推進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實行「政府買崗」,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大對「4050」人員、下崗人員、復退軍人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扶持力度,減少「雙零」家庭。完善社會保障機制,擴大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推廣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准和城鄉低保標准,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完善失地農民保障,最大限度地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提高區鎮(街)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津貼補貼,增加農村教師工資,逐步實現城鄉教師工資標准統一,使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科技事業發展步伐,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統籌發展職業教育,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抓好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提高全區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和辦學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扎實做好人口計生工作,全面推行城市社區「四化」和村民自治「六化」工作機制,完成計生信息「村村通」工程,完善計生動態考核和信息月指令考核,確保計生經常性工作落到實處。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城鄉醫療衛生網路體系建設,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和傳染病救治體系,全面實施農民健康教育和新農合「一張卡」工程,強化衛生監督執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理能力。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推進鎮街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建設,加快農村有線電視推廣和數字電視信號轉換步伐,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承辦好全省象棋錦標賽,籌備參加第二十二屆省運會,提高體育競技水平。統籌抓好氣象、僑務、老齡、檔案、殘疾人、民族宗教、地震預防等各項事業。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突出化解矛盾糾紛、社會管理創新和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建立健全多元糾紛解決機制,依法處理信訪問題,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持續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和社會公德教育,進一步提高市民的道德文明素質。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資金投入,突出抓好煤礦、非煤礦山、危化品、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和關鍵部位的安全生產,毫不放鬆地抓好食品安全監管,保障群眾生命安全。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實施網格化布警,強化人防、物防、技防,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應急管理,完善各類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營造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
⑵ 棗庄市薛城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2009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經濟形勢波動帶來的嚴峻考驗,埋頭搞建設,凝心謀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各項工作全面推進,經濟基礎進一步夯實。預計全年完成生產總值84.1億元,增長10.5%;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9億元、53.72億元和21.38億元,分別增長0.2%、11.9%和10.3%;地方級財政收入完成32696萬元,增長5%,稅收占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77.2%,提高5.5個百分點;全區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73.42億元、貸款余額66.35億元,分別新增42.25億元和20.1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1億元,增長28%;實際利用境外資金2790萬美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16.3%,實現外貿進出口2056萬美元,增長1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5.7億元,增長17.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5466元、6537元,分別增長8%和9%;萬元GDP能耗下降6.5%,COD、SO2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5200噸、4200噸以內。
(一)大力實施工業振興計劃,工業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把工業作為振興經濟的突破口和拉動增長的主引擎,「依託、引進、培植、壯大、放手」五措並舉,產業集群化、企業集團化邁出堅實步伐,是近年來大項目建設最多、質量最好,工業經濟總量大擴張、效益大提升的一年。
支柱產業快速壯大。煤炭產業規模膨脹,安陽煤礦完成技改、轉入試產;光裕煤礦通過驗收,達到設計產能;貴州新橋煤礦新擴井田面積1平方公里,新增儲量1000萬噸;區內其它5處煤礦技改順利實施,全區新增煤炭產能175萬噸,總產能達到300萬噸。煤化工產業鏈條拉長,埃新斯公司褐煤氣化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萬噸乙二醇項目通過省級立項,10萬噸二甲醚項目正式投產,25萬噸煤焦油深加工項目設備安裝即將完成,一期投資12億元、遠期投資上百億元的10億立方煤制氣項目全面開工,全區新發展煤化工企業6家。造紙產業穩步升級,遠通紙業生產經營恢復歷史最好水平,5號機安裝順利,其它4家造紙企業技改擴產全面推進,全區造紙產能達到65萬噸。機械製造產業迅速擴張,同濟機電實施退城進園,總部遷至薛城,新廠區正在建設;同時培植了通晟機械等6個投資過億元、17個投資過2000萬元的機械製造企業,引進了高晟、金正等電動汽車項目,全區累計發展規模以上機械製造企業43家。食品產業逐步壯大,青啤(薛城)公司扭虧增盈,生產啤酒10.55萬千升,利稅達到歷史最好水平;新上了鞣花酸提取、海潤蔬菜加工等10個投資過2000萬元的食品加工項目,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到17家。玻璃產業穩步發展,聯興玻璃二期實現達產,宏偉玻璃二期完成技改,全區玻璃液產能達到65萬噸。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家,總數達到191家,全額納稅過百萬元企業50家,其中過千萬元企業8家,工業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
