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樵龍獅經濟發展
龍獅
海西樵在打造了紡織業和旅遊業這兩張名片後,決定打造第三張名片———「龍獅名片」。
近年來,國家龍獅協會在西樵山天湖公園舉辦了兩次「獅王爭霸賽」,天下的名獅都雲集西樵,各顯技藝,經過專家的認真評審,兩次摘冠都是西樵黃飛鴻獅藝隊,從此,這支獅隊英名遠播。至於「龍」方面,西樵女子龍舟隊,是由清一色的農村婦女組成的,年齡都在30歲以上,最大的已40多歲,這支龍舟隊多次代表省和國家參賽,所向披靡,5年來一共奪得48枚金牌,成績顯赫,世界罕有,在國際體壇樹立了一面勝利的旗幟。
西樵打造「龍獅名片」,固然是利用名牌效應為經濟基礎服務,但也反映了龍獅文化已在南海大地紮下了根,成為南海人喜聞樂見的體育運動。據《珠江時報》報道,南海區現有451支龍舟、龍獅隊,各種型號的龍舟1800條,每年舉辦大小比賽60多次,觀眾人數超過100萬人;代表國家、省參加國內外各種大型比賽共奪得冠軍150個、亞軍80個。以上數據表明,南海不愧是中國龍獅、龍舟運動之鄉,不愧是中國龍獅、龍舟的訓練基地。
令人欣喜的是,由龍獅文化孕育的龍獅精神,已成為南海人奔康致富的精神財富。我個人認為,龍獅精神的精髓是「團結、拼搏、創新」六個閃光的大字。這三者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團結是前提,拼搏是動力,創新是關鍵;只有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有魄力有膽色創造南海奇跡。南海龍獅之所以長盛不衰、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此。
龍獅精神其實是南海精神的生動體現。改革開放後,南海取得了一系列驕人的成績,成為廣東經濟的「四小虎」;全國百強縣評比中位列前4名;信息化建設走在全國的最前列;各鎮(街)的經濟發展比翼齊飛,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名牌產品或拳頭產品;兩個文明建設也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一個高效南海的迅速崛起,靠的是什麼「法寶」?靠的也是「團結、拼搏、創新」的龍獅精神。因此,要弘揚南海精神,關鍵還是要繼承和發揚龍獅精神。
經濟
面積176.63方公里、人口20萬的廣東西樵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在這塊土地上匯聚了1300多家紡織企業,織機30000多台,成為中國第二大紡織面料生產和銷售基地。盡管如此,輝煌的西樵紡織業也一直面臨著困惑。西樵人的精明體現在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從幾年前,他們就開始尋覓改變西樵紡織業的命運的出路,將產業升級作為突破口,新年過後,「西樵現象」正呈現出新的變化。
「我們今年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16.5億元以上。」2006年1月西樵鎮委書記劉濤根對外界公布了今年西樵鎮的經濟發展目標。令西樵人雄心勃發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旅遊,二是紡織。在紡織業方面,他們有最重要的一張底牌,就是將重點構建紡織產業集群體系,發展上游的紡織機械類企業和下游的服裝類企業,以此來推動紡織業升級。
其實,早在幾年前,西樵已經開始制定產業升級計劃。2004年5月18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佛山市政府、南海區府、西樵鎮政府在西樵聯手啟動全國首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建設項目,計劃2年內實現西樵紡織產業升級成功。
年初,隨著新領導班子的調整,西樵鎮的產業定位提到日程。「2006年要繼續重點抓好「四個一」工程,推動產業升級成功。」劉濤根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劉所說的「四個一」是,「一個體系」即構建紡織產業集群體系,在鞏固面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上游的紡織機械類企業和下游的服裝類企業,完善和延伸紡織產業鏈;「一個平台」即搭好產業創新平台,繼續強化,為企業提供集檢測、研發、培訓、信息、物流於一體的服務體系;「一個基地」即規劃好紡織產業基地,繼續完善基礎設施;「一個市場」即發展好西樵輕紡城,發揮其作為紡織、服裝企業與市場、商家對接的橋梁、紐帶和窗口作用。
「西樵現象」成中國鄉鎮發展樣板目前西樵鎮,擁有紡織企業多達1330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約佔全鎮勞動力的二分之一,其中民營經濟成份佔90%以上,超億元產值企業有9家,500萬元以上產值企業有50多家,形成了年產各類紡織面料10億米的能力。在南海八大專業鎮中,西樵的紡織產業集群是最為成熟的,產業化集群程度也是最高的。
劉濤根書記對記者表示:「只有像西樵這樣的情況,企業、人口、資金都充分存在的環境才有可能出現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西樵所出現的較為成熟的紡織產業集群,是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積累而成的,西樵所選擇的紡織產業作為自身集群的突破口也並非偶然,其和人文、地理、資源等各方面因素都有著緊密的聯系。
從歷史上看,西樵的紡織歷史可以追溯到5、6千年前。西樵近代紡織業的形成,是從1873年民族企業家陳啟沅在西樵創建繼昌隆絲廠開始,從此之後,西樵就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源地。20世紀九十年代,西樵鎮曾一度成為擁有2000多家紡織企業,並成為在全國范圍內都頗具知名度的特色鎮。
