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對工業革命有什麼認識

對工業革命有什麼認識

發布時間:2022-05-22 20:03:49

『壹』 談一下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不少於300字

工業革命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十八世紀後半期,在英國的進展已經很顯著了。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隨後向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大陸傳播,19世紀傳至北美。一般認為,蒸汽機、煤、鐵和鋼是促成工業革命技術加速發展的四項主要因素。英國最早開始工業革命也是最早結束工業革命的國家。

『貳』 談談個人對工業革命的認識拜託了各位 謝謝

工業革命,把原來較為落後的手工、農耕等行業轉變為以機械為動力的生產方式,在社會上引起一場巨大的變革,使生產力大大提高,使資產階級更強大富有,促進了當地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及其他行業的發展!

希望採納

『叄』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啟示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啟示
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們擺脫了靠人力和蓄力進行勞作的方式,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同時第一次使人們征服了時間和空間,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為可能並且在時間上得到大幅度的削減。同時這一階段使世界統一了起來,因為工業革命需要的資源和勞動力是可流動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國人在中國這個資源豐富、勞動力不缺的國家開設工廠,發展產業。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中國認識到發展經濟必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一、發明機器的大都是具有實踐經驗的工人和技師,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二、首先發生在英國,以英國為中心緩慢向周邊地區擴展。

三、英國首先完成工業革命,法美其次,德意日俄尚未完成 。

四、工業革命開始於輕工業部門,紡織,機器製造,冶金,採煤,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為資本主義工業的五大支柱。

『肆』 工業革命有利也有弊,談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6分)要求:觀點明確,層次清楚,有理有據。不少於一百字


工業革命的作用,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通過工業革命,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但同時,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大量工廠的出現,帶來了工業污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命安全。

『伍』 工業革命不僅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深刻的技術革命,同時也影響和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人類歷史上起到劃時代的影響。
首先,人類度過幾百萬年以改進工具為標志的物質時代,從此跨入能量時代。
其次,第一次工業革命是近代科學革命的物化。一般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與科學無關,是工匠經驗的積累,實際上,工業革命中大量應用了力學知識,表現在紡織機械的改進,也表現在瓦特對蒸汽機的改進中,如行星式齒輪裝置以及威爾金森用鏜床加工汽缸,等等。工業革命的關鍵一步即瓦特蒸汽機的發明過程中應用了潛熱概念。因而應該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幾千年積累的工匠經驗和當時科學知識的結合。更重要的是,近代科學革命在觀念上認為人是機器,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則在實踐上把人轉化為機器,從而激起反科學浪潮。
第三,由工業革命而興起的工業體系給傳統的農業文化以極大的沖擊,在人的觀念和價值體繫上造成深刻的變革,逐步形成了工業文化。
第四,第一次工業革命也是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的一次偉大實踐。人類的行為受兩方面影響,其一是客觀受動性,受客觀因素的制約;其二是主觀能動性,克服客觀因素的制約。正當人類的腳步遇到障礙難以前進之時,18世紀的一位工程師寫道,「一滴水化為蒸汽,把人類的疆域推向無窮的邊緣」。人類目睹了自己的力量,力量即用於征服自然。從此置客觀受動性於不顧,主觀能動性急劇膨脹。不僅在認識上,而且在實踐上沿著天人分離的道路越走越遠,終於釀成當代的一系列危機。人對自然的征服與掠奪也是反科學思潮的批判對象。
最後,正是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西方國家的國力迅速強盛,對爾後200年的世界歷史產生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普里戈津的耗散結構理論說明環境輸出負熵對於系統進化的重要性。工業革命之前的地理大發現為西歐的騰飛做了准備,工業革命之後,世界在總體上分為兩部分:系統與環境。率先工業化的國家即是系統,殖民地和落後國家即是環境,後者向前者輸出「負熵」:原材料、勞動力,甚至戰爭賠款,前者輸入到後者的是商品、鴉片,甚至軍隊。從某種意義上說,今日世界南北格局的差異即源於此。至今,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還要以極大努力才能改變這種格局。

