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

發布時間:2022-01-19 10:03:51

1.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能首先發生在中國

19年7月25日突然明白了,正式回答李約瑟難題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明朝為啥滅亡的根本原因。清朝康乾盛世為啥會突然中斷。這個答案是惟一一個能從中國經濟,政治角度回答,世界上最著名的李約瑟難題。為啥資本主義文明不會出現在中國這個文明 古國。明朝末年,

萬曆十七年(1589年),朱翊鈞不再接見朝臣,直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駕崩,一共31年。而他的兒子,孫子,嫡孫死於1644年

0、明穆宗(朱載坖)(1537年-1572年),萬曆的大表哥

1、明光宗(朱常洛),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子。

2、明熹宗(朱由校),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長孫。

3、明思宗(朱由檢),是萬曆皇帝(明神宗)的嫡孫。

拓展資料:

朱翊鈞(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後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隆慶六年(1572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朱翊鈞在位之初十年,內閣首輔張居正主持政務,在神宗支持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有勤勉明君之風范,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期間主持了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鞏固了漢家疆土。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強征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使明朝逐漸走向衰亡。

中國從1571年由張居正主導變法開始,開始收商稅,礦稅等。至1587年萬曆15年開始(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萬曆15年美國人寫的書或者連續劇1587年)標志自中國地主文人階級徹底掌握了政權中國皇權思想。中國出現了接近100年的無政府主義。其中受益最大的就是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顧憲成因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職,他與高攀龍、錢一本等在家鄉無錫東林書院講課,"講習之餘,往往諷議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東林書院中人談論朝政得失,他們漸漸形成了一個在野集團,被稱為"東林黨",《明史·孫丕揚傳》說:"南北言官群擊李三才、王元翰,連及里居顧憲成,謂之'東林

無錫東林書院舊址

黨'。";他們主張開放言路、實行改良時政等意見,得到廣泛支持,同時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對。

一個退休的官員,為啥 能主持中國明朝政府北京。因為那時文官集團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都是大地主。他們除了師生關系。比如范進為啥會在聽到中舉後,發瘋。 那是因為中國只有二個階級。一個是農民階級。一個就是地主階級。而只主中了舉人, 就可以晉生為地主階級。光有功名,沒錢買地怎麼辦呀?

呵呵,因為舉人功名是可以免稅的,萬一中了進士,那就是官員階級,所以又稱為文官地主東林黨集團。這個集團最大的貢獻或者代表人物就是張居正。他們有著幾十畝,上千畝,上萬畝的土地。 卻不交一分錢的稅和徭役。而張居正改革是為了平均收農稅,要收礦稅,而隆慶開關後的進出口貿易稅,呵呵,不好意思,那要到清朝末年才開始收取,而海關關員是當時晚清最高效的政府之一,美國人當主管的。號稱中國400年來殺人皇帝雍正,改革想讓地主文官東林黨階級交稅,結果也是無果。而乾隆由盛轉衰弱的根本原因,就是乾隆後期的文官集團和地主階級是徹底不交稅了。 滿軍八旗人不用交稅,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也不交稅和承擔徭役。而把他樣應該承擔的稅,全部轉駕給普通的農民。文官地主商人東林黨組織,代表著不交稅階級,種地不要交稅,經商不要交稅。於是各種權錢交易就出來了,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化銀的時代正式來臨。 中國人現在過年所說的恭喜發財文化達到了最高峰。當乾陵末期,中國社會4億人口,要養活不幹活的幾千萬人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不繳納任何稅,加上其中投機富農份子,轉靠其名下,估計將就將有1億人不繳稅的時候,剩餘的3億農民,最老實,最麻木的農民,每天除了目定口呆,傻不拉機,如同行屍走肉一般生活著。因為沒辦法,一個人要交四個,五個地主本應承擔的稅。於是中國這個文官東林商人地主特權階級,和中下農民階級徹底對立起來了。一邊是滿漢全席,一邊是餓的賣兒賣女。

