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業廢氣污染的主要來源有哪些
工業廢氣指企業廠區內燃料燃燒和生產工藝過程中產生的各種排入空氣的含有污染物氣體的總稱。
如化肥生產過程中排出的氨氣、氟氣,電池廠的鉛蒸氣,日光燈製造廠的汞蒸氣,機動車排除的尾氣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等。
Ⅱ 怎樣控制工業污染
工業污染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廢氣、廢水和固體排放物對環境的污染。污染主要是由生產中的「三廢」(廢水、廢氣、廢渣)及各種噪音造成的,可分為廢水污染、廢氣污染、廢渣污染、噪音污染。
控制水污染:
1.在生產和生活中大力提倡節約用水。首先不斷提高節水意識,積極採用先進的節水工藝設備,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其次是廣大居民和社會各界都要增強節水觀念,千方百計節約水資源。水的消耗減少了,廢水、污水自然減少了,廢水、污水處理問題也就相對容易一些。
2.推行清潔生產。清潔生產包括清潔的生產過程和清潔的產品兩個方面。清潔生產是國內外二十多年環境保護工作經驗的總結,它著眼於全過程的控制,具有環境和經濟雙重效益。推行清潔生產,是深化中國水污染防治工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3.提高廢水處理技術水平。工業廢水處理正向設備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傳統的處理方法,包括用以進行沉澱和曝氣的大型混凝系統也在不斷地更新。近年來廣泛發展起來的氣浮、高梯度電磁過濾、臭氧氧化、離子交換等技術,都為工業廢水處理提供了新的方法。特別是目前廢水處理裝置自動化控制技術正在得到廣泛應用和發展,這在提高廢水處理裝置的穩定性和改善出水水質等方面將起到重要作用。
4.堅持分散治理和集中控制相結合。在現實生活中,有些污染源,如家庭污染源的污染物種類基本相同,有些污染源的污染物種類又有很大區別,如造紙廢水和電鍍廢水就大不一樣。對家庭這樣的污染源就應該採取集中治理的方法解決污染問題;而對於那些有特殊污染物的污染源,則必須採取分散治理的方法。當然,有些污染源,如造紙廢水,如果幾家造紙廠相距不遠,就可以幾家聯合投資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實施由分散治理到相對集中治理。
5.國家堅持有法必究和限期治理。對於水污染控制,環境保護法和水污染防治法中都有明確的規定。一是堅持污染防治設施與生產企業的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同時」。只要真正堅持了「三同時」,許多污染物就會得到有效的控制,也就做到了預防為主。二是對原有污染進行治理,對於污染嚴重的,要依法進行限期治理,對限期治理不達標或拒不進行治理的企業,要依法責令其停產或關閉。
控制空氣污染:
1.工業布局合理: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
2.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用設立在郊外的幾個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塵設備的熱電廠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以消除煤煙。
3.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
4.改變燃料構成:實行燃煤向燃氣的轉化,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資源等。
5.綠化造林:茂密的叢林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飄塵。
控制土地污染:
1.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可以通過生物降解或吸收而凈化土壤。研究分離和培育新的微生物品種,以增強生物降解作用。這是提高土壤凈化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2.施加抑制劑
輕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些抑制劑,可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方向,促進某些有毒物質的移動,淋洗或轉化為難溶物質而減少作物吸收。常用的控制劑有石灰、鹼性磷酸鹽等。鹼性磷酸鹽可與土壤中的鎘作用生成磷酸鎘沉澱,在不能引起硫化鎘沉澱的弱還原條件下,磷酸鎘的形成對清除鎘污染具有重要意義。
3.增施有機肥,改良砂性土壤
有機膠體和粘土礦物對土壤中重金屬和農葯有一定的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砂性土壤,能促進土壤對有毒物質的吸附作用,是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自凈能力的有效措施。
4.改變耕作制
改變耕作制,改變土壤環境條件,可消除某些污染物的毒害。DDT和六六六在旱田中降解速度慢,積累明顯,殘留量大。改水田後DDT降解加快,僅1年左右土壤中殘留的DDT已基本消失。所以實行水旱輪作,是減輕或消除農葯污染的有效措施。
5.換土、深翻、刮土
被重金屬與難分解的農葯嚴重污染的土壤在面積不大的情況下,可採用換土法,這是目前徹底清除土壤污染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對換出的污染土壤必須妥善處理,防止次生污染。此外也可進行深翻,將污染的土壤翻到下層,掩埋深度應根據不同作物根系發育特點,以不致污染作物為原則。
控制雜訊污染:
同水體污染、大氣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不同,雜訊污染是一種物理性污染,它的特點是局部性和沒有後效的。雜訊在環境中只是造成空氣物理性質的暫時變化,雜訊源的聲輸出停止之後,污染立即消失,不留下任何殘余物質。雜訊的防治主要是控制聲源和聲的傳播途徑,以及對接收者進行保護。
