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台灣工業是靠日本怎麼發展起來的

台灣工業是靠日本怎麼發展起來的

發布時間:2022-05-30 23:29:18

⑴ 鄭經當權期間,台灣的手工業和對外貿易是怎樣發展的

自順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伊始,清政府對盤踞於沿海島嶼的「鄭氏集團」(此時為鄭成功掌權)便採取了「沿海省份應立嚴禁,無許片帆入海」的禁海政策。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迫於沿海地區的嚴峻形勢,鄭成功揮師入台並一舉趕出了荷蘭殖民主義者,拉開了「明鄭政權」割據台灣的序幕。與此同時,清政府為了逼迫「明鄭政權」投降也採納了時任清兵部尚書蘇納海等人的建議,對沿海地區實行了相較以往更為嚴厲的經濟封鎖政策(將沿海地區30里劃為界外,禁至黎民百姓居住、耕作),其具體史料記載如下:

今將山東、江、浙、閩、廣濱海人民盡遷入內地,設界防守,片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越疆。——夏琳:《海紀輯要》



設立走私據點只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下發展對外貿易的一個環節,而如何保障這些據點的平穩、安全運作則是打通整條渠道的重中之重。對此,當時的「明鄭政權」所採取的主要策略為「收買」,此舉可使邊禁形同虛設,其具體史料記載如下:

雖汛地謹防,而透越不時可通。有佩鞍穿甲追趕者,明是護送。即巡哨屢行,有耀武揚威才出者,明使迴避。故台灣貨物船料,不乏於用。——江日升:《台灣外記》

除此以外,擴充貿易對象也是鄭經發展海外貿易事業的一大重要途徑。據相關史料記載,除了內地,鄭經當權期間台灣還同時與諸如日本、朝鮮、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進行過相互貿易。從下圖也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鄭經時期台灣的對外貿易對象主要為位於東亞地區的日本和朝鮮兩國,其次為菲律賓(實際上是與西班牙人進行貿易,因為菲律賓群島早在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便被西班牙人占據)以及東南亞諸國,英國的東印度公司則次之。事實證明,鄭經此舉(擴充貿易對象)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清政府對台灣地區實行「經濟封鎖」所帶來的潛在危機,還通過貿易輸入的手段加快了自身的軍事建設以及資本流入的速度。如在與日本貿易的過程中,台灣以鹿皮、葯材、絲織品、砂糖等手工業產品的輸出,換取了大量的銅、兵器、盔甲、黃金、白銀等物品。


綜上所述,鄭經時期,為應對清政府的「經濟封鎖」台灣發展自身經濟的策略主要圍繞在兩個方面,其一,大力發展手工業;其二,將產能過剩的手工業產品通過海外貿易的方式銷往周圍列國,以反過來促進自身經濟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清政府對台灣地區實行「經濟封鎖」所帶來的影響。

⑵ 台灣為什麼發達

台灣的經濟發展,首先得益於國民黨逃台時從大陸掠奪走的大量黃金和外匯,各批次合計近三百萬兩黃金和五億美元現匯,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一筆錢,新中國建國在五十年代初完成初步工業化也不過動用了三億美元貸款而已,這筆錢穩定了台灣社會和金融體系,也就是李敖等人說的以一國肥一省。緊接著是朝鮮戰爭爆發後,大量美軍進駐台灣島,造成了台灣到賣春業的高度發達,七十年代初高峰期台灣島內有超過半分之一的女性涉及賣春業,號稱犧牲一代少女換取經濟起步,賣春業為台灣島的經濟起飛提供了充分的資金來源。第三,美國政府了為了向中蘇進行宣傳戰,開啟了櫥窗計劃,向台灣等幾個周邊經濟體提供了技術轉移和資金支持,直到今天,台灣島的經濟模式仍然在美國當年的技術轉移范圍內,並沒有超出范圍。最後,台灣島和大陸之間的經濟比較在94年左右達到頂峰,此後一路下滑,直到今天,台灣的經濟結構仍然停滯在94年的狀態,基本沒有發展,維持經濟水平已經完全依靠大陸的輸血讓利。

⑶ 台灣的經濟靠什麼發展

台灣的經濟是從台灣80年代的第3次改革開始發展的,當時台灣大力發展各種本地產業,從橡膠到電子科技,從本土產業到對外出口貿易,加上跟日本\美國的進出口產業中得到很大的優惠和幫助,台灣在80年代至90年代的經濟實力突飛猛進...
台灣依靠發展的最主要就是對外貿易出口,給台灣帶了相當多的外資.

