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桂林為什麼那麼落後,不是旅遊聖地嗎
旅遊產業不穩定,沒創新。桂林的地理環境影響發展。現在是新世紀,科技才是第一發展力。
B. 你認為桂林的發展勢頭如何
桂林的發展無限,是具有蓬勃向上的生機!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其秀麗的風景就是一道靚麗的名片,同時,桂林還有不一樣的期許。除去打造國際旅遊勝地之外,是在積極的調整相關的產業鏈結構,進而吸引了一批經濟實力較為雄厚的知名企業,相互補充之下,給了桂林更好地發展勢頭。
新企業的生產現階段的桂林新興產業正在勃發當中,比如說華為,中興在桂林落戶,意外打造桂林華為信息生產產業合作區。同時,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投產,估計的產值是2020年實現達到50億元,2021年達到100億元。城市本身的結構建設也在逐步的完善當中,比如說綜合型的商貿服務聚焦在核心商圈,不去商務區外,還有讓桂林人最為熟悉的微笑堂等購物中心也在相應的確定當中。從2020年桂林生產總值來看,計劃年均增長達到8%,這一數據更是表明要將發展勢頭增長得更為猛烈,就需要加快工業發展。這一工業發展指的是新工業,類似於上文所說的信息技術。將目標聚集在八大現代服務產業的桂林,全力發展旅遊、健康養老、文化建設、現代信息建設、房地產開發、金融軟體與商貿服務等等,其優勢體現主要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比如說灕江風景名勝區、“兩江四湖”景區、資源八角寨丹霞景區等等實在是太多。文化旅遊項目著重開展萬達文旅項目、旅遊文化演藝項目、旅遊城等項目。如此產業鏈均衡發展的情況下,桂林是有大的框架要建成國際旅遊勝地,同時代表了桂林人不少的期許。這與期許背後的體現都是對家鄉建設的信心,也希望桂林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C. 桂林未來的發展怎樣比得上其他市嗎
桂林未來的發展還是以旅遊為主,以工業為次·~如今,桂林打算把中心轉移到臨桂那裡,把政府之類的轉移到那裡,同時工業區也將集中在那裡·~~桂林的基調是旅遊,這是不會改變的,因為桂林山水,那是舉世出名的
柳州還是以工業為主,這是從上世紀70年代就決定了的·~
玉林.百色.這我就不清楚了·~~
北海.欽州.防城港。這3個沿海城市,發展方向是沿海工業及海運~~~由於目前國家政策支持,及廣西北部灣地區的發展~~著三個地區的發展潛力是最大的~~也是在經濟實力上很有可能後來居上的~~
D. 桂林市經濟發展戰略目標總體是什麼
依據桂林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2011—2015年規劃綱要對「十二五」時期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圍繞「富民強桂」新跨越目標要求做出重大部署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及我市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市既有加快發展的難得機遇又面臨嚴峻挑戰。 從國際環境看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合作仍是時代潮流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創新孕育新突破國際環境總體上有利於我國和平發展。同時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減緩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准等的競爭更加激烈氣候變化以及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抬頭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
從國內環境看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的重要時期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我國仍將維持經濟總體向好的態勢寬松的宏觀政策環境會適度調整。但我國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問題凸顯國家宏觀調控會更加註重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更加註重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更加註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更加註重提高基礎設施支撐能力更加註重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更加註重推動地區協調發展更加註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更加註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註重推進社會和諧穩定。國家將繼續實施重點產業振興規劃、系列扶持中西部地區發展政策措施資金投入更傾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資源枯竭地區、生態脆弱地區。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廣西成為重要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國務院出台《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家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泛珠三角「9+2」、泛北部灣區域經濟合作更為緊密廣西確定的「兩區一帶」區域發展格局更加註重優化生產力布局和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廣西將成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和我國沿海重要經濟增長區域。 我市位於華南、西南、中南三大經濟圈的結合部交通運輸便利是我國華中、華南、華東地區進入東盟和北部灣、東部發達地區輻射西部以及廣西北入中原的交通門戶城市是廣西北部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桂湘粵黔」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在區域經濟布局上是廣西重點建設的3個中心城市之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旅遊、農業發展基礎好是廣西旅遊產業的龍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糧食、水果、蔬菜的主要生產基地。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38.6%工業化和城鎮化將進入加快發展時期為「十二五」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民族區域自治、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發展旅遊業、服務業等疊加優惠政策。國有企業在處置不良資產、技術改造升級方面可比照實施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政策。國家支持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和桂林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在改革方面可以先行先試。上述有利政策和條件為我市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同時我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廣西經濟發展重心南移北部灣經濟區迅速崛起桂東地區成為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區南寧、柳州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桂西地區利用資源富集優勢正在加速發展。對桂林加快發展形成更大的競爭壓力和諸多挑戰。
