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臨海集》的臨海是哪裡
浙江省台州臨海市,
臨海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經濟、文化發達,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遺址、古建築、古墓葬和大批珍貴文物,1994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臨海素有"小鄒魯"和"文化之邦"的美譽。自唐廣文博士鄭虔來台州開辦學館、啟蒙教化之後,民重耕讀,教育發達,名人輩出。在歷代科舉中,出過3位狀元,1位榜眼,1位武探花,共有進士357人,其中最盛的宋代達217人。
清光緒年間,建有中學堂2所,高等學堂6所,初等小學堂30所。歷經漫長歲月的風雨滄桑,臨海形成了名城、名人、名跡、名特「四名」之城。古城牆歷史悠久,保存完好。台州古城、譚綸畫像、戚繼光表功碑、千佛塔、桃渚城、湧泉、溪口古窯址群、鄭虔墓、翼龍化石產地保護區等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雲峰、珊瑚岩群分別被批准為國家森林公園和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
臨海資源豐富,有鉛、鋅、銅、氟石、蠟石、珍珠岩、螢石、陶土、白土、墨汁土、花崗岩、玄武岩等礦藏,盛產木材、柑橘、茶葉、蠶繭、中葯等經濟作物,還有黃魚、大黃魚、墨魚、鯧魚、鰳魚、石斑魚、鰻魚、稜子蟹等海鮮產品,向稱「魚米之鄉,柑橘之縣」,列為全國林業基地縣和茶葉基地縣。工業生產逐步形成以摩托車、紐扣、化工、彩燈、眼鏡、汽車配件等為龍頭的企業集團和骨幹產業鏈。風景名勝繁多,旅遊資源開發條件優越,旅遊業發展迅速。
臨海是浙江中部沿海的一座古城新市,屬沿海經濟開放區。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57.24億元,全市工業企業有6200多家,服裝、機電、化工、建材、輕紡、食品飲料成為主要產業,並逐步走上集約化經營軌道,規模效益開始顯現。杜橋眼鏡市場成為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
農業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建立了38個總面積達668公頃的農業示範園區和高產示範園區,形成了以水果、蔬菜、水產、畜牧、兔業、茶葉、筍竹等七大系列為主的農業經濟產業鏈。名、優、特產項目數以百計,「臨海蟠毫」、「羊岩勾青」分別成為全國、全省名茶,有柑橘、葡萄、楊梅、枇杷、栗子等五大名果。全市1994年實現荒山綠化。總庫容2.025億立方米的牛頭山水庫通過省級驗收,正式交付使用。全市農村經濟純收入32.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00元。
內外交通方便,104國道和甬台溫高速公路縱貫全境,臨甬(臨海至寧波)、臨金(臨海至金華)兩條省道縱橫交錯,全市形成了以市區為中心的公路網,直達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全國20多個城市。水路運輸有紅光深水碼頭和對外開放的液化氣專用碼頭,內外輪可通過海門港連接上海、大連、香港及世界各地港口。路橋機場距臨海市區50餘公里,可謂水、陸、空交通俱備。程式控制電話裝機總容量已達10萬余門,電話普及率達到10.62%。順利通過全國第二批電氣化(縣)市和省第一批自力更生治水(縣)市建設項目驗收。
全市超億元市場4個,超5000萬元市場18個,市場商品成交額達27.1億元。199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525元,跨入了小康縣市行列。引人注目的古城牆修復工程、湧泉寺、三峰寺等旅遊景點建設基本完工,形成了臨海觀光旅遊熱線。現有大專院校1所,中小學616所,教育工作高標准地通過國家「兩基」評估驗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和市政公用事業目標管理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衛生城市」和「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市」。
自然地理
