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本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世界經濟史上最震憾人心的事件莫過於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在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慘重失敗後,卻出人意料地在短短不到三十年時間內異軍突起,一躍成為當時繼美蘇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和經濟強國。是什麼促成了日本經濟的輝煌?要研究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史。
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大致分成四個階段:戰後復興期、高速成長期、過渡期和穩步成長期。
1.戰後復興期
戰爭結束後的日本經濟處於極度混亂和疲乏狀態, 工礦業生產水平只相當於1941年時的七分之一,嚴重的糧食危機和通貨膨脹遍及全國。當時支配日本的聯合國軍,以經濟的民主化和非軍事化為目標,重點實施了解散財閥、分散少數企業對經濟的控制權和確立勞動權等三項政策。在經濟環境有所改善後,美國開始將重點轉向幫助日本重建經濟。朝鮮戰爭爆發後,在日美軍的「特需」大大激發了日本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活動,日本工業的潛在力量得到恢復和發展。到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已基本恢復到戰前水平。
2.高速成長期(1955~1973年)
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由戰後復興期進入高速成長期。日本在50年代至60年代末約二十年的高速成長期中,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經濟發展速度。在外部經濟環境方面, 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關貿總協定的要求,逐步放寬了貿易和外匯管制。1964年,日本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第八位條約國,即對貿易活動原則上不實行外匯管制。隨後,日本又開始著手資本流動的自由化,企業開始相互兼並。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消費品物價持續上漲和環境污染等問題開始困擾日本經濟和日本國民生活。在70年代初,日本經濟的國際環境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
3.過渡期(1973~1985年)
1971年末,日元在維持了約20年的固定匯率之後第一次上調了16.8%, 從1美元兌360 日元升至1美元兌308日元。1973年2月,美元貶值又使日元升值到1美元兌260日元。同年末,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原油價格爆漲了4倍, 各種初級產品的價格也隨之上揚。日元升值和國際商品價格上漲二重因素對原材料嚴重依賴進口的日本經濟是個沉重打擊。1978年秋,日本經濟出現了復甦的徵兆。雖然在1979年又發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經濟滑坡、物價上漲的情況又有所發生,但由於較好地總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時的教訓,不到一年就基本消除了石油危機帶來的不良影響,經濟沒有出現大的滑坡。80年代前半期,在經濟低速增長的前提下,日本開始建立健全財政制度、擴充社會資本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經濟政策的導向也由追求高速發展轉向追求經濟活動質量的提高。到1985年底,日本的經常項目收支達492億美元。
4.穩步成長期(1985~)
在日本經濟實力穩步增長的同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實力則在相對下降。西方其它工業國要求日本分擔其國際義務的呼聲越來越強烈。1985年9月,西方7國財長作出了協調外匯市場的決定,日元因此而急速上升;1986年4月,「前川報告」(前川為當時的日本銀行總裁,又任產業結構審議會委員長,該委員會向內閣提交的關於日本產業結構調整的報告一般稱為「前川報告」) 出台,指出:為了適應全球經濟和發展的需要,日本自身必須調整結構,以縮小貿易順差。「前川報告」的要點有:①擴大內需;②改變經濟結構,擴大對外直接投資;③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④推進日元的穩定化和國際化;⑤促進對外技術和經濟合作。「前川報告」對80年代後半期的日本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
居於對日本戰後發展史的了解,我們下一步就可以探討促成日本經濟輝煌因素了。各國諸多致力於企業經營管理研究的學者在考察研究了許多成功企業的經驗後一致認為:戰後日本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企業經營的成功無不與他們建設了強有力的企業文化息息相關它推動日本企業實現了"以人為中心"的經營,使企業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旺盛的技術消化能力、局部的改善和調整生產關系的能力以及適應市場的能力,激勵著企業全體成員同心協力地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奮斗。
另外,日本在二戰之後,由於美國首先提出了針對日本的「政治活動禁止法」,實際上就是解散了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日本軍隊提供武器和補給的財團與消除日本人心中皇國神民與軍國主義思想,但是他們又以企業集團的形式重新復活起來,所以日本在戰後在經濟上得到迅速的發展,1980年,日經指數首次突破一萬點大關,但是在1989年的時候,泡沫經濟出現,裕仁天皇去世,平成天皇繼位,史稱「平成不景氣」,90年代,美國又在經濟市場上率先推出了抵制日本的政策,就是日元的貨率上升,由原來的1USD:160YEN,到現在的1USD:80YEN,就是限制了日本經濟的發展,經過亞洲金融危機與石油危機之後,日本的經濟似乎沒有受到多大的動搖,但是現在亞洲鄰國的產