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業與農業的關系如何
總綱: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和發展動力;工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工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生產器材。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發展保障,工業反哺農業。
一、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
三、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② 高一地理:良好的農業基礎跟工業的優勢地位有什麼關系
工業區的區位布局和當地農業狀況有密切關系。工業區需要大量的糧食以供給職工。有利於工業區的持續發展。
③ 經濟因素、環境因素如何影響工業布局
一、經濟因素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1)農業經濟基礎對工業布局的影響要考慮農業為工業所提供的可能條件(勞動力、糧食、副食品以及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原料),一般工業布局都要考慮農業現狀及其發展前景。如上海工業的發展是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優越的農業經濟基礎分不開的。
(2)運費因素對工業布局的影響工業布局接近原料產地、接近能源供應地、接近消費區。減少原料、能源和產品的運費,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例如,我國鞍山的鋼鐵工業,就有接近原料產地(鞍山和本溪的鐵礦),接近能源基地(撫順和阜新的煤),接近消費區(沈陽的大型、重型機器製造工業)的優勢。上海的鋼鐵工業接近消費區(發達的機器製造業),附近雖然沒有原料、燃料產地,但擁有方便的鐵路、水路和海運條件。美國五大湖地區的鋼鐵工業分布、日本太平洋沿岸工業帶的形成,都說明運費因素在工業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二、環境因素對工業布局的影響
如果由於工業生產的發展,環境遭到嚴重污染,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工業生產所取得的經濟效益最終也就喪失。環境保護就是要保護人類生存所必須的空氣、水源、土壤、生物等自然環境不受污染和破壞。其根本目的,是為了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保護生產力。而導致一個區域的環境質量下降,生態平衡受到破壞的因素很多,如人口和經濟活動的過分集中,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受到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其中工業布局不考慮環境因素,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環境因素是影響工業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工業布局必須做好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
選擇廠址要適宜。工廠污水排放遠離水源地和河流上游;大量排放煙塵和有害氣體的工廠應設在城鎮、居民區盛行風的下風地帶;在區域中規劃工業布局時,要注意把污染嚴重的工廠布置在自然凈化能力比較強的地段或分散布置。
④ 工業與農業的關系
發展中國家在獲取政治獨立以後,普遍都走上了尋求工業化發展的道路。在這一進程中,「工業化就是一切」,農業的發展幾乎處於一種被忽視狀態,有的國家甚至出現了「重工抑農」、犧牲農業、發展工業的傾向,導致了原本就很落後的農業更加落後。農業的停滯和落後從根本上制約著發展中國家經濟的整體發展,阻礙了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實現。正如國外有些學者所指出的那樣:發展中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段時間經濟上的糟糕處境是和農業政策的失誤分不開的。
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後,隨著發展中國家經濟整體發展對農業的要求,農業發展開始成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符合實際的農業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開始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內容,農業發展與工業發展的緊密互動開始成為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探討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農業發展戰略的轉變,以及農業工業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對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如何解決三農問題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農業輔助型發展戰略是根據「工業是主導,農業服從工業」的理論而制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許多西方的發展經濟學家都認為,在工業化進程中,工業是經濟發展中能夠起能動作用的主導部門,農業則是應該被削弱的部門,農業的作用只是為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和剩餘農產品,以此來推動工業的發展,推進現代化的進程。採用了以這一理論為依據的農業輔助型發展戰略,農業的發展必然以為工業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和剩餘農產品為視角。因此,圍繞這一發展戰略所進行的土地制度的改革、生物技術的推廣、農業機械化的推行、農業勞動力素質的培訓,以及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等等,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即為了支持工業的發展,同時配之以這一發展戰略實施的農產品低價收購政策,在資本積累方面導致了農業部門的資金流向工業部門。正是制定和實施農業輔助型發展戰略的這一出發點,造成了發展中國家人均糧食生產增長率和農業生產增長率的低下。在20世紀的整個60年代,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糧食生產增長率只有0.1%,人均農業生產增長率則為零。