紡織行業企業眾多、大比例從業人口、民營經濟比重較大,這三大要素正體現出鄉鎮產業集群的一個特色,並產生了具有復制價值的「西樵現象」。「西樵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依託於歷史,逐步發展成為發達的產業化集群,其次是其「政府+企業」的發展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循環經濟和環保經濟的成功探索,這種模式對中國廣大鄉鎮具有剖析和借鑒意義的。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祥榮教授向記者表示:「中國在研究產業集群理論方面並不落後與西方,我們看到的西樵鎮正在實踐著產業集群的這種模式。」
佛山分5個區: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三水區,高明區。
禪城區的:張槎鎮,紡織;
瀾石鎮,五金;
石灣鎮,陶瓷;
南庄鎮,建築陶瓷;
南海區的:大瀝的鋁材;
西樵的紡織,面料;
九江的服裝,金屬板材;
金沙的小五金;
平洲的製鞋;
羅村鎮的玻璃皮革;
順德區的:大良的工業區有鳳翔工業區、紅崗工業區和在五沙的順德工業園;
容桂和北窖的家電;
樂從的傢具,鋼材;
陳村的花卉;
三水區的:西南的健力寶青島啤酒;
高明區的:塑料、紡織。
佛山工業區有很多,多如牛毛
現在具體講一下各區代表性的工業區:
http://www.pt321.com/other/zlz/fs.html
『叄』 西樵鎮的經濟發展
西樵是紡織之鄉,素有「廣紗甲天下」之美譽。西樵紡織業始發於五六千年以前,20世紀80年代形成「千家廠、千家店、萬台機、億米布」的產銷規模。近幾年來,鎮委、鎮政府積極推行「大市場、大流通,促產業大發展」和「科技興紡」戰略,以高新技術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實現西樵紡織業第二次革命。在輕紡城製版公司基礎上,成立南方技術創新中心,全方位為紡織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加快了新產品開發步伐,提高了產品質量檔次。與東華大學(原中國紡織大學)全面開展產、學、研聯合。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西樵國際裝飾布藝博覽會」,有法國、義大利、台灣等8個國家和地區及國內的多家廠商參展,西樵掀起新一輪裝飾布發展熱潮。
『肆』 佛山工業區有哪些
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三水區,高明區。
『伍』 廣東佛山的工業區有哪些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佛山分5個區: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三水區,高明區。 禪城區的:張槎鎮,紡織; 瀾石鎮,五金; 石灣鎮,陶瓷; 南庄鎮,建築陶瓷; 南海區的:大瀝的鋁材; 西樵的紡織,面料; 九江的服裝,金屬板材; 金沙的小五金; 平洲的製鞋; 羅村鎮的玻璃皮革; 順德區的:大良的工業區有鳳翔工業區、 紅崗工業區和在五沙的順德工業園; 容桂和北窖的家電; 樂從的傢具,鋼材; 陳村的花卉; 三水區的:西南的健力寶青島啤酒; 高明區的:塑料、紡織。 佛山工業區有很多,多如牛毛 現在具體講一下各區代表性的工業區: http://www.pt321.com/other/ zlz/fs.html 一下是網上找到的: 南海:1.羅村:聯和工業區、聯星工業區、蘆塘工業區、上柏、 下柏工業區、E務庄工業區(玻璃) 2.獅山: 獅山工業區A、B、C區、大渦塘工業區 3.松崗 松夏工業園(多個中外合資企業) 4.小塘 新境工業區、紅星工業區、小塘城 區工業區、獅山新城工業區
『陸』 南海有哪些工業園區
佛山分5個區:禪城區,順德區,南海區,三水區,高明區。
禪城區的:張槎鎮,紡織;
瀾石鎮,五金;
石灣鎮,陶瓷;
南庄鎮,建築陶瓷;
南海區的:大瀝的鋁材;
西樵的紡織,面料;
九江的服裝,金屬板材;
金沙的小五金;
平洲的製鞋;
羅村鎮的玻璃皮革;
順德區的:大良的工業區有鳳翔工業區、紅崗工業區和在五沙的順德工業園;
容桂和北窖的家電;
樂從的傢具,鋼材;
陳村的花卉;
三水區的:西南的健力寶青島啤酒;
高明區的:塑料、紡織。
佛山工業區有很多,網上找到的:
南海:1.羅村:聯和工業區、聯星工業區、蘆塘工業區、上柏、下柏工業區、E務庄工業區(玻璃)
2.獅山:
獅山工業區A、B、C區、大渦塘工業區
3.松崗
松夏工業園(多個中外合資企業)
4.小塘
新境工業區、紅星工業區、小塘城 區工業區、獅山新城工業區
『柒』 佛山西樵主要產業是什麼
西樵主要產業:蒙娜麗莎陶瓷是西樵陶瓷產業的一面旗幟.紡織產業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紡織工業產值佔全鎮工農業產值的55.19%
『捌』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八個鎮街的優勢產業
各鎮(街道)介紹
【桂城街道】 桂城街道位於南海區東部,是南海區委、區政府所在地。總面積 84.16 平方公里,轄22個行政村、14個社區,常住人口5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20萬人。2007年,桂城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1億元,同比增長20.1%;工業總產值241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77.9億元,同比增長8.7%;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96.5億元,同比增長32.8%;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3億元,同比增長34.1%;合同利用外資1.63億美元,同比增長203.8%;實際利用外資5900萬美元,同比增長50.7%;實現稅收總額44億元,同比增長48.9%;金融機構儲蓄存款余額474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253.6億元。
