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縫紉機結構原理圖 零件圖
縫合原理
就像汽車一樣,大多數縫紉機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汽車的核心是內燃機引擎,縫紉機的核心是線圈縫合系統。
線圈縫合方法與普通手工縫紉差異很大。在最簡單的手工縫合中,縫紉者在針尾端的小眼中繫上一根線,然後將針連帶線完全穿過兩片織物,從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後再穿回原先一面。這樣,針帶動線進出織物,把它們縫合在一起。
雖然這對手工來說非常簡單,但是要用機器進行牽拉卻極其困難。機器需要在織物的一邊釋放針,然後在另一邊即刻再次抓住它。然後,它需要把鬆散的線全部拉出織物,調轉針的方向,然後反方向重復所有步驟。這一過程對一個簡單的機器來說太復雜了,並且不實用,而且即使對手工來說,也只有用較短的線時才好用。
相反,縫紉機只需將針部分穿過織物。在機針上,針眼就在尖頭的後面,而不是在針的尾端。
針固定在針桿上,針桿由電機通過一系列的齒輪和凸輪(稍後會詳細介紹)牽引做上下運動。
當針的尖端穿過織物時,它在一面向另一面拉出一個小線圈。織物下面的一個裝置會抓住這個線圈,然後將其包住另一根線或者同一根線的另一個線圈。在下面兩節中,我們將會看到這個系統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最簡單的線圈縫合是鏈式縫合。若要縫出鏈式縫合,縫紉機會在線的後面用相同長度的線打環。織物位於針下面的一塊金屬板上,用壓腳固定。每次縫合開始時,針穿過織物拉出一個線圈。一個做線圈的裝置在針拉出前抓住線圈,該裝置與針同步運動。一旦針拉出織物,送布牙裝置(稍後介紹)就會將織物往前拉。
當針再次穿過織物時,新的線圈將直接穿過前一個線圈的中間。做線圈的裝置會再次抓住線,圍繞下一個線圈做線圈。這樣,每個線圈都會把下一個線圈固定到位。
鏈式縫合的主要優點是可以縫得非常快。但是,它不是特別地結實,如果線的一端松開,可能整個縫紉會全部松脫。大多數縫紉機使用一種更結實的縫線,叫做鎖縫。您可以在下面的動畫中了解典型的鎖縫裝置的工作原理。
鎖縫裝置最重要的元件是擺梭鉤和線軸組件。線軸就是放在織物下面的一卷線。它位於擺梭的中央,後者在電機的帶動下旋轉,與針的運動同步。
與鏈式縫合相同,針穿過織物拉出一個線圈,在送布牙向前移動織物的同時它再次升起,然後將另外一個線圈套入。不過,這種縫合機制不是將不同的線圈連接在一起,而是將它們與從線軸上松開的另一段線連接起來。
當針將線套入線圈時,旋轉的擺梭用鉤針抓住線圈。隨著擺梭的旋轉,它圍繞來自線軸的線拉出線圈。這使得縫合非常結實。
這種旋梭,也是經過直梭演變而來的。
縫紉機的線圈縫合原理由直梭演進到旋梭,就進入了成熟期。
原理圖:
② 縫紉機原理圖