臨海是浙江省省轄市,台州市代管。位於浙江省東南沿海,西北距省會杭州市245公里。介於北緯28°40′~29°04′,東經120°49′~121°41′之間。東靠大海,南接台州市椒江區和黃岩區,西連仙居縣,北與天台縣、三門縣接壤。東西最大橫距8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4公里,陸地總面積2203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7公里。境內背山面水,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地勢自西向東傾斜。括蒼山脈由西南向東伸展,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米,為浙東第一高峰。 西部有大雷、赤峰、羊岩諸山環立,海拔在700~1200米之間。中部是斷陷盆地,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積占總面積的70.7%,平原面積佔22.8%,水域面積佔6.5%。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1月平均氣溫5.8℃,7月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550毫米,5~6月為梅雨季節,7~9月以晴天為主,夏秋之交台風活動較頻繁。
括蒼山主峰米篩浪,海拔1382.6米,是浙東第一高峰,被稱為「泰山之佐」,也是21世紀祖國大陸第一縷曙光首照地。括蒼山又名真隱山、天鼻山,《台州府志》曾引用《五嶽圖序》雲:「登之見滄海,以其色蒼蒼然接海,故名括蒼。」
臨海海岸線長227公里。東部為濱海平原,地勢平坦,河浦縱橫。其外緣為淺海灘塗,海域有大小島嶼86個。
主要河流靈江是浙江第三大河,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境內流域面積2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6.5%。
臨海市位於台州市中北部,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7.1℃,全年積溫5370℃,無霜期241天,平均蒸發量1231.4毫米,屬濕潤地區。
電力:有220千伏變電所2座、110千3座、35千伏13座,中壓輸電線路4000多千米,年供電量超過5億千瓦時。建有臨海括蒼山風電場。
水產:潮間帶灘塗面積8.7萬畝。海洋資源豐富,生物品種繁多,利於海洋捕撈和海水養殖。著名的東磯漁場盛產大黃魚、小黃魚、帶魚、鯧魚、魚時 魚、石斑魚、鰳魚、馬鮫、海鰻、墨魚及對蝦、梭子蟹等海產品。
森林:是浙江省林業重點縣(市),有林地2073萬畝,總蓄積量282萬立方米,年產木材6.5萬立方米;經濟特產林20.3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8.6%,有國家保護樹種鍾萼木、浙江樟、花櫚木、凹葉厚朴等19種,野生動物90餘種,其中有國家級保護動物雲豹、黑鹿等11種,省級7種。
旅遊:臨海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著名的有:江南古城、巾山塔群、東湖公園、桃渚戚繼光抗倭古城、武坑風景區、大坎頭珊瑚岩。台州府城牆和桃渚古城被命名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桃渚被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
礦藏:有各類礦產22種,以砂、石、粘土等建材礦產為主。蘭田鄉的墨色花崗岩被譽為「世界花崗岩之王」,總儲量可達1億立方米。東海海域發現油氣田。
歷史沿革
明隆慶《岳州府志》載,縣境「左挹洞庭,右接蘭澧」,取「洞庭蘭澧諸水各安其流」之義名縣。
夏、商、周時,臨海屬甌地,春秋時屬越地,戰國時屬楚。
秦統一六國後,屬閩中郡。
西漢始元二年(前85年)置回浦縣,設縣治於章安,屬會稽郡。
東漢建武元年(25年)改稱章安縣。
三國吳大帝時建臨海縣(以臨海山得名)、臨海郡(治章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郡,章安、始豐、寧海、樂安並入臨海縣,屬處州。
十一年(591年)移縣治於大固山。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
自唐至清,臨海歷來為台州路、台州府治所。
民國初,廢府存縣,屬會稽道。
民國16年(1927年)廢道制,先後屬第六、第七行政督察專署管轄。
1949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接管臨海,建立縣人民政府。
1986年3月,國務院批准撤銷臨海縣建制,設立臨海市,是台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風土人情
早年,在我們的古城區內,有一個"水龍會",水龍很多,都藏在城區各處的廟里,清河廟、魚棚廟、玄帝廟、崔王廟都有,每年不管外面有沒有發生情況,都雷打不動地照例出來聚會活動一次,比試一下本領的高低,在那些藏著水龍的廟里的漆黑木柵大門上,都顯赫地寫著"太平公所"四個大字。這就是一支由強壯的年青人組成的業余的救火隊伍,義務地擔負著城區及近郊各處救火職責。水龍就是一台人工操作的抽水機,水龍頭就是一支噴水的水槍,為了給人們有常備不懈的警覺感,水龍的渾身上下都漆著火紅的顏色;除了水龍還有很多的提水桶,這提水桶與平常用的提水桶不同,一隻只半圓桶體的形狀平穩整齊地掛在牆壁上(使用時拿下使用),那渾身火紅顏色的半圓桶體的桶面上,一隻只都寫著"太平桶"三字。