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壯大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工業,城市型經濟躍上新台階。保利洲際酒店、麗致酒店、陽光國際酒店等3家五星級酒店全面動工。世界500強零售巨頭沃爾瑪、家樂福桂城店開業,南海廣場商圈改造提升啟動,南海大道商圈和桂瀾路商圈基本成型,怡翠左岸項目加緊建設,將建成桂城科教板塊最具特色的城市休閑配套。天安南海數碼新城、瀚天科技電子城順利招商,天盈科技工業城等項目加緊推進,形成新的都市型工業聚集發展園區。
各專業市場獲得長足發展。華南汽車城全年實現銷售額50億元,新增謳歌、一汽豐田等4S店,4S店總數達24家;汽車文化廣場建設落成,麥當勞「得來速」餐廳投入使用,汽車城配套設施更趨完善。平洲玉器街獲「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稱號,玉器文化廣場投入使用,玉器新城建設啟動,玉雕學校順利開辦,進一步完善了玉器產業配套,為產業鏈延伸提供支持。首屆南海國際機械暨模具交易會圓滿成功,成為發展專業會展經濟的成功嘗試。
環境綜合治理扎實開展。嚴格落實節能減排任務計劃,監督印花、鍛打等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和配置鍋爐的大型企業落實治理設備或轉型、搬遷,減少二氧化硫和污染物排放量。佛山涌岸線整治、「一環」東涌南段開挖及配套項目、舊佛平涌綜合整治3項工程全面啟動,總投資超過1.6億元;疊滘截污工程和平洲城區截污工程繼續推進,創模11項主責任務和珠江整治8項主責任務全部完成,河涌水質得到改善。沙尾立交延伸段濱水綠化帶完成改造,城市出入口面貌大為改善。
穩步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社會局面更趨祥和,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延伸,科教文體衛各項事業蓬勃興旺。截至年底,桂城街道創建封閉和半封閉安全小區44個,實施村(居)委會三級預警制度,社會治安得到加強。民生工程深入開展,全年組建工會305家,發展會員8845人。民政部門和婦聯落實救濟、助困、助學和慰問資金超過170萬元,慰問部隊和烈屬、退伍人員資金22萬元。教育事業投入不斷增加,素質教育和品德教育不斷強化,通過省教育強鎮復評。精神文明工作有力開展,順利通過市文明鎮復評。返回
【羅村街道】 羅村街道位於南海區中部,總面積44.64平方公里,下轄10個行政村和4個社區,戶籍人口6.37萬人,流動人口6萬多人。2007年,羅村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2.97億元,增長16%;工業總產值141億元,增長33.9%;完成稅收總額6.36億元,增長25.1%;農民人均純收入9898元,增長9%。
燈飾電光源產業進一步發展。成立照明燈飾行業協會,並加快打造朗沙佔地500畝的光電照明專區,為羅村燈飾電光源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銷售與生產載體。同時,聘請專家深入調研,制定科學規劃,提出「打造區域品牌」、「與中山古鎮、惠州陳橋互補聯動、錯位發展」的產業理念,明確發展方向;推動企業與高校建立長期研發合作關系,加大對科研、技改投入,全面提升燈飾產業水平。
以商貿業和房地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集聚發展。投資5億元、佔地23.3萬平方米的美居世界裝飾材料廣場正式進駐羅村,成為羅村首個集家裝、傢具、建材、家電、家飾、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家居材料市場;投資1.5億元的羅村商貿城破土動工,羅村文化商業中心加快推進,海宜廣場招商工作進展順利,城區首個商業中心金船灣廣場成功引入信和超市並於10月全面營業;房地產業呈現投資銷售兩旺局面,計劃投資20億元、佔地384畝的「翠湖綠洲」項目完成規劃設計並動工,時代地產「時代傾城」銷售狀況理想。
城市功能配套不斷完善。桂丹路改造工程、興朗路、杏花下穿隧道、羅務路和興柏路等重點路段實現通車;投資5000萬元的羅村中心廣場投入使用,投資1億元的羅村實驗小學如期開學,投資6000萬元的羅村醫院改造完成並升級為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羅村分院;投入近5000萬元對羅村涌「一河兩岸」、羅村中心廣場及興朗路、桂丹路、羅務路、佛羅路等主幹道實施園林綠化和景觀改造。
環境整治取得階段性重大進展。以41間陶瓷、玻璃生產企業為突破口,鋪開節能減排治污工作。制定一系列鼓勵轉移的政策措施,確保整治工作順利推進,41間企業均承諾按計劃實施治理或搬遷、關閉,19間陶瓷企業簽訂責任書。
社會各項事業欣欣向榮。舉辦首屆孝德文化節,引導人們崇教道、善感恩、尚美德、倡文明。著力推動改善民生,不斷健全職工生活保障體系,辦好「愛心超市」,先後為500多戶次共700多人次送上等生活用品和學慣用品。順利通過市、區兩級2007年度的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全面推進安全小區建設,建立安全小區59個,先後投入1000多萬元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人防、技防、物防的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形成。返回
【九江鎮】 九江鎮位於南海區西南部,西、北兩江成環抱狀流經鎮域南北,江岸線長40多公里,是佛山市重點建設的「八大港區」之一。總面積94.75平方公里,下轄23個行政村、5個社區,戶籍人口10萬多人,外來常住人口6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1億元,同比增長12.7%;固定資產投資22.2億元,增長1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07 億元,增長18 %。