⑷ 台灣靠什麼把經濟發展起來的

台灣省是依靠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逐步發展起來的,主要為集成電路出口和電腦零件出口。

大力鼓勵廠商投資集成電路、電腦等高新技術產業,耗能少、污染低、附加價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成為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台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

台灣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地位舉足輕重,全球大多數電腦電子零組件都在台灣生產。高新技術產業已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農業佔GDP的比重從1952年的35%降至2%,服務業與高新技術產業合計比例過半。

(4)台灣工業是靠日本怎麼發展起來的擴展閱讀:

國民黨政府遷台初期採取適度干涉的計劃經濟制度,加上美國的經濟援助,得以重建面臨困局的台灣經濟。農業方面支持小農生產與資本農業雙軌並置,實行土地改革政策增加農業生產。工業方面於1950年代中期開始發展勞動密集型輕工業,扶植以紡織業為主的民營企業。

1950年代發達國家將勞動密集型產業外移,當局為吸引外資採取鼓勵出口的政策,由出口帶動生產,使台灣成為美、日的加工基地,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締造了舉世矚目的台灣經濟奇跡。1970年代在蔣經國推動「十大建設」下石化業與重工業打下良好基礎。

1980年代後陸續放寬進出口與投資限制。目前當局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發展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精緻農業六大新興產業和十大服務業。

⑸ 台灣的IT產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1971年爆發第一次能源危機,之前做的紅紅火火的台灣加工出口區,讓毫無任何天然資源的台灣台灣面臨著成本節節升高的窘境。。。
台灣當局意識到產業面臨著必須升級,才能保持高度的經濟成長動力,著手開始規劃~~

於是在台灣當局的主導之下1980年新竹成立科學園區落成,專門提供「體積小」「高附加價值」的電子產品的廠商作為研究生產中心

選址新竹是因為在日本殖民時代,台灣第一個科研中心「聯合工業研究所」,就是設在新竹地區,再加上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都在新竹「復校」,在台灣清華和交大和台灣大學是讀理工科學子們的第一志願校,而畢業的校友多半留學美國,學習校尖端的科技,人才供給豐沛。。。

再加上台灣當局提供非常大的優惠政策,就這樣吸引4成學有專長的「海歸」和6成的外國高科技公司的入駐。。。

當然,入駐的海歸所創立的公司,只要公司賺錢,除了豐厚的獎金之外,另外還可以獲得「股票」的獎賞(當時台灣股市欣欣向榮,一張股票就等於一年工資的N倍),科技新貴一詞由此而生

就這樣,前仆後繼的台灣理科工程師們投入24小時待命的IT產業中,終於把新竹科學園區做成台灣矽谷~~~

⑹ 台灣日據時期的政治經濟

總的來說,台灣日治時期的經濟是種相當典型的殖民地經濟模式,即以台灣自然資源與人力,來培植宗主統治國的整體發展。此種模式於兒玉源太郎的總督任內打下基礎,並於1943年太平洋戰爭中達到最高點。若以年代區分,1900年-1920年間,台灣的經濟主軸於台灣糖業,1920年-1930年為以蓬萊米為主的糧食外銷。綜括這兩階段,總督府的策略約略是以「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為最高指導方針。至於1930年之後,則因戰爭需要,總督府對於台灣的經濟重心則轉為工業化。。

