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綠色環保工業垃圾如何處理

綠色環保工業垃圾如何處理

發布時間:2022-05-29 07:27:43

1. 建築垃圾應該如何環保處理

2016年以來,政府層面已經充分認識到建築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建築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開始進入大眾視野,被各地政府提上日程。建築垃圾處理的必要性此地不在做過多的闡述。2019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被各地政府提上了日程,各地城投、環投、環保再生企業紛紛入場布局,拉開了中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大幕。

正常的建築垃圾處理需要一個完整的工藝處理流程。從建築垃圾的收集運輸開始,到建築垃圾的消納、資源化處理以及到最終再生品的再加工和推廣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每個環節都相當的重要。現在從整個行業來看,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建築垃圾再生骨料的品質也有待提高。再生骨料的再加工分選可以有效的提高建築垃圾再生品的產品附加值,很好了緩解了建築原材料的供應問題,形成了一定意義上的閉環。

1、建築垃圾處理整體工藝

一般可採用自動螺旋破袋機,可以實現建築垃圾袋機械化自動化破袋和收集,減小工人勞動強度,改善工作條件。採用先進軟/硬質骨料分選設備和輕物質浮選設備,提升再生骨料的品質和價值。採用產塵產噪的設備區間封閉,並進行負壓除塵和隔離降噪;噴霧除塵;建築垃圾在庫房內存放,運輸和裝卸封閉化管理等多方面技術和設備,將粉塵進行收集利用,並把粉塵和雜訊對環境的影響控制好,確保達到或超過環評標准。

建築垃圾磚砼分選系統

★分選精度:系統穩定高效,分離後的砼純度不低於95%,磚純度達到85%以上;

★產量要求:系統運行穩定,每小時處理能力不低於10-25噸/小時(針對粒徑范圍為5mm-40mm的情況);

★處理能力要求:本系統處理物料粒徑可根據需求靈活配置。

★分選能耗控制:分選能耗不得超過2kW/t;需要有效的節省處理成本;

★程序控制系統:操控需要便捷,支持程序化控制系統。可傻瓜式一鍵啟動,一鍵停止,支持手機APP遠程操作監控系統運行詳情;大批量處理時,支持中央控制系統系統化集群化管控。

回首2019,展望2020,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在明年將得到長足的推進,整個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屆時科學的處理方式將會顯得尤為重要,提高骨料的純凈度,增加骨料附加值,完善處理工藝配套才能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脫穎而出,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歡迎各位領導、同仁交流指正。

2. 垃圾的處理方法

目前中國垃圾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垃圾填埋、垃圾焚燒發電
垃圾填埋是一項功在當即禍害後世的做法,被填埋的垃圾幾十幾百年後對地下水和退讓的污染很難排除。
垃圾焚燒發電其實還是使用煤、油等燃料發電只是把可燃的垃圾一起加到了燃料里邊處理,垃圾處理和能源消耗不成比例。
遵化市斗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研發的垃圾碳化消解爐不用煤不用油,利用磁能轉換熱能碳化消解垃圾,是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污染,低碳環保。
參考資料:http://www.douxing-zh.cn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UwMTI4MDMy.html

3. 垃圾處理的最新方法

生物質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於地球上的太陽能,最有可能成為21世紀主要的新能源之一。據估計,植物每年貯存的能量約相當於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為能源的利用量還不到其總量的l%。這些未加以利用的生物質,為完成自然界的碳循環,其絕大部分由自然腐解將能量和碳素釋放,回到自然界中。事實上,生物質能源是人類利用最早、最多、最直接的能源,至今,世界上仍有15億以上的人口以生物質作為生活能源。生物質燃燒是傳統的利用方式,不僅熱效率低下,而且勞動強度大,污染嚴重。通過生物質能轉換技術可以高效地利用生物質能源,生產各種清潔燃料,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燃料,生產電力。而減少對礦物能源的依賴,保護國家能源資源,減輕能源消費給環境造成的污染。專家認為,生物質能源將成為未來持續能源重要部分,到2015年,全球總能耗將有40%來自生物質能源。

1.2能源與環境

人類正面臨著發展與環境的雙重壓力。經濟社會的發展以能源為重要動力,經濟越發展,能源消耗多,尤其是化石燃料消費的增加,就有兩個突出問題擺在我們面前:一是造成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二是地球上現存的化石燃料總有一天要掘空。按消費量推算,世界石油資源在今後50年到80年間將最終消耗殆盡。到2059年,也就是世界上第一口油井開鑽二百周年之際,世界石油資源大概所剩無幾。另一方面,由於過度消費化石燃料,過快、過早地消耗了這些有限的資源,釋放大量的多餘能量和碳素,打破了自然界的能量和碳平衡,是造成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暖,酸雨等災難性後果的直接因素。這就是說,如果不發展出新的能源來取代化石常規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在21世紀必將發生嚴重的、災難性的能源和環境危機,是人類在下一世紀所面臨的三大最可能發生的災難之一。

1.3國家安全

固然,發展生物質能源不是獲得新的能源的唯一途徑,人類可以採用高技術手段獲得核能源,甚至從外太空獲得能源,但其中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首先,核能源的發展極可能給已經不安的世界帶來新的不穩定因素,甚至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其次,各國或各集團在人類下世紀技術水平下所能到達的有限外太空區域內進行的能源開發,將不可避免地引發新的爭奪或爭端,其禍福不言自明。而生物質能源則不僅是最安全、最穩定的能源,而且通過一系列轉換技術,可以生產出不同品種的能源,如固化和炭化可以生產因體燃料,氣化可以生產氣體燃料,液化和植物油可以獲得液體燃料,如果需要還可以生產電力等等。目前,世界各國,尤其是發達國家,都在致力於開發高效、無污染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保護本國的礦物能源資源,為實現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根本保障。

2.國外生物質能技術的發展狀況

生物質能源的開發利用早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科學家的關注。有許多國家都制定了相應的開發研究計劃,在日本的陽光計劃、印度的綠色能源工程、美國的能源農場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計劃等發展計劃。其它諸如丹麥、荷蘭、德國、法國、加拿大、芬蘭等國,多年來一直在進行各自的研究與開發,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物質能源研究與開發體系,擁有各自的技術優勢。

2.1沼氣技術

主要為厭氧法處理禽畜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水,是發展較早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80年代以前,發展中國家主要發展沼氣池技術,以農作物秸稈和禽畜糞便為原料生產沼氣作為生活炊事燃料。如印度和中國的家用沼氣池;而發達國家則主要發展厭氧技術,處理禽畜糞便和高濃度有機廢水。目前,日本、丹麥、荷蘭、德國、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均普遍採取厭氧法處理禽畜糞便,而象印度、菲律賓、泰國等發展中國家也建設了大中型沼氣工程處理禽畜糞便的應用示範工程。採用新的自循環厭氧技術。荷蘭IC公司已使啤酒廢水厭氧處理的產氣率達到10m3/m3.d的水平,從而大大節省了投資、運行成本和佔地面積。美國、英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將沼氣技術主要用於處理垃圾,美國紐約斯塔藤垃圾處理站投資2000萬美元,採用濕法處理垃圾,日產26萬m3沼氣,用於發電、回收肥料,效益可觀,預計10年可收回全部投資。英國以垃圾為原料實現沼氣發電18MW,今後10年內還將投資1.5億英鎊,建造更多的垃圾沼氣發電廠。

2.2生物質熱裂解氣化

早在70年代,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加拿大、歐共體諸國,就開始了以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研究與開發,到80年代,美國就有19家公司和研究機構從事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加拿大12個大學的實驗室在開展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的研究;此外,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印尼等發展明家也先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芬蘭坦佩雷電力公司開始在瑞典建立一座廢木材氣化發電廠,裝機容量為60MW,產熱65MW,1996年運行:瑞典能源中心取得世界銀行貸款,計劃在巴西建一座裝機容量為20-3OMW的發電廠,利用生物質氣化、聯合循環發電等先進技術處理當地豐富的蔗渣資源。

2.3生物質液體燃料

另一項令人關注的技術,因為生物質液體燃料,包括乙醇、植物油等,可以作為清潔燃料直接代替汽油等石油燃料。巴西是乙醇燃料開發應用最有特色的國家,70年代中期,為了擺脫對進口石油的過度依賴,實施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乙醇開發計劃,到1991年,乙醇產量達到130億升,在980萬輛汽車中,近400萬輛為純乙醇汽車,其餘大部分燃用20%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也就是說乙醇燃料已佔汽車燃料消費量的50%以上。1996年,美國可再生資源實驗室已研究開發出利用纖維素廢料生產酒精的技術,由美國哈斯科爾工業集團公司建立了一個1MW稻殼發電示範工程:年處理稻殼12,000噸,年發電量800萬度,年產酒精2,500噸,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2.4其它技術

此外,生物質壓縮技術可書固體農林廢棄物壓縮成型,製成可代替煤炭的壓塊燃料。如美國曾開發了生物質顆粒成型燃料:泰國、菲律賓和馬來西亞等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了棒狀成型燃料。

3.我國的生物質能源

我國基本上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生物質一直是農村的主要能源之一,在國家能源構成中也佔有益要地位。

3.1生物質能資源

我國現有森林、草原和耕地面積41.4億公頃,理論上生物質資源理可達650億噸/年以上(在但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上,植物經過光合作用而產生的有機碳量,每年約為158噸)。以平均熱值為15,000千焦/公斤計算,摺合理論資源最為33億標准煤,相當於我國目前年總能耗的3倍以上.