中小企業全面發展。大力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和「全民創業工程」,30家中小企業和100家個體工商戶培植成效明顯,全區民營經濟單位發展到8556戶,從業人員13.2萬人,注冊資金13.8億元,納稅額4億元,分別增長18%、15%、20%和18%,19家中小企業跨入規模以上企業行列,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業梯次推進的良性格局。
園區功能逐步增強。立足魯南、棗薛經濟帶,建設產業集聚載體,「一區四園」架構初步形成。薛城經濟開發區區域環評獲得省級批復,置換項目9個;精細化工園供排水、道路配套完畢,110千伏輸變電站開工建設;鄒塢煤化工園具備項目落地條件;陶庄煤化工園規劃完成;浙江工業園張范區塊完成起步區1600畝土地規劃調整,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展開,承載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堅持城市建設與服務業培育並重,市駐地建設邁出新步伐。圍繞聚集人氣、提升商機、建設名副其實的市駐地,以城市建設為載體,帶動服務業提檔升級,促進了城市建設與服務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城市建設實現重大突破。圍繞做新舊城、做靚新區,全年共實施城建項目14個,總投資4.31億元,是我區近年來資金投入最多、建設任務最重、拆遷面積最大、城市變化最為明顯的一年。新區框架全面拉開。泰山南路、中和路、礦建路建成通車,錢江路正在施工,完成城中村拆遷47萬平方米,建設安置小區3處、24.5萬平方米,開發珠江花園、陽光麗舍等住宅小區4處、18萬平方米。舊城改造成效明顯。投資1.8億元,整治老舊小區2個,改造背街小巷7條,鋪設供水主管道8公里,清挖主泄洪道3公里,修補路面5萬平方米,建設薛國大廈、金海大廈、鑫源小區等房地產項目6萬平方米。城市景觀建設扎實推進。實施泰山路、臨山路道路綜合改造,開展城區大綠化,推進沿街單位拆牆透綠,完成投資6700萬元,建設街頭綠地8處,栽植苗木350萬株,新增綠化面積25萬平方米,城區綠化率由20.4%提高到35.2%。開工建設蟠龍河濕地公園,開挖奚仲湖,高標准規劃、打造小庄河兩岸景觀帶,「一山城中秀、五河繞城流」的山水園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創新管理方式,健全管理機制,成立臨城、常庄執法分局,嚴格控建拆違,集中治理「臟、亂、差」,在全市率先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月考核活動,對交通主幹道兩側建築進行了統一規劃設計和綜合改造,城鄉面貌明顯改善,取得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月考核活動總評全市第一的優異成績。
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以城市為載體,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遊業,人流、物流、商機不斷聚集,發展活力顯著增強。魯南鐵水聯運物流園規劃進一步完善,貨場物流區啟動建設,疏港路改造正在實施,棗庄港港口主體完成,基本具備通航條件。張范經濟組團汽配物流市場發展汽車4S店8家。商貿餐飲業日漸繁榮,8家商業名店落戶薛城,永豐糧食儲備庫投入運營,薛國文化街、龍潭美食街、薛城賓館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文化旅遊「四大板塊」漸具雛形:蟠龍河濕地公園獲評省級濕地公園,13公里濱河道路實現貫通,萬畝濕地景觀初步形成;民國影視文化城成功創建3A級旅遊景區,二期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冠世榴園西大門與萬畝榴園連成一體,岩湖生態園配套項目加快推進;積極策劃、運作「拜車神、保平安」旅遊品牌,開工建設中華車祖苑和楊峪體育公園,承辦了全國汽車場地越野錦標賽、全國超級卡車大賽,中央電視台均進行了現場直播,大大提高了薛城知名度。積極開展棗庄「二日游」活動,接待天津遊客1.4萬人次,超額完成市政府下達的任務指標。
(三)扎實推進「三農」工作,農業和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堅持固農強基地位不動搖,強化政策推動、投入帶動,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
農業基礎更加穩固。全年投入資金5.7億元,除險加固水庫9座,治理河道13.5公里,新修農村道路35.1公里,建成生態公益林5萬畝,啟動農村住房集中連片建設試點22個,新建農村沼氣池3600個,農村通自來水、通有線電視率分別達到95%和72%,累計改造中低產田8萬畝,全面完成世行項目開發,順利通過考核驗收。
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全面落實惠農政策,兌現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農機具購置補貼3557萬元,發放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能繁母豬補貼941萬元。扎實推進農村土地規模經營,開展土地使用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建成流轉服務中心8處,新增流轉土地4250畝。實施一、三產聯動發展,確定「農家樂」試點3處,石榴山莊「農家樂」正在加緊建設;實施「陽光培訓」工程,培訓新型農民5000餘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000餘人,農民勞務收入大幅提高。
特色基地規模不斷膨脹。全年糧食總產達21.37萬噸,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20萬畝,發展有機食品基地3000畝,新擴優質瓜菜1.5萬畝,新增林果基地3200畝,新建、改建自然養豬法養殖場57個,出欄生豬24.1萬頭,新建、擴建捷利木業、甘霖實業養兔場等農業龍頭企業14家,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20家,外銷特色農產品4.6萬噸,農業「四化」水平顯著提高。
(四)創新方法破解瓶頸,招商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成效明顯。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和手段,在應對挑戰中搶抓機遇,在開拓創新中破解難題,突破瓶頸制約,保障要素供應,項目建設快速推進。
項目儲備更加充足。抓住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有利機遇,突出市級以上項目包裝立項,深化前期工作,積極對上爭取,全年共包裝立項省級項目8個、市級項目32個,2個項目列入全省擴大內需急需建設項目名單,5個項目列入全市重點項目,為項目用地、融資創造了有利條件。
