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賀州鍾山縣怎麼樣,是不是很窮
特窮,工業少。98%的人都是外出打工。當地月工資80%不超過3000 物價和北上廣深沒有差別。
② 桂林工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還算不錯,特別是現在的臨桂新區有很多工廠,以汽車製造與汽車配件製造(桂林大宇,桂林客車,福達機械等)生物醫葯(萊茵生物,三金葯業等),高新技術(桂林高興技術開發區)
③ 我國工業分析的現狀如何
導語:我國工業生產自十八大以來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產業生產增長較快,傳
我國工業生產自十八大以來保持了中高速增長,新興產業生產增長較快,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為實現國民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以下對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工業的現狀
(一)我國工業在復雜嚴峻的經濟環境中保持了中高速增長。2013年至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分門類看,製造業年均增長9%,采礦業年均增長4.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年均增長3.8%。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年均增長4.4%;集體企業年均增長2.4%,股份制企業年均增長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年均增長6.1%;私營企業年均增長10.4%。近年來,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外需疲軟的現象未明顯改觀,主要發達經濟體回升不及預期,新興經濟體增速也普遍回落。根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數據,2013年至2015年期間,世界製造業年度同比增速僅在2%至4%的區間徘徊,我國工業增長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位居前列。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國內外經濟環境趨於復雜嚴峻的背景下,我國工業實現中高速增長尤為不易。
(二)企業效益水平整體良好,單位勞動產出明顯提高。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6.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4.2%。其中,製造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3%,利潤總額年均增長8.6%,均高於規模以上工業整體水平。從人均創造的主營業務收入看,單位勞動產出的上升體現出企業提質增效的進展。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人均主營業務收入達117.4萬元,與2012年98.8萬元的水平相比,三年內提高了18.6萬元,提高18.9%。
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
據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中國工業的發展趨勢呈現以下幾點:
一是工業發展呈現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的新常態。增長狀態的變化主要是由於我國工業發展的內外部條件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導致工業的潛在增長率出現趨勢性下降。這種下降不僅是周期性的變化,而是具有發展階段轉換帶來的趨勢性減速特徵。
二是工業發展的要素支撐條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作為我國工業30多年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條件,低成本要素的保障程度不斷下降,工業增長面臨著全方位的高成本約束,原有的「低成本投入、低水平擴張、低價格競爭」的增長模式面臨重大挑戰。但另一方面,我國技術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在部分產業領域取得突破。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目標指引下,我國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已經初步形成,技術創新環境得到改善,技術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得到增強。
三是產能過剩普遍存在導致很多行業面臨嚴峻的市場挑戰。在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經濟增速回落的雙重影響下,我國一些行業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情況。產能過剩長期持續不僅導致企業之間的惡性競爭,而且阻礙企業技術進步,不利於行業健康發展。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加大給工業集約綠色發展提出新要求。當前,我國資源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產業發展的資源成本越來越高;長期積累的生態環境矛盾正在集中顯現。中國工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指出,在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形勢下,工業發展亟待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的傳統發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精益發展模式轉變,在資源利用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節約型轉變,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
④ 中山發展現狀
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人民收入持續增加,2007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超過2.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1萬元,分別比20年前增長11.3倍和7.4倍。全市人均期望壽命為78.19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三個一」工程全面推進,目前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420萬人次,其中農民44萬,占農業人口應參保人數66.8%,年內實現農村住院醫療保險應保盡保,農村基本養老保險明年應保盡保。今年年底前將完成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改建、新建,努力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政府決定從2007年開始,連續四年共投入1000多萬元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四年共投入2500萬元用於扶持農產品專業市場建設和物流業發展。去年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7800多人。
