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南北朝手工業怎麼樣

南北朝手工業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2-05-30 13:55:58

1.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經濟
1、江南迅速開發,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南和閩江流域,三吳地區最發達,洞庭、鄱陽湖流域和 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產糧區.
2、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農田水利興修較多,農作物品種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3、士族庄園經濟佔有重要地位.東晉南朝盛行士族制度,士族地主廣占田地,封山占水,建立起自給自足的庄園經濟.
4、北方相比,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比較活躍.
5、手工業也有長足發展.南方盛產青瓷,器皿形制美觀;蜀錦聞名遐邇.
必須明確的是,這一時期南方經濟發展水平盡管接近北方,但是還沒有超越北方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我國氣候史上是一個相對寒冷期,自然災害頻發。這一時期北方游牧民族南下,黃河流域農業經濟受到破壞,人口南遷,我國江南地區得到進一步開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出現了明顯的東移南遷端倪。本文初步分析了該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幫助同學們復習好這部分知識。

一、北方黃河流域經濟的破壞與恢復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長期動盪,政權更替頻繁,長安、洛陽等城市的繁榮景象遠不及漢代。西晉宗室諸王之間爭奪最高統治權長達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使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人口大量傷亡;同時,北方和西北的少數民族源源不斷地內遷,已經進入黃河流域的少數民族也繼續向中原推進,並紛紛建立政權,黃河南北千里之地,許多墾殖區演變成為牧區,農牧分界線南移,北方地區農業經濟受到極大的摧殘,社會經濟發展緩慢。
北魏統一北方後,經過孝文帝改革,北方的社會經濟有了較快的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領域,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有了很大改進。同時,水利事業也不斷恢復和發展。北魏孝文帝曾下令,有水田之處都要通渠灌溉。隨著游牧民族的進入,北方畜牧業也有所發展。北方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使中原地區呈現出「百姓殷阜,年登俗樂」的繁榮景象。
二、江南地區進一步開發,南方社會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西晉懷帝永嘉年間,北方陷入少數民族的割據混戰,中原地區人民為躲避戰亂紛紛向四處流遷,形成一個個依籍貫聚集起來的流民群。南方是其主要遷徙區。317年,司馬睿以建康為都城重建晉王朝,史稱東晉。政權的穩定為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在北來人民的影響下,一方面生產工具的較大改進及耕作技術的進步使得南方自然條件的優越性得到更好的體現;另一方面北方的小麥、菽類等農作物在南方大量種植,使江南地區由水稻一收轉向稻麥雙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區。江淮地區、太湖流域、成都平原的農業經濟有了較大發展,在長江流域出現了成都、江陵和建康三座區域中心城市。南方的手工業也有長足發展,如這一時期出現「灌鋼」技術。同時,南方的廣州由於海上貿易的興盛,以富庶稱雄於海內外。
在南北長期分裂對峙的形勢下,南朝各政權為了增強國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大都比較重視發展生產,推行獎勵耕織、興修水利、安撫流民、減免賦役等政策和措施。魏晉南北朝時期對南方地區的開發為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三、南北經濟趨於平衡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和人口的遷徙,北方黃河流域社會經濟曾幾度遭到破壞,但至北朝時期,各個政權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社會改革,北方社會經濟逐步恢復和發展,實現了民族大融合,為隋朝統一全國和隋唐經濟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同時,南方地區進一步開發,農業、手工業、商業都有一定的發展,尤以長江中下游地區更為突出。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繁榮使江南地區在全國的地位有所提高,南北經濟趨於平衡,這為後來南北統一和經濟重心南移創造了條件。
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遷移的過渡時期,其南北經濟趨於平衡的格局相比秦漢之時黃河流域是全國經濟重心的格局已有所變化,該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為以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移南遷埋下了伏筆。

