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國防工業體系

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國防工業體系

發布時間:2022-05-22 23:07:18

1. 什麼是國防科技工業體系

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即國防科技工業系統,是指由國家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軍工電子和配套等行業組合而成的工業體系。主管部門為工業與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

國防科技工業已建構起覆蓋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軍工電子和配套等行業的現代化完整工業體系,成為國防現代化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成為武器裝備科研生產的骨幹力量,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先進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成為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的重要推動力量。

(1)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國防工業體系擴展閱讀:

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產業,是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是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對提升中國特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水平、支撐國防軍隊建設、推動科學技術進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戰略性高技術產業,涵蓋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電子六大行業和中國核工業集團、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中國兵器裝備集團、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中國十一大軍工集團。

2. 國防現代化對我國發展的意義

實現國防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面向世界,堅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建設一支有實戰能力的現代化軍隊為核心,大力發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把培養現代化人才放在優先地位;堅持改革開放,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國防現代化道路;

貫徹精乾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軍相結合、常規力量與戰略核力量相結合、國防實力與國防潛力相結合的方針。

充分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現代人民戰爭的優勢,在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和積累國防力量的基礎上,全面籌劃,協調一致,加速國防現代化的進程。隨著國民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水平將不斷提高。

(2)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國防工業體系擴展閱讀

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 ,完全是為了確保國家的安全、維護世界和平。周恩來總理1954年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現代化國防的號召。1964年第三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實現包括國防現代化在內的四個現代化奮斗目標。

經過不斷的努力,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國防科研與國防工業體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由過去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包括陸軍、海軍、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的諸軍種、兵種合成軍隊;

武器裝備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和發展,掌握了導彈核技術和空間技術,進一步增強了遏制戰爭的能力,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取得了偉大成績。

3. 為什麼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

1、現代的工業體系中,所有的工業總共可以分為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完整的工業體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2、按照工業體系完整度來算,中國以擁有39個工業大類,191個中類,525個小類,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舉的全部工業門類都能在中國找到。如果一家製造業廠商在中國打半小時電話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國家可能要半個月才能搞定。
接下來是美國,具體數據以前看過,現在找不到了,不過也應該佔有94%左右,然後是俄羅斯,歐盟,日本勉強算的上一個(主要是民用製造業體系)。
3、完整的工業體系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外競爭力和國防軍事力量。
在對外貿易競爭中,更完善的工業體系能夠減少工業配套生產成本,有利於生產質優價廉的產品,加強國內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優勢。由於全球化的影響,很多原材料、半成品、產品等從國外進口比國內生產更有優勢,所以保持一個完全100%的工業顯的沒有必要,反而會加重產品的成本。這就是除中國外其它國家工業體系並不絕對完整的原因。
一個100%的工業體系,其最大價值體現在戰爭中,能夠自主生產一切戰爭產品而不會被外國卡脖子。在小國和大國的戰爭中,大國完全可以以少數尖端的產品就消滅小國,但是在大國之間的戰爭,尖端技術的差距還沒大到一方完全無力反抗,所以在這種時候,能否大批量快速的生產中端武器,比慢慢生產少數昂貴的高端武器更有現實意義,例子可參見德國和蘇聯的坦克大戰。
從二戰結束以來,世界就是白人占統治地位,壟斷全球最大數量的資源和利潤,中國在這個國際體系中,就是一個異類。共產黨有一句話「以斗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退讓求和平,則和平亡」。中國不但先後和美蘇兩個發生過軍事沖突乃至戰爭,甚至遇到蘇美兩國制定共同瓜分中國的情況,所以亡國的危險時刻勒在中國的脖子上,一個絕對完整,不求外人的工業體系,就成了中國最現實的選擇。
當然,到現在,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對中國的價值還是很大的,對中國的產業升級有重要意義。就算是各種被人詬病的高精尖產品,中國的技術能力很多也是排在全世界前幾名。落後與先進,要看跟誰比,更別說中國技術追趕,並購的速度那麼快。
為什麼完整工業體系對一個國家如此重要。這是因為,如果工業體系對外依賴,那麼這個國家的整個經濟體系在沖突中,就有可能受到嚴重的損害。

