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繪畫的特點有哪些
繪畫是美術的表現形式之一,他起源屬於社會意識形態范疇。指任何的物品在占據一定空間、具有可視形象以供欣賞的藝術。包括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中國美術還應該包括書法和篆刻藝術。「美術」一詞最早始於歐洲17世紀,正式出現於18世紀中葉。近代日本以漢字意譯,五四運動前後傳入中國,開始普遍應用。也稱「造型藝術」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
美術,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它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過造型的手段,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形象的藝術。
美術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大的方面說,它可以大體分成觀賞性藝術和實用性藝術兩種類型。
從觀賞性藝術來講,它主要包括繪畫和雕塑兩大類。而繪畫,由於它使用的物質材料和工具的不同,又可分成中國畫、油畫、水彩畫、水粉畫、版畫、素描等畫種。雕塑也有圓雕和浮雕等多種形式,所用材料則有石、木、泥、石膏、青銅等。
實用藝術分為兩大類:工藝美術和建築。目前,國內外對工藝美術這個概念的理解雖有不同的看法,按通常說法,工藝美術包括傳統手工藝品、現代工業美術和商業美術。傳統手工藝品如玉雕、象牙雕刻、漆器、金屬工藝品等;現代工業美術(或稱「工業設計」)包括一切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適用而美觀的生活用品(如花布、陶瓷、玻璃器皿、傢具、地毯、家用電器等),以及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和機械的造型和色彩設計;現代商業美術主要是指商品標志、包裝裝潢和商業廣告等。建築之所以也屬於美術的范圍,那是由建築本身包含的技術科學和藝術的兩重性所決定的。任何一座建築物總是以具有某種空間形體的物質結構矗立在大地上的,這就必然有一個造型是否美觀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建築和雕塑一樣是一種非常具體的造型藝術。
通常指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建築藝術等在空間開展的、表態的、訴之於人們視覺的一種藝術。十七世紀歐洲開始使用這一名稱時 ,,泛指具有美學意義的繪畫、雕刻、文學、音樂等。我「五四」前後開始普遍應用這一名詞時,也具有相當於整個藝術的涵義。例如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雲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美術」一詞便成為專指繪畫等視覺藝術的名稱了。
藝術傳播即指藉助於一定的物質媒介和傳播方式,將藝術信息或作品傳遞給接受者的過程。
藝術接受即指在傳播的基礎上,以藝術作品為對象、以鑒賞者為主體,積極能動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活動。
以往從藝術作品到藝術欣賞,大多採用簡單的、直接的傳播方式,傳播的意義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這主要是由於生產力水平及科技水平的局限,致使傳播功能落後,未能對藝術活動產生較大的影響。而在近百年、特別是近幾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的迅捷發展對於藝術活動產生了巨大影響。電子技術、衛星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高新科技的發展以及在文化藝術領域的廣泛應用,使藝術傳播方式和功能獲得重大進展。它不僅使影視藝術成為當今最具有大眾性的藝術樣式,同時也將其中許多表現形式和傳播方式影響到其它藝術樣式,視像技術的優越性功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藝術傳播在當代藝術活動領域,已經顯示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對於藝術品的傳播形式、規模、速度、周期、增殖量大小,以及對於接受者的接受方式、欣賞情趣等,都具有極大的影響。
藝術的接受,包括藝術的消費、鑒賞和批評,是藝術活動的終點,也是藝術家及藝術作品內在價值獲得最終實現的根本途徑。藝術接受者的鑒賞與批評活動具有很強的主體性意義,它既是對於藝術作品的審美認知、詮釋和創造,同時也是與藝術家的精神交流和對話。藝術接受還可以對藝術家乃至客體世界予以精神性反饋,從而實現藝術活動與社會活動的聯結,使藝術活動融於人類社會活動的宏大系統中,並在其間發揮權極的作用。
