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工業區,分別是:
阪神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瀨戶內海工業區,東京工業區
B. 什麼是工業4.0;各國的名稱各不同;各國的特點各
德國:產學研推動,升至國家戰略。工業4.0研究項目由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聯手資助,在德國工程院、弗勞恩霍夫協會、西門子公司等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建議和推動下形成,已上升為國家級戰略。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技術部於2013年將其納入《高技術戰略2020》的十大未來項目中,計劃投入2億歐元資金,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企業界西門子、SAP等企業積極跟進,德國在工業4.0的理念思考和創新實踐方面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美國:政府戰略推動創新,積極實施‚再工業化‛。在美國,‚工業4.0‛的概念更多的被‚工業互聯網‛所取代,盡管稱法不同,但它們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將虛擬網路與實體連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產系統。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將發展先進製造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生產方式重塑製造業。2009年12月,出台《重振美國製造業框架》,詳細分析了重振製造業的理論基礎及優勢,成為美國發展製造業的戰略指引;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先後啟動‚先進製造夥伴計劃‛和‚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以加快搶佔21世紀先進製造業制高點;2013年1月,美國總統執行辦公室、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和高端製造業國家項目辦公室聯合發布了《國家製造業創新網路初步設計》,投資10億美元組建美國製造業創新網路(NNMI),集中力量推動數字化製造、新能源以及新材料應用等先進製造業的創新發展,打造一批具有先進製造業能力的創新集群。
日本:特色工業4.0,人工智慧是突破口。日式工業4.0的一大特色是對人工智慧產業的探索,以解決勞動力斷層並支持未來的工業智能化,而其首先應用的領域就是工業化生產線。以日本汽車巨頭之一本田公司為例,其通過採取機器人、無人搬運機、無人工廠等先進技術和產品,加之採用新技術減少噴漆次數、減少熱處理工序等措施把生產線縮短了40%,並通過改變車身結構設計把焊接生產線由18道工序減少為9道,建成了世界最短的高端車型生產線。日本政府近期加大了對3D列印機等尖端技術的財政投入。2014年,日本經濟產業省繼續把3D列印機列為優先政策扶持對象,計劃當年投資45億日元,實施名為‚以3D造型技術為核心的產品製造革命‛的大規模研究開發項目,開發世界最高水平的金屬粉末造型用3D列印機。
中國: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速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2014年3月,主席訪問德國,在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重點提到德國工業4.0戰略;同年10月,總理訪問德國,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了中德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2015年3月5日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產業結構轉型時強調,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目前,工信部與工程院正在制定《中國製造2025》規劃,很快要上報國務院。《中國製造業發展綱要(2015-2025)》被譽為‚中國版工業4.0規劃‛,將借鑒德國版工業4.0計劃,圍繞在我國工業有待加強的領域進行強化,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新能源產業和生物醫葯與生物製造產業。
C. 日本的兩大工業是什麼
汽車(公認的)和核電工業,擁有核發電場52座。中國才一位數……
D. 日本的五大工業區的名稱是什麼
京濱工業區:東京 橫濱;阪神工業區:大板 神戶;名古屋工業區:名古屋;瀨戶內海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
日本有京濱、中京、阪神三大工業地帶。以前日本的大工業地帶還包括北九州工業地帶,稱為四大工業地帶,但是上述三大工業地帶已遠遠超過了北九州工業地帶的規模。
日本工廠的分布特色是在大工廠的周圍,成立了很多中小工廠,主要向大工廠提供零部件,形成了許多工業區。
(4)日本的工業40叫什麼擴展閱讀:
日本的中小企業技術水平較高,能夠生產出優質零部件和產品,其中還有許多中小企業獨立進行技術開發。
