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山區縣如何發展工業

山區縣如何發展工業

發布時間:2022-05-24 12:21:35

Ⅰ 偏遠山區小縣城,能有什麼工業前途

不能一桿子打死!
誰說的偏遠的小山區的殯儀行業就沒有發展前途了?
就目前來說,省會城市的殯葬行業基本上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了,很難突破,恰恰是一些小山區的地方,殯葬前景無限!
關鍵是自己的心態,看自己願意從事這個行業不,殯葬是個行善積德的行業,是一個應該被社會所尊重的行業!

Ⅱ 中國山區面積廣大,發展經濟有哪些優劣勢條件開發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有利影響:
①我國山區面積廣大,森林、礦產、水力、旅遊資源豐富,所以在山區應大力發展林業,采礦業及旅遊業;
②西高東低,河流東流,東西向水運交通便利;
③東西走向的山地阻擋了冬季風的南下,南方冬季氣候溫和;
④青藏高原隆起使我國東部形成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⑤地形多種多樣,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平原具有發展種植業的優勢,高原具有發展畜牧業的良好條件,山區在發展林業、副業、旅遊業和采礦業等方面具有優勢。不利影響1、耕地面積少,不利發展種植業; 2、交通不便。要是我是投資家不看好梅縣,看好大埔,有水的地方可以發展船運,方便快捷.這就是為什麼梅縣電廠要搬遷的實際原因.梅縣的地方不好用,到處是坑坑窪窪,沒有大的平原.而且就相對而言,目前的梅縣東升開發區的污染不容樂觀.開發中最主要還是要考慮民生吧,治污放在第一位,效益第二,雙贏第三.幸福廣東當然要人民利益當首,不要還沒開始搞就被太子們吃喝玩樂光了,真希望梅州能發展起來,而不一定就必須在梅縣,梅縣不是發展工業的地方,而是客家文化的傳承地.又因為考慮到水運不方便及地勢不平坦可適當在平坦的興城\華城\大埔等地能充分利用天時地利的地理環境搞好工業梅州,解放思想而達到文化梅州,從而通過三縣的優勢帶動及幅射到其它四縣.那麼梅縣仍作為梅州的金融中心跟文化中心戰略,那麼從理解上來是可以實現的宏偉戰略目標.生態化、有機化、因勢而就。不要破壞現有的植被。看看離最近的城市有沒有購買能力。簡單理解就是豬、雞、魚加地方果類。不知道你的緯度。沒辦法說具體!簡單就這些。想發大財就要冒大險,那就是奇異動物養殖,胡亂種植草葯!說得不好你自己拿主意!

Ⅲ 山區在經濟發展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一、山區發展有以下的這些優劣勢:
1、優勢:淡水資源(70%)豐富,山區激流可以發電;森林和礦產資源、中草葯和動物資源豐富;地形復雜多樣,便於發展多種經營;環境受污染小,質量好。
2、劣勢:耕地面積小;地形崎嶇,交通不便;基礎設施建設難度大;信息交流不通暢;容易發生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

二、山區綜合開發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以改土為重點,大搞農田基本建設,努力提高山區糧食的產量:
(1) 是加快山區坡改梯步伐,加強中低產田的改造,大力建設高標准基本農田。
(2)是實施以山補田戰略,開展林農復合經營,開辟木本糧油等森林食品生產的新途徑,改善山區群眾食品結構。

2、以林果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不斷增加山區群眾的經濟收入。

3、以治水、修路、通電為重點,加強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山區生產條件,保障山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1)是重點發展投資少、見效快、覆蓋廣、群眾能直接得益的林果和經濟作物等種植業
(2) 是以草食性節糧高效型為重點,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和家庭副業。

4.積極發展能夠充分發揮山區資源優勢,又能大量安排剩餘勞動力就業的資源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加速山區產業化進程:
(1) 是著眼於群眾參與面大,群眾受益面寬,重點發展與林果、其它種植和養殖相關的加工企業;
(2)是立足於資源支撐面廣、有市場前景的特色優勢資源,積極培育縣級、區域骨幹龍頭企業和主導產業,實行貿工農一體化、產供銷一條龍。