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新進展
空氣質量優良率、主要河流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新增2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投入約23億元建設18家鎮區污水處理廠,中嘉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投入使用。投入2000萬元推進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建設,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啟動。投入5.9億元建設北部組團垃圾處理基地。市鎮共投入3.1億元整治內河涌。開展重點行業環境隱患排查,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削減0.2萬噸和0.6萬噸。「綠化中山大地」工程成效顯著,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5.2%,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39.2%、人均公共綠地達10.9平方米。
民生工程順利推進
2007年以來,市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53%、超收收入的60%投向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各項民生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累計投入近300億開展十項重要民生工程。投入超過100億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投入120億開展350公里交通路網建設。年內市財政投入2億元推進經濟適用房、廉租住房建設,基本滿足本市住房困難家庭需求。年內爭創全國生態市。24個鎮區全部成為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山成為全省第三個教育強市。村村通自來水工程提前竣工,在全國率先實現自然村「村村通寬頻」;單位GDP能耗下降3.9%;全市24個鎮區均成功創建省教育強鎮,部分鎮區實現12-15年義務教育。按照「50年一遇」的標准,一大批重大水利重建加固項目穩步推進,內河整治253公里。平安中山建設成效顯著。完善平安工作實績考核體系,加快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1701個社會治安視頻監控點投入使用,「大平安」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村村(社區)建警務室並配備社區民警,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5%,破案率同比上升6.7%,各類事故宗數下降2.4%。先後榮獲聯合國「人居獎」、「全國文明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指數城市」、「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中國十佳休閑宜居生態城市」等殊榮。
經濟發展
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中山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克服自然災害和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不利影響,確保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社會和諧穩定。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生產總值(GDP)1408.5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10.5%,總量繼續居全省第五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4.33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850.63億元,增長9.5%;第三產業增加值513.56億元,增長12.7%。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1:60.8:36.1調整為3.1:60.4:36.5。全市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56106元,按全年平均匯率計算,摺合8102美元,增長10.1%;戶籍人口人均生產總值96612元,按全年平均匯率計算,摺合13951美元,增長9.0%。民營經濟增加值636.39億元,增長12.0%,佔全社會GDP的比重達45.2%。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5%。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消費品價格上漲7.0%。八大類居民消費價格呈現「五升三降」態勢,其中,食品、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類分別上漲14.3%、2.1%、2.4%、3.0%和3.8%;衣著、交通和通訊、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分別下降6.7%、0.4%和0.9%。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2.6%。
年末全市新增就業崗位6.01萬個;城鎮從業人員24.2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0.9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1%。
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受國際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產業結構調整有待加快,資源環境約束增加,城鄉居民增收難度加大等。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75.36億元,增長3.7%;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1元,增長10.0%。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2.35萬畝,增長6.4%;甘蔗種植面積0.53萬畝,下降63.1%;蔬菜種植面積38.81萬畝,增長12.1%;水果種植面積10.97萬畝,下降0.2%。糧食總產量6.75萬噸,增長1.8%;蔬菜產量52.27萬噸,增長12.0%;水果產量18.70萬噸,增長4.7%;甘蔗產量3.21萬噸,下降61.3%。
