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汽車產業 > 廣州工業區什麼時候開始規劃

廣州工業區什麼時候開始規劃

發布時間:2022-05-14 05:58:05

㈠ 廣州開發區的區域概況

廣州開發區位於廣州市東部,是廣州市「東進」的龍頭,地處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帶,2小時車程覆蓋香港、澳門、深圳、珠海等城市。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和廣州保稅區(簡稱廣州開發區)都是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的首批國家級經濟功能區,是廣州市改革開放的窗口。
四個國家級經濟功能區和一個行政區「五區合一」的獨特行政機制。根據「精簡、統一、高效」和「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的原則,對政府內部機構、職能、人員進行整合,率先實行大部制改革,形成精簡高效、為民親商、務實創新的獨特管理體制。全區黨政工作部門20個,相比其他行政區少8個,行政編制相比其他行政區少40%。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保稅區管理委員會與其合署辦公;簡稱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為廣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廣州開發區管委會設13個工作部門,包括紀工委機關(監察局與其合署辦公)、工委辦公室(管委會辦公室與其合署辦公)、組織部(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人事局、老幹部局與其合署辦公)、宣傳部、政策研究室(加掛法制辦公室牌子)、發展和改革局、經濟發展和科技局、規劃國土局(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開發區分局與其合署辦公)、財政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建設和環境管理局、保稅業務管理局、企業建設局。2010年12月25日,中新廣州知識城管理委員會揭牌成立,作為廣州市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使市一級管理許可權,代表廣州市政府對知識城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中新廣州知識城管理委員會內設知識城項目辦公室、建設辦公室和社會事務辦公室三個辦事機構。
四個國家級經濟功能區
全國唯一的「四區合一」管理模式
即:四塊牌子,一套管理機構,覆蓋四塊區域
注重工業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廣州出口加工區
廣州保稅區
(1)廣州開發區的獨特競爭優勢
1.管理體制精幹高效,享受廣州市一級經濟管理許可權;
2.政策資源最豐富;
3.投資領域最廣闊,可容納各類投資者、各類型項目;
4.率先與國際慣例接軌,管委會全面貫徹執行IS09001和IS014000標准。同時,實行行政管理「一站式服務」;
5.地緣區位優勢最明顯,毗鄰港澳,輻射內陸,便於拓展國內外市場;
6.配套服務體系最健全;
7.基礎設施完善,具有一流的硬體環境。 依託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中心城市--廣州
廣州,中國南方現代化中心城市,廣東省省會,廣東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交通中心。
廣州位於珠江三角洲北緣,瀕臨南中國海,面積7434.4平方公里,人口1015萬。北部為山區,中部為丘陵盆地,南部為沿海沖積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溫暖多雨,日照充足,風景秀麗,四季如春,自然生態環境良好,物產資源豐富。
廣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具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眾多,是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的發祥地和中心。廣州又是歷代以來著名的商業都會和我國對外交通、貿易、文化往來的重要港口城市。
廣州開發區成立於1984年,是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2002年,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行合署辦公,形成了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新型管理模式,全區總規劃面積78.92平方公里。2005年,依託廣州開發區設立了蘿崗區,面積393.22平方公里。
按照廣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廣州開發區要建設成為廣州對外開放「窗口」、體制改革「試驗田」、自主創新基地和經濟增長極。 增強廣州中心城市八大功能
將把廣州建設成一個綜合性工業基地,增強廣州作為商貿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旅遊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的功能,進一步提高和鞏固廣州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 國際樞紐機場
廣州新白雲機場,佔地面積約1330萬平方米,建成後擁有跑道三條,客機坪機位數85個,候機樓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年客運吞吐量8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250萬噸,年飛行32萬架次。
→ 世界第二大會展中心
廣州國際會展中心位於廣州市東南部琶洲島。
規劃主體項目用地70萬平方米,第一期用地面積4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廳、國際會議廳等。
◆聚焦廣州東部
廣州構築「都會區」的基本發展戰略為:南拓、北優、東進、西聯。都會區由舊城大組團、南翼大組團、東翼大組團、北翼大組團構成,呈多中心、網路型的空間結構。其中,東翼大組團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導向,建設成為廣州製造業的基地。
廣州開發區,是推進廣州東部地區工業化、城市化的主要力量。
廣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以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有效整合東部各類經濟功能區資源,形成東部製造業產業帶。
廣州東部將建設成為:
*能夠適應廣州作為華南大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目標要求的新城區;
*最適宜投資創業和生活居住的綠色生態新城。廣州開發區所處區域不僅產業發達,而且生態環境優良,所處區域的蘿崗擁有風景秀麗的天鹿湖景區、羊城名勝之一的「蘿崗香雪」;
*產業結構優化,能適應全市加快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新區;
*廣州市外向型經濟的主要基地;
*廣州市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主要基地。
廣州開發區--適宜投資創業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城市新區
廣州開發區位於廣州市東部,穗港澳黃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帶。以此為中心,1.5小時的車程半徑覆蓋整個珠江三角洲。廣州機場有直飛馬尼拉、紐約、東京、大阪、曼谷、新加坡、悉尼、墨爾本、洛杉磯等國際城市的航班。水路距香港65海里,從廣州開發區穗港碼頭乘高速噴射船出發,約1小時航程可抵達香港。

㈡ 廣州新劃分之後各區域的范圍

廣州市新十區定位解讀

名稱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萬人) 區政府所在地 區域范圍 將來定位
蘿崗區 389.06 14.12 廣州開發區志城大道303號 從白雲區劃出蘿崗街道辦事處的區域和鍾落潭鎮紅衛、鳳尾、浦心、蟹庄、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和九佛、穗北兩個社區居委會的區域。從黃埔區劃出夏港街道辦事處、荔聯街道辦事處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兩個自然村,天河區新塘街道辦事處的玉樹村,增城市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 廣州市東部城區未來的核心地區
南沙區 544.12(不含海域面積) 14.14 擬駐廣州南沙開發區黃閣鎮鳳凰大道1號 從番禺區劃出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以及靈山鎮的廟南村委會、七一村委會的區域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設立新南沙區。 廣州市工業區
天河區 125 48 廣州市員村天府路1號 現轄22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兩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新塘街道的玉樹村歸蘿崗區管轄。 廣州市未來城市中心
白雲區 747 70 廣州市政通路28號 現轄4個鎮、16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蘿崗街道辦事處、鍾落潭鎮紅衛、鳳尾、浦心、蟹庄、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和九佛、穗北兩個社區居委會的區域劃歸蘿崗區所有。礦泉街道劃歸越秀區管轄。 依託機場發展物流,實現北優戰略
黃埔區 105 18 黃埔區大沙地東路333號 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夏港街道、荔聯街道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兩個自然村劃歸蘿崗區管轄。 東部城市副中心
越秀區 32.82 114.06 廣州市越華路183號 越秀區下轄22個街道辦事處。越秀區和東山區合並,將天河區登峰街、天河南街的楊箕、中山一路2個居委會的區域、沙東街部分區域,以及白雲區礦泉街所轄區域劃入新設立的越秀區。 廣州市政治、文化中心
荔灣區 62.40 70.54 廣州市中山七路328號 轄22個街道辦事處,荔灣區和芳村區合並,定名為荔灣區。廣州市最具 嶺南特色的中心城區
番禺區 661.87 75.37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清河東路319號 從番禺區劃出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以及靈山鎮的廟南村委會、七一村委會的區域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設立新南沙區。 廣州新中心城區、科教資訊產業中心和航運中心
海珠區 90.4 82.23 寶崗大道1號 海珠區現轄18條街道:南華西街、濱江街、昌崗街、素社街、海幢街、龍鳳街、沙園街、江南中街、赤崗街、鳳陽街、琶洲街、官洲街、南洲街、華洲街、瑞寶街、江海街、南石頭街、新港街。區劃調整前後無變化。 廣州市南部的經濟、流通和科技中心
花都區 968 72 新華鎮新都大道 花都區下轄新華、花山、花東、赤坭、炭步、獅嶺、北興、芙蓉、梯面、花僑、雅瑤11個鎮。 廣州市工業發展區和重要交通樞紐

㈢ 我想知道未來幾年廣州-梅州產業轉移的規劃 具體點!