文官東林黨地主組織,在明朝的所有國民,老有老百姓是充分自由的,因為經歷過無政府主義嘛,皇帝都敢罵,袁崇煥的人肉都敢吃,而到了清朝的時候,思想、言論開始控制了,特別是受到康熙,雍正,乾隆文字獄的思想,不能說政府,不能說政治,要麼研究古文學,要麼唱戲。但,從隆慶開關後,中國人用綠色循環經濟的絲綢(桑樹葉子),茶葉,瓷器,將全世界的白銀都集中在中國來。具體的說,是集中在文官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手中。白花花的銀子,不能投資土地,因為八旗子弟剛進關的時候,北京內城百姓拿銀子主動拆遷,圈地後,特別是乾隆早期時候。各種京劇,崑曲又再次流行起來。唱戲唱來唱去,就那麼幾句。中國西遊記,三國,水滸傳都是明朝就行的,缺乏思想文化創新呀。

於是大清年制的從乾隆後期,中國最著名的傢具,康乾瓷器,茶葉,絲綢徹底江河日下了。

而西方各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人家有組織,有規律,看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中國商人地主階級,成天吊兒郎當,而全世界的白銀全部都跑到中國這些人手中,正所謂人傻錢多。 於是世界各國的東印度商人要麼高薪,要麼合們乾脆讓種植茶樹種子,養蠶方法大明百姓,中國人從鄭河下西洋開始正式移民第一代。而到了隆慶開關後,逐漸開始了中國人第二批有組織的移民。和中國貿易正式出現了洋買辦翻譯團體。到世界各地采購中國人至今還喜歡的紫檀,黃茶梨等名貴木材。

移民多了,就會與當地人,特別是殖民國家發生沖突。中國在萬曆年間,在馬尼拉等地出現了殺華事件。一共造成2萬5千人的死亡。

華人國際貿易除了帶回來一些地瓜種子,解決了中國吃飯問題,而學習西方的經濟 ,科技思想,帶回來交給朝廷,那是萬萬不會受重用的。因為地主商人東林黨,他們只關注自己免稅特權和聯煙。

於是類似於紅樓夢一個影射文學,考據學派就誕生了並成為主流。

但,這個不能老是諷刺,托古談今呀,於是精神空虛的中國人,一邊被文字獄搞怕了,明朝的道教沒有了,清朝官方的國教喇嘛教也只能流行於北京一帶。 除了吃喝之外,開始流行鼻煙,當鼻煙是生吃的,刺激太小了,於是這些官員商人東林地主特權階級就開始吸食起了鴉片。

當各個王爺,官老爺都流行吸鴉片的時候,上傳下效,對立的中下農民階級因為水利,特別是黃河沒有人治理。惡性循環後,明朝末年出現了小寒武紀氣候,清朝中後期出現了頻繁的水災,旱災,蝗災等。

而唐朝的洛陽,長安,開封歷史文化明城就被沒人治理的黃河水利給徹底摧毀了。中國老字型大小的就只剩下飯店或者葯店了。因為這些不是官方壟斷的。也是農民階級,工人階級惟一一個可以相對竟爭的領域。只能夾縫裡面生存,。而這些是不被當時的主流方化所認可的。所以不能叫自己的大名,只能叫狗不理,王麻子剪刀。

誰能和地主文官階級聯繫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結婚,聯煙呀。誰就可以不交稅,甚至少交稅。 而中國流傳的多子多福的概念,讓順治年間的1600萬中國人,到了100年後乾隆達到4億人口。 一個家庭至少要生10個兒女。成活一半5個吧。然後中國人就開始內鬥了。兄弟姐妹們分家產了。變成富可敵國的人可成也蕭何,敗也簫何。比如山西晉商,皖商的胡雪岩等。所有的中國人,開始流傳富不過三代。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是從這時候流行出來的。

本文節選於 機器人銀行版權所有《中國千年企業史》機器人銀行2年質保全球交易中心,www.robotbank.xin 版本所有

2.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沒有動力,沒有條件,沒人去做。

中國是傳統的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很慢,中國社會並沒有要求擴大在生產的需求,也就是說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不需要生產過多的商品來銷售已獲得資本的積累。而工業革命的主要目標發展生產力以便於資本積累,封建社會不需要資本積累,也就沒有動力去推動工業革命。