Ⅳ 較大人口規模的偏遠自然村如何跨越式發展

Ⅳ 如何抓好貧困縣工業經濟運行調度

一是統籌安排,落實責任。將任務細化到各部門、各鄉鎮(街道)。同時,及時統計匯總各單位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及時通報、及時調度,切實幫助解決重點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力促重大項目多投快建。
二是保障資金,監督檢查。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單子,做好做足各項支撐工作。重點項目在資金撥付上優先考慮,同時加大對預算內投資項目的監督檢查,加大工業項目建設和工業投資的督查力度。
三是加大「增比進位」綜合測評工作。進一步深入分析指標的短板,加大挖掘力度,認真抓好統計工作,確保統計數據完整真實地反映發展實際。
四是加快小城鎮建設。加快城市固定資產投資進度及項目建設步伐,促進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建設。提高城鎮化質量,要做好「五防」:防城鎮化「拉美式陷阱」,避免脫離產業基礎的「過度城鎮化」;防城鎮化「快而不優」,避免「有速度無質量」的城鎮化;防止在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過度「邊緣化」,避免「半城鎮化」過高的社會代價;防過度利用「土地紅利」,謹防「城鎮化」變成「房地產化」,避免過高地價推高房價;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避免特大城市人口過度膨脹。

Ⅵ 平原農業縣如何發展工業經濟

由於接近東京圈的巨大消費市場,群馬縣的農業持續興旺,主要以養蠶、麵粉和稻米為主的農業轉向發展家畜和花卉。群馬縣的魔芋、黃瓜、蠶繭和蘑菇的產量在日本屈指可數。由於山區氣候比較涼快,宜於圓白菜,蔥,菠菜,大豆,茄子,西紅柿,山芋,舞茸,玉米和白菜等的生產,產量也居全國前列。另外,飼養奶牛,肉牛,養豬等的畜產業也占重要地位。 2004年,群馬縣生產量佔全日本前列的農副產品:第1位:圓白菜、黃瓜、蒟蒻芋魔芋、蠶繭; 第2位:酸梅、鯉魚、鮮菇;第4位:小麥、鮮奶;第5位:蔥、毛豆、山芋。 1945年後,伴隨著日本經濟的發展,以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群馬縣經濟也得到了高速發展。2004年工業產業所佔比例:運輸機器31%、機械11%、電子部品9%、食品類7%、電器類7%。大規模工業區以太田市和大泉町為中心的東部地區並成為該縣最大的工業聚集區。在伊勢崎市,伊勢崎紡織品、桐生市纖維紡織品和大田市針織品等,以及傳統紡織品和衣物相關的產業成為地區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大多數產業集中在群馬縣首府前橋市和接近東京圈的東部地區。

Ⅶ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如何發展

一、影響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經濟特徵

欠發達地區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一般認為,沿海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相對發達的地區,而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的地區。更確切地說,所謂欠發達地區,是指受歷史、區位、觀念等條件的限制和不平衡發展戰略的影響,相對於發達地區而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有著較大差距,但又有較大發展潛力、資源較為豐富、生態環境尚未遭到嚴重破壞,且隨著改革的深化、社會的發展和制度的創新,在新一輪經濟增長中有可能實現高速發展的區域。工業園區作為一種特殊的經濟活動地域空間,其成長和發展是多方面力量綜合作用的結果,欠發達地區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深受該地區經濟發展特徵的影響。

制約工業園區發展的欠發達地區經濟特徵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總量相對較小,工業總體規模小,經濟增長緩慢,政府財政收入相對匱乏,民間資本積累規模小,因此,資金、中高級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缺乏,該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僅僅依靠地方政府或本地區民間要素積累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然要藉助外部力量;

2.欠發達地區的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原材料、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十分豐富,供大於求,價格相對比較低廉,這些低成本要素優勢對那些土地和能源日趨緊缺的發達地區必然能夠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具有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經濟輻射、融入到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圈中的有利條件;

3.欠發達地區的區域內經濟發展往往存在著不平衡性,但也有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如一些區域中心城鎮,這些地區的區位條件優越、產業基礎較好、經濟實力較為雄厚,並以自身的特色產業為主導,形成了一定的發展規模。這些相對優越的條件必然為這些地方的工業園區成長和壯大提供強勁的內在動力,因此,促進區域內經濟協調發展,是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的重要戰略;

4.從制度特徵來看,一般而言,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建設起步較晚,配套改革相對落後,總體的經濟發展還處於模仿階段。由於制度決定了各種影響經濟發展要素的投入方向和產出效率,因此政府在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和義務,以彌補市場制度尚不完善的缺陷;

5.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社會文化和思想觀念的落後是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由於社會文化與思想觀念是該地區的人們在長期的生產、交往等實踐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共同價值取向,具有很強的區域特徵和穩固性,直接影響著人的選擇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積極引入新的思想和觀念,不斷增強該地區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逐漸改變原來制約區域發展的落後思想和陳舊觀念。