水龍會每年一次聚會活動,選擇在一個空曠的場地上。各廟里的水龍全部聚集在一起,噴射用柴草高疊起來偽裝的敵情(火堆),年輕的小夥子頭戴藤帽,腳打綁腿,動作迅速爭先恐後爭著要最先噴水,水龍是雙缸體的壓力抽水機,兩邊均有粗大的壓桿,需要七八個人一起進行上下擠壓,擠壓越快,水壓越高,水壓越高才會射得有力射得遠射得准。這么多水龍,小夥子們個個奮不顧身拚命地上下擠壓,水龍噴水,在空中交織成密密的水網,蔚為壯觀,水直射到火堆上,發出嗤啦啦的響聲,博得了圍觀群眾的一陣陣歡呼。小夥子們驚人突出的表現,還會得到姑娘們的青睞和傾慕,老年人古風依舊,笑眯眯地點劃著談論著現場的情景及自己當年的風采。水龍會的活動都在八九月份的時節舉行,其實這是對水龍是否可以正常使用的一次實地檢驗及人們對水龍的實際熟練操的一次觀摩演習。早年年關前後一般是居民發生火災的多發時期,選擇這一時期進行活動,實際上就是為居民在年關時期萬一發生火災的一個事先的准備工作,常備不懈,嚴陣以待。
在早年古城內的街坊巷間的空凹處,時常會發現築有半人高的水池,上面蓋上石板以防小孩掉下去,這就是為"水龍會"。准備用的水池,叫"太平池",如果一發生情況,隨時可打開使用。
現在,"水龍會"隨著歷史時代發展已經消失了,但是它在對古城早年的消防方面的作用還是功不可沒的。
經濟概況
臨海是中國股份合作經濟重要發源地之一,1982年該市鄉鎮組織最早實踐探索創辦股份制企業。目前,臨海經濟正迅速轉向現代工業型,處於台州市區域經濟北翼中心的地位。2001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1.5億元,財政總收入7.56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51元;農民人均收入4152元。
農業:臨海是浙江省小康縣市。2001年全市實現農業產值25億元,糧經比例為68∶32。臨海無核蜜桔生產居浙江首位,"臨海宮川"牌、"岩魚頭"牌柑桔是名牌產品。楊梅、枇杷、水蜜桃、葡萄等果品也量大質優。臨海是中國茶葉基地,古代貢品"臨海蟠毫"現為中國名茶。2001年中國農業博覽會上,臨海的羊岩勾青、臨海蟠毫、西蘭花、臨海蜜桔、聚丙烯繩索繩纜等5個農產品再次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農業龍頭企業已發展到78家,其中年產值超千萬的有12家,銷售收入達4.2億元。
工業:有機械電子、建築材料、醫葯化工、工藝美術和旅遊用品等主導產業。2001年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223.36億元。建築材料、旅遊用品、機械電子、醫葯化工等主導產業增長速度強勁。全市銷售收入上億元的工業企業達11家。偉星集團已通過股票上市輔導期驗收,德仁竹木、華海葯業進入股票上市輔導期。臨海還擁有亞洲最大的紐扣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眼鏡產銷地。集裝箱底板、自毀式一次性注射器等產品的生產填補國內空白,微型汽車生產填補省內空白。
建築材料:浙江德仁集團為中國復合板生產行業最大企業。
醫葯化工:浙江華海葯業集團為省級企業集團。
第三產業:臨海的第三產業以旅遊業為龍頭,2001年全市共接待遊客85萬多人次,旅遊總收入達5.57億元,旅遊創匯95萬美元。全市社會消費品總額達25.9億元。
園區建設:省級臨海經濟開發區和市級四大工業園區規劃已全面完成編制,其中沿海工業園區已列入國家級浙江省化學原料葯基地,規劃面積從4平方公里擴大到20.7平方公里。
對外經濟
2001年全市新辦三資企業22家,協議利用外資1379.96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92.71萬美元。實現全社會出口交貨值30.5億元;自營出口創匯達到1.33億美元。偉星集團、台州立發、春和公司、德仁集團等分別在美國、中東、香港、印尼等地設立分公司或辦事處。
行政區劃
浙江省東部,北緯28°50',東經121°06'
Linhai Shi
331082
317000
東方大道
轄5個街道、14個鎮:古城、大洋、江南、大田、邵家渡5個街道;杜橋、白水洋、汛橋、桃渚、東塍、沿江、括蒼、湧泉、小芝、上盤、尤溪、河頭、永豐、匯溪14個鎮。
㈡ 楊曙忠的人物生平
今年40歲的楊曙忠,和他的同齡人相比,經歷頗不平凡。他當過泥水匠,承包過建築工程,擔任過建築公司項目經理,在建築行業方面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也賺了一些錢。改革開放後,各地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1992年,楊曙忠也萌發了辦企業的念頭。他在海游鎮善嶴蔣村租用了5畝土地,籌集了40多萬元資金,與人合夥創辦了三門縣化工製品廠,生產對硝基苯甲酸。當年投入生產,轉年就獲得了預期的利潤。從此,楊曙忠走上了創辦企業之路。 楊曙忠把企業視作自己的命根子,將全部精力傾注在企業的發展壯大上。1994年,他引進和籌措了300多萬資金,向懸渚村徵用了28畝土地,建造了廠房,購買了生產設備,創辦了主要生產鹽酸普魯卡因等系列醫葯化工產品的三門華麗醫葯化工有限公司,於8月建成投產,當年產量達200多噸。