發展戰略實現三次躍進。第一階段為打「四張牌」,即沿江牌、商貿牌、文化牌和民生牌,全面鋪開發展建設架勢;第二階段為打造「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中心」,以鋼材、木材等原材料貿易及現代物流服務業作為推動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亮點;第三階段為建設「九江珠銀(鋼鐵)電子交易中心」,以現代電子商務平台結合傳統交易市場、港口物流資源為突破口,全力打造「珠三角中西部生產資料區域性中心」。
第三產業發展態勢良好。中外運南豐碼頭實現貨物吞吐量109.7萬噸,標箱13.7萬個,同比分別增長36%和 24%。金屬材料市場首期開發招商形勢良好,規劃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木材夾板裝飾材料市場前期土建進展順利;洛浦園、向明苑三期等房地產項目相繼開盤。九江商業步行街、沙頭桂香路商業街及上北商業街等商貿項目如期推進。
群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全年財政用於教育、醫療、民政、文化事業的支出,分別比上年增長11.25%、212.78%、48.9%和198.78%。沙口安居公寓如期竣工,外遷居民得到妥善安置。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助殘精防工作扎實開展,成效走在全區前列。完善醫療衛生網點,除加快推進九江醫院改造外,投入150萬元,啟動全鎮1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發掘傳統文化特色,打造文化軟實力。舉辦朱九江先生誕辰200周年暨九江中學建校75周年校慶系列紀念活動,歷時5個月的九江龍舟文化節以及「9·30」國慶系列活動等活動。承辦「第二屆全國龍舟之鄉」爭霸賽,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國首個「中國龍舟名鎮」稱號。返回
【西樵鎮】 西樵鎮位於南海區西南部,是國家4A級旅遊區、中國面料名鎮、中國龍獅名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廣東省文明鎮。轄區面積176.63平方公里,下轄27個行政村、5個社區,常住人口14.7萬人,外來人口7萬多人。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8億元,增長16%;經濟總收入301.2億元,增長18.16%;工業總產值256.8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6.5億元,增長95%;工商稅收10.27億元;鎮級財政收入4.35億元,增長24.3%;城鄉居民儲蓄存款82.6億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0064元,增長9.6%。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全年引進項目62個,計劃投資總額27.7億元,新立項外資企業7家、增資6家;實際利用外資1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0%。紡織企業全年增資擴產2.3億元。新引進康輝、德耀翔勝、立笙、三達、英邦、賦裕等一批紡織服裝拳頭項目,集群效應進一步增強。
農業模式有效創新。大力改善農業耕作環境,繼續實施現代農田、魚塘標准化改造,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和集約經營,以平沙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山南優質水產基地等為帶動,走農業專業化、規模化和產業化道路。山南片優質水產養殖基地實施魚塘連片整治,規劃總面積6000多畝,首期改造3618畝已全面完成,畝產塘魚可增加一倍。平沙無公害蔬菜基地引入佛山永利綜合批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項目規劃4000多畝,配套加工、儲藏設施,首期300畝已投入生產,畝產無公害蔬菜3000斤,年供應270萬公斤,產品直供沃爾瑪、百佳、易初蓮花等大型超市。
第三產業加劇升溫,全年引進項目10個,投資額9.36億元。繼續加強旅遊資源整合和策劃推廣,辦好龍獅主題旅遊體育活動,進一步鞏固「黃飛鴻獅藝」品牌和名山名人效應,全年接待遊客22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14億元。成功引進雅居樂、鉅隆、宇浩等知名開發公司,推出凰樵聖堡、畔山水岸等項目。全年銷售商品房17.86萬平方米,均價3500元,同比分別增長10%、17%。
環境整治工作順利推進。以陶瓷、染整行業為重點推進節能減排治污工作。依法取締無牌無證介磚企業;組織陶瓷企業赴外參觀考察,為陶瓷企業梯次轉移搭橋引線;利用紡織產業基地污水處理廠的資源優勢,通過集污管網將納入限期治理的染整企業的污水集中引入紡織產業基地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達標排放;工業污水處理廠投產正常運行,並引入北京排水集團運營管理。
各項事業協調發展。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啟動創建省級敬老院工作,全年發放低保、定保、救濟和慈善金1500多萬元。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獲得市、區「兩無」鎮稱號。完善勞動保障信息網路,全年舉辦勞務集市8次, 1.26萬多人次實現就業。推進和諧文明示範村(社區)創建活動,制定文明創建活動激勵措施和三年發展計劃,順利通過佛山市文明鎮復評。積極開展群眾文化體育活動,成功舉辦第三屆體藝節,西樵女子龍舟隊多次獲國家、省、市、區獎項。返回