『陸』 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認識

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這場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大為提高,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促進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在工業社會中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興起;開始了城市化的進程;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技術傳播到各地,沖擊著舊制度、舊思想;東方從屬於西方,殖民侵略導致了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工業革命對社會的改造作用,常常超過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樣出現強烈的沖擊波和引起局勢的大動盪。生產力的超乎人們意料的大發展,工廠製取代手工工場的巨變,展現出資本主義社會機制的一種新的而貌,帶動著整個社會快速地演變。幾十年下來,就使得以農業與鄉村為主體的經濟體制變成了以工業與城市為主體的經濟體制,大規模地改變著人的生活和國家的經濟地理狀況。新城市的興起,舊城市的改觀,人口由農村流向城市的大趨勢,國家向城市化社會邁進的走向,工業產值遠遠超過農業產值的現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處其境的普通人和當政者大為驚訝,有悲有喜,但卻只能去適應,決計無法阻攔。
這種全面深刻的社會變化,說到底就是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轉向工業文明的表現,後者比前者更加顯露出創造與進取的精神,奮力競爭的意識,更具有挑戰性。它以不可逆轉的氣勢,改變著人們的傳統習俗、價值取向,乃至擇業的標准。在這個社會轉折的進程中,伴隨著嚴重的剝削與壓榨,「幾家歡樂幾家愁」的狀況甚為鮮明。於是,社會結構、階級結構都發生了變化,組合成一些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這兩大階級的形成。
工業資產階級比起工場手工業時期由商人組成的資產階級,有著更強的進取精神和在自由競爭中求發展的意識。它以使用機器的產業為依託而取得的成就,也遠非舊日的資產者所能比擬。工業對農業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勞動力的容量,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都使資本主義在世界歷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變著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力量的對比。19世紀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和改革風起雲涌,席捲全球,到世紀中葉就初步形成了資本主義的世界體系,正是這種歷史巨變的體現。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會制度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讓位給資本主義。
無產階級即產業工人的隊伍,是又一個全新的社會利益群體。它與過去的手工工場工人不同,沒有小塊土地,沒有傳統的生產工具,也不帶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純然的僱傭勞動者。使用機器生產的勞動條件和由機器聯結的集中勞動環境,使他們具有了集中、團結、紀律性強的特點。為時不久,他們就逐漸意識到了自己這個群體是同命運和具有共同願望與要求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階級意識,知道自己屬於同一個群體。後來經過科學理論的引導,才會體會到階級覺悟的概念。當然這只是那些先進的工人。工人作為一個社會群體起來斗爭,爭取自己的利益和社會地位,從而形成為一股歷史潮流,為世界歷史增添了新的內容。正是這股潮流推動了意識形態領域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的逐步結合,這股潮流也日益壯大起來,成為19世紀並行交錯的歷史大潮之一。
兩大社會階級的形成和發展,機器工業對手工業的排擠,使以往的中等階級發生了分化和改組。所謂中等階級,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小資產階級,包括小企業主、小店東、手工工匠、商販等等。他們中的少部分,在機器大工業的排擠下遭到破產,大量被迫受雇於工廠,成為工人階級的組成部分。多數人則還繼續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臨破產的威脅,更多的人雖還沒有面臨危機,但瞻望前景也頗感擔憂。因而也形成為另一個社會利益群體,渴望在社會巨變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為維護和提高社會地位而斗爭。19世紀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流派為數眾多,其根源就在於此。其中,無政府主義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產者的情緒;而極力宣傳保留小私有制的學說,則常是小資產階級憂心忡忡地體現。小資產階級熱衷於參加民主運動,也是出於爭取提高社會地位的願望。

『柒』 談談你對工業革命的認識

工業革命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提高 加速了全球劃進程 工業革命將人們帶進了 蒸汽時代 電力時代 信息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各國交往開始頻繁 導致了世界大戰的出現

『捌』 對工業革命的認識400字

工業革命使社會生產力有了飛速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因此,工業革命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證明資本主義代替封建主義是人類歷史的進步。然而因為資本主義制度本身存在著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基本矛盾,使工人遭受更為強大的剝削,它並沒有使勞動者得到解放,也沒有極大地調動工人階級的生產積極性。工人階級的不斷壯大始無產階級力量增強,為社會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工業革命帶領人們走入蒸汽時代,生產力的革新推動了上層建築發展,推動了社會生活的變革,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科技創新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玖』 工業革命的作用和意義