雖說各階段的主要不同,但台灣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自然著重在提高農產品或後期工業用品的生產量,以達到供輸日本國內的需求。而這種「為已開發的經濟地區提供原料和廉價的勞工」的經濟現象,則為標準的邊陲經濟模式。而此種兼顧發展台灣島內民生經濟與日本宗主國供需的日式資本主義,在所有日本殖民地當中,就以台灣最為成功。

雖然日人統治者於治理台灣時,難脫「經濟台灣,壯大本土」和南進戰略的基本心態,但與治理香港、朝鮮等等其他次殖民地心態不同,某程度上,日本政府是把經營台灣的成就視做帝國主義宣傳品與教化成同類的心態來經營(早熟帝國主義的帝國主義實踐);這情形尤其在中期同化階段最為明顯。加上這階段的大正民主與軍國主義未主導日本政治情形情況下,在1922-1937年間,台灣社會肇始不少改善人民生活的新制度、新知識、新觀念與新價值。而這種蓬勃的日治黃金時期在的台灣博覽會達到頂峰。其中鐵路路線擴建、米糖產量增加、郵政電信的普及等等成果也導致台灣社會人口增加、教育普及和放足的徹底實施、現代衛生環境建立與守時守法觀念養成等重大民生改革。除此,經濟的長足進步帶來的社會安定與對總督府的支持,也促進台灣政治的開明,進而舉行了台灣首次選舉。

但是,日本總督府也頒布了許多與各項產業發展相關的法令及限制,涵蓋了礦業、糖業及樟腦業。這些規定的頒布造成了一些民眾的權益損失,並且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台灣民眾對這些產業的投資,使得一部分民眾感到不滿。例如1912年發生的林杞埔事件,就是由於日本當局強制徵收林杞(今南投縣竹山鎮)一帶的公有林地,並轉交給日本企業「三菱造紙所」所引起的沖突。

⑺ 台灣經濟靠什麼支撐的

台灣經濟靠電子信息產業支撐的。

全球大部分計算機電子元件都是在台灣生產的。高科技的產業已經取代了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已經從1952年的35%下降到2%,服務業和高科技的產業的總比重超過一半。

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台灣的許多製造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國大陸和東南亞,這也造成了產業的空心化。台灣在大陸投資了1500多億美元,在大陸有8萬多家企業,在大陸有100多萬台商人及其家人。

經濟情況

台灣地區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等機構認定為發達經濟體,被世界銀行認定為高收入經濟體,是亞洲四小龍之一。2020年,台灣地區完成的名義GDP約為19.76萬億新台幣,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增長2.98%。按全年新台幣與美元、人民幣的平均匯率折算為6648億美元,約為45855.24億元人民幣,位列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第七名。

⑻ 台灣被日本統治的歷史

清治台灣時期

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日本強索台灣,中國只能將其割讓給對方。從此,日本佔領台灣50年之久。日本將台灣建設成一個供給糧食的基地,也是南進太平洋的前哨站。日本這50年的治理,將剛剛踏入近代的清領台灣,發展成了一個幾乎完全被日本同化的殖民地。日本治理台灣的時間長度,只有清代治理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台灣留下的烙印,卻是非常深刻。

回頭看看,清領的兩百年,清政府是從鄭氏政權手上,接下了台灣島嶼。清朝治理台灣,官員將來台服務視為畏途,不願久留。一撥一撥的移民進入台灣,從南到北,將台灣轉化為一個閩、粵兩系漢人的墾拓地區。

台灣大部分的民眾從福建和廣東遷移到台灣,帶來的文化遺產並不豐厚。台灣的上、下階層,在文化的發展上,並沒有作過十分的努力;剩下來的,就只有在民俗宗教和戲劇歌曲方面有一些中國文化的底子,通過信仰的儀式、戲曲和說故事,傳遞於民間。

日據台灣初期,官民的抵抗

日本佔領台灣,台灣的官民曾經有過非常短暫的抵抗。許多富豪內渡大陸,一些地方上有功名的舉人秀才之輩,也都紛紛離去,回歸福建原籍。台灣原本單薄的上層文化土壤,更因此流失殆盡。在這個基礎上,日本用現代教育和經濟建設,同化台灣的人民,其實等於是在一片空地上建築樓台,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就鏟除了原有的建築物。