縫紉機在幾十年前算的上是家庭必備,每個家庭主婦的珍寶,如今也有許多家庭放有這么一台機器。並且縫紉機的發明在當時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工廠效率的提高,縫紉機的發明使得工廠可以大批的生產。而縫紉機的型號也眾多,不僅有適合家庭日常使用的,也有高端生產使用的電子縫紉機。如此多種的縫紉機大家可知道它的原理究竟是什麼嗎?那麼請閱讀下文具體的了解一下縫紉機的原理吧。
線圈縫合系統
線圈縫合系統是縫紉機工作原理的核心,縫紉機自動縫合雖然很簡單,但是還需要藉助齒輪、滑輪和電機等機械的協作才能保證工作的進行,其設計原理還是很精細的。並且它的縫合方法與手工縫合有些很大的區別。不同於傳統手工縫紉,縫紉機工作時針穿過衣物,並且針眼不在針的尾部而是在尖頭後方。而針固定在針桿上,齒輪和凸輪做上下運動牽引著針桿工作。而它拉出一個小線圈,衣物下面的固定裝置就會用這個線圈包住另一個線,達到了串連的效果。這樣就可以連續的縫制,非常省力。
線跡形成原理
一、送布
機針從上向下下降,同時傳送布料到機針正下方,當機針快要接近布料時停止送布,這一程序完成。
二、機針引線
機針引線過後繼續下降,針頭穿過布料後下降到最低處時,線受針孔向下的拉力和針桿與縫料的擠壓力從而實現緊貼著針桿的狀態,處於針孔的正上方處。
三、線環形成
機針在最低位置時,線在縫料、機針、針槽以及梭床蓋的共同作用下工作形成相環。達到
四、擺梭鉤線
通過擺梭尖旋轉,從而鉤住線環,牽引線環繞進的梭心套的下面。
五、面線引底線
當擺梭鉤著線旋轉到梭心下方,挑線桿不再挑線而是上升收回面線,使線環縮小移動套住底線。
六、收緊線跡階段
在多種作用的配合下,機器把縫制縫收緊,線跡最終完成。
這樣做能讓縫紉線的交合在縫料中間,橫斷面上看,像是有兩把鎖相鎖在一起一樣,因而又被稱為「雙線連鎖式線跡」。十分簡單便捷。
聽完以上對縫紉機原理的介紹,您是否也發現小小縫紉機其原理也並不簡單呢?有人稱為縫紉機更是一個偉大而又巧妙的發明。它的出現不僅給人類生活帶來了便利更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日常生活也離不開縫紉機。而社會的不斷發展,也推動了縫紉機的不斷進步,相信縫紉機在以後將會發揮更大的運用!
③ 工業平車縫紉機可以車哪些線跡
工業平縫車只能出鎖式線跡。縫紉機的線跡 1鎖式線跡 2鏈式線跡 3手縫式線跡 4多線鏈式線跡 5包縫鏈式線跡 6覆蓋鏈式線跡。
④ 縫紉機原理圖GIF 看不懂。
圖2 梭殼與梭架實物圖
不知道黃同志的問題解決了沒,我是個和您有同樣疑問的人。本人是機械工程專業剛畢業的學生,小時候也見過媽媽操作蝴蝶牌縫紉機,也多次看到介紹縫紉機原理的動圖,個人對機械還有些興趣,但每次都是不得其解,今天又看到同樣的圖,依然沒有答案,所以也網路了一下,就有緣遇到你的問題。開始冥想實在不得其解,直到搜了一些實物圖才有了答案。言歸正傳,如果我能說清楚,讓您能聽明白,希望您能採納我的答案,讓更多的人能有機會看到。
一、回顧問題所在
動圖的解釋兩股線通過繞線纏在一起的方式我覺得大家是能理解的,就是說這樣繞線確實能將布料縫起來。
問題在於:動圖中纏繞綠線的線輪給人的感覺是有個軸的,而黃線明顯是既掃過綠線輪的前面又掃過後面,即掃過軸的兩端。既然有軸,軸必然是支撐在某處?如何能讓線掃過去呢?