1.聲在傳播中的能量是隨著距離的增加而衰減的,因此使雜訊源遠離需要安靜的地方,可以達到降噪的目的。
2.聲的輻射一般有指向性,處在與聲源距離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聲強度也就不同。不過多數聲源以低頻輻射雜訊時,指向性很差;隨著頻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強。因此,控制雜訊的傳播方向(包括改變聲源的發射方向)是降低雜訊尤其是高頻雜訊的有效措施。
3.建立隔聲屏障,或利用天然屏障(土坡、山丘),以及利用其他隔聲材料和隔聲結構來阻擋雜訊的傳播。
4.應用吸聲材料和吸聲結構,將傳播中的雜訊聲能轉變為熱能等。
5.在城市建設中,採用合理的城市防雜訊規劃。此外,對於固體振動產生的雜訊採取隔振措施,以減弱雜訊的傳播。
Ⅲ 工業化會給環境帶來什麼影響該如何解決
一、影響
1、生態環境的破壞
生態資源包括太陽能、水、土攫等. 以水資源破壞為例.地球表團總水量達13 億立方米,淡水只佔3 % ,人類直接可利用的淡水不到總量的1%. 由於捕市大型工業的發展中無計劃開采地下水及生產、生活中對地上水的大量流費, 全世界各大緘市的地下水位曾遍下降,
二、礦物資源的破壞
礦物資源也稱非再生資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和其它各種礦藏.地球上這些資頓的儲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僅可供人類享受幾個世紀。但是,由於分布不均和人類對這些礦物資源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及揮霍,造成了能摞危機,
有些礦物資摞已接近枯渴.能摞危機是當今世界各國所面臨的一個巨大問題,因此必須採取綜合性措施,合理地開發和利用礦物資摞,才能充分發揮有限資驚的最大效能,這樣也可減少污染。
三、環境污染
人類與環境的一個關鍵性問題是人的生產和消費活動對環撞造成的灣巢.由於工業生產的發展,煤、石洶、天然氣等能源物質的大量使用,使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廢渣〈通常所說的三廢〉急劇增加。
目前人工合成的有帆物多達鼓百種,其中包括農商、化阻。這些物質被摞雷不斷地施放到環境中,未經科學處理,日積月罩最終跑過了生態系統的自目』能力,從而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平衡.環境污染涉及多個方面,如大氣、土穰、水、嘖聲、食物等
二、防治舉措
1、淘汰和關閉一批技術落後、污染嚴重、浪費資源的企業。「九五」(1996-2000年)期間,國家關閉8.4萬家嚴重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
2、開展循環經濟實踐。
一是實行清潔生產,在企業生產的源頭和全過程充分利用資源,使廢物最小化、資源化、無害化,逐步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促進產品生態設計。
二是在工業集中地區積極發展生態工業,使上游企業的廢物成為下游企業的原料,延長生產鏈條,做到廢物產生量最小,實現「零排放」,並建設生態工業區,實現區域或企業群的資源最有效利用。
3、積極防範突發環境事件。2005年中國政府制定了《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對突發環境事件信息接收、報告、處理、統計分析,以及預警信息監控、信息發布等提出明確要求。
4、工業危險廢物實行全過程管理制度。2003年,國家開始實施《全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設施建設規劃》 ,強化了工業危險廢物轉移聯單、經營許可證等各項制度
(3)如何解釋工業污染問題擴展閱讀
危害
1、工業生產中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水、氣、渣等有害廢物,會嚴重地破壞農業的生態平衡和自然資源,對農業生產的發展造成極大的危害;
2、工業「三廢」對工業生產本身的危害也很嚴重,有毒的污染物質會腐蝕管道,損壞設備,影響廠房等的使用壽命;
3、環境污染,公害泛濫,直接危害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
4、有些污染不容易發現,發現以後造成的危害已經很嚴重。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1、工業布局合理:工廠不宜過分集中,以減少一個地區內污染物的排放量。
2、區域採暖和集中供熱:用設立在郊外的幾個大的、具有高效率除塵設備的熱電廠代替千家萬戶的爐灶,以消除煤煙。
3、減少交通廢氣的污染:改進發動機的燃燒設計和提高汽油的燃燒質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燒。
4、改變燃料構成:實行燃煤向燃氣的轉化,同時加緊研究和開辟其它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氫燃料、地熱資源等。
5、綠化造林:茂密的叢林能降低風速,使空氣中攜帶的大粒灰塵下降,樹葉表面粗糙不平,能吸附大量飄塵。
Ⅳ 工業發展帶來水污染的問題怎麼解決
工業水污染的種類千差萬別,導致的危害也是林林總總。
目前常見的工業水污染都有相應的方法加以處理,但是成本是限制這些方法能否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舉例而言,造紙黑液的處理已經有很多方法問世,但對於利潤空間不高的造紙行業而言,多數企業不會上水處理裝置,即使上了,也不會開。
目前比較難處理的幾種工業污染有:酚類污染物、氯代有機物和抗生素類污染物。原因是:目前有機污染物廢水一般採用生物法處理,而以上的污染物對微生物有明顯的殺滅作用,很難通過生物法來加以降解和處理。
總之,工業發展導致的水污染只能從根本上解決,如果本著先污染後治理的心態,只能眼看污染狀況越來越重,因為不清潔生產帶來的效益根本不足以治理它造成的污染,最後只能是富了少數企業,而坑害了廣大群眾和子孫後代。
Ⅳ 怎麼看待工業化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失衡問題