但是中小企業由於資金規模小,生產量少,加之許多中小企業靠接受大工廠的訂貨進行生產,受大工廠經營情況的影響較大,經營不夠穩定,如果大工廠景氣下滑,就會要求中小工廠降低產品價格,加之海外產品價格便宜,
日本的許多大企業紛紛購買國外產品,一些大企業將工廠轉移到人工費較低的亞洲國家,直接進行零部件生產,日本中小企業的處境變得艱難。日本經濟持續不振,中小企業破產增多。
E. 日本四大工業區是
日本是世界第二大工業國。該國資源貧乏,原來工業的水平也不高。二戰以後,它卻利用勞動力的低工資,通過技術培訓提高其水平,加上合理的組織,吸收消化他國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出口為導向,面向世界取得顯著成績。由於需要進口原料,輸出產品,其工業區都是面向太平洋一邊。
1,京濱工業區。它位於日本首都東京及圍繞東經灣的附近地區。東京灣東面的鹿島是工業最集中的地區,以鋼鐵,汽車,機械,鋼鐵為主。
2,阪神工業區。該區以大阪和神戶為中心,大阪和神戶的港口是日本最大的貿易港。工業以造船,車輛。機械,鋼鐵為主。
3,中京工業區。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的名古屋及其附近地區。它以名古屋港口為依託,由紡織,陶瓷,汽車,機械,鋼鐵,煉油和化工等工業。
F. 日本的前五大產業是什麼按順序來
1、汽車產業:進入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汽車在日本得到普及。 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5%—50%左右,是日本的龍頭產業。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資源與能源貧乏,所以很謹慎開發大排量車型,日本汽車的總體特色是注重經濟實用,更加追求良好的性價比,對於節約資源和降低石油消耗的造車理念讓日本汽車先於歐美、成為節能、降耗的先行者。
2、動漫產業: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8%—25%左右。
日本動漫對日本社會的影響非常深遠,幾乎所有當代日本人都受到過漫畫的影響,如同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的連環畫(小人書)對中國人的影響一樣。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日本漫畫也隨之變化,持續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3、數字媒體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數字媒體產業的產值已經超過鋼鐵製造業等傳統產業,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5%—17%左右。
4、情色產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13%——20%左右。眾所周知,日本的情色產業,在戰後幫助日本度過了一段經濟低迷期。
5、電器製造業,占日本每年經濟比重抵達4%—11%左右左右。
(6)日本的工業40叫什麼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G. 日本主要是什麼工業
輕工業!
日本工業分布的最突出特點是臨海性。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尤其是所謂「三灣一海」地區,即東京灣、伊勢灣和大阪灣以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東起東京灣東側的鹿島,向西經千葉、東京、橫濱—駿河灣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戶—瀨戶內海沿岸,最後直達北九州,長達1,000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瀨戶內、北九州等五大工業地帶及其毗連地帶,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通常稱之為「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佔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 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以及重化學工業產值的90%以上。特別是戰後新建的大量消費原料的資源型工業,全部分布在這一帶,成為臨海型工業區的典型代表。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不僅是日本、也是世界最發達的工業區之一。日本工業高度集中在這一帶狀地區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日本發展工業的原料、燃料大部分依靠輸入,產品又大部分依靠輸出,面向國外市場是戰後日本工業布局的基本出發點。在太平洋沿岸一側的許多專業碼頭上,往往通過自動流水傳遞線,將進口的原料和燃料直接運入生產車間,就地加工;同時,所產的產品也徑直通過出口專業碼頭由海船運銷世界各地。因此,就這個意義上講,巨型船舶和港口就成了日本工業原料、燃料的來源地和產品的銷售地。這樣,既節約用地,又縮短生產周期,可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戰後資源來源地域構成的變化,即由戰前和戰時主要面向日本海一側(如中國、朝鮮等),改變為戰後主要面向太平洋一側(如東南亞、大洋洲、歐洲、北美洲、非洲、拉美等),則更是工業愈加集中於太平洋沿岸的直接原因。