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工業園,是由省「雙轉移」政策催生、穗梅兩市合作共建的,也是全省首個兩次競得省產業轉移競爭性扶持資金共10億元的示範園。

園區規劃為梅州次中心城市,位於梅州市區西南部30公里,地處梅州市區、梅縣、興寧、五華、豐順5個城區的幾何中心位置,緊鄰畲江中心鎮鎮區;梅揭、興畲兩條高速公路及廣梅汕、梅坎兩條鐵路在園區交匯,206國道穿園而過,距梅縣機場和在建的潮汕國際機場約30分鍾和50分鍾車程。

園區參照廣州科學城的規劃理念,結合梅州「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戰略,以「生態園區、工業新城」的發展定位進行高標准規劃。工業新城總體規劃面積約47.73平方公里,由生態園區、畲江中心鎮和生態保留區3部分組成。其中,生態園區規劃面積約22.37平方公里,是工業新城的核心區。

圍繞全省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結合梅州自身的產業基礎,確立了汽車零部件及配件製造業,通信、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製造業,金屬製品製造業等4個主導產業,其中重點發展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和通信電子設備製造業2個主導產業。

園區開發的理念是「融山、諧水、建園、造城」,強調在保育原生態的基礎上進行建設。

園區建設的思路是「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梯度推進、協調發展」,整個園區分3期建設:在2009年底前完成首期4.03平方公里開發;2011年完成二期約14平方公里的開發;再用3-5年的時間完成餘下區域的開發。

為加快園區開發建設,梅州市委、市政府專門制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規定投資廣州(梅州)產業轉移園,工業用地按最低限價掛牌出讓,並可享受下列優惠:一是對按合同約定並在2011年底竣工驗收的兩層以上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廠房及倉庫,給予每平方米200元獎勵;層高7米以上的鋼結構廠房及倉庫,給予每平方米100元獎勵;二是對年納稅在50萬元以上的企業,給予相應的財政扶持;三是租賃園區標准廠房的,在2011年底前月租金每平方米1元;四是實行水、電費優惠;五是實行養老保險費補貼;六是對進園企業實行零收費;七是成立擔保公司為進園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八是為職工提供免費交通服務等生活便利。

目前,首期開發已初具規模,二期開發正抓緊准備,明年初即可啟動。現有進園企業61家,合同投資總額30.05億元,其中投產企業19家,合同投資總額8.32億元,吸納用工1750多人。

整個園區全面建成、入園企業全部達產後,可以實現工業產值613億元、稅收61億元以上,在工業發展上再造一個梅州工業,在城市發展上再造一座15萬人口的宜居宜業的工業新城。

㈣ 廣州未來10年城中村改造清單是什麼

法律分析:截止到2030年,廣州計劃進行全面改造的城中村有389條,涉及村域面積543平方公里,已標圖建庫面積227平方公里。

1、3年內推進以中心城區為重點的83條城中村改造,其中81條在1km范圍內已建設或規劃地鐵站。

2、力爭到2023年底,33條已批復改造實施方案的城中村基本完成回遷房建設;其餘50條城中村回遷房開工建設。

3、5年內,推進175條(含上述83條)城中村改造,其中166條在1km范圍內已建設或規劃地鐵站。

4、力爭到2025年底,納入「三年實施計劃」的83條城中村基本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其餘92條城中村回遷安置房開工建設。

5、10年內推進389條(含上述175條)城中村改造,其中339條在1km范圍內已建設或規劃地鐵站。

6、力爭到2030年底,納入「五年行動方案」的175條城中村基本完成回遷安置房建設,其餘214條城中村回遷安置房開工建設。

法律依據:《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城市更新工作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第二條 目標任務

按照「規劃統籌、分類指導、連片策劃、精準施策」原則,採取修復與活化利用、城市有機更新、全面改造和微改造相結合方式推進,落實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實現城市面貌年年有變化、五年大變化、十年煥然一新。

2025 年底前,先行推進重點地區更新,著重推進城中村及周邊地區存量用地改造,有序推進舊城鎮、舊廠房改造以及村級工業園、低效物流園、傳統批發市場的整治提升工作。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重大功能平台核心區已劃定為全面改造和戰略基礎設施涉及的更新片區,結合近期規劃納入先行改造。重點包括機場周邊地區、鐵路樞紐周邊、廣州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片區、白鵝潭商務區、廣佛高質量發展融合示範區啟動區等。2030 年底前,全面推進城市集中建成區更新,以城市集中建成區內的舊村莊改造為重點,統籌推進舊城鎮、舊廠房改造,牽引整合周邊村級工業園、低效物流園和傳統批發市場等重點工作,實現成片連片更新,推動城市集中建成區的品質全面提升。重點包括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確定的重大功能平台、軌道站點周邊、城市門戶地區和景觀廊道沿線涉及的存量用地。

2030 年之後,推進全域存量用地系統更新。盤活後的存量用地優先用於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部署、促進民生發展、增加綠地供給、保障產業空間,為高水平全面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持續提升廣州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提供最有效的支撐。

㈤ 廣州哪個區的工業區最多

廣州白雲區最多。

廣東工業園區協會簡介:

廣東省工業園區協會於2010年6月成立,是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唯一指導的面向工業園區服務的全省專業性非營利性社團組織,由省內工業園區(包括開發區、高新技術區、產業轉移工業園和一般工業園區)、園區內企業及從事園區咨詢規劃設計、招商引資、投融資、招投標等服務的企事業單位和專家學者自願組成,會員單位包括全省87個省級產業轉移工業園和其他各類園區。

協會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推進產業共建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開展各項服務工作,促進全省工業園區科學發展和提質增效。以「提高園區發展水平」為己任,以「服務至上」為基本要求,立足自身資源、人才和組織優勢,致力於當好政府的助手和參謀,竭誠為會員排憂解難、牽線搭橋、出謀劃策,精心打造全省園區服務平台。自成立以來,在協助省相關機構開展產業政策調研,為園區提供包括招商引資、推廣宣傳、人才培訓、企業用工、信息咨詢、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尤其在項目運作、資源整合、專業服務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顯示了突出的能力,取得了矚目成效,贏得了政府機構的好評和眾多園區的信賴。

㈥ 廣州總共有幾個區,每個區各有什麼特色,哪個區更有利於找工作

廣州11個區,但主要從老四區延展出政治、文化、經濟等特點,所以暫且談談老四區的特點與代表性事物。

1.越秀區,政治中心,教育資源最為深厚的區,先後向東延展出東山區與天河區,這兩個區原本都屬於越秀區的東郊位置。越秀區是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也是公檢法廣播電視總部,政治地位無與倫比。因為機構的特點與屬於,也決定及影響著就業職工的特性,既而是周邊的居住特徵與教育資源傾向。在政治紅圈文化紮根於越秀區的前提下,越秀區與荔灣區交界處有一火車站與省級客運站,是早期省內人口到廣及離廣的集散地。因此,火車站及客運站周邊衍生出第一代對外交易會及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五星級酒店中國大酒店與東方賓館等。越秀區與早年東山區(現在已並入越秀區)交界處有淘金華僑新村、花園酒店等最早期回廣發展的華僑聚居地,後繼蔓延出軍政經濟三者集交圈「東山口」。說經濟,東山口經濟比不上天河商圈,說政治地位東山口比不上東風路小北路與大北路形成的頂層政府圈。但東山口卻是有大量司令聚居的前軍事要地,所以三者結合的特點優勢,廣州11區無出其右。其後,東山區與天河區交界出衍生出廣州大道商圈,再發展出天河體育中心商圈及現亞洲數一數二的CBD珠江新城商圈。就教育資源而言,越秀區與東山區、天河區加起來的大中小學名校基本可以代表著廣東最頂尖的教育水平了。