是門類藝術與哲學、美學、文化學、社會學、心理學、傳播學、人類學、比較學、藝術史學等相結合的學科。從藝術本質、藝術起源、藝術發展、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傳播等各個方面,探討人類藝術發生與發展的規律,未來的走向及變化。美術傳播的理論與歷史研究方向更著眼於美術領域中的大眾傳播,研究在新媒體背景下,美術作為傳播信息和傳播載體的種種問題。
按照分類、表現對象來說有人物、靜物和風景;按畫種分有國畫、油畫、素描、水彩、水粉等;按表現形式來說有具象、抽象和意向。
具象:以具體表現為特徵,如果是人物畫,可以叫出此人(模特)的姓名,具有唯一的指示性,也就是畫面只有一個答案。比如文藝復興的油畫基本屬於此類;
抽象:以抽象表達為特徵,如果是人物畫,不僅叫不出此人(模特)的姓名,甚至都看不出來是人物,每個人看了都會有不同的答案。注重的是畫面的形式而非形狀,強調畫面對人的心理感受;
意向:介乎於具象和抽象之間的表達,如果是人物畫,不一定能看出來具體畫的是誰,但是不會錯誤的把他認為是風景、靜物等,所指為一個群體或類別。同時也重視畫面對人的心理感受的影響。
在照相技術出現以前,基本以具象繪畫為主,照相技術對他的沖擊很大;抽象繪畫以康定斯基為代表,但是過於理性的表達太過冰冷,缺乏人情味;最能打動觀眾人心的還是意向繪畫,中國畫以及現代大多是繪畫作品都屬於此類。
Ⅱ 早期工業設計都借鑒哪些藝術風格
早期的工業設計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根據宗教信仰,還有中世紀: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鑲嵌為特色 "羅馬式" 以圓屋頂,弧形拱門和厚牆為特點的基督教堂藝術 "古希臘羅馬藝術" "靜穆的偉大,單純的崇高" 16世紀 "文藝復興" 代表人文主義精神和秩序嚴謹,協調的古典美學理想 17世紀 "巴洛克" 追求不規則形式,起伏的線條及情感熱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宮廷室內奇異裝飾為特點。 18世紀 "洛可可"優雅輕快,非對稱曲線,華麗柔和以及 營造沙龍是居住環境 19世紀初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並駕齊驅
Ⅲ 新石器時期至戰國時代的繪畫藝術特點
新石器時期至戰國時代的繪畫藝術特點:
1、類型主要是彩陶紋飾和壁畫。新石器時代的各種彩陶紋飾是中國繪畫現存的最早作品。古時候除了美觀裝飾,繪畫還起到崇德尊功、人倫教化的作用,逐漸施用於各種場合。舜的妹妹嫘被奉為畫祖,故稱畫嫘。先秦繪畫遺跡不多,主要是墓葬壁畫。
2、畫面較為平面化,用線簡練,設色簡朴。如今發現的一些戰國帛畫,所繪人物多為正側(正)面,這樣比較容易表現人物主要特徵;而且,可以在一幅畫面平列眾多人物,避免復雜的序列層次。1949年出土於湖南長沙陳家大山楚墓的《龍鳳人物圖》,就多用簡練的線和簡單的色繪制而成。
3、戰國中晚期繪畫形態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1973年在湖南省長沙市子彈庫一號墓出土的《御龍圖》。單線勾描,設色平塗,兼施渲染。其時代略晚,為戰國中晚期之交,線條更為勻細流利,富於韻律,表現出衣袂飄舉等態,設色也更為復雜。
Ⅳ 繪畫藝術的特點是什麼
繪畫藝術具有以下主要的特點:
1、二維空間上創造出三維空間
繪畫是在二維空間上,依靠明暗和形象結構表現物象的凹凸,造成立體幻象,令觀者感到物、象是立體的。並通過物象大小、遮擋關系、透視變化和色彩變化、虛實等手法,造成深遠的空間效果。
2、不同畫種的藝術美
各種繪畫因工具材料和技法等因素,形成各畫種獨特的藝術趣味和畫家駕馭藝術語言的功力美感。中國寫意畫,是利用宣紙吸水的敏感性和洇暈墨色的藝術效果,講究線條要有力透紙背的力度美,用墨具有變化和厚重感,筆墨構成氣韻生動。
油畫,講究色彩要有渾厚、凝重和豐富、和諧的美感。版畫講究「刀味」、「木味」等和印製的美感。水彩畫講究水、色彩和筆法形成的明快、清麗、水分豐潤的藝術美。
(4)工業時代繪畫表現人類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繪畫文化
中國繪畫藝術歷史悠久,淵源流長,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豐富、革新和發展,以漢族為主、包括少數民族在內的畫家和匠師,創造了具有鮮明民族風格和豐富多採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獨具中國意味的繪畫語言體系,在東方以至世界藝術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與影響。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注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