我市雖具備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但制約因素仍然較多。現行行政區劃已在很大程度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灕江保護的需要城市發展空間不足城區產業難以拓展城鎮化水平偏低。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弱區域發展不平衡。環境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突出。大型企業少產業集聚能力弱。科技、人才資源相對薄弱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旅遊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不高綜合效益較低。地方綜合財力不足城區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滯後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弱。影響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和機制弊端依然存在全民創業氛圍不濃自主創業條件有待改善創新意識、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尚不適應加快發展的迫切需要。 戰略任務 全力打造「一城二區三中心四基地」將桂林建設成為綜合經濟實力較強、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的世界一流休閑旅遊城市。 一城以中心城區特大城市為核心的桂北城市群。 二區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桂林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 三中心國際旅遊目的地和遊客集散中心、國際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中心、廣西文化創意產業和演藝中心。 四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西南現代裝備製造業基地、廣西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廣西特色農業產業基地。 根據市縣區位優勢、交通優勢、資源優勢、經濟優勢和區域發展要求等因素將桂林市經濟發展空間劃分為「一軸兩帶」推進全市經濟的協調發展。 ——中心經濟軸。該經濟軸地域范圍包括泉南高速公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桂林段的桂林市區和全州、興安、靈川、臨桂、永福、陽朔、平樂、荔浦等縣的部分鄉鎮。 重點發展產業工業要構建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及工業產品生產基地發展壯大電子信息、醫葯及生物製品、機械、汽車等四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食品、石化橡膠、冶金有色、包裝與竹木加工、電力、建材等六個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與環保等新興產業。做大做強旅遊業、商貿業、物流業、商務會展業、社會化養老、高端旅遊地產等為主的服務業。著力發展特色效益農業和旅遊觀光農業。 ——東部資源經濟帶。該經濟帶范圍涉及5個縣主要包括灌陽和恭城縣全境以及全州、興安、靈川縣沿都龐嶺的部分鄉鎮。 重點發展產業因地制宜地發展以采礦、冶煉、生物提取、飲料及林果產品加工為主的工業以名特優水果業、生態經濟林業為重點的農林業以農業生態休閑度假為主的旅遊業及其相關產業。 ——西部生態經濟帶。該經濟帶范圍涉及7個縣主要包括資源和龍勝縣全境以及全州、興安、靈川、臨桂、永福縣沿越城嶺的部分鄉鎮。
重點發展產業突出發展觀光休閑度假旅遊業大力發展風電、林產工業、礦產品精深加工、生態農業、畜牧業等。 三大產業的總體發展戰略 加快農村經濟發展 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創建全國循環農業示範市和建設廣西特色效益農業、鄉村旅遊、噸糧萬元田示範市為契機以建設農業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推進農業標准化、規模化、產業化和品牌化建設加快發展設施農業、裝備農業。推動我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十二五」期間農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4%以上。 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 ,實現工業經濟發展新突破。堅持把工業化作為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不斷提高工業的主導地位。注重科技創新打造特色產業基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根據我市工業發展基礎重點發展壯大四大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六個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做大工業經濟總量加快建設具有桂林特色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到2015年形成30個左右的特色工業產業基地。力爭實現工業增加值超千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3%。 積極推進「兩區」建設 實現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新突破。加快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和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先行先試大膽突破創新體制機制和發展模式。全面實施自治區提出的旅遊業和服務業「百強工程」推動現代服務業與其它產業融合發展把旅遊業和服務業培育成我市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高到2015年達到39%。 