【丹灶鎮】 丹灶鎮位於南海區西部,是「中國日用五金之都」、「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總面積143.5平方公里,下轄27個行政村、4個社區,總人口16萬多人,其中戶籍、外來人口各佔一半。2007年,全鎮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0.3億元,同比增長22%;實現工業總產值160億元,增長3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101.6億元,增長51.4%;稅收總額7.46億元,增長38%。
招商引資成果豐碩。全年引入項目81個,其中超億元項目9個,超千萬元項目37個,第三產業項目11個;實現引資總額24.2億元,合同利用外資3098萬美元,實際直接利用外資1816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21.2億元。南海工業園區成為新興產業項目的「投資窪地」,成功引進本田汽配關聯項目「金田工業」。
第三產業規模初顯,全年實現總收入33億元,同比增長72.9%。華南地區最大五金鐵料市場——橫江鐵料市場銷售暢旺;祈福南灣半島、天晟·海琴灣住宅區廣受追捧;仙湖、金沙房地產板塊爭相崛起;仙湖度假區、大濕地公園區域旅遊品牌嶄露頭角;五金商廈功能成功轉型,丹灶舊城區、橫江海濱路舊商鋪改造進程加快。
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環境監測分站、監察中隊相繼成立,大洲河、官山涌整治順利完成,丹灶城區污水處理廠、橫江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奠基,100多家企業簽訂節能減排責任書,萬元GDP能耗下降5%,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創建順利通過驗收。丹灶汽車客運站奠基動工,多條新公交線路順利開通,一批公交站亭竣工使用。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丹灶敬老院首期擴建工程竣工,建立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城鎮失業人員就業培訓機制。社區衛生站建設加快推進,村民健康調查和立檔工作逐步開展。社區警務室、基層流管站全面設立,安全小區、視頻監控系統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第四屆康有為文化節,首次進行「十佳孝順子女」、「十佳村民小組長」評選。順利完成「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試點,通過佛山市文明鎮復評。返回
【獅山鎮】 獅山鎮位於南海區西部,是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廣東省汽車配件、家用電器和玩具產業專業鎮。總面積256.09平方公里,轄獅山、官窯、松崗、小塘4個辦事處和8個社區、49個行政村,戶籍人口16.18萬人,外來人口22.3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300億元,增長19.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915億元,增長65%;工商稅收22.9億元,增長29.5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5億元,增長2.6%;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34.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2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900元,增長10.2%。
外源經濟發展迅猛。全年招商引資項目計劃投資總額82.1億元,新口徑實際利用外資約1.6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約2.24億美元。奇美二期及為奇美配套的上下游企業進駐,完善了液晶顯示器產業鏈;廣東省最大的動漫製作公司「原創動力」、和爾泰嵌入式軟體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設計軟體公司Autodesk(歐特克)公司「數字創新」產業公共服務平台的進駐,促進創意產業發展。
民營經濟提升發展。積極扶持產業創新,指導多家企業獲得挖潛技術改造項目資金1147萬元和超過150萬元的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企業自主創新、品牌經營的意識和能力明顯提高,全年專利申請量預計達850件,新增中國名牌企業和廣東省名牌企業各1家、省著名商標企業2家、國家免檢產品企業2家。東興制罐等4家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制訂,東興塑料制罐獲得「國家級實驗室」資質,成為2007年佛山市唯一獲民營科技發展貢獻獎的企業。
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汀圃、科園兩個110千伏變電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有效緩解用電壓力。中心城區建設初步啟動,人民南路、人民北路、獅城中路正式通車,博愛路、紅星路、科技路、三約路等全力推進。實施公交規劃,啟動了「鎮巴」首期工程。全年投入水利建設資金4344萬元,城鄉水利設施得以完善,抗旱抗澇能力不斷增強。
社會事業成果豐碩。全年投入公共安全資金7894萬元。實施對辦事處和村(居)委會的綜治、維穩、流管三級預警制度,建成流管站62個;以園區為重點啟動視頻監控網路建設。倡導社會人文關懷,區、鎮兩級共投入1218萬元救濟困難群眾,支出農村醫保費達2182萬元。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永安、風源社區被評為南海區文明社區,城北社區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加大衛生村創建工作力度,新和、沙頭村順利成為省衛生村,實現了村村都是省衛生村的目標。返回