質量是企業的命脈。要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必須不斷進行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於是,他不惜一切搞技術改造,開發新產品,1996年至1997年先後投入100多萬元資金,添置設備,組織技術人員對原來的生產設備、工藝流程進行更新改造,並投資了40多萬元開發對硝基苯甲酸。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了產品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擴大了鹽酸普魯卡因產量,年產量比原來增加了100多噸。
就這樣,企業一年上一個台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眼。到1999年,該公司獲得了自營出口權,並成為全國最大的鹽酸普魯卡因生產基地,產品出口美國、歐洲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市場上佔有率達80%以上。
為了提高產品質量,該公司還與浙江大學化工系聯合創 辦了實驗室,建立了研究中心,派出4名科技人員,常年與浙大科研人員開發高科技、高效益的新產品,以適應市場需求。2002年至2003年,該公司開發的青酸納和鹽酸普魯卡因兩個新產品,榮獲省級新產品獎,其中鹽酸普魯卡因被評為省級新產品,青酸納被評為市級高新技術新產品,還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級開發重點項目。2003年,該公司被評為市高新技術企業。目前,該公司形成了生產、研究、開發、銷售經營體系,產品都嚴格按照英國葯典BP2001版和美國葯典USP26版標准生產、檢測(符合雙版質量要求的全國僅該公司一家),出廠產品合格率達100%。
此後,楊曙忠又不斷加大投入,實行技術改造,擴大生產規模。1998年以來,該公司先後投入1500多萬元資金,對一些工藝流程進行全面改造,並添置了許多新設備,建起了兩幢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新廠房,一幢860平方米的綜合大樓。2002年,該公司又同美國勝傑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合資,創辦了三門勝傑化工有限公司,擴大了生產規模,提高了產量和經濟效益。2003年,該公司銷售收入達4000多萬元,創利益900多萬元,上交國家稅收560多萬元。人均為國家創稅7.53萬元,創收35萬元,創利12.11萬元,為全縣企業最高。目前,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個佔地1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多平方米,總資產達5000多萬元的企業。公司自創辦以來,累計上交國家稅收2000多萬元,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楊曙忠對職工關懷備至,悉心幫助。在9711號台風災害中,公司有4個職工家裡房屋倒塌,損失巨大,楊曙忠在企業損失100多萬元資金緊缺的情況下,拿出5000元錢,資助他們重建家園,解決暫時生活困難。職工直系親屬去世,他都派工會、廠部人員去慰問,送去慰問品。每年春節,他都組織人員到家庭生活困難的職工家裡去慰問,送去慰問金、慰問品。凡是職工生病住院,不管工作多忙,他都要到醫院看望。
「一個人、一個家庭的需要是有限的,事業成功了,掙了錢,最終應為社會作點貢獻。因此,我要盡我的能力回報社會。」楊曙忠常這樣對人說。因此,他在經營好自己企業的同時,還積極關愛困難群眾,資助特困學生、熱心社會公益事業。2001年8月,花橋鎮林先女考上了台州學院,因家庭困難無錢就讀,他得知後,就主動與她結對,包下好的學雜費,使她完成學業。據統計,自企業創辦以來,楊曙忠為石亭公路、村裡道路、標壩建設、「掃茅工程」、首屆三門中國青蟹節、學校教育事業、慈善事業等捐獻了60多萬元。他還計劃在5年內為縣慈善總會捐獻100萬元,目前已捐獻了30萬元。 楊曙忠管理自己的公司已經十分繁忙,但仍不忘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認真履行人民代表的職責。他常說:「為民辦事是人民代表的職責,人民選我當代表,就應該代表人民說話辦事。我不僅要當好總經理,更要努力當好一名合格的人大代表,不辜負人民的重託和期望。」
為了加快工業經濟的發展,促進經濟建設,2002年,三門縣委、縣政府在楓坑建立了工業園區,有15家大型企業在工業園區安家落伍,員工有5000多人。但工業園區離縣城有3公里,沒有公交車,企業職工上下班極不方便,也影響了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在縣十三屆人大第一次會議上,楊曙忠與其他10多名代表一起提出了《盡快開通客運東站至楓坑工業園區公交車的建議》。三門縣政府非常重視,要求該縣交通局研究落實。三門縣交通局把它作為為民辦實事好事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多次召開協調會議,組織有關人員對行車線路、站點設置等進行了實地勘察,經反復論證,客運東站至工業園區的公交車,於2003年4月份開通了,廣大群眾拍手稱好。