中國的封建制度十分強大,從客觀上是隔絕了很多技術發明,尤其是明清時期,中國專制主義封建制度達到了頂峰。

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並不關系技術發明,我國的知識分子知識結構被科舉制度限制的很死,學而優則仕是一種社會風氣。

第四次工業革命將要到來

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4月7日至11日舉行。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廠商參展。中國以近600家參展商規模成為東道主德國以外的最大參展國。

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中,「工業4.0」概念受到關注。輿論認為,作為工業領域的全球領先展會,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推動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參展商和觀眾們對本屆展會都給予高度的評價。

德國聯邦科研部專家伯伊爾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加強德國作為技術經濟強國的核心競爭力,早在2006年的,聯邦政府就已經通過了《高技術戰略2020》,該戰略文件重點為《未來項目—「工業4.0」》。

3. 近代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中國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中國近代社會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近代中國工業革命不可能在中國發生。

1、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阻礙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中國的封建勢力的頑固阻撓使近代工業革命不可能發生在中國。

2、帝國主義不會允許中國掌握高精尖的的近代科學技術,他們只願意把中國國當成原材料的越多地和商品傾銷區域。

3、由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特性決定的。民族資產階級自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沒有堅強的革命意志,力量比較弱小,相對於地主階級和帝國主義勢力力量弱小。

(3)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擴展閱讀:

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19世紀末,民族工業獲得初步發展。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短暫的春天」。

一戰後,民族工業蕭條。20世紀30年代,民族工業又有新的發展,但是官僚資本主義獲益最大。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民族工業發展艱難,陷入困境。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但因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沒有完成、民族沒有獨立,工業化革命一方面受到封建勢力的壓迫,另一方面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勢力的擠壓,處於夾縫中艱難生存的境地,最終胎死腹中。

4. 為什麼三次工業革命沒有出現在中國

1 大躍進,文革影響
2 冷戰,西方國家對中國軍事上包圍,政治上孤立
3 蘇在社會主義陣營里推行霸權主義
4 計劃經濟,經濟基礎薄弱

5.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發生在中國

由中國的社會性質所決定;英國發生工業革命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發展緩慢,缺乏進行工業革命的物質基礎;此外實行閉關鎖國,對外部世界缺乏了解,不能利用外國先進技術。

6. 系統介紹一下為什麼工業革命沒發生在中國!

古之中國自明代中後期就執行「閉關鎖國」政策,缺乏與世界的全方位交流,而歐洲自16世紀就發生文藝復興,加速了工業革命發生的速度;而工業革命還須要資產階級主導(或)統治地位,而那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王朝的末期,封建王朝統治者不願意(或不甘心)把權力釋放出來,而是更加瘋狂的動用國家機器來鎮壓任何其他形式的制度;而漢唐盛世,特別是清代康乾盛世,更加加速了統治者對外來文化的排斥,有一種強大的優越感從中作祟;而清代之嘉慶帝起的各個帝王幾乎都無所作為,是典型的敗家子,而慈禧的掌權更加速清帝國的滅亡(某種程度上講是封建王朝的滅亡);儒家思想的作祟,清代幾乎把儒家思想的精髓都發揮到了極致,「不超人前,也不落人後」。
而自先秦以來是封建王朝的發展與高峰期是不可能滅亡的,雖然中間有許多的機會可以產生工業革命,但自先秦起到清帶滅亡的中國在橫跨100年的時間里是肯定發生戰爭,戰爭已經成了封建王朝掌權的主旋律,可以說戰爭拖延了工業革命發生的時間,初生萌芽的制度被扼殺在搖籃里,可以封建王朝的統治者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而封建王朝的統治者大肆吹噓儒家思想,只不過是想穩固統治而已,但也造成了中華民族的「中庸」思想。

中國不具備產生工業革命的條件:

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所決定的。
(1)資產階級革命廢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於資本主義發展的種種束縛,為工業革命創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2)消除農業中的封建制度和小農經濟,為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勞動力和國內市場;(表現在英國即圈地運動)
(3)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過程,提供了資本主義大工業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勞動力和巨額的貨幣資本(殖民);
(4)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長期的發展,為大機器生產的出現准備了技術條件。