【大瀝鎮】 大瀝鎮位於南海區東部,是連接廣州和佛山兩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紐帶,是「中國鋁材第一鎮」、「中國有色金屬名鎮」、「中國內衣名鎮」、「國家衛生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國龍獅運動名鎮」。總面積125.77平方公里,下轄大瀝、鹽步、黃岐3個辦事處,32個行政村和12個社區,戶籍人口25.8萬人,流動人口40多萬人。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0.6億元,增長21.01%;工業總產值560.89億元,增長23.6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6.5億元,增長33.4%;稅收總額31.45億元,增長24.95%;可支配財政收入13.11億元,增長25.44%(按可比口徑計算);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370億元,增長2.56%;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營業額23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1元,增長11.7%;農民人均純收入11191元,增長8%。
招商引資量質同升。全年招商引資總額47.6億元,增長0.32%;合同利用外資8845萬美元,增長16.3%;實際利用外資5625萬美元,增長11.61%。成功引入中鋁南海合金、深圳同心珠寶首飾、廣東致卓精密輪轂及PCB電子銅四大超億元項目。
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鋁材、有色金屬等產業集聚優勢更加明顯。大瀝有色金屬產業園掛牌成立,遠輕中南輪轂建成投產,華昌、偉業、佔美和中聯等新廠區加緊建設。專業市場建設邁出新步代,成立廣東省首個鎮級專業市場行業協會。謝邊易運物流市場和鳳池裝飾材料市場二期相繼開業,廣佛五金城五期和華南氣動液壓五金機電城加緊建設。品牌創建成效顯著,亞洲、華昌、堅美和嘉莉詩獲「中國馳名商標」,華昌、偉業、鳳鋁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堅美、鳳鋁和大福建成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大瀝鎮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創新示範專業鎮。
「三舊」改造項目亮點紛呈。午陽大廈、怡興花園、嘉悅名居、瑞安花園等閑置資產有效盤活。黃岐岐發市場和太平鴻得利休閑美食廣場等三舊改造項目相繼開業,新都會和鹽步佳華商場加快建設,鳳池裝飾材料市場二期成功開創「以地引資、以租抵建」的「BOT」改造模式。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拆遷改造加快推進,黃岐塘魚交易市場、廣東廣佛國際五金機電博覽中心動工,鹽步廣佛塑料城、大瀝桂江農產品三鳥市場和信盈公司投資的甲級寫字樓等三舊改造項目進展順利。
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廣佛新干線、聯河路、博愛東路、廣佛公路鹽步路口跨線橋等路網建設取得新進展。城南污水處理廠集污管網逐步完善,鹽步污水處理廠啟動建設。丹桂、雅瑤、長虹嶺等輸變電設施加快建設,鋪前電排站等5項水利工程順利竣工。大瀝汽車客運站投入運營,廣雲路、廣佛路及桂和路候車亭改造全面展開。
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事業全面發展。大瀝二中和大瀝中學成功整合,教學資源配置得到進一步優化。大力推進特色辦學,素質教育全面實施,順利通過廣東省「教育強鎮」復評。醫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黃岐醫院擴建工程加快推進,新大瀝醫院奠基興建,鹽步醫院改建進入規劃設計階段,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全面鋪開。文化活動精彩紛呈,成功舉辦「龍獅舞,大瀝情」系列文化活動、「大瀝杯」廣東省第二屆中青年書法篆刻作品展和粵港越野摩托車邀請賽,精心推出「大眾廣場繽紛SHOW」活動。文藝創作精品迭出,224件作名獲省級以上獎項。榮獲兩項省少兒藝術花會金獎,「水鄉龍娃鬧金秋」獲全國群眾文化最高獎項——「群星獎」。返回
【里水鎮】 里水鎮位於南海區東北部,總面積148.28平方公里。2007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億元,增長25%;稅收13.73億元,增長24.7%;可支配財政收入7.6億元,增長49.3%;實際利用外資1.31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增長170%;農民人均純收入9686元,增長9.2%。
支柱產業集聚趨勢明顯,產業集群效應初步形成。實現規模企業產值332億元,增長51%。企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品牌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全年新增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2個、廣東省企業技術中心1個、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5家、中國百強電子企業1家,專利200多項。新增廣東省名牌產品2個,廣東省著名商標1個。至此,全鎮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1個,廣東省著名商標8個,廣東省名牌產品5個。
