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事工業增長率
現行工業增長率基於工業增加值計算,計算方法也稱之為價格指數縮減法,其基本原理是工業增長率旨在反映工業生產的物量動態變化,按現行價格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的變化既包括物量因素,也包括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及消耗的原材料等價格)因素。為了真實地反映工業生產的變動情況,必須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計算出可比價格工業增加值,然後計算實際工業增長速度。鑒於目前價格指數的編制情況,採用「單縮法」(即只用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縮減工業增加值)計算工業增長速度。(此處插圖)
實際工作中工業增長速度的計算步驟為:
第一步,月度統計工業總產值,分行業匯總工業總產值。
第二步,計算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2. 工業總產值增速怎麼計算
1·工業總產值的增速如何計算: 簡單的說,就是當前的工業總產值除以去年同期數,再除以當前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
2·工業總產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產的工業產品總量。根據計算工業總產值的價格不同,工業總產值又分為現價工業總產值和不變價工業總產值,不變價工業總產值是指在計算不同時期工業總產值時,對同一產品採用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點的工業產品出廠價格作為不變價,又稱w定價格。採用不變價計算工業總產值,主要是用以消除價格變動的影響。
3. 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怎麼計算
計算方法如下:
工業生產總值=當月產品產量×產品銷售單價。銷售單價是不含稅單價,因為增值稅本身並不代表收入。
工業生產總值=當月主營業務收入+庫存商品期末余額—庫存商品期初余額
工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有兩種,即生產法和收入法(又稱要素分配法)。
1、生產法
生產法是指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的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投入的中間產品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其計算公式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出-工業中間投入
增值稅是企業所創造的新增價值的一部分,屬於增加值范疇,為了確保工業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計算工業增加值時,應將本期應交增值稅計入工業增加值中。由此按生產法計算的工業增加值的實際計算公式應為: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現價、新規定)-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2、收入法: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
(3)如何預測規上工業產值增長率擴展閱讀:
工業總產值的構成
1、本期生產成品價值是指企業本期生產,並在報告期內不需再進行加工,經檢驗合格、包裝入庫的全部工業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的價值總和。本期生產成品價值不包括用訂貨者來料加工的成品和對外銷售的半成品。
2、對外加工費收入是指企業在報告期內完成的對外承接的工業品加工的加工費收入,和對外承接的工業性作業所取得的加工費收入。計入工業總產值的對外加工費收人應不含銷項稅,可根據"產品銷售牧人"科目的相關資料取得。
3、自製半成品及在製品期末期初差額是指企業報告期自製半成品、在製品期末減期初的差額價值。該指標核算與各企業的會計核算口徑一致,未設半成品科目的企業可不計這部分價值,產品產量統計和中間投入的計算也應與之保持同口徑。
參考資料:網路-工業總產值
4. 預計2015年工業總產值150億元,2010年工業總產值300億元,請問怎麼求2016-2020年工業總產值的年均增長率
2020-2015=5
150x(1+X)的5次方=300
(1+X)的5次方=2
1+X=1.15
X=0.15
答:年均增長率15%
5. 入規企業如何統計產值
產值利潤率(%)=利潤總額/工業總產值×100%。
產值利潤率的提高或降低,決定於利潤總額和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
利潤總額的增長速度快於工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利潤總額增長速度與產值增長速度的比值大於1),則產值利潤率必然提高
利潤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同步增長(兩者的速度比=1),則產值利潤率持平;利潤總額增長速度慢於產值增長速度(兩者的速度比小於1),則產值利潤率降低,說明增產未增收。
由此可見,實現增產增收,就要保持產值利潤率指標的穩定和提高,既要抓生產,更要抓效益。
6. 如何測算十二五期間gdp增長率
國家統計局預測我國未來15年經濟呈現巨大增長潛力
在17日召開的「中國生產力發展國際論壇」上,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司長、也是國家GDP核算的權威人士許憲春作了《未來15年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展望與預測》的演講,這也是對由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邱曉華所主持的有關未來15年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展望與宏觀研究的課題所作的報告。
未來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如何?會面臨哪些新矛盾和新問題?