項目建設強勢推進。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貫穿全年的中心任務和經濟工作的總抓手,實行區級領導分線作戰、突出項目建設動態考核、政務督查與效能監察聯動、工商四稅考核一票否決,嚴格旬調度、月通報、季觀摩,全年引進投資2000萬元以上項目90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6個,區十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30工程」和全區50項重點調度項目中,除區計生婦幼綜合服務中心用地正在上報待批外,其它項目均完成年度目標。積極配合京滬高鐵、棗臨鐵路、棗臨高速公路、棗庄港等國家、省級重點工程建設,完成71個村拆遷及地面附著物清理,為工程推進營造了良好的施工環境。
要素供應保障有力。多渠道保障項目建設用地。通過盤活存量土地、清理違約項目騰地、掛鉤試點置換土地、爭取省級點供指標,統籌土地使用,全年儲備建設用地3600畝、供地1537畝,是歷年來最多的一年。多形式運作項目建設資金。大力推進定點招商、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集群招商,加強財政、金融和企業融資平台建設,依託錦陽公司運作國有資產,成立全市首家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中心,率先開展企業鋼結構資產抵押貸款業務,擔保機構發展到10家,全年招商引資到位固定資產投資28.28億元,爭取擴大內需調控資金到位1.03億元,協調金融機構為76家企業提供貸款18.56億元,較好地保障了重點工程的資金投入。多措施節能減排。嚴格項目審核把關,抬高准入門檻,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海化煤業退城進園,淘汰落後產能,治理污染點源,推進清潔生產,為項目建設騰出了更多的能耗空間和環境容量。
(五)高度關注和改善民生,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成效。堅持以人為本、城鄉統籌,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社會保障全面化,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發展成果。
社會事業協調推進。完成各類科研成果56項,申報專利技術362項,榮獲「國家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試點區」稱號。新建、改造學校6所、1.3萬平方米,遷建區職業中專、技工學校、區委黨校,全年投入校舍維修改造、「211工程」及義務教育保障經費3838萬元,高考本科實錄萬人比連續7年位居全市第一。加大人口計生工作力度,加強信息核查,開展百日整治,實施動態考核,綜合治理性別比,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舉辦了第二屆中國奚仲文化研討會,新建鎮街文化站3處、「農家書屋」33處、農民體育健身園26處,實現「全運會」獎牌零的突破,獲得「全國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區」稱號。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社會公德和市駐地意識宣傳教育活動,公民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
生態區建設成效明顯。拆除低檔電爐、焦爐、鍋爐5座、立窯水泥生產線6條,關停高耗能、高污染及「五小」企業30家,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達到306天。加強污水防治,實施大小沙河截污導流、小清河生態綜合治理,區污水處理廠實現正常運轉,出境水質穩定達標,徹底扭轉了被動局面,為我省獲得國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考核「三連冠」作出了重要貢獻。圍繞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開展城鄉大綠化,新創省級綠化示範村5個,全區林木覆蓋率達到33%,城鄉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深入實施「消零工程」,認真解決歷史遺留破產企業職工和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問題,新增就業9501人,招考事業單位編制60人,應征入伍大中專畢業生65人,輸出勞務5930人,再就業2861人,有效緩解了就業壓力。投資9360萬元,開工建設區人民醫院外科病房樓,新建、改造66處鎮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8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准提高到100元、參合率達到96%,受益群眾22.5萬人次,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城鄉居民低保標准分別提高到190元、1000元,農村五保對象分散、集中供養標准分別提高到1400元、2200元,下崗人員失業保險金提高到373元,全年發放失業金、低保金、救助金1946萬元,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平安薛城」建設扎實推進。以「法治薛城建設年」為主線,貫穿平安創建工作全過程,普法依法治區進程加快。高度重視信訪工作,設立社會安全專項資金,繼續推行領導包案、下訪、公開接訪制度,解決了一大批信訪難題和信訪積案,被評為「全市國慶、全運會期間維穩先進單位」。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理順鎮辦煤礦管理體制,開展「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四大戰役,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強化煤礦「雙基」建設,嚴厲打擊私挖盜採煤炭資源行為,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深入開展「嚴打」整治,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破獲各類案件1954起,人民群眾安全感持續增強。
(六)加快行政管理創新,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把創新作為永葆政府工作活力的有效手段,以行政管理創新推動了政府工作提速增效。繼續堅持政府常務會議定期學習和部門周五集中學習制度,政務人員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進一步提高。大力推進政務公開,編撰政府大事記,編發《政務動態》,開展網上評議政府部門活動,公開區長電子郵箱,通過區長公開電話和區長郵箱,全年辦理、答復群眾來電來信511件,網上辦理審批事項126件,辦結率、群眾滿意率均達到100%;建立健全重大事項報告、重點工作進展信息報送制度,堅持重大決策論證、重點項目會審、民生事項聽證,主動接受區人大法律監督、區政協民主監督,辦復代表建議52件、委員提案122件,舉行聽證3次,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思想紀律作風整頓,強化執行力和落實力建設,實行經濟工作動態考核、民主評議職能部門業務科室,倡導「馬上就辦」,強化效能監察,政府工作進一步提速。制定了規范政府性投資項目招投標監管意見,建立政府采購、審計和招投標中介機構信息庫,成立政府性投資項目審計辦公室,加強政府性投資審計,深入開展糾風治亂,對建築市場秩序、招投標市場交易、單位小金庫及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等進行集中清理整頓,政府廉政建設取得新成效。物價、氣象、殘聯、檔案、老齡、外事、僑務、應急管理、地震預防、民族宗教、技術監督、工農關系、婦女兒童、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2009年,面對嚴峻多變的經濟形勢,日趨激烈的競爭態勢,我們和全區人民一道,用智慧和勇氣、團結和拼搏,在迎接挑戰中逆勢而上,在攻堅克難中加快發展,圓滿完成了既定目標,取得了好於預想的成績,各項事業在原有基礎上邁出了更加堅實的一步。