7. 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

18世紀末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條件,中國早在14世紀就幾乎全部具備了。然而,中國卻未能發生真正的工業革命。在思想史上,針對中國經濟史提出類似問題的有二個著名的例子。
第一個是「李約瑟之謎」。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其一、為什麼中國科技水平和經濟發展在歷史上一直遙遙領先於其他文明?其二、為什麼中國科技和經濟現在不再領先於世界水平?
第二個是所謂的「韋伯疑問」。提出了為什麼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而沒有發生在曾經孕育過資本主義胚胎的中國?
回答這個疑問,就是要解釋為什麼中國在14世紀以後科學技術發明以及經濟增長相對停滯。
「高水平均衡陷阱」假說曾經是一種頗為流行的解釋。因為中國家庭由男嗣傳宗接代的文化根深蒂固,因而鼓勵早婚早育,導致人口高出生率和人口的急劇膨脹,進而經濟條件惡化。與此同時,耕地面積擴大的可能性又是是有限的。人地比例的上升,意味著與資本和資源相比,勞動力越來越便宜,以及人均剩餘的減少。與此相反,歐洲人地比例合理,其節約勞動的需求十分強烈,農業剩餘也足以支持工業化所需資金。但這種假設在邏輯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即使中國早期達到了很高的物質文明,也不意味著不存在物質缺乏,因而不能窮盡人們對物質的需求和對技術進步的需求。
另一種假設則從技術創新的類型區別,有前現代時期,大多數技術發明源於工匠和農民的經驗,一個社會中人口越多,經驗豐富的工匠和農民也就越多,因而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的概率也越大。中國在現代時期落後於西方世界,是因為科舉制度不能誘導知識分子投資於從事現代科學研究所必需的人力資本,因而從原始科學躍升到現代科學的概率大大降低,以致中國未能發生科學革命,技術發明只能停留在直接經驗的基礎上。而歐洲通過17世紀的科學革命,技術發明的模式也就轉移到依靠科學和實驗的基礎上來了。
可見一個國家的進步與自身所處的客觀環境是息息相聯系關的,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好的同時必然存在著壞的一面,當然壞的同時必然也存在好的希望的一面!

8.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中國發生

中國的近代史是從鴉片戰爭那時候開始的
那時候的中國正在一步步被列強侵略
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的中國是不被允許進行工業革命的
此後的中國又持續地處在戰亂中
各個執政黨都沒有那份搞工業革命的精力
新中國誕生之後中國各項事業都處在百廢待興中
中國沒有那個資本搞科技革命