4. 為什麼建設現代化國防,應重點發展國防工業和國防科技

國防科技工業作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是一個國家國防現代化的重要工業和技術基礎,也是一國國民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可以說,一個國家的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水平,不僅影響到該國的軍事安全,而且還影響到該國的科技與經濟發展。縱觀當今世界發展格局,不難發現,凡是國防科技工業搞得好的國家,大都是軍事、科技、經濟強國。我國是一個有著十三億人口的大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論從軍事上、還是從經濟上談,我們都稱不上世界強國。不是世界強國,就意味著在軍事、科技、經濟各個戰場處處被動挨打。因此,我們應大力發展我國的國防科技工業,努力做好我國國防科技轉型工作。

5. 我國推進國防現代化的目的是什麼

科學技術現代化是國防現代化的關鍵。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特徵。在軍事上,科學技術成果的廣泛應用,不僅大大提高了武器裝備的性能和威力,同時也促進了軍人科學文化素質的大大提高。科學技術已經成為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防現代化是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的綜合體現,科學技術水平是衡量國防現代化程度的主要標志。國防現代化的需要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當代重大科技的研究開發,特別是高科技的研究開發,不僅投資多、周期長、風險大,而且需要知識、智力的高度密集。只有在這些方面具有獨特優勢的國防實力,才最有條件承擔。國防現代化的需要,支持了最前沿科學的研究與發展,使最新的科學技術首先在軍事上取得突破與發展。如現代核能技術、信息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高技術成果,都是隨著國防現代化的需要而迅猛發展起來的。
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人力資源,有較完整的科研和現代工業體系,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有光榮的優良傳統和可以依賴的人民軍隊,已經具備了國防現代化的良好基礎。中國有2萬多公里的陸地邊界線和1.8萬多公里的海岸線,有眾多的經濟中心、軍事要地和政治文化中心,需要具備全方位、大空間、多功能的國土防衛能力,要有為維護世界和平,與中國國際地位相稱的國防力量。實現國防現代化,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面向世界,堅持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建設一支有實戰能力的現代化軍隊為核心,大力發展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把培養現代化人才放在優先地位;堅持改革開放,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國防現代化道路;貫徹精乾的常備軍與強大的後備軍相結合、常規力量與戰略核力量相結合、國防實力與國防潛力相結合的方針。充分利用有利的國際環境,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現代人民戰爭的優勢,在著眼於增強綜合國力和積累國防力量的基礎上,全面籌劃,協調一致,加速國防現代化的進程。隨著國民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現代化水平將不斷提高。
國防現代化是中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之一。中國國防現代化的主要內容有:
①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運用正確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指導原則。
②實現武器裝備的高度機械化、電子化、自動化、標准化、通用化、系列化。③把國防教育提到戰略地位,培養在政治、軍事和科學文化素質上適應現代戰爭要求的國防建設人才。
④建立現代化的軍事指揮系統和國防工程設施。
⑤後勤保障現代化。
⑥實行科學的編制體制和兵員動員制度。
⑦建立先進的和相應規模的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體系。總的要求是要在現代條件下,賦予人民戰爭以現代化內容。
現代化的國防是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的綜合體現。實現國防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國民經濟建設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基礎。要實現國防現代化必須首先把國民經濟搞上去。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是為了抵禦外來侵略,保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國防現代化建設,已逐步建立起比較完整的國防科研和國防工業體系,武器裝備已有較大的改善,中國人民解放軍已由過去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包括陸、海、空軍和戰略導彈部隊的諸軍種、兵種合成軍隊。隨著國民經濟和國防科技的向前發展,國防現代化水平將不斷提高。

6. 為什麼要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這是因為:
(1)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充足的人力資源,有較完整的科研和現代工業體系,有光榮的優良傳統和可以依賴的人民軍隊,已經具備了國防現代化的良好基礎。

(2)國防現代化是中國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的目標之一。

(3)現代化的國防是最新科學技術成果的綜合體現。

(4)隨著國際格局的發展,國家銨全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多變性進一步增強。世界軍事變革的大潮促使各國的軍隊加速轉型,打造新型的軍事能力成為全球范圍軍事領域的普遍選擇。因此,我們要牢記「忘戰必危」,強化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和發展意識,瞄準未來謀劃懾止戰爭的有效手段。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的新要求。

7. 我國為什麼在加強經濟建設的同時還要大力加強國防建設

原因如下:

國防意識是一種自覺維護民族和國家利益的集中展示,是民族精神和國民素質的全面體現。長期的和平環境容易使人產生鬆懈麻痹思想,淡化國防意識。在維護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應加大國防教育力度,引導廣大幹部群眾樹立「大國防」觀念,牢記「天下雖安、忘戰必危」,不斷增強關心國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全社會參與國防建設的良好氛圍,為培育戰斗精神提供有力的支撐。世界軍事變革風起雲涌,對我國而言,安全和主權永遠是第一位的,中國是世界上所有國家中周邊環境最復雜的國家,也是面臨的安全威脅多元化的國家。充分認識和准確把握形勢任務發展,強化大國防觀念與全民國防教育就尤其重要.

當今世界風雲變幻,雖然和平與發展已成為世界的主流。但是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民族沖突不斷,在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各種勢力的斗爭日趨激烈,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仍然存在,世界並不安寧。在新的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步伐不斷加快,改革不斷深入。在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同時,面臨的國防壓力也不斷加大,部分西方大國不願看到中國的強大,想方設法阻擾中國的前進。作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學校,必然要為新世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好人才的准備,加強國防教育,增強國防意識,從小樹立青少年報效祖國的意識,培養保衛祖國的強大後備軍,是我們教育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強國防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國防意識,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它關繫到國家安全和民族前途,關繫到青少年能否成為祖國和人民所需要的合人。 俗話說,「國無防不立,民無兵不安」。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國家的生存與發展,離不開國家的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安全統一和穩定。無論是確保國家的內政不被干涉、主權不被侵犯、領土不被分割,還是實現祖國統一,促進國家的長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樂業,都不能沒有強大的國防。 在中學階段適時進行國防教育,是黨中央的一項英明決策。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必須在完成科學知識傳授的基礎上,有的放矢的開展國防教育系列活動,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隱伏危機的戰略地緣環境迫切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來彌補。首先來看看我國的國防歷史。大家都知道,古代有四大文明古國:巴比倫、埃及、印度、中國。但是到現代碩果僅存的國家也只有一個中國了。巴比倫是徹底地消亡了。埃及和印度雖然還作為國家存在著,但是,統治著它的民族早已經象走馬燈一樣換了又換。因為其他三個文明古國只具備發展文明的必要條件,水源充足、植被茂盛、資源豐富,但是缺乏必要的地緣戰略優勢,優越的資源條件反而被其他民族垂涎三尺。唯獨只有中國,在古代交通條件有限的情況下,東靠大海,西倚高原,南接從林,北臨沙漠,在中華文明的萌芽時期提供了一個天然的安全屏障,使中華文明在一個相對優越的環境里發展繁榮。從沒有發生過大規模的兩種不同文明的激烈碰撞,偶然有周圍的匈奴、吐蕃、鮮卑族騷擾滋事,但都不足為大患。唐宋以後,文明相對成熟,實力相對強大。因此當中國強大的時候,就趕跑他們(驅逐匈奴,怛羅斯戰役),在相對積弱的情況下,就用優勢文化來同化他們。較好的地理位置,從客觀上保證了文明的蓬勃持續發展(類比於近現代美國的對該國在兩次大戰成為第一強國的事例)。與歐洲無數城邦小國在匈奴西遷帶來的一波又一波的種族遷徙和外族入侵中煙飛灰滅比起來,簡直就象是世外桃源一樣。

但是到了近代,對我們有利的戰略環境就發生了變化。隨著歐洲工業化的推進,蒸氣機、火炮的發明,原來是我們的安全屏障的大海、長城,現在可以輕而易舉地逾越。而當時的清政府並沒有及時地意識到這一點,沒有及時擴充軍事實力來彌補戰略地緣缺陷,確保國防水平,因此(以前海上的小患也有,例如唐朝的白江口大戰、明朝的倭寇)從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的百餘年內,西方列強跨(海)洋而來,光從海上入侵中國就達470餘次。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荒原、荒無人煙的興安嶺、雄偉的萬里長城,再也擋不住俄羅斯人侵略的腳步。前前後後,中國一共簽訂了700多個不平等條約,賠款8.2億兩白銀,還讓俄羅斯搶去了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大規模入侵,小日本跟著西方列強進來搶劫,拿了我們的錢,發展了國力,造好了槍炮,回過頭來再次發動侵略戰爭。全國人民發動起來,通過六年局部抗戰、八年全民抗戰,總算熬到了打贏,國家損失6000億美元,傷亡了3500萬人。