以工業為主導就是要把經濟發展作為一個系統工程來看待用現代工業統領社會各行各業社會各行各業緊緊圍繞發展現代工業這一核心來展開或為其提供生產原料或為其提供服務或為其打開市場銷售。在這一系統中農業是現代工業的原料產地旅遊業是支撐現代工業的服務平台現代工業因為有農業和旅遊業的支撐它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 從桂林的自然條件看農業、旅遊業、工業是拉動經濟前進的三架馬車也是支撐桂林各項事業發展的三大支柱。當前桂林經濟的發展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可以突破只能靠量的擴張和質的提高上做文章這就是我們桂林的最大市情。 按照比較優勢原則,建立和鞏固一批優勢產業,形成特色經濟。同時實施後發優勢戰略,縮短在技術、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市場制度等方面與先發地區的差距以後發優勢帶動比較優勢的提升超脫傳統比較優勢的束縛造就競爭優勢使產業結構既有自己的特色又可以不斷地向上升級。這樣就能縮短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達到後來居上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還應重視對戰略貿易理論的運用政府實施積極的產業政策在宏觀上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增強我市產業競爭力。
E. 廣西加快發展工業支柱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的措施有哪些
2010年1月27日,自治區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在南寧開幕。自治區主席馬飈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從廣西實際出發,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力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做大做強做優工業。從廣西實際出發,要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戰略和主攻方向,全力貫徹實施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
打造14個千億元產業 培育和發展4個新興產業。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快「14+4」產業體系建設,堅持產業優先發展。為此,將全力打造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葯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14個千億元產業,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4個新興產業。
多舉措推動技術改造工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2010年,自治區政府將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力度,突出抓好總投資4290億元的2093個新建、續建工業項目建設。比如,組織實施150萬輛汽車、200萬台發動機、1600萬噸煉油、100萬噸燒鹼、1萬台挖掘機、「兩化融合」示範等18個技術改造工程。
此外,自治區層面將重點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型轎車、東風柳汽景逸轎車、柳工工程機械液壓元件研發製造基地、中化橡膠桂林公司高級子午胎產業化、玉柴鑄造中心等一批投資額10億元以上的項目,促進企業改造升級。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振興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等老工業基地。
推進廣西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對策和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轉變觀念
各級各地區要形成以下共識:各產業集群不僅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基本空間構架,還常常是一國或一地競爭力之所在。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是提高國家和地區競爭力以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政策措施。從發達地區發展產業集群的成功實踐來看,各級政府及部門應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程序倒過來,即從支持「企業一產業」,變為支持「集群一產業一企業」。實際經驗也反復證明,產業不興旺,單個企業也不會有什麼像樣的發展前途。廣西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已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但有的地方重視程度不夠,亟待統一思想認識,明確工作要求。
1.充分認識到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重大舉措。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我區的奮斗目標是加快富民興桂新跨越步伐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努力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加快振興產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綜合實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經濟基礎。
2.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重要內容。工業化城鎮化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經階段和必由之路,是我區加快發展的主導方向和核心戰略。必須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動工業化,相互支撐,聯動推進,走適合廣西區情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新型城鎮化道路,加快由工業化初級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壯大優勢產業,是實施工業化城鎮化核心戰略的應有之義。
3.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大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唯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培育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才能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培育形成優勢產業集群。
