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優化工業發展環境
產業的發展需要良好環境。廣西是一個後發展欠發達地區,工業發展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有不小的差距,制約了工業發展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因此,推進新型工業化跨越發展,就要把優化工業發展環境作為基礎工程。
抑制「脫實向虛」現象,營造實業致富的認知環境。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是一對關系密切的兄弟。虛擬經濟以實體經濟為基礎,是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產物,以服務於實體經濟為最終目的。實體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有賴於以金融業為核心的虛擬經濟支持。金融市場的合理運行,可以讓閑置資金與合適的實體經濟投資領域匹配,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融資平台,提高資金配置效率;金融市場還能識別風險,預警實體經濟發展可能出現的問題。但虛擬經濟由於其復雜性和投機性,容易脫離實體經濟而自我循環、自我膨脹,助推資產泡沫的形成。當實體經濟不能夠消化這些泡沫時,過度膨脹的泡沫不可避免地產生破裂,形成經濟危機。因此,既要發展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又要控制虛擬經濟,使其處於良性的可控的范圍。近年來,我國經濟出現「脫實向虛」的現象,企業和資本熱衷於炒作並從中謀劃取利益,助長了社會的浮躁和功利,形成不利於實體經濟發展的社會氛圍。因此,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抑制「脫實向虛」的現象,讓虛擬經濟利潤回歸合理水平,引導社會資本更多投向以工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加大政策扶持、降低稅費負擔,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創業、實業致富的社會氛圍,讓抓工業、干實業的人有搞頭、有奔頭、有甜頭。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扭轉整個社會對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科學認知環境,形成重視工業發展、支持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科學考核政績,優化發展工業的行政環境。在現行的行政管理體制,各級領導班子的行政行為對工業發展的影響是重要的。要通過科學的政績考核來形成各級領導班子積極、科學抓好工業發展的行為導向。工業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比如周期長,即項目建設周期較長,回收周期長等;環節多,即生產經營環節多,從生產要素的准備,到開始進行生產、生產出產成品,再到銷售產品、回收資金,經歷多個環節;好群聚,即工業產業喜歡群聚,形成產業集群,共享基礎設施等公共服務,降低經營成本,等等。開展政績考核並確保考核結果的科學性,就要求深入研究和遵循工業發展規律,設置相應的考核指標和內容。要改變過去只看見結果看不見過程、只看見現在看不見將來、只看見表面看不見裡面的政績考核缺陷,既要重視考核結果也要重視考核過程,既要考核當前指標也要考核預期指標,既要考核顯性指標也要考核隱性指標。科學的政績考核還要突出可持續發展的考核,激勵各級領導班子捨得花時間、投本錢、下功夫,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同時,科學的政績考核還要注意遵循主體功能區規劃定位,設置好差別化的評價指標,激勵各級領導班子積極發展與功能區相適應的工業項目。
完善制度機制,優化工業發展的服務環境。為工業企業及相關主體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是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完善服務制度,規范服務行為。要完善財稅制度,減輕企業負擔作為完善制度機制的一個重點。從現實看,財政收入的層層壓力使一些地方、一些部門突破財稅法律法規的限制,設置各種不合理收費,加重了企業的負擔。廣西工業整體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企業市場競爭力還比較弱,不合理的負擔更使其難於輕裝上陣,提高市場競爭力;在招商引資中也難於與其他環境更優的地方競爭,削弱吸引力。完善財稅制度,就要取締不合理收費,堅持「放水養魚」而不是「竭澤而漁」,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② 如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你好!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
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
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
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
③ 化工安全生產禁令中有6條嚴格措施是哪6條
化學工業部安全生產禁令操作工(6嚴格):
一、嚴格執行交接班制。
二、嚴格進行巡迴檢查。
三、嚴格控制工藝指標。
四、嚴格執行操作法(票)。
五、嚴格遵守勞動紀律。
六、嚴格執行安全規定。
(3)如何在現代化工業環境中遵守禁令擴展閱讀:
化工安全生產區的14不準:
1、加強明火管理,廠區內不準吸煙。
2、生產區內,不準未成年人進入。
3、上班時間,不準睡覺、干私活、離崗和干與生產無關的事。
4、在班前、班上不準喝酒。
5、不準使用汽油等易燃液體擦洗設備、用具和衣物。
6、不按規定穿戴勞動保護用品,不準進入生產崗位。
7、安全裝置不齊全的設備不準使用。
8、不是自己分管的設備、工具不準動用。
9、檢修設備時安全措施不落實,不準開始檢修。
10、停機檢修後的設備,未經徹底檢查,不準啟用。
11、未辦高處作業證,不系安全帶、腳手架、跳板不牢,不準登高作業。
12、石棉瓦上不固定好跳板,不準作業。