二、我的解釋
線輪是懸空的(如您的理解「一個跳繩的人」,只不過他是一直處於雙腿離地的懸空狀態)。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拖出一根線的「球」,這個「球」就是圖1中的4.梭架與6.梭芯套兩個「半球」組成的。綠線繞在5.梭芯上,裝在整個「球」的內部軸上(這就是為什麼動圖中綠線圈中會有一個軸孔)。這個球一半裝在2.梭殼內,如圖2(就像一個小球被握在一個手掌中一樣)。組裝好後內圈梭架和外圈梭殼貼合在一起,梭殼會扣住梭架使其在內部浮動卻又不會脫離,中間留有足夠的間隙讓線可以掃過,黃線會被鉤子引導從縫隙中繞個整個「球」(好比你活動一根手指勾住一個線套繞過掌中的小球,但因為還有另外四根手指的包裹,小球是不會掉的),最終套在「球」拖在外邊的綠線上。
三、補充
「球」為什麼不會在套中轉動?我理解的是,綠線會掛在7.梭架定位勾上,因為有張緊的綠線的牽引的力存在,「球」會始終保持這個被牽拉的姿勢,讓黃線一圈一圈的套上自己。
⑤ 縫紉機的生產流程
、挑線機構 take-up mechanisms
縫紉機在縫紉時,在形成線跡的過程中,起著輸送、回收針線並收緊線跡作用的機構。其分類為:
凸輪挑線機構。由凸輪帶動挑線桿運動的機構。
連桿挑線機構:由四連桿機構帶動挑線桿運動的機構。挑線桿是四連桿機構的連桿。
滑桿挑線機構:由曲柄滑桿機構帶動挑線桿運動的機構。挑線桿是四連桿機構的導桿。
旋轉挑線機構:由一個或兩個裝有挑線銷的園盤或其它形狀的構件,以旋轉運動進行挑線運動的機構。
針桿挑線機構:由固接針桿上的過線或夾線裝置,或直接固裝於針桿的挑線桿的機構。
2、送料機構 feeding mechanisms
縫紉機在縫紉時,進行遞送縫料的機構。其分類為:
順向送料機構:離開操作者的方向的送料。
倒向送料機構:向操作者的方向的送料。
橫向送料機構:沿著操作者的左,右方向的送料。
下送料機構:由壓緊桿機構的壓腳壓緊縫料,並由送料機構的下送料牙在縫料的背面推送縫料的機構,是縫紉機中最基本的送料形式。
上送料機構:由交替壓緊桿機構的上送料壓腳在縫料的頂面推送縫料的機構。
針送料機構:機針刺入縫料後由於針桿機構的擺動,和下送料機構的下送料牙一起推送縫料的機構。
上、下復合進料機構:由可擺動的上送料壓腳和下送料牙同時作用於縫料的頂面和背面一起推送縫料的機構。
上、針復合送料機構:由上送料壓腳與刺入縫料的機針同時作用於縫料一起推送縫料的機構。
針、下復合送料機構:由刺入縫料的機針與送料牙同時作用於縫料一起推送縫料的機構。
上、針、下綜合送料機構:由上送料壓腳和在機針刺入縫料時與下送料牙同時作用於縫料的頂面和背面一起推送縫料的機構。
差動送料機構:由前、後兩個送料牙各自獨立的送料的機構,這種機構可以單獨調節前、後兩個送料牙的送料速度及送料距,使縫料皺縮或拉伸。
滾輪送料機構:由上面的滾輪壓緊縫料的頂面,由驅動機構傳動下面的送料滾輪在縫料的背面推進縫料。
3、勾線機構 thread hooking mechanisms
縫紉機在縫紉時,由機針帶引縫線穿過縫料形成的線環後,一個勾住這個線環使之形成線跡的機構。其分類為:
旋轉勾線機構:以旋轉的勾線件完成勾線動作的機構,其中分為:
旋梭勾線機構:鎖式線跡縫紉機中的旋梭體由旋轉機構帶動,將機針的線環勾住並套過梭心套與梭線交織形成鎖式線跡的機構。
旋轉梭鉤勾線機構:在單線鏈式線跡縫紉機中,呈菱角狀不穿縫線的梭鉤,由旋轉機構帶動,在縫料下面勾住針線的線環形成單線鏈式線跡的機構。
擺動勾線機構:用擺動的勾線件完成勾線動作機構。
擺梭勾線機構:鎖式線跡縫紉機中的擺梭體由半旋轉機構帶動,用擺梭把機針線環勾住並套過擺梭及其梭心套與梭線交織形成鎖式線跡的機構。
彎針勾線機構:在鏈式線這縫紉機中,穿有縫線呈彎形的勾線件,作往復擺動,勾住機針上的線環或另一勾線件上的線相互縫連,形成鏈式線跡的機構。
線鉤勾線機構:在單線鏈式線跡縫紉機中,呈鉤形不穿縫線的勾線件,由擺動機構帶動在縫料下面勾住並擴張針線的線環,形成單線鏈式線跡的機構。
叉針勾線機構:端部有叉口不穿縫線的勾線件,由擺動機構帶動,叉住縫線互連,形成鏈式線跡的機構。
(3)、幾個相關縫紉機的解釋
1、挑線桿行程 take-up lever stroke
挑線桿上的穿線孔在運動一個周期中的兩個極限之間的距離。
2、針桿行程 needle bar stroke
針桿上某一點在針桿運動兩個極限位置之間的距離。
3、縫紉速度 sewing speed
縫紉機每分鍾針刺的次數,單位為:針/min.