二、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思考

1.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
對於欠發達地區來說,先天的自然條件優勢仍是能否贏得競爭的首位因素。例如,優越的交通地理位置使得生產地接近原料產地或消費市場,從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豐富且價格相對低廉的自然資源、能源、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可為工業生產節約大量的生產成本。這些低成本優勢是吸引國外、境外及沿海發達地區眾多生產商入園投資辦廠的主要因素。這些地區工業園的東向發展模式概括起來有三種:

(1)吸入式。注重吸引周邊的資金、技術,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吸引外省的企業入駐工業園區。如淮北、宿州的東南部等地工業園區是以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依託本地資源深加工產業為主體的招商引資載體,藉助江蘇徐州經濟圈和連雲港等經濟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內外資源並重,加快對接,主動接受發達地區的輻射,迅速建立了工業化平台和城市發展新區;

(2)融入式。安徽東部的一些城市和地區,形成了與江浙等省的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局面,從基礎設施、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等方面融入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圈內。如合肥、馬鞍山、蕪湖、廣德等地區,區位優勢明顯,工業園區已經開始進入到東部工業園區經濟發展中,同時形成向省內各地區輻射的趨勢;

(3)移植式。在與江浙等省的地理條件相類似的地區,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條件具備的情況下,直接仿效東部省份的成功案例,學習和借鑒其園區的管理方式和發展模式,為安徽工業園區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新思路。如天長市綜合工業園區、滁州市汊澗鎮工業園區和銅陵有色金屬工業園區地處安徽東南部,緊鄰江蘇省,貫通蘇南、蘇北,屬中國最具活力的「長三角」、南京都市經濟協作區域,其園區的建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趨同於「長三角」經濟圈內的工業園區。

2.政府發揮積極作用,探究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

在工業園區的建設過程中,尤其是建設初期,政府不只是扮演政策制定者的角色,還是園區的規劃主體、基礎設施建設主體和管理主體,這就需要政府根據具體的區域經濟特點,探索和採用適合該地區的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和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

目前,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以政府管理型為主,也開始出現了新的管理方式。從安徽經濟發展的現實來看,大企業、大公司數量少,實力不足,引進大公司投資建廠的機會不多。因此,政府設立的行政管理仍為主要形式。但有條件的地區和產業也開始注重發展多種管理方式,鼓勵大企業、大集團組建聯合體,興辦工業園區,積極引進省外、國外的公司和社團來安徽興辦工業園區。安徽工業園區的管理方式開始由政府管理型向政府和企業混合型、企業管理型過渡。巢湖市富煌工業園由富煌集團自主領辦,這種「企業管理」方式與「政府管理」方式相比,在實際發展中具有很大的優勢。企業自我管理有利於園區內的招商引資,可以根據項目發展狀況,有針對性的吸引配套企業;也有利於整個工業園區的發展規劃,對將要進入園區的項目進行精心論證、篩選,選擇那些適合在該區發展的項目企業進園;還有利於對企業在園內的基礎建設、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做出合理的規劃、管理和整合;更有利於提高園內企業的運營效率,因為園內企業的溝通要比企業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有效。

3.充分利用內外兩個輻射功能,統籌區域間與區域內的協調發展

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經濟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民間資本不斷積累,產業結構也在調整和升級,大量製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製造業呈現出向欠發達地區進行梯度轉移的趨勢。資本、技術和人才特別是高級人才是欠發達地區最為稀缺的生產要素,成為工業園區發展的瓶頸。而這卻正是同外、境外和沿海發達地區的強項。此外,沿海發達地區工業園區起步早、發展快,創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如城市傳統工業復制型的蘇南模式、市場導向型的溫州模式、進口替代型的晉江模式等,為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借鑒素材。因此,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建立長期的經濟發展合作機制,不斷地進行資本、技術和人才的跨區域合理流動和補充,並以增強綜合承載能力為重點,以特大城市為依託,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帶動本地區的工業園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近年來,安徽實施東向發展戰略,並主動融入「長三角」經濟圈,隨著合寧(合肥至南京)高速、合滬(合肥至上海)鐵路的開通,從合肥到南京、上海等地只需一兩個小時的車程。安徽經濟融入「長三角」的步伐加快,其工業園區建設與發展充分發揮了江浙發達地區對皖的輻射功能,合肥、蕪湖、馬鞍山、巢湖、天長、滁州、廣德等地區的工業園區在東向發展戰略上走在了前列。