4.是擴大開放與合作的重要平台。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基礎在於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不斷提升經濟實力,擴張市場規模,才能進一步促進開放與合作。當前,廣西正面臨國內外多區域合作新興機遇,抓住機遇,獲取資源,發展自我,既是發展優勢產業群的客觀需要,也是進一步擴大開放與合作的內在要求,只有發展壯大優勢產業集群,壯大經濟實力,才能進一步夯實開放與合作的基礎。
5.是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載體。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已成為新時期我國的基本國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據棄過去自我發展、自成一體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按照比較優勢原則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形成產業整體優勢,降低產業發展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成本,構建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
6.是加快建設北部灣經濟區的重要支撐。加快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是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站在歷史的新起點.立足廣西,放眼泛北部灣,把廣西置於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這一大背景下做出的戰略性決策。加快北部灣經濟區開發,走出一條不同於我國一些地區以往的發展路子,最重要的就是要高起點、高標准、高水平地發展現代產業,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以支撐北部灣經濟區打造成為我國沿海發展新一極的宏偉目標。
7.是實現和提高我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當前,廣西經濟基礎薄弱,發展實力不強,一個重要原因是產業不大,優勢產業不強,產業集群遠沒有形成。壯大廣西經濟實力,必須著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大力培育各行業的龍頭企業,積極發展圍繞龍頭企業配套的中小企業,加快形成各類優勢產業集群,以增強優勢產業的國內外競爭力,為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提供強大的產業基礎。
8.有利於縣域經濟及農村城鎮化建設。中小企業集群是農村城鎮化的基礎,在中小企業集中發展的區域,由於企業問的互動及資源的共享,形成區域經濟增長極,增長極的極化效應,源源不斷吸引周邊區域的各種要素,從而使這一區域形成一個人口密集區。有利於加快農民身份的市民化,生活方式的現代化和就業方式的非農化。
9.有利於解決「三農」問題。一是中小企業集群成為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有效載體。二是產業集群的發展促進了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從總體上看,農村中小企業集群發展較好的縣域,有著較高的農民人均純收入,一般都要高出當地的平均水平。
(二)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公共服務
1.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在自治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建立由自治區發改委、經委、農業、科技、財政、國土資源、國資、金融、稅收、工商、商務、環保、統計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主席由自治區政府主要領導或常務副主席擔任。研究制定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長遠規劃和政策措施,協調、解決產業集群發展中的困難、問題和政策,並加強督查。
2.編制發展規劃。由自治區發改委牽頭,會同自治區經委等相關部門編制全區的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規劃的內容主要包括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目標、重點、措施和重點項目等。要強化規劃的指導作用,使產業集群規劃與當地建設規劃相銜接,並服從區域建設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為切人點,指導工業結構優化升級及區域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引導相關聯行業企業向專業園區聚集,在全區形成較為合理的產業布局。
3.強化責任制。自治區發改委、經委等有關部門要嚴格落實相關責任,包括具體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的實施、政策的制定,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實、投資項目的落實、土地、工商登記等。減少行政審批程序,實行政務一站式服務,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同時加強有關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咨詢、信息發布、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切實做好各項服務工作,提高行政效能。
4.創新體制機制。創新產業集群發展的體制和機制,減少集群發展的束縛,激發產業集群發展的活力。如創新財稅體制,激勵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發展「飛地」經濟、促進優勢產業集群,實行稅收分享,市場一體化,土地管理,投融資體制等。
5.構建公共服務平台。建立健全中介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信息、技術、金融、法律、設計、策劃、研發、咨詢、審計、會計、價格認證、專利認證,為企業提供社會化、專業化和規范化的服務。加快現代物流業發展,統籌規劃,圍繞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區域性物流園區、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結合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推進專業市場的建設和升級,培育形成一批國際性、全國性的產品市場中心。推進質量監管、誠信監督、知識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等方面的制度建設,加強價格協調,構建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