最高縫紉速度:縫紉機在正常縫紉條件下,能承受的最高針刺次數。
工作縫紉速度:縫紉機在正常縫紉條件下,能承受持續安全操作的最高縫紉速度。
三、縫紉機的工作原理:
傳統設計形式的工業縫紉機工作原理是由馬達通過離合器或類似作用的裝置帶動皮帶運轉,皮帶運轉過程中經傳動裝置作用使縫紉機針桿運動,完成縫紉工作。如EC型電機工業縫紉機就是採用EC馬達加皮帶傳動的傳統設計形式工業縫紉機,基於這種設計原理的工業縫紉機在不需要進行縫紉操作時,縫紉機針桿靜止,但馬達仍處於運轉狀態,造成電能浪費。此外由於通過皮帶傳動,造成了動力傳遞過程中的能量損失,降低了工業縫紉機驅動系統的效率
⑥ 工業平縫機四大機構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1 針桿機構
縫針帶引縫線刺穿縫料的機構稱為針桿機構。針桿機構的任務是驅動機針,引導面線穿過縫料,形成面線線環,為縫線的相互交織作準備。
針桿機構的作用最終是由機針來實現,縫紉機在工作時為將縫料縫合在一起,機針要作穿刺運動。機針穿刺縫料的運動方式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有直線式、曲線式。縫紉機因用途不同,其針桿機構的類型也不相同,大多數縫紉機是作垂直往復直線運動的,而某些專用機器,如鎖眼機、釘扣機、綉花機等不但要垂直往復直線運動,同時還要作橫向擺動,但這個橫向擺動時間必須是發生在機針離開縫料後開始,進入縫料前結束。
針桿的高度定位是縫制設備在使用和維修中的一個重要參數,雙直針或多直針高度是不一樣的,高度定位時一般以長針為准。
針桿運動從上死點到下死點之間的距離稱為針桿行程。針桿行程是縫制設備的重要參數,針桿行程和機針的有效工作行程是兩回事,機針有效行程是指機針從刺布瞬間開始至機針達到最低點這段距離。
要盡量做到直針的選擇與縫料厚薄、縫線粗細、縫制產品工藝質量相統一,使直針在穿刺縫料時保證做到使縫料和縫線不受到損傷,且有利於線環的形成。
1.1 進針
機針穿刺縫料的過程叫做進針。機針是縫紉機的關鍵零件之一,針桿機構的各個動作及其機構就是通過它來實現。進針時,機針要克服來自縫料正向阻力與縫料側面的磨擦力,由於縫線、機針和縫料三者間相互作用力的變化使張力達到最高點。
減少機針與縫料的磨擦可採取對機針進行精密製造(尤其是針尖),機針塗層以及對縫料迸行柔軟處理,或對機針、縫線加硅油等方法。
影響進針順利進行的因素除了機針與縫料之間的磨擦外,還有壓腳壓力以及針板孔的大小等。如果機針選擇不當,或製造不良,或針板孔過大,就會在縫料上形成孔洞,造成縫料的損傷,既影響美觀,又使牢固性降底。因此在滿足縫制強度需要的情況下,應盡量採用直徑小些的機針,特殊縫料應選擇特殊的機針,以減少磨擦,達到良好的縫制效果。
1.2 入線
機針將縫線帶到縫料反面的過程稱為入線。入線階段是從機針下降至針眼與縫料接觸開始,到形成所需要的線跡長度為止(針桿處於下死點位置)。
入線長度並不等於形成線跡所需的縫線長度。它是滿足形成線環,能被成縫器的梭尖、線鉤准確進入,防止斷線、跳針的重要參數。在包縫機中引入線量與實際用線量大約是在6倍左右,因此每段線都要反復穿刺縫料多次,磨擦次數的增加,就會影響縫線強度,易引起斷線現象的發生。