2.海珠區,曾經是老四區中的工業大區。海珠區的地理位置是四面環江,呈現出離島狀態。海珠與越秀、荔灣區、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均是一江之隔,也就是現今各區的中心島集散地。但早年的海珠在廣州只有老四區的時代,是屬於略微尷尬的工業區定位。工業區也是顧名思義的廠房區,也是工廠職工的宿舍區。工業區的優勢是人口眾多,小商品經濟繁盛。缺點是容易產生污染,及消費類型偏單一化,一般以剛需型商品經濟為主體。所以,早年的海珠區鮮見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高檔的娛樂消費場所。但隨著大廣州的成型,海珠區逐漸從工業區進化為純生態住宅區域,而且分為西區和東區。西區以傳統居民生活習慣為主,東區以新貴們的智慧型集散地為主。西區有赫赫有名的白鵝潭,與芳村區、荔灣區、越秀區一江之隔。東區有琶洲會展中心等新興甲級寫字樓區及國內IT界大鱷魚們的總部集中營,還有如威斯丁五星級酒店等主流國際社交、宴會、住宿的工作配套場所,與天河區亞洲數一數二的CBD珠江新城一水之隔。海珠區的東西區分界線便是廣州最新一代地標「 Guangzhou tower(中文:廣州塔)」,廣州塔以東是東區,以西是西區。新一代海珠區可以說會成為最宜居的城市中心島,加上環島觀光輕軌的建成,橫穿東西區盡頭的8車道快速路「東、西窖路」全線通車,海珠區的路網建設在工業廠房大比例撤出後,得到了便利的施工優勢,建設速度也堪稱亞洲之最。在種種利好海珠區的現狀下,海珠也是有痛處的。曾經的工業區定位,遺留下來的有人口成熟度優勢,但也有尷尬難處。現今的海珠區新型建築住宅群,保守估計有80%以上是工業廠房搬遷後的地皮,也是目前海珠區樓價較高的住宅群。如工業大道沿線的光大花園(原橡膠廠地塊)、保利花園(原廣州造船廠與海關地塊)、富力千嬉(原硫酸廠地塊)、江南花園(原機床廠地塊)、恆大金碧(原農業廠地塊)等,都是工業用地轉住宅用地的成功案例。當工業廠房搬遷讓出地塊後,原工業廠房周邊同期配套一起建設的職工住宅樓還在,大多是黃皮樓建築,與新興現代建築住宅小區在一牆之隔,既是一道風景線,也形成了格格不入的兩種群體間的交融問題。新樓的住戶大多是高昂價格購入的新一代住戶,黃皮樓則多是年近百歲的退休職工,按照正常的城市發展趨勢,這兩群不同喜好及消費習慣的住戶是很少會聚居在一個地域上的,如在越秀、天河、東山較為有可比性。新舊建築之間、新舊兩代人群,如何調和群體間的相處與消費喜好需求,以及如何把殘舊建築修飾成帶有藝術風格的城市建築物,是新時代下對地方政務系統的一道考驗題。總而言之,海珠區在大廣州時代的優勢很明顯,但尷尬點也不少。

3.芳村區,芳村區原本在老四區時代是廣州的工業與農業混合定位區域,與荔灣區一江之隔,與海珠區隔岸對望,與佛山南海區一路之遙。芳村是廣州與佛山交界的重要區域,也是歷來廣州最為馳名的商品集散地,如花鳥魚蟲市場、傢具采購中心等。早年在芳村與天河區都能見到不少農田的,但隨著市中心的不斷擴大,老四區其實早已渾然一體不可能再見到農田的了。但雖然芳村區的農業外移(現主要在南面番禺南沙及東北面的黃埔區、從化區、增城區等地)工業撤場的規劃與海珠區還是有一定時間差的。客觀而言,在芳村廣鋼新城未成形之前,芳村還是屬於比較復合的一個區,不能算得上有很強的住宅遷移吸引力,大多是原居民就近居住或者原居民二代就近購置物業為主。但廣鋼新城的超大型住宅群成型後,應該有望把芳村的區域形象定位再往新貴的氣味上塑造出來,吸引更多高知、高薪人群入住,提升整體區域經濟的消費力與立體性。目前,花地大道一帶的住宅區也是走高大上路線的,加上花鳥魚蟲片區的重新打造與升級,芳村區的整體吸引力在不斷提升。向好的前提下,芳村區的難題還是與海珠相似,有很多新的規劃與部署,都會因原工業與農業配套的住宿條件建築形成時代差,如何既照顧舊有的,又能推動新的,想必是芳村要告訴大家它將來是要著重往哪個方向發展的區域。如果說越秀就是政、商、教重區,天河是沖亞洲頂峰的CBD,海珠是最適合居住的生態島,那芳村應該是?

4.荔灣區,廣州騎樓文化發源地,老廣聚居人數最多的區域。上下九聽過?人民路聽過?樓上兩三層住人,樓下開個鋪,慢慢形成了商業圈,而那些就是騎樓文化商業圈的代表作品。一提到西關,很多朋友就會想到荔灣區,一提到荔灣區,就會想到騎樓文化和西關小吃。如果說廣州一定要選一個地方出來保留水鄉文化和嶺南特色的生態居住環境的話,那首選必定是荔灣區。如果你也特別喜歡這一些氣味,那到荔灣區居住一定能飽嘗這種風土人情。荔灣區沒有天河的高大上,也沒有越秀的政治權力感,地理位置不及海珠容易打造生態系統,但它有一個先天優勢,很多廣州人的祖宗都曾住在這里,或者從這里走出去,所以荔灣區的祠堂文化也是較為濃厚的。特別傳統的荔灣區,如果要建設成如天河般的現代都市,難度非常大,而且他們不一定喜歡,那不如就來個一城11區11種風貌如何?互不排斥又能互補長短,多好!要尋根問底的到荔灣區逛一下,要看現代高大上發展的到天河區,想找領導人見個面的到越秀區,想住得優休閑閑的到海珠區,如何?

其它7個區的特點和特色,歡迎大家繼續補充啊哈:)