13、未安裝觸電保安器的移動式電動工具,不準使用。
14、未取得安全作業證的職工,不準獨立作業;特殊工種職工,未經取證,不準作業。
④ 工業生產中如何做好環境保護
<正> 南京金陵化工廠隸屬南京市化學工業總公司,是化工塑料穩定劑和電子工業化工原料定點生產企業。企業佔地4.3萬平方米,在冊職工700多人。企業總資產7500萬元,年生產能力2萬多噸。產品注冊「雄獅」商標,主要產品採用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標准組織生產,是化工部、江蘇省、南京市優質產品。優質產品產值率達90%以上。粒狀氧化鉛及無塵復合穩定劑為國家級新產品。無塵復合穩定劑是PVC加工中熱穩定劑的更新換代產品,具有良好的工藝性能和良好的環保功能。企業通過GB/T1900Z-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產品質量可靠,環保工作深入。 環保工作是造福子孫後代的大事,亦是該廠歷年來的頭等大事。從整治「跑、冒、滴、漏、臟、亂、差」入手,到近年來的轉向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清
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推進器 ——南京金陵化工廠有限責任公司環保工作紀實 南京金陵化工廠有限責任公司於2003年9月份成立,企業前身是南京金陵化工廠,是國內塑料助劑和電子助劑骨幹生產企業,企業佔地4.3萬平方米,現有職工556人。企業主要產品為氧化鉛、復合鉛鹽穩定劑、HA穩定劑、二鹽基亞磷酸鉛、三鹽基硫酸鉛、硅酸鉛、硬脂酸鹽等系列產品,年生產能力達2萬噸。主要產品採用國外同類產品先進標准組織生產,是國家、省、市優質產品。 自「八五」以來,該公司始終堅持「整治現場、內治公害、保護職工健康,治理污染、外治公害、造福子孫後代」為根本立足點和出發點,積極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把以鉛污染為主的環境治理工作作為企業生存第一要務,採用靜電抑塵和WK微孔除塵技術相結合治理鉛塵污染,採用斜板沉降、微孔滲透和生化技術相結合治理含鉛廢水,逐步轉向依靠科技進步,採用清潔工藝組織生產。 1991~2003年,在企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廢水中鉛年排放總量從962Kg下降到150Kg。企業先後榮獲「全國環保先進企業」、「全國化工環保先進企業」、國家級「質量效益型企業」、化工部「清潔文明工廠」、「長江流域達標企業」、2001~2002年度「江蘇省文明單位」、南京市「節水型企業」,多次獲市「環保先進企業」稱號。 近年來,該企業在貫徹ISO9002標準的程序文件中,規定了環保工作的質量職責,做到事事有記錄、有檢查。企業還成立了全廠工藝、質量、環保三級管理網路,每個生產工段都有一套污水處理裝置。與此同時,將環保管理入經濟責任制考核,把工業污染排放總量與經濟指標掛鉤考核。使企業的環保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定量化管理。 「八五」以來是金陵化工快速發展的時期,企業在新改擴建項目時始終堅持做到「三同時」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環保審批驗收制度。近年來,企業先後投入近450多萬元對總排、鍋爐水磨除塵、氧化鉛尾氣、生產廠區噪音、排污口等多個項目進行了治理,並全部通過了市、區環保局組織的達標驗收。 推行清潔生產是從源頭抓污染的有效途徑。一是結合技術改造實現清潔生產,採用具有高效、低耗、污染小的新工藝、新設備。例如:採用新工藝生產的片狀硬脂酸鉛與原來生產的粉狀硬脂酸鉛相比,既節約了能耗,又從根本上減少污染物(COD、鉛、懸浮物、粉塵)的產生。二是有針對性地加強管理,通過局部改造等措施,把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例如:將HA工段過去的直排廢水引入到鍋爐房作為水磨除塵器用水,年節約自來水費15萬元左右;2003年將經過總排處理過的廢水進行回收再利用,作為生活及生產用水,此舉年節約水費10萬元左右。將硬鹽工段過去直接排放的三級乾燥尾氣,通過管道引入一級乾燥器,提高了進氣溫度,不但節約了能源,而且還降低了粉塵污染。 在加強環境治理實施清潔生產的同時,金陵化工不忘實施環境育人。近年來企業組織全廠幹部、黨員、團員青年利用工余和節假日義務勞動,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大草坪,移栽樹木500餘株,全廠主幹道添置了路燈、地燈60多盞,對全廠線路和管網進行了改造;為多個工段生產班組安裝了空調等。職工的生產和工作環境改善了,干勁更足了,積極性更高了,生產銷售節節攀升,促進了企業經濟建設的大發展。(附圖片) 環境優美的金陵化工廠 清潔生產給金陵員工帶來了良好的生產環境
⑤ 怎樣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
污染治理
治理河流污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目前國內外在使用的或已經過試驗驗證的污染河流治理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
物理法
截污分流。截污是治理城市河流污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過建設雨、污水管網,將原本直接排入城市河流的污水收集至城市污水處理廠或者人工濕地,經處理達標後再排放,從而削減了排入河流的污染物總量。截污分流法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城市河流水污染的問題,但實施難度較大,涉及到水利、市政、道路等多個部門,因此一般需要通過行政手段輔助。
引水沖污。引水沖污實際上是通過清潔江河水置換河道的污染河水,將原污染河道中的污染物稀釋或帶入下游,從而降低河道的污染負荷,提高河水的自凈能力。但引水沖污只能稀釋或轉移污染物,不能從根本上降低污染物總量,在當地水源不足時,需要外購清凈水,成本較高。
底泥疏浚。底泥是河流污染的內源因素之一,底泥中的有機物在細菌作用下發生分解,會降低水中的溶解氧濃度,同時產生硫化氫、磷化氫等惡臭氣體,使河水變黑變臭。底泥疏浚是通過底泥的疏挖減少底泥中污染物向水體的釋放,能永久去除底泥中的污染物,有效減少內源污染,對改善河流水質有較好的作用,但該法工程量大,而且淤泥清除力度過大,會將大量的底棲生物、水生植物同時帶出水體,破壞原有的生物鏈系統。而且疏浚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淤泥,如處理不善,會造成嚴重的二次污染。