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及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Ⅳ 現實主義美術的主要特點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採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現實主義美術和現代主義美術的區別:
1、從產生的背景看,現實主義美術是人們對社會現實不滿的結果;現代主義美術是社會現實給人們帶來巨大精神危機的結果。
2、從表現內容來看,現實主義美術側重於揭露和批判社會現實;現代主義美術側重於表現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
3、從表現手法看,現實主義美術繼承傳統;現代主義美術雖然也對傳統有所繼承,但更多的是強調反傳統,現代主義美術是反傳統的各種流派的統稱。
Ⅵ 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特徵
工藝美術運動的風格特徵如下:
1、強調手工藝,反對機械化生產。
2、在裝飾上反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提倡哥特風格和其他中世紀風格,講究簡單、朴實,功能良好。
3、裝飾上還推崇自然主義,東方裝飾和東方藝術的特點。
4、主張設計的誠實,反對設計上的華而不實趨向。
(6)工業時代繪畫表現人類什麼特點擴展閱讀:
工藝美術運動的影響及其在設計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它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的新思想,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思想和實踐創作奠定了設計的基本要素的組成。一些思想仍然影響著現代的設計。
在設計方面,它汲取了自然植物因素和東方藝術,使得設計獨具一格,呈現多元化趨勢。它使得人們重新重視傳統手工藝,體會出手工藝的魅力和價值,從而提高了手工藝的地位,使得傳統優秀文化得到了發展和發揚。
由於時代的局限性,認為機械生產是產品醜陋的根源,而以手工作坊代替機械批量生產,這無疑是滯後的。
Ⅶ 工業革命對藝術的主要影響是什麼
工業革命大約始於1760年,隨後進入了工業「時代」(可以說,這個時代直到最近的「信息時代」才結束)。1840年前後出現了第二次「革命」,貝西麥(bessemer)煉鋼和工業熱潮加速發展。
顯然,它代表了巨大的社會變革,這很可怕(變革總是如此),同時還有大規模的政治動盪。工業機械化代表著希望、進步和進步,可能會使生活更容易、更令人興奮。它同時也很吵鬧,醜陋,機械,混亂,危險和霸氣。
當你把所有這些東西放在一起時,你得到了什麼?-工業革命製造了大量低質量、沒有工藝的垃圾-拉斐爾前派對中世紀設計的迷戀——評論家兼藝術家約翰·羅斯金的影響-拒絕工人有辱人格的工作條件——一種對過去、對自然美、對個性的懷舊慾望你會看到藝術和工藝運動。坦率地說,還有一些非常嚴肅的牆紙設計。威廉·莫里斯(當然!)這個答案與其他六個字長的答案相比,可能有點過頭了……對不起。藝術有一種從一件事引到另一件事的方法。盡管如此,我希望你認為上面的這些都與這個問題有關。
Ⅷ 充分體現了工業革命時代人們的浪漫情懷 下列作品最能體現這一時代特徵的
1830年德拉克洛瓦創作的《自由引導人民》是其最優秀的作品,將浪漫主義繪畫藝術推向了頂峰。在法國乃至世界美術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幅作品以法國為推翻波旁王朝而進行的「七月革命」為背景。畫面中,左手執槍、右手高舉三色旗的自由女神形象,突出體現了浪漫主義特徵;在女神的引導下,慷慨激昂的學生、市民沖破戰場上的滾滾硝煙,奮勇前進。自由的主題、強烈的激情、色與光的融合對比,瀟灑奔放,宣告了新古典主義繪畫的沒落,也宣告著新一輪浪漫主義的到來。德拉克洛瓦的作品盪氣回腸,富於激情,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具有永恆魅力的珍品,而他本人也被稱為「浪漫主義獅子」。
《自由引民著人民》(又名《1830年7月28日》),取材於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事件。1830年7月26日,國王查理十世企圖進一步限制人民的選舉權和出版自由,宣布解散議會。巴黎市民聞訊紛紛起義,他們走向街壘,於27至29日為推翻這個第二次復辟的波旁王朝,與保皇軍隊展開了白刃戰,最後佔領了王宮。在法國歷史上被稱作「光榮的三天「。在這次戰斗中,聖德克區的克拉臘·萊辛姑娘一馬當先,在街壘上舉起了象徵法蘭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萊爾為把這面旗幟插上巴黎聖母院旁側的一座橋頂上,最後倒卧在血泊中。畫家德拉克洛瓦目擊這一悲壯激烈的巷戰景象,義憤填膺,決心畫一幅大畫,來描繪群眾革命的壯舉。於是,有了這幅名作的誕生。