㈦ 國家自主開發區是什麼意思

國家級開發區簡介【國家級開發區】是指由國務院批准在城市規劃區內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旅遊度假區等實行國家特定優惠政策的各類開發區。
編輯本段[北京市]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也稱亦庄開發區,位於大興區東北部地區;籌建於1991年,1992年開始建設並對外招商,1994年8月25日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為46.8平方公里,由科學規劃的產業區、高配置的商務區及高品質的生活區構成,是北京重點發展的三個新城之一,定位為京津城際發展走廊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基地,並承擔「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聚集新的產業、帶動區域發展」的重任。[1]
編輯本段[ 廣東省]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
惠州市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面積為9.98平方公里,2006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擴大到23.6平方公里。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內的大亞灣規劃區於1991年6月由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轄陸地面積26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1300平方公里。
開發區鼓勵發展的重點產業是:
(1)石油化工中下游產品加工、精細化工等;
(2)港口、碼頭、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3)電子信息、精密機械、汽車及其零配件、船舶、機電等;
(4)沿海、島嶼、山林等旅遊資源開發、旅遊景點建設等;
(5)以高級工業廠房和高尚住宅建設為主的房地產綜合開發;
(6)與大工業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和現代物流業。
地址: 廣東省惠州市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即廣州市南沙區位於廣州的東南部,廣義上的大南沙面積為797平方公里,包含沙灣水道以南, 虎門水道以西,洪奇瀝以東的珠江水域及陸地,包含原番禺南部黃閣,東涌,魚渦頭,橫瀝,萬頃沙(新墾),大崗(潭洲),靈山,欖核等十個鎮和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珠江管理區(龍穴島)等地,當地習慣上稱為南番禺或大沙田。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廣州市的東部,穗港澳黃金三角洲的中心地帶,東南、西南與東莞市、廣州市番禺區隔江相望,陸路與增城市、廣州市黃埔區、白雲區、天河區相鄰。至2000年底,廣州開發區規劃面積已由1984年的9.6平方公里擴大到88.77平方公里,分成西區、東區(出口加工區)、永和經濟區(廣州台商投資區)和廣州科學城4個區域。廣州開發區管委會 蘿崗區政府 辦公地址:廣州市蘿崗區香雪三路一號 郵編:510530(4)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1992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全國52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位於惠州市惠城區西南部,地處惠深高速公路與京九鐵路(惠州段)之間.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84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現與東海島經濟開發試驗區合並後,陸地面積354平方公里,灘塗面積115平方公里,是目前全國面積最大的國家級開發區之一。其中,經國務院批準的政策區面積19.2平方公里, 9.2平方公里位於湛江市城區中心。經過20多年的建設,湛江開發區基本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特種紙業、機械電器、農海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生物醫葯、食品飲料等產業為支柱的外向型經濟格局,成為湛江經濟發展的龍頭和廣東西冀最具活力的新興經濟區。 東海島是廣東省第一大島,中國第五大島,面積286平方公里,人口22萬,北臨湛江港內港,擁有世界罕有的建設世界一流國際深水大港的地理條件,環島可建碼頭岸線37公里,可以建萬噸以上深水港口、碼頭, 可辟為年吞吐量1.5億噸以上的國際大港。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創辦於1988年,位於廣州東部、增城南部,是廣州東部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州實施「東進」戰略的重點區域,增城市規劃建設三大主體功能區中南部重點開發的新型工業集聚區的龍頭和核心,2010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總體規劃面積6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以汽車、摩托車生產及其零部件、機械裝備等為主的先進製造業,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葯、新材料、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以總部經濟、服務外包、現代物流、信息服務、金融商貿、創意產業等為主的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構建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布局合理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中山火炬開發區是由國家科技部、廣東省政府和中山市政府於1990年共同創辦,並於次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這片90平方公里、總人口20萬的熱土上,崛起了中國電子(中山)基地、中國包裝印刷產業基地、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加工基地、中國技術市場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山)示範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中山(臨海)裝備製造業基地、中國綠色健康食品產業基地等七個國家級基地,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七塊國家級基地牌子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按照規劃設計,佔地面積約五平方公里、投資大和品位高的開發區中心城區建成後將形成八大功能區,分別為行政辦公區、會展區、生活服務區、休閑娛樂區、科研區、商業區、商住區以及教育區,且中心城區將被打造成集政治、科技、文化、物流、信息、休閑娛樂、商務、商住於一體的現代化商務區。目前,中心城區內的行政中心大樓、全民健身廣場、國賓大酒店、世紀廣場、得能湖公園、國際工業品展覽館、國際會議中心、外語學校、群英華庭等項目已經竣工並投入使用;創業園、人才樓、數碼大廈、商務大廈、科技大廈、商業步行街正在建設中;香暉園、健康花城等一批高檔次的樓盤建成開盤。
禪城經濟開發區
原名:佛山市禪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03年7月佛高區列入國家級開發區,佔地1000公頃,主導產業為光機電一體化、電子與信息、新材料。
珠海高欄港經濟區
正式獲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成為珠江口西岸首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年在全省57個省級開發區中綜合經濟實力排名第一[2-4]。
橫琴新區
橫琴島,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南部珠江入海口外,現有面積約106平方公里。與澳門最近處約200米,距澳門機場3公里,距珠海機場約8公里,距香港34海里。島內現有常住人口6943人。橫琴島與澳門一衣帶水,面積約106平方公里,是珠海面積最大的海島,其中未建設土地佔總面積的90%,處於「一國兩制」的交匯點和「內外輻射」的結合部,2009年6月24日,通過《橫琴總體發展規劃》。會議決定將橫琴島納入珠海經濟特區范圍。同年6月27日,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橫琴島澳門大學新校區與橫琴島其他區域實行隔離式管理。12月16日,橫琴新區掛牌成立。它是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國家級新區[5],明確要求逐步把橫琴建設成為帶動珠三角、服務港澳、率先發展的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
地位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近日批復同意設立珠海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為廣東省人民政府派出機構並委託珠海市人民政府管理,規格為副廳級[6]。
國務院《關於橫琴開發有關政策的批復》,批復中同意橫琴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優惠政策」,明確賦予橫琴「創新通關制度和措施」、「特殊的稅收優惠」和「支持粵澳合作產業園發展」等具體優惠政策,使橫琴成為「特區中的特區」,這是近年來國務院批復的開放程度最高、創新空間最廣的區域開發政策之一。珠海橫琴試水「自由貿易區」橫琴新區先行先試「分線管理」的通關模式和若干類似「自由貿易區」的特殊政策日前得到國家批復。日前從珠海橫琴新區管委會了解到,今後除生活消費類和商業性房地產開發項目等進口的貨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明確不予保稅或免稅的貨物外,往返港澳與橫琴之間的生產類貨物可享受免稅或保稅優惠,而在橫琴生產、加工的貨物銷往內地,則需徵收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橫琴新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有望按15%的稅率減征企業所得稅。毗鄰港澳的橫琴島佔地106.46平方公里,實現「一線」放寬、「二線」管住的通關模式後,橫琴與澳門口岸之間的「一線」只承擔出入境人員及其交通工具的邊防檢查和檢疫,而將原先實行的貨物進出境報關和口岸報檢移至橫琴與內地之間的「二線」(灣仔),一、二線之間的橫琴新區將成為一個境內關外的「自由貿易區」[7]。
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優惠政策」,明確賦予橫琴「創新通關制度和措施」、「特殊的稅收優惠」和「支持粵澳合作產業園發展」等具體優惠政策,使橫琴成為「特區中的特區」,這是近年來國務院批復的開放程度最高、創新空間最廣的區域開發政策之一。橫琴新區在新一批國家級新區中拔得頭籌,被授予創新、實驗和示範的「尚方寶劍」[8]。
國家首個粵港澳緊密合作示範區,橫琴將通過參考借鑒港澳地區的先進發展經驗,全力打造兼具港澳特色和內地特點的「一國兩制第三地」[9]。
《珠海經濟特區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行使部分市一級行政管理權規定》