之所以全區繼續保持風正勁足、心齊氣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主要得益於區委的科學決策、堅強領導,區人大、區政協的鼎力支持、有效監督,各級各部門和廣大幹部群眾的同心同德、合力攻堅。之所以重大工程建設實現突破,發展活力持續增強,城鄉面貌明顯改觀,主要得益於我們抓住了牽動發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工業經濟、城市建設和服務業三大重點,舉全區之力推進一批事關全局、著眼長遠的戰略項目、基礎工程,牢牢把握了工作主動權,為加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之所以全區大局和諧穩定,群眾滿意程度明顯提高,主要得益於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積極化解社會矛盾,認真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困難時期保持民生投入力度不減,人民生活水平沒有因金融危機影響而降低,群眾利益沒有因發展力度加大而受損,政府工作贏得了群眾的認可,凝聚起了強大的發展合力。之所以政府工作高效運轉、扎實推進,主要得益於我們堅持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創新行政管理機制,政府系統行政執行力和落實力實現了新的提升。成績的取得,是全區上下齊心協力、拼搏進取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廣大幹部群眾、駐薛單位、駐薛部隊和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薛城發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總結經驗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前進的道路上還面臨許多困難,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是:工業基礎依然薄弱,缺少企業集團和骨幹企業支撐,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城市基礎設施仍不完善,距市駐地標准差距較大;服務業發展依然滯後;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財政收支矛盾依然較大,財源建設仍需加強;社會保障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改善民生的任務十分繁重;政府自身建設、廉政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等等。對此,我們已經引起足夠重視,並將在下步工作中,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⑶ 庄河的經濟
庄河從1986年至2010年的發展歷程20多年來,特別是1992年庄河撤縣設市以後,庄河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1996~2011五年間,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4.8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35.3%;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0.9%,累計達到120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6.7倍。連續九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現躍升至第50位。連續五年被評為「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和「中國最具區域帶動力中小城市百強」。有6個鄉鎮躋身遼寧省百強鄉鎮。2010年,庄河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5億元,比上年增長38.1%;固定資產投資450億元,比上年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4億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10200元,比上年增長12%。 2013年,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躍升全國百強縣(市)第32位。 庄河是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優質水果、食用菌出口基地,全市耕地面積12萬公頃,盛產玉米、水稻、雜糧及各種蔬菜 。庄河是中國生態建設先進縣(市)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畜牧業發達,海產品豐富。其中,河豚魚人工養殖規模世界最大,貝類產量世界第一,享有「世界貝庫」的美譽,是中國百強水產縣(市)。
2011年,糧食總產量穩定在56.5萬噸。設施農業發展勢頭強勁,新建設施農業規模小區353個,設施農業面積發展到18萬畝。新發展優質果樹2.07萬畝,水果總產量達到32萬噸。高效生態漁業發展迅速。設施漁業發展到175座,育苗總水體達到65萬立方米。預計全年實現漁業產值70億元,水產品總產量達到52萬噸,分別同比增長13%和30.6%。都市型現代農業發展迅速,規劃闢建了18個都市型現代農業生態園。農業產業化經營提檔升級,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160家,拉動18萬戶進入產業鏈條。農業標准化生產穩步發展,農業標准化生產基地達到62個,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達到154個。全年預計實現農業總產值153億元,同比增長18.2%;農民人均純收入10200元,同比增長12%。
2013年,庄河玉米播種面積88.84萬畝,總產量可達38.27萬噸。水稻播種面積27.76萬畝,總產量12.57萬噸。 庄河是國家的工業基地和能源基地,截止2012年共有企業13086家,其中規模工業481家 ,主導產業有傢具、電子、化工、機械加工、食品加工等。其中,大連華豐傢具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實木傢具生產企業,是中國馳名商標。庄河發電廠是中國最大的熱電廠,已列入國家重點工程(遼寧省僅此一家),總裝機容量520萬千瓦。
2013年,庄河規模工業總產值達822.3億元,占年計劃的46.5%,同比增長20.7%;實現營業收入793.2億元,占年計劃的45.8%,同比增長21.4%。庄河工業用電量29522萬千萬時,同比增長2.3%。 庄河市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庄河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為標志的社會保障事業登上新台階。在「老有所養」基礎上,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創歷史新高。