近年來,三門縣大力實施「海洋富縣」戰略,充分利用豐富的水產資源,大力調整水產養殖結構,發展青蟹養殖,養殖面積達到10萬多畝,成為「中國青蟹之鄉」。隨著首屆三門中國青蟹節和各種推介會、展示會的舉辦,三門青蟹的知名度、美譽度大大提高,暢銷全國各大中城市。但有的經營戶以次充分,青蟹捆紮物嚴重超標,有的外地經營戶冒充三門青蟹,以假亂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和三門青蟹的形象。為了打擊違法經營行為,保護三門青蟹的品牌,加快三門青蟹產業的發展,在縣第十三屆人代會上,楊曙忠和12名代表提出了《加強青蟹市場管理的議案》,縣政府高度重視,採納了他們的建議,於今年3月從經貿、工商、城管、質監、海洋與漁業及海游鎮等部門、鄉鎮抽調了16名人員,專門成立了三門縣青蟹管理辦公室,具體負責青蟹行業的綜合管理。
三門縣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價值很高,是該縣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但由於各方面原因,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在縣第十三屆人代會上,楊曙忠與陳歡蓬等10名代表提出了《加快三門旅遊資源開發的建議》,得到了三門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三門縣旅遊發展領導小組和三門縣風景旅遊管理局,並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投資180萬元,修建了亭旁起義紀念舊址五鳳樓、古戲台、大雄寶殿,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蛇蟠島環島公路,將健跳至木杓風景區公路澆上了瀝青路面,投資了300多萬元,建起了多寶講寺清定上師舍利塔、藏經樓、僧房,還精心包裝了擴塘山島、龍母山、隱龍山等旅遊招商項目。同時,三門縣政府與寧波天河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經多次協商,簽訂了聯合開發蛇蟠島的協議,並成立了三門灣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億元分期開發。目前,已投資了2000多萬元,建成了魯濱遜度假村、海盜村、野人洞等旅遊區。
楊曙忠還在市一屆、二屆人代會上提出了加快三門核電項目和牛頭山火電廠建設、台州沿海大通道建設、白溪水庫建造、健跳港開發等意見和建議,許多意見受到台州市政府和三門縣政府的重視和採納。對此,他只是淡淡地說:我只不過是盡了一個代表的職責。 2010年4月5日晚8點17分,三門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稱縣城人民路發生一起交通事故。接到報警後,民警迅速趕往現場處置。據初步調查,肇事車輛為一輛黑色寶馬車,車牌號為浙JA0333,肇事者確定是楊曙忠。整個事故現場約193米,楊曙忠駕駛的寶馬轎車共撞上機動車2輛,電動車5輛,黃包車1輛。共造成四死六傷(其中一人傷勢嚴重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發生後,警方在第一時間控制住肇事司機楊曙忠,將其帶至海游派出所審訊,抽取血液樣本,送台州市公安局物證鑒定所檢測。
經查,楊曙忠,男,1962年7月26日出生,三門華麗醫葯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為台州市人大代表、三門縣人大代表、三門縣人大常委會常委。經檢測,事發當夜肇事司機楊曙忠血液酒精含量為3.3mg/ml,屬醉酒駕駛。
2010年4月6日,三門縣人大常委會已許可三門縣公安局對楊曙忠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並罷免其台州市人大代表資格,三門縣公安局已立即批准對楊曙忠刑事拘留,並予以執行。
死傷人員名單
死者:葉惠平 梅愛華 周正乾 楊小同
傷者:李金萍 孫老師 黃老師 陳安高 張立群 梅晏瑜
三門縣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30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罷免楊曙忠台州市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的決定》
㈢ 池州的行政區劃
至2019年,池州市下轄1個市轄區(貴池區)、3個縣(東至縣、石台縣、青陽縣)。此外,池州市還設立以下管理區:九華山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池州經濟開發區、池州火車站站前區、池州江南產業集中區。
貴池區下轄:池陽街道、秋浦街道、江口街道、里山街道、馬衙街道、墩上街道、梅龍街道、秋江街道、杏花村街道、清風街道、清溪街道、牛頭山鎮、梅街鎮、殷匯鎮、涓橋鎮、烏沙鎮、唐田鎮、梅村鎮、牌樓鎮、棠溪鎮、池州站前區、池州經濟開發區。