(2010年9月17日珠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通過 2010年9月17日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14號公布 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條 橫琴新區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級新區,是「一國兩制」下探索粵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範區、深化改革開放和科技創新的先行區、促進珠江口西岸地區產業升級的新平台[10]。
廣州開發區
廣州開發區成立於1984年,是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廣州開發區位於廣州市東部,是廣州市「東進」的龍頭,地處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帶,2小時車程覆蓋香港、澳門、深圳、珠海等城市,2002年,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保稅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實行合署辦公,形成了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獨一無二的「四區合一」新型管理模式,全區總規劃面積78.92平方公里。2005年,依託廣州開發區設立了蘿崗區,面積393.22平方公里[11]。
國家級開發區名單
廣州市1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務院1984.122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務院1991.033廣東廣州保稅區廣州保稅區國務院1992.054廣州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廣州南湖國家旅遊度假區國務院1992.105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務院1993.126廣東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國務院2000.047廣東南沙出口加工區國務院2005.06深圳13廣東沙頭角保稅區深圳沙頭角保稅區國務院1987.1214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國務院1991.0315廣東福田保稅區深圳福田保稅區國務院1991.0616鹽田港保稅區鹽田港保稅區國務院1996.0917廣東深圳出口加工區深圳出口加工區國務院2000.0418深圳鹽田保稅物流園區國務院2006.08珠海19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務院1992.1120廣東珠海保稅區珠海保稅區國務院1996.1121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澳跨境工業區珠海園區國務院2003.12佛山29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務院1992.11惠州50惠州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仲愷高新區國務院1992.1151惠州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務院1993.0552廣東惠州出口加工區國務院2005.06中山62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務院1991.03湛江70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務院1984.11
編輯本段[ 河南省]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3年4月,是鄭州市對外開放的重點產業園區,外資企業、工業企業和出口加工企業的聚集地。鄭州經開區規劃面積12.49平方公里,2000年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09年8月,經開區規劃控制面積達到137平方公里,區內常住人口、產業工人及從業人員10萬餘人。
鄭州經開區深入實施「工業立區、科技興區」發展戰略,著力培育發展「汽車及零部件製造、裝備製造、食品加工、電子信息、現代物流」五大支柱產業。全區已聚集各類工業企業1500多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205家,上市公司直接投資項目31個;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18家入駐經開區。經開區先後獲得河南省、鄭州市對外開放先進單位、河南省利用外資工作先進單位、鄭州市跨越式發展綜合服務先進單位、鄭東新區建設五年成規模先進集體、鄭州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
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12月,位於河南省北部、晉冀魯豫經濟協作區中心地帶,是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首批3個省級經濟開發區之一。2010年11月11日,經國務院批准,鶴壁經濟技術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建區17年來,開發區堅定不移地走科學發展之路,按照產城一體的理念,規劃建設了金山、城北、東楊三個園區,大力發展以金屬鎂精深加工、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形成了「一區三園、競勢發展」的良好態勢。目前已開發建成面積6.5平方公里,入駐企業320家。近幾年,全區主要經濟指標平均增速保持在35%以上,均位於河南省前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窗口和輻射帶動作用。
漯河經濟技術開發區
漯河經濟開發區,為全國53家獲准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開發區之一。漯河經濟開發區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它的設立有利於承接產業轉移,加快中國(漯河)食品名城建設,有利於發揮漯河在中原經濟區建設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促進漯河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
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位於開封市的西部,緊鄰老城區,總體規劃面積82平方公里。
經過十餘年的建設與發展,開封開發區的基礎設施覆蓋已達2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達15平方公里,建成了現代工業、金融保險、行政辦公、商貿服務、文化教育、高檔住宅六大區域。憑著完善的基礎設施、優惠的政策和寬松的環境,一大批投資規模大、市場前景好的項目紛紛落戶到開發區,泰國正大集團、日本太陽化學株式會社、北京匯源集團、杭州開元旅業集團等知名企業已在開發區投資,形成了農副產品深加工、機械、醫葯、化工、電器等支柱產業。
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許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於1994年10月正式成立,1997年11月,該開發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經濟開發區。2011年3月26日,升格為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區內入駐工業企業263家,其中8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相繼建立了4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4個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培育出中國名牌產品1個、省名牌產品2個、省優質產品6個、省級高新技術產品98個。形成機電裝備及零部件製造、發製品、生物科技三大主導特色產業集群競相發展的產業格局。該開發區先後被認定為「河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河南省創新型產業集聚區」、「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標准化示範區」。
新鄉市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華網河南頻道2012年8月19日訊 河南日報報道:8月17日,記者從新鄉市發改委獲悉,經國務院批准,新鄉工業園區正式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新鄉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我省繼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後,第三家被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新鄉工業園區始建於2003年1月,園區總面積33平方公里, 建成區16平方公里。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219.3億元,利用外資3636萬美元,引進省外資金20.7億元。該園區入駐了以中兵集團、中航集團、新飛專用汽車等知名企業為代表的各類工業企業158家,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紡織服裝和機械裝備製造業,著力打造中部地區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編輯本段[ 安徽省](1)蚌埠經濟開發區
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4年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於城市西南部,是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蚌埠市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載體、工業強市的主戰場和體制創新的試驗田。中國首鋼國際貿易工程公司、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香港偉業集團、美國EEC公司、德國EJP公司、中國建材國際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安徽水利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境內外企業入區投資發展。在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泛長三角區域合作一體化和安徽省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實施的新形勢下,蚌埠高新區加快「二次創業」步伐,積極試驗「調優二產、提升三產」戰略,大力推進體制創新、發展模式創新,著力提升高新區產業化、規模化、國際化水平,充分發揮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支撐、拉動和輻射作用,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區位優勢
蚌埠市處於中部與東部地區的交匯處,又是中國南北分水嶺,承東啟西,經濟、文化、科研、教育等方面相對西部發達,是東部地區梯度轉移的首選之地。蚌埠是皖北中心城市,東與長江三角洲相連,南同泛珠江三角洲接壤,北通環渤海經濟圈。