在這幅華中,除了參戰的市民、工人以及那個象徵阿萊爾的少年英雄之外,畫家在正中還設想了一個象徵自由的女性形象,她頭戴法國大革命時期的紅色弗里吉亞帽,左手握槍,右手高擎飄揚著的三色旗,正轉身號召民眾向君主專制王朝沖去。女神的左側,一個少年揮動雙槍急奔而來。右側那個身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是大學生,他緊握步槍,眼中閃爍著對自由的渴望(有人認為這就是畫家本人),在他身後有兩個高舉戰刀怒形於色的工人形象。前景上除了倒斃在瓦礫堆上的禁衛軍屍首外,還有一個受傷的青年匍匐著想站起來,仰望著女神手中的三色旗。遠處是處在晨霧中的巴黎聖母院,隱約可以看到北塔樓上飄揚的一面共和國旗幟。
爭取自由的主題,強烈奔放的激情,豐富的光色效應,豐動態的構圖,奔放有力的筆觸,大膽的想像,寓意的手法,這一切就是這一作品的主要成功之處。作品中那種噴薄而出的激情和戲劇性情節場景的完美結合,以及作者以出神入化的方式營出造絢麗多姿的色調,使《自由引導人民》變成了一支交織著浪漫主義和現實精神的高昂激越的戰斗進行曲。這幅畫是人民爭取自由和權利的頌歌。在此畫中,畫家真實地表現了工人、知識分子和小資產階級在共同願望下自覺地組織起來為爭取整個階級的自由而奮勇向前。此畫具有煽動性和獨樹一幟的震撼力.這幅畫構圖奔放而生動,色彩鮮明而沉鬱,氣氛熱烈而激昂,具有深刻而巨大的感人力量,成為浪漫主義畫派的典型作品。
許多畫評指出的,「《自由引導人民》恐怕是西方繪畫中最家喻戶曉的作品之一,它的形象被製成各種印刷品、郵票、錢幣,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有的時候因為太常見了,我們甚至反而模糊了它本身存在的意義。」
Ⅸ 我國古代不同時期的繪畫各有什麼特點
中國繪畫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的彩陶紋飾和岩畫,原始繪畫技巧雖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對動物、植物等動靜形態亦能抓住主要特徵,用以表達先民的信仰、願望以及對於生活的美化裝飾。
先秦繪畫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記載,如周代宮、明堂、廟祠中的歷史人物、戰國漆器、青銅器紋飾,楚國出土帛畫等,都己達到較高的水平。
秦漢王朝是中國早期歷史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大國,疆域遼闊,國勢強盛,絲綢之路溝通著中外藝術交流,繪畫藝術空前發展與繁榮。尤其是漢代盛行厚葬之風,其墓室壁畫、畫像磚、畫像石,以及隨葬帛畫,生動塑造了現實、歷史、神話人物形象,具有動態性、情節性,在反映現實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畫風往往氣魄宏大,筆勢流動,既有粗獷豪放,又有細密瑰麗,內容豐富博雜,形式多姿多彩。
魏晉南北朝時期,戰爭頻仍,民生疾苦,但是繪畫仍取得了較大的發展,苦難給佛教提供了傳播的土壤,佛教美術勃然興起。如新疆克孜爾石窟,甘肅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該時期壁畫,藝術造詣極高。由於上層社會對繪事的愛好和參與,除了工匠,還涌現出一批有文化教養的上流社會知名畫家,如顧愷之等。這一時期玄學流行,文人崇尚飄逸通脫,畫史畫論等著作開始出現,山水畫、花鳥畫開始萌芽,這個時期的繪畫注重精神狀態的刻畫及氣質的表現,以文學為題材的繪畫日趨流行。
隋唐時國家統一,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對外交流活躍,給繪畫藝術注入了新的機運,在人物畫方面雖然佛教壁畫中西域畫風仍在流行,但吳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鮮明中原畫風的作品佔了絕對優勢,民族風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訓、王維、張繰等人的山水畫、花鳥畫己工整富麗,取得了較高的成就。
在中國,繪畫的真實性在12世紀宋朝時已發展到高峰,尤以郭熙的早春圖為寫實主義的巔峰,以後就開始轉向主觀情趣的抒發,自王維被盛贊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後,文人畫悠久的傳統便延續至今。又自北宋後,中國繪畫漸趨注重筆墨情趣的形式主義,舉例而言文徵明的畫即意不在山水的描繪,而是藉由山水來堆砌各種運筆的手法。到15世紀的明朝末年,清朝初期時,畫家已經開始向表現自我方向轉化,不注重客觀世界的描繪,而是,八大山人、揚州八怪、任伯年、吳昌碩等都有很強的自我風格,而不再計較再現自然的真實性。 現代畫家如齊白石、張大千等更體現出大家風范,他們畫的不一定真實,但任何人也模仿不出他們畫的精髓!