曝氣復氧。曝氣復氧技術主要用於應對河道的突發污染,即在適當的位置針對河水進行人工復氧,提高水體的溶解氧水平,恢復水體中好氧生物的活力,使水體自凈能力增強,從而改善河流的水質狀況。曝氣復氧法操作簡單,有利於污泥絮凝和水質混合,但該過程無法遷出、轉移、輸出污染物的分解產物,可能導致河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的反彈。
化學法
化學除藻。化學除藻是通過投加化學葯品破壞水體中的膠原體,從而達到除藻的目的,根據添加劑的不同可分為除藻劑除藻、混凝沉澱劑除藻、化學氧化劑除藻。化學除藻的工藝簡單,除藻速度快,可操作性強,但添加劑的使用量對除藻效果影響較大,如控制不當,會導致嚴重的二次污染。
重金屬的化學固定。河流底泥中的重金屬在一定條件下會以離子態或某種結合態進入水體,但通過加入鹼性物質,調高河水的pH值,重金屬會形成硅酸鹽、碳酸鹽、氫氧化物等難溶性沉澱物,固定在底泥中。該法見效快,操作簡單,可有效抑制重金屬以溶解態進入水體,但施用量不應太多,否則會對水生生態系統產生不良的。
⑥ 我們該怎樣保護環境
1、防止污染
防止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化學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廢水、廢氣、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雜訊、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雜訊,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2、防止破壞
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
3、自然保護
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於環境保護的內容。
(6)如何在現代化工業環境中遵守禁令擴展閱讀
保護環境的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有效利用能源、減少環境污染、降低安全生產事故頻次,防止突發環境事件,確保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制定並執行環保政策和措施,致在保護環境的同時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已經成為我國民生工程的關注點。保護環境不僅關乎人們的生存環境,也影響著經濟發展。
環境保護就是研究和防止由於人類生活、生產建設活動使自然環境惡化,進而尋求控制、治理和消除各類因素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並努力改善環境、美化環境、保護環境,使它更好的適應人類生活和工作需要。
換句話說,環境保護就是運用環境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污染和破壞環境的根源及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預防環境質量惡化,控制環境污染,促進人類與環境協調發展,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保護人類健康,造福子孫後代。
⑦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環境
1、平時,我們要堅持綠色出行。因為大量排出的汽車尾氣也會污染環境,所以為了擁有更新鮮的空氣,更健康的環境,我們一定要選擇綠色的出行方式。不管是騎自行車,還是步行或坐公交車,都是不錯的選擇。
2、我們要保護水資源。雖然人人都知道水資源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資源,但是我們身邊還是會有河水被污染的情況發生。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把生活垃圾扔進河裡,而那些工廠也應該加強管理,不要往河裡排放化學原料。
3、人類需要水,地球也需要水,但是水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應該節約用水。生活中我們可以及時關上水龍頭,把洗菜水沖馬桶,把淘米水澆花,減少洗澡次數,總之,我們要合理用水,不要浪費,因為浪費水就是浪費生命。
4、我們要節約用電,因為隨著用電量的增加,地球會很吃力的。平時隨手關燈,少看一會兒電視,少玩一會兒電腦,避免長時間開著某些電器,都能有效地節約電能而且有時候我們可以利用太陽能轉換成電能,這樣也是很環保的。
⑧ 環保小論文
1.關於環保的資料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3.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環保觀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開發觀?環保和資源開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嗎?我看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是能夠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相信所有關注環境問題的人都懷著一顆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誠之心。我們也不應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盡早脫貧致富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他們同樣也有著一顆保證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過極力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整個人類長遠的生存問題,而積極主張開發的人要解決的卻是當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理由剝奪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嗎?