全年出欄生豬51.91萬頭,增長25.1%;出欄三鳥1097.56萬只,增長17.8%。肉類總產量4.98萬噸,增長12.9%。全年水產品產量32.17萬噸,增長2.8%。其中,海水產品2.12萬噸,下降0.9%,淡水產品30.05萬噸,增長3.1%。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4091.04億元,增長11.2%;工業增加值811.89億元,增長10.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732.36億元,增長10.1%。工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7.6%,拉動經濟增長5.8個百分點。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340家,增加332家,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3693.04億元,增長11.7%。其中,五大支柱產業總產值1944.49億元,增長11.1%。輕工業總產值2221.55億元,增長9.1%;重工業1471.49億元,增長15.8%。裝備製造業總產值906.49億元,增長18.0%。
2008年1-11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158.13億元,增長10.8%;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92.00億元,增長3.4%。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46.5%,提高4.2個百分點。其中,總資產貢獻率9.6%,資本保值增值率114.9%,流動資產周轉率2.7次/年,成本費用利潤率3.3%,資產負債率61.7%,產品銷售率96.5%,全員勞動生產率82290元•年/人。
全年建築業增加值38.74億元,增長7.6%。全市建築企業施工產值91.71億元,增長5.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99.22萬平方米,下降15.2%;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48.94萬平方米,下降39.8%。建築企業按施工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19.56萬元,增長24.7%。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固定資產投資445.08億元,增長11.5%。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76.90億元,增長12.5%;更新改造投資40.41億元,增長27.6%;房地產開發投資191.61億元,增長8.6%。
從投資主體看,國有投資60.18億元,增長59.3%;集體投資26.13億元,增長14.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104.49億元,增長6.0%;私人及其他投資254.28億元,增長5.9%。國有、集體、外商及港澳台、私人及其他投資結構調整為13.52:5.87:23.48:57.13;從產業投向看,第一產業投資0.40億元,增長62.1%;第二產業投資157.65億元,增長6.0%。其中工業投資157.14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投資287.03億元,增長14.7%。投資三次產業結構由2007年的0.06:37.25:62.69調整為0.09:35.42:64.49。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積1839.24萬平方米,增長17.2%;商品房竣工面積350.30萬平方米,增長4.2%;商品房銷售面積320.43萬平方米,下降37.7%;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積174.43萬平方米,增長12.9%。
全年新增固定資產264.35億元,增長11.7%;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房屋竣工率和項目建成投產率分別為59.4%、26.8%和34.5%。
五、國內貿易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6.95億元,增長20.5%。分地域看,城區消費品零售額219.21億元,鄉鎮消費品零售額257.74億元,分別增長20.0%和21.0%;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412.17億元,增長20.3%;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4.00億元,增長22.2%;其他行業零售額0.78億元,增長3.5%;分商品類別看,在限額以上貿易企業零售額中,全年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54.20億元,增長28.6%;汽車類零售額37.53億元,增長1.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13.14億元,增長24.5%;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12.20億元,增長16.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8.04億元,增長25.4%;日用品類零售額5.66億元,增長20.5%。
六、對外經濟
據海關統計,全年進出口總值259.09億美元,增長5.1%。其中,出口187.02億美元,增長8.1%;進口72.07億美元,下降2.2%。貿易順差114.95億美元,增長15.8%。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66.08億美元,增長14.8%;加工貿易出口120.93億美元,增長4.8%,佔全市出口的64.7%。從經營主體看,國有企業出口15.63億美元,下降3.7%;集體企業出口28.89億美元,增長5.8%;外商投資企業出口120.07億美元,增長10.0%;私營企業出口22.40億美元,增長10.7%。從出口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118.13億美元,增長7.7%;高新技術產品出口40.11億美元,增長5.7%;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20.90億美元,增長9.3%;從出口市場看,對香港市場出口56.25億美元,增長5.9%;對歐盟市場出口32.57億美元,增長17.7%;對美國市場出口42.03億美元,下降0.1%。
全年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61個,下降40.6%;合同規定利用外資7.15億美元,下降45.3%;實際利用外資金額8.33億美元,增長13.4%。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額6.23億美元,佔全市的74.8%;外資資金來源地主要是港澳、美國、日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全年實際投資6.96億美元,佔全市實際利用外資額的83.5%。