㈧ 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規劃編制

以下給出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文本的基本內容,具體規劃工作中各園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增刪和調整:
摘要
1. 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概況
(1) 社區、城市、區域的情況
(2) 園區現狀、產業類別、結構、主要資源等狀況
(3) 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 園區建設必要性和有利條件
(1) 必要性
(2) 有利條件
3. 規劃目標和原則
(1) 總體目標
(2) 具體目標
(3) 規劃原則
4. 園區總體設計
(1) 現有建設條件分析
(2) 生態工業園區的總體框架(包括主要工業鏈)
(3) 生態工業園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
(4) 生態工業園區的產業發展規劃
5. 園區工業代謝分析
(1) 主要物質代謝分析
(2) 能量流動分析
6. 園區建設項目
(1) 園區建設項目清單及說明(包括工業項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等)
(2) 園區建設項目指南
7. 園區投資和效益分析
(1) 總投資
(2) 融資渠道
(3)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8. 組織機構和保障措施
(1) 領導小組、管理委員會(協調辦公室)、投資開發公司
(2) 園區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現有園區,須注意與現有園區的管理制度相結合)
(3) 鼓勵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補貼政策、信貸政策、排污收費返還等)
(4) 支持體系(如信息系統、新技術開發、企業孵化器、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附件三:
循環經濟示範區申報、命名和管理規定(試行) 總 則 一、為了推動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促進循環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的建設,規范示範區申報、審批和管理程序,更好地發揮示範區建設對改善城市和地區環境、減少廢物排放、大幅度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的作用,特製定本規定。
二、本規定所指的循環經濟示範區是一種以污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質循環流動為特徵,以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的示範區域。示範區一般在省、市開展試點和示範。
三、示範區建設要遵循「減量、再用、循環」原則(「3R」原則)。減量原則要求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來達到既定的生產或消費目的,再用原則要求產品和包裝容器能夠盡可能多次以初始形式被使用,避免一次性用品的泛濫。循環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盡可能多地再生利用或資源化,產品和廢物的循環利用,必須適當進行,不產生新的環境污染。
四、本規定適用於示範區的申報、規劃編制和論證、審批和命名、監督管理、組織實施等。
申 報 五、示範區建設須由建設單位向省級環保部門提出創建申請,經其審查後上報國家環保總局。
六、示範區申報條件為:
1.設立領導機構和相關工作機構;
2.地區經濟建設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區域代表性和示範性;
3. 在企業、區域和社會層面存在循環經濟的典型或雛形;
4. 具有在整個經濟活動和全社會形成「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循環經濟模式或建設循環型社會的條件;
5. 具有較好的社會、經濟和環境發展水平,在經濟發展、環境保護、社會進步等方面具有建設示範區的基礎條件。
七、示範區申報應提交建設單位申請報告,包括本地區基本情況、循環經濟區創建意義、基本思路、基礎條件、預期目標、建設內容及進度安排等。
規劃編制和論證 八、 示範區創建申請經過國家環保總局同意後,示範區建設單位可組織編制示範區規劃(必要時應包括重要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規劃編制工作應委託具有示範區規劃編制經驗的單位進行。
九、 規劃應按國家環保總局制定的《循環經濟示範區規劃指南》編寫,對示範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建設內容、重點項目、保障措施等做出重點分析,以使規劃能指導示範區建設實踐。
十、示範區規劃編制完成後,應由園區建設單位向省級環保部門提交規劃送審稿,由其審查後上報國家環保總局。
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專家委員會對規劃進行論證。 十一、專家委員會應由工業生態、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城市和區域規劃以及所涉及行業的國內知名專家組成。
十二、專家論證包括實地考核、聽取規劃匯報、提問、討論及評議、形成專家論證意見等步驟,專家委員會重點對示範區建設的意義、建設條件是否成熟、建設目標是否明確和合理、建設內容是否符合循環經濟要求、是否有可行的項目、是否提出有效的保障措施以及是否具有全國示範效應等方面進行論證。
十三、 示範區規劃經過專家論證通過後,建設單位應按規劃開展建設。經過一段時間建設試點後,建設單位可向省級環保部門提出示範區命名申請,並由其上報國家環保總局。
審 批 和 命 名 十四、示範區建設單位提出命名申請後,應提交以下材料:
1. 按專家論證意見修改的規劃報批稿(必要時應包括重要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
2. 專家論證意見;
3. 示範區創建工作背景情況說明;
4. 示範區建設的組織機構名單;
5. 地方政府已有或擬給予示範區建設的優惠政策和配套措施。
十五、 國家環保總局對報送的材料進行審查,並報總局局務會批准。對符合條件的申請單位批准為循環經濟示範區,並授予統一規格的標牌。
十六、示範區命名格式為:示範區所在地名+ 「循環經濟示範省(市)」。
十七、示範區建設在其地方政府設立的領導機構領導下,按批準的規劃內容和時間實施。若需對建設項目作重大調整,應報告國家環保總局並徵得其同意。
監 督 管 理 十八、示範區建設單位應每季度向國家環保總局報告示範區建設和發展情況與存在問題等,年終上報年度總結。國家環保總局以《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簡訊》形式,發布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區發展的最新信息。《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簡訊》由國家清潔生產中心負責承辦。
十九、 國家環保總局組織專家組對示範區進行定期考核、檢查,對成績顯著的給予表彰和獎勵。
二十、出現以下情況的示範區,國家環保總局責成其限期整改,限期整改後仍然不符合標準的撤消其命名:
1.示範區建設機構管理不善,不能及時報告示範區發展動態;
2.示範區中的重點企業嚴重違反國家環境保護法規,污染物排放不達標;
3.未按示範區規劃的要求和目標推進示範區的建設,示範區建設項目作重大調整未及時報告,使示範區建設滯後或成效不明顯。
組 織 實 施 二十一、 國家環保總局負責協調推動循環經濟在全國的試點工作,組織制定示範區規劃指南,組織制訂循環經濟發展指標體系,對各地示範區建設進行指導。
二十二、國家清潔生產中心作為示範區建設的技術支持單位,協助國家環保總局對示範區建設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研究循環經濟國內外進展情況,定期發布全國循環經濟發展信息。
二十三、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環保總局的統一要求,協調、指導本轄區內的示範區建設和環境監督、管理,會同當地有關部門組織編制示範區建設的總體規劃,推進示範區建設工作,積極配合地方人民政府落實規劃和出台相關的優惠政策和支持措施。
二十四、示範區所在地方人民政府對示範區建設可提供以下支持:
1.示範區建設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作為調整區域經濟結構、推動產業升級的重大戰略措施,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建設目標的實現;
2.據國家有關產業政策,結合地區實際,制訂促進示範區快速、健康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和政策;
3.有利於示範區發展的管理體制,動員和組織有關部門,支持示範區建設;
4.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以利於示範區引進技術、人才和資金;
5.依靠企業自願行為,按照市場規律,組織建設示範區;
6.開展循環經濟的宣傳和培訓,建立激勵政策和措施。
二十五、示範區企業要按照循環經濟的基本原則,在從事業務活動中,根據「3R」原則,有責任採取措施控制原材料的使用量,對可利用的產品和廢物進行循環利用,對最終不能利用的產品進行合理處理處置。
二十六、示範區建設單位應按照國家的規定,採取必要的措施,確保資源的循環利用。按照示範區規劃分期分批實施示範區建設項目,堅持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指導和推動的原則,建立符合市場機制的建設、管理和服務等運作模式;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協助企業建立企業間的共生組織和產業鏈,高標准完成示範區建設。
附件四:
循環經濟示範區規劃指南(試行)
循環經濟示範區(以下簡稱示範區)是一種以污染預防為出發點,以物質循環流動為特徵,以社會、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的示範區域。它運用生態學規律把區域內的社會經濟活動組織成若干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流程,在生產和消費的源頭努力控制廢棄物的產生,對可利用的產品和廢物循環利用,對最終不能利用的產品進行合理處理處置,實現物質生產、消費的「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資源和能源,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環境與經濟的和諧發展。 一、 示範區的基本特徵
示範區比生態工業園區的內容更豐富,影響更廣泛。其主要特徵如下:
1. 示範區本質上是一種生態經濟區,把清潔生產、資源綜合利用、生態設計和可持續消費融為一體,運用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多贏」。
2. 示範區需要以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和法律制度的重建作為保障。
3. 示範區具體活動主要集中在企業層面實施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區域層面建立共生企業間或產業間的生態工業網路;以及社會層面建立廢物回收和再利用體系。
4. 示範區強調在區域和社會層面上的一、二、三產間的物質循環和流動。
二、 示範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 指導思想
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將發展循環經濟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相結合,促進社會經濟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的根本轉變。
2. 基本原則
示範區的規劃和建立遵循「減量、再用、循環」為內容的行為原則(即3R原則)。
(1) 減量原則。要求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即用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滿足既定的生產或消費需求,在經濟活動的源頭就做到節約資源和減少污染。在生產中,常要求產品體積小型化和產品重量輕型化,產品包裝追求簡單朴實而不是豪華浪費;在生活中,減少人們對物品的過度需求,從而達到減少廢棄物排放的目的。
(2) 再用原則。要求產品和包裝能夠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產中,常要求製造商使用標准尺寸進行設計,以便於更換部件而不必更換整個產品,同時鼓勵發展再製造產業;在生活中,鼓勵人們購買能夠重復使用的物品、飲料瓶和包裝物。
(3) 循環原則。要求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後能重新變成可以利用的資源而不是無用的垃圾。物質循環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資源循環利用後形成與原來相同的產品,二是資源循環利用後形成不同的新產品。循環原則要求消費者和生產者購買循環物質比例大的產品,以使循環經濟的整個過程實現閉合。
以上原則中,減量原則屬於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再利用原則屬於過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產品和服務的利用效率;再循環原則是輸出端方法,通過把廢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末端處理負荷。
3R原則重要性是不一樣的。循環經濟的根本目標是要求在經濟過程中系統地避免和減少廢物,再利用和再循環都應建立在對經濟過程進行了充分的源削減的基礎之上。
三、 示範區的規劃步驟 示範區規劃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組建規劃隊伍:建立規劃隊伍,包括領導機構和技術機構。
2. 現狀調研:主要調查和分析當地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背景、主要的環境問題;分析現有經濟運行模式的特點、主要存在問題。
3. 建設目標確定:針對示範區建設的指標體系(見後文)中各類指標,提出循環經濟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目標應盡可能量化和易於考核。
4. 方案設計:包括總體框架設計、產業發展規劃(包括生態工業、生態農業、循環型服務業、循環再生產業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生態景觀建設規劃、重點實施項目篩選、項目詳細規劃、法律法規制訂、支持系統設計。
5. 投資和效益分析:包括示範區建設的投資預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分析。
四、 示範區的硬體建設
示範區硬體建設體現在具體的項目實施上,主要集中在企業、區域和社會三個層面。企業層面的循環經濟要求實現清潔生產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區域層面的循環經濟要求企業之間建立工業生態系統或生態工業園區,實現企業間廢物相互交換;社會層面的循環經濟要求廢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環,產品消費過程中和消費後進行物質循環。不同地區的示範區建設內容不一定相同,以下僅針對三個層面給出一般性介紹:
1. 建設循環型企業
2. 建設生態工業園區
運用工業生態學和循環經濟理論,對現有工業園區分類指導,建設生態工業園,提升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檔次和競爭力,引導老工業區的改造。可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建立生態工業型經濟開發區
用生態工業思想改造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對新建的開發區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進行整體規劃和選擇入園企業,構建合理的產業和產品鏈網,實現園區工業結構最優組合。
(2) 用循環經濟指導老工業區改造
在老工業區改造中引入循環經濟理念,逐步建立新型的工業組織形態,以循環經濟指導老工業區的改造,結構調整和產品調整。
(3) 資源枯竭地區經濟轉型
在資源枯竭地區,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調整資源開采型企業產品結構,建立生態工業網路,開發二次資源,催生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轉型。
3. 建設資源循環型社會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廢舊物分類、回收、再造系統,城市及區域中水回用系統,生態型產業系統,信息系統等初步建設起循環型社會。