這些年來,在各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廣大公民已經有了一定環保意識,這是各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了環保。我們還有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意識,但出於對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並不願意自覺地去遵守環保准則。例如,我們一些已經無需為自己的溫飽擔憂問題的人,為了嘗一嘗野味,穿戴高檔皮毛時裝,顯耀自己的富有,於是促成並刺激了野生動植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該受到指責的應是那些衣食無憂的消費者,而不是那些衣食無著,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去指責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
為什麼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現在卻成了一個越來越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全球緊迫性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及產生的各類垃圾還沒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窮奢極欲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遏制人們這一不斷膨脹的享樂慾望。因此我們在宣傳環保和揭露環境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過一種簡約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困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簡約了,已經簡約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了。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呢?
我們應該反對那種教條的,極端的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確,也極能蠱惑人心,實際上卻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他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
在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當地的人打獵,伐樹,燒荒,那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射到他們,所以還沿襲著這一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存狀況下,不打獵伐樹,請問你讓他們吃什麼?燒什麼?用什麼?對這些地區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的一些環保者總愛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而且常犯一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你們不能砍伐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殺野生動物,不能在這的江河上建大壩,保留這的原始風貌,你們可以通過開發綠色旅遊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啊。但是在當前我們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還不高的情況下,旅遊真是綠色的嗎?開發旅遊就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嗎?讓我們來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吧。1.過去當地人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幾乎沒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現在由於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別是那些過去當地極少見到的塑料食品包裝袋;請問這是誰之過?2.由於遊客們要品嘗當地的野味,原來不存在的野生動植物交易運營而生了;過去當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滿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也為了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他們開始大量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了;請問這是誰之過?3.過去當地人,民風淳樸,待人真誠;而現在伴隨著各色遊客而來的各種光怪陸離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販帶來的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和花樣百出的坑人,騙人的手段,讓當地人受益匪淺,從此民風不再淳樸,待人不再真誠;請問這是誰之過?
雲南的瀘沽湖景區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央電視台曾報道過。然而這個報道僅僅只是簡單地指責了當地的有關政府部門,有幾個人想過這一切是誰帶來的呢?這種情況幾乎所有景區都未能倖免。在此我並不是反對開發旅遊,我想說的是,開發旅遊並不是解決環保與發展的萬能葯,搞不好,開展旅遊比開發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大。而實際上旅遊本身也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利用,因此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該不該得問題,而是怎樣開發的問題。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該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動,一絲一毫都不能改變。持這種極端環保觀的人在關心環境的同時,忽略了生存和發展問題,特別是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他們把環保理想化和教條化了,使環保失去了生命力。這種人自己吃飽喝足,無憂無慮地在城市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好處,有幾個到過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更別說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數人去過,那也不過是坐著豪華越野車蜻蜓點水般去遊山玩水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飯飽後能有個娛樂和尋幽獵奇的後花園罷了。按照他們的觀點,人類恐怕要回到原始社會才符合要求。這種思想只能使我們作繭自縛,讓社會停滯不前。
一次我到雲南省的獨龍江旅遊拍照。那裡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同時當地居民貧困的生活狀況也給我留下了難以泯滅的印象,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邊防戰士對我說的一段話:「這里對你們旅遊者來說是青山綠水,可是對我們這些天天在這的人來說則是窮山惡水。」請注意,這還只是一個只需在此服役兩年的人說出的話,那麼對於那些世代生活於此的人來說又會如何呢?這句話對我猶如當頭棒喝,使我這個也曾大喊環保的人清醒了許多。
我們不能把所有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都視為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樣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條。我們反對的因該是那種不顧長遠利益,盲目的,過度的毀滅性開發,而對那些能使當地人脫貧致富,步入文明,已做過生態評估,考慮到了開發後的生態恢復,有序的,科學合理的開發不因橫加指責和阻止。實際上,只要做到科學合理的開發,那種局部的,暫時性的破壞並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而相反會形成新的生態景觀,甚至改善原來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遠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島湖和雲南的魯布革水電站。
在環保方面,我們目前最急迫的目標不是簡單粗暴地去指責和阻止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是要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特別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現代城市人的環保意識。那些偏遠貧困地區沒有環保意識的人,他們對環境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為了保證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說其行為本身就是當地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鏈。反倒是我們這些有文化的現代城市人在吃飽穿暖之餘,為了貪圖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業如皮毛,高檔木製傢具,野味餐飲,一次性用具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才真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徹底而毀滅性的打擊,現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態環境直接和間接的殺手。
試想,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個是衣不掩體,食不果腹的窮人,一隻珍惜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他們面前,富人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殺之,而窮人則是為了禦寒,填飽肚子活命而捕殺之,請問兩種行為都該受到指責嗎?