東至縣下轄:堯渡鎮、東流鎮、大渡口鎮、勝利鎮、張溪鎮、洋湖鎮、葛公鎮、香隅鎮、官港鎮、昭潭鎮、龍泉鎮、泥溪鎮、花園鄉、木塔鄉、青山鄉、香隅化工園區、大渡口經濟開發區、
東流經濟開發區、東至站前區、東至政務新區、東至城南新區、勝利工業園區、龍泉工業園區、梅城工業園區、東至經濟開發區。
石台縣下轄:仁里鎮、七都鎮、仙寓鎮、丁香鎮、小河鎮、橫渡鎮、大演鄉、磯灘鄉、石台縣開發區。
青陽縣下轄:蓉城鎮、楊田鎮、廟前鎮、朱備鎮、木鎮鎮、新河鎮、陵陽鎮、丁橋鎮、杜村鄉、喬木鄉、酉華鄉、青陽縣開發區。
(3)潮州牛頭山工業園區以前叫什麼擴展閱讀:
池州的歷史沿革
夏商王朝時期,市內政區設置無考。周朝按山川物產分天下為九州,池州屬揚州之域。秦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兩級政區制,池州市境大部屬揚州之鄣郡,西南境屬九江郡之鄱陽縣。
西漢時,市境大部初屬鄣郡。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改鄣郡為丹陽郡,今貴池市、青陽縣、石埭縣以及東至縣的大部地區均屬丹陽郡。區境西南部——今東至縣——部分,屬豫鄣郡鄱陽縣地。
東漢至三國時,池州屬吳國丹陽郡地。丹陽郡屬揚州。
西晉、東晉,池州屬揚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晉惠帝元康元年(291)豫鄣郡改屬江州,池州屬江州豫章郡地。
南朝(宋),先屬揚州宣城太守之域,後屬宣城郡、淮南郡地。
南齊,屬南豫州宣城郡地。
梁,屬揚州宣城郡地。
陳,屬南豫州宣城郡、北江州之地。
隋,隋開皇三年(583)罷郡,以州統縣;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復改州為郡,以郡統縣。隋代,池州先後屬宣州、宣城郡。
唐武德四年(621)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貞觀元年(627)撤,領地還隸宣州,池州屬宣州之地。唐天寶元年(742)改州為郡,原池州地稱秋浦郡。《通典》「秋浦郡」註:「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劉世珩《貴池縣沿革表》:「池州為秋浦郡,實唐天寶年間之稱」。
唐永泰元年(765)復立池州,隸屬宣州觀察使,州治從石城遷至魚貴口(今池州專署駐地)。唐元和年間(806—820),改池州為池陽郡。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劉世珩《貴池縣沿革表》:「池州為池陽郡,宋《輿地廣記》、《太平寰宇記》皆言因唐之舊,不言始於唐何年」,「池陽郡名,必立於永泰、元和之間也。」
五代十國,池州之地先屬楊吳,後屬南唐。南唐升元二年(938),改池州為康化軍。
宋,置池州池陽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陽郡,領縣六」。宋至道三年(997)池州池陽郡屬江南東路,紹興初年屬江南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池州為池州路,先後隸屬江淮行中書省、江浙行中書省。
明,池州先後為九華府、華陽府、池州府,直隸南京。
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
民囯時期,民國3年(1914),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屬縣劃入蕪湖道。民國17年廢蕪湖道,各縣直屬安徽省。民國21年(1932)至38年,設立安徽省第八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貴池縣,直隸安徽省。
1949年5月,池州專區成立,隸屬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專署駐貴池縣。
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銷池州專區,轄區各縣分別劃入安慶專區、徽州專區、蕪湖專區。
1965年5月至1980年1月,復設池州專區,直屬安徽省。
1980年1月至1988年8月,撤銷池州專區,轄區各縣並入安慶專區、宣城專區、徽州專區。
1988年8月,復設池州地區,隸屬安徽省。
2000年6月撤地建市,轄貴池區、東至縣、青陽縣、石台縣、九華山風景區和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㈣ 臨海長城歷史
臨海古長城:素有「江南八達嶺」之稱的古長城始建於晉,是當時的台州府城。
長城依著清山蜿蜒而進,全長6000多米,現存5000米。東起攬勝
門, 沿北固山山脊逶迤至煙霞閣,於山岩陡峭間直抵靈江東 岸,延伸至巾山西麓,依山就勢,俯視大江,矯若巨龍,雄偉
壯觀,尤以北部最峻,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形神俱肖,人稱
「江南八達嶺」。沿途各類城堡、城門、城樓獨具特色,使人覺得她是多麼的雄偉,給人以無窮的力量和勇氣。同時,古長城又帶有她自己獨特的風格,體現出江南
清秀、柔美的特點,更增添了她的魅力。