七、交通、郵電與旅遊
年末全市公路通車里程1713公里,公路密度為每百平方公里95.17公里。全市機動車保有量61.93萬輛,增長4.6%。其中,汽車保有量27.80萬輛,增長12.4%。其中個人汽車22.32萬輛,增長15.9%。全年貨物周轉量57.00億噸公里,增長7.0%;旅客周轉量70.29億人公里,增長1.5%;港口貨物吞吐量2756萬噸,增長0.1%。
全年郵電通信業務總量158.92億元,增長18.5%。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94億元,增長6.1%;電信業務總量155.98億元,增長18.8%。年末全市行動電話用戶414.72萬戶,下降7.1%;本地電話用戶167.89萬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89.84萬戶,下降5.1%;小靈通用戶78.05萬戶,下降3.0%。全市國際互聯網用戶45.33萬戶,增長0.4%。
全年接待過夜海內外遊客528.13萬人次,增長3.5%。其中,國際遊客65.18萬人次,國內遊客462.95萬人次。旅遊景點接待遊客850.64萬人次,增長10.1%;旅行社接待總遊客259.22萬人次,增長6.5%。組團國內游109.44萬人次,增長3.6%;出境游16.17萬人次,增長14.8%。全年旅遊總收入97.23億元,增長13.0%,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27億美元,增長4.7%。年末全市共有星級酒店41家,星級酒店客房數0.52萬間,客房開房率58.8%。
八、金融、證券和保險
年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823.11億元,比年初增長16.8%。其中,企事業單位存款和居民儲蓄存款分別為447.69和1080.43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7.4%和19.8%。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844.27億元,比年初增長18.1%。其中,短期貸款295.21億元,比年初增長6.2%;中長期貸款491.68億元,比年初增長17.2%。人民幣個人消費貸款余額254.84億元,比年初增長17.4%。其中住房貸款236.77億元,比年初增長16.8%。全年人民幣現金凈投放204.69億元,凈增29.61億元。
全年代理證券交易額1952.83億元,下降39.5%。其中,股票基金交易額1941.21億元,下降39.8%。年末證券市場投資額122.92億元,下降56.2%,其中客戶保證金總額23.67億元,股票市值99.25億元。全市證券投資累計開戶數31.73萬戶。
年末全市各類保險公司34家,增加8家。其中財產保險公司18家、人壽保險公司16家;保險機構全年保費收入54.56億元,增長42.5%。其中,財產險收入12.20億元,增長8.2%;壽險收入42.36億元,增長56.8%。保險機構各類賠款和給付13.47億元,增長56.6%。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5.89億元,壽險賠款和給付7.58億元,分別增長28.6%和88.6%。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全市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3.33萬人,增長3.4%;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4.42萬人,增長3.4%;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校學生3.39萬人,增長2.1%;小學在校學生24.39萬人,增長2.5%;幼兒園在園幼兒8.26萬人,增長11.3%。全市小學適齡兒童、初中毛入學率分別為100%和106.8%,高中升學率達83.3%,普通高考錄取率達89.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50.1%。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中山小欖鎮生產力促進中心成為全國首家鎮一級的「國家級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全市現有14個省級技術創新專業鎮,新增1個;8個省級以上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新增2個。全市新認定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60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64家,新增4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511家,新增21家;各級國家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68家,省級新增3家、市級新增28家。
全市有115個項目獲得國家、省各類科技計劃立項;9個項目獲得省科技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7項;市級科技獎93項,其中科技重大貢獻獎1人、產學研合作獎3項、科技進步獎89項;市級專利獎項目42項,其中專利金獎9項、專利優秀獎32項、優秀專利發明人1人。專利數量和質量快速提升,全市專利申請6901件,增長7.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55件,增長89.4%;專利授權4342件,增長27.9%。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事業機構29個,營業性文藝表演團體13個,文化藝術館2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2個、鎮區文化站24個。全年舉辦省級以上高雅文藝演出22場、群眾文化活動5140場、營業性演出4800場。市、鎮兩級共有廣播電台、電視台、廣播電視站22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100%,開通模擬電視節目46套, 開通數字電視節目78套。全年出版報紙3945萬份,圖書館總藏書量89.0萬冊。
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393個,醫院床位8258張,分別增長10.4%和12.6%。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099人,增長20.6%。其中,執業醫師3884人、執業助理醫師674人、注冊護士4432人、檢驗人員479人,分別增長10.6%、39.0%、17.9%和20.7%。
2008年,成功承辦中國國家隊與黎巴嫩、敘利亞國家隊的南非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的對抗賽、中國隊與古巴女籃熱身賽、全國武術套路(女子)錦標賽、全國第13屆全國跆拳道冠軍賽等體育賽事。全市492名運動健兒在25項省級以上體育競賽中獲金牌150枚、銀牌120枚、銅牌122枚。
十一、人民生活、社會保障與安全生產