只有國防實力強了,確保周邊環境安全了,國家才能興盛(漢唐盛世,都有對外用兵,亡於內亂);國防實力弱了,周邊安全環境就不安全,就會引狼入室,被外敵侵略,國家就容易滅亡。

接著看看我國現在的周邊安全形勢。中國目前的周邊安全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國的全球戰略所影響而導致的。在整個冷戰時期,中國僅僅是美國的一般威脅對象。蘇聯解體後,美國逐步把對中國的威脅擺到了國家安全戰略的首選對象。首先,美國認為,中國的崛起是21世紀"最具挑戰性的重大事件","將對美構成日趨嚴峻的挑戰"。其次,中國作為亞太地區舉足輕重的國家,位於亞洲大陸的中心地帶,扼守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前沿,地緣位置十分重要。遠在北美的美國,只有控制了中國,才能更好地控制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美國過去對台灣的軍事控制等,都是這一戰略圖謀的展現。只是由於冷戰時期美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主要對象是蘇聯,使美國無暇全力東顧,影響了美國對中國實施戰略包圍的力度和進程。冷戰結束後,美國在軍事上重點防範中國的戰略日趨清晰,同時通過各種手段,加緊構築圍堵中國"戰略包圍圈"的進程。

當前中國的地緣政治格局,在歷史傳統的因素外,再加上美國直接或間接的作用,呈現了如下特點:

1、中國在亞洲諸國中鄰國最多、地緣矛盾最多、最復雜。中國周邊共有鄰國20個,其中,我國陸地邊界2.28萬公里,接壤15國,大陸海岸線長1.8萬公里,隔海相望6國,涵蓋了各種地理條件。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惟一沒有實現統一的大國,多年來,又是與別國領土爭端最多的國家。盡管近年解決了部分爭端,但是,仍存在著復雜的領土和領海糾紛。中國與俄日印3大戰略主體共處,掣肘因素頗多。俄國處於經濟持續恢復階段,普京加強集權、重振軍備,國力日漸發展,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國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中日搖擺、北方四島的運籌)。日本重新武裝步伐加快,1999年的"周邊事態法"將中國大陸、南海和台灣等納入防衛視野,2000年,決定組建對付"中國海軍艦艇的活動"的"護島部隊",2004年確認中國為"安全威脅",實現了安全戰略從"防禦型"向"進攻型"的轉變,最近在釣魚島、東海油氣田、大陸架劃分等方面與我糾葛不斷,由於小泉任首相後第五次參拜神社,蓄意挑釁,中國外交部宣布推遲日本外交大臣23日訪華的計劃。印度於90年代初及時調整國家安全戰略,明確提出在21世紀爭當世界一流強國的目標,為此,實現了軍事戰略由80年代確立的"區域有限威懾"向"區域全面威懾"的轉變。

2、新型核力量在我周邊崛起,既對我構成威脅,又成為引發連鎖反應或外來干涉的現實條件。印、巴兩國相繼擁有核武器後,2002年底,朝鮮宣布解除核凍結,退出《核不擴散條約》,重新啟動寧邊核設施,向核俱樂部邁出新的一步。從長遠看,上述三國同為我近鄰,盡管三國與我關系親疏不同,但是,其共同之處是:它們擁有核武器都是對我國安全的直接威脅。從近期看,三國對我的安全意義異曲同工。首先,印巴擁有核武

器使之成為雙方敢於沖突的後盾。雙方的任何沖突既直接影響我國利益,又可能引入外來勢力介入與干涉從而破壞我國西部脆弱的安全基礎。其次,布希宣布朝為"邪惡軸心"後,朝鮮的危機感加重,朝鮮此時加速核武裝進程將使半島局勢隨時惡化,可能提前引入美國對朝鮮半島的干涉。美朝較量直接關繫到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美朝強硬政策的任何非理性發展都將使我直接面對美國的軍事力量。