在入線過程中,由於縫線的捻向和入線方位不同會造成面線的松捻或加捻,而入線角的大小則是影響縫線受力變化的重要因素,因此應盡量減小入線角。縫線、縫料和機針的相互作用力變化,主要取決於縫線和縫料的特性變化、厚薄變化,因此縫線的質量和機針的正確選擇是非常重要的。
1.3 線環形成
機針帶著面線穿過縫料後達到最低點後再上升,由於縫料與機針的磨擦等作用形成線環。形成線環的目的是能夠使成縫器(勾線器)能順利進入線環,實現底面線交織。面線線環是由以下2個因素形成的。
(1)當機針帶著面線到達下死點時,由於縫線受到針眼向下的拉力和引入槽處針刃與縫料的擠壓,此時縫線的張力最大。當機針上升時,針眼頂部的張力消失,一部分線段處於自由狀態(此時只要給線段加一個很小的力就會使線段改變形狀)。隨著機針的上升縫線本身具有一定的回彈力,再加上針眼底部對縫線產生的托力,這是形成線環的條件之一。
(2)從機針的結構上看,機針針槽有長槽和短槽(或缺檔)之分,它的一面為長槽,而另一面則為短槽(或缺檔)。引入槽是一條直徑大於面線直徑的長槽,引出槽是一條直徑小於面線的短槽(或缺檔)結構。當機針退出縫料時,引入槽一旁的縫線與縫料不發生磨擦隨機針上升,而引出槽的一旁的縫線與縫料相互擠壓發生磨擦,不能隨機針一起上升留在縫料下。這個磨擦力顯然是短槽邊(缺檔處)大於長槽邊,這是形成線環的又一個條件。
三線包縫機空縫時,縫線線環的形成主要是靠彎針線緊扣直針,使縫線嵌入針槽內,起到了類似縫料作用,因此在無縫料的情況下仍可以形成線跡,這與其它機器不同。
線環的大小和穩定,是關繫到成縫器是否可靠進入,實現底面線交織,形成線跡的關鍵。為了保證縫線線環能被成縫器尖順利進入,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縫線線環有一定的寬度,二是縫線線環必須垂直於成縫器尖在入圈時的軌跡平面。
線環的形成與機針上升尺寸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機針回升量不宜太大或太小,回升量太小線環寬度不夠,不利於成縫器進入。機針回升量太大,雖對成縫器進入有利,但由於線環形成時間過久造成線環偏轉,使成縫器不易進入。試驗表明,正常厚度、密度的縫料,線環形成的理想階段應在機針回升2~3mm左右時最為適宜。
針板孔的直徑太大或太小也會對進針產生不利影響,若針板孔太大,當機針進入縫料時的沖擊力會使縫料發生下垂,可能形成針洞,且當機針回升時下垂的縫料又會隨機針一起運動,影響了線環的正常形成。一般情況下,針板孔直徑約為機針直徑的1.5~2倍為宜,同時還要保證機針在針板孔中心。
線環的形成和穩定與機針的規格、質量,縫料的性質、質地、密度、厚薄,縫線的規格、原料種類、捻度、捻向,及機針與針板、壓腳壓力、壓布狀態等因素有關。
2 勾線機構
勾住線環的機構稱勾線機械,它承擔著勾線、分線、過線、脫線及放底線的作用。
常見的成縫器有旋梭、擺梭、線鉤、旋轉鉤、叉鉤等。旋梭擺梭多用於雙線鎖式線跡的縫紉機、套結機和鎖眼機上。彎針多用於鏈式線跡縫紉機,綳縫機和二、三、四、五、六線包縫機上。叉鉤的主要使用對象是單線鏈式線跡縫包機、仿珠邊機等。旋轉鉤多用於單線鏈式線跡縫紉機和釘扣機上。旋轉鉤勾線時所不同的是最後一線環進入前一線環(自連線環),線鉤勾線是線鉤與直針、線鉤與線鉤之間相互進入互連線環連續交叉形式的不同。