實際上,目前可以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主要包括秸稈、薪柴、禽畜糞便、生活垃圾和有機廢渣廢水等。據調查,目前我國秸稈資源量已超過7.2億噸,約3.6億噸標准煤,除約1.2億噸作為飼料、造紙、紡織和建材等用途外其餘6億噸可作為能源用途:薪柴的來源主要為林業採伐、育林修剪和薪炭林,一項調查表明:我國年均薪柴產量約為1.27億噸,摺合標准煤0.74億噸:禽畜糞便資源量約1.3億噸標准煤;城市垃圾量生產量約1.2億噸左右,並以每年8%-10%的速度增,據估算,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質能資源總量約7億噸標准煤。

3.2生物質能源和利用

我國生物質的能源利用絕大部分用於農村生活能源,極少部分用於鄉鎮企業的工業生產:而利用方式長期來一直以直接燃燒為主,只是近年來才開始採用新技術利用生物質能源,但規模較小。普及程度較低,在國家,甚至農村的能源結構中佔有極小的比例。

生物質直接燃燒方式不僅熱效率低下,而且大量的煙塵和余灰的排放使人們的居住和生活環境日益惡化,嚴重損害了婦女、兒童的身心健康。此外,還對生態、社會和經濟造成極其不利的影響:

1.在必須使用生物質能源而利用方式不合理的情況下,必然對森林等自然資源進行不合理採伐,破壞了自然植被和生態平衡;

2.對於有機垃圾、有機廢水、有機廢渣、禽畜糞便以及部分農業廢棄物等資源沒有充分加以利用,不僅造成資源浪費,而且使其成為主要的有機污染源,除造成嚴重的大氣和水污染之外,還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加劇了全球溫室效應;

3.同時,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問題必將成為21世紀阻礙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必須予以足夠的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事實上,大力開發和利用生物質能源,對於緩解21世紀的能源、環境和生態問題具有重要意義,產生諸多利益;

4.減少污染,改善人民生活條件。不管是有機污水處理、城鎮垃圾能源的利用還是秸稈熱解利用中一個重要的共同點解決環境污染問題,這也是大部分生物質利用的首要目標。

5.解決農村能源供應問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我國農村能源供應緊張,而生物質源豐富,所以可利開展利用生物質能,可以改善農村的能量供應。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6.改善能源結構,減輕對對環境的壓力。我國可開發的生物資源達7億噸,如果能充分開發,可以在我國的能源消費中占重要的地方,這對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減少我國對石化燃料的依賴,進而減少我國CO2和SO2等污染物的排放,最終緩解能源消耗給環境造成的壓力有重要的意義。

3.3市場需求

可以預計,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和裝置的市場前景將會越來越廣闊。主要依據:

1.目前,絕大部分農作物秸稈因得不到有效利用而就地焚燒於農田,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能源,而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給社會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如發生在成都雙流機場和首都機場的煙塵事件。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民,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迫切改變原來直接燃用秸稈薪柴煙薰火燎的炊事取暖局面,以生物質可燃氣作為他們的生活能源,就會改善其衛生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減輕勞動強度。

2.眾多糧食、木材、茶葉、果類等加工廠,每天都有大量的谷殼、鋸末、木屑、果殼等廢棄物產出堆放,利用生物質氣化技術將其轉換成可燃氣,生產出優質能源,變廢為寶,可謂一舉兩得。

3.禽畜糞便既是極為有害大環境污染源泉又是重要的生物質能資源,隨著大型畜牧場的不斷建成和發展,所產生的環境污染也日趨嚴重。應用厭氧技術處理禽畜糞便更具有能源與環境雙重意義。

4.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增多和居民生活的改善,城市的垃圾處理問題便顯得日益突出。我國的以北京為例,1995年,年垃圾產量均已突破400萬噸,1996年北京的垃圾量則達485萬噸。採用厭氧技術處理有機垃圾,不僅可獲得能源,而且達到低費用治理污染的目的。

5.我國的邊遠地區,生物質資源豐富,多屬於缺電、少電地區,可將生物質氣化發電,或供熱可自產自用。

6.事買上,生物質能源技術之所以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其優勢在於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不僅可以獲得取之不盡的能源,而且具有保護環境,節省資源的功能。

3.4我國生物質能技術發展現狀與問題

我國政府及有關部門對生物質能源利用極為重視,國家幾位主要領導人曾多次批示和指示加強農作物秸稈的能源利用。國家科委已連續在三個國家五年計劃中將生物質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列為重點研究項目,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科研成果和成功的應用範例,如產用沼氣池、禽畜糞便沼氣技術、生物質氣化發電和集中供氣、生物壓塊燃料等,取得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我國已形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隊伍,包括國內有名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擁有一批熱心從事生物質熱裂解氣化技術研究與開發的著名專家學者。

a.沼氣技術是我國發展最早、曾晉遍推廠的生物質能源利用技術。70年代,我國為解決農村能源短缺的問題,曾大力開發和推廣戶用沼氣地技術,全國已建成525萬戶用沼氣池。在最近的連續三個五年計劃中,國家都將發展新的沼氣技術列為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計劃實施了一大批沼氣及其利用的研究項目和示範工程。至今,我國已建設了大中型沼氣池3萬多個,總容積超過137萬m3,年產沼氣5,500萬m3,僅100m3以上規模的沼氣工程就達630多處,其中集中供氣站583處,用戶8.3萬戶,年均用氣量431m3,主要用於處理禽畜糞便和有機廢水。這些工程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發展當地經濟和我國厭氧技術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九五」計劃中,應用於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和城市垃圾的高效厭氧技術被列為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分別由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杭州能源環境研究所承擔實施,現已取得預期的進展。

我國厭氧技術及工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相關技術研究少、輔助設備配套性差、自動化程度低、非標設備加工粗糙、工程造價高、開放式前後處理的二次污染嚴重等。

b.我國的生物質氣化技術近年有了長足的發展,氣化爐的形式從傳統上吸式、下吸式到最先進的流化床、快速流化床和雙床系統等,在應用上除了傳統的供熱之外,最主要突破是農村家庭供氣和氣化發電上。「八五」期間,國家科委安排了「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熱利用技術」的科技攻關專題,取得了相當成果:採用氧氣氣化工藝,研製成功生物質中熱值氣化裝置;以下吸式流化床工藝,研製成功l00戶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系統與裝置:以下吸式固定床工藝,研製成功食品與經濟作物生物質氣化烘乾係統與裝置;以流化床干餾工藝,研製成功1000戶生物質氣化 集中供氣系統與裝置。「九五」期間,國家科委安排了「生物質熱解氣化及相關技術」的科技攻關專題,重點研究開發1MW大型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和農村秸稈氣化集中供氣技術。目前全國已建成農村氣化站近200多個,谷殼氣化發電100多台套,氣化利用技術的影響正在逐漸擴大。

c.「八五」期間,我國開始了利用纖維素廢棄物製取乙醇燃料技術的探索與研究,主要研究纖維素廢棄物的稀酸水解及其發酵技術,並在「九五」期間進入中間試驗階段。我國已對植物油和生物質裂解油等代用燃料進行了初步研究:如植物油理化特性、酯化改性工藝和柴油機燃燒性能等方面進行了初步試驗研究。「九五」期間,開展了野生油料植物分類調查及育種基地的建設。我國的生物質液化也有一定研究,但技術比較落後,主要開展高壓液化和熱解液化方面的研究。

d.此外,在「八五」期間,我國還重點對生物質壓縮成型技術進行了科技攻關,引進國外先進機型,經消化、吸收,研製出各種類型的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物質壓縮成型機,用以生產棒狀、塊狀或顆粒生物質成型燃料。我國的生物質螺旋成型機螺桿使用壽命達500小時以上,屬國際先進水平。

雖然我國在生物質能源開發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技術水平卻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如:

a.新技術開發不力,利用技術單一。我國早期的生物質利用主要集中在沼氣利用上,近年逐漸重視熱解氣化技術的開發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其他技術開展卻非常緩慢,包括生產酒精、熱解液化、直接燃燒的工業技術和速生林的培育等,都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b.由於資源分散,收集手段落後,我國的生物質能利用工程的規模很小;為降低投資,大多數工程採用簡單工藝和簡陋設備,設備利用率低,轉換效率低下。所以,生物質能項目的投資回報率低,運行成本高,難以形成規模效益,不能發揮其應有的、重大的能源作用。

c.相對科研內容來說,投入過少,使得研究的技術含量低,多為低水平重復研究,最終未能解決一些關鍵技術,如:厭氧消化產氣率低,設備與管理自動化程度較差;氣化利用中焦油問題沒有徹底解決,給長期應用帶來嚴重問題;沼氣發電與氣化發電效率較低,相應的二次污染問題沒徹底解決。導致許多工程系統常處於維修或故障的狀態,從而降低了系統運行強度和效率。