不過,至少在初期,台灣對日本殖民者的抵抗,還是非常激烈的。甲午割台,乙未抗戰,台灣的民眾,至少死了五六萬人,而日本軍隊也折損不下萬人。

除了正式抵抗以外,還有許多日本警察以強壓的手段,隨時拘捕他們認為靠不住的分子。如後藤新平(1857-1929,甲午戰爭後任台灣民政長官、代行台灣總督。因其對中國台灣及東北的野蠻統治,可以稱得上是日本侵華的罪魁之一),這個為人熟知的人物,就在1898年制定匪徒刑罰令,將他們認為靠不住的台民都當作土匪懲處,成群地屠殺,有時數百人被聚集在一起,用機槍掃射,集體處死。這種恐怖的統治,也有強烈的震懾作用,使台民不敢再有抗日想法。

日本初佔台灣時候,有許多日本的政治人物認為,這個疫癘流行的熱帶島嶼不是日本人能夠居住的。有人甚至建議,何不把台灣賣給西方國家,賺一筆現金算了。可是也有人認為,應當把台灣建設成為一個為日本生產糧食和工業原料的供給地。後藤新平這一批人,就是執行第二種選擇的人物,將台灣建設成一個為日本供給米糧、食糖、果蔬、建築木材,還有硫黃和樟腦的殖民地。日本本國的農夫遂從農田釋放,轉化為日本建設的大軍,提供了日本工業化需要的大量勞力。因此,台灣島的建設從殖民地的功能而論,對日本在明治以後,大正時代(日本大正天皇統治時期,1912-1926)晉升為工業化國家,提供了無與倫比的貢獻。

日本在台灣的農業建設和「國民教育」

日本人在台灣的建設,從經濟方面來說,嘗試了堪稱亞洲第一次的農業革命,推行的項目有:使用化肥、培育新品種、有計劃地規劃水利灌溉等。他們開設了新型糖廠,代替過去用牛力和人力操作的製糖方法。日本人擁有的幾家製糖株式會社,廣泛地種植甘蔗,榨制食糖,行銷世界。台灣外銷的農業加工品中,食糖一項的收入佔了大宗。凡此建設都使得台灣的民間實受其益。不過,這些措施,頗多以台灣為實驗性質,一旦犯了錯誤,台灣百姓先吃大虧。例如,日本當局推行一種稻米新品種,高產,卻不能抗風,台灣全島都奉命種這一品種。一次風災,全台顆粒無收,百姓蒙受極大損失。

台灣推行現代化農業生產,無論質和量都提高了許多,而且,這些建設帶動了農村社會的巨大變化。糖廠外圍,因為有糖廠為中心,一部分的城市文化被帶入農村,提高了農村的生活水平。嘉南平原上,烏山頭水庫這個大的水利系統,是日本工程師八田與一設計的。在日本統治期間,台灣全島逐漸電氣化,縱貫鐵路修成,高雄、基隆兩港開港——都是有長久影響的建設。日本的農業人口遷移到台灣東部屯墾,本來幾乎全無建設的台灣東部,因此也有可觀的成就。

在教育方面,日本推行了「國民教育」,每一個兒童都要接受6年基礎教育。在衛生方面,日本設立了衛生警察,專職監督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公共衛生。嚴厲的公共衛生政策,使得一般人的生活環境變得清潔健康。日本推行現代的醫療制度,台北帝大的醫學院訓練了許多本省的醫生。

日本殖民當局,將剛從西方學來的法律應用於台灣,代替了中國傳統的法律。當時,刑事警察的權威,幾乎是絕對的。日本在台灣施行的刑罰,雖然嚴酷,但是基本上有法可據。

這許多建設,都是後藤新平以及他的繼任者——幾個文人總督和文官,在日本據有台灣後逐步開展的。他們要在台灣建設一個模範殖民地。相對於日本在朝鮮的軍事統治,日本在台灣推行的殖民統治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式。

