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動力和能源有哪些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能源是煤炭, 動力是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新能源是石油,動力是內燃機
② 英國開展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是什麼
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
1688年政變奠定了君主立憲制政體的法律基礎。輝格黨因政變有功而在1689—1714年佔有政治上的優勢,到1714—1760年,輝格黨更達到獨占統治的地位。根據王位繼承法,從1714年起,德意志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先後即英國王位。他們不懂英語,不諳英國事務,經常不參加樞密院會議。從1717年起,會議就由財政大臣沃爾波爾主持。由於樞密院大臣議事於密室,因此逐漸被稱為「內閣」,樞密院主席就被稱為「內閣首相」①。從此開創了首席大臣領導內閣,英王不參加內閣會議的先例。沃爾波爾任首相20餘年,後因喪失國會信任而下台。這又開創了內閣得不到國會信任即應辭職的先例。小威廉·皮特1783年開始擔任首相,當未得到國會支持時,血氣方剛的皮特沒有辭職,而是解散國會重新選舉,結果取得了完全的勝利。這又開創了一個先例,即內閣得不到國會信任時,除辭職外,還可解散國會,重新選舉。這表明,內閣必須對國會負責,接受國會的全面監督。隨著這種責任內閣制日趨完善,就逐漸把國王排斥於決定內閣構成的權力之外。以國會為核心的政治體制一旦確立,作為上層建築的積極作用就更大地發揮出來,英國才開始了資產階級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
上層建築的巨大作用,在改造農業方面得到了典型的表現。18世紀中葉起,英國從私人圈地進入了國會圈地時期。英國的農業革命正是通過這次圈地運動以及伴之而來的農業技術革新完成的。這次圈地的直接動因是由於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城鎮人口的急劇膨脹所造成的對商品糧及原料的巨大需求。1760年開始的喬治三世在位時期,國會頒布圈地法令達3000個以上。從1760年到1815年共圈佔農民土地600多萬英畝。資本主義的土地所有制最終確立起來,大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占據了絕對優勢。農村的階級結構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形成了地主、租地農場主和農業工人三大階級。到19世紀中葉,英國農村的社會變革以及階級關系的演變,已基本上和城市相平衡了。英國農村的資本主義化,大租地農場的經營方式,鼓勵了對農業的投資,為農業技術的革新和機器的應用掃除了障礙。大地主和農場主在土地上紛紛實行排水、施肥、改良土壤等措施。工業革命用先進的設備武裝了農業,播種機、收割機、打穀機應運而生。在農業革新的高潮中,1793年成立了農業委員會。1838年成立了皇家農業協會。國王喬治三世還為《農業年鑒》撰稿,署名為「農夫喬治」。足見英國資本主義農業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英國的農業革命為工業革命的開展創造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它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糧食和原料,造就了一支自由勞動力大軍和廣闊的國內市場,而且也為工業革命積累了雄厚的資本。按照馬克思的統計,19世紀初全國總資本中有一半來自土地①。
對殖民地的掠奪和血腥的奴隸貿易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又一重要手段。七年戰爭後的55年間東印度公司從印度搜刮的財富達50億英鎊以上。海外市場的擴大使英國的出口貿易迅速發展。1697年英國的對外貿易額為350萬鎊,1770年即達1420萬鎊。從1688年到1750年,英國商船的噸位增加了兩倍以上。在對外活動中獲利最大的是奴隸貿易。18世紀末英國每年從奴隸貿易中獲得30萬鎊的驚人利潤。利物浦和普利茅斯的繁榮就是建立在萬惡的奴隸貿易之上的。
此外,從17世紀末起,英國建立了國債制度。這也是資本積累的途徑之一。過去是以國王名義借債,以補財政之不足。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標志著由國王債務制度過渡到了國債制度。當時,國債增長很快,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為5300萬鎊,到七年戰爭時即高達1.22億鎊。從1716年起政府平均每年要支付300萬鎊的利息。為償還國債本息,英國政府採取了提高消費稅的辦法。1688年的消費稅額為62萬鎊,到1755年就超過了350萬鎊。這就是說,金融資產階級所得的高額利息,來自廣大納稅人的腰包。政府起杠桿作用。
總之,英國通過農業革命、海外貿易、殖民掠奪、國債制度和稅收政策,使它的資本原始積累以超過任何國家的速度順利地進行著,為工業革命的勃起創造了重要的條件。
英國發達的手工工場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又為工業革命的實現准備了技術條件。到18世紀,手工工場內部已經有了比較精細的分工,生產過程被劃分為一系列的簡單操作,生產工具也實行了專門化,使手工生產過渡到機器生產成為可能。通過分工和工具專門化培養出來的掌握某一專門技藝的工人,成為工業革命中的重要技術力量。另外,到17世紀中葉,倫敦已成為歐洲科學研究的中心。1662年成立的英國皇家學會倡導科學家把興趣集中於廣泛的經濟活動領域。由於殖民活動和海外貿易擴大的需要,格林尼治天文台建立起來。1666年牛頓提出力學三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1687年他的劃時代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問世,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解決了行星運動、落體運動、聲音和波、潮汐運動等一系列問題,成為「大工業的真正科學的基礎」①。這一時期,英國實驗科學研究促使天文學、地理學、力學、數學獲得了長足的進展。這些自然科學成就為英國工業革命向廣度和深度發展提供了可能的條件。
到18世紀中葉,在急劇擴大的國內外市場需求面前,英國的手工工場已走到了盡頭。手工勞動的局限性,使它無力進一步擴大生產的規模和迅速增加產品的數量。擺脫落後了的手工勞動狀態,過渡到更高的生產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廣闊的世界市場是英國進行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因。
③ 機械動力是什麼發電機是嗎工業革命前有嗎