報告預計,「十一五」(2006—2010年)期間我國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5%左右,「十一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26萬億元,人均GDP近1.9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2000美元;「十二五」(2010—2015年)期間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8%左右,「十二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42萬億元,人均GDP將接近3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3000美元,按照世界銀行2004年標准我國由中下等收入發展中國家進入上中等收入發展中國家;「十三五」(2016—2020年)期間GDP年均增長率將達到7%左右,「十三五」期末GDP總量將超過60萬億元,人均GDP將超過4萬元,折算美元將超過5000美元。
報告認為,2000—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是資本的快速積累。雖然這期間資本投入對於GDP增長的貢獻有所下降,但是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仍然高達50%以上。相對於資本來說,勞動力數量增長的貢獻率非常小,這主要是由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所決定的。
而推動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另一個動力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快速增長,而且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會越來越大,預計到「十二五」期間,貢獻率將超過40%。
從預測結果來看,GDP的生產結構在未來15年呈現以下趨勢:第一產業比重將不斷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在波動中趨於下降,第三產業比重將穩步上升。
分時期看,「十一五」期間,第二產業的比重將會繼續上升,主要表現在對於能源需求的上升,導致能源部門擴張以及高投資率帶來的資本需求的上升,另外,W TO過渡期多種纖維協定(M FA)的取消將促進紡織和服裝部門的擴張。到「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隨著采礦業和低技術產業比重的下降,第二產業比重將逐步回落;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上升,居民對服務業消費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及工業快速發展帶來的對於生產性服務業需求的增加,第三產業比重將不斷上升。
針對GDP的使用結構,報告認為,預計在「十一五」期末,投資比重(即投資率)將達到42%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最終消費率比重(即消費率)將達到57%左右,比2005年將有所上升;凈出口比重將達到1%左右,比2005年有所下降。進入2010年後,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快和儲蓄率的下降,預計「十二五」期末投資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到40%左右,消費比重則上升到接近60%。凈出口比重或落到不足1%左右;到了「十三五」期末,投資比重將加速下滑的35%左右,消費比重上升到60%以上,凈出口比重不足0.5%。
報告指出,在未來15年,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增長潛力,但由於處在社會轉型期,一些新矛盾、新問題顯現。報告從三個大方面作了分析,從約束經濟增長的供給因素來看,一是儲蓄-投資轉化機制低效運行,降低了資本供給效率;二是人力資本投資長期過少,高素質勞動力供給不足;三是國民經濟技術含量較低,國際競爭力較弱,特別是與發達國家差距懸殊。另外土地、能源、水資源、一些主要礦產資源供需缺口會有所擴大。
從約束經濟增長的需求因素來看,一是產品和產業供給結構不能滿足需求結構;二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矛盾突出;三是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產業結構扭曲。
從約束經濟增長的體制和機制因素來看,主要存在五方面的不足:投融資和財政稅收體制仍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削弱了市場對資源的配置作用;環境和資源的使用成本過低,難以形成相應的替代、節約資源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企業尚未建立合理的法人治理結構,難以適應市場變化的需要,從而抑制了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充分實現;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居民消費存在後顧之憂,影響了居民即期消費需求;缺乏全國統一大市場,存在嚴重的地方保護和地區封鎖,使得有限的經濟資源不能在全國范圍內合理配置,不能有效地形成優勝劣汰機制。
7.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是怎麼算的
一、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公式: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
三、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年主營收入大於2000萬的工業企業或者國有工業企業。
8. 月度工業總產值預測方法
工業總產值=∑各產品單價*各產品數量
測算工業總產值時,數量可以參考企業生產預算或生產計劃,單價參考去年平均水平。
工業總產值僅與生產相關,與銷售無關。
9. 怎麼計算工業增加值增速
工業增加值是現價數據,增速是可比價數據,就是扣除價格因素影響的數據,所以用基期月度增加值的數據和增速來計算當期增加值的方法是絕對不可行的。
按現行計算增加值的方法,是用工業總產值的數據乘上增加值率。但是由於是不同行業的產值乘上不同的增加值率,所以我只能說,想要准確的數據就死了這條心吧。
不太準的數據也行的話,可以試試拿多期的產值除增加值,看看出來的系數穩定不穩定
10. 怎樣算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率
工業增加值有兩種計算方法:
一是生產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產品和勞務價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產環節中間投入的價值,從而得到新增價值的方法。
公式: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本期應交增值稅
二是收入法,即從工業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對工業生產活動最終成果進行核算的一種方法。
公式:
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折舊+勞動者報酬+生產稅凈值+營業盈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