農業發展的緩慢甚至停滯,減緩了工業發展的速度,工業部門安置農業中產生的大量剩餘勞動力的能力有限,從而造成大量的失業,這是不言而喻的。農業輔助型發展戰略的實施不僅未能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而且連其支持工業發展的初衷也未實現。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中國家開始重新認識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農業與工業的關系,重新探尋發展農業的道路,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新的農業發展戰略,這就是以實現農業的商品化和工業化為目標,以農業的發展既具有支持工業發展的手段價值也具有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的內在價值為內容的農業工業化發展戰略。這一經濟發展戰略首先實施於泰國,隨後在其他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得到實施。
⑤ 工業發展與農業發展之間的聯系
農業基礎是工業發展的基本保障。同時,工業發展帶動經濟發展,經濟是所有發展鏈條的物質基礎。農業要更好的發展,必須依賴工商業發展對經濟的帶動力。即農業基礎是工業發展的保證,工業發展反作用於農業生產。工業發展對各級勞動力的吸引力加強,對農業發展水平的要求也隨之增加,利於商品經濟作物發展。某些領域的工業發展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直接助力。工業發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也對農業生產具有重大影響。(老楚,不怎麼全 我懶得打。近來給好。)
⑥ 農業與工業的關系
總綱:農業是工業的基礎,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材料和發展動力;工業是農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工業為農業的發展提供生產器材。農業為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基本的發展保障,工業反哺農業。
一、在長期接受農業哺育後,工業已「長成」,應該回報農業。工業反哺農業,是對新型工農關系和城鄉關系的一種概括,是對「農業哺育工業」的升華轉化。這里的工業和農業都是歷史性的概括性概念,工業泛指非農業部門和城市,農業則涵蓋「三農」。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整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工業反哺農業是發展農業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產業。隨著人口增加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將呈剛性增長。而農產品生產則受到耕地減少、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等因素的嚴重製約,增產的困難很大。
三、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我國農產品競爭力的要求:為了克服我國農業經營規模超小型的不利因素,應對國際市場的挑戰,就必須實行工業反哺農業,不斷加強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和公益性服務,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四、工業反哺農業是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實行工業反哺農業,既是減緩乃至扭轉這種城鄉差距擴大趨勢的要求,是按貢獻取酬和提高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是穩定社會的要求。
⑦ 農業基礎好跟工業有什麼關系
農業包括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五種產業,
工業需要的很多原料來自農業產品,如食品加工業,較好的農業基礎則提供了穩定的原料來源,而工業產品,如農業機械、化肥農葯又可以促進農業發展
⑧ 農業基礎對工業發展的作用
第一,農業在我們這個發展中國家占的比例最大,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第二,農業為工業發展提供原料,第三,農業基礎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區的發展程度和方向,第四,農業的發展,能夠保證國家的糧食安全,維護國家穩定,這樣說來,農業基礎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⑨ 協作條件,工農業基礎這兩個區位因素是怎麼影響工業的
有點聽不大明白
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
影響極大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動力、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農業基礎、政府政策、技術水平社會協作、環境因素
⑩ 影響工業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氣候因素:氣候決定農業的分布,決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氣候因素必然使該地區擁有眾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該地區出現各種工業成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會影響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對較少,而大平原人口則相對較多。人口的多少也會決定部分工業的分布。
海陸因素:河流因素會決定該地區的交通狀況,從而影響該地區的工業分布。例如:沿海、長江流域就有許多發達的城市,它們的發展主要依賴於該地區發達的海水運交通。
政治因素:人為的改變一個地區的交通狀況將會對該地區的人口分布發生影響,進而影響該地區的工業水平,政治中心也必然會有大量的工作人員以及相關的配套第三產業和輕工業、部分重工業。
戰爭因素:例如:蘇聯為了防止二戰的悲劇重演,將許多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都分布在西伯利亞,我國的國防工業也主要集中在四川雲南陝西等西部地區。
礦業因素:一個地區如果有豐富的礦藏,必然會有大量的采礦人員,以及配套的第三產業。在一個大型的礦產的周圍往往會形成城市,如海南的石碌、四川的攀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