崑山這20多年我是看著過來的。小時候環境很好,但生活艱苦。現在生活好了,但環境很差。政府也開始治理了。
Ⅵ 如何解決關閉企業遺留的環境污染問題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企業由於布局調整、結構優化等原因被關閉、停業或搬遷,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環境遺留問題,例如工業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堆放、土壤污染、水體污染等。對於大中型企業,可以在兼並調查時清算污染欠賬,但對於大多數中小型污染企業,在關停後往往找不到企業主,或者無力支付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費用,使得這些遺留環境問題難以得到有效解決,對周邊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造成重大影響,也對後續土地的再利用和再開發留下了嚴重的環境安全隱患,成為影響和制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眾所周知,污染企業遺留環境問題,尤其是污染場地的土壤修復,所需資金巨大。為保障群眾人身健康安全,政府往往不得不承擔這一開銷,對財政造成巨大壓力。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多元投融資機制,解決環保投入不足、投入效率不高的問題。環境基金制度作為解決環境遺留問題的一種經濟手段在國外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美國和日本均有成功的經驗,但我國在此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尚未開展,亟需借鑒國際上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環境基金的建立形勢、基金來源、用途及操作流程、政策法規支撐等制度構建開展相關研究,為我國在一定程度和范圍上解決以上環境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途徑和方法。
1 國際環境基金制度簡介
發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較中國早,也曾經歷過由 於產業結構、布局調整等造成大量企業關停、搬遷,深受遺留環境問題困擾的階段。因此,在遺留環境問題治理,尤其是污染場地的治理和管理方面經驗教訓也 較為豐富。其中,環境基金制度作為解決環境遺留問題的一種經濟手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如美國的超級基金,日本的多種環境基金等。
1.1 美國:超級基金
20世紀70年代,美國頻發遺留場地污染事件,由此產生的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健康 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例如發生在紐約州的萊夫運河 (Love Canal)化學垃圾污染事件。為此,198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綜合環境反映、賠償和責任法》(CERCLA,又稱《超級基金法》)。在該法案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創建了 「超級基金」,用於高污染、有害廢棄地的治理。
超級基金以信託基金的形式建立,初始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對生產石油和某些無機化學製品行 業徵收的專門稅,二是聯邦財政。1996年修改超級基金法的時候,基金總數擴大,來源包括企業附加稅、聯邦普通稅、基金利息和費用承擔者追回的款項等。超級基金的運行機制是「先治理,後追責」。根據《超級基金法》的規定,當污染場地的治理責任主體不能確定, 或無力承擔相關費用時,即採用超級基金來支付整治修復費用。之後,超級基金通過提起訴訟,向能找到的責任主體追索其所支付的治理費用。
盡管《超級基金法》在實施過程中仍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基於其對解決遺留污染問題所做的創新 和所取得的顯著成效,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污染修復環境立法的重要借鑒。
1.2 日本:多種環境基金
上世紀中葉也是日本飽受環境污染災害的時期。 對於如何籌措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的資金,日本 通過立法或訴訟和解等途徑,建立了多種環境基金。 包括:依據《公害健康被害補償費》設立的環境基金,主要用於被認為是水俁病、哮喘病患者的補償;通過東京大氣污染訴訟和解設立的大氣污染特別賠償基金,等等。
日本環境基金有很多種,盡管補償對象、資金來源、使用途徑、操作程序等方面各有不同,但其共同特 點是具有非常嚴格的實施規范和嚴厲的處罰措施。這對於保證資金的正常、長久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2 我國遺留環境污染問題解決現狀
經過數十年的工業化進程,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資源環境代價。 20世紀90年代起,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布局調整等政策措施的實施,眾多企業被關停、搬遷,也有大量中小型企業在經濟浪潮的席捲下破產關閉。隨著企業的關停、搬遷,遺留的環境問題開始凸顯。尤其是原企業場地的土壤污染、水體污染、危險廢物堆存等環境污染問題,對周邊群眾的人身健康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且隨著城市化進程,部分污染場地被納入居住用地或商業用地,使得當地居民遭受到長期的潛在威脅。在原污染場地上建設住宅小區,被居民知曉後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現象曾經真實發生,這也使得污染土地的再利用和再開發也受到嚴重影響。