在此基礎上,日本帶來了現代文化知識和現代化的生活形態,給台灣鋪設了一層從西方經過日本,移植到台灣的世界近代文明。無可諱言,由於台灣不過是日本的文化邊陲,雖然各方面的文化資源取自日本本土,但台灣文化能達到的水平,難免先天不足,而且,很難有開拓創新的空間。

台灣人民做了五十年二等公民

日本治台,終究還是將台灣當作殖民地,台灣人民終究只是日本帝國第二等公民。日本的百姓在本土有選舉權,日本卻始終沒有給台灣人一個民主的制度。不僅官員都是從外面派進來的,而且台灣民間也沒有真正的選舉議會。基層行政單位的一些代表,也並不都是選舉產生的,有一大半是由官方指定。有些台灣的精英分子,是日本籠絡的對象。台灣地區曾經有「紳章制度」,由殖民地當局頒給地方領袖們佩戴的徽章,表彰他們的社會地位。用這一方法,日本贏取了許多台灣地方領導階層的擁護。

可是,日本在台灣訓練當地人才有一定的限制。台北帝大主要是為在台的日本人而設。台灣人的職業選擇,最多是律師和醫生;文官、法官、高級技師和管理人員,都由日本人擔任。日本殖民當局並不鼓勵台灣人進入真正的社會領導階層。例如,殖民當局只允許日本人的公司經營大規模的糖廠。糖廠對於提高台灣的經濟生產能力,確實有貢獻,然而,對它外圍的農村而言,它壟斷了農民選擇作物的權利,也獨佔了當地交通和其他資源的分配。

當年日本人的糖廠,並不僅僅是一個生產單位,實際上還兼具控制和管理的功能。這一類企業不會讓台灣人經營,糖廠的技師和管理人員都是日本人,台灣人只不過是基層勞工而已。

台灣人能發展的,最多隻是地方性的交通和農產加工企業,如運輸、倉庫、碾米、磨粉等地方性的小企業。其他重要的企業,日本人都不讓台灣人經營。在台北帝大,台灣籍教授鳳毛麟角,絕大多數教授都是從日本聘請來的學者。因此,在學術上,台灣同胞並沒有機會發展到足以領導台灣文化建設的地步,也不足以領導台灣的輿論。

台灣人民爭取平等的努力

台灣同胞力爭身份和權利的平等,也曾經有過多次努力和抵抗。

1913年羅福星領導的「苗栗事件」(羅福星事件、台南關帝事件、台中東勢角事件、新竹事件、南投事件的合稱,這五次事件相繼發生於1912年、1913年間。日本人將這五次抗日事件鎮壓後,合並處理,稱為「苗栗事件」),1915年余清芳領導的「西來庵事件」(又稱「余清芳事件」、「噍吧哖之戰」,是發生於1915年的武力抗日事件,亦是台灣日治時期諸多起事當中規模最大、犧牲人數最多的一次,同時也是台灣人第一次以宗教力量抗日的重要事件,更是台灣人最後一次武裝抗日)都失敗了。

除了這兩次規模較大的民間起義之外,1930年,原住民部落也有過「霧社事件」(指1930年10月27日台灣霧社——在今南投地區馬赫坡、缽亞倫、荷戈、塔羅灣、羅多夫、斯庫六個村社的高山族的人民,為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血腥統治,在莫納·魯道的領導下掀起的一次大規模武裝起義。起義戰士消滅日本軍警百餘人,戕殺日本婦孺數人,將霧社佔領3天,後在日軍鎮壓及敵族夾攻下轉入深山,繼續作戰長達兩月之久,最終在日本殖民當局的陸空軍和大批武裝警察的聯合鎮壓下失敗),日本軍隊用大炮和毒氣,壓制沒有現代武器的原住民。