9. 李約瑟之迷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

這個論題很大,如果真展開寫,可以寫好幾萬字,現在轉一篇文章供參考
要想知道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爆發,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近代工業化的實際開端,是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過渡的轉折點。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偉大飛躍,它所建立起來的工業文明,成為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農業文明的終結者,它不僅從根本上提升了社會的生產力,創造出巨量的社會財富,而且從根本上變革了農業文明的所有方面,完成了社會的重大轉型。經濟、政治、文化、精神,以及社會結構和人的生存方式等等,無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革。
工業革命與社會結構的根本性變化互為表裡。實際上工業社會的一切都以工業大生產為基礎進行,一方面國家建立起關聯度極高、分工極為嚴密的產業體系,產生了大批的「自由勞動者」——產業工人(包括藍領和白領),同時工業化要求從業者有較高的教育,因此國家建立起完整而系統的國民教育體系,使得教育和職業訓練社會化。另一方面,國家作為大企業利益的集中體現,與經濟管理高度整合,管理能力和國家權力大大增強。如此一來,整個國家和社會高度組織化,就像一台巨大的機器,日夜不停地產生出令人生畏的能量。
為什麼資本主義和現代科學起源於西歐而不是中國或其他文明?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之謎。李約瑟從科學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國人不懂得用數字進行管理。這對中國儒家學術傳統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經濟管理是很好的批評。
但這只是對李約瑟之謎的一個可能的回答。從文化競爭模型給出另一個解答:中國小農經濟的資源限制和保守傾向,阻礙了勞動分工和科學文化的多樣發展。中國以前人多地少,卻認為人口少,所以各個王朝建立的一個首要任務是鼓勵生育;而西歐人少地多,他們卻認為生活的空間狹小,要向外擴張,這個問題不得不讓人深思為什麼。一、資源因素。中國多山少地,半乾旱氣候的生態約束促使中國發展了節省能源、消耗勞力的農業技術,而非擴張資源、節省勞力的牧農技術,導致周期性的生態危機和治亂循環,阻礙了勞動分工的發展。二、文化因素。從文化競爭模型可以看到:冒險精神利於多元和創新,避險傾向利於穩定和趕超。中國的儒家、道家、法家流派的主導思想無不是規避風險、明哲保身。三、系統復雜性因素。勞動分工的發展,要求穩定的環境,現代科學和資本主義的出現不是單一問哈的自身延展,而是多種文明沖突演化的結果。中國面臨單一小農經濟造成的生態危機的惡化,秦漢以來自然災害的周期不斷縮短,農民起義和外敵入侵不斷,加上政府貨幣、財政政策的多變,都不利於勞動分工的保持。
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很多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其中一個觀點認為中國近代科學技術落後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於小農經濟導致的社會分工的不足。
二在於中國人缺乏冒險精神。
但我們知道:首先,西方歷史是從西歐庄園制經濟發展過來的,而西歐庄園制經濟是一個更封閉、更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式,一個庄園內各種物品生產幾乎無所不包,自給自足的程度達到極致,這也是西歐中世紀自羅馬帝國後具有商品交換、商品經濟功能的城市極端沒落的根本原因,但這也沒有影響西歐最終走向科學技術的進步。其次,我們知道西方歷史上富於冒險探索精神的民族和國家很多,特別是西班牙還發現了新大陸,但西班牙也並沒有因此成為科學技術的強國。
實際上,西歐之所以在近代科學技術能夠領先,首先在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其次在於自英國後西方民主制度在各國的建立。重點的重點在於基督教新教對天主教的反權威意識、自主自由的意識培養了近代西方人的民主思想意識。所以科學技術的進步主要不在物而在於人,在於人的思想意識。
科學技術是在否定之否定中進步的,這就是成人之所以區別於少兒的辯證邏輯思維過程。一個國家科學技術要進步,具有反權威的勇氣與思想意識是最重要的。但儒家從思想上就提倡和維護等級制度,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等等學霸作風,東亞包括中國知識分子深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既盲目追求「面子」、等級身份,不願意承認學術錯誤,且又盲目崇信權威,缺乏反權威的意識,這就使得中國人在近代乃至現代科學技術上難以進步的根本原因。當然,反權威的勇氣與思想意識的建立是要有民主制度進行維護與建立的,民主制度的建立相對於民主意識的形成又是一個互相促進的關系。 而具體對李約瑟之謎的問題的解釋,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入手:
1、封建社會不斷強化的中央集權統治對科技的束縛愈來愈嚴重
2 、缺乏持續性發展
連年的戰爭和社會動亂使得古代中國不能保持科學發展的連續性。使很多的科學技術浪費,失傳。
3 、缺乏專利與股份
專利與股份可以成為古代民眾技術名的強大動力,同時專利和股份也可以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技術,或者是還未成形只有雛形的簡單科學形象和概念,使之可以進一步的發展。
4 、缺乏交流與交通
中國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在封建社會末期嚴重地阻礙了科技的發展,封建時代的末期,中國缺少與外部周邊國家的交流,知識很難傳遞,再加上我們當時國內的交通很不發達,即使有一部分人在搞一些研究,但總是單兵作戰,無法協同對科學的發展起協同的作用。
5、 社會結構,經濟結構,知識分子結構的不合理