5.怎樣的環保才「理智」
——兼評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隨著時間范圍的普遍的環境惡化,環保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面對各種各樣關於環保的建議、提案、規則、法律,有人提出要對它們進行選擇。比如,大學英語書的某篇課文宣揚這樣一種被稱為「理智環保論」的觀點,這種觀點「理智」地宣稱:人類「不是為大自然,而是為我們自己保護環境」,因此人類應該「僅在居住環境受威脅時再作出緊迫調整」。為了爭取支持,該理論「不要求人們為其它生物作出犧牲」。
人類確實是為了「我們自己」而保護環境,但問題在於如何保護。這篇文章宣稱我們應該在「居住環境受威脅時再作出緊迫調整」,就是說我們應該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護環境。是誰讓環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確實,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氣候變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業化革命以來的短短幾百年裡,把環境變得不宜於人類居住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面對一天比一天惡化的環境危機,不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改變視環境為「自由資源」的錯誤觀念,而是借口某些環境問題不緊急而聽任環境繼續惡化,這絕對不是一個「理智」的人應有的態度。
事實已經證明,採取「先污染,後治理」的環境污染治理方式,會造成大量資金的浪費——因為製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於消除污染要花費的成本。然而,由於這只是「外部不經濟」,不用作者自己立即買單,因此他就會對消除這些污染毫無興趣。於是,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作者在心甘情願地為別人的「外部不經濟」買單的同時,又採取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大量地為別人,甚至他的後代,製造著代價巨大的「外部不經濟」。
該文的另一個奇怪的觀點是「不要求人們為其它生物作出犧牲」。試想一下,如果人們被要求為其它動物作出「犧牲」,那麼「犧牲」的會是什麼呢——大概僅僅是一些金錢,或者改變食用野味的愛好而已。我們知道,當生物間有沖突的時候,要不兩敗俱傷,要不總有一個要作出「犧牲」。現在人類不「犧牲」,那隻有讓其它生物犧牲了。它們應該如何為人類犧牲呢?很簡單——獻出生命。
作者說,他喜愛北極馴鹿(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把這句話說出口的),但是為了能開採到石油,他不惜破壞馴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為這樣能避免戰爭。且不說事實已經證明,開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戰爭;即使可以避免戰爭,為了人類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極馴鹿無法繁衍後代,這種在種族延續和金錢間選擇金錢的做法是否理智,實在值得考量。
類似的,作者喜愛斑梟(但願他喜愛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為了伐木工的生計,他不惜支持他們砍倒森林滅絕斑梟。我不知道作者怎麼會持這樣一種奇怪的邏輯——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並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經濟來源,因此他們不伐木就無法生存,所以為了他們的「生存問題」,只好把斑梟「出賣」了。
在這位作者的眼裡,只要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利益發生沖突,哪怕只要犧牲人類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換回其它生物的寶貴生命,他也會認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理智」的環保觀。在這種「理智」的環保觀中,我們看不見一點「理智」的影子,透過冠冕堂皇的包裝,我們只能看到一種莫名的「唯我獨大」的霸氣、一種為了一丁點的經濟利益可以聽任其它生物滅絕的可怕的漠視。
作者說,那些為不會立即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進行的環保是「奢侈環保」,「奢侈環保」僅當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達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麼與環保有關的事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達到嗎?幾乎沒有。也就是說,作者對那些為不立即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而進行的環保是不會支持的。
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智環保論」嗎?這種「理智環保」,其實就是坐等環境惡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後齊心協力把某個環境問題緩解一下。一方面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另一方面,緩解環境問題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它產生的速度。有些問題,我們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階段,可「理智環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時才出手。可以說,這種「理智」已經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樣的環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個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環保的辦事方式。要環保,就要熱愛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們「利用」的對象;要環保,就要把環境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而不是聽任問題一天天擴大。這樣的環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環保。