此外,在我國現實的社會經濟環境中,還存在一些消極因素制約或阻礙著生物質能利用技術的發展、推廣和應用,主要表現為:

a.在現行能源價格條件下,生物質能源產品缺乏市場竟爭能力,投資回報率低挫傷了投資者的投資積極性,而銷售價格高又挫傷了消費者的積極性。

b.技術標准未規范,市場管理混亂。在秸桿氣化供氣與沼氣工程開發上,由於未有合適的技術標准和嚴格的技術監督,很多未具備技術力量的單位和個人參與了沼氣工程承包和秸桿氣化供氣設備的生產,引起項目技術不過關,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帶來安全問題,這給今後開展生物質利用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c.目前,有關扶持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政策尚缺乏可操作性,各級政府應盡快制定出相關政策,如價格補貼和發電上網等特殊優惠政策。

d.民眾對於生物質能源缺乏足夠認識,應加強有關常識的宣傳和普及工作。

e.政府應對生物質能源的戰略地位予以足夠重視,開發生物質能源是一項系統工程,應視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建設工程。

4.發展方向與對策

4.1發展方向

我國的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價格便宜,而經濟環境和發展水平對生物質技術的發展處於比較有利的階段。根據這些特點,我國生物質的發展既要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又要強調自己的特色,所以,今後的發展方向應朝著以下幾方面:

a.進一步充分發揮生物質能作為農村補充能源的作用,為農村提供清潔的能源,改善農村生活環境及提高人民生活條件。這包括沼氣利用、秸桿供氣和小型氣化發電等實用技術。

b.加強生物質工業化應用,提高生物質能利用的比重,提高生物質能在能源領域的地位。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擴大生物質能的影響,為生物質能今後的大規模應用創造條件,也是今後生物質能能否成為重要的替代能源的關鍵。

c.研究生物質向高品位能源產品轉化的技術,提高生物質能的利用價值。這是重要的技術儲備,是未來多途徑利用生物質的基礎,也是今後提高生物質能作用和地位的關鍵。

d.同時,利用山地、荒地和沙漠,發展新的生物質能資源,研究、培育、開發速生、高產的植物品種,在目前條件允許的地區發展能源農場、林場,建立生物質能源基地,提供規模化的木質或植物油等能源資源。

4.2對策

根據上面的主要發展方向,今後我國生物質利用技術能否得到迅速發展,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a.在產業化方面:加強生物質利用技術的商品化工作,制定嚴格的技術標准,加強技術監督和市場管理,規范市場活動,為生物質技術的推廣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b.在工業化生產與規模化應用方面:加強生物質技術與工業生產的聯系,在示範應用中解決關鍵的技術在技術研究方面:既重點解決推廣應用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在生產實踐中提高並考驗生物質能技術的可靠性和經濟性,為大規模使用生物質創造條件。

c.在技術研究方面:既重點解決推廣應用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如焦油處理,寒冷地區的沼氣技術等,又要同時開展生物質利用新技術的探索,如生物質制油,生物質制氧等先進技術的研究。

d.制定一項生物質能源國家發展計劃,引進新技術、新工藝,進行示範、開發和推廣,充分而合理地利用生物質能資源。在21世紀,逐步以優質生物質能源產品(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可燃氣、由、執等形式)取代部分礦物燃料,解決我國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等問題。

4.3優先領域

.秸稈能源利用

.有機垃圾處理及能源化

.工業有機廢渣與廢水處理及能源化

.生物質液體燃料

4.4重大關鍵技術

.高效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

.有機垃圾IGCC發電技術

.高效厭氧處理及沼氣回收技術

.纖維素製取酒精技術

.生物質裂解液化技術

.能源植物培育及利用技術

5.結語

生物質能源在未來世紀將成為可持續能源重要部分。我國幅員遼闊,但化石能源資源有限,生物質資源豐富,發展生物質能源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採用高新技術將秸稈、禽畜糞便和有機廢水等生物質轉化為高品位能源,開發生物質能源將涉及農村發展、能源開發、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國家安全和生態平衡等諸多利益。希望得到社會各界、各級政府、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與支持,為我國的生物質能源事業創造有益的發展環境。

http://www.newenergy.org.cn/energy/ocean/read.asp?id=397

4. 固體廢物,建築垃圾,生活垃圾等怎樣處理

綠色施工即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將建築垃圾增量控制落到實處。為落實各方建築垃圾減量化責任,《意見》要求施工單位在建築垃圾源頭減量(源頭減量措施包括設計深化、施工組織優化、永臨結合、臨時設施和周轉材料重復利用、施工過程管控等)、分類收集與存放、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方面採取相應措施;也引導各參建主體採用先進技術、工藝、設備和管理措施,應用技術力量實現建築垃圾減量化。其中,圍繞《意見》提出的「鼓勵以末端處置為導向對建築垃圾進行細化分類」,《手冊》也制定了施工現場建築垃圾的分類收集與存放細則,這也將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以及垃圾分類提供助力。另外,《手冊》還從施工現場建築垃圾減量化專項方案的編制、源頭減量、就地處置、排放控制等維度進行了部署。

存量治理與增量控制齊頭並進,方能夠做好建築垃圾減量化工作,促進綠色建造和建築業轉型升級。在此基礎上,建築垃圾治理體系也應加緊完善:通過在建築垃圾收集、運輸、資源化利用和處置管理全周期落實建築垃圾減量化,我國建築垃圾治理能力才能得到整體提升,建築業也將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做出應有貢獻。

5. 環保局對垃圾的處理方法

處理方法

國際處理方法

垃圾處理方式 (利用垃圾(生物質)生產木炭、焦油和煤氣)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等,這三種主要垃圾處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環境;垃圾成份、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區別。

由於城市垃圾成份復雜,並受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結構、自然條件及傳統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國外對城市垃圾的處理一般是隨國情而不同,往往一個國家中各地區也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很難有統一的模式,但最終都是以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為處理目標。

從應用技術看,國外主要在填埋、焚燒、堆肥、綜合利用等方式,機械化程度較高,且形成系統及成套設備。從國外多種處理方式的情況看,有以下趨勢:

⑴工業發達國家由於能源、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焚燒處理比例逐漸增多;⑵填埋法作為垃圾的最終處置手段一直佔有較大比例;⑶農業型的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以堆肥為主;⑷其它一些新技術,如熱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術,正不斷取得進展。

焚燒是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大型的配備有熱能回收與利用裝置的垃圾焚燒處理系統,由於順應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漸上升為焚燒處理的主流。

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和西歐,普遍致力於推進垃圾焚燒技術的應用。國外焚燒技術的廣泛應用,除得益於經濟發達、投資力強、垃圾熱值高外,主要在於焚燒工藝和設備的成熟、先進。

世界上許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開發焚燒技術與設備,且主要設備與附屬裝置定型配套。國外工業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改進原有的各種焚燒裝置及開發新型焚燒爐,使之朝著高效、節能、低造價、低污染的方向發展,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起步較晚,截止1992年底,全國垃圾、糞便清運量已達11264萬t,而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僅有371座,處理總能力71501t/d。近幾年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從對策和規劃著手,對城市垃圾處理技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杭州、常州、天津、綿陽、北京、武漢等城市在學習國外城市垃圾處理技術經驗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機械化堆肥處理生產線;深圳、樂山等城市建設垃圾焚燒廠的成功,也為各城市應用焚燒技術提供了經驗;

沈陽、鞍山等城市對醫院垃圾實行統一管理,集中焚燒,也走出了特種垃圾處理的新路。

中國處理方法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技術對策是:以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技術為主,提倡有條件的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焚燒技術。

近幾年各城市開始進行垃圾焚燒處理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工作,開發了包括NF系列逆燃式、RF系列熱解式、HL系列旋轉式小型垃圾燃燒爐及一批醫院垃圾專用焚燒爐,並建設了一批中小型城市簡易焚燒廠(站)。

1985年,深圳引進日本三菱公司焚燒成套技術與裝備,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大型(300t/d)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一體化處理廠,為中國開展城市垃圾焚燒裝置國產化工作打下了基礎。

關於城市垃圾的處理方法

客觀分析近幾年中國城市垃圾構成變化,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可燃物、易燃物含量明顯增加,熱值顯著增大,一般經過分類、分選等預處理後,垃圾熱值已接近發達國家城市垃圾的熱值。

因此中國一些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等已具備了發展焚燒技術的基礎。

國家有關部門與部分專家學者擬定了在中國各城市中心實施垃圾焚燒處理的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掀起了一場處理城市垃圾「焚燒」與「反焚燒」的爭議,在民眾中引發了很大的轟動。

政府擬在各大城市建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的問題,遭到了廣大市民的激烈反對,在城市中心及邊緣建立垃圾焚燒區域弊大於利。

關於城市垃圾的,各國大部分採用的是焚燒和掩埋的處理方法。但是,問題並不這么簡單,世界綠色環保組織最為關注的人類垃圾處理問題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人類垃圾的最佳處理方式已不是我們以往採用的最簡單的焚燒和掩埋辦法。