(三)積極培育和發展龍頭企業,拉延產業鏈和拉近產業群
1.實施龍頭企業和名牌帶動戰略。支持龍頭企業重組、兼並、引進、收購,建立龍頭企業的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龍頭企業以及優秀企業家給予獎勵。制定龍頭企業的認定標准,重點支持一批產值高,帶動作用突出的龍頭企業發展,在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給予傾斜,使之成為優勢產業集群的核心主體,發揮其在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中的龍頭作用,充分發揮集聚帶動效應,使之逐步衍生和吸引更多相關企業集聚。不斷通過創新立群、質量立群、信用立群和整體傳播,主動培育、優化和提升優勢產業集群整體形象,塑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與地區品牌相互輝映、互相促進。據分析,創出一個具有全國乃至世界影響力的地區品牌,是一個現代產業集群成功的重要標志。一個知名的地區品牌能創造出驚人的綜合價值,可以進一步促進行業企業的集聚,促進地方的招商引資,促進國內外采購者的進入。各級政府應利用業已形成的集群發展優勢和較高的知名度,通過加強區域經濟形象推廣,組織企業參加各種重要會展,為企業拓展商機的同時,打造自己的區域品牌。在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地方,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各優勢產業也需要行業范圍內、產業集群范圍內的這種產業鏈的延伸和整合。
2.整合龍頭企業,強化產業鏈建設。加速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與重組,打造產業集群的內核,充分發揮其示範、輻射和帶動作用。鼓勵龍頭企業將配套件及特定的生產工藝分離出來,在集群內培育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進而提高省內配套率。充分發揮中小企業的作用,鼓勵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企改革與重組,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微觀主體。依靠市場的力量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通過產業鏈直接為投資者提供市場,提供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降低企業交易成本,降低投資風險,提高資金回報率,吸引企業聚集形成產業集群。發育較好的產業集群,要通過原產業集群中產業鏈的延伸,在上下游的一些環節上培育出新的產業集群,增大產業集群之間的關聯性,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網路。貸款在產業鏈內循環可有效降低金融風險,因此打造產業鏈,會有效促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的對接,使鏈上企業優先獲得信貸支持,有助於推動集群內中小企業的發展。
3.建立優勢產業下游產業發展鼓勵和補貼機制。廣西應積極爭取試行鋁土礦、水電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補償機制,政府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徵收水資源費,按不少於30%的比例安排用於優勢產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對高額利潤的優勢產業資源初級加工企業規定一定比例的利潤必須用於投資下游產業。承接優勢產業轉移項目所繳納的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自治區內各級所留成部分返還園區用於土地開發整治。對符合國家相關減免政策的可按規定辦理。
4.促進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企業自願的原則,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在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經濟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內設立園中園(配套中心)。凡優勢產業集群配套中心年配套產值達到5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年配套產值達到10億元以上,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100萬元;鼓勵產業集群核心企業將核心業務以外的業務剝離,衍生一批配套企業。凡我區重點發展的優勢產業集群中配套企業(由核心企業業務剝離形成的配套企業)連續三年在國內同行業中綜合實力進入前十位或單個產品國內市場佔有率進入前三位的,自治區財政可給予一次性獎勵50萬元。
(四)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提升重點園區
1.改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基礎設施條件。加快交通、通信、倉儲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產業集群的物流成本;提高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能源保障程度,完善優勢產業集群集聚區的供水條件和環保、排水、排污、垃圾處理、綠化、生活設施配套等;優化綜合運輸網路布局,提高公路、鐵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設施的通行速度和運能,創造更優的投資硬環境,從而提高優勢產業集群聚集區承接產業的承載力和吸引力,把優勢產業集群打造成為我區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載體和平台。
2.發展提升重點園區。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整合、優化、提升現有各類開發區、工業園區,使園區發展規劃與優勢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相銜接,合理確定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大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企業知名產品品牌和區域品牌,發展提升一批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園區和產業帶。