截至2013年9月底,庄河全市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70886人,佔全年目標任務的99%。收繳養老保險金5.96億元,完成全年計劃的104%。為36798名離退休人員支付離退休養老金5.38億元。社會保險擴面征繳創歷史新高。2013年1-9月份,庄河企業職工失業保險參保達22086人,佔全年目標任務的101%。事業單位職工失業保險參保12200人,完成年計劃的10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有179847人,收繳醫療保險費18100萬元,支付醫療保險金19203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有590283人,籌資標准為400元∕人,籌資總額為2.36億元,農民參合率為99%。 2004年,庄河城市建設區比1997年擴大了1倍,達到25平方公里,人口增至20萬人。城市日供水能力5萬噸的凈水廠建成後,城市日供水能力提高1倍;城市供熱面積比1997年增加2倍,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6條公交線路開通,五大廣場、體育館、圖書館、青少年宮、西山公園的建成,水仙花園、未來新家園等十幾個生態型、標准化居住小區建設,進一步改善了人居環境,「暢通工程」達到國家C類城市一等管理水平。自1998年以來,庄河城市及小城鎮建設累計投資超過40億元,相當於過去30年的總和。庄河已由一座封閉落後的邊陲小城發展成為極具開放度和發展活力的海濱新城,實現了由縣到市的歷史性跨越。庄河實施城區綠化、巷路改造、低窪區排水、公廁改造、破損路面維修、路燈安裝、西山公園環境改造等民心工程。
2009年,是庄河城建史上建設項目最多、建設規模最大、投資額最高的一年。按照新的規劃,庄河主城區面積為219平方公里,在全力推進南城區建設的同時,以沿海鄉鎮為突破口,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沿海岸線打造文化中心、體育中心、教育中心和會展中心。庄河實施城區一環路、二環路、4座跨河大橋、凈水廠擴建、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南城區路網等基礎設施以及市中心醫院、二高中、四高中遷建等40餘項公益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填海造地8000畝以上,參照阿聯酋迪拜風格,規劃建設一個地標性的國際五星級酒店和一個高標準的國際高爾夫球場。海洋村、打拉腰村、龍王廟村居民新區等重點房地產開發項目正在建設中。
⑷ 大連庄河循環經濟區的三、都市工業園的情況
都市工業園(即原大連庄河臨港經濟區核心區)坐落在庄河市昌盛街道,北起建設大街,南至九頂梅花山,東起疏港路,西至庄打路,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都市工業區主要發展企業總部集群,通過「企業總部—製造基地」功能鏈條輻射、配合生態工業示範園所在區域的發展,實現不同區域分工協作、資源優化配置。
⑸ 大連庄河循環經濟區的簡介
大連庄河循環產業經濟區位於庄河城區西南端,是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發展區域之一。
經濟區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由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和大鄭新城組成,規劃面積分別為12平方公里和1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環保設備製造、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和帶有靜脈產業特點的動脈產業項目。大連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是國務院批準的,由國家發改委具體落實的振興東北43個重點督辦事項之一。2009年12月31日,國家環保部批准大連國家生態示範園區實行進口廢物「圈區管理」和再生資源拆解利用。
經濟區基礎設施完善。已完成總體規劃和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通過了國家環境評價,完成了起步區路網建設和給水、排水、通訊、供電、有線電視、土地平整工程,具備承接項目的條件。
園區發展享受遼寧沿海經濟帶重點發展區域的全部優惠政策和大連市「一島十區」優惠政策,享受實施生態工業園支持政策,自2011年3月1日起,凡列入大連市再生資源利用產業集中布局目錄中的新建、擴建項目,必須進入生態工業園;現有再生資源利用生產企業在3年內要按計劃向生態工業園轉移。其他區市縣及先導區不再布局此類產業及專門區域。通過建立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原料中轉站、配送中心等形式,將大連區域內可再生資源集中到生態工業園加工處理。入駐園區的企業,按國家規定享受增值稅、所得稅優惠政策,入駐園區的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免收涉企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在生態工業園投資產業項目且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投資者本人、配偶及未婚子女可落戶大連市。以2010年為基數,5年內入駐生態工業園的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形成的稅收增量大連市地方留成部分,全額用於生態工業園區建設,以支持企業發展。
⑹ 2014年大連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主要內容
(一)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提升
投資拉動效應強勁。全市共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28項,總投資1.58萬億元。城市地鐵、丹大快速鐵路、南部濱海大道、恆力石化二期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加快推進。完成億元以上重大建設項目投資3800億元,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0.5%。
優勢產業提質增效。「一企一策」幫助10大行業企業解決困難和問題。東風日產、北車旅順基地等100個大項目加快推進,紅沿河核電1號機組、德豪光電一期等大項目竣工投產,奇瑞汽車瑞虎5下線,恆力石化主營業務收入超300億元。19個省重點產業集群實現銷售收入7300億元,增長18%,其中6個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全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180億元,增長11%。
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海洋工程、核電裝備生產能力居全國首位。發展物聯網、智能裝備製造等107個創新驅動項目,137項核心技術和重點產品研製取得重大進展。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577件,增長2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20%以上。
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高新區、生態科技創新城聚集多家世界500強企業研發和設計中心。恆隆廣場等10大項目加快建設,市區集聚企業總部115家,「億元樓」增至8座。旅遊總收入910億元,增長18.6%。服務業增加值3280億元,增長9.2%。
房地產業和建築業保持平穩。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額分別增長22%和15%;建築業產值突破2300億元,增長13.3%。
非公經濟快步發展。實施中小微企業成長和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兩項工程,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達到103戶。民營經濟佔GDP的比重達到70%。