五代兩宋之後,中國繪畫藝術進一步成熟完備,出現了一個鼎盛時期,朝廷設置畫院,擴充機構編制,延攬人才,並授以職銜,宮廷繪畫盛極一時,文人學士亦把繪畫視作雅事並提出了鮮明的審美標准,故畫家輩出,佳作紛呈,而且在理論上和創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獨立的體系,其內容、形式、技法都出現了豐富精采、多頭發展的繁榮局面。
繪畫發展至元、明、清,文人畫獲得了突出的發展。在題材上,山水畫、花鳥畫占據了絕對的地位。文人畫強調抒發主觀情緒,「不求形似」、「無求於世」,不趨附大眾審美要求,借繪畫以示高雅,表現閑情逸趣,倡導「師造化」、「法心源」,強調人品畫品的統一,並且注重將筆墨情趣與詩、書、印有機融為一體,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涌現了眾多的傑出畫家、畫派,以及難以數計的優秀作品。
中國繪畫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植於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單純拘泥於外表形似,更強調神似。它以毛筆、水墨、宣紙為特殊材料,建構了獨特的透視理論,大膽而自由地打破時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與想像力,這種出色的技巧與手段,不僅使中國傳統繪畫獨具藝術魄力,而且日益為世界現代藝術所借鑒吸收。
Ⅹ 工業文明時代的基本特徵
工業文明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物質生活方面
衣著方面的變化: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出現了縫紉機、拉鎖、尼龍、維尼綸、滌綸等。當代世界服飾發展的趨勢表現為:回歸自然,追求純朴之美;效仿和追逐世界服飾潮流,巴黎、紐約、米蘭、倫敦、東京五大服飾中心領導著世界服飾發展的潮流。
飲食方面的變化: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出現了甜菜糖、食品罐頭、汽水、巧克力、糖精、口香糖、味精等。當代世界飲食發展的趨勢有——科學化:為追求健康和長壽,低脂低糖食品風靡歐美國家;快餐業興起:通過提高供餐速度、縮短等餐時間滿足現代生活快節奏的需要;各國飲食的交流日益頻繁:中國、美國、義大利、日本、印度的飲食風靡世界;食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據專家預測,21世紀人類的常用食品中將有一半是人類從未曾吃過的食品。
居住方面的變化: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出現了電梯、鋼筋混凝土建築、高層建築和摩天大樓。
○社會生產方面
勞動工具:出現了紡紗機、織布機、軋棉機、縫紉機、針織機、車床、鑽床、發電機、電動機、水泵、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播種機、電子計算機、機器人、機器手等。
○精神生活方面
過去,中國農村的業余活動比較貧乏,普通民眾難得有一次看戲的機會。而現在老百姓的業余活動十分豐富,有讀報、看電視、上網、聽廣播、聽音樂、看電影、看體育比賽、唱卡拉OK、打保齡球等;許多家庭都擁有不同的娛樂設施,如錄像機、VCD、音響設備、家庭影院、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鋼琴、電子琴、電子寵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