當今,人類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生產的垃圾應該如何消納處理,掩埋和焚燒都不是最佳的方案。

城市垃圾掩埋會導致嚴重的地質性水土污染。因為人類的生活垃圾包括很多有毒有害物質和病菌、病毒以及各種重金屬元素,極易危害人類和生物的正常生存繁衍。

輻射處理用γ射線和電子束照射城市固體廢物,以達到殺菌、消毒作用的一種無害化處理方法。

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等廢棄物內含有大量病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病原體,活力很強,採用普通加溫或投加石灰等殺菌方法難於完全殺滅。這些固體廢物作為肥料施於農田,有些病菌能在土壤中生存數月之久,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威脅人類和牲畜的健康。

20世紀70年代初,農業領域在應用放射性技術的基礎上形成「廢物輻射處理」新技術。歐洲農業核技術學會(ESNA)已成立「廢品輻射處理組」。1977年在瑞典召開了第二次國際「廢物輻射」會議。

廢物輻射處理方法比之化學、生物以及發酵處理法有許多優點,它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用泵或其他傳送工具把廢物送進輻射處理設備,經放射線照射後即可達到殺菌目的,而且放射線穿透力強,殺菌較徹底。

污泥經過照射,顆粒還會由小變大,從而使污泥具有良好的脫水和沉澱性能。

美國和德國建有這種處理廠。美國設在波士頓鹿島的污泥輻射處理廠,日處理量為375m³。其設備如圖所示。污泥傳送鼓材質為不銹鋼,長度132厘米,直徑45厘米。採用的最小輻射劑量為40萬拉德(rad),電子束能量為850千電子伏。

德國設在萬德爾的污泥輻射處理廠,每小時處理量為6m³,廠房佔地面積400㎡,高9米,採用的最小輻射劑量亦為40萬拉德。

實踐經驗證明,污泥的輻射處理設備的電子束的能量越高,通過電子束輻射區的污泥層厚度也可以越大。一般,污泥層厚度為1.5~5毫米時,電子束的能量相應為750千電子伏至 1.5兆電子伏;污泥層的寬度以1.2米,流速以2米/秒為宜。

輻射法處理污泥的費用並不高。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一個廠房面積為150㎡的處理廠,可處理20萬至100萬人口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其處理費用為每噸污泥2.70西德馬克。

由於廢物中所含病原體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故有效的輻射劑量也不一樣,一般安全劑量在 100萬拉德以下。常用的輻射源有60鈷、137銫、90鍶、85氪等。利用廢放射性同位素是經濟可行的方法。

進行輻射處理時,只要把輻射源密封好,如放置在壁厚為1.5米的混凝土或其他貯器內,以及輻射劑量不超過上述安全值,就不會產生放射性污染,不存在消除放射性吸收量的後處理問題。

另外關於農村的垃圾處理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般處理方法

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可概括為物質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處置三種方法。

物質利用,又稱物質回收利用,指通過物理轉換、化學轉換(包括化學改性及熱解、氣化等熱轉換)和生物轉換(包括微生物轉換、昆蟲轉換和動物轉換等),

實現垃圾的物質屬性的重復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傳統的物質資源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機垃圾轉換成高品質物質資源。

能量利用,又稱能量回收利用,指將垃圾的內能轉換成熱能、電能,包括焚燒發電、供熱和熱電聯產。

填埋處置,指對不能進行資源化處理(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的無用垃圾進行填埋處置。

如果從垃圾生命全周期來看,垃圾處理還應包括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環節,嚴格意義上的減量化系指源頭減量,通過改變產品設計習慣、改變原料采購習慣、改變消費者購買與消費習慣、改變商業模式等方法,減少生產生活過程的資源浪費與廢棄物產量。

一般而言,垃圾處理應堅持先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再物質利用、後能量利用和最後填埋處置的分級處理與逐級利用理念,均衡發展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各種垃圾處理方式的作用,尤其要加強分類垃圾的物質利用,減少垃圾的產生量,並減少每級處理後的垃圾排放量。

(5)綠色環保工業垃圾如何處理擴展閱讀:

發展前景

1986年開始我國現代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開始逐步發展,2000年至今,城市垃圾處理能力提升明顯,特別是先進的垃圾處理技術開始逐步得到應用。

2007年1-11月,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61,149,10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8.75%;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59,540,739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3.58%;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614,13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1.17%。

2008年1-8月,中國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行業實現累計工業總產值64,530,29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7.42%;實現累計產品銷售收入62,446,110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4.54%;實現累計利潤總額2,100,576千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81.14%。

隨著環境問題逐漸被重視,節能、環保成為各國的發展主題,已經開始為垃圾處理提供產業發展的機會。全世界垃圾年均增長速度為8.42%,而中國垃圾增長率達到10%以上。

全世界每年產生4.9億噸垃圾,僅中國每年就產生近1.5億噸城市垃圾。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累積堆存量已達70億噸。在如此巨大的垃圾壓力下,有理由相信,垃圾處理產業會成為未來國內的明星產業。

再生資源成為資源循環的新起點,同時成為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在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利用加工過程中,不但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同時降低了垃圾排放,正可謂「一舉兩得」。

中國不斷出台政策支持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各地政府領導也開始高度重視垃圾填埋場建設,加大了投入,可以預測垃圾處理行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3]

縣城生活垃圾處理率相對較低,2010年無害化處理率估計只有25%。

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但通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垃圾處理市場容量有了顯著增加,市場滲透率迅速提高,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在迅猛增加。中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並正向成熟期邁進。

2015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 1.92億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1.80億噸。其中,衛生填埋處理量為1.15億噸,佔63.9%;焚燒處理量為0.61億噸,佔33.9%;

其他處理方式佔2.2%。無害化處理率達93.7%,比2014年上升1.9個百分點。全國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無害化處理能力為21.6萬噸/日,占總處理能力的 32.3%。

6. 固體廢物一般是如何處理的

固體廢物處置方法包括海洋處置和陸地處置兩大類。

一、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生態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和總體環境意識的提高,海洋處置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二、陸地處置

陸地處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庫或貯留池貯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幾種。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1、農用

即利用表層土壤的離子交換、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滲濾水浸出、降解產物的揮發等綜合作用機制處置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費用適宜、設備易於維護、對環境影響很小、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長肥效等優點,主要用於處置含鹽量低、不含毒物、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廢物。

如污泥和粉煤灰施用於農田作為一種處理方法已引起重視。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證明,施污泥、粉煤灰於農田可以肥田,起到改良土壤和增產的作用。

2、土地填埋處置

它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埋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於處置多種類型的廢物,已成為一種處置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處置種類很多,採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徵可分為山間填埋、平地填埋、廢礦坑填埋;按填埋場的狀態可分為厭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

隨填埋種類的不同其填埋場構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填埋主要包括:廢棄物壩、雨水集排水系統(含浸出液體集排水系統、浸出液處理系統)、釋放氣處理系統、入場管理設施、入場道路、環境監測系統、飛散防止設施、防災設施、管理辦公室、隔離設施等。

衛生土地填埋適於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用衛生填埋來處置城市垃圾,不僅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費用低廉,還可同時回收甲烷氣體,在國內外被廣泛採用。

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著重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幾個主要問題。

3、深井灌注處置

這是指把液體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可滲性岩層內。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可採用深井灌注方法處置。但主要還是用來處置那些實踐證明難於破壞、難於轉化、不能採用其它方法處理或採用其它方法費用昂貴的廢物。深井灌注處置前,需使廢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濁液。

深井灌注處置系統的規劃、設計、建造與操作主要分廢物的預處理、場地的選擇、井的鑽探於施工。以及環境監測等幾個階段。

組成

的城市固體廢物的組成變化很大,從市政當局到自治市,並將它與時間顯著變化。在擁有完善的廢物回收系統的城市,廢物流主要由塑料薄膜和不可回收的包裝材料等難處理廢物組成。在 20 世紀初,英國的大部分家庭垃圾 (53%)由明火產生的煤灰組成。

在沒有大量回收活動的發達地區,主要包括食物垃圾、市場垃圾、庭院垃圾、塑料容器和產品包裝材料,以及來自住宅、商業、機構和工業來源的其他雜項固體廢物。大多數城市固體廢物的定義不包括工業廢物、農業廢物、醫療廢物、放射性廢物或污水污泥。垃圾收集由市政當局在特定區域內進行。

術語「殘余廢物」是指家庭來源留下的廢物,其中含有尚未分離或送去處理的材料。廢物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分類,但以下列表代表了一個典型的分類:

1、 可生物降解的垃圾:食物和廚房垃圾、綠色垃圾、紙張(大多數可以回收利用,但可能會排除一些難以堆肥的植物材料)。

2、 可回收材料:紙張、紙板、玻璃、瓶子、罐子、錫罐、鋁罐、鋁箔、金屬、某些塑料、紡織品、服裝、輪胎、電池等。

3、 惰性廢物:建築和拆除廢物、泥土、岩石、碎片。

4、 電子電器廢棄物(WEEE)——電器、燈泡、洗衣機、電視、電腦、屏幕、手機、鬧鍾、手錶等。

5、 復合廢物:廢衣服、利樂包裝食品和飲料紙盒、玩具和塑料花園傢具等廢塑料。

6、 危險廢物,包括大多數油漆、化學品、輪胎、電池、燈泡、電器、熒光燈、氣溶膠噴霧罐和化肥。

7、 有毒廢物,包括殺蟲劑、除草劑和殺菌劑。

8、 生物醫葯廢棄物、過期葯品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體廢物

7. 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1、海洋處置

海洋處置主要分海洋傾倒與遠洋焚燒兩種方法。隨著人們對保護環境生態重要性認識的加深和總體環境意識的提高,海洋處置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

2、陸地處置

陸地處置包括土地耕作、工程庫或貯留池貯存、土地填埋以及深井灌注幾種。其中土地填埋法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農用:即利用表層土壤的離子交換、吸附、微生物降解以及滲濾水浸出、降解產物的揮發等綜合作用機制處置固體廢物的一種方法。該技術具有工藝簡單、費用適宜、設備易於維護、對環境影響很小、能夠改善土壤結構、增長肥效等優點,主要用於處置含鹽量低、不含毒物、可生物降解的固體廢物。

如污泥和粉煤灰施用於農田作為一種處理方法已引起重視。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工作證明,施污泥、粉煤灰於農田可以肥田,起到改良土壤和增產的作用。

土地填埋處置:它是從傳統的堆放和填埋處置發展起來的一項最終處置技術。因其工藝簡單、成本較低、適於處置多種類型的廢物,已成為一種處置固體廢物的主要方法。

土地填埋處置種類很多,採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按填埋地形特徵可分為山間填埋、平地填埋、廢礦坑填埋;按填埋場的狀態可分為厭氧填埋、好氧填埋、准好氧填埋;按法律可分為衛生填埋和安全填埋等。隨填埋種類的不同其填埋場構造和性能也有所不同。

填埋主要包括:廢棄物壩、雨水集排水系統(含浸出液體集排水系統、浸出液處理系統)、釋放氣處理系統、入場管理設施、入場道路、環境監測系統、飛散防止設施、防災設施、管理辦公室、隔離設施等。

衛生土地填埋適於處置一般固體廢物。用衛生填埋來處置城市垃圾,不僅操作簡單,施工方便,費用低廉,還可同時回收甲烷氣體,在國內外被廣泛採用。在進行衛生填埋場地選擇、設計、建造、操作和封場過程中,應著重考慮防止浸出液的滲漏、降解氣體的釋出控制、臭味和病原菌的消除、場地的開發利用等幾個主要問題。

深井灌注處置:這是指把液體注入到地下與飲用水和礦脈層隔開的可滲性岩層內。一般廢物和有害廢物可採用深井灌注方法處置。但主要還是用來處置那些實踐證明難於破壞、難於轉化、不能採用其它方法處理或採用其它方法費用昂貴的廢物。深井灌注處置前,需使廢物液化,形成真溶液或乳濁液。

深井灌注處置系統的規劃、設計、建造與操作主要分廢物的預處理、場地的選擇、井的鑽探於施工。以及環境監測等幾個階段。

3、破碎方法

對固體廢物的破碎方法可分為乾式、濕式和半濕式破碎三種。其中濕式破碎和半濕式破碎是在破碎的同時兼有分級分選的處理,乾式破碎就是通常所說的破碎,可分為機械能破碎和非機械能破碎兩種方法。



產生原因

1、工業固體廢物

在工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排入環境的各種廢渣、污泥、粉塵等。工業固體廢物如果沒有嚴格按環保標准要求安全處理處置對土地資源、水資源會造成嚴重的污染。

2、危險固體廢物

危險固體廢物特指有害廢物,具有易燃性、腐蝕性、反應性、傳染性、毒性、放射性等特性產生於各種有危險廢物產物的生產企業。

從危險廢物的特性看,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保護潛伏著巨大危害。如引起或助長死亡率增高,或使嚴重疾病的發病率增高,或在管理不當時會給人類健康或環境造成重大急性。即時,或潛在危害等。

3、醫療廢物

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主要有五類;感染性廢物、病理性廢物、損傷性廢物、葯物性廢物、化學性廢物。

4、城市生活垃圾

城市生活垃圾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有機類:瓜果皮、剩菜剩飯,無機類:廢紙、飲料罐、廢金屬等,有害類:如廢電池、熒光燈管、過期葯品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體廢物、網路-固體廢物污染

8. 垃圾有什麼種類以及它的處理方法

垃圾分為以下:
垃圾侵佔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的現象,叫做垃圾污染。

垃圾包括工業廢渣和生活垃圾兩部分。工業廢渣是指工業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煤研石、粉煤灰、鋼渣、高爐渣、赤泥、塑料和石油廢渣等。生活垃圾主要是廚房垃圾、廢塑料、廢紙張、碎玻璃、金屬製品等等。在城市,由於人口不斷增加,生活垃圾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構成一大公害。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二是污染農田。三是污染地下水。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為農家肥料,人吃了施用過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大量增加。垃圾處理已成為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
食品污染

食品是構成人類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一旦受污染,就要危害人類的健康。食品污染是指人們吃的各種食品,如糧食、水果、蔬菜、魚、肉、蛋等,在生產、運輸、包裝、貯存、銷售、烹調過程中,混進了有害有毒物質或者病菌。

食品污染可分為生物性污染和化學性污染兩大類。

生物性污染是指有害的病毒、細菌、真菌以及寄生蟲污染食品。屬於微生物的細菌、真菌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雞蛋變臭,蔬菜爛掉,主要是細菌、真菌在起作用。細菌有許多種類,有些細菌如變形桿菌、黃色桿菌、腸桿菌可以直接污染動物性食品,也能通過工具、容器、洗滌水等途徑污染動物性食品,使食品腐敗變質。真菌的種類很多,有5萬多種。最早為人類服務的黴菌,就是真菌的一種。現在,人們吃的腐乳、醬製品都離不開黴菌。但其中百餘種菌株會產生毒素,毒性最強的是黃麴黴毒素。食品被這種毒素污染以後,會引起動物原發性肝癌。據調查,食物中黃麴黴素較高的地區,肝癌發病率比其他地區高幾十倍。英國科學家認為,乳腺癌可能與黃麴黴毒素有關。我國華東、中南地區氣候溫濕,黃麴黴毒素的污染比較普遍,主要污染在花生、玉米上,其次是大米等食品。污染食品的寄生蟲主要有蛔蟲、絛蟲、旋毛蟲等,這些寄生蟲一般都是通過病人、病畜的糞便污染水源、土壤,然後再使魚類、水果、蔬菜受到污染,人吃了以後會引起寄生蟲病。

化學性污染是由有害有毒的化學物質污染食品引起的。各種農葯是造成食品化學性污染的一大來源,還有含鉛、鎘、鉻、汞、硝基化合物等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水、廢氣及廢渣;食用色素、防腐劑、發色劑、甜味劑、固化劑、抗氧化劑食品添加劑;作食品包裝用的塑料、紙張、金屬容器等。如用廢報紙、舊雜志包裝食品,這些紙張中含有的多氯聯苯就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從而引起病症。多氯聯苯是200多種氯代芳香烴的總稱,當今世界生產和使用這種東西的數量相當大。有資料證明,在河水、海水、水生物、土壤、大氣、野生動植物以及人乳、脂肪,甚至南極的企鵝、北冰洋的鯨體內,都發現了多氯聯苯的蹤跡。食品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可保持鮮艷色澤。但是有些人工合成色素具有毒性。

防止食品污染,不僅要注意飲食衛生,還要從生產、運輸、加工、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著手。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土壤污染

土地是人類的衣食之本,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土地卻遭受到空前的破壞。其中,土壤污染像一把軟刀子,正在剝奪大片肥田沃土的生產力。

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中某些有害物質大大超出正常含量,土地無法消除這些有害物影響的現象。嚴重的土壤污染可以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的減退甚至枯萎死亡,這些污染後果是可以及時發現的。更多的土壤污染並無明顯表現,卻降低了農產品的質量,特別是通過農作物對有害物的富集作用,暗地裡危害牲畜和人體健康,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土壤污染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化肥和農葯。生活污水和人畜糞尿中含有許多植物需要的養分,用污水灌田或施用糞肥一般會使農作物增產。但這些廢水、廢物中的病原菌、病毒、寄生蟲及蟲卵等則進入農田,沉積於土壤中,造成土壤污染。人接觸了污染的土壤和農產品,會引起破傷風、流行性病、地方病和寄生蟲病等。

現代農業大量施用化肥,致使硝酸鹽、硫酸鹽、氯化物等無機物大量殘留在土壤中。它們破壞土壤的理化性質,使土壤板結和鹽漬化,從而使農作物減產。使用農葯則使多環芳烴、多氯聯苯等有機物沉降在土壤中,毒害動植物和人。

大氣中的煙塵和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以及放射性塵埃等有害物質會自然地或隨雨雪沉降在土壤中。冶煉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中的鎘、鉛等有害物也會被土壤吸附,造成污染。因此在工廠周圍和公路兩側的土壤最容易受污染。

在土壤污染中重金屬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大。鉻、錳、鎳等還能在人體不同部位引起癌症。

土壤中金屬含量過高也會使植物受害。據實驗,每公斤土壤含銅20毫克時,小麥就會枯死,達到250毫克時,水稻也會枯死。每公斤土壤含鋅超過50毫克,就會影響作物的生長。

土壤一旦被污染,其影響很難被消除。有機農葯分解很慢,重金屬根本不分解,污染的土地即使在不再繼續污染的情況下,三五年內仍含較高的有害物質,並可通過食物鏈富集危害人類。所以,受到嚴重污染的土地上的植物不但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飼料或肥料。
白色污染就是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比如一次性泡沫快餐具還有我們常用的塑料袋等.它對環境污染很嚴重,埋在土壤中很難分解,會導致土壤能力下降,如果焚燒會導致大氣污染,所以現在提倡不用或少用此物,購買東西時最好自備工具,減少它的利用.

