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如何崛起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如何崛起

發布時間:2022-05-20 13:57:25

❶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及中國的反應

一、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中國的邊疆地區遭到侵略者更加嚴重的蠶食鯨吞。當時中國邊疆出現新危機:美日對台灣的侵略、俄英對新疆的侵略、英對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國侵略中國,挑起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

2、1894年,日本又發動了對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馬關條約》簽訂後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經濟侵略以資本輸出為主(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並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之後,美國又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4、1900年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聯合發動了旨在瓜分中國的大規模侵華戰爭,戰後,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二、中國的反應
1、甲午戰後,面臨中國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但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以失敗告終。

2、同時期農民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但最終也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3、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後,以孫中山為代表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反清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❷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為趕上世界潮流做了什麼努力

1.中國資本主義開始領導革命 隨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斷加深,資本主義開始領導中國革命道路,在經歷了農民領導革命的失敗後(太平天國,義和團運動),資本主義的民主共和觀念開始被廣大中國人民逐漸接受和適應,並最終由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國家.
2.中國主觀思想潮流的變 早期啟蒙思想,加上工業革命帶來的生產力的突飛猛進,使歐洲人的思想也開始進步,資本主義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思想成為歐洲主流思想,這也影響到部分進步的中國人,他們不但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也開始接受先進的思想,這為後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辛亥革命的展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3.中國近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後,中國也深受影響,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務運動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到第二次工業革命,從西方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企業,這也間接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為後來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探索 在明末出現資本主義萌芽,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短暫發展,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生,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再一次得到發展,實業救國的口號開始出現,後來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短暫的春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5.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於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再一次發生質的提升,所以歐洲各國之間為了不斷爭奪原料,資源,競爭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擴張,對中國也進行了更加殘酷的商品傾銷和戰爭掠奪.比如日本發動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等.

❸ 中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很遺憾,前兩次工業革命沒中國什麼事情,不然我們就不至於被列強打開國門,淪為半殖民地
1、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
(1)電的廣泛使用。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電力作為一種新能源的廣泛應用,不僅為工業提供了方便而價廉的新動力,而且有力地推動了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誕生。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19世紀80年代,一種新型的交通工具──汽車誕生了。從90年代起,許多國家都建立起汽車工業。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內燃機的發明,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2、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起於19世紀七十年代,以電力和內燃機的使用為主要標志,這一時期,科學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又稱為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第二次科技革命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相繼誕生,90年代柴油機創製成功。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工具的發動機問題,還推動了石油開采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導致了列強開始爭奪石油。)

❹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以後,開始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

對中國的影響:(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落後國家的掠奪,彼此之間也展開了分割殖民地的爭斗。在這種國際背景下,中國的鄰邦和邊疆地區遭到侵略者更加嚴重的蠶食鯨吞。當時中國邊疆出現新危機:美日對台灣的侵略、俄英對新疆的侵略、英對西藏的侵略等,1883—1885年法國侵略中國,挑起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

(2)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德、英、法、日、俄等國都陸續成為帝國主義國家,1894年,日本又發動了對中國的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同時也說明洋務運動沒有是中國走上富強。而日本則利用巨額戰爭賠款瘋狂擴充軍備,使自己擠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行列。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於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部平衡的加劇,後起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緊了對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地區的侵略,這一時期對外擴張的經濟形勢以資本輸出為主,並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甲午戰後,帝國主義列強以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設廠等方式,對中國加劇經濟侵略,並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之後,美國又提出「門戶開放」政策,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一天天膨脹起來。

(4)甲午戰後,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得到初步發展,面臨中國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發動和領導了一場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戊戌變法」,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建立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但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以失敗告終。

(5)同時期農民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打破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迷夢,但最終也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為鎮壓中國的義和團運動,保護帝國主義各國在華侵略利益,八個帝國主義國家聯合發動了旨在瓜分中國的大規模侵華戰爭,戰後,帝國主義強迫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6)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失敗後,尤其《辛丑條約》簽訂後,使人民看清了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矛盾,集中表現在反對清朝統治的斗爭上,以孫中山為代表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了反清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國主義為了維護其在華侵略利益,極力破壞中國革命,武昌起義後,帝國主義看到清政府難以繼續維持,就從封建統治集團內部選中袁世凱,作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的局面,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袁世凱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篡奪辛亥革命的果實,開始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民主派為保衛辛亥革命的成果進行了反對北洋軍閥統治的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袁世凱死後,帝國主義失去了在中國的共同的代理人,各自扶植地方軍閥作為代理人,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中國出現軍閥割據紛爭的局面。

❺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2、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再一次得到發展,實業救國的口號開始出現,後來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短暫的春天。

3、中國近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 。

4、中國不但學習歐洲先進的技術,也開始接受先進的思想,這為後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和辛亥革命的展開提供了必要的基礎。