按歷史講機械動力就是從手工工場開始發展至今使機器生產運作的動力,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前,主要的機械動力就是人力畜力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機就成了主要動力,發電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條件之一,隨著發電機和電動機的問世,電力成為新的機械動力,發電機本身是發電用的,電動機才讓電成為了動力,所以不是。
④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力分別是什麼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動力來源:
①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②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和一定的國內市場;(英國圈地運動)
③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掠奪);
④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來源:
①政治前提: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
②資本:大機器生產下的資本積累和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
③技術:自然科學突破性進展並迅速轉化為技術
④市場:美德意日等開辟了統一的國內市場以及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⑤環境:相對穩定的國內國際環境
⑤ 兩次工業革命的新動力是什麼
兩次工業革命的新動力分別是蒸汽機和電力。
1、第一次工業革命: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工業革命的產生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蒸汽機的改良,而蒸汽機車的產生也是因為蒸汽機的改良以及後人的應用而產生的。
當時英國鼓勵發明,並且在人口增加需要增加生產速度之時,便開始有人努力的改進當時的生產設備,瓦特便是其中之一,而瓦特改良蒸汽機導致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
因此蒸汽機的改良絕對是促成工業革命的原因之一。而蒸汽機車是一種以蒸汽引擎作為動力來源的鐵路機車,因此若沒有蒸汽機的改良便不可能有這項交通工具的誕生。
2、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電力的發明和廣泛應用。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1870年以後,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次不窮,並被應用於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5)工業革命之前有什麼動力擴展閱讀: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壯大,他們希望進一步加強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
2、第一次工業革命要求進一步解除封建壓迫,實行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資產階級通過革命和改革,逐漸建立第一次工業革命鞏固里自己的統治。
3、第一次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的重大變革,是社會日益分裂成為兩大對抗階級即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無產階級辛勤勞動,直接創造財富,卻相對日益貧困,他們為了改善自己的處境,同時在和資產階級進行斗爭,工人運動興起。工業革命還促進了近代城市化的興起
⑥ 工業革命的原動力是什麼
原動力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也就是生產力的發展.
條件是:海外殖民擴張帶來資本和海外市場;手工工場的技術成熟;資產階級革命成功,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建立;圈地運動帶來自由勞動力和國內市場.
LZ的紡織方面可能是指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帶動動力的革命,引發工業革命.至於服裝方面,應該是化工在工業革命中的發展帶來纖維等衣服原料的突破吧.
⑦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生產的動力主要是以什麼為主
古代最主要是畜力啊。牛啊,馬啊。驢。當然靠近水源的有利用水力的磨房和風車
⑧ 推動工業革命的根本動力是什麼
隨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加速了圈地運動,產生了大批無產者。同時海外貿易和殖民地的開發,使大量財富集中到英國資產階級手中。另外經典力學、熱力學等學科的理論創新也為工業革命帶來了契機。 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不是偶然的,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會經濟前提和科學技術前提的。17 世紀中期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英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和土地貴族聯盟為基礎的君主立憲制度,從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確立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國家。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加速推行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和措施,促進了工業革命各種前提條件的迅速形成。
自然科學和生產技術結合,使科學技術成為生產力發展的直接動力。這也是第二業工業革命的直接動力 。
⑨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
英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國內外市場擴大,
資產階級迫切要求生產技術的改進
⑩ 第二次工業革命前用什麼作為動力機械
蒸汽機。更准確的說,是熱力機。包括內燃機和外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