第三產業蓬勃發展。現代物流業發展迅猛,大沖現通物流中心正式開業,成為佛山地區最大的物流配送中心;南方報業傳媒產業基地首期印刷區、發行區和印務中心加緊建設;全國物流巨頭物通天下進駐遐志物流市場,瑤頭中聯環宇物流項目進展順利。專業市場建設穩步推進,南海管材市場計劃於2008年3月試業,將成為華南地區較大規模的管材專業市場;廣東中鴻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收購金信廣場,計劃打造八達通(國際)小商品貿易港。星級酒店建設勢頭良好,中信南海國際社區文體公園、星級酒店開工建設,廣濱酒店等項目加緊建設。
「三舊」改造順利推進,總拆遷面積達7.09萬平方米。城區改造初見成效,「一河三岸」地塊以1.83億元成功拍出,擬引進國內知名商貿集團,建成集商住、娛樂、購物於一體的中心商業旺區。三大出入口改造順利推進,鹽南線沙湧出入口沙涌佛山科藝模具城首期、沙涌下沙市場二期改造工程建設順利;大沖出入口已成功引進現通物流中心與和平商城;洲村出入口改造進入舊物業拆遷階段,擬興建一批新式農民公寓。同時,全面推廣河村模式和洲村模式,強化村級工業小區改造,以大步襪業基地連片開發300畝的標准廠房建設為示範,著力推進「工業地產」的發展。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年修建公路總長度達29.7公里,完成道路建設征地面積15.7萬平方米,拆遷建築面積3萬多平方米。電網建設如火如荼,瑤崗220千伏變電站征地拆遷補償工作基本完成,白崗110千伏變電站大部分前期工作完成,流潮110千伏變電站預計2008年春節前可投入使用。投入4200萬元,加快推進水利設施建設,禹門等3個水閘通過水下驗收並運行,蒲北等3座電排站開始運行排水。整治大沖鯉崗尾涌、白崗白沙涌、北線涌等23項工程共50公里,清涌土方17.2萬立方米。
『玖』 西樵發生的變化
面積176.63方公里、人口20萬的廣東西樵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在這塊土地上匯聚了1300多家紡織企業,織機30000多台,成為中國第二大紡織面料生產和銷售基地。盡管如此,輝煌的西樵紡織業也一直面臨著困惑。西樵人的精明體現在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從幾年前,他們就開始尋覓改變西樵紡織業的命運的出路,將產業升級作為突破口,新年過後,「西樵現象」正呈現出新的變化。
「我們今年發展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在16.5億元以上。」2006年1月西樵鎮委書記劉濤根對外界公布了今年西樵鎮的經濟發展目標。令西樵人雄心勃發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旅遊,二是紡織。在紡織業方面,他們有最重要的一張底牌,就是將重點構建紡織產業集群體系,發展上游的紡織機械類企業和下游的服裝類企業,以此來推動紡織業升級。
其實,早在幾年前,西樵已經開始制定產業升級計劃。2004年5月18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與佛山市政府、南海區府、西樵鎮政府在西樵聯手啟動全國首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建設項目,計劃2年內實現西樵紡織產業升級成功。
年初,隨著新領導班子的調整,西樵鎮的產業定位提到日程。「2006年要繼續重點抓好「四個一」工程,推動產業升級成功。」劉濤根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劉所說的「四個一」是,「一個體系」即構建紡織產業集群體系,在鞏固面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上游的紡織機械類企業和下游的服裝類企業,完善和延伸紡織產業鏈;「一個平台」即搭好產業創新平台,繼續強化,為企業提供集檢測、研發、培訓、信息、物流於一體的服務體系;「一個基地」即規劃好紡織產業基地,繼續完善基礎設施;「一個市場」即發展好西樵輕紡城,發揮其作為紡織、服裝企業與市場、商家對接的橋梁、紐帶和窗口作用。
「西樵現象」成中國鄉鎮發展樣板目前西樵鎮,擁有紡織企業多達1330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約佔全鎮勞動力的二分之一,其中民營經濟成份佔90%以上,超億元產值企業有9家,500萬元以上產值企業有50多家,形成了年產各類紡織面料10億米的能力。在南海八大專業鎮中,西樵的紡織產業集群是最為成熟的,產業化集群程度也是最高的。
劉濤根書記對記者表示:「只有像西樵這樣的情況,企業、人口、資金都充分存在的環境才有可能出現具有影響力的產業集群。」西樵所出現的較為成熟的紡織產業集群,是經過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積累而成的,西樵所選擇的紡織產業作為自身集群的突破口也並非偶然,其和人文、地理、資源等各方面因素都有著緊密的聯系。
從歷史上看,西樵的紡織歷史可以追溯到5、6千年前。西樵近代紡織業的形成,是從1873年民族企業家陳啟沅在西樵創建繼昌隆絲廠開始,從此之後,西樵就成為中國近代紡織工業的發源地。20世紀九十年代,西樵鎮曾一度成為擁有2000多家紡織企業,並成為在全國范圍內都頗具知名度的特色鎮。
紡織行業企業眾多、大比例從業人口、民營經濟比重較大,這三大要素正體現出鄉鎮產業集群的一個特色,並產生了具有復制價值的「西樵現象」。「西樵現象」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依託於歷史,逐步發展成為發達的產業化集群,其次是其「政府+企業」的發展模型是對技術創新、循環經濟和環保經濟的成功探索,這種模式對中國廣大鄉鎮具有剖析和借鑒意義的。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祥榮教授向記者表示:「中國在研究產業集群理論方面並不落後與西方,我們看到的西樵鎮正在實踐著產業集群的這種模式。」
西樵也有榜樣:
美國矽谷和日本大田灣上世紀90年代,是西樵紡織業發展最興旺的時期。在質量和品種上,都代表著當時中國紡織業的最高水平。但是隨著紡織行業競爭加劇,西樵鎮紡織業的不足日益顯露。
西樵鎮的紡織機械大多都是上世紀90年代的國產紡織設備,很難生產出適應現代潮流的面料,設備的老舊、品種單一、技術人才缺乏都限制和制約著西樵紡織業的發展和壯大。