2. 南北朝的(手工業)技術的發展狀況

農業前進

江南地勢卑濕,人口稀少,農民向來用火耕水耨法從事生產。所謂火耕水耨,就是燒去田裡雜草,灌水種稻,草和稻並生,高七八寸,一並割去,再放水灌田,草死稻長。這樣簡單的耕種法,生產量自然很低微。西晉武帝時,杜預奏稱東南水災特別嚴重,原因在於火耕水耨必須高地蓄水,多築陂堰,每遇水雨,堤壞泛濫,低田損毀,延及陸田。過去東南地曠人稀,不妨用這個舊法,現在戶口日增,村舍相接,田地高低不一,每歲陂堰放水,為害實多。請令地方官決去曹魏以來新造諸陂堰,修繕漢朝舊堰及山谷私家小陂,借免水災。晉武帝聽從杜預的建議。魏吳對立,魏在邊境上造陂堰,不顧吳境受災害,西晉統一後,舊邊境上人為的水災可以減輕,至於火耕水耨的逐漸改革,主要由於戶口日增,村舍相接,不得不改進耕作技術,以免水火的災害。在人力薄弱的地區,自然還會保持著落後的舊耕種法。

揚(包括東揚州——會稽郡)、荊(包括雍州——襄陽和江州)二州,人口較多,農業也最發達。依據史書所記的一些材料,可以看出這些地區興修了不少水利。例如東晉時,曲阿(江蘇丹陽縣)立新豐堰,溉田八百餘頃,烏程(浙江吳興縣)築荻塘,溉田千頃,勾章(浙江慈溪縣西)修復漢時舊堰,溉田二百餘頃。宋齊梁相繼修復芍陂(在安徽壽縣南)堰堤,溉田萬頃。宋時修復漢六門堰(河南鄧縣西),溉田三萬頃。江南多湖沼,泄水可變成湖田。宋謝靈運求會稽回踵湖,又求始寧(浙江上虞縣西南)休崲湖(崲音皇huáng)作湖田。宋孔靈符奏請遷徙山陰縣(浙江紹興縣)貧民到餘姚(浙江餘姚縣)、鄮(音貿mào浙江鄞縣東)、鄞(浙江鄞縣)三縣開墾湖田。作堰溉田和泄水成田,都是顯示農業在發展中。用糞作肥料,不見記載,宋武帝功臣廣陵人到彥之微時以挑糞為業,挑糞很可能用作肥料,因為荊揚等地,火耕水耨法已不能繼續行施,必須採用施肥法。《史記·吳世家》記吳楚兩國邊邑婦女爭桑樹,引起戰爭(前五一八年),足見遠在春秋時期,南方絲織業已很普遍,東晉以來,愈益發達。耕織都前進,樹立了社會財富的基礎。

手工業發展

南朝在手工業方面,有三個重要的進步,一個是煉鋼術,一個是造紙術,一個是制瓷術。

煉鋼術——人類使用鐵的發展過程,按照煉鐵技術的限制,形成熟鐵、生鐵、鋼鐵三個階段。首先得到的只能是熟鐵,因為當時的技術(主要是風箱),還不能熔化鐵礦石。熟鐵缺乏炭素,性柔軟,不能製造需要有相當硬度的工具,作用遠不及青銅器,也不及石器。技術前進一步,能夠熔化鐵礦石,這就得到了生鐵。生鐵含炭素過多,性硬而脆,耐磨性較高,可以鑄造農具,但還不能製造武器。熟鐵比生鐵難熔化,用煉生鐵的方法(熔鐵爐中鐵礦石與木炭混合在一起)來煉熟鐵,因風箱通風力量不夠強,熟鐵不曾熔化,卻在高溫下吸收了百分之零點二五至百分之一點七的炭素,這就成為滲炭鋼。再加以淬、鍛等工,擠出鐵中所含熔渣(雜質),就成為質量較純的鋼鐵。有了這種鋼鐵,才能代替青銅在武器上的地位。中國古代煉鐵技術的發展是迅速而卓越的,遠在春秋前期,已經能夠熔煉生鐵,鑄造農具和大鼎。按照鐵的發展次序,春秋前期既有生鐵,春秋以前應早有熟鐵,只是缺乏硬度,不能用來作重要的生產工具。春秋後期,《吳越春秋》所記干將莫邪夫婦剪爪發投入煉鐵爐因而製成寶劍的故事,暗示冶煉家開始摸索出滲炭鋼的制煉法。戰國時有鋼,不僅可從文字記載上推知,並已有實物發現。到西漢武帝時,鋼鐵武器完全代替了青銅武器。煉成滲炭鋼是偉大的成就,中國取得這個成就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早。不過,滲炭鋼要制為純鋼,必須鍛煉百來次,費人工太多,而且愈鍛煉愈柔軟,不適宜於戰時的實用。曹操曾制百辟(避)刀五把,是百煉的寶刀,他說,我的兒子里有不好武而好文學的,每人給一把。足見百煉的鋼刀,是不能上戰場的。鍛煉較少的鋼制武器,又可能因熔渣和含炭量多了些,容易折斷。要剛柔得中,生產較易,就得在制煉法上再前進一步。這一步在南朝時期實現了。