第二,充分發揮島國位置條件的優越性。日本海岸線綿長,沿海又多優良港灣,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闊,風平浪靜,潮差不大,適宜修築巨港和深水碼頭,便於大型或超級貨輪停泊。目前,太平洋沿岸的各港灣地區不僅為原料進口和產品出口提供了便利條件,而且船舶結構的日益大型化又造成海上運輸費用的低廉。第三,日本沿海地帶雖已十分密集,用地緊張,但是近些年來這里由於填海造陸,已使地價較為便宜,利於投資設廠。第四,沿海各大工業地帶是日本工業、城市和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因而也是國內工業品最大的消費地,使生產地接近消費地的經濟原則得以實現。第五,日本在實施重點發展重、化學工業方針的進程中,在沿海地區大量投資修築公共設施和增設交通線路,從而為布局新廠提供了各種方便條件。日本工業分布的高度集中,從整體看是很不平衡的,過於集中的布局是不合理的;但就一個企業內部來說,則布局緊湊,用地少,也便於和其它企業聯系,在技術上是合理的,經濟效益較高。
但是,日本工業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原有工業地帶已擁擠不堪,處於飽和狀態,目前已提出重新布局工業的問題。工業布局開始向其它地方分散,其總趨勢是:(1)向原有工業地帶的四周及其外圍的內陸部分延伸,特別是那些技術密集型工業更是如此;(2)向消費地擴展;(3)趨向勞動力資源充足的地區;(4)在工業落後的地區建立地方性的工業據點。此外,日本還大力在海外投資建廠,就地加工原料,然後將半成品運回日本。
H. 日本第三大產業是什麼
日本經濟三大產業是數字媒體產業。
日本國內第三產業比較發達,使得加工貿易興盛,所以製造業也比較強。特別是工業技術在世界上屬於高水平,在眾多領域之中,是其他發達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典範,同時也是個威脅。尤其是汽車、電子學、造船以及鋼鐵等產業在世界大戰之後有很大的成長,擁有多數世界企業。技術貿易對於技術的依存性,從進口過量到輸出過量有長期性的變化傾向。工業用機器人等自動化設備的附加價值很高,到處都能看到獨自的技術開發成果。例如日本對於工業用機器人的生產量約佔世界的七成,以及世界上所使用的工業用機器人約有六成都是在日本運作。日本的工業界幾乎都是機械化,而且可以說是效率非常高的產業。此外,家庭用機器人這個概念也是由日本所提出來的。
日本三大產業:
1)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2)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
(3)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參考http://ribendili.ke.com/article-10732.html
I. 日本有哪四大工業區
日本有四大工業區分別是:
1、京濱工業區
京濱工業區位於東京灣沿岸,它以東京都和橫濱市為核心,以關東平原為腹地。戰後,京濱工業區在原有的工業基礎上取得了迅速發展,工業區范圍顯著擴大。
2、阪神工業區
阪神工業區分布在 3 個地區:北部工業區有淀川通過;東部工業區是金屬加工和機械工業,並建有玩具、服裝、化妝品等小廠;西部是重、化學工業集中的臨海工業區,沿大阪灣分布,主要有造船、鋼鐵、車輛、機械和化學等大型工廠。
3、北九州工業區
北九州工業區在日本的九州島最北端,以鋼鐵、化學為主,還有機械化工、食品加工、陶瓷等產業。
4、中京工業區
該區位於東京與京都之間。核心地帶是日本的愛知縣、三重縣、岐阜縣伸展的工業地帶。主要工業為紡織,陶瓷,汽車鋼鐵等。
(9)日本的工業40叫什麼擴展閱讀:
日本工業高度發達,主要的工業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所以形成了四大工業區。
一個狹長型的工業地帶擁有亞洲最悠久的工業史。許多產業在日本高度發展,包含消費性電子、汽車、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印機、高級食品等。
日本雖然工業發達,但是其資源匱乏並極端依賴進口,製造業便成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製造業、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動漫、游戲產業為首的文化產業和發達的旅遊業也是其重要象徵。
J.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什麼
日本主要工業區是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區。因為日本主要工業區大都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主要形成了京濱,阪神,中京,北九州4個主要的工業區,所以日本主要工業區是太平洋沿岸的工業區。
日本工業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
日本工業的發展
正當日本工業順利發展時,1973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上升,對以進口原料進行生產的日本工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積極開發省燃料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終於度過了石油危機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