現代農業持續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全面推進,新發展設施農業11萬畝、海洋牧場10.2萬畝,10個都市型農業園區建設加快。中國農科院都市農業研究所落戶普灣新區。肉蛋奶和果菜產量持續增長,糧食產量實現「十一連豐」。
(二)全域城市化發揮引擎作用
新市區組團釋放強大能量。地區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形成引領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帶動東北全面振興的重要增長極。汽車物流城產業鏈企業達到150家,大孤山石化產業集群突破1000億元大關。
渤黃海沿岸產業發展提速。推動縣域經濟進一步壯大,瓦房店「軸承之都」、普灣新區「西裝名城」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庄河循環產業、新興產業和海洋產業3個經濟區完成基礎設施建設,花園口新材料、生物產業基地新開工項目47個,長海現代海洋牧場、國際旅遊避暑度假區建設提檔升級。
主城區輻射力持續增強。大連金融服務區、西崗北部沿海商務區、西安路商務商貿區、甘井子 「兩城四區」、高新區「一帶多園」、旅順口 「五城一都」等高端化、集約化發展。主城區已成為吸引人才匯聚、創新能力外溢、引領城市轉型的動力源。
中心鎮建設有序推進。投入21億元推進重點區域和4個中心鎮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太平灣、皮楊、大鄭、廣鹿島已成為全域城市化的新亮點。
(三)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三個中心」建設步伐加快。港口貨物吞吐量達4億噸,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箱。大連國際綜合物流園、香爐礁物流園等10大物流園區加快建設;承擔著東北地區64%的進出口貨物吞吐量,完成社會物流增加值800億元,增長16%。
在東北地區率先設立股權交易市場,本外幣貸款余額突破萬億元,預計金融增加值佔GDP比重7%,新設金融機構33家,新增融資2660億元,金融中心指數列同類城市第6位。大商所上市焦煤、鐵礦石等五大新品種,交易量佔全國37.6%,獲評中國最佳期貨交易所,搶佔了全球金融領域一個新的制高點。
重大基礎設施加速布局建設。全域實施125個城建項目,完成投資424億元,增長54%。體育中心及周邊環境建設圓滿完成,金普城際鐵路等一批工程加快推進,長山大橋合龍,202路快軌延伸線試通車。大夥房水庫輸水入連、長海跨海引水工程具備通水能力。地鐵1、2號線完成工程量85.2%。新機場前期工程加快推進,沿岸商務區累計完成投資45.7億元。東港商務區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國際會議中心投入使用。
城鄉環境不斷優化。全年造林綠化90.8萬畝,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5.3%。完成44個國家及省級生態鄉鎮、101個生態村創建。新建農村公路424公里、飲水工程40項,289個村實施新農村「六化」工程建設。完成城市建設「五個一」和縣城建設「三個一」工程項目111個。萬元GDP能耗降低3.8%,主要污染物平均減排3%以上。
創新城市管理成效顯著。我市成為全國首批「智慧城市」、「水生態文明試點示範城市」,「無線城市」建設、「三網融合」、「智慧旅遊」加速推進。創新建立社會組織直接登記和「一業多會」機制。改善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促進基層組織自治和社會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探索建立「三位一體」志願服務、「365」、「幫萬家」等社會服務新模式。深化中心城區環衛體制改革,城市環境質量提升。建立打擊食品葯品制假售假違法行為聯動機制,確保食品葯品安全。我市被評為全國「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優秀市」。
(四)改革開放活力持續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全市取消政府行政許可事項17項,下放市級審批管理許可權41項,高新區成為全省首個「無行政收費區」。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9.41萬戶企業受益。推進北三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取消「以葯養醫」。裝備投資集團、金重集團組建完成,交運集團等國有企業完成股權多元化改革。
全域開放成果豐碩。長興島石化產業園區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支持的產業基地,旅順開發區晉位國家級,金普新區、大連自由貿易園(港)區正在積極申辦。出台《關於加快推進沿海經濟帶重點園區發展的若干意見》,推動重點園區成為全域開發開放的主戰場。出口市場擴展到全球196個國家和地區,外貿出口367.5億美元、增長9.1%。實際使用外資136億美元,連續5年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實際到位內資2426億元,總量繼續保持全省第一。19個省重點園區新簽約落地3000萬美元以上外資項目40個,內資億元以上項目280個。世界500強企業入連達109家,投資項目238個。民營企業成為出口的主力軍,增幅達到40.8%。成功承辦2013夏季達沃斯年會,城市影響力和美譽度全面提升。
(五)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民生支出大幅增長。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投入達到712.4億元,增長26.3%。全面完成15項重點民生工程。
積極穩定和擴大就業。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3.3萬人,創業就業3.3萬人,穩定就業率達到67.4%,本地生源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9.6%。
社會保障水平再上台階。在全省率先實現「新農保」與「城居保」統一接軌。建立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制度和城鎮居民大病醫保制度。連續第9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和失業保險待遇標准再次提高。最低工資標准分別達到1300元和1200元。城鄉低保分別提高10%和20%,保障標准全國領先。修訂醫療救助辦法,發放救助資金8104萬元。
市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全市新建保障房23702套,基本建成21044套。發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140億元,4.2萬戶家庭改善住房條件。加快推進城子坦淹沒區、華銅礦塌陷區整體搬遷。實施「暖房子」工程300萬平方米,整治棄管樓院31萬平方米,近4000戶家庭受益。
教育事業長足進步。全年凈增1.5億元提高普通高中公用經費標准,5個區通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認定。中職教育實現學費全免,農村地區校車配備任務超額完成。新開辦公辦幼兒園24所,增加學位4700個。
醫療軟實力有效提升。市急救中心、醫大三院、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項目加快推進,醫大一院心血管診療中心投入使用,全市整體醫療救治能力增強。新農合最低籌資標准提高,住院支付比例達到75%左右。落實計劃生育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政策,近1.2萬人受益。