《重修政和證類本草》鐵精條下引陶隱居(陶弘景)說「鋼鐵是雜煉生(生鐵)鍒(音柔róu熟鐵)作刀鐮者」。雜煉生鍒法後世一直保持著。在近代煉鋼法應用以前,它是一種進步的技術。《天工開物》里說這種煉法是熔鐵爐中生鐵和熟鐵混合在一起,火力到時,生鐵熔化,包裹和滲入熟鐵,生鐵多餘的炭素被缺少炭素的熟鐵所吸收,也排擠出一些熟鐵所含的熔渣,生熟鐵都成為鋼鐵。取出加鍛,再煉再鍛,反復數次,就成質量較純的鋼鐵。這種煉法,費功較少,產量較多,既可制刀劍,又可制農用的鐮(能制鐮刀,價不會太高),對發展生產力是一個貢獻。陶弘景一生歷宋齊梁三朝(四五六年——五三六年),所說雜煉生鍒法的應用,當與他同時或在以前。吳越在春秋時期最先發明滲炭鋼,有冶煉技術的傳統。齊時上虞人謝平創制剛(鋼)朴,號稱中國絕手。剛朴不知是何物,按朴原意為樹皮,剛朴可能是指生鐵熔液包裹熟鐵(象樹皮包裹樹干)而同成鋼鐵,如果是這樣,那末,謝平就是雜煉生鍒法的發明人了。南朝著名製造兵器的冶所是在會稽郡所屬的剡縣(浙江嵊縣)三白山,看來會稽郡冶煉技術較高,謝平是尤高的冶煉家。東晉初年,會稽郡民眾避重役,從海道逃到廣州,刺史鄧岳大開鼓鑄,好些非漢族居民因此知造兵器。可見會稽一向是南方冶煉技術較高的地方。

揚州在南朝,是鼓鑄的重要地,建康有左右二冶,尚方(皇室工業)有東西二冶,工人多用囚徒。鐵的產量多,梁鑄鐵錢,堆積如丘山,市上交易,用車載錢。梁武帝用鐵數千萬斤塞浮山堰決口,足見南朝鐵產量是豐富的。梁武帝曾令尚方造刀劍,裝飾極精巧。尚方有橫法鋼,仍是百煉的柔鋼,技術可能比舊的百煉法有些改進。

造紙術——西漢時已有紙,經東漢蔡倫改良,紙的功用大進一步。至東漢末建安時,左伯改良造紙法,紙的功用又前進一步。左伯是東萊(山東黃縣)人,東萊一帶成為造好紙的重要地。陳朝徐陵《玉台新詠序》里說「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梁元帝《詠紙詩》「皎白猶霜雪,方正若布棋」,足見南北朝時,美色紙出在北方,南方造紙術也有很大的進步。剡溪(在浙江四明山區)一帶四五百里盛產藤,取藤皮造紙,質地極佳,餘杭(浙江餘杭縣)由拳村也出好藤紙。唐時書家以用藤紙相誇。製造藤紙開始在東晉時。范寧令屬官說,「土紙不可以作文書,皆令用藤角紙」。藤角紙即藤紙。東晉末,桓玄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寫在帛上和紙上的字跡,各裝成一帙,常置手邊。南朝書家寫字多用麻紙,麻紙別稱布紙,就是用破舊麻布製造的紙。麻紙可供二王寫字,精美可以想見。王羲之曾一次贈送謝安紙九萬張,當是這種麻紙。在紙上塗黃色防蠹葯物稱為黃紙。當時好紙已能大量生產,因之桓玄下令廢竹簡,用黃紙代竹簡。隋滅陳,獲得大量陳朝藏書。這些書籍多是陳宣帝時用紙抄寫。紙到南朝完全代替了竹帛的地位,是和造紙技術的發展相適應的。