3、美國強行切入中亞使我國首次在陸地直接面對美軍事力量,對我東西海陸威脅已成現實。登陸亞洲大陸一直是戰後50年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朝戰、越戰曾延緩了美國強行"登陸"的企圖,但是,"9·11"事件使美國借阿富汗戰爭,率領北約插入了歐亞大陸的心臟,佔領了亞洲諸大國惟一的聯絡區,扼制住了亞洲最後的"能源希望之地",掌握了控制周邊國家經濟發展節奏的主動權,從而實現了瞰制中俄印巴伊等亞洲大國的目的。美軍佔領阿富汗後,在我西部埋下貼身隱患,同時沿著中東經中亞、東南亞到東北亞的"不穩定弧形地帶",建立穩固的軍事存在。使我在東西南三面受敵,我陸上防禦首次直接面對美軍事力量,美國對華已構成直接威脅。

4、固有的安全疾患隱性發展,亞太國家與美國聯盟復甦,我國安全"東急西重"現象突出。我國固有的周邊安全問題一直是"多項並舉"。一是台獨勢力的惡性發展。美台軍事關系的躍升助長了台獨勢力的發展,增加了祖國統一的變數。二是南沙及其海洋國土被蠶食。美國軍政官員有關南沙群島的表態、與有關國家頻繁的海上軍事演習直接威脅著我對南沙的主權訴求。三是國內搞獨立的組織隱性發展,戰略對手肢解中國的意圖陰魂不散。橋本龍太郎公然要把中國分裂為七塊,表示:"中國必將是一個分裂的國家……我熱切期待著中國的崩潰。"美國一位著名學者寫道:"中國在新疆的麻煩,對美國是一個誘惑……只有當新疆穆斯林分子走武裝斗爭道路時我們才能利用它。"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現有的安全隱患將因美國的介入而惡化。首先是冷戰後亞洲地區的"聯盟戰略"經過調整已再次復興:美與東盟有關國家的軍事聯盟正在復甦;美日聯盟向共同參戰邁出新步伐。其次是美印、日印關系的發展從軍事交往切入,這種權宜之計的合作對華只有負面影響。再者,美日在台灣問題上的默契成為解決台灣問題的最大變數;美印在西藏問題上的合作也達到了默契的程度;日印合作在地緣和領土問題上構成了對我國最佳的斜線戰略牽制。

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的實現需要強大的國防實力作支撐。任何一個國家的崛起,都不可避免地會引起周邊國家的關注。西方有些政治家和戰略家認為:"迅速崛起的大國幾乎無一例外都是肇事者"。為什麼,爭奪資源、市場、財富。

有人認為,現在中國只要一門心思發展經濟,一切困難就會迎刃而解。但歷史的經驗並不支持這種看法。中國是早期世界財富增長中心之一,中國的經濟在1700年佔世界GNP的23.1%,接近整個歐洲的水平,1820年中國GNP佔世界的32.4%,大概是同期整個歐洲的1.2倍,但結果是20年後就被英國打敗了。1890年中國GNP佔世界的13.2%,是同期日本的5.3倍。但五年後即1895年中國又讓日本打敗了。歷史上東西方貿易使通往歐洲的阿拉伯半島的人坐擁財富。11世紀開始西方人發動了持續兩百年的十字軍東征,軍人先行,商人緊跟,結果是阿拉伯半島的商路及其運轉的財富便移到義大利人手裡。義大利成了西方世界財富增長的中心。後來西班牙通過世界殖民掠奪而崛起,在掠奪中成為歐洲最富有的國家。1588年英國與西班牙海戰,西班牙戰敗,此後世界的財富增長中心就移向英國。美國在抵抗英國殖民和封鎖中崛起,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歐洲衰落中成為新的世界財富增長中心。

參與全球能源分配和保證能源通道暢通是國家崛起面臨的迫切問題。中國是資源消耗大國,國內資源的大量消耗使中國對國際資源的依賴日益嚴重。據統計,到2010年,國內石油、天然氣、富鐵、富錳、銅等10種礦產已不能保證並需長期進口,鉻、鈷、鉑、鉀鹽、金剛石等嚴重短缺。到2020年,對經濟發展45種礦產資源中可保證經濟發展需求的只有5種。中國更是能源消耗大國,2004年,中國能源消耗量佔世界年度能源消耗總量的佔5.7%。(美國25.7%,日本7.7%)。我國國民經濟以年均9%的速度增長,能源消耗也直線飆升。1993年起,我國從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轉變為石油凈進口國,從2000年開始,年均增長11.69%。2005年原油消費需求約為2.7億噸,而國內產量僅為1.7億噸,需要進口量達到1億噸左右。