霧社起義參與者

台灣人民努力爭取應有的權利,除了武裝起義,還通過議會政策的途徑和輿論的鼓吹,以求獲得比較公平的待遇。台灣文化協會就是一個例子,他們曾經想用請願的方式,為台灣同胞取得參政的權利。他們也力圖爭取發行自己的報紙和刊物,甚至嘗試組織政黨,例如民眾黨,希望遵循現代各國民主運動的常規,爭取參政的權利。20世紀20年代,台灣民權的請願不下15次,然而,這些努力都失敗了。日本終究沒有賦予台灣人民合理的平等地位。

中日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進一步加強對台灣的控制,終於使得所有想要通過和平途徑,爭取台灣人政治平等權和文化自主權的努力,化為泡影。

日本在台灣的「皇民化運動」

50年的日本統治,在後半段發動了「皇民化運動」,願意接受日本文化的台灣同胞,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只用日語。當局要求他們採用新的日本姓氏,放棄原來的中國姓名。「皇民」必須放棄中國祭祀祖先的儀式,皈依神社的神道教。

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戰爭之中,日本人不太敢用台灣人作戰。但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就大量徵用台灣人參軍,最初擔任輔助戰士的台灣軍夫,還不能算真正的日本軍人,後來兵源越來越不夠了,才將參軍的台灣人納入日軍編制。

日本佔領台灣之初,台灣同胞群集在廟宇的廣場上,聽講中國的古事,觀賞民間的歌仔戲,欣賞中國文化之中悲歡離合的故事。民間娛樂經由南管(南管指中國福建南音,為中國古代一個音樂種類)、北管(為17-20世紀,台灣與閩南地區流傳廣遠的音樂、歌曲和戲劇表演。借用中國北方音樂戲劇元素與官話而得名的北管,與使用南方音樂元素的南管,互為呼應),懷念原鄉的生活。

在日本的統治下,還有一些台灣讀書人組織詩社,借吟哦古詩,盡量保持傳統的文字和語言。中文的「書房」(私塾之別稱)是學習文化的地方。在日本推行普及教育之時,書房還是可以和學校教育互相補充的。這些努力都說明了,日本統治台灣50年的前半段,台灣同胞還在盡力維持傳統文化的命脈傳承。

太平洋戰爭的後期,台灣同胞有一部分在南洋作戰,埋骨異鄉,永遠不能回家。許多年輕人被征調到日本去,參加日本的國防生產工作。甚至十五六歲的青年也被征發到日本,在日本的飛機工廠做工,補充日本的勞力不足。戰爭期間,美軍轟炸台灣,台灣的鐵路、公路、港口及各種工廠設施,都遭受嚴重的損害。當時,日本糧食不足,台灣同胞最多隻能吃日本人配給糧食的一半。
福禍都有吧

⑼ 1895年《馬關條約》後台灣被日本侵佔,日本是如何統治台灣的

1、日據台灣初期,官民的抵抗,日本的強壓政策

日本佔領台灣初期,台灣對日本殖民者的抵抗,還是非常激烈的。日本採取了強壓的手段,隨時拘捕他們認為靠不住的台民,成群地屠殺,有時數百人被聚集在一起,用機槍掃射,集體處死。這種恐怖的統治,也有強烈的震懾作用,使台民不敢再有抗日想法。

2、日本在台灣的農業建設和「國民教育」

從經濟方面來說,嘗試了堪稱亞洲第一次的農業革命,推行的項目有:使用化肥、培育新品種、有計劃地規劃水利灌溉等。他們開設了新型糖廠,代替過去用牛力和人力操作的製糖方法。不過這些措施多以台灣為實驗性質,一旦犯了錯誤,台灣百姓先吃大虧。

台灣推行現代化農業生產,無論質和量都提高了許多,而且,這些建設帶動了農村社會的巨大變化。一部分的城市文化被帶入農村,提高了農村的生活水平。在日本統治期間,台灣全島逐漸電氣化,縱貫鐵路修成,高雄、基隆兩港開港。