制瓷術——實物證明,商和西周的帶釉硬陶器,可說是最原始的瓷器。兩漢瓷器雖然還沒有完全脫離原始狀態,但製作技術繼續在提高。三國西晉制瓷術又有進境,脫離原始狀態轉入成熟的初期。西晉文士作賦,茶、酒和瓷器聯系起來,說明瓷器已是日常生活的用具。現在發見的瓷器,三國以迄南北朝都是青瓷,出土地點遍及南北。不過,制瓷術最高的地方還是在會稽郡。據現有的發掘資料,孫吳西晉,會稽制瓷業已漸發達。東晉和南朝將近三百年,會稽遭受戰亂較少,是一個士族聚居地。士人享樂生活里飲茶也是享樂的一種,講究茶具,對制瓷技術起著推動作用。茶具以外,日常生活用具及特製殉葬的明器,種類也很多,越窯和各地窯業成為一種重要的手工業。到唐朝,越窯聲名更大,陸羽《茶經》說,「瓷碗,越州上,……或者以邢州處越州上,殊為不然。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邢瓷類雪,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照陸羽的比較,越窯所制茶具是最好的。陸龜蒙贊美越瓷詩,有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句,大抵青瓷的製作,越窯確已達到最高境。唐時越瓷無疑是東晉南朝時越瓷的繼續發展。

3. 魏晉南北朝和兩宋時期時的民間手工業為什麼遭受摧

南北朝比較動盪,手工業發展缺乏相應的大環境

4. 魏晉南北朝時手工業受挫原因

北方政權不穩定,又遭受少數民族的入侵與屠殺,漢人人口數急劇下降,大批工匠南渡南方,與逃亡朝鮮日本,逃亡南方後他們只能寄身籬下成為南方大世家的奴僕。而南方為家族世家為主好清談,不注重民生發展,國家有沒有強有力機構來領導監管部門。所以民營手工業發展艱苦。

5.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時期民營手工業遭受摧殘梁頌以後又在曲折中緩慢發展

以為在當時來看曹魏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有專門的織造機構。吳國培育出八輩之蠶,繅絲質量很高。蜀漢所產的蜀錦,行銷魏吳。後趙的鄴錦與蜀錦齊名,前秦的回紋錦深受人們喜愛。北魏在紡織業發達的河北地區集中了大批工匠,紡織品產量大增。 在此之後北方政權不穩定,又遭受少數民族的入侵與屠殺,漢人人口數急劇下降,大批工匠南渡南方,與逃亡朝鮮日本,逃亡南方後他們只能寄身籬下成為南方大世家的奴僕。而南方為家族世家為主好清談,不注重民生發展,國家有沒有強有力機構來領導監管部門。所以民營手工業發展艱苦。
在明朝才得以恢復。