循環經濟的建設范圍不僅涉及第二產業,而且也涉及到第一、三產業。對於第一產業,要求科學地使用化肥、農葯、農用薄膜和飼料添加劑,改進種植和養殖技術,實現農產品的優質、無害和農業生產廢物的資源化,防止農業環境污染。
禁止將有毒、有害廢物用作肥料或者用於造田。建立工農業之間的產業共生聯系,形成新型生態產業。對於第三產業,要求餐飲、娛樂、賓館等服務性企業,採用節能、節水和其他有利於環境保護的技術和設備,減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消費品。廢物進行分類回收,為再循環創造條件。建築工程應當採用節能、節水等有利於環境與資源保護的建築設計方案、建築和裝修材料、建築構配件及設備。建築廢物實現產生量最小化和再利用。消費者應樹立綠色消費的理念,自覺參與循環資源的回收活動,促進循環型社會的建立。 在循環經濟示範區建設中,要將第一、二、三產業作為整體進行考慮,統一規劃三產內部和三產之間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使區域內的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形成協調、優化的關系。
五、示範區的軟體建設 1. 法律法規支撐體系設計
(1)建立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
制定地方(城市、省)的循環經濟發展條例和相關的實施細則。
(2)制定推動發展循環經濟的優惠政策
制定優惠的財政、稅收、投資、土地、排污費返還政策和其他經濟激勵政策;基建和技改項目審批中鼓勵循環經濟示範區內的建設項目;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費,徵收垃圾處理費,使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場運行達到保本微利水平。制定廢物資源化,再利用的激勵性經濟政策。制定政策明確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責任和義務。
(3)制定鼓勵綠色消費和綠色采購的政策
綠色消費是循環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建立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優先採購再生利用產品和經過清潔生產審核、通過ISO14001認證的企業的產品以及通過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在使用中,注意節約及多次重復利用,回收廢棄辦公用品。通過政府的表率作用,引導社會團體和企業積極參與綠色消費活動。
2. 技術支撐體系設計
循環經濟的技術支撐體系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等。要重點開發或運用生態工業的關鍵聯接技術,如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技術、水回用技術、工業廢物資源化技術、生物化工聯接技術;能源的梯級利用技術;開發和運用煤矸石等大宗工業廢物的綜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資源開發技術,建立生態工業技術研發基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六、示範區建設的指標體系
示範區應按照下述四類指標體系進行規劃建設:
1. 經濟發展指標
2. 循環經濟特徵指標
3. 生態環境保護指標
4. 綠色管理指標
七、示範區規劃文本的編制
以下給出示範區規劃文本的基本內容,具體規劃中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增刪和調整:
摘要
1. 地區社會、經濟和環境概況,存在的主要經濟、社會、環境問題及分析
2. 建設必要性和有利條件
(1) 必要性
(2) 有利條件
3. 建設目標和原則
(1) 總體目標
(2) 具體目標
(3) 建設原則
4. 總體設計
(1) 循環經濟建設總體框架
(2) 主要物流、能流和元素代謝
(3) 一、二、三產業循環方案
5. 產業發展規劃
(1) 生態工業發展規劃
(2) 生態農業發展規劃
(3) 循環型社會發展規劃
6.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7. 生態景觀建設規劃
8. 重點建設項目及分析,項目清單表
9. 建設投資和效益分析
(1) 總投資
(2) 融資渠道
(3)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10. 法律法規、政策
(1) 法律法規
(2) 鼓勵政策
11. 組織機構和保障措施
(1) 領導小組、實施小組、專家小組
(2) 保障措施(如信息網路、新技術開發、中介組織、宣傳教育、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12.通過驗收批准命名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序號 名稱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1 蘇州工業園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08]9號 2008年3月31日 2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08]9號 2008年3月31日 3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08]9號 2008年3月31日 4 無錫新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46號 2010年4月1日 5 煙台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46號 2010年4月1日 6 山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47號 2010年4月1日 7 上海市莘庄工業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103號 2010年8月26日 8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103號 2010年8月26日 9 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135號 2010年11月29日 10 張家港保稅區暨揚子江國際化學工業園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135號 2010年11月29日 11 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發[2010]135號 2010年11月29日 12上海金橋出口加工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環發[2011]40號2011.4.213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環發[2011]50號2011.4.2514廣州開發區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環發[2011]144號2011.12.515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環發[2012]35號2012.3.1916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華苑科技園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環發[2012]158號2012.12.2617上海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環發[2012]158號2012.12.2618上海化學工業經濟技術開發區環發[2013]25號2013.2.619山東陽谷祥光生態工業園區環發[2013]25號2013.2.620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25號 2013.2.621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環發[2014]145號2014.10.1122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發[2014]145號2014.10.1123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發[2014]145號2014.10.1124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環發[2014]145號2014.10.1125青島新天地靜脈產業園環發[2014]145號2014.10.1113.批准建設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序號 名稱 批准文號 批准時間 1 國家生態工業(製糖)示範園區-貴港 環函[2001]170號 2001年8月14日 2 南海國家生態工業建設示範園區暨華南環保科技產業園 環函[2001]293號 2001年11月29日 3 包頭國家生態工業(鋁業)建設示範園區 環函[2003]102號 2003年4月18日 4 長沙黃興國家生態工業建設示範園區 環函[2003]115號 2003年4月29日 5 山東魯北企業集團 環函[2003]324號 2003年11月18日 6 撫順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環函[2004]113號 2004年4月26日 7 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函[2004]114號 2004年4月26日 8 貴陽市開陽磷煤化工(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基地 環函[2004]418號 2004年11月22日 9 鄭州市上街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環函[2005]144號 2005年4月21日 10 包頭鋼鐵生態工業園 環函[2005]536號 2005年12月8日 11 山西安泰集團 環函[2006]198號 2006年5月18日 12 青島新天地靜脈產業園 環函[2006]347號 2006年9月11日 13 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函[2006]417號 2006年10月24日 14 紹興袍江工業區 環函[2006]481號 2006年12月4日 15 青島高新區市北新產業園 環函[2007]166號 2007年5月16日 16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08]75號 2008年8月25日 17 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09]3號 2009年1月7日 18 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 環發[2010]45號 2010年4月1日 19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0]45號 2010年4月1日 20 寧波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45號 2010年4月1日 21 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104號 2010年8月26日 22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0]104號 2010年8月26日 23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0]117號 2010年9月20日 24 重慶永川港橋工業園 環發[2010]129號 2010年11月4日 25 上海閔行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129號 2010年11月4日 26 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129號 2010年11月4日 27 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129號 2010年11月4日 28 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149號 2010年12月25日 29 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0]149號 2010年12月25日 30 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0]149號 2010年12月25日 31 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0]149號 2010年12月25日 32 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1]46號 2011年4月2日 33 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1]46號 2011年4月2日 34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1]46號 2011年4月2日 35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1]122號 2011年10月10日 36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1]122號 2011年10月10日 37 貴陽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1]122號 2011年10月10日 38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1]122號 2011年10月10日 39 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2]64號 2012年5月30日 40 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2]64號 2012年5月30日 41 常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2]64號 2012年5月30日 42 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2]64號 2012年5月30日 43 上海市北高新技術服務業園區 環發[2012]114號 2012年9月3日 44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2]114號 2012年9月3日 45 天津港保稅區暨空港經濟區 環發[2013]24號 2013年2月6日 46 沈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3]24號 2013年2月6日 47 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24號 2013年2月6日 48 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24號 2013年2月6日 49 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26號 2013年2月5日 50 江蘇省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3]26號 2013年2月5日 51 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41號 2013年4月9日 52 長春汽車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41號 2013年4月9日 53 江蘇武進經濟開發區 環發[2013]41號 2013年4月9日 54 南京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53號 2013年4月18日 55 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53號 2013年4月18日 56 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53號 2013年4月18日 57 廣東東莞生態產業園區 環發[2013]53號 2013年4月18日 58 浙江杭州灣上虞工業園區 環發[2013]53號 2013年4月18日 59 上海市青浦工業園區 環發[2013]158號 2013年12月20日 60 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環發[2013]158號 2013年12月20日 61 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158號 2013年12月20日 62 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 環發[2013]158號 2013年12月20日