⑨ 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如何有針對性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 漳紀工業化和城鎮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統籌城鄉發展、促進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工業化、城鎮化的推進,社會結構、生產方式、組織形式和利益關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本文試通過分析福建省漳州市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反腐倡廉工作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對如何加強工業化城鎮化背景下的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進行一些探討。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的違法違紀現象新變化土地領域違法違紀問題更加突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土地資源的價值越來越被看高,土地市場的交易也越來越活躍,同時,發生在土地領域的違法違紀案件也與之成正比增長,違法違紀人員主要以手握土地審批權的當地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為主。
工程建設領域違法違紀問題更加突出。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帶來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項目的建設,基礎設施和工程建設項目的高額利潤,不僅成為建築商眼中的「肥肉」,同時也讓一些手握項目審批權的領導幹部「眼紅」,千方百計想從中分得「一杯羹」。
基層損公肥私、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紀問題更加突出。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必然會涉及到舊城改造、房屋拆遷、土地徵用、環境保護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一些基層黨員幹部便利用職權,以虛報冒領、貪占、截留、私分、挪用等形式非法佔有拆遷安置、土地補償等款項。
涉及規劃、環評審批的違法違紀問題更加突出。一些手握規劃審批權力的工作人員,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在容積率、綠化率、紅線施放等方面為開發商網開一面,使得不法企業獲取不當利益。一些環評部門工作人員也充分利用手中的審批職權,以指定或變相指定的方式為評估、勘察設計、招標代理、工程監理、造價咨詢等中介組織招攬業務,從中收受賄賂。
社會中介組織違法違紀問題更加突出。在經濟發展,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社會中介組織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同時,一些中介組織和從業人員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不惜違法犯罪。
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違法違紀案件產生的原因領導因素。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一些地方和領導急功近利,重經濟增長輕廉政建設,眼睛盯住的是項目引進數量、經濟增長指標,至於反腐倡廉工作,只要不出大事就行,有的甚至認為太重視抓反腐倡廉工作有障經濟發展。一些地方在制定幹部績效考核方案和提拔使用幹部時,往往以經濟增長速度為主,忽視發展質量、幹部群眾的評價。
教育因素。當前廉政教育形式很多,力度也不小,但是由於教育內容、教育方式等方面跟不上時代變化的步伐,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廉政教育很難入腦入心,收不到應有的成效,而市場經濟活動的趨利性,促使一些黨員幹部對金錢物質的貪欲膨脹,滋生出強烈的拜金主義傾向,面對市場經濟環境中的種種誘惑,在工業化、城鎮化帶來的巨大利益面前,很容易心態失衡,誘發一些腐敗問題。
制度因素。經濟體制轉型時期,許多制度和措施都處在探索過程中,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管理體制和監督制約機制無法在短時期內建立和完善,還存在許多缺陷,給了腐敗分子可乘之機,一定程度上為腐敗的產生提供了機會。
監督因素。一是監督管理滯後,在社會轉型期間,新的經濟領域、經濟形式不斷產生,而原有的監督體制中並沒有這些方面的防範設置,因此形成監督空白,導致這些新興領域成為腐敗的高發區。二是民主監督無力。監督必須知情,離開了對情況的了解,監督就無從談起。但當前一些地區和部門對但凡牽涉人、財、物的重要政務,公開的很少。沒有公開,全面監督就只能是「坐而論道」了。
加強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反腐倡廉工作的對策思考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辦事公開機制。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防止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的違法違紀行為,就要提高市場經濟活動中權力運行的公開透明度,要加大民主公開力度,要全面實行政務、廠務、村務公開和公共事業辦事公開,大力推行電子政務、網上辦公以及公民廣泛參與政務等。實行公開招投標,堅決杜絕暗箱操作,打破對權力的壟斷。
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權力規范運行機制。要限制一些權力參與市場運作,同時要對權力進行科學配置,規范運行。要明確權力責任。理清領導幹部應當承擔的與其權力相應的責任,做到權力與責任相統一;要明確用權規則,權力運行必須制度化、民主化、程序化,按有關法規、條款辦事,減少隨意性,防止越權、獨權等行為,以促使領導幹部謹慎用權,依法規范用權;要科學分解權力,對掌管人、財、物等容易發生腐敗行為的權力適度分解,變一人負責為多人、多崗位和多部門交叉負責,形成互相制約的權力結構,防止權力過於集中,從而達到遏制和減少腐敗行為發生的目的;要限制公務人員自由裁量權,對自由裁量權實行分級實施,定性定量操作,減少基層執法人員的隨意性,防止以權謀私行為的發生。
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制度管理機制。當前,要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反腐倡廉建設的發展變化,與時俱進地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不斷消除工作「空白區」,拓展法規制度覆蓋面。同時,注意運用經濟手段調整人們的行為取向,用經濟手段消除腐敗現象滋生的經濟誘因。加大對資金和財務的嚴格管理力度,進一步推進財政金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落實「收支兩條線」規定,嚴格收費制度,做到處罰和收費相分離,嚴格取締「小金庫」,嚴格大額度資金使用的程序和監督管理的辦法,盡量減少現金支取和使用。明確規定各單位「一把手」不許直接管錢,建立報銷票據由經辦人、部門負責人、財會人員、單位主管領導聯簽制,嚴格財務管理。