2.1 入圈
成縫器尖端在針的側面穿入針線圈的過程稱為入圈。形成良好的線環就是為了讓成縫器的鉤尖可靠進入作準備。針線圈越大或越穩定,則成縫器穿入線圈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成縫器相對於安裝位置稍有差異也能順利入圈。
為了使成縫器鉤尖能夠在針桿上升適當的時間內進入直針線環,在針桿高度正常的情況下,工業縫紉機多數規定針桿到達最低時上升2.2~2.5mm,旋梭或線鉤尖到達直針中心線上,並在針眼上方1.5~2.5mm處交匯,與直針後平面之間保持0.05~0.1 mm間隙。如果是雙直針、單彎針勾線(如綳縫機),則是以線鉤與短直針的配合尺寸為依據並兼顧長針進行調試。
不同機器有不同的調試原則和配合尺寸,對於不同種類設備除了按照說明書規定的參數調整外,還應視成縫器形式和縫料等條件,根據縫料、縫線和縫制中的特殊需要以及機械磨損情況,適當提前或推遲鉤尖與直針的重合時間,即與針眼上方的交匯位置變化來彌補某些不足,以克服線鉤不能准確進入線圈造成的跳針和收線不良等故障。
成縫器中線鉤尖的另一面向外凸出或呈斜面是為了入圈後將縫圈擴大,有利底面線交織,線鉤的另一凸出面還有形成底線三角線圈的作用。
2.2 退針
當線圈被成縫器勾住後,機針從縫料中退出的過程稱為退針。退針時縫線的一部分通過長針槽退出縫料,這是藉助於挑線機構來收緊縫線。機針在剛退出縫料時,機針線圈已被成縫器勾住,處在擴大或控制運動中。縫線在長針槽與機針發生相對運動前與針眼上緣及下緣發生磨擦,這種磨擦對縫線強度影響很大。為減少磨擦,機針眼出線一側下部作槽口設計,是為減少退針時縫線的磨損,提高縫紉質量。筆者建議選用品質好的機針來防止縫線的損傷。
挑線機構
輸送、回收、收緊針線的機構稱挑線機構。挑線桿在每一個工作循環中擔負著收、放面線並與送布機構配合完成縫紉線跡的形成。
由於成縫器的運動和收線器的調節以及縫料的移動,使線跡形成時縫線相互穿套後鎖緊,符合線跡結構要求的形態的過程稱為緊圈。挑線形式分為針桿挑線、連桿挑線、凸輪挑線、滑桿挑線、圓盤旋轉挑線等。在工業縫紉機中一般採用連桿挑線、針桿挑線最為多見。挑線方式分為2種,一為進針前將前一個線圈抽緊;二為退針時利用收線器的張力裝置收緊。在包縫機或綳縫機(含雙線鏈式縫紉機)上採用第1種收緊方式,平縫機採用第2種收緊方式。機針在第二次入線時所需縫線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收緊前一個線跡時獲得;二是在克服張力調節器壓力後從線團上抽取。
挑線機構的工作特性在於挑線桿孔的上下運動,GC型工業縫紉機的運動曲線呈枝葉狀,當挑線桿向下運動時,一是為向下降的機針供線;二是當旋梭勾住面線時,又向旋梭供給面線,直到面線繞過梭心架後結束。當挑線桿向上運動時,它又承擔著把面線從梭架上脫出和將縫料中已形成的線跡抽緊,形成一個牢固的線跡,並從線團中抽出面線為下一個線跡的形成作準備。一般情況下,挑線桿的行程和運動軌跡是相對固定的,由於它的從屬地位,決定了機構各相關尺寸不太可能進行調整,應嚴格按照定位要求進行安裝。