文化體育全面發展。普灣新區「三館」建設加快,大連京劇院新建工程等有序推進。公益性文化場館全部免費開放,藝術院團演出1400多場、送戲下鄉300場。我市成為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大連文化產業創新園區全面啟動,世茂嘉年華等項目快速推進。成功承辦「十二運」14項賽事,大連健兒在全運會上獲金牌總數全省第一,15座新建場館為大連文體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積極推動積案化解,實現案結事了。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應急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平安大連、法治大連建設邁出新的步伐。我市獲得全國平安建設「長安杯」最高獎。
民族宗教、殘疾人、外事、僑務、對台、人防、檔案、仲裁、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邊海防等工作都取得新進步。
(六)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
作風改進成效明顯。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及「作風建設年」活動,認真查擺在「四風」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為民、務實、清廉的要求,對自查和徵求到的意見建議逐項分解,確定20個整改方向、68個整改項目,狠抓整改落實和建章立制,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
反腐倡廉建設加強。強化廉政監察、執法監察和效能監察,軟環境進一步改善。加強對征地拆遷、重大投資項目等領域的監督和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加大糾風治亂和問責力度,著力解決一批損害人民群眾利益、阻礙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
依法行政能力提升。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進入新階段。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運行,民意網和12345市民熱線作用突出。積極落實市人大常委會監督意見建議,主動向人大報告工作,重大事項與政協民主協商,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社會各界監督。
各位代表,2013年大連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凝結著社會各界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大連經濟社會發展的同志們、海內外各界朋友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實踐使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大連能夠在逆境中砥礪前行、在困難中創新突破,得益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科學決策,始終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直面挑戰,勇於擔當,創造了逆勢上揚、率先發展的新業績和新優勢;得益於我們立足大連實際,堅持轉方式調結構,實施全域城市化發展戰略,構建起多點支撐、全域開發開放的新格局,為大連經濟社會長期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得益於我們牢記執政為民的理念,充分調動全市人民支持發展、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凝心聚力,團結拼搏,形成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倍加珍惜,不斷發揚光大。
回顧一年的工作,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問題:外需、資源和環境對經濟發展約束加劇,我市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尚不穩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矛盾依然突出,發展還面臨不少障礙和困難;工業經濟特別是傳統優勢產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壓力,現代服務業發展亟待加速;城市環境、公共服務能力和社會治理水平與人民群眾的期待仍有差距;政府職能轉變和自身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並在今後切實加以解決。
⑺ 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協召開了,聽聽我們的代表和委員都帶來了什麼樣的提案,哪些
我們的代表和委員都帶來的提案如下:
通過參加大會,一方面了解渝北區情及今後發展趨勢,助力企業實現更好發展;另一方面,立足自己行業所學、所得,將渝北企業的心聲帶到會上,為渝北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來,重慶工業軟體發展迅速,渝北作為重慶的工業大區,應立足自身優勢,大力發展工業軟體產業,持續推動全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稅收通常被稱作經濟的「晴雨表」,因此,渝北也應提高認識,深刻認識到稅收在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內涵和職能定位,對有效發揮稅收職能,推動經濟提檔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大區建設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提供高品質的鄉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是助力建設「高品質生活的城鄉大區」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而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打造一支有技術、有情懷、肯紮根、肯奉獻的鄉村醫生隊伍。相關部門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防止「小升初」生源流失:加大對「隱形」培訓機構的清理整治力度,規范「小升初」升學渠道;加強對學校的管理力度,嚴格落實就近入學、免試入學的政策;另外,加大對相關學校的宣傳力度,讓更多家長了解到渝北學校的優勢,讓家長們信任渝北學校、進而選擇渝北學校。此外,費良全還關注了垃圾分類工作推進的問題。他表示,經過一年多時間,垃圾分類的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居民熟知,但就具體操作層面來說,仍然存在分類不夠細致等問題。他建議,應該加大對垃圾分類工作、尤其是家庭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把好垃圾分類的第一道關口,從源頭上杜絕垃圾分裝中的亂象。
⑻ 想了解一下庄河
庄河市位於遼東半島東側南部,大連市東北部,為大連市所轄北三市之一。地理坐標為東經122°29′~123°31′,北緯39°25′~40°12′,東近丹東與東港市接壤,西以碧流河與普蘭店市為鄰,北依群山與營口市的蓋州、鞍山市的岫岩滿族自治縣相連,南瀕黃海與長海縣隔海相望。全境總面積為696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073平方公里,自然海岸線長285公里。