5、中國資本主義開始領導革命。

(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如何崛起擴展閱讀

第二次工業革命結果:

19世紀70年代,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資本主義生產社會化的趨勢加強,推動企業間競爭的加劇,促進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少數採用新技術的企業擠垮大量技術落後的企業。

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產生了壟斷。在競爭中壯大起來的少數規模較大的企業之間,就產量,產品價格和市場范圍達成協議,形成壟斷組織,壟斷最初產生在流通領域,如卡特爾,辛迪加等壟斷組織,後來又深入到生產領域,產生托拉斯等壟斷組織。

大量的社會財富也日益集中在少數大資本家手裡,到19世紀晚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出現壟斷組織19世紀70年代,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生產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出現的新興工業如電力工業丶化學工業丶石油工業和汽車工業等,都要求實行大規模的集中生產,壟斷組織在這些部門中便應運而生了,壟斷組織的出現,使企業的規模進一步擴大,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

托拉斯等高級形式的壟斷組織,更有利於改善企業經營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壟斷組織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此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

同時,控制壟斷組織的大資本家為了攫取更多的利潤,越來越多地干預國家的經濟丶政治生活,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步伐。

19世紀末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美、德、英、法、日、俄等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參考著資料來源:網路 --第二次工業革命

❻ 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的歷史條件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一國的范圍,出現了明顯不同於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重要的機器和新的生產方法主要集中於英國的特點。那麼,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同時興起的歷史條件是什麼呢?

一. 政權條件: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權保障。19世紀是資本主義在全世界大發展的時期,首先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民族解放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改良運動席捲歐洲、北美和亞洲的日本。如19世紀二三十年代希臘、比利時的獨立戰爭,俄國1861年改革,美國內戰,德意志、義大利的統一,日本的明治維新等。這些改革或革命使資本主義制度得到確立或鞏固完善;其次是西方資本主義對亞、非、拉地區的侵略,把這些國家納入資本主義軌道,變為了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附庸。19世紀中晚期,資本主義基本控制了整個世界,使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二. 市場條件:隨著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進行,歐美和日本的資本主義得到進一步發展,德意志、義大利分別完成統一後都開辟了各自統一的國內市場;美國南北戰爭後,也形成了統一而廣闊的國內市場;同時,英、法、德等資本主義列強在侵略擴張過程中,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一系列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在此期間,輪船等先進的交通工具使長途運輸變得更加方便,這有利於資本主義列強向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大量掠奪工業原料和輸出工業品和資本,並進一步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後、封閉的經濟結構。到19世紀中後期,世界市場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極大地推動了商品生產的發展,即使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的生產體系已成規模,但它已不能滿足市場的巨大需求,它需要更強勁的生產力才能滿足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因此,第二次工業革命應運而生。

三. 科技條件: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為主要標志。而這些工業方面新的成就主要得益於19世紀以來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取得的許多重大突破,以及把這些科學原理轉化為技術直接運用於工業生產。如作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最為主要特點的電力的廣泛應用,其理論准備就是電磁學的產生和發展。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在實驗中發現磁鐵與金屬線的相對運動是由磁產生電的必要條件,證實了電磁感應現象,使人類獲得了打開整個電能寶庫的鑰匙。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發表《電磁場的動力學理論》,建立了系統的電磁學理論,進而推斷出電磁波的存在。電磁感應現象和電磁波理論的發現為開辟人類生活的新時代––––電氣時代創造了理論條件,在此基礎上,人類製成了電動機、發電機,並開創了新的通訊手段––––電報、電話等。此外,化學理論也取得重大成就,19世紀中期,分子––原子結構學說確立,大大促進了化學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末,俄國科學家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為化學工業的新發展提供了條件。生物學方面,德意志植物學家施萊登提出細胞是一切植物的基礎和動物學家施旺發現動物組織也是由細胞形成的,確立了細胞學說體系;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進化論,「第一次把生物學放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確立了物種的變異性和繼承性」,成為「19世紀三大發現」之一(另兩大發現分別是細胞學說和能量守恆定律)。19世紀,各門自然科學的理論體系的建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所要求的新技術革命准備了條件,新技術革命的成果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從而引起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四. 勞動力條件:一方面,歐美的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如俄國通過1861年改革規定農奴在法律上獲得人身自由,美國經過南北戰爭解放了黑人奴隸等;另一方面,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更加重視對工人階級的教育,以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獲取更多的剩餘價值,如德國統一之前的普魯士時代,就規定實行義務教育,1860年普魯士的兒童入學率就達到97.5%,文盲率僅為5.52%。其它比較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不僅通過政策使自由勞動力在數量上大量增加,而且使勞動者在素質上有了本質的提高,這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提供了勞動力條件。