史載,明朝名將戚繼光在臨海八年,抗擊倭寇九戰九 捷。期間,戚繼光與知府譚綸整修臨海古城牆,創造性地
加蓋了二層中空敵台、遺存之今,戚、譚隨後奉調薊州,修 建北京附近的明長城。他們抽調江南三千兵士,將其在臨
海築城經驗運用到明長城修建工程中。北國長城的空心 敵台,源自臨海。因此,南北長城在規格、形制、構造上,共
同點頗多,實為北國長城之「師范」和「藍本」,遂稱江南長城。
《台州府志,建置》載:唐初,向東南平原擴建大城,系「唐尉遲敬德所造」。在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吳越國王錢叔為表忠誠「納土歸宋,毀各地城牆」。十三州之一的臨海古城系在其列,但因其西南靈江段有防洪作用才得以保存。正因為臨海古城牆有著防禦和抗洪防洪的雙重作用,所以古代軍事家們又進入了第三階段修築。
臨海古城在明代抗倭斗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臨海八年,會同台州知府譚綸改造了臨海古城牆的結構,將其加高加厚,並創造性地修築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台,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戚家軍以臨海古城為據點,策應閩浙沿海守防,屢敗倭寇九戰九捷,洗雪國恥,揚眉吐氣,大振國威。後來,由於北方長城防務的需要,朝廷特將戚繼光、譚綸調到北京委以重任。戚繼光在任薊鎮總兵時,將他在臨海修築城防的經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
慶歷五年(1045年),知州彭思永重修城牆。這次修築的城牆,其結構、防禦、防洪等比前兩次更趨完整;西北隅在北固山(龍顧山)上逶迤,這一段子城與大城共有,組成大城內抱子城;西南二面瀕靈江,為減輕洪水的沖擊,突出城牆外的墩台靠江上遊方向砌成圓角(俗稱馬面);龍顧山上的墩台築成二層空心敵台,有梯相通,上層為平台,台上建望樓,平台四周有齒狀的垛口和射洞,可供指揮和防禦的雙重作用;下層為空層,可駐軍和貯存武器,當年具體負責修城的蘇夢齡作《新城記》,內有黃岩縣令日:「陶甓(磚)雖固,猶未如石之確(牢固)也。」
1997年,臨海市先後投資近4000萬元進行修築復原。修理中發現除清順治十五年(1568年)代理知府胡文燁對部分牆體"增高三尺,垛口並三為一」外,其餘都是唐、宋、明留下的遺存建築。在南邊城牆興善門考古調查時,發現城牆斷面顯示:唐、宋、明、清四個朝代的文化層十分明確清楚;唐代為泥夯土牆,高3米;宋代在唐代夯土牆上加高1米,在里外邊各加砌一磚半厚的包磚;在江邊段城外前砌1米高的石砌護牆;明代又在宋代的基礎上加高2米,里外各加砌一磚半厚的包磚,並且在結合部用條石平放拉結;清代在明代的呈外略作修補加高。西南段的城牆均在7米高左右,寬4.4米左右。
從顧景樓往前,便是江南長城最為陡峭的「百步峻」。據傳由於「百步峻」一帶形勢過於險要,唐代大將尉遲恭指揮軍民築城到此,屢築屢毀。正當他束手無策時,適逢大雪紛飛,次日清早起來,忽見一隻梅花鹿在雪地上沿山奔過,留下足跡,尉遲將軍心有所悟,即命眾將士沿著梅花鹿經過的足跡疾築,果然一舉而就,故臨海又有「鹿城」之稱。
游臨海古城牆,最佳的路線是從東湖北則的入口開始。沿東湖路北行,路基原是東城城基。後湖辟廣場,穿過「雄鎮東南」石牌樓,是『百步峻」登城石階,共198級。登臨其上,返顧東湖,但見平波萬頃,橋亭如畫,夏秋之間,湖風撲面,令人神怡氣爽,環樓四顧,處處皆景:東則高樓鱗次,一片新區氣象;南瞰老城,多是古街古屋。古趣油然而生;北面環背白雲之山,山間飛青疊翠,時接淡霧輕雲;西眺天、仙之水.遙對波光山月。括蒼雄踞於西南,靈江遙接於東海,使人心胸疏盪,眼界寬闊;折而西向,漫步城頭,兩邊松柏蒼茂,上下萬木青蔥,雉堞時仄時曲,嵐氣隨至隨消。
東湖呈長方形,南北長約500米,東西寬150米。湖中築長堤兩條,東西向的橫堤將全湖一分為二,南曰前湖,北曰後湖。橫堤東西兩端各有一石拱橋跨湖岸,堤壩中段築一小洲,曰「浣月」,「浣月洲」居全湖中心,洲中遍植樟、柏、梧、桂,高蔭橫雲,自成綠島。而南北走向的縱堤則將後湖又一分為東、西後湖,縱堤中段亦有一洲,曰「樵雲」。浣月洲南三四十米又有一湖中洲,有九曲扶欄石橋與浣月洲相連。
臨海古城牆不但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而且也是台州最具人文內涵的一大游覽勝跡。巍巍長城,其絕大部分橫亘在我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之間,屹立兩千多年。雄關不獨北國有。千百年來,祖輩先民構築了數不清的城防設施和軍事要塞,以之抵禦入侵,保境安民。堅固的城防。雄偉的結構,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構成了中華大地上獨具特色的古城文化。歲月滄桑斗轉星移,遺存已經非常稀少。而浙江臨海的古城牆,卻是獨具特色的古城牆碩果僅存者之一。
戚繼光在任薊鎮總兵時,將他在臨海修築城防的經驗,運用到北方長城的增擴加強上。今存薊鎮、昌鎮、宣府、大同、山西等鎮的長城,都是按他的規劃設計加以改進增築加強過的。為了滿足他改建北方長城的需要,特抽調了曾經參加改建臨海城牆的三千「江東子弟兵」充任領工、監理和技術指導。