庄河境內有英那河、庄河、湖裡河、小寺河、小沙河、寡婦河等流域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3條,流域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的河流22條,流域面積超過20平方公里的河流53條,這些河流總長度882公里。碧流河為庄河市與普蘭店市的界河環繞於西,庄河、英那河襟帶於中,湖裡河、地窨河縱貫其東。全部河流均發源於北部山區,流經中部丘陵區及南部沿海平原區,大多數河流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流入黃海。
庄河瀕臨黃海北岸,海岸線綿延曲折,自然港口頗多相連,按其性質不同,可劃分為海口和河口兩種。境內海口有35處之多,河口亦有10餘處。正在興建的庄河港起步工程規模為萬噸級和5000噸級泊位各1個及配套設施,年貨物吞吐量為100萬噸,國際開放口岸標准。
庄河海域屬內陸淺海,水溫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夏季海水表層水溫平均為26.3℃,最高達30.4℃;冬季表層水溫低於0℃,最低僅-2.7℃,呈近岸水溫低於外海的特徵,同時近岸有大量海冰出現。
海底地貌類型主要為水下淺海和淺海堆積平原。0~10米等深線的范圍內寬10公里,地勢平坦形態單調,平均坡度為2』52〃;淺海堆積平原,水深10米以深的海域為水下堆積平原,海底表面平坦,坡度小於2』。
礦產資源:庄河市由於處在特定的地層,地質構造、岩漿活動等條件下,形成較好成礦環境,在全縣境內形成一定數量的礦產資源。現已發現礦產有33種,其中金屬礦產有11種,非金屬礦產19種,燃料礦產1種,地下熱水1種,礦泉水1種。在11種金屬礦產中,有色金屬礦有5種,有銅礦、鉛鋅礦、多金屬礦、鈷鎳礦、鉑鎳礦,黑色金屬礦1種,只有鐵礦,貴重金屬礦3種,有金礦、鉑砂礦、鋯英石砂礦,放射性礦產2種,有鈾礦和釷礦,在19種非金屬礦產中,玻璃陶瓷耐火材料礦產5種,有硅石礦、粘土礦、菱鎂礦、白雲岩、透閃石,建築材料礦產6種,有石灰岩、大理岩、花崗岩、河砂、磚用粘土、河卵石,化工原料礦產4種,有硫鐵礦、重晶石礦、磷礦、鉀長石,其它非金屬礦產4種,有滑石礦、雲母礦、石棉礦、水晶石礦。庄河市的礦產資源是以非金屬礦產為主,並以硅石礦、花崗岩、菱鎂礦、透閃石、河砂為重要,金屬礦產以金礦為重要,礦泉水是新開發的礦種,資源豐富,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森林資源:庄河的森林主要分布在步雲山、三架山、仙人洞、桂雲花、荷花山、花院、橫道河等山區10個鄉鎮,佔全縣有林地的57.2%,以蠶場、用材林、水源涵養林為主,生長柞樹、松樹、赤楊等樹種。太平嶺、大營、徐嶺、光明山、城山等丘陵地區8個鄉鎮次之,佔全縣林地面積的32.9%,以防護林為主體,間有用材林和蠶場,以刺槐、松樹為多,並有楊柳。沿海的尖山、觀駕山、黑島、南尖等14個鄉、鎮、農場,森林資源較少,佔全縣有林地的9.9%,以薪炭林為主,並有殘存的海防林帶,以松、柞、刺槐、楊、柳、榆為主要樹種。仙人洞森林自然保護區保存著華北區和中南區的南方喬灌木,150多種樹種,其中稀有珍貴樹種:赤松(本山松)、楓楊(麻柳、櫃郁)、八角楓、天女木蘭(山牡丹、天女花)、臭椿、玉鈴花、海州常山(臭梧桐、八角梧桐、矮梧桐、臭牡丹)鹽膚木、燈台、山紫珠、三丫釣樟等。
經濟狀況
特色農業:庄河市的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是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以黃海大道經濟帶建設和海上庄河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 在黃海大道兩側各1000米區域內,集中連片建設精品農業項目逐步建成綠洲開發區、「三高」農業示範區、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和特色農業示範區,使其成為庄河市重要的高效農業產業帶、精品農業展示帶、城鄉商貿流通帶和農業觀光旅遊帶。
水果種植業:
蘋果:自1923年引入庄河後,種類逐漸增多,至1985年全縣已有55個品種。即北斗、靜香、青香蕉、翠玉、元帥、印度、富士、玉林、喬那金、小國光世界一、陽光、夏香、千秋、長紅、津輕、首金、甜紅玉、艷紅、共371.9萬多株,總產量達14426萬多噸。
梨:庄河栽植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山梨、尖把梨、平頂香、香水梨、南果梨、蘋果梨、紅肖梨、黃皮梨、大青皮梨、四季梨、長把梨、錦豐梨、雪花梨、二十世紀梨、貴妃梨、酥梨、等。
桃:栽培歷史悠久,但農業化前數量和品種極少,50年代中期後,隨蘋果園的發展,需要以桃養蘋果,桃隨之增多。主要品種有:鷹嘴桃、蟠桃、久保、秋水蜜、李桃、甜白桃、白桃、紅甜桃、晶玉、白鳳、白瓦、金童5號、豐黃、橙香、露香、橙艷、太白、春水蜜、黃桃、崗山白等。
杏:剛注冊為「歇馬」商標的歇馬杏以味美個大享譽各地,每到秋季收果季節,各地商販應接不暇,使歇馬杏供不應求。
葡萄:共有28個品種,其中鮮食品種有龍眼、玫瑰香、紅雞心、牛奶、白雞心。黑漢、晚香玉、紫粒、祝豐、巨峰、羅義爾玫瑰、耐格拉、鳳凰12號、熊岳51號、富士、黑奧林、玫瑰香牙變、紫豐、先峰等。釀造品種有北醇、公釀1號、公釀2號、白羽、白雅和越冬白葡萄等6個品種。
草莓:30年代始有栽境。至70年代方有建園栽培。1977年觀駕山下八家屯,在縣水果公司的資助下,栽培草莓2畝,平山鄉1983年植草莓1100畝。有60%以上的農戶種植草莓,收入達百萬元,其主要的品種有:雞冠、寶交早生、達娜等品種,其後又引進比利時4號品種。
高新技術產業:庄河市的淡水資源充沛,發展工業十分有利。目前,華豐木業傢具出口居全國第一位,大宇電子硅塑封二極體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圍繞新興產業,積極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逐步形成。以華豐為龍頭的傢具工業,以宏大為龍頭的化纖工業,以大宇為龍頭的電子通信設備製造工業,以善島為龍頭的食品加工和冷藏工業,以海德利為龍頭的塑鋼製品工業,以亨通為龍頭的造紙工業,以大鄭膠印機為龍頭的專用設備製造工業,以生物農葯為龍頭的高科技工業體系等。
旅遊產業:庄河市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優勢,既有山明水秀的自然風光,又有歷史久遠的文化遺產。形成以冰峪為重點的自然風光觀光旅遊,以黃海大道為重點的生態農業田園旅遊,以寫字教學、民間剪紙為重點的風情民俗特色旅遊,以步雲山地熱溫泉為重點的休閑度假旅遊的格局。使旅遊業逐步發展成為庄河市新興的支柱產業。
⑼ 誰知道庄河市怎麼樣
消費水平和房價高嗎?
消費水平,如果指生活日常消費,油鹽醬醋這類的,全國大體差不多的,如果 服裝 價格和高檔品價格與大連差不多,房價 現在 一般都在3000以上 ,一二樓不到3000,三四樓3200——3400左右 ,高檔小區 房價已達到4000了,門市房價格在5000——9000 之間,
2.工資待遇怎麼樣?
力工的日工資大約在50、60左右 ,焊工日工資 在100左右,,普車 日工資在60——80 之間,當然工作時間是超過8小時了
3.那的人多麼,城市建設怎麼樣?
市中心人口20萬左右,城市縱深比較小,城市范圍不大,騎自行車60分鍾 就周遊一圈,發展速度不能像一二線城市那樣快,畢竟只是一個縣級市,
4,沒有重工業,以輕工業和手工業為主,環境污染相對還輕些。
⑽ 大連的普蘭店、瓦房店、庄河比較,經濟狀況哪裡好一些,各有什麼優點、缺點
從目前來看,經濟最好的是瓦房店。長遠來看,瓦房店開發了「長興島特區」,主要針對工業;普蘭店開發了「普灣新區」,主要針對輕工業。庄河就實在是太遠了。我是女生,你女兒的工作地點不僅僅是需要考慮地區經濟的發展狀況吧,畢竟是女孩,普蘭店離大連近一些,將來是不是調回來的機會高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