6. 為什麼魏晉南北朝,手工業受到摧殘

魏晉南北時代是由於各國之間的領土紛爭,戰爭影響.兩宋時,後期不斷受金,西夏,遼,元的侵略.簽訂大量恥辱條約.兩個時代的手工業都是由於戰爭原因,希望對您有幫助

7. 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經濟得到怎樣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經濟
(一)社會經濟特點
①江南迅速開發,中原發展相對緩慢。
②士族庄園經濟和寺院經濟佔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經濟水平較低。
④各民族經濟交流加強。
(二)江南農業的開發
地區: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進而波及嶺南和閩江流域。
概況: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興修農田水利,農作物品種增多,單位面積產量提高。
特點:各地發展很不平衡,三吳地區最發達,洞庭、鄱陽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產糧區。
影響: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以後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礎。
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充實了江南的勞動力,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
②南方少數民族與漢族融合。
③統治者比較重視,調整統治政策,推行了勸課農桑、獎勵耕織、安撫流民等措施。
(三)北方農業的恢復與發展
①研製了新農具(馬鈞發明翻車),推廣了新技術(牛耕法、積糞肥田)。
②興修水利(曹魏、北巍)。
③開發邊疆地區(河西走廊、遼東地區)。
(四)手工業的發展
1、紡織業:
①曹魏在紡織業中心襄邑、洛陽等地設專門的織造機構。
②東吳培育出八輩之蠶,繅絲質量很高。
③蜀漢所產蜀錦,遐邇聞名,行銷吳、魏。
2、冶煉的進步:
①北魏相州以製造軍刀著稱。
②百煉鋼技術已成熟。
③發明了把生鐵和熟鐵合煉成鋼的灌鋼法。
3、制瓷技術日臻成熟:
青瓷(南方)、白瓷(北方)。
4、造紙技術:
①紙張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質地細薄。
②產量大增,成為最主要的書寫材料。
③中心:洛陽、長安(北方);建業、揚州(南方)。
5、商業和對外貿易:南方商品經濟相對活躍。
考點
1、江南經濟開發意義
六朝以前,北方黃河流域一直是全國經濟的重心。東晉、南朝江南農業迅速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商業、交通和海外貿易的發展,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為我國經濟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礎。因此,隋統一全國後,才有必要開辟大運河。把南北經濟聯為一體。
2、六朝時期,江南經濟發展呈現什麼樣的趨勢?這種發展趨勢對古代經濟發展格局有何影響?
趨勢:江南經濟開發,經濟發展迅速。
六朝時期,特別是東晉南朝,江南農業開發,其地區擴大,從江東擴展到整個長江流域,而且波及嶺南及閩江流域;
江南農作物品種增多,土地大量開墾,耕作技術進步,水利工程得到興修,單位面積產量提高;
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流域、成都平原成為重要產糧區。
手工業也有迅速發展,絲織、冶鐵、制瓷、造紙等技術不斷改進、創新,產品質量好,品種多。
影響:秦漢時期,江南經濟落後於黃河流域。六朝時期南方經濟迅速發展,使南北經濟逐漸趨於平衡,為後來隋朝的統一準備了歷史條件,也為後來全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打下了基礎。
3、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的各自特點及造成這種特點的原因
(1)北方經濟的破壞和恢復。經歷從東漢未來的破壞時期,到曹魏到西晉初年的恢復時期;從西晉後期到十六國的破壞時期,到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的恢時期。
南方經濟的特點是持續的開發,在三國的孫吳政權統治時期,南方地區得到初步的開發,東晉南朝時期,南方地區得到進一步的開發,使南北經濟趨向平衡。
(2)出現上述特徵的原因是
北方地區戰亂頻繁,東漢末年和西晉至十六國時期的大規模戰爭,導致經濟的嚴重破壞。從戰亂中先後統一北方地區的曹魏和北魏政權,分別採取了重視農業、實施均田制的措施,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江南地區末發生嚴重的戰亂,社會秩序相對安定,大量北方人口南遷,帶去了技術和勞動力,促進了江南的開發。
4、用政、史、地的知識分析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
從政治角度看,南方統治者重視農桑、興修水利等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政治對經濟具有反作用。
從地理角度看,南方水源充足,河網密布,交通便利;北民南遷帶來人口的逐漸增多,帶來先進生產技術和經驗。歷史上,由於少數民族與漢族居,民族融合加強,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5、中國古代的土地制度
井田制:我國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它興於商,盛於西周,瓦解於春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國有土地制
度的典型特徵。
封建土地所有制:一般可分為三種類型,封建地主土地所的制,封建土地國有制和農民土地所有制。
第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這是封建社會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它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直至民主革命後的土改才被消滅。
第二封建土地國有制,其主要形式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
第三,農民土地所有制。個體農民土地所有制雖不佔主要地位,但卻是對封建生產關系內容的重要補充。

8. 南北朝時期社會發展如何

當時由於南朝社會比較安定,農業和手工業都有顯著的進步,經濟和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從而也推動了科學的前進。因此,在這一段時期內,南朝出現了一些很有成就的科學家,祖沖之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人物之一。

9. 南朝時期手工業發展的具體情況是什麼,結合書本的話,謝謝😊

手工業的發展

東晉南朝時期,南方紡織業比較發達,養蠶技術已經相當可觀,豫章等地一年蠶四、五熟,永嘉等地一年八熟。絲、綿、絹、布等是南朝調稅的主要項目,因此紡織是民間普遍的副業。其中荊、揚二州的紡織業尤為發達。

織錦業在益州也早負盛名。劉裕滅後秦,把關中的織錦戶遷到江南。南朝後期,織錦業也發達起來。富豪人家穿綉裙,著錦履,以彩帛作雜花,綾作服飾,錦作屏障。

南朝時,政府都設有專官管理礦冶。建康尚方有東、西二冶(宋、齊時有南冶,後廢),州、郡有礦冶的設冶令。另外還有不少私家冶鋪作坊。在冶鑄技術上,用水排鼓風冶鑄已在南朝應用。煉鋼技術也有很大進步。那時還發明一種雜煉生鐵和熟鐵的灌鋼法,即把生熟鐵混雜起來冶煉,火候到時,生鐵先熔化,滲淋入熟鐵中,然後取出反復鍛煉,就成為優質鋼,用來製造寶劍和刀、鐮。