欠發達地區內部工業園區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有些地區工業園區發展相對較快。因此,要充分發揮內部優勢,做好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利用區域內發展較快的工業園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其他發展較為滯後的地區。安徽工業園區發展從空間分布上看,主要聚集在以合肥為中心的皖中、以安慶為中心的皖南和以馬鞍山、蕪湖和滁州為中心的皖東地區,初步形成了以合肥地區為中心輻射四周,東南部發展較快的基本態勢」」。安徽89個工業園區(開發區)共有32個分布在安徽東南地區及長江沿線,皖中地區以合肥、巢湖為中心共有39個,其餘主要分布在蚌埠、阜陽、亳州、宿州等皖北地區。從全省經濟整體來看,東部的發展快於西部,南部的發展快於北部。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差別較大,使得開發區、工業園區發展態勢不均。合肥地區和東南部發展較快,合肥位於皖中,貫通東西、南北,是省內交通樞紐,有著很好的地理條件優勢,工業園區建設較早,發展速度較快,並帶動了合肥四周的城市和地區發展,如六安、淮南、蚌埠、巢湖等。安慶以化工工業為依託,產業鏈發展優勢明顯,為園區建設提供了很好的產業基礎。沿江地區和皖東地區,馬鞍山、蕪湖、滁州、天長、廣德等地區,與東部的江浙聯系緊密,有著資金、技術、交通等條件的優勢。

4.鼓勵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

無論是發達地區還是欠發達地區,在其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般會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這些具有地域特徵的特色產業往往是該地區的支柱性產業,其發展速度較快,規模相對較大,發展趨於成熟。因此,立足於本地區,鼓勵發展地區特色產業,建設和發展具有地方特點的工業園區,是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的一個重要思路。在特色產業工業園區內,以特色產業為中心,發揮連帶效應,發展相關連帶產業」」。安徽各地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以地方特色產業為依託,並圍繞地方支柱產業,充分發揮地方特色產業、資源和環境的優勢,形成了特色工業園區。阜陽市潁州區工業園認真做好工業園區規劃,在整體布局上,堅持依託資源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學定位。潁上縣依託旅遊產業,突出綠色工業園區特色;阜南縣工業園憑借豐富的農產品資源,突出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潁州區工業園依託阜陽城區區位優勢,突出辦好高新工業項目;宿州市符離鎮政府於 2004年起開始興建符離集燒雞工業園,園區以符離集燒雞產業為依託,大力發展符離集燒雞的相關產業,連帶產生了養雞業、飼料業、包裝運輸業等產業連鎖效應,先後有六家企業入駐,由於這些企業規模擴大、技術含量提升,很快在燒雞同行中脫穎而出,產值利潤翻了幾番。六安市山區面積占據著很大的比例,因此,多年來,六安經濟主要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形成當地的傳統產業,如茶葉、蔬菜、板栗、蠶繭、山珍等農特產品的分布點多面廣。工業園區產業圍繞著地方特色產業,特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充分發展,形成連帶效應,這是安徽各地的工業園區經濟建設和發展的一條重要路徑。

5.更新觀念,完善內外製度,提高園區自我創新能力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欠發達地區的市場經濟制度日趨完善,工業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外部制度逐漸優化,因此,無論是體制上還是思想意識上的障礙都在逐漸減少,促進了園區的建設和發展。安徽作為欠發達地區,由於本身的資金積累和財政收入都十分有限,以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主要依靠政府投資,因此園區建設和發展的速度緩慢,規模很小,水平低。在市場經濟制度不斷完善的今天,全省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數十個項目同時投產,從選址、建廠到投產只需一年,大型項目也不會超過兩年。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雖還處於模仿階段,但政府也逐漸採用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業集群的發展模式。一些地方政府已經明確地將培育產業集群的戰略思想貫守到了園區建設的過程中。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是指在既競爭又合作的特定領域內,彼此相互關聯的公司、專業化供貨商和相關產業的企業以及政府和其他相關機構(如大學、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等)的地理集聚體。產業集群作為實現企業向有效協作轉變的組織形式,是降低園區內企業交易成本、構建良好創新環境、提升工業園區和區域競爭力的最佳手段」」。合肥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安徽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現有高新技術企業200餘家,分別佔全省和全市的35%和65%。形成了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與新醫葯、新材料等四大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培育了科大訊飛、凱立電子、陽光電源、美亞光電等知名企業,引進了微軟合肥技術中心、安徽移動、美的、榮事達、三洋等著名企業,並在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兩大領域形成了比較優勢。

欠發達地區工業園區在建成初期,憑借其低成本要素優勢和優惠政策,確實能夠獲得暫時的競爭優勢,為園區的起步創造條件。但是,優惠政策畢竟有底限且極容易在短時間被其他地區模仿而具有暫時性,因此僅僅依靠廉價的資源、能源和勞動力維持的優勢不是長久之策。隨著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日趨膨脹,要素價格也會持續上升,優勢便不復存在。在知識經濟的今天,幫助企業或地區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是知識和人才的存量,經濟增長的根源是知識的生產、擴散和應用,而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便是學習和創新。因此,培養、提高和強化學習和創新能力,成為園區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保證。

Ⅷ 中國是個山區廣大的國家,請寫出山區的開發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

我國山區的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69%。集中了全國90%的森林和一半以上的可利用草場,在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凈化空氣、防風固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國務院決定在全國開展山區綜合開發試點示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引導了各種生產要素投入山區建設,山區生產和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二是示範縣立足本地特點,建立適度規模的農副產品和林果基地,扶持發展相關的加工工業,縣域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三是縣域經濟發展速度明顯加快,綜合實力大大增強,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四是探索了我國山區建設和發展的路子,建設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帶動能力強…其有利的影響是: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因地制宜,發展農、林、牧等多種經營提供了有利條件;山區資源豐富,在發展林業、牧業、旅遊業、礦業等方面,往往具有優勢。

Ⅸ 山區資源縣如何發展經濟

這是個大題目,這里只能簡單說說。
1)對資源深入調查摸底。這個調查不是簡單的數據統計,還要考慮到人均資源佔有情況;資源動態發展前景;不同類型資源可能的轉化情況,例如,荒坡是一種資源,如果種上經濟作物,就變成另一種資源,如果建成放養的場所,又變成另一種資源。
2)分析資源在大經濟環境中的作用。資源在更大的經濟環境中才能顯現價值,有的資源可能主要對周邊地區有價值,例如風光資源;有的資源價值則可能輻射到更遠的地區,例如山區特產。
3)摸索怎樣使資源效益最大化。這個難度比較大,從效益和其他方面綜合考慮,怎樣把不同資源分類整合、規模化,以及怎樣使資源與市場對接,這些都是難度較大的工作,不了解具體情況,不好說。

Ⅹ 湖南山區如何發展經濟

農業是一個與自然條件密切相關的產業, 不同的農產品只有在適宜的土壤氣候條件下才能得到理想的品質和產量。湖南省自然條件 、生物資源具有多樣性,各山區應立足資源優勢, 發展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各地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也積累了許多獨到的生產技術和傳統工藝,應充分利用 。例如:湖南湘西由於山多 、竹子多, 因而抓好山地雞 、各種竹藝品、石器的發展 ;而郴州地區山坡地多, 氣候適宜 ,應抓好煙葉的發展,在湖南的煙葉主產區 ,郴州的畝產值和畝純收入屬最高的, 比其他煙區的畝純收入相對較高;而懷化地區各縣 、市及漵浦全縣由於氣候條件好 ,農戶都將養鵝作為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炎陵縣的山區是湖南竹筍的主要產區 , 竹筍也是該縣的支柱產業 ,更是眾多山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 。在短缺經濟時期,農產品主要是靠以多取勝 ,目標是高產 ,對優質等方面重視不夠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就是靠農產品的新、優、特 。新 ,就是靠新產品搶占市場, 拓展需求 ,引導消費。目前 , 湖南省各山區的糧食大部分是普通品種, 成本高、質量差, 遠不能適應市場多樣化的需求;畜產品也存在著嚴重的單一 、老化等情況 。因此 ,要提高市場競爭力, 就必須在品種的更新上下功夫。要求建立科學、完備的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 ,逐步改變農產品無標生產、無標上市和無標流通的狀態 ,盡快做到與國際標准接軌。

閱讀全文

與山區縣如何發展工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賓士商務備胎怎麼卸下 瀏覽:81
k3汽車電瓶多少錢 瀏覽:515
奧迪A645內飾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803
文科工業設計專業是什麼 瀏覽:777
工業園歸哪裡管 瀏覽:504
工業用地使用權期滿後如何延續 瀏覽:719
賓士轉向機用多久 瀏覽:560
汽車半軸是什麼材料 瀏覽:973
寶馬三系怎麼顯示幾擋 瀏覽:654
哪裡能看到汽車的藍牙 瀏覽:409
工業峰谷電怎麼用劃算 瀏覽:496
賓士店訂金交了不給車賠償多少 瀏覽:742
福建海聯工業園屬於哪個村 瀏覽:754
賓士r電瓶位置在哪裡 瀏覽:80
青州哪裡能修奧迪 瀏覽:196
瑞瑪工業投資怎麼樣 瀏覽:758
寶馬5系各個配置外觀怎麼區分 瀏覽:206
國產汽車排氣怎麼樣 瀏覽:683
黃山到杭州汽車停哪裡 瀏覽:864
賓士梅賽德斯鑰匙怎麼拿出來 瀏覽: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