地球上能源的儲蓄量是有限的。世界各國都把能源保障作為支撐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的重要因素來考慮。就美國而言,正是由於其消耗量佔世界年石油消耗總量1/4,才保證了美國各方面超強發展,維持這一消耗量,是維持自己的超強地位的基本保證。日本是個小國,以7.7%的消耗量已經居世界經濟第二大強國,石油需求已經趨於飽和。而我國目前達到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石油消耗量就已經居世界第三,若保持目前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即使僅僅是中等水平、相對全面、相對平衡的小康,石油消耗量也將是驚人的,保守的石油需求量將達到5億噸。由於國內資源不足以支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此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國際資源分配,必將對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發展形成挑戰。僅此一點,牽制中國的發展速度,為中國的發展製造摩擦,將是美國長期堅持、不會動搖的戰略。我國目前能源進口的主要來源是中東地區。去年我國原油年進口約為9000萬噸,65%以上來自中東(非洲、中美洲、俄羅斯)。但是美國自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後,軍事力量第一次對中東富油區實現了直接控制,可以隨心所欲地影響我國的石油供應。同樣的,中國軍事力量對於運輸這些石油必經的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鞭長莫及。誰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印度洋,誰就把手放在了中國的戰略石油通道上,誰就能隨時威脅中國的能源安全。美國部署在阿拉伯海和波斯灣的航空母艦戰斗群,印度游弋在馬六甲海峽西口和印度洋上的特混艦隊,日本蠢蠢欲動的海外派兵和大得離譜的"直升機驅逐艦",以及出沒在東南亞海域的現代化海盜,無不構成對中國石油供應的壓力。來自非洲、拉美和東南亞地區的油氣供應同樣要依靠漫長的海上運輸。而中國的海上力量卻連南海盡頭的曾母暗沙都很難連續巡邏。十年前美國海軍在印度洋攔截中國商船的"銀河號"事件,就使中國軍方怒火萬丈卻毫無辦法。十年後的今天,局勢並未得到根本的改善。過份薄弱的國防力量客觀上已成為制約中國對外經濟命脈、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短板。

大國必然要有與之相應的安全邊界和外延空間。美國的利益邊界是非常大的,覆蓋全世界,因為它的利益已遍布世界。我們的利益雖然也捲入世界,但是我們的利益邊界基本上就沒有出中國的主權邊界,這是我們長期的本土防禦的國防觀念造成的。事實上,全球化應該也包含自衛手段的全球化,利益走向哪裡,我們的自衛手段就應該走向哪裡。我們國防不應僅注重邊界安全,更要注重利益安全。(銀河號、駐南大使館)我們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不用武力來打開市場,掠奪資源;但是需要國防力量來保衛全球化范圍內的國家利益。

保護海洋資源事關到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利益。21世紀,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世界各國繼續發展的主要支撐點。沿海國家維護海域主權將是國家之間發生沖突的導火線。我國已經把發展節約型經濟、發展循環經濟作為應對能源危機的重大國策之一,加快了能源革命的步伐,以緩解對世界能源需求的壓力。但繼續保持對世界能源一定的需求量和保護、開發海洋經濟專屬區,仍將是實現中長期發展目標的基礎性戰略環節。 即使依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的劃定,我國可擁有300萬平方公裏海洋面積,可管轄海域面積與大陸面積之比也僅為0.3,是世界沿海國家平均0.94的1/3。(與我國海洋接壤的國家,日本超過11,菲律賓6.31,朝韓2.17,越南2.19。)我國人均海洋面積僅0.0029平方公里,是世界沿海國家人均海洋面積0.026平方公里的1/10。由於我國是人

均擁有的資源低於世界平均值的國家,因此合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是確保我國保持增長速度的關鍵,也是降低資源對外依存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必需。因此,捍衛我國領海及海洋資源權,極具戰略意義。