18世紀的歐洲工業革命歐洲各國在18世紀已先後取得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擺脫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封建羈絆。資本的原始積累使資本家獲得了大量金錢,使成千上萬農民破產為「自由的」勞動者。工場手工業的發展和分工的擴大,使大批熟練工人在技術改進上積累了經驗,使應用機器生產成為可能。17、18世紀的科學技術,為生產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發現和發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和相繼而起的其他一些國家,開始了工業革命。
18世紀的工業革命首先是從工作機或工具機開始的。這時的機器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它們是工作機、動力機以及傳動機械。工作機直接作用於勞動對象並使之變為產品,從技術進化的歷史看,人們首先是把加工勞動對象的過程機械化,然後再根據機械的性質和工作阻力大小採用適當的動力推動它。紡織業在很長時期里是英國工業的重要部門,紡織工作機的發明、改進和推廣是英國工業革命的起點。
18世紀英國的紡織業發展很快,紡織技術不斷改進。1733~1738年間,當時還不到30歲的鍾表匠凱伊(1704~1774年)發明了「飛梭」,改變了過去用手穿梭的落後的織布操作方式,提高了織布效率。但是,隨之帶來的是紡紗難以適應織布的要求。1738年,英國人惠特製成的滾輪式紡紗機,紡出了「不用手指」的棉紗,揭開了18世紀工業革命的序幕。1760年,織布工人哈格里夫斯(1720~1778年)把原來水平旋轉的單錠紡車改造為立式的由多個紗錠構成的新型紡紗機——珍妮機,把引紗和捻紗的操作機械化,使紡紗效率提高了十幾倍。1771年,理發師阿克萊特(1733~1792年)利用木匠海斯的設計製成了一種利用水力帶動的滾筒紡紗機。珍妮機紡出的線精細但不結實,水力紡紗機紡出的線堅實但不均勻。童工出身的克倫普頓(1753~1827年)在1785年綜合二者的優點,設計了紡線既結實又均勻的紡紗機——「Mule」,即騾機。這種騾機有300~400個紗錠,效率很高,它是近代工業革命中的重大發明。騾機的出現使織布能力又落後於紡紗,1785年,牧師卡特賴特(1743~1823年)又發明了自動織布機。在18世紀末,英國的紡織工業已基本上用機器代替了手工操作,把紡織工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紡織技術的改革引起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由於在紡織部門中使用機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競爭能力,增加了利潤,其他的部門中的資本家也紛紛仿效,把利用新的工作機作為聚財之道。而且,由於社會分工之間的聯系,紡織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其他方面生產技術的相應改變。有了機器紡紗、機器織布,就要求機械化的凈棉、梳棉,機械化的漂白、印染,機械化的起重、運輸,要求有生產各種機械化裝備的原料和加工技術,要求有力學、機械工藝學、化學等方面的研究。正如恩格斯所說:「隨著紡紗部門的革命,必然會發生整個工業的革命。……我們到處都會看出,使用機械法和普遍應用科學原理是進步的動力。」由蒸汽驅動的工業上通用的動力機的發明和應用是18世紀工業革命的第二階段。隨著紡織機和其他新的工作機的出現,要求動力機也要有所變革。工業革命起源於工作機的改變,發展於動力機的更新。
瓦特(1736~1819年)發明新的蒸汽動力機,是工業革命中最重大的事件。瓦特採取了精密加工、油潤滑和設置絕熱層等措施,改進了紐可門蒸汽機,使熱效率提高到300%以上。隨後他又經過多年的研究、試驗,在1782年研製成功了具有連桿、飛輪和離心調度器的雙向蒸汽機,使蒸汽機可以把直線運動變為連續而均勻的圓周運動,因此可以經過傳動裝備帶動一切機器運轉,從而給整個工業和交通運輸業提供了一種可靠的通用動力機。從此,動力機、傳動裝置、工作機組成了機器生產的一個完整的大系統,這是人類生產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是認識和利用自然力的一個大突破。
開始用機器製造機器,是18世紀工業革命的第三階段。在製造蒸汽機、紡織機和槍炮的推動下,18世紀末期的機械加工技術也有新的進展。在制鎖、制槍支中開始實行了可以互換零部件的標准化方法。英國機械師莫茲利(1771~1831年)在1794年發明了車床上的移動刀架,在1797年製成了安放在鐵底座上帶有移動刀架的車床。莫茲利把原來用手握持的刀具安裝在機架上並使之沿著車床的中心軸線平行滑動,這種自動刀架車床可以方便、迅速、准確地加工直線、平面、圓柱形、圓錐形等多種幾何形狀的部件,使車床真正成為機器製造業自身的工作機。滑動刀架這一簡單的發明是機械技術史上的重大創造,在19世紀中葉英國出版的《全國的工業》一書中認為,滑動刀架「對機器使用的改良和推廣所產生的影響,不小於瓦特對蒸汽機的改良所產生的影響。採用這種附件的結果是,各種機器很快地完善和便宜了,而且推動了新的發明和改良」。機械化操作的金屬切削機床可以用來製造各種行業的工作機和動力機,也可以用於自己製造自己,它是工業革命中名副其實的工作母機,它的出現標志著機器製造業進入到一個嶄新的階段。
1786年以後,蒸汽機的製造帶來了冶鐵業的繁榮。此時,機器大工業已代替了家庭手工業和工場手工業。1835年英國棉紡織業已有23.7萬工人,毛紡織廠已達1300個,工人7.1萬人。
生產的增長,國內市場的擴大,對交通運輸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火車的發明從根本上解決了陸路交通問題。1825年斯托克頓達靈頓鐵路通車;1830年利物浦和曼徹斯特被鐵路連接起來。到19世紀50年代,英國的主要鐵路干線均已完成。19世紀上半葉,雖然帆船在遠洋航行上還處於極盛時代,但蒸汽機在船舶上的使用已獲成功。1812年在多佛爾和加萊間已有了輪渡。1838年蒸汽輪船「天狼星」號和「大西洋」號橫渡大西洋成功。
工業革命中的技術進步不僅是生產力的巨大發展,而且是從根本上動搖舊世界的強大杠桿。在18世紀中葉以前,封建經濟仍有相當的實力,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仍然存在,工場手工業的一些工匠同時又是小生產者或與小生產者有著種種社會聯系。在這種條件下,封建王朝的勢力就比較容易把歷史拉向後退,更有可能把復辟的願望變成復辟的行動。機器大工業徹底瓦解了封建的自然經濟,在庄園主的領地上建立了大批工廠、礦山,使個體農民和手工業者成為僱傭勞動者並使他們不能再保持同農村的宗法聯系,資本主義大中城市不斷增多(18世紀的歐洲有22個人口超過10萬的城市,到19世紀末則有147個),鐵路和電報把它們聯結起來,並控制了社會的經濟命脈。由於有了這一切,封建勢力的復辟就成為根本不可能的事了,封建舊世界的社會經濟基礎已經喪失殆盡,它的王朝一去不復返了。