上了百步峻,便是白雲樓。白雲樓是江南長城東段的最高點,樓因腳下的白雲山而得名。宋時,人們又俗稱臨海為白雲樓。往下,便是城隍廟的遺址,在遺址旁邊頑強地生長著一顆有著1300多年樹齡的隋代古樟,人稱「枯木逢春」。隋樟雖已殘軀斷枝,但在那勃發的新枝上,依然是葉茂枝旺,生意盎然。
這里遠可觀巾山群塔,近可賞東湖毓秀。遠處的巾山高百米,相傳西漢道士華胥子即皇華真人曾在此山煉丹修道,歷經磨練,得道升天。當華胥子駕鶴仙去時,一陣微風撲面而來,吹落了他的頭巾。頭巾飄然而下,化作巾山雙峰,從此,這座山被稱為「巾子山」,兩峰之間的一塊石壁上,尚留有「遺巾處」三字。
繞敵台而出,沿山而下,則是臨江城牆。這里,舊有7個城門,現尚存有朝天、鎮寧、興善、靖越四個完好的城門和瓮城,雄武庄嚴,結構獨特。江南長城俏依然臨海古城更美麗江南長城與古城相匹配的儒、佛、道融為一體,使江南長城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臨海古長城,是個沉積感情,令人放下所有人生憂慮和功名利祿的地方。在他面前,沒有什麼比創造歷史更偉大的了。一切的富貴榮華在他眼裡,還不如一塊青磚來得真實。
古城有一種淡定的力量,抗拒著現世浮華躁動,一路延伸傳統文脈和歷史卷軸。古城有一種沉厚、典雅、溫存的東西,這種東西如麥香、如混沌的月色,彌漫著,縈繞著,彷彿滲透在空氣中,讓人無法抗拒。
站在臨海的古長城上,看山聽林濤。站在不同的位置,感受不同方向吹來的風,站在不同的位置,觀看山上浮雲的來去,都會有不同的收獲。譬如,戚繼光與知府譚綸後來調到北方去當官了,他們從臨海調過去三千多民工,修了明長城,樣子就是按照臨海長城而建的。所以,南方、北方的長城,形狀差不了多少,但給人的感覺卻大為不同。北方的長城給人以粗獷感,令人生起一股豪邁感;而南方的長城,即便也是同樣粗獷,但因了南方之嫵媚而給人的感覺就婉約有致了。
雍正皇帝御書的「至真妙道」在青山石壁間,顯得格外肅殺,這位滿清的皇帝絕對設想不到,他給了當年創造那段奇跡的人最高的褒獎,而評論他的人,卻翻動著歷史的折頁,冷眼觀看著他創造的那段歷史。
古炮靜靜地置身那裡,沒有了士氣高昂士兵的相伴,只有周圍古樹陣陣的濤聲,顯得有幾分寂落。深褐色的炮筒在那裡不屈不撓地苦苦守候了數百年,似乎一直虎視著外敵。據說,這就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臨海八年,創造性地修築了十三座二層空心敵台之一,極大地增強了防守能力,戚家軍以臨海古城為據點,擊敗倭寇九戰九捷。
坐在烽火台上,倚著城垛向外望去,蒼山連綿,秋意厚重,一條江水靜靜地繞城而去,匯入大海,海天迷濛,山色清朗,似是在欣賞一幅水墨丹青。
城牆,作為歷史的文物,隨著歷史的發展進程,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冷兵器時代那種防衛功能早已消失。200多年的清代康熙、乾隆時期,就已經把長城視作「但以雄關存舊跡、但留形勝壯河山」的歷史遺物來保存了。城牆是體量極為宏大的文物,不少的城牆被列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有的還列入了世界遺產的名錄,很多城市的城牆對於我國幾千年的社會發展歷史、政治經濟、軍事防禦工程技術等科學研究都有重要的意義。
巍巍的江南長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個性。這段古長城,已不再是青磚的寫真,他早已化身成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力量的象徵,令數以萬眾在心中膜拜。踏在那帶著滄桑的青磚上,彷彿看到了那從遠古走來,為了建築長城而離去的民工們,他們臉上流露著不可思議的神情,他們一定是不明白,當年他們泣血築成的衛國城牆,而今成了人們閑暇之餘覽勝之地。那些帶著一身塵埃的將士們也絕對不會想到,當年他們用生命保衛的小城,成了談論古今、撫摩歷史之地。先人們一定無法設想到這段僅有6000多米的古長城,在無意間成了承載歷史的見證
㈤ 牛頭山在哪個省哪個市
牛頭山在安徽省池州市。
牛頭山鎮,隸屬於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地處貴池區西南部,東鄰涓橋鎮,南依殷匯鎮、唐田鎮、銅山鎮,西濱長江,北靠秋江街道、烏沙鎮,東北距貴池區區43千米,北距省會合肥204千米,區域總面積113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牛頭山鎮戶籍人口為42861人。
截至2019年末,牛頭山鎮有工業企業93個,其中規模以上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61個。
歷史沿革:
解放初期,屬吳田鄉。1957年,吳田鄉改為銅山鄉。1958年,銅山鄉與觀山鄉合並成立銅山公社。1984年,銅山公社改為銅山鄉。2001年,撤銷銅山鄉,建立牛頭山鎮。2007年,木閘鄉並入牛頭山鎮。
截至2020年6月,牛頭山鎮轄4個社區、9個行政村:長豐社區、木閘社區、姥山社區、濱江社區、牛頭山村、寶賽村、觀山村、長林村、萬子村、楊店村、惠民村、萬生村、前江村,鎮人民政府駐長豐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