3.加強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支持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項目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庫;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的重大項目建設,把集群的項目納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范圍;大力支持承接產業轉移的項目,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對投資超過3000萬元以上的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經自治區政府批准後統一納入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管理,簡化審批手續並享受有關項目建設費用減免優惠待遇,保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用地需要。優先保證產業集群重點企業煤、電、油、運等重要生產要素的供給。
4.建設專業市場。專業市場與產業發展有著內在的共生關系,專業市場的興旺能夠帶動產業的發展。各地要創造條件,圍繞特色產業辦市場,強化專業市場與特色產業的配套,通過市場建設加速產業集中,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市場空間。市場的建設與發展要充分利用信息化等先進手段,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擴大市場交易規模和輻射半徑,建立虛擬信息市場,發揮信息傳播作用,進一步促進產業集群的發展。
(五)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1.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壯大我區優勢產業集群的有效途徑。當前,國際生產要素流動和產業轉移的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我國東部地區受勞動力、土地、資源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因素制約,部分產業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轉移趨勢,這為我區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必須站在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意義,順應趨勢,搶抓機遇,以更積極的姿態和更有力的措施,加快推進承接產業轉移的各項工作,促進我區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緊緊圍繞推進我區新型工業化,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承接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符合我區經濟發展需要的產業為目標,以承接東部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為重點,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務環境、政策環境建設為保障,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積極主動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就業,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
2.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緊緊圍繞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目標,以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為目標,注重產業鏈配套,有針對性地開展對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招商引資活動,重視技術、資金密集型重大項目的引進,引導集群企業加強產業鏈上下游整合和同行業分工發展,促進新興產業集群的形成。一是努力拉長優勢產業的產業鏈,積極引進優勢產業上下游產品相關聯企業和項目,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二是拉近與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相關產業鏈,支持產業集群的協作配套類項目,大力延伸和拉長產業鏈。促使集群內各產品實現互補,資源實現綜合利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物流速度,實現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三是提高招商引資的廣度和深度。要發揮已引進集群企業的帶動作用,組建引進企業協會、同鄉會,與發達省市城市結為友好城市,拉動對發達省市的招商引資;要重點引進有實力的大企業集團、知名品牌和成長性好的企業;把產業集群發展規劃與招商引資結合起來,利用本地的優勢條件有選擇性吸引關鍵性企業在本地落戶;要緊盯國內知名企業、院校和科研院所,採取風險投資、財政補貼等方式,引進技術、產品、項目和人才,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努力形成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
3.積極開拓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應適應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需要,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著眼於泛北部灣區域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范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樹立以東盟市場為重點的國際化經營總體思路。積極引導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積極融入跨國公司全球產業鏈,大企業發展產品互補,中小企業發展配套加工,構築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與全球生產體系的有機聯系。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集聚能力
1.產業政策支持。一是將重點產業集群列為優先發展目錄,明確布局。切實做到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前期工作支持優先、投資項目審批優先、政府資金扶持優先、基礎設施配套優先、土地使用指標優先安排。二是規劃建設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發揮政府的引導和扶持作用,按區域協調發展和提升產業競爭力的要求,推動現有產業集群向創新型產業集群轉化。主要扶持建設包括支柱產業在內的若干個產業升級示範區.打造區域品牌,使產業升級示範區成為支柱產業的基地、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大發展的舞台、縣域經濟的主體、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主力,從而帶動產業集群更快更好地發展。