對於某些成縫器來說,如旋梭,還可根據縫料的種類適當選擇,旋梭種類分為N種型號,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旋梭尾鉤的長短,是利用它在收線過程中對面線的控製程度不同,分別針對軟薄料、普通料、較厚硬料或特殊縫料。
挑線簧、夾線器、緩線鉤均從屬於挑線機構,適當地調節張力和收線附件,是保持良好線跡的重要條件。此外,送布機構送布時間錯誤,勾線機構中成縫器勾線、脫線時間出現較大誤差時,同樣會影響線環的收緊效果。
送料機構
輸送縫料的機構稱送料機構。
把縫料在原有的位置上移動一個距離,以使下一個線跡在新的位置上形成的過程稱為送料。常見的送料方式有:下送料機構,上送料機構,針送料機構(針、下復合送料機構),上、下復合送料機構,上、針、下綜合送料機構,差動送料機械、滾輪送料機構,帶送料機構。大多數情況下,送料運動是一個復合運動,即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的復合,它是一個封閉的曲線運動,即在每一個針距中送料牙要作上升、下降、向前、向後不斷地交替運動。當送布牙完成送料運動後,又下降至針板下與縫料脫離後退到原來的位置,准備下一個送料動作。
送料運動時間應發生在直針離開縫料後開始,下次進人縫料之前結束送料運動(針、下復合或針、下綜合送料方式例外)。以平縫機為例,它的定位標准為在針桿高度、送布牙高度正常的情況下,直針尖(針眼)下降到針板平面時送布牙與針板相平齊,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三同步。否則將會產生送布不良、縫料起皺、斷針和影響線跡收緊等故障。
縫紉機在送料過程中,大部分是依靠來自壓腳施加的壓力來配合送料運動的。由於壓腳的作用,使縫料與縫料之間,縫料與送布牙之間產生磨擦力,這種磨擦力有利於送布和減少縫料間滑移。減少壓腳與縫料間的磨擦力,可以採取保持壓腳底板的平整、光潔,壓腳底板應與針板送布牙平行,在不影響送料效果的情況下,適當降低壓腳壓力,選用磨擦系數小的工程塑料壓腳等。
壓腳的壓力大小是根據縫料的性質而定的,縫料堅厚時壓力要大些,縫料松軟或薄時壓力要小些。送布牙的高度、齒距也應隨縫料的厚薄而有所區別,齒距選擇方法:粗齒為中厚料,細齒為薄料。還應當注意送布牙在針板槽內與之保持相應的平行度、水平度和前後距離,送料時縫料應同送布牙同方向、同速度移動,盡量減少滑移現象。工業縫紉機的針距通常以毫米為單位,針距越密,耗線量也大,不同的縫料及同種縫料厚薄或部位不同,都應選擇適當針距。
在包縫機或雙針鏈式線跡縫紉機上,線鉤運動到與機針或另一個線鉤正交位置時,形成三角形圈以備直針或另一線鉤尖頭穿入。它有兩種情況,一是在三線包縫機上,大彎針穿入小彎針的三角線圈,而直針則在穿刺縫料前先穿入大彎針的三角線圈;二是在雙鏈縫紉機或綳縫機上,線鉤形成的三角針是在直針穿刺縫料之後穿入。
底線線圈形成的原因是由於線鉤不需要穿刺縫料,頭部要做得厚些,側面有凸肚狀,使線鉤上原有縫線自然形成三角空隙。另外,三角線圈的形狀要穩定並要有足夠的線圈空間,這需藉助於底線收線裝置及線鉤本身的退勢來實現。