「所有這些問題(李約瑟難題)的答案,首先要到不同文明的社會結構中去尋找,到知識分子結構和經濟結構里去尋找。」 科學是一種知識體系,科學同時還是一種社會建制,一種生產力。馬克思、恩格斯在多側面、多層次考察科學、揭示科學的本質,特別是他們開創了科學與社會關系的研究。馬克思認為,大工業把科學並入生產過程,要求自覺應用科學,科學成了一種生產力,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力量。恩格斯指出,科學要歸功於生產的、比生產要歸功於科學的要多得多;社會的技術需要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6 、熵增原理的解釋
在一個封閉的體系中熵值總不斷增大,即混亂度增大,當著名的熵增原理提出後,有人便試圖用物理學的原理來解釋李約瑟問題,認為古代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近似於封閉的體系,所以國家社會趨於混亂,導致近現代科學的起源不在中國。
7、 缺乏古希臘科學哲學思想
中國古代沒有完善的形式邏輯思想,很難產生嚴密的理論武器。愛因斯坦在1953 年給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馬托的斯威策的一封信是這樣寫的:西方科學的發展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家發明形式邏輯體系以及發現通過系統的實驗可以找出因果關系。我們可以知道古代中國是不具備「形式邏輯體系和通過科學實驗發現因果關系」這兩個基礎的,所以在古代中國沒有產生近現代科學,所以中國古代的一切技術只能歸結為經驗技術,而非科學技術,所以李約瑟問題中的討論涉及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可以說是不夠准確的,應該說這些都是中國古代的經驗技術,而且,從公元前二世紀到公元十六世紀,中國的經驗技術在世界上是遠遠領先的。這是對李約瑟問題本身的一個完善。
8、缺乏解放普通勞動者的發明思想
中國古代文明的特徵主要是技術發明。大多數的發明創造並非是古代政府的有目的的創造,難以形成一個產業,一個大方向,大多數的發明來自於普通民眾,很零散,無法集中利用,統一規劃,發明力量無法有力發揮。
9 、迷信落後和重文輕技思想阻礙了科技發展
古代的封建王朝的統治下,我們的普通民眾普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迷信思想,上層社會的文人學士也普遍重文輕技,以文學為主業,很少有像沈括那樣有空來整理鑽研一下科學問題。
10 、雙方文化核心的差別
台灣周哲水在認為, 雙方文化核心的差別,則可能是始自一萬年前含有具體思維的文化期間。當時,東西方人類思維都是屬於類似「具體運思」不過,二者的思路方式,已朝向分歧途徑。於是,雙方便在舊大陸的兩端各建構起不同的文化世界。基本上,雙方的文化元素是不相合的,所以自史前原始社會開始,東西方就處於分歧方向的不同文化世界中。
11 、東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
林鴻偉的認為,邏輯思想是整個文明與科學的極其重要的理論基礎。
(1)東方思維方式通常不注意思維工具或手段的理性研究和系統鍛造,而是注重工具的直接使用。西方思維則不同,他們固然注意術的研究,注意思維手段及其他手段運用的研究,更注重工具的系統的鍛造。
(2)東方思維方式在思維活動中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功利主義,很少進行枯燥的純理論研究。其功利主義太強,並和特定的政治倫理觀點結合太緊密。而西方思維方式則相反。
(3)東方思維方式中,更多地注意經驗的簡單總結和事物表面相似點的類比,而忽視了演繹和因果關系的探求、西方思維方式同樣與之相反。二者顯示了不同思維水平的深度和高度。
(4)東方思維方式由於長期受封建專制統治的控制,往往注重於對占統治地位的思想的詮釋,而缺乏理性的創新精神。西方思維方式表現出較多的沖破框框的創新精神,他們較少有以權威為當然依據的思維定勢,而較多有對權威的懷疑和挑戰精神。
或許正是由於這一差別,使得西方的新科學層出不窮,而東方總是在西方的後面模仿學習。
從科學本身的角度來解釋就是:
1、 純科學真空和連續性破壞
2、 中國古代文明的特徵主要是工匠文明
中國古代的技術基本上都是經驗技術,屬於工匠文明,並且形成了強大的慣性,成為了一個無法逾越的文化形態。沒有系統理論和基礎學科支撐的民間發明很難發展成為近現代科學。
3 、科技結構自身缺陷制約著中國科技的發展。
中國古代科技過分強調實用性,很少理論探討,沒有嚴密的邏輯體系,科技的傳播和發展是封閉的,
4 、經驗技術相對於科學技術的嚴重不足。
錢兆華的認為,科學和技術是兩個內涵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由於科學與思維方式密切相關,因而它具有鮮明的文化特色,而技術則不然;以經驗為基礎的經驗技術與以科學為基礎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重大差異。近代科學的誕生是必然的到了19世紀,由於與科學結合在一起的西方技術在整個世界顯示出了強大威力,因此它迫使我們中國人最終拋棄了我們傳統的科學,而全盤接受了西方的科學。
那麼為什麼近代技術設有誕生在中國,而且一向先進的中國技術為什麼又突然落後了呢?技術有兩個來源:經驗和科學。西方的近代技術是以實證知識的科學作為基礎的,它們之間的結合是由它們各自的本質所決定的。是一種必然趨勢。近代中國既然沒有出現實證知識的科學,當然也就不會出現以它為基礎的技術——科學技術。由於近代以來西方的科學技術是一種前生技術、多生技術、知識技術和突變技術,因而其發展速度明星呈加速趨勢,這樣一來,它在很短的時間里超過中國緩慢發展的傳統經驗技術
5 、數學的不足
中國古代沒有能夠對自然數學化,並且只把數學當作一門功利性的技巧,而並非一門學科來看,沒有深刻的研究,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經驗發現和積累,更加不會用數學來對自然進行研究,所以中國古代對於自然的研究只能停留於定性分析,或是憑空捏造一個理論來符合有機的宇宙觀,不能對事物進行定量分析。
6、 科學的兩種基本元素的缺失
愛因斯坦曾指出近現代科學的兩個基礎是形式邏輯體系和通過科學實驗發現因果關系,中國古代在這個方面處於完全缺失的狀態,所以,近現代科學不會在當時的中國產生。在古希臘,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發明了三段論等的形式邏輯,歐幾里得發明了歐式幾何,也是建立在形式邏輯之上的。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的「實驗乃是確實性之母」名言使大家認識到並且開始時用實驗的手段去發現驗證因果關系。到了伽利略時代,偉大的伽利略結合了形式邏輯和實驗手段兩方面的利器,終於開創了近代科學的先河,在他的基礎上,之後的牛頓將這兩個基礎繼續發揚光大,建立了不朽的牛頓經典力學。
在我認為,還有一點是比較重要的,那就是中國的創新發明基本上都是個人的,並沒有標准化的統一,所以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爆發。