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監督制約機制。結合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的實際,找准腐敗高風險部位和關鍵環節,以決策和執行為重點環節,以人、財、物管理為重點領域,細化量化預警指標,使監督更有針對性、可操作性。要完善監督體制,構建制約有效的監督網路。要依靠廣大群眾支持和參與監督,不斷擴大人民群眾的監督范圍。以信訪舉報、民主廉政評議、行風評議等活動為載體,把群眾監督和紀檢監察監督結合起來,為群眾參與監督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要充分發揮新聞輿論的監督作用。以新聞媒介為載體,以反映公眾的呼聲、提供輿論信息為手段,對黨和國家機關及國家公職人員的行為進行監督。
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廉政教育機制。廉政教育要在增強針對性上下工夫。加強對不同層級黨員幹部的思想狀況的分析和把握,相應提出不同的素質要求和工作要求,進行分層施教,因人施教,改變廉政教育從上到下在教育的內容、模式、時間上有時雷同的局面。要善於及時抓住黨員幹部在學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進行教育,從小問題抓起。
⑩ 如何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
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於運用十七大精神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黨的十大報告明確指出,要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對於辰溪加快富民強縣步伐,實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區域性「雙中心」戰略,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指導作用和歷史意義。辰溪是懷化北部經濟區的一個重要板塊,工業經濟成效明顯,工業發展來勢好,潛力大,在實施建設區域性「雙中心」戰略中,必須堅持以十七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依託優勢,突出特色,全面發展,重點突破,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一、要充分發揮優勢,推進特色產業發展。辰溪發展的潛力在工業,優勢在工業,希望在工業。加快新型工業化發展,既要堅持統籌兼顧,又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要充分依託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支柱產業。辰溪境內礦產資源和水能資源豐富,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充分依託這些資源優勢,立足現有工業骨幹企業、特色產業和名優產品,強化項目帶動,進一步發展壯大建材、能源、化工三大支柱產業,走產業集群的路子,在擴大總量的同時,實現質的提升。建材要重點扶持華中水泥300萬噸技改擴建;能源要突出抓好大洑潭20萬千瓦水電站、清水塘12.8萬千瓦水電站建成投產、煤炭資源的規范開采和綜合利用;化工要充分依託藍伯60萬噸電石擴建、德林耐火材料及華中莫來石製品擴改、鑫達及華榮工業硅等項目,傾力打造湖南「電石基地」、「莫來石生產基地」等特色品牌。要通過擴大增量,提升總量,力爭使三大支柱產業產值達50億元以上,新增稅收5億元以上,成為辰溪工業發展的頂樑柱和主支撐。要充分發揮農業優勢,抓好農副產品加工。推進新型工業化,並不意味著要拋下傳統農業優勢「另起爐灶」,就工業而抓工業。農業產業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因此,要充分依託縣內豐富的農業資源,按照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實施農產品精深加工。近些年來,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辰溪已初步形成了優質糧油、果蔬、畜禽、林木、中葯村等五大產業基地,並涌現出漢清生物、沅江米業、欽菊木業、金溪板材、老舵綠色食品等一大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實現了縣內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延伸了產業鏈條,提高了農產品附加值,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城鎮化。要進一步強化龍頭帶動,壯大龍頭企業,並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拓展生產規模,規范生產管理,實行產業化經營。要充分利用人才優勢,做好「兩頭在外」文章。在大力發展資源加工型企業的同時,必須充分利用原國有工業企業改制重組後留下許多專業人才和先進技術的優勢,致力發展市場和原料「兩頭在外」的工業體系,做好來料加工,拓展市場份額,提高工業經濟外向度。要進一步創新思維,擴大開放,在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的同時,認真做好引技、引智、引料工作,把生產的上游要素「請進來」,做好「無中生有」文章;要進一步提升市場理念,把握市場脈搏,讓加工的產品「走出去」,實現「羽化為蝶」的飛躍。
二、要注重好字當頭,強化質量效益優先。新型工業化,新在體制機制活、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注重質量效益優先,強調又好又快發展。辰溪作為一個工業老縣,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工業經濟已逐步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和主要增長級,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必須著力轉變思想觀念,切實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注重好字當頭,堅持用科學發展的理念,對縣域工業進行科學規劃、科學投資、科學管理,按照建設生態文明和產業生態化的要求,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發展方式,促進工業經濟實現質的提升。要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創新。