2.財稅政策支持。設立自治區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自治區時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採取貸款貼息、無償資助、資本金投入等方式,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重點技術改造、技術創新項目建設及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自治區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技術改造資金和科技資金,要重點支持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前期工作、技術改造和技術研發。各市、縣政府也要結合實際,安排資金支持培育發展優勢產業集群的項目建設。對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地方可以將已收取的土地使用費等部分或全部返回,對產業集群項目徵收經營性收費適當減免。切實落實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優勢產業集群企業加快發展。
3.金融政策支持。建立銀企合作機制。積極運用授信、上市、發債、基金、融資租賃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經營。積極推進中小企業信用與擔保體系建設,做好對產業集群內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工作,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積極協調各金融機構和商業銀行,對國家和自治區立項的產業集群發展項目,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對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企業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要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企業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加強對企業上市工作的協調服務,推進優勢產業集群內重點企業的培育、自導、推薦等上市工作。
4.土地政策支持。國土部門對優勢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在項目土地使用指標上給予優先安排和保證,並優先辦理相關審批手續。
5.其他政策支持。對於優勢產業集群項目,在項目的工商登記程序、通關包括檢驗檢疫邊檢等程序上提供便利。
(七)強化人才支撐,提高集群自主創新能力
1.加快人才隊伍培養和人力資源開發。人才是高新技術產業的關鍵。企業要發展壯大,必須要有一大批有膽識、有才華的人才,這既包括管理團隊,又包括技術研發團隊,還包括營銷團隊,同時要有一支熟練的技師技工隊伍。根據產業集群發展的規劃和目標,充分利用我區的教育資源,培養適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所需要的管理、科研、財經、技工等各類人員,為產業集群的發展創造條件。
2.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通過建設優勢產業集群人才小高地,加快產業集群集聚區人才引進、培育和開發利用工作力度,創新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的市場機制,創造人盡其才和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環境。要大力加強基礎性人才的培養和培訓工作,為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3.加快產學研相結合,鼓勵企業與院校合作共同培養人才和進行技術、產品創新。加強政府引導,緊緊依靠區內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積極走產學研結合的路子。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才、科技成果和科研設備,共同攻關,加強企業創新和攻關能力,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力度,為產業集群內企業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提升提供有效智力支持。
4.促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產業集群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培育和發展技術研發中心,扶持集群企業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產業化,提升產業集群整體創新能力。加強對企業具有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的支持,實施品牌帶動戰略,支持和鼓勵企業創建國際、國家以及自治區級知名產品品牌。
5.設立產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建設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龍頭企業牽頭,建立集群內企業聯合建設集群技術交流平台,避免各自為戰的浪費與集群內的同業內耗,形成良好健康的集群創新環境。企業問通過技術交流平台合作開發的關鍵性生產技術,經自治區科技部門鑒定後,可享受自治區級獎勵政策。
(八)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優勢產業集群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立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根據國家和自治區產業政策的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降低物質消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實現資源利用的再循環,從而實現資源合理高效利用。支持和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園區,降低經濟發展帶給環境的危害。
2.加大節能減排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科技攻關力度,推進節能減排技術產業化,將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支持和引導財政、信貸資金投向節能減排、技術進步等有利於增長方式轉變的領域,大力實施一批節能減排工程。
3.促進產業集群內三廢的綜合利用。把安全生產、文明生產和環境保護作為集群企業發展的先決條件,堅持「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流程,採取各種有效措施,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產業集群內「三廢」綜合利用,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和最少的廢物排放,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的統一。