五. 經濟條件:19世紀中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阻礙,又經過對外擴張獲得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原料產地,極大地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在英國的興起和向其它國家的擴展,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強勁的動力,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提供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❼ 中國是什麼受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後,中國也深受影響,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務運動時就開始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過渡到第二次工業革命。

從西方引進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創辦了中國第一批近代化企業,這也間接加快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為後來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條件。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再一次得到發展,實業救國的口號開始出現,後來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達到短暫的春天,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7)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如何崛起擴展閱讀:

第二次是電氣工業革命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當時中國還晚清,後來維新變法就是受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一種變革,但是好景不長,在頑固的封建主義當權者扼殺下,中國第二次工業革命失敗。

美國和日本,俄羅斯都是從這次工業革命(俄國比較特殊)開始崛起的,1912年推翻清政府,中國才開始全面接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洗禮。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

雖然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

❽ 中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及意義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
1、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自然科學的新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並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工業革命一開始就超出一國的范圍,從而具有更廣泛的規模,發展的進程也更為迅速.
3、第二次工業革命首先開始於基礎工業、重工業和能源工業,這使得這些國家有能力改造和武裝輕工業部門,使農業機械化,進而使整個國家實現工業化.
4、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德、日等國尚未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它們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既可吸收第一次的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的新技術,使這些國家經濟發展速度較快.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西方國家需要在更廣闊的范圍內開展殖民活動,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在全世界領土已被瓜分完畢的情況下,中國則成了它們掠奪的中心,這次工業革命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1.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從邊疆危機到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從強占租界地、劃分勢力范圍、瓜分狂潮到八國聯軍侵華,帝國主義展開瓜分中國的狂潮.《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3.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
邊疆危機、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的愛國官兵英勇抗爭;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資產階級維新派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4.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使外國在華投資設廠合法化.列強競相對華輸出資本,加劇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供了社會基礎和階級基礎,這是世界歷史發展潮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
5.中國近代科技進一步發展
西方列強的侵略,客觀上也傳播著進步和文明,促進了中國近代科技的發展

❾ 工業革命與大國崛起

英國最早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是以珍妮紡紗機的發明為標志開始,結果是資產階級新貴族登上歷史舞台,英國君主立憲制度奠定了基礎,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18世紀中葉,英國人瓦特改良蒸汽機之後,由一系列技術革命引起了從手工勞動向動力機器生產轉變的重大飛躍。為世界工業發展的進程做出了貢獻,人類進入工業時代,
法國的工業革命緊隨其後,因為工業革命也在歐洲保持地位
德意志的工業革命使得普魯士更加強盛,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則日益衰落。
對西方社會結構的影響
1、引起社會結構的重大變革,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2、自由主義取代了重商主義;
3、標志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
4、促進近代城市的興起,城市進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長,人們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改變;
5、中英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❿ 兩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對中國的影響:
①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後,歐美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近代工業產生(或洋務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或中國資本主義產生);先進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科學技術。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後,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國人救亡圖存運動高漲。
第一次工業革命是指18世紀從英國發起的技術革命是技術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這不僅是一次技術改革,更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
第一次工業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機的誕生開始的,以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的。這一次技術革命和與之相關的社會關系的變革,被稱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或者產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工廠制代替了手工工場,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從社會關系來說,工業革命使依附於落後生產方式的自耕農階級消失了,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形成和壯大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大大密切加強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最終確立了資產階級對世界的統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英國,很快成為世界霸主。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70年代,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的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科技、和生產力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大大加強,壟斷組織應運而生。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閱讀全文

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國是如何崛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節流閥哪個好 瀏覽:734
上汽奧迪a6落地多少錢 瀏覽:805
臨江工業園區去喬司怎麼去 瀏覽:405
寶馬x1影響起停功能有哪些 瀏覽:903
汽車坐墊評語該怎麼寫 瀏覽:538
貴的賓士反光鏡多少錢 瀏覽:903
奧迪e檔和d檔哪個好 瀏覽:8
汽車空調開哪個標志 瀏覽:126
汽車電池電量虧透了怎麼辦 瀏覽:423
一般工業伴熱帶什麼時候投入 瀏覽:176
生產工業蒸餾水需要什麼 瀏覽:621
寶馬mini有什麼好 瀏覽:325
大豐總站汽車到南通的哪個站 瀏覽:910
軒逸的汽車銘牌在什麼地方 瀏覽:614
汽車座套哪裡最便宜 瀏覽:698
阿里工業設計的網站有哪些 瀏覽:646
製冷工業在技術上有哪些新進展 瀏覽:984
青島汽車腳墊多少錢 瀏覽:363
寶馬328加什麼機油 瀏覽:53
楊浦區屬於哪個工業區 瀏覽: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