日本也是低資源的國家。目前的資源消耗對外依存度高達90%。使日本經濟隨時處於高危狀態,使日本對海洋資源極度重視。1996年6月,日本國會通過了《關於排他性經濟水域及大陸架的法律》,主張"其超過部分以中間線為准"的"等距離中間線"原則。不僅將釣魚島完全劃在了日本國主權范圍,而且向中國領海方向推進了數十海里,為日本今後以捍衛領海為名發動戰爭提供法律支撐。中日兩國海面距離最近處不及360海里。按各自200海里作為本國管轄的經濟專屬區,也有40海里的爭議海域。中方依照《聯合國海洋公約》的大陸架理論來劃定,與日方提出的"等距離中間線"原則存在重大分歧。這將成為海域管轄權紛爭的焦點。東海油田的發現、發掘,使日本的海洋擴張行動進一步升級。日本認為,我國東海蘊藏有60至70億噸的石油和天然氣,相當於黑海油田的儲存量,是第二個中東。如此誘人的寶藏,日本豈會輕易放手。日方早已單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行動,釣魚島爭端、東海石油開采爭端、日台海域爭端,僅僅是開始。日本國內右翼分子的戰爭嚎叫早已甚囂塵上,擴張野心昭然若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是千年來被反復證明、顛撲不破的真理。只有保持足夠的憂患意識,看到面臨的種種威脅,才可能有勵精圖治、奮發向上的勇氣和決心。總之,在新世紀初葉,可以預見,只要我們高度重視對大國防觀念與全民國防教育,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就一定能夠得到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們的國家就一定能從容應付可能發生的各種意外情況,從而確保在未來的軍事斗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要把我國發展成經濟、國防實力雄厚,能夠對世界事務擁有決定性發言權,具有抑制戰爭、維護世界和平的全球性強國。

8.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其間,為什麼要重點發展重工業

1、國家剛剛建立不久,為了以防和應對帝國主義的外來侵略,鞏固國防,滿足國家戰爭的戰時需求,這是軍事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新中國剛剛建立在國際上僅僅得到了蘇聯的支持,為了不被孤立,新中國暫時與蘇聯結盟,接受蘇聯的一部分發展模式,把自己變成蘇聯的「社會主義小兄弟」,從而能先在國際上穩住腳跟,再圖發展,這是政治原因;

3、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力量十分不有限,集中力量只能優先發展一種產業。而幾千年來中國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輕工業從清末開始也有一定的基礎和規模,就是重工業幾乎沒有,因此如果再不發展重工業就沒有一個初具規模的工業體系,就更不能發展好經濟。而且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之下無論從軍事、政治方面都是指向重工業,是最迫在眉睫的,這是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根本原因。

拓展資料: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第一個五年計劃,簡稱"一五"計劃(1953-1957),是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9. 國防工業的發展意義

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展國防工業是為了反對擴張與侵略,保衛領土完整和獨立安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中國僅有一些生產輕武器和彈葯的小型工廠。建國以後,國防工業從小到大、從低級到高級、從仿製到自行研製,逐步建立了一個門類比較齊全,具有一定的教學、科研、試制和生產能力的國防工業體系。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一貫反對霸權主義,自己不會也不可能參加軍備競賽。中國根據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合理地安排國防工業所佔的比重,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國防工業。在必要與可能的情況下,也引進國外先進的軍事技術。同時,本著「軍民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國防工業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使國防工業既能為國防現代化服務,又能對國民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國防工業體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拉薩哪裡有汽車配件市場 瀏覽:871
賓士商務備胎怎麼卸下 瀏覽:81
k3汽車電瓶多少錢 瀏覽:515
奧迪A645內飾什麼顏色好看 瀏覽:803
文科工業設計專業是什麼 瀏覽:777
工業園歸哪裡管 瀏覽:504
工業用地使用權期滿後如何延續 瀏覽:719
賓士轉向機用多久 瀏覽:560
汽車半軸是什麼材料 瀏覽:973
寶馬三系怎麼顯示幾擋 瀏覽:654
哪裡能看到汽車的藍牙 瀏覽:409
工業峰谷電怎麼用劃算 瀏覽:496
賓士店訂金交了不給車賠償多少 瀏覽:742
福建海聯工業園屬於哪個村 瀏覽:754
賓士r電瓶位置在哪裡 瀏覽:80
青州哪裡能修奧迪 瀏覽:196
瑞瑪工業投資怎麼樣 瀏覽:758
寶馬5系各個配置外觀怎麼區分 瀏覽:206
國產汽車排氣怎麼樣 瀏覽:683
黃山到杭州汽車停哪裡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