㈨ 廣州新八區詳細資料

廣州市轄十區和兩個縣級市,總面積7434.4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725.19萬人。200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東山區,將其區域並入越秀區;撤銷芳村區,將其區域並入荔灣區,新設立南沙區和蘿崗區。廣州市現轄荔灣、越秀、海珠、天河、白雲、黃埔、番禺、花都、南沙、蘿崗10個區,代管增城,從化2個縣級市,並入廣州市郊區。

蘿崗區
面積(平方公里) 389.06
人口(萬人) 14.12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開發區志城大道303號
區域范圍 從白雲區劃出蘿崗街道辦事處的區域和鍾落潭鎮紅衛、鳳尾、浦心、蟹庄、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和九佛、穗北兩個社區居委會的區域。從黃埔區劃出夏港街道辦事處、荔聯街道辦事處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兩個自然村,天河區新塘街道辦事處的玉樹村,增城市中新鎮的鎮龍居委會和鎮龍、逕頭、九樓、大坦、麥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湯村、旺村、洋田、新田14個村,新塘鎮的賢江、新莊、永崗、禾豐4個村。
將來定位 廣州市東部城區未來的核心地區

南沙區
面積(平方公里) 544.12(不含海域面積)
人口(萬人) 14.14
區政府所在地 擬駐廣州南沙開發區黃閣鎮鳳凰大道1號
區域范圍 從番禺區劃出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以及靈山鎮的廟南村委會、七一村委會的區域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設立新南沙區。
將來定位 廣州市工業區

天河區
面積(平方公里) 125
人口(萬人) 48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員村天府路1號
區域范圍 現轄22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登峰街道、天河南街道的楊箕和中山一兩個居委會、沙東街道部分區域劃歸越秀區管轄。新塘街道的玉樹村歸蘿崗區管轄。
將來定位 廣州市未來城市中心

白雲區
面積(平方公里) 747
人口(萬人) 70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政通路28號
區域范圍 現轄4個鎮、16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蘿崗街道辦事處、鍾落潭鎮紅衛、鳳尾、浦心、蟹庄、楓下、佛朗、燕塘、蓮塘、山龍、重崗、黃田、何棠下、逕下、長庚14個村委會和九佛、穗北兩個社區居委會的區域劃歸蘿崗區所有。礦泉街道劃歸越秀區管轄。
將來定位 依託機場發展物流,實現北優戰略

黃埔區
面積(平方公里) 105
人口(萬人) 18
區政府所在地 黃埔區大沙地東路333號
區域范圍 現轄10個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夏港街道、荔聯街道的筆崗居委會、穗東街道的東基和西基兩個自然村劃歸蘿崗區管轄。
將來定位 東部城市副中心

越秀區
面積(平方公里) 32.82
人口(萬人) 114.06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越華路183號
區域范圍 越秀區下轄22個街道辦事處。越秀區和東山區合並,將天河區登峰街、天河南街的楊箕、中山一路2個居委會的區域、沙東街部分區域,以及白雲區礦泉街所轄區域劃入新設立的越秀區。
將來定位 廣州市政治、文化中心

荔灣區
面積(平方公里) 62.40
人口(萬人) 70.54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中山七路328號
區域范圍 轄22個街道辦事處,荔灣區和芳村區合並,定名為荔灣區。廣州市最具
將來定位 嶺南特色的中心城區

番禺區
面積(平方公里) 661.87
人口(萬人) 75.37
區政府所在地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清河東路319號
區域范圍 從番禺區劃出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和南沙街道辦事處,以及靈山鎮的廟南村委會、七一村委會的區域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設立新南沙區。
將來定位 廣州新中心城區、科教資訊產業中心和航運中心

海珠區
面積(平方公里) 90.4
人口(萬人) 82.23
區政府所在地 寶崗大道1號
區域范圍 海珠區現轄18條街道:南華西街、濱江街、昌崗街、素社街、海幢街、龍鳳街、沙園街、江南中街、赤崗街、鳳陽街、琶洲街、官洲街、南洲街、華洲街、瑞寶街、江海街、南石頭街、新港街。區劃調整前後無變化。
將來定位 廣州市南部的經濟、流通和科技中心

花都區
面積(平方公里) 968
人口(萬人) 72
區政府所在地 新華鎮新都大道
區域范圍 花都區下轄新華、花山、花東、赤坭、炭步、獅嶺、北興、芙蓉、梯面、花僑、雅瑤11個鎮。
將來定位 廣州市工業發展區和重要交通樞紐

㈩ 廣州市海珠區工業大道歷史

工業大道位於廣州市海珠區西部,全長5540米、寬40米,是一條呈西北至東南走向的主幹道。全路由工業大道北、中、南三段組成,北起人民橋南端鳳安橋,南至石溪涌接南洲路。新中國成立後,在「把廣州市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城市」的政策指導下, 1952年開始廣州「河南」郊區被作為廣州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加以建設。不少中央及省、市的大中型企業紛紛落戶。包括廣州造紙廠、廣州通用機器廠(廣州重型機器廠前身)、廣州造船廠等30多家大、中型工業企業陸續在此紮根,形成規模宏大的工業區,貫穿這一區域的主幹道也被命名為「工業大道」。在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里,這條5.5公里長的工業大道成為廣州經濟的主要支柱。並屢創輝煌:

1954年,廣州重型機器廠試製成功全國第一台離心機,成功製造出第一顆上天衛星的零配件,並於上世紀80年代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件鈦制潛水服;1956年,廣州第十一橡膠廠開始生產乳膠產品,並成為首個生產避孕套的國有企業;上世紀50年代中期,廣州電池廠屬下的555牌、虎頭牌、五羊牌電池開始向國外出口,成為國內最早出口的電池產品;上世紀70年代,廣船自主研發了「高速魚雷快艇」、「大型導彈防衛艦」,1974年生產出廣州第一條萬噸巨輪;1988年,萬寶冰箱工業公司年產電冰箱1013001台,進入世界八大電冰箱生產企業行列……幾乎每間工廠都有屬於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全國第一」。

上世紀90年代起,隨著產業結構和城市布局的調整,工業大道的老國企陸續經歷了轉制、搬遷,有個別不適應時代發展的企業甚至停產倒閉。現在。工業大道沿線仍在運營的有廣州造紙集團有限公司、廣州奧桑味精食品有限公司(味精廠)、廣州光華制葯廠、明興制葯廠等為數不多的國企。

如今。一座座新型樓盤拔地而起。鳥語花香的綠化小區取代黑煙裊裊的大煙囪。據不完全統計。工業大道附近分布的大小樓盤達20多個,是廣州市一條著名的「宜居大道」。

閱讀全文

與廣州工業區什麼時候開始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汽車啟動機多少錢 瀏覽:449
glasuv賓士多少t 瀏覽:457
哪些汽車的機油只能用專用 瀏覽:516
賓士cls發動機液位如何測量 瀏覽:243
工業配件怎麼做運營 瀏覽:737
海爾工業園女生干什麼活 瀏覽:650
銳界和奧迪哪個靜音 瀏覽:342
速度與激情里的汽車是哪個 瀏覽:316
奧迪a7要什麼排量好 瀏覽:172
汽車頭枕怎麼調節高低 瀏覽:957
吉利汽車大燈如何調節 瀏覽:380
汽車剛噴漆如何去除油漆味 瀏覽:377
六村堡工業園區在哪裡 瀏覽:112
共享汽車價格是多少 瀏覽:594
寶馬3系手動擋如何使用 瀏覽:25
賓士clk300電容在哪裡 瀏覽:240
高安工業新城怎麼樣 瀏覽:43
汽車進出欄桿叫什麼 瀏覽:711
工業滑升門公司有哪些 瀏覽:824
汽車腳下暖風口如何改方向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