到三國、西晉時,瓷器的燒制已經達到成熟階段,東晉、南朝時又有新的發展。當時瓷器的代表性產品是一種通體青釉的青瓷,產地比較集中的是會稽郡(浙江紹興)一帶。青瓷胎質純,硬度高,釉料勻,通體青瑩,造型多樣美觀。據近年考古發掘,江南許多地區的制瓷技術逐漸成名,並各有自己的特點。

造船業在吳國的基礎上又有較大的發展。運輸、作戰用的艦船隻很多,往來於東海、南海和內地河道的船隻頻繁,大者可載重二萬斛。

造紙業有了新的發展。壓光和染色是這一時期造紙技術的新成就。當時紙的名目很多,其中用藤皮造的藤角紙是一種質地優良的紙張。造紙業的發達對當時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商業的發展

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加上江南河流縱橫,水上交通方便,為商業發達提供了基礎和有利條件。門閥士族官僚有免關津稅特權,在任期屆滿時帶著大批貨物作為「還資」,然後轉販各地。官府徵收租調要農民折錢交納,農民可以出賣自己的農副產品。

當時南方的重要商業城市有建康、江陵、成都、番禺(廣州)等地。建康是東晉南朝的政治中心,也是長江下游的經濟中心。這里「貢使商旅,方舟萬計」。蕭梁時期,建康城內有居民28萬。城內有四個市,秦淮河北有大市和小市十餘處。會稽、吳郡、餘杭等地也是「商賈並湊」。

番禺是海外貿易中心,南洋各國,以及天竺、獅子國(斯里蘭卡)、波斯(伊朗)等國的商船,「每歲數至」,或「歲十餘至」。江陵「當雍、岷、交、梁之會」,商業也較發達。成都不僅商業繁盛,而且也是高級絲織品的重要產地。市場上既有奢侈品,也有普通的生產、生活用品。商賈小者坐販於列肆,大者轉運於四方。商稅是南朝收入的大宗。

從東晉南北朝開始,漢族對南方地區的開發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南方經濟開始趕上甚至北方經濟發展的水平。漢民族的遷移過程中,把北方地區文明成果加以傳播和發展,帶來了反復技術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融。從某種程度講,華夏文明成果在中國北方地區被游牧民族嚴重破壞,在南方得到了補償。但遷移者自身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們在漫長的歲月里,篳路藍縷,顛沛流徙,歷盡艱辛,其過程是痛苦的,甚至是悲慘的。在艱苦的環境下,這些漢民族祖先堅持不懈的從事生產、辛勤勞動、創造財富。所積累出無數的寶貴經驗,促進了華夏文明發展。而這些財富,卻一次又一次地被北方游牧民族掠奪和破壞。

10. 請問一下,魏晉南北朝和兩宋時期時的民間手工業為什麼遭受摧殘謝謝

魏晉南北時代是由於各國之間的領土紛爭,戰爭影響。兩宋時,後期不斷受金,西夏,遼,元的侵略。簽訂大量恥辱條約。兩個時代的手工業都是由於戰爭原因

閱讀全文

與南北朝手工業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錦綉灰哪個顏色好看 瀏覽:475
原子能工業屬於什麼產業 瀏覽:187
山東國五汽車還能開多久 瀏覽:214
寶馬選配置等車多久 瀏覽:790
博瑞耀尊和賓士180哪個好 瀏覽:124
工業用路由器有哪些廠家 瀏覽:533
奧迪a6更換隨動模塊如何匹配 瀏覽:709
日本工業產品有哪些網站 瀏覽:296
法國的重工業有哪些 瀏覽:471
寶馬x5mode是什麼意思 瀏覽:230
深圳新福工業園有哪些公司 瀏覽:549
光弘科技第三工業園在哪個鎮 瀏覽:359
車都工業園區怎麼樣 瀏覽:338
寶馬3系325i和330i哪個好 瀏覽:15
長安汽車交易量那麼大為什麼不漲 瀏覽:738
寶馬敞篷燈換一個多少錢 瀏覽:60
工業工程買什麼電腦 瀏覽:588
怎麼改汽車機油標尺 瀏覽:97
汽車用品前景如何 瀏覽:107
賓士glk300鑰匙多久換一次電池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