(九)改善軟硬環境,降低創業門檻
1.構築服務體系。2.拓寬信息通道。3.降低創業門檻。 4.轉變作風加強行政效能建設。
註:因為容量有限,最後一部分有刪減。希望對君有幫助!!!另外,廣西政府網站上還可以查到最原始的資料。
F. 桂林工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還算不錯,特別是現在的臨桂新區有很多工廠,以汽車製造與汽車配件製造(桂林大宇,桂林客車,福達機械等)生物醫葯(萊茵生物,三金葯業等),高新技術(桂林高興技術開發區)
G. 未來,桂林會不會重新成為廣西首府
首府,在中國行政區劃概念中,通常特指我國少數民族自治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1958年3月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南寧宣告成立,南寧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從地位上面來看,少數民族的首府跟省裡面的省會城市等級相當。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原來廣西的首府是桂林市,在清朝以前,廣西的首府一直是桂林,當時的桂林是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發展的非常繁榮,但是隨著清朝的滅亡,桂林的地位也慢慢衰落了。回到這個問題的本身,未來,廣西的首府會不會是桂林?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所以桂林有可能成為廣西的首府城市,但是可能性非常小。
桂林市是一座旅遊城市,工業基礎不行
桂林是一座旅遊服務城市,主要的經濟來源都是以旅遊為主,所以桂林並沒有很強的硬實力,南寧作為廣西的首府城市,在旅遊方面是遠不如桂林市,但是在工業上面,明顯要高於桂林市很多,桂林要想成為首府城市,僅僅依靠旅遊是不現實,只有工業、文化等綜合實力的提升,它才可能成為首府城市。南寧市在工業方面不說實力特別強大,但是整體水平還是可以,畢竟它是廣西的首府城市,這點桂林市是基本上超越不了,因為桂林的地形確實不適合發展工業。
H. 桂林未來的發展怎樣
從桂林的現狀和未來發展分析,其發展的潛力大。1、 交通:
①、民航:目前桂林無論是航線、吞吐量及配套設施都是第一,南寧目前暫時居第二,柳州民航方面沒有優勢,明顯落後於桂林、南寧,因為民航有較強的輻射作用而且地位和意義比較特殊。
②、鐵路:桂林以客運為主,面向中原、粵港澳、西南等地方。
③、公路:桂林規劃有六個方向的高速公路,桂柳、桂全、桂(賀)梧(廣州)、桂林-懷化-重慶、桂林-貴陽-成都、桂林-郴州-廈門。目前只有1個開通,2個處於在建之中,另外3個處於規劃實施中。由上可見桂林的未來潛力非常大,而且高速公路對桂林旅遊的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
2、桂林城市建設追求與山水協調,在「美」上下工夫,桂林在1998—2002年就完成了城市大規模的改造,是廣西最早完成大規模改造的城市。
3、桂林因為環保要求非常高,對工業控制非常嚴,很多項目不可能去做。4、商業是桂林最弱的地方,桂林由於保護環境關系,在城市規模、城市人口方面受到控制。
5、桂林主要就是以旅遊、農林為主,這也是桂林環境和旅遊的需要。
6、旅遊是桂林的強項,處於優勢地位,而且隨著以後桂林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完成,到時桂林到廣州、長沙、貴陽、南寧均在5個小時左右即可達到,旅遊發展將會得到強勢發展。
7、桂林是最早實施地市合並的,而且從實施效果來看也是非常的成功,看看桂林12個縣的發展,尤其是旅遊的發展就可見一斑,而未來桂林還有進一步進行行政區劃的機會。8、桂林的高校比較多,還有許多國家科研院所。
9、在文化與體育上桂林發展的不錯,無論是文化的底蘊和文化的商用上不錯,如為旅遊服務的文藝演出等,體育設施也比較齊全。
10、城市形象和知名度,這是桂林的強項,由於桂林在2002年就完成大規模城市改造,加上這2年的優化,使得桂林陸續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環境整治最佳城市等,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在原有基礎上節節攀升。
11、桂林是旅遊目的地城市,也是世界旅遊組織推薦的中國四大旅遊目的地城市之一,因此有固定的旅遊者。從上述十一個方面綜合考慮,桂林由於最近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中交通部將桂林定位為湘桂黔地區的交通中心城市,華南重要的交通樞紐核心(有3條國干高速共6個方向),而且隨著國家對科學、可持續發展觀的重視和建立,因此在未來區域經濟和旅遊中桂林的發展潛力和地位將非常明顯。
I. 桂林有發展工業的可能嗎
桂林環保做得非常嚴格,不允許發展重工業,特別是排污的企業都不允許在桂林辦廠,桂林有高新工業區,八里街工業區,臨桂工業區,有機械廠、電器廠和制葯廠。
J. 平樂縣工業振興作文
「一元復始寒冬去,萬象更新暖春來」,為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我縣在疫情防控不放鬆的同時,通過強措施、優服務,打出復工復產戰「疫」組合拳,開啟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雙線作戰」模式,助力企業跑出加速度,順利邁進復工復產的「春天裡」。
我們一起走進《平樂:全力以「復」 助力企業走進「春天裡」》之五:《企業振興 助力平樂經濟社會發展》
近年來,我縣緊緊抓住國家「一帶一路」、「珠江—西江經濟帶」、「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三大戰略疊加的機遇,圍繞「重振桂林工業雄風」這個主題,以園區為畫板,凝聚全縣干群的力量,著力書寫「築巢、引鳳、融資、服務」四篇文章,實施「工業突破」戰略,全力聚焦經濟發展。
提起如何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縣長石小松說,「我們及時的出台了支持企業發展,復工的十條措施,和支持重大項目復工的十條措施,我們簡稱『雙十條』,將有利的幫助我們工業園區的企業及時的渡過難關,也為今年順利地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打下基礎。」
新企業落戶孕育新希望。我縣獎勵扶持企業的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 「保姆式」的優質服務,吸引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西東維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戶我縣,與我縣簽訂了高新電子產業項目投資協議,進一步加快我縣高新電子產業發展步伐。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1.6億元,項目達產後,可生產電源、風扇等電子設備,年產值達6億元,稅收超2000萬元。我縣為項目進駐二塘工業集中區提供近兩萬平米的標准廠房,推動項目盡快落地建設、早日達產見效。
「總公司想在離廣東比較近的地方打造一個核心的生產基地,而且平樂的營商環境比較好,來這邊投資比較踏實。」廣西東維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曉東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