2.1 「企業排污,百姓遭殃,政府買單」現象普遍存在
盡管根據我國現行的環境保護法明確規定:「 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並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且企業、 事業單位的選址、設計、建設和生產,都必須充分注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已經對環境造成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單位,應當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制定規劃,積極治理。」但對於企業破產關閉後的污染問題由誰承擔並未給出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也未出台相關的司法解釋。因此,大多企業在破產、關閉、搬遷過程中,由於法律制度、環境標准、責任追究機制以及資金保障上的缺失,善後處置方案往往集中在人員安置和資產債務處置,而對環境治理和污染賠償問題重視不足,對於污染區域的環境恢復與治理更是少人問津。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及賠償責任最終轉移給地方政府,造成「企業排污,百姓遭殃,政府買單」現象普遍存在,不但給地方政府財政造成極大的壓力,也對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2.2 遺留環境問題的評價標准體系不健全
企業關閉後的遺留環境問題主要以固體廢物堆存、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態破壞為主。但由於目前我 國的環境評價標准體系尚不完善,這些環境問題的評價仍有一定困難,從而使得一些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尤其是潛在問題,得不到科學認識和重視,造成責任劃分執法困難、延誤治理修復等情況。例如針對化工企業搬遷後的土壤污染問題,由於污染物監測種類、使用范圍等原因,我國現有的相關環境質量評價標准尚不能滿足評價需求。例如《土壤環境質量標准》 (GB15618-1995),以保護土壤功能和主要性質為主,欠缺對人體健康風險的考慮;《場地環境評價導則》主要適用於污染場地、特別是工業污染企業搬遷後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調查與評價,其推薦的評價污染物種類遠不能滿足化工企業土壤問題的評價需求。
2.3 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尚存在一些問題
為解決企業環境污染問題,我國也逐步開展了相關研究和實踐工作。目前經過試點實施並推廣的主要 手段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曾經在我國開展過短暫的 試點工作,但由於投保企業過少、呈報范圍不大等原因以失敗告終。2007年,原環保總局和保監會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再次開始了新一輪的試點工作, 並在地方特色、政策法規等方面實現多個重要突破, 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 明確提出「健全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研究建立重金屬排放等高環境風險企業強制保險制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但是由於實施時間較短,這一制度仍不可避免地存在_些問題,例如企業對保險的認識不夠,投保熱情不高;參保企業數量不多,環境風險難以完全充分地分散和分擔;保險公司環境技術支持不夠;法律法規保障不夠,配套政策不完善等。
2.4 環境基金制度尚處於國際經驗介紹和學習階段
環境基金制度雖然在國外已經有了較為成功的經驗,但由於治理責任主體界定、資金來源等方面尚存在較大的爭議,我國在這一方面的工作還停留在國 際經驗介紹和學習階段。由於任何一項制度均具有一定的社會經濟背景和適用范圍,因此在借鑒國際經驗的過程中,一定要科學分析該制度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引入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我國的國情進行相應的調整,揚長避短,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盡可能地建立適用於我國國情的制度。
3 我國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的意義
3.1 有效解決關閉企業遺留環境污染的治理問題
根據世界銀行2010年關於《中國污染場地的修復與再開發的現狀分析》的研究報告,近幾年我國工業企業搬遷遺留的場地中有將近1/5存在較嚴重污染。這一數據僅是指工業企業搬遷造成的遺留土壤污染問題,尚未包括固體廢物堆存、水體污染等其他 類型的環境問題。這些遺留問題若不能得到有效解決,不僅造成生態環境的極大破壞,而且可能對當地居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產生巨大損害。由此可知,在我國資源、人口、經濟的巨大壓力下,解決關閉企業的遺留環境問題對於建設兩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可以在責任主體不明確的情況下,先為遺留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提供資金支持,然後通過其他措施或手段尋找責任主體,從而及時有效地解決企業關閉後的遺留環境問題。
3.2 減輕政府解決遺留環境問題的財政負擔