一、「白色污染」的現狀及其危害

塑料製品作為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質輕、防水、耐用、生產技術成熟、成本低的優點,在全世界被廣泛應用且呈逐年增長趨勢。塑料包裝材料在世界市場中的增長率高於其它包裝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裝材料的年平均增長率為8.9%。

我國是世界上十大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國之一。1995年,我國塑料產量為519萬噸,進日塑料近600萬噸,當年全國塑料消費總量約1100萬噸,其中包裝用塑料達211萬噸。包裝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廢舊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丟棄在環境中。這些廢舊塑料包裝物散落在市區、風景旅遊區、水體、道路兩側,不僅影響景觀,造成「視覺污染」,而且因其難以降解對生態環境造成潛在危害。

據調查,北京市生活垃圾的3%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4萬噸;上海市生活垃圾的7%為廢舊塑料包裝物,每年總量約為19萬噸。天津市每年廢舊塑料包裝物也超過10萬噸。北京市每年廢棄在環境中的塑料袋約23億個,一次性塑料餐具約2.2億個,廢農膜約675萬平方米。人們對此戲稱為「城郊一片白茫茫」。

「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於「視覺污染」,和「潛在危害」:

1、「視覺污染」。在城市、旅遊區、水體和道路旁散落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給人們的視覺帶來不良刺激,影響城市、風景點的整體美感,破壞市容、景觀,由此造成」視覺污染「。

2、「潛在危害」。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環境後,由於其很難降解,造成長期的、深層次的生態環境問題。首先,廢舊塑料包裝物混在土壤中,影響農作物吸收養分和水分,將導致農作物減產;第二,拋棄在陸地或水體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導致動物死亡(在動物園、牧區和海洋中,此類情況已屢見不鮮);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很難處理:填埋處理將會長期佔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適用於堆肥處理,分揀出來的廢塑料也因無法保證質量而很難回收利用。

目前,人們反映強烈的主要是「視覺污染」問題,而對於廢舊塑料包裝物長期的、深層次的「潛在危害」,大多數人還缺乏認識。

二、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一般做法

1、國外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情況

早在1985年,美國入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就已達23.4公斤,日本為20.1公斤,歐洲為15公斤。進入九十年代,發達國家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的數量更多(我國1995年人均消費塑料包裝物和其它塑料製品為13.12公斤)。從消費量來看,似乎發達國家的「白色污染」應該很嚴重,實則不然。究其原因,一是發達國家很早就嚴抓市容管理,很少有人隨手亂扔廢舊塑料包裝物,基本消除了「視覺污染」。二是發達國家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較高。以美國為例,80年代以前,處置廢塑料主要方式是填埋,後來發現塑料長期不降解,九十年代以後,他們轉而走回收利用的路子。

現在已建立起了一套嚴密的分類回收系統,大部分廢舊塑料包裝物被回收利用,少部分轉化為能源或以其它方式無害化處置,也基本消除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潛在危害。

美國制定了《資源保護與回收法》,對固體廢物管理、資源回收、資源保護等方面的技術研究、系統建設及運行、發展規劃等都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加利福尼亞、緬因、紐約等10個州先後出台了包裝用品的回收押金制度。日本在《再生資源法》、《節能與再生資源支援法》、《包裝容器再生利用法》等法律中列專門條款,以促進製造商簡化包裝,並明確製造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各自的回收利用義務。德國在《循環經濟法》中明確規定,誰製造、銷售、消費包裝物品,誰就有避免產生、回收利用和處置廢物的義務。德國的《包裝條例》將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包裝材料的義務與生產、銷售、消費該商品的權利掛鉤,把回收、利用、處置的義務分解落實到商品及其包裝材料的整個生命周期的各個細微環節,因而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2、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及其利弊分析

目前我國開始從行政和技術兩個方面採取措施,防治「白色污染」。

在行政方面,一是加強管理。例如,社會上較為關注的鐵路兩側的」白色污染「問題,通過加強管逗已取得顯著改觀。鐵路部門從1994年下半年開始,在沿線分區劃段包干。部分旅客列車採用袋裝垃圾,禁止旅客向窗外拋棄廢物。乘務員也不象以前那樣,將車箱垃圾直接掃出窗外,而是將垃圾袋卸在車站,由車站集中處理。目前,採用袋裝垃圾的列車越來越多,隨意向車外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已有2.9萬公里的線路兩側基本消除了「白色污染」。實踐證明,加強管理是防治「白色污染」的有效手段。

第二,禁止使用一次性難降解的塑料包裝物。杭州是我國最早禁止使用一次性泡沫快餐具的城市。杭州市於1995年9月15日由市容環衛局、工商局、衛生局聯合發布了《關於禁止使用泡沫塑制快餐盒的通告》,將此通告在《杭州日報》上連續刊登三天。管理部門在執行過程中發現,一些個體流動商販仍在出售泡沫塑料餐具。最近,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杭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條例》第35條規定:禁止銷售、使用泡沫塑料製作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違者可處500~5000元罰款。該《條例》將於1997年9月15日起實施。武漢、哈爾濱、福州、廣州、廈門、寧波、汕頭等城市也頒布了有關政策、法規,禁止本地使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在一定范圍,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但從實踐的結果來看,單靠禁止是很難徹底解決「白色污染」問題的,上述頒布禁令的城市都要求用紙製品或可降解塑料製品代替原來的難降解的泡沫塑料製品。但是替代品在價格和品質上均無法與普通塑料製品競爭。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僅靠行政命令,不考慮經濟杠桿的調節作用,操作起來是很困難的。

第三,強制回收利用。清潔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可以重復使用,或重新用於造粒、煉油、制漆、作建築材料等。回收利用符合固體廢物處理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通用原則。回收利用不僅可以避免「視覺污染」,而且可以解決「潛在危害」,緩解資源壓力,減輕城市生活垃圾處置負荷,節約土地,並可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標本兼治的好辦法。但回收利用應該在廢舊塑料包裝物進入垃圾之前。從垃圾場里重新分揀廢舊塑料包裝物,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廢塑料的利用價值也很低。因分揀出來的廢塑料製品太臟,也難以按材質分類,質量無法保障。北京市環保局在開展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了「回收利用為主,替代為輔,區別對待,綜合防治」的技術路線。1997年6月1日,北京市環保局與市工商局聯合發出了《關於對廢棄的一次性塑制餐盒必須回收利用的通告》,要求在北京市生產、經銷一次性塑質餐具(包括托盤、碗、杯等)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負責回收利用廢棄餐具,也可以委託其他單位回收利用。《通知》還規定1998年的回收率必須達到30%,1999年達到50%,2000年達到60%。《通告》發布後,生產、經銷單位和個人立即到當地環保部門申報登記,提出自己的回收利用計劃和具體保證措施。這是北京市解決「白色污染」的一個突破口。在取得實效後,將逐步增加強制回收利用的廢塑料製品的種類和比例,最終消除「白色污染」。天津市環保局完成了《天津市防治「白色污染」工程可行性調研報告》,提出了一整套防治方案,確定通過回收再利用達到節約資源、消除污染的目的。目前正在制定「回收利用計劃書」、「試點工作運行圖」、「試點工作進度大綱」,並在籌備成立「天津市『白色污染』防治產業協會」。

在技術方面,一是採取以紙代塑。紙的主要成份是天然植物纖維素,廢棄後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因此可以解決前面所說的「潛在危害」,但也會帶來新的環境問題:首先造紙需要大量的木材,而我國的森林資源並不富裕;其次造紙過程中會帶來水污染。另外,在性能、成本等方面,紙製品尚不能與塑料製品抗衡。目前,我國也有以甘蔗桿、稻草為原料生產一次性餐具的做法,但尚處於試驗階段。

二是採用可降解塑料。在塑料包裝製品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劑(如澱粉、改性澱粉或其它纖維素、光敏劑、生物降解劑等),使塑料包裝物的穩定性下降,較容易在自然環境中降解。目前,北京地區已有19家研製或生產可降解塑料的單位。試驗表明,大多數可降解塑料在一般環境中暴露3個月後開始變薄、失重、強度下降,逐漸裂成碎片。如果這些碎片被埋在垃圾或土壤里,則降解效果不明顯。使用可降解塑料有四個不足:一是多消耗糧食;二是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仍不能完全消除「視覺污染」;三是由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使用可降解塑料製品不能徹底解決對環境的「潛在危害」;四是可降解塑料由於含有特殊的添加劑而難以回收利用。