縫制設備屬於精密機械之一,在實現縫紉的各個工作過程,主要依靠4大機構(包括其他輔助機構)的配合來完成,無論那個部位運行稍有誤差,都會影響縫紉質量。作為縫制設備的管理和維修人員,應對各階段中各機構的配合狀況、時間要求、尺寸參數以及各主要零件的幾何形狀、光潔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盡力做到調試、維修工作的准確可靠,再輔以正常的潤滑保養和正確的操作,才能達到良好的縫紉效果。
⑦ 縫紉機的工作原理是什麼是怎麼縫上去的
縫紉機是用一根或多根縫紉線,在縫料上形成一種或多種線跡,使一層或多層縫料交織或縫合起來的機器。縫紉機能縫制棉、麻、絲、毛、人造纖維等織物和皮革、塑料、紙張等製品,縫出的線跡整齊美觀、平整牢固,縫紉速度快、使用簡便。
1790年,英國的聖托馬斯發明縫制靴鞋用的單線鏈式線跡的手搖縫紉機,這台縫紉機是用木材做機體,部分零件用金屬材料製造,它是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台縫紉機。
1841年,法國的蒂莫尼埃設計和製造了實用的雙線鏈式線跡縫紉機;1846年,美國的豪取得曲線鎖式線跡縫紉機專利,縫紉速度為300針/分,效率超過五名手工操作的縫紉師;1851年,美國機械工人勝家獨立設計並製造出勝家縫紉機,縫紉速度為600針/分,並於1853年取得美國專利。此後,縫紉機便開始大量用於生產,並逐步增加了釘鈕扣、鎖鈕孔、加固、刺綉等功能。
1975年美國發明了微型計算機控制的家用多能縫紉機。專業性工業縫紉機發展更為廣泛,縫紉速度越來越高,如包縫機已達到1萬針/分。1979年,世界縫紉機的總產量達到15885000台,其中中國產量為5870000台,是世界上縫紉機產量最高的國家 。
縫紉機的分類方法很多,比較普遍的是按線跡和用途區分。縫紉機的線跡可歸納為鎖式線跡和鏈式線跡兩類。鎖式線跡最為常見,它由兩根縫線組成,像搓繩那樣相互交織起來,其交織點在縫料中間。從線跡的橫截面看,兩縫線像兩把鎖相互鎖住一樣,因而稱為鎖式線跡。這種線跡用在收縮率小的棉、毛織物或皮革等縫料,正面和反面形狀相同,如同一條虛線。線跡分布密實,縫紉的牢度一般超過手工縫紉。
鏈式線跡是由縫線的線環自連或互連而成,常用的有單線鏈式、雙線鏈式和三線包縫線跡。這種線跡的特點是線跡富有彈性,能隨縫料一起伸縮而不會崩斷縫線,適用於線制彈性織物的服裝或包縫容易鬆散的製品和衣坯等。
一般縫紉機都由機頭、機座、傳動和附件四部分組成。
機頭是縫紉機的主要部分。它由刺料、鉤線、挑線、送料四個機構和繞線、壓料、落牙等輔助機構組成,各機構的運動合理地配合,循環工作,把縫料縫合起來。
機座分為台板和機箱兩種形式。台板式機座的台板起著支承機頭的作用,縫紉操作時當作工作台用。台板有多種式樣,有一斗或多斗折藏式、櫃式、寫字台式等。機箱式機座的機箱起著支承和貯藏機頭的作用,使縫紉機便於攜帶和保管。
縫紉機的傳動部分由機架、手搖器或電動機等部件構成。機架是機器的支柱,支承著台板和腳踏板。使用時操作者踩動腳踏板,通過曲柄帶動皮帶輪的旋轉,又通過皮帶帶動機頭旋轉。手搖器或電動機多數直接裝在機頭上。
縫紉機的附件包括機針、梭心、開刀、油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