另一方面,反傾銷對於西樵的紡織企業來說已經不是個陌生的名詞。尤其從去年開始,紡織品配額制的取消後,反傾銷手段已經成為發達國家對付中國產品的競爭的利器。紡織業作為服裝出口的一大支柱,面臨著產業結構落後、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的雙重困境。
盡管西樵紡織產業曾形成了一定的規模,然而,這種規模是依託歷史而自發形成的,隨著市場逐步地國際化規范化,西樵這種由歷史形成的產業集群受到嚴峻的挑戰。
事實上,在90年代,西樵的紡織業在不進則退中顯出頹勢。「當時,西樵紡織業在上世紀的組成一直沿襲著歷史存留的模式,即家庭化、小作坊化,因而在走進日趨標准化管理的今天,西樵的紡織業發展曾面臨瓶頸,甚至遭遇到生存危機,」劉濤根書記向記者這樣描述。
進入21世紀後,西樵越來越感覺到創新和了解世界產業集群典範的重要性。劉濤根書記表示:「西樵正認真研究一些成功集群的典範,如美國矽谷高科技集群模式;日本東京城區南部的大田灣所創立的中小企業作為創新領導者的創新模式;義大利傳統皮具、瓷磚產業集群。」2005年4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發布《中國南海產業集群與投資環境分析報告》,在報告最後部分,針對西樵未來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看法:西樵應當依託特色園區,發展循環經濟,鞏固和提升傳統支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是唯一出路。」1月18日,剛剛當選的廣東南海區西樵鎮鎮長林平武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落座甫定就開門見山:「2006年,西樵鎮紡織產業能否產業升級非常關鍵,作為全國首個紡織產業升級示範區,西樵必須借鑒國外經濟發展的經驗,實現產業集群的戰略。」林平武鎮長表示:「產業集群的優勢在於其能夠塑造一個整體的品牌,比如景德鎮,其對於提升整個地區的國內外知名度都是很有幫助的,才能走好國際化之路。」 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產業化集群是推動鄉鎮經濟、民營企業、特別是鄉鎮民營企業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有效控製成本的一條值得借鑒的捷徑。
中國民(私)營經濟研究會保育鈞會長表示:「從2003年開始,我國一些官員開始關注到我國的『產業集群』現象。南海西樵的產業集群可以視為這些集群現象中的典型代表。」
拉長紡織產業鏈:
從原料、織造、印染到成衣和交易紡織產業鏈太短,尤其在紡織和印染環節,這形成了制約西樵紡織業做大的另一個障礙。
據了解,西樵正在鞏固面料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上游的紡織機械類企業和下游的服裝類企業,完善和延伸紡織產業鏈。鎮政府提出了幾大構想,分別是:一個平台、一個基地、一個市場,准備構建起「上中下游」都具有國內甚至國際優勢的紡織產業鏈。
2005年開始,西樵在紡織基地建設方面進入了快車道。像湘隆紡織、瑞龍織造、裕牌紡織等在「中國流行面料」入圍評選中屢屢「中標」的西樵本地企業,也在近期斥巨資入駐西樵紡織產業基地。
這些紡織企業真正看中的就是對於西樵產業集群後建立產業鏈的希冀,因為產業鏈完善後,企業花費在購買原材料、產品銷售上的成本會不斷降低,部分企業甚至在紡織基地內就可以完成產、購、銷的全部經營活動。
西樵紡織產業基地負責人介紹說:「產業鏈完善後,獲益最大的還是企業,這也是西樵紡織『磁力』日趨增大的重要原因。」隨著上下游企業不斷進駐,西樵紡織產業集群體系以面料織造為主,初步形成了從紡織原料、織造、染整到成衣製造,以及由生產加工到市場交易的完整專業體系。
「政府+公司」:
新型鄉鎮政府管理的體制環境在西樵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西樵的面料生產企業家們沒有一個是學紡織專業技術的,但他們多年來摸爬滾打在生產一線,對面料的生產質量和工藝技術的掌握已十分專業,對市場信息的把握更是十分權威。
南海樵利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樹彬告訴記者:「國際市場流行什麼,什麼纖維織出的面料具有什麼樣的特性,適合做什麼樣的服裝,他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掌握,並迅速開發出產品來。」在西樵,一般新品種開發只需一、兩天的時間,長的十多天就能形成批量。由於企業經營機制靈活,在西樵的面料企業中,從50米到十幾萬米的定單都能保質保量保交貨期地生產。
這種快速開發新型產品,快速有效適應市場的模式就是西樵1999年以來不遺餘力打造「南方科技創新中心」的結果。
林平武鎮長向記者道出了自己的觀點:「西樵有千多家紡織企業,以前主要靠的是『剪刀織布』,企業家從外地出差或參加展銷會時,把自己看中的布料剪下來帶回來進行模仿生產,這樣企業家們形成一個觀念,紡織就是仿製。而這種仿製觀念直接導致了企業競爭力缺乏。」西樵在一代代優秀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力圖通過政府的作用,來幫助企業強大,並最終形成紡織產業集群,這種「政府+企業」特殊的鄉鎮發展模式是「西樵現象」之所以能產生並長久的體制保障。西樵的「政府+公司」的鄉鎮發展模式,構成了獨特的、具有推廣意義的「西樵現象」重要組成部分。
劉濤根書記表示,正因為像西樵這樣的鎮,中小企業太多了,有一千多家,如果叫每一家都自主創新投入研發隊伍開發新品種,跟蹤國際最新流行信息,那是不現實的,而正因為是產業集群,是同一個行業,所以由政府牽頭來建設一個創新中心,對參與進來的企業給予「一對一」的服務,這是西樵鎮管理上的特色,政府與企業之間充分配合,產業集群的出現就比較快。
應該是這些吧?
『拾』 西樵究竟有幾個工業區~~麻煩知道的朋友說下名字
西樵科技工業園,百東工業區,百西工業區,朝山工業1區、崇南工業區、大岸工業區、山根工業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