10. 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呢

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古典中國根本就不具備工業革命的基礎。簡單點說,這就是經濟生產方式的差異。

古典中國經濟生產方式是原始的種植業以及手工業,如果簡單點說就是小農經濟,這也決定了中國古典文明屬於農業文明。小農經濟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生產單位非常小,往往是以家庭為單位,一戶人家一年的勞動生產所得就可以滿足一年的生產生活需要,不依賴於商品經濟。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工業革命沒有發生在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用百度識別汽車 瀏覽:925
如何注銷汽車商業險 瀏覽:277
尼桑和奧迪a4哪個貴 瀏覽:181
怎麼汽車美容開店 瀏覽:114
齊魯工業大學校企合作的通知書什麼樣 瀏覽:199
賓士gla雨刷出水口在哪裡 瀏覽:228
三亞至澄邁汽車開多久 瀏覽:102
寶馬車訂車到交車要多久 瀏覽:49
上海都昌工業設備怎麼樣 瀏覽:358
羅山縣有哪些工業 瀏覽:940
越野汽車懸架怎麼改教學 瀏覽:440
湖南工業貿易學校都有哪些專業 瀏覽:872
汽車玻璃貼膜你們學了多久 瀏覽:455
西北工業大學有哪些理科專業 瀏覽:516
賓士g如何開 瀏覽:782
816地下核工業基地為什麼廢棄 瀏覽:636
買奧迪為什麼扣華晨寶馬 瀏覽:279
工業控制電壓多少 瀏覽:108
工業機器人用什麼顯卡 瀏覽:255
西安到襄陽汽車哪個站 瀏覽: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