要繼續按照「國退民進、民有民營」的思想,創新所有制形式,做好國有和集體工業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掃尾工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最大限度地盤活存量資產,放手讓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活力從體制機制的弊端和束縛中解放出來,用體制機制的創新解放生產力,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工業企業管理體制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引導企業轉換經營機制,強化內部管理,提升適應市場競爭的綜合實力,不斷完善以縣級領導和縣直部門聯產業、聯企業、聯項目、定目標、定責任、定時間、定獎罰的「三聯四定」責任機制,研究制定關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的有關政策措施,興起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的濃厚氛圍。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科技創新是推進新型工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武器。過來,我縣圍繞提高產品質量、提高勞動效率和節能、降耗、減排等目標,加大自主創新,先後在藍伯化工擴容、華中水泥技改、辰森綜合利用發電改造、德林及華中莫來石擴改,以及大洑潭水電站和清水塘水電站施工建設中,堅持科技創新,加強對環境資源保護,取得了明顯成效。要進一步依託科技創新,加大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的技術改造,全面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先進適用科技及時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使工業經濟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要進一步提高產業准入門檻。按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要求,對縣內所有新建、擴建、改建和技術改造項目實施高起點、大投資准入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著力引進、培育生態環保型企業,採用能耗物耗、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先進生產工藝,使環境資源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重點要抓好企業達標排放,依法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境影響保護設施與全體工程「三同時」制度,確保達到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准,實現發展建設與效益的統一。
三、要著力夯實基礎,不斷優化軟硬環境。工業要發展,環境是基礎。推進新型工業化,必須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堅持把創優環境作為一項重要舉措來抓。堅持基礎先行,搶抓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新農村建設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湘西地區開發等戰略機遇,加快城鄉交通、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工業經濟發展的基礎環境。重點要進一步加快火馬沖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前提下,按照「主業突出、特色明顯、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的要求,高起點定位,高標准建園,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產業集聚效應,使之成為外有形象、內有實力、充滿活力的新型工業園區,成為辰溪對外開放的窗口、招商引資的平台、工業經濟的示範區和縣域經濟的增長極。牢固樹立「你發財、我發展」的觀念,逐步形成「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招商主體」的良好氛圍,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進一步解放思想,堅持在法律允許的前提下,企業發展需要什麼政策就出台什麼政策,以超常規的手段營造開放的政策環境;堅持項目實施到哪裡,環境就優化到哪裡,以務實的作風營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影響重點建設項目施工的違法犯罪行為,嚴肅查處破壞經濟發展環境的惡劣行徑,以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助推新型工業化發展。
怎樣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工業化是由農業經濟轉向工業經濟的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存在著一般的規律性;但在不同體制下,在工業化的不同階段,可以有不同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新型工業化道路主要「新」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新型工業化道路所追求的工業化,不是只講工業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並實現這幾方面的兼顧和統一。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標志和落腳點。第二,新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國工業化的任務遠未完成,但工業化必須建立在更先進的技術基礎上。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要把信息產業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將高新技術滲透到各個產業中去。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技術手段和重要標志。第三,新的處理各種關系的思路。要從我國生產力和科技發展水平不平衡、城鄉簡單勞動力大量富餘、虛擬資本市場發育不完善且風險較大的國情出發,正確處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傳統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這是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特點和必須注意的問題。第四,新的工業化戰略。新的要求和新的技術基礎,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必須發揮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作用,依靠教育培育人才,使經濟發展具有可持續性。這是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可靠根基和支撐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