關閉企業的遺留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費用往往支出數額巨大,而一般關閉企業,尤其是破產企 業根本沒有能力支付這一費用。目前,在我國這種狀況往往是若對周邊人群沒有直接緊迫的影響,且受污染土地的再利用對污染的敏感性不大,則大多對污染狀況放之不理。若對周邊人群造成人身健康的影響,或土地再利用受到影響,則這筆費用多由政府承擔,對財政造成非常大的壓力。通過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多渠道籌措遺留環境污染問題的治理資金,可以有效減輕地方政府在這一領域的財政負擔。
4 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的構想
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在我國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重點從以下4個方面入手:
4.1 基金建立形式
目前環境基金的建立形式主要有兩類:_類是具有獨立的法人實體,另一種是隸屬於政府管理部門。 這兩者的區別主要在於前者帶有營利性質,後者則屬於純行政管理機構,具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屬於公益性質。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建議由政府環境部門建立,並對基金的運作情況實施監督管理以及政策性引導,對投資項目進行把關。基金的運作則委託專業的機構進行託管,負責基金籌措和使用管理,對所支持項目的鑒別、評估、投資分析、實施監管以及最終評價等進行監管。將基金進行託管的好處在於能夠確保基金以更加透明、公開的方式運行。
4.2 基金來源
基金來源主要有4個途徑:1)政府撥付,包括政府從財政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或定額撥付、納入財政預 算的財政資金,徵收的超標排污費,國家或地方的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等。2)向企業收取,即根據企業污染類型、污染物排放等情況,向排污企業收取一定的環境污染和生態修復保證金。排污企業的界定可以環境影響評價結論、企業排污申報、污染源普查、環境統計等為依據。3)社會資金,即國際資助,企業、社團捐款等。4)基金孽息。
4.3 基金用途及操作流程
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的主要用途:企業關閉、破產、搬遷後,且無力承擔環境污染治理的社 會責任時,用來治理污染、修復生態環境、支付賠償損失等。
基金的運作可以採取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具體的操作流程包括:項目鑒別,項目評估,項目實施和監管,項目結束和績效評價,資金追回。基金所支持的項目由政府環境主管部門提供,首先經專業的環境監測評價機構根據具體的評價標准進行項目鑒別篩選之後,根據緊迫程度(例如已經對周邊群眾造成人身傷害)進行排序,確定項目實施順序。之後委託專業環境和金融部門對項目的實施目標、技術可行性、 社會和環境效用、融資方案及資金預算等進行評估,確定項目的實施方案。項目實施過程中政府管理人員和基金託管機構共同承擔監管職責。項目完成之後要對項目的目標和社會環境效益進行綜合評價,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和不足,為後續項目的實施提供改進依據。項目完成後,環保部門和基金託管部門要採取進一步的措施尋找責任主體,盡可能追回治理資金,以保證基金的長期運轉。
4.4 政策法規支撐
任何制度的建立都離不開政策法規的支撐。因此,應盡快完善關閉企業遺留環境污染治理的相關政 策法規,明確環境污染的責任應為企業,地方政府作為監管部門負責協調工作。制定和完善遺留環境問題及其治理和修復的評價標准體系,例如針對不同類型的污染企業和企業關閉後原土地性質的改變,制定相應的環境評價標准和修復技術指南等,為環境污染治理提供技術支撐的同時,也為環境風險基金運行過程中的項目評估、投資分析等提供科學依據。
4.5 試點先行
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是建立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的一項重要探索。因此,可選擇個別 地區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建立環境風險基金的流程、 制度、政策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取得較好成效後再逐步推廣。
5 小結
環境基金作為解決環境遺留問題的有效經濟手段之一,在美國、日本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我國提 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鑒於我國企業關閉後的遺留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借鑒國際經驗,在我國建立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在責任主體不明確或難以追究的情況下,可以及時有效地解決遺留環境問題,降低環境風險,保障當地居民人身安全,促進社會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同時,可以多渠道籌措治理資金,有效減輕地方政府的財政負擔,避免「企業排污,百姓遭殃, 政府買單」現象的出現。
關閉企業遺留環境風險基金由政府環境管理部門以信託基金的形式建立,主要用於企業關閉、破產、 搬遷後無力承擔環境污染治理的社會責任時,污染治理、生態環境修復、賠償損失支付等。資金來源可以包括政府撥付、企業收取、社會捐助、國際資助和基金孽息等。基金的運作委託專業機構託管,以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操作。為保證基金的長期穩定運行,應盡快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評價標准、技術指南等。此外,基金建立建議試點先行,取得較好成效後再逐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