三、我國在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全國性的專門法規

防治「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企業或個人的自覺性,應有強制性措施,約束公民和餐飲、交通等行業的工作人員的行為。如,要求企業或個人對自己生產、經營、消費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進行回收利用;對隨意拋棄、堆放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進行處罰等。但迄今為止,我國還沒有制定這方面的全國性法規。

2、缺少相關的經濟政策

要調動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加工、利用企業的積極性,需要給予這些企業以優惠政策。現有的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尚不足以使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行業形成良性的市場機制。為了不增加政府負擔,同時體現「污染者付費」的原則,應要求產生廢物者自行回收利用,不能自行回收利用的企業或個人要交納回收處理費,用於對回收利用者的補償。這種做法在國外已較為普遍,我國,目前還沒有這類經濟政策。

3、管理工作跟不上

城市、風景旅遊區、交通干線、水域的「白色污染」主要是管理不力造成的。餐飲、商業、鐵路、水運部門對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沒有採取嚴格的管理措施,聽任顧客直接扔在地上或水中,甚至一些工作人員對已收集起來的廢物又拋棄到車窗外或水中。城市街道和旅遊區的配套設施還不健全,商場、飯店、公園等繁華地段的垃圾箱密度太低,還沒有設置分類垃圾箱。市容環衛部門雖有規定禁止亂扔廢物,但執法、檢查的人員少,有法不依、有禁不止的現象較為普遍。

4,管理思想不統一。

我國相當多的地區對「白色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防治「白色污染」問題還未提上議事日程。有的地方主張以紙代塑或使用可降解塑料來解決「白色污染」,有的地區則主張靠回收利用來解決問題,管理思想還不統一。

5、人們的環境意識還靠進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的環保觀念雖比前幾年有所提高,開始關注環境問題,但還沒有落實到自身的行動上,隨手拋棄廢物,亂倒、亂堆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為隨處可見。新聞媒介對「白色污染」的報導大多集中在以紙代塑和採用可降解塑料等技術方面,缺少對居民日常行為的引導教育。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單位和消費者沒有責任感,既沒有履行義務的內在動力,也沒有回收、利用、處置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外部壓力。

四、防治「白色污染」的對策建議

總結國內外防治「白色污染」的實踐經驗,結合目前「白色污染」現狀及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國防治「白色污染」應遵循「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原則。

防治「白色污染」,首先要解決「視覺污染」問題,使市容、景觀有明顯改善。這主要是靠宣傳教育,引導市民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同時要依法強化管理,促使企業和個入對自己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妥善收集、處理。防治「白色污染」,更重要的是解決廢舊塑料包裝物對生態環境長期的、深層次的危害。這主要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有利於回收利用的法規和經濟政策,對廢舊塑料包裝物實施全面回收利用;防治「白色污染」,還應加強研究開發符合實際的替代(綠色)包裝用品。現就加速我國防治「白色污染」的進程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宣傳教育。防治「白色污染」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部門、各行業的共同努力,需要全社會和全體公民的積極參與。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提高人們對「白色污染」危害的認識,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教育人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憤。在自身嚴格遵守環保法規的同時,積極制止身邊的不良行為。

2、統一思想認識,強化管理。按照「以宣傳教育為先導,以強化管理為核心,以回收利用為主要手段,以替代產品為補充措施」的防治原則,一是加強對「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傳,引導和教育市民自覺防治「白色污染」;二是對大量產生廢舊塑料包裝物的行業(如鐵路、水運、民航、旅遊、飯店、餐飲、零售等),要通過強化管理,改變無人負責、無序堆放、隨意拋棄的現象;三是採取強制措施,從回收集中產生的廢舊塑料包裝物(如一次性泡沫餐盒)入手,逐步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回收利用率;四是加強替代包裝產品的開發、研究,努力減少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等。

3,盡快制定頒布國家防治「白色污染」的有關法規,明確生產者、銷售者和消費者回收利用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義務和法律責任。應對塑料包裝物的生產、經營、消費等各個環節,分別制定具體的控制措施和引導政策,控制不易回收利用的廢舊塑料包裝物的產生量,鼓勵提高廢舊塑料包裝物的回收利用率。

4、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建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消除「白色污染」的良性運作機制。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和促進廢舊塑料包裝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節約和綜合利用資源,防治「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

我有個建議,不過得先投資一筆,由於現在人們日常買賣用塑料很多,特別是塑料戴,我們可以促進用布袋的好習慣,所以可以做這個宣傳,發布袋。

電子垃圾的種類形形色色,包括計算機、手機、電視機、錄像機、錄音機、復印機、傳真機、VCD機等等,處理這些產品不當,就會成為具有潛在危險的廢棄物。例如電子垃圾中的汞可以造成大腦中毒傷害,鎘可以造成腎中毒,可以造成過敏哮喘支氣管炎、DNA破壞等嚴重後果。

面對二三十天的手機更新,18個月的電腦升級,以及液晶顯示屏、背投電視的層出不窮,你是否准備或已經更新了你的電子消費品呢?此時你想過你淘汰下來的舊產品如何處理嗎?現在越來越多的廢棄的電子產品成了垃圾,不知不覺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對於什麼是電子垃圾,雖然現在沒有明確技術標准來確定,但籠統地說,已經廢棄的或者不能再使用的電子產品都屬於電子垃圾。比如:報廢的電視機,淘汰的舊電腦、舊冰箱、微波爐,廢棄的手機等。當這些電子垃圾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它的危害就顯現出來了。

電子垃圾的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其中包含很多毒性很大的材料。我們每天看的電視機的顯像管里含有爆炸性的廢物和大量的重金屬元素。一台快要報廢的21寸的彩色電視機,它的顯像管中有大約1千克左右的鉛,其中大部分包含在製作顯像管的玻璃材料中,因此超期使用的電視機除了圖像質量不好、增加電力消耗外,就像一個「隱藏在家中的殺手」,隨時散發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的物質。

淘汰的或者是報廢的電腦的危害比電視機還要嚴重。製作一台個人電腦需要700多種化學材料,其中超過一半以上對人體是有害的,當這些化學材料不能合理回收,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就更加厲害了。

在我國,由於經濟發展的原因,在人們淘汰的舊電子產品中,很大一部分在其他地區仍有極大的利用價值。這些還可以使用的舊電器、舊電腦通過舊貨交易市場進入農村或者經濟不發達地區,其他的大部分不能使用的進入了非法的拆解小作坊。但是這里還不是電子垃圾的最後歸宿。廢舊電腦、電視機等電子垃圾經過簡單的粉碎、研磨等幾道工序之後,放到強酸溶液中溶化,銅、銀,錫等貴重金屬就被提煉出來了,那些「經過處理」的廢料沒有了利用價值,就被隨意排放到自然界中,造成了空氣、土壤和地下水源的嚴重污染,對環境的破壞簡直就是觸目驚心。

昔日風光盡現的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如今變成了電子垃圾,———如何處理這些電子垃圾?哪裡才是它們更好的「歸宿」?在國外,已經建立了相應的電子垃圾的回收制度和法律。企業在生產產品的同時要承擔電子垃圾的回收責任,而且電子垃圾拆解已經形成了很專業的分工。美國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率達90%以上。芬蘭的電子垃圾處理工廠,可以實現完全的環保回收,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些發達國家的做法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垃圾的危害

人類產生的大量垃圾既侵佔了土地,堵塞江湖,有礙衛生,又影響景觀,危害農作物生長及人體健康。
垃圾的嚴重危害,首先是侵佔大量土地。譬如美國為填埋垃圾,而造成了南北方展開過「垃圾爭奪戰」;我國北京光是三環路與四環路之間的垃圾就佔地七千多畝。
二是污染農田。垃圾肥造成土壤渣化,而渣化土比正常土每天每畝損失水分0.5--1噸。聯邦德國有一冶金廠,附近的土壤生成的植物含鉛量為一般植物的80--200倍,含全年量為26--80倍。
三是污染地下水,礦山、鋼鐵廠等排放的工業廢渣中,含有不少有害物質,如砷、汞、鉛、鉻等,這些有害物質日曬雨淋,會滲入地下,從而使地下水受到污染。
四是污染大氣。工業廢渣中的有些有機物質,能在一定溫度下通過生物分解產生惡臭,從而污染大氣。
五是傳播疾病,生活垃圾中含有病菌、寄生蟲,如果直接用來作為農家肥料,人吃了施了這種肥料的蔬菜、瓜果,就可能得傳染病。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城市垃圾堆積成山。垃圾處理已成為城市環境終合整治中的緊迫問題。這就要我們引發出垃圾的回收利用問題。