在此基礎上,日本帶來了現代文化知識和現代化的生活形態,給台灣鋪設了一層從西方經過日本,移植到台灣的世界近代文明。無可諱言,由於台灣不過是日本的文化邊陲,雖然各方面的文化資源取自日本本土,但台灣文化能達到的水平,難免先天不足,而且,很難有開拓創新的空間。

3、日本在台灣的「皇民化運動」

50年的日本統治,在後半段發動了「皇民化運動」,願意接受日本文化的台灣同胞,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只用日語。當局要求他們採用新的日本姓氏,放棄原來的中國姓名。「皇民」必須放棄中國祭祀祖先的儀式,皈依神社的神道教。

太平洋戰爭時期,日本糧食不足,實行配給制度,在台灣的日本人民,獲得的一份配糧,台灣同胞能獲得的大概只有一半的數量,皇民化的日本人,可以得到日本人和台灣人中間的一半。這一差別,使得許多台灣人,願意成為皇民。為了表現他們是「皇民」,他們往往比真正的日本人還要更日本。

(9)台灣工業是靠日本怎麼發展起來的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1894年(清光緒20年),中國與日本因為朝鮮主權問題而爆發甲午戰爭。次年3月20日,戰況呈現敗象的中國,派出李鴻章為和談代表,並以全權大臣身份赴日本廣島與日本全權大臣議和。到達之後,李鴻章要求先停戰,但談判沒有結果。

最後清政府被迫於1895年4月17日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清廷一方面承認朝鮮獨立;另一方面也將遼東半島、台灣全島及澎湖列島割讓予日本。

台灣割讓予日本的記載為馬關條約第二條之內:「第二、割讓台灣全島及其附屬諸島嶼;第三、割讓澎湖列島,即英國格林威治東經一百一十九度至一百二十度,及北緯二十三度至二十四度間的各島嶼。

另外,第五條亦有如下之文字:日清兩國政府於本約批准交換後,立即各自派遣一名以上之委員赴台灣省,實施該省之讓渡事務,但需於本約批准交換後二個月內,完成上述之讓渡。」因為此條約,台灣被迫進入了日本統治時期,成為日本殖民地。而該和談經過亦史稱台灣割讓或乙未割台。

1895年6月2日,中國全權代表李經方與日本任命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在停泊於基隆海面的日艦「橫濱」號完成了台灣交接手續。

而台灣人民則以「台灣民主國」的名義,發誓「願人人戰死而失台,決不願拱手而讓台」,在台灣島上與日軍展開數月的殊死斗爭,是為台灣人民反割台斗爭,又稱「乙未戰爭」。

另外,雖然清廷因為戰爭失敗才割讓台灣,但日本謀取台灣的武力攻佔方式,中國大陸學者稱之為占據。

閱讀全文

與台灣工業是靠日本怎麼發展起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e級保險多少錢 瀏覽:524
寶馬車一塊油漆多少錢 瀏覽:963
寶馬迷你水溫多少 瀏覽:901
賓士16款s級450多少錢一台 瀏覽:23
寶馬x5車胎漏氣後能跑多久 瀏覽:918
寶馬車怎麼判斷調表 瀏覽:195
工廠工業產品有哪些 瀏覽:394
汽車油價如何分化 瀏覽:963
汽車墊片如何取出來 瀏覽:253
奧迪q5混動無法行駛怎麼辦 瀏覽:977
冊亨縣哪個鎮工業區最多 瀏覽:273
賓士最小的電動車多少錢 瀏覽:157
寶馬維保哪些東西 瀏覽:232
賓士E發動機皮帶多久換一次 瀏覽:639
南昌到景德鎮汽車哪個好 瀏覽:695
鄭州到遂平的汽車多久 瀏覽:295
賓士車為什麼不能上外地牌 瀏覽:934
工業母機中的核心技術有哪些 瀏覽:859
二手的賓士七座商務車哪裡有 瀏覽:924
寶馬x2按揭哪些費用 瀏覽: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