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957元,增長11.8%;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8734元,增長15.1%。年末農村居民住房面積人均37.98平方米。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0元,增長6.1%;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6868元,增長8.4%。年末城鎮居民住房建築面積人均33.39平方米。全年城鎮(不包括農戶、鄉鎮企業、私營單位及個體戶)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1696元,增長13.7%。
全市非農村參加各種社會保險共有460.12萬人次,增加39.83萬人次。其中,參加社會養老保險117.4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07.73萬人,參加工傷保險109.30萬人,參加生育保險6.67萬人,參加醫療保險118.93萬人。全市農村養老保險工作順利推進,參保人數為53.20萬人,增加9.73萬人。參加城鄉住院醫療保險人數為90.00萬人,增加37.52萬人。
全市社區服務設施數388個,其中城鎮167個,農村221個。社會各項福利事業費12425萬元,增長9.0%。其中,社會優撫事業費3528萬元,社會救濟福利事業費8605萬元,自然災害救濟費292萬元。全年社會困難救濟人口40741人;農村五保供養人數1852人,其中集中供養929人,分散供養923人;安排「四殘」人員就業23人。全市共有9249戶27126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其中城鎮7247人,農村19879人。全年全市發放低保金額3972萬元,增長12.8%。
全年共發生各類事故3670宗,死亡362人,受傷3505人,直接經濟損失2025.03萬元,事故宗數、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6.2%、11.1%和18.8%,直接經濟損失上升57.7%。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26,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為5.23,工礦商貿企業從業人員10萬人死亡率為1.91,分別下降13.3%、16.1%和1.6%。
十二、人口、資源與環境
全市年末常住人口為251.09萬人,城鎮化水平86.14%,常住人口出生率6.63‰,死亡率1.50‰,自然增長率5.13‰。公安戶籍人口146.43萬人,其中按居住地劃分的非農人口為77.26萬人。
全年共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800個,增長11.4%;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本年投資額2.16億元,下降45.8%;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5.1%;工業煙塵排放達標率10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81.7%。
全年累計灰霾天氣日數136天;全年平均日照時數1843.1小時,增長1.2%;全年平均降雨量2090.8毫米,增長 33.3%。空氣質量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准,全市建成污水處理廠7個,增加5個;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為65.4%,全市森林覆蓋率16.4%,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9.6%,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1.1平方米。
年末全市水庫蓄水總量4027萬立方米,增加464萬立方米。全年總用水量47419.3萬噸。其中,生活用水17471萬噸,工業用水20730.3萬噸;全市監測評價河長274.25公里,其中達標河長240.15公里,超標河長34.1公里;全市共監測14個水庫,水質全部優良。主要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註:1、本公報中各項數據均為初步數,所有數據應以此後出版的《中山市統計年鑒--2009》為准。
2、地區生產總值、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3、常住人口包括離開戶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外來人口,不包括外出半年以上的戶籍人口。
4、規模以上工業效益指標,現行制度調查時期為1-11月。
5、郵電業務總量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
發展重點
將圍繞建設「適宜創業、適宜創新、適宜居住」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型城市的目標,「抓發展,促改革,惠民生,保平安」。重點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發展質量,一手抓民生事業。
一是變製造業的單輪驅動為現代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的雙輪驅動,不斷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
目前中山工業總產值超過3500億,但服務業的比重已落後於經濟發展水平。下來,要在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現代裝備製造業、健康醫葯產業與重化工中下游產業,推動經濟發展適度重型化的基礎上,以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推動專業鎮升級為重點,用中山特色的產業優勢來增強發展後勁和質量。
在生產服務業方面,要沿著以研發和流通為兩端的「微笑曲線」,發展「總部經濟」。推動產業的區域分工環節從製造加工向研發、流通延伸。研發上,要一手抓建設企業自主研發中心與構建重要共性技術創新平台;一手抓現有410個省級以上名牌名標做強做大,成為單打冠軍。流通上,要加快建設物流「聚集區」,打造珠江口西岸物流中心,依託3580億工業產值構建工業購銷專業化流通體系。進一步加快資本市場發展。一方面要積極探索發行城市建設債券等金融產品,擴大市鎮投資非經營項目的代建制范圍,引入戰略投資者,減少政府財政支出。另一方面加強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融合。以整合公有物業資源為抓手,分批註入約100億非經營性物業資產,成立市公建物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拓寬城市發展融資渠道;以鼓勵企業上市為突破口,發揮優質企業直接融資的主體作用;利用我市毗鄰粵深港和世界金融中心的條件,引進產業資本、金融資本與我市企業對接。實現產業發展為基礎、資本運營為先導,爭創發展優勢。
在生活服務業方面,全面推進綜合旅遊業發展。擴大孫中山品牌作用,重新打造兩個5A級景區,整合六大旅遊板塊,實現從景點經營向線路經營轉變,從景點開發向板塊開發轉變,從產業經營向產業經營與資本運營相結合轉變,從觀光旅遊為主向文化、產業、觀光、休閑度假相結合的綜合旅遊轉變。