9. 垃圾處理的處理方法

垃圾處理方式 (利用垃圾(生物質)生產木炭、焦油和煤氣)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高溫堆肥和焚燒等,這三種主要垃圾處理方式的比例,因地理環境;垃圾成份、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區別,表2-1為三種處理方式的比較。
由於城市垃圾成份復雜,並受經濟發展水平、能源結構、自然條件及傳統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國外對城市垃圾的處理一般是隨國情而不同,往往一個國家中各地區也採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很難有統一的模式(表2-1)。但最終都是以無害化、資源化、減量化為處理目標。從應用技術看,國外主要在填埋、焚燒、堆肥、綜合利用等方式,機械化程度較高,且形成系統及成套設備。從國外多種處理方式的情況看,有以下趨勢:⑴工業發達國家由於能源、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焚燒處理比例逐漸增多;⑵填埋法作為垃圾的最終處置手段一直佔有較大比例;⑶農業型的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以堆肥為主;⑷其它一些新技術,如熱解法、填海、堆山造景等技術,正不斷取得進展。
焚燒是世界各國廣泛採用的城市垃圾處理技術,大型的配備有熱能回收與利用裝置的垃圾焚燒處理系統,由於順應了回收能源的要求,正逐漸上升為焚燒處理的主流。國外工業發達國家,特別是日本和西歐,普遍致力於推進垃圾焚燒技術的應用。國外焚燒技術的廣泛應用,除得益於經濟發達、投資力強、垃圾熱值高外,主要在於焚燒工藝和設備的成熟、先進。世界上許多著名公司投入力量開發焚燒技術與設備,且主要設備與附屬裝置定型配套。國外工業發達國家主要致力於改進原有的各種焚燒裝置及開發新型焚燒爐,使之朝著高效、節能、低造價、低污染的方向發展,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起步較晚,截止1992年底,全國垃圾、糞便清運量已達11264萬t,而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僅有371座,處理總能力71501t/d。近幾年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從對策和規劃著手,對城市垃圾處理技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綿陽、北京、武漢等城市在學習國外城市垃圾處理技術經驗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機械化堆肥處理生產線;深圳、樂山等城市建設垃圾焚燒廠的成功,也為各城市應用焚燒技術提供了經驗;沈陽、鞍山等城市對醫院垃圾實行統一管理,集中焚燒,也走出了特種垃圾處理的新路。 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技術對策是:以衛生填埋和高溫堆肥技術為主,提倡有條件的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焚燒技術。近幾年各城市開始進行垃圾焚燒處理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工作,開發了包括NF系列逆燃式、RF系列熱解式、HL系列旋轉式小型垃圾燃燒爐及一批醫院垃圾專用焚燒爐,並建設了一批中小型城市簡易焚燒廠(站)。1985年,深圳引進日本三菱公司焚燒成套技術與裝備,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大型(300t/d)現代化垃圾焚燒發電一體化處理廠,為中國開展城市垃圾焚燒裝置國產化工作打下了基礎。
關於城市垃圾的處理方法
客觀分析近幾年中國城市垃圾構成變化,可以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中可燃物、易燃物含量明顯增加,熱值顯著增大,一般經過分類、分選等預處理後,垃圾熱值已接近發達國家城市垃圾的熱值。因此中國一些城市,特別是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等已具備了發展焚燒技術的基礎。
國家有關部門與部分專家學者擬定了在中國各城市中心實施垃圾焚燒處理的方案。一石激起千層浪,掀起了一場處理城市垃圾「焚燒」與「反焚燒」的爭議,在民眾中引發了很大的轟動。政府擬在各大城市建立城市垃圾焚燒處理廠的問題,遭到了廣大市民的激烈反對,在城市中心及邊緣建立垃圾焚燒區域弊大於利。關於城市垃圾的,各國大部分採用的是焚燒和掩埋的處理方法。但是,問題並不這么簡單,世界綠色環保組織最為關注的人類垃圾處理問題是一件很棘手的事。人類垃圾的最佳處理方式已不是我們以往採用的最簡單的焚燒和掩埋辦法。當今,人類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生產的垃圾應該如何消納處理,掩埋和焚燒都不是最佳的方案。
城市垃圾掩埋會導致嚴重的地質性水土污染。因為人類的生活垃圾包括很多有毒有害物質和病菌、病毒以及各種重金屬元素,極易危害人類和生物的正常生存繁衍。
輻射處理用γ射線和電子束照射城市固體廢物,以達到殺菌、消毒作用的一種無害化處理方法。
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等廢棄物內含有大量病菌、病毒、寄生蟲卵等病原體,活力很強,採用普通加溫或投加石灰等殺菌方法難於完全殺滅。這些固體廢物作為肥料施於農田,有些病菌能在土壤中生存數月之久,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威脅人類和牲畜的健康。
20世紀70年代初,農業領域在應用放射性技術的基礎上形成「廢物輻射處理」新技術。歐洲農業核技術學會(ESNA)已成立「廢品輻射處理組」。1977年在瑞典召開了第二次國際「廢物輻射」會議。
廢物輻射處理方法比之化學、生物以及發酵處理法有許多優點,它的設備簡單,操作方便,用泵或其他傳送工具把廢物送進輻射處理設備,經放射線照射後即可達到殺菌目的,而且放射線穿透力強,殺菌較徹底。污泥經過照射,顆粒還會由小變大,從而使污泥具有良好的脫水和沉澱性能。
美國和德國建有這種處理廠。美國設在波士頓鹿島的污泥輻射處理廠,日處理量為375m³。其設備如圖所示。污泥傳送鼓材質為不銹鋼,長度132厘米,直徑45厘米。採用的最小輻射劑量為40萬拉德(rad),電子束能量為850千電子伏。
德國設在萬德爾的污泥輻射處理廠,每小時處理量為6m³,廠房佔地面積400㎡,高9米,採用的最小輻射劑量亦為40萬拉德。
實踐經驗證明,污泥的輻射處理設備的電子束的能量越高,通過電子束輻射區的污泥層厚度也可以越大。一般,污泥層厚度為1.5~5毫米時,電子束的能量相應為750千電子伏至 1.5兆電子伏;污泥層的寬度以1.2米,流速以2米/秒為宜。
輻射法處理污泥的費用並不高。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一個廠房面積為150㎡的處理廠,可處理20萬至100萬人口的城市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污泥,其處理費用為每噸污泥2.70西德馬克。
由於廢物中所含病原體的種類和數量不同,故有效的輻射劑量也不一樣,一般安全劑量在 100萬拉德以下。常用的輻射源有60鈷、137銫、90鍶、85氪等。利用廢放射性同位素是經濟可行的方法。
進行輻射處理時,只要把輻射源密封好,如放置在壁厚為1.5米的混凝土或其他貯器內,以及輻射劑量不超過上述安全值,就不會產生放射性污染,不存在消除放射性吸收量的後處理問題。
另外關於農村的垃圾處理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垃圾處理的一般方法可概括為物質利用、能量利用和填埋處置三種方法。
物質利用,又稱物質回收利用,指通過物理轉換、化學轉換(包括化學改性及熱解、氣化等熱轉換)和生物轉換(包括微生物轉換、昆蟲轉換和動物轉換等),實現垃圾的物質屬性的重復利用、再造利用和再生利用,包括傳統的物質資源回收利用和易腐有機垃圾轉換成高品質物質資源。
能量利用,又稱能量回收利用,指將垃圾的內能轉換成熱能、電能,包括焚燒發電、供熱和熱電聯產。
填埋處置,指對不能進行資源化處理(包括物質利用和能量利用)的無用垃圾進行填埋處置。
如果從垃圾生命全周期來看,垃圾處理還應包括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環節,嚴格意義上的減量化系指源頭減量,通過改變產品設計習慣、改變原料采購習慣、改變消費者購買與消費習慣、改變商業模式等方法,減少生產生活過程的資源浪費與廢棄物產量。一般而言,
垃圾處理應堅持先源頭減量和排放控制、再物質利用、後能量利用和最後填埋處置的分級處理與逐級利用理念,均衡發展垃圾處理的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各種垃圾處理方式的作用,尤其要加強分類垃圾的物質利用,減少垃圾的產生量,並減少每級處理後的垃圾排放量 。

閱讀全文

與綠色環保工業垃圾如何處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3系325i和330i哪個好 瀏覽:7
長安汽車交易量那麼大為什麼不漲 瀏覽:733
寶馬敞篷燈換一個多少錢 瀏覽:57
工業工程買什麼電腦 瀏覽:583
怎麼改汽車機油標尺 瀏覽:92
汽車用品前景如何 瀏覽:104
賓士glk300鑰匙多久換一次電池 瀏覽:599
威海工業電視質量怎麼樣 瀏覽:836
高速行駛的汽車如何剎車 瀏覽:455
沙溪工業園有哪些 瀏覽:523
工業園區企業如何加強管理 瀏覽:903
賓士e和新款哪個好看 瀏覽:314
黃梅縣工業園有哪些廠招工 瀏覽:846
如何畫紅旗h5汽車 瀏覽:204
汽車免檢怎麼檢車 瀏覽:577
哪個學校的工業工程碩士學制兩年 瀏覽:41
老款奧迪大燈旁邊那個是什麼燈 瀏覽:547
寶馬車傳動系統報警怎麼辦 瀏覽:877
奧迪a8剎車系統如何排空氣 瀏覽:143
汽車怠速能跑多少 瀏覽: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