『拾』 工業革命的啟示是什麼

工業革命的啟示:第一次工業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使人們擺脫了靠人力和蓄力進行勞作的方式,促進了生產力的解放,同時第一次使人們征服了時間和空間,使全球各地的旅行成為可能並且在時間上得到大幅度的削減。

這一階段使世界統一了起來,因為工業革命需要的資源和勞動力是可流動的,所以促使一些外國人在中國這個資源豐富、勞動力不缺的國家開設工廠,發展產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中國認識到發展經濟必須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社會的共同富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注意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工業革命的特點:

1、許多技術發明都來源於工匠的實踐經驗,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

2、首先發生在英國,重要的新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主要是在英國發明的,其他國家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相對緩慢,英國成為世界發展的核心。

3、第一次工業革命到19世紀中期只有英、法、美三國完成,而德、俄、日等國是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的。

4、工業革命開始於輕工業,隨著其發展,從輕工業轉向重工業。

5、工業革命各部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6、各國工業革命受本國條件影響,發展不平衡。法國工業革命起步較早,但步履維艱;美國自身條件優越,發展迅速。

與對工業革命有什麼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馬x3進口怎麼樣 瀏覽:781
捷達汽車近光燈如何調節 瀏覽:330
結合自己的崗位如何展現奧迪精神 瀏覽:94
奧迪a8l掛擋桿如何拆 瀏覽:902
山東賓士c哪裡優惠最大 瀏覽:225
璧山哪個工業區人最多 瀏覽:519
燕山大學工業工程類學費多少 瀏覽:391
臨沂市輕工業學校怎麼走 瀏覽:550
寶馬x1禮包有哪些 瀏覽:443
訂車一般多久能提車寶馬 瀏覽:652
宜興老工業園區有哪些企業 瀏覽:107
汽車音響改裝dsp放哪裡 瀏覽:108
2015款賓士el400多少錢 瀏覽:364
吉林大學汽車學院92年在哪個校區 瀏覽:667
選擇奧迪a5的是什麼人 瀏覽:567
汽車軸距為什麼不一樣 瀏覽:618
奧迪a4l的時間怎麼調 瀏覽:416
賓士glb200怎麼設置超速提醒 瀏覽:78
小崑山鎮有哪些工業園 瀏覽:982
賓士can在車上哪裡 瀏覽:565
© Arrange www.stampinkub.com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