推動專業鎮升級方面,要著力打造現代產業集群。中山19個鎮擁有省級以上專業鎮13個,25個國家級生產基地,以專業鎮為特色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已成為中山經濟發展的重要特色。要實現專業鎮二次創業,完善延伸產業鏈、服務鏈和政策鏈,增強專業鎮發展動力。建設好11個產業轉移園區,轉移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推動專業鎮產業高級化。
二是變重點地區率先發展為城鄉全面協調發展,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我們提出建設「三個適宜」新型城市,最終就是要讓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實現從重點地區率先發展向城鄉全面協調發展轉變,做到「四個全面加強」。
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以年內創建全省第一個全國生態市為契機,加大力度推進生態保育工作。年內投放20多億元實現鎮鎮建有污水處理廠,全面加強內河整治與污染源在線監控。
全面加強民生工程建設,以「三個一」工程確保全民安居樂業,讓每個農民都有一份工作、一份養老保險、一份醫療保險。確保財政收入57%用於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其中新增財力20%用於增加社會保障事業投入,確保今年內實現基本住院醫療保險應保盡保,明年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通過設立青年創業基金、政府貼息貸款等形式,推動每個農民都有一個工作機會向每個農民都有一個良好創業機會轉變。
全面加強民生產業發展,以投資拉動推進民生工程。投入近300億實施「十大民生工程」。3年內投入100億全面建設歷史文化名城。加快推進「六項村級工作」。在實現國內率先村村通寬頻、省內較早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公交的基礎上,加快做好「六項村級工作」,即村村建有候車亭、村村建有衛生站、村村有村莊規劃、村村耕地連片開發、村村農路實現硬底化、村村集體經濟年純收入超100萬。年內確保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基本滿足我市需求。還要以推動國企集團整體上市,將水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公用科技」獲國家證監會批准為契機,做強社會公共服務資本,為民生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全面加強市內四大組團建設,探索從「行政區」經濟向「經濟區」經濟轉變。早在2003年,開展了24個鎮區的組團發展規劃,將全市劃為四個組團,形成以4個中心鎮區為主的4個增長極帶動若干個鎮區發展。四大組團通過託管、鎮區聯盟等形式,逐步實現區域經濟發展由「行政區」向「經濟區」轉變。面對新一輪發展的要求,我們要大膽借鑒上海借地建港的做法,加快「外聯內合」。通過「內合」,促進資源快速有效集聚交流,形成組團發展聚合優勢,推進城鄉協調發展。通過「外聯」,加強產業對接,獲取更多生產要素支撐,尋找更大發展空間。
⑤ 鍾山鄉的經濟發展
2003年度,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4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6.5億元,農業總產值0.9億元。農民人均收入790萬元。全鄉共有各類工業企業192家,工業經濟主要以石材塊經濟、五金配件、竹木製品加工和針織等行業為主。農業經濟進一步做強資源特色優勢。
工業方面,全鄉共有各類工業企業192家,工業經濟主要以石材塊狀經濟、五金配件、竹木製品加工和針織等行業為主。「鍾山風雨起蒼黃,一石激起千層浪。能工巧匠齊雕鑿,石材之鄉揚名望」。鍾山鄉是浙江省布局確定的石材產業發展基地,2004年被命名為省級「石材之鄉」。
鍾山鄉依託豐富的石材資源優勢,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並建設了鍾山鄉石材工業功能區,努力打造石材產業發展鏈條,把石材產業培育成為區域性特色產業與優勢產業,轉產業優勢為經濟優勢。目前全鄉共有大小石材企業103家, 礦山企業10家,從業人員達2000多人,年加工石材十萬立方,銷售額達6.5億元,上繳國家稅收1500 多萬元,2009年9月開通「浙江石材之鄉」電子商務平台,為鍾山的石材企業通過互聯網尋求商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到目前為止已完成網上銷售額幾十萬元的佳績。
鍾山鄉是桐廬蜜梨主產區,也是杭州市最大的蜜梨生產基地,2004年共有蜜梨種植面積10020畝,每年的產量在11000噸以上,產值達2580萬元。
2002年被省林業廳命名為「蜜梨之鄉」,它還是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鍾山鄉的梨園多位於海拔數百米的高山上,獨特的自然條件加上梨農的細心培育,使得這里的蜜梨果大皮薄、肉質細嫩、清脆爽口、汁多清香,多次在全省的蜜梨評比中榮獲金獎。從2001年開始,兩年一度的蜜梨節吸引了大批都市遊客。
鍾山鄉的梨園多位於海拔數百米的高山上,獨特的自然條件加上梨農的細心培育,使得這里的蜜梨果大皮薄、肉質細嫩、清脆爽口、汁多清香,多次在全省的蜜梨評比中榮獲金獎。
另外,2009年度鍾山鄉申報了認證魏豐山茶油、歌舞山核桃兩個無公害一體化建設項目,通過了杭州市蜜梨狀元鄉鎮認定。在浙江大學、縣科技局的指導下,利用蜜梨枝條種植黑木耳試驗項目取得成功,為蜜梨產業發展、梨農增收創出了一條新路子。大力發展農村商貿服務業、觀光農業和農家樂休閑度假產業等新興產業,成功舉辦了桐廬縣首屆山花節閉幕式暨第五屆鍾山蜜梨節,通過發展生態農業帶動休閑觀光、餐飲、旅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4500萬元,完成年度目標的109%。
2004年5月,鍾山鄉與歌舞鄉合並成立了新鍾山鄉。
⑥ 鍾山的觀點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對外開放縱深推進,對外貿易長足發展,外貿依存度也不斷上升,有些同志擔心外貿依存度過高會危及我國經濟安全。如何正確認識外貿依存度問題,將關繫到今後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政策取向。
一、外貿依存度的概念和我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
外貿依存度,也叫對外貿易系數或貿易密度,最普遍的計算方法是進出口總額/GDP,它是衡量一個經濟體對外開放程度大小的指標之一。當一國從封閉經濟走向開放經濟時,外貿依存度則會提高。一般說來,外貿依存度越高,意味著參與國際競爭和國際分工的能力越強,反之亦然。
外貿進出口與經濟發展的相對速度決定了外貿依存度變動的基本趨勢。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外貿進出口迅速增長,高於同期GDP增速。1978-2008年,我國外貿年平均增速比GDP年平均增速高8.15個百分點,分子比分母增長快,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是一個正常的變化過程。
我國外貿依存度的上升,與我國比較優勢和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基本一致,本質上反映了我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表明我國在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外貿發展為我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積累了巨大物質財富,是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之一。
二、我國外貿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
(一)工業化進程加快是外貿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方面積極深化改革,通過市場化改革和制度創新,引進、消化和吸收先進技術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另一方面加大對外開放,主動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積極吸引外資,大力發展出口加工製造業。直至今日,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大國,國際競爭力日益提高,外貿持續發展,外貿依存度也相應不斷上升。
(二)經濟全球化是外貿依存度上升的重要原因。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產業轉移加速帶來的貿易轉移,使得外貿依存度在全球范圍內都處於迅速提高階段,1980-2008年,世界平均外貿依存度由34.87%提高到53.3%。同期,我國外貿依存度也從12.5%提高到59.2%,與國際發展趨勢基本一致。特別是加入WTO後,我國加速融入全球經濟,參與國際競爭能力進一步增強。2001-2008年,我國外貿年均增速比世界貿易年均增速高11.1個百分點,外貿依存度相應上升了20.7個百分點。
(三)貿易方式因素是外貿依存度上升的直接原因。1991年以來,加工貿易占我外貿的比重一直在40%以上,2008 年佔41.1%。由於加工貿易一進一出重復計算,加之相對於一般貿易,其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只體現在國內增值部分,這在相當程度上推高了我國外貿依存度。若剔除加工貿易因素,我國外貿依存度則會大幅下降,低於全球平均水平。
(四)服務業發展水平低是外貿依存度上升的結構性原因。GDP包括服務業,進出口只是貨物貿易,服務業不發達國家的外貿依存度相對被高估。今天為止,歐、美等發達國家服務業在GDP構成中的比重已超過75%,而我國第三產業比重僅為40%左右,這是我國外貿依存度上升的結構性原因。
此外,我國外貿依存度上升還與統計口徑、計算方法和匯率有一定關系,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有結構性、階段性的特點,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化進程加快的必然變化過程。
三、如何理性認識我國外貿依存度
從理論上看,外貿依存度計算公式本身存在爭議,其分母GDP是增加值,分子進出口額則是全部價值,經濟內涵不一致。作為一個統計概念,外貿依存度數值大小更易受經濟變數和統計口徑的影響,並沒有一個絕對的、理想的數值。
從國際比較看,經濟規模、發展階段和經濟政策等不同經濟背景決定了世界各國外貿依存度水平。2008年,德、韓外貿依存度分別高達73%和92%,新加坡等貿易立國的國家則超過了300%。作為一個高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我國外貿依存度升高有其特殊性和階段性,從中長期看,由於我國經濟規模及市場潛力大的雙重優勢,我國外貿依存度也會動態發生變化,如2009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將大幅下降。
從現實情況看,外貿依存度不等於經濟風險度。首先,國際組織從來沒有把外貿依存度與經濟風險掛鉤,德國、韓國、加拿大等國外貿依存度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但不能就斷言這些國家存在經濟風險。其次,從國內情況看,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但累積形成的綜合實力也逐漸提升,經濟抗風險能力相應增強。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我國經濟經受住了嚴峻考驗,而一些外貿依存度低的國家卻深陷危機當中。事實證明,外貿依存度與經濟風險並無必然聯系。
當前,應客觀理性地看待我國外貿依存度問題,簡單下一個過高或過低的結論,都是不合適的,關鍵是看能否從外貿發展中獲得最大的比較利益。因此,正確認識外貿依存度上升的深刻內涵,並做出科學的判斷和抉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四、進一步提升對外貿易發展水平的思考
經濟全球化是任何國家都無法迴避的現實,保持外貿發展是各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們不能簡單地把眼光盯在外貿依存度高還是低方面,如何適應新變化、迎接新挑戰,全面提高外貿發展水平才是我們亟待研究的重大問題。經過30年的發展,我國外貿實現了由小變大的轉變,已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但必須清醒地看到,過去我國外貿是大而不強,雖然進出口規模大,但整體利益比較少。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抓住機遇,利用我國比較優勢,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鞏固貿易大國地位;另一方面,又要正視外貿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外貿結構,促進外貿協調發展,推進貿易強國進程。
轉變發展方式。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是外貿由大變強的必由之路。現階段,一是提高出口商品質量,更加註重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方向轉化;二是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更加註重提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內在活力;三是提高外貿發展的協調性,更加註重增強外貿發展長遠潛力和後勁;四是提高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參與能力,更加註重從接受既定規則向更多地主動參與制定規則轉變。全方位提升我國外貿國際競爭力,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和合作。
優化外貿結構。一是優化主體結構,做強大企業,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提高其國際競爭力。二是優化商品結構,重點支持「三自三高」產品(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自主營銷、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出口,穩定傳統優勢產品出口;三是優化市場結構,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培育周邊市場;四是優化貿易結構,做強一般貿易,提升加工貿易,發展其他貿易。
促進協調發展。一是堅持出口和進口協調發展,促進貿易平衡;二是堅持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協調發展,提升規模效益;三是堅持外貿與外資、外經協調發展,增強互動作用;四是堅持外貿和內貿協調發展,促進相互補充;五是堅持多種所有制協調發展,增強發展內在動力;六是堅持東部和中西部協調發展,實現共同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國內外形勢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用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來思考定位我國外貿的發展。堅持保外需與擴內需並舉,既要重視開拓13億人口的國內市場,也要重視60億人的全球大市場,這就需要我們辯證處理內外需之間的關系,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外貿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和諧,擴大國際影響力的作用,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注入更巨大的動力,創造更廣闊的空間。
⑦ 我國工業化的現狀
工業化程度可以改善gdp分配,但工業化並不就是發達的同義詞。工業技術革命其實是無奈而被動的,個人價值被擠兌的一無是處。我國工業化的進程會不自覺的向某些先驅國家學習並走類似於他們的道路,實際上,個人對此事的看法比較悲觀。我國如果整體全面進入工業化進程,是一種極為冒險的群體社會行為,我國特殊的生產效率體制會讓一切都變得非常快速。工業化進程越快,對其他經濟體產生的沖擊越大,這是不好的方面。工業化進程提升gdp分配,但是任何以犧牲為代價的社會革命本身具有的殘暴性,是需要足夠重視的。但是要實現共產主義,工業化似乎是必經之路。因此,如何穩固工業化在轉型後的社會中所佔比例,是很關鍵的事情。不可控因素很多。經驗主義在這種社會集群活動中起到的誤導作用,讓一切都充滿了變數。聽天由命是極不負責任但又是人們大多數時候的選擇。
⑧ 貴州六盤水鍾山經濟開發區的簡介
鍾山經濟開發區是貴州省六盤水市政府為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發展和適應城市建設的需要,於1992年5月,報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開發條件較好的市中心區劃出一定范圍建立的經濟開發區。1995年10月,貴州省省政府明確鍾山經濟開發區為省級開發區,同時名稱更改為「貴州省鍾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2001年12月31日,根據市辦通字〔2001〕134號文件更名為貴州鍾山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2004年與鍾山區實現強強聯合,市委市政府委託鍾山區代管
鍾山經濟開發區管轄范圍東起大煙(安順市大山哨至威寧煙堆山)公路與南環路交匯處,西至明湖路、八一路,南起水城壩子南部邊緣,北至人民路、大煙公路,總開發面積約10平方公里。
到目前為此,共有近400戶企業在開發區注冊登記,注冊登記資金逾4億元人民幣,登記注冊個體工商戶1000餘戶;建成西南家居、荷城百貨批發、荷城機動車交易、建材批發市場等市場。已形成道路「兩橫十縱」。兩橫:鍾山路、南環路;十縱:水城西路、區府路、交通路、天龍路、市場路、川心路、麒麟路、麒麟東路、鳳凰路、花園路以及沿河街、團結街、幸福街、松坪路、城東路等小區街道。公益及道路面積130餘萬平方米,其中廣場河流、公園50萬平方米,道路面積80餘萬平方米。
鍾山區是1987年底經國務院批准,1988年3月建立的市轄縣級行政區,距省會貴陽市254公里,位於貴州省西部六盤水市的中心城區, 是中國「涼都·六盤水」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信息和金融中心, 是西南川、滇、黔、桂、渝四省一市的「旱路立交橋」,處於滇黔兩省結合部、貴陽--昆明兩大城市的中心點,南(寧)-貴(陽)-昆(明)經濟區中心帶,是西南鐵路、公路交通的十字路口。東接省會貴陽,北鄰四川、重慶,南連廣西,南下出海,西可穿越雲南通往東南亞,區位條件十分突出。轄4鎮1鄉4個街道,63個行政村,50個社區,21個居委會,總面積478.84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50萬,有漢、彝、苗、白、布依、仡佬等31個民族。
鍾山區地理優勢明顯。西北與畢節地區威寧、赫章、納雍等縣相鄰,其餘區域與水城縣接壤。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800-2200米之間。最高點大灣鎮韭菜坪海拔2900.3米,為全省最高峰;最低點月照鄉獨山村扒瓦河谷,海拔1500米。全區屬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低緯度地區難得的避暑勝地。森林覆蓋率34.3%,自然風光絢麗多彩,奇山、秀水、怪石、異洞與人文景觀渾然一體,形成貴州西部喀斯特瑰麗奇觀。
鍾山區區位優勢突出,地處「涼都·六盤水」中心城區,是「攀西--六盤水地區資源綜合開發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畢水興經濟帶上經濟較活躍的地區之一,是一座以煤炭、冶金、電力、建材為主的新興城市。境內資源豐富,蘊藏著煤、鉛、鋅、鐵、銅、白雲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多種礦產,其中鉛鋅礦工業儲量178萬噸,居全省之首;煤炭工業儲量134億噸,素有「十里鋼城,百里煤海」之美稱。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緊緊依靠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圍繞既定的工作目標和思路,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新突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146.76億元,增長5.8%;財政總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為9.73億元和6.2億元,增長13.22%和22.3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1.65億元,增長22.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1.05億元,增長18.22%;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874元,增長16.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3116元,增長7.2%。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學需氧量削減率均達2%。全年共落實招商引資項目91個,實際到位資金24.83億元,增長26.1%。開發區財政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繼老鷹山鎮之後,黃土坡街道也跨入億元鄉鎮行列。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規劃六項主要指標中的四項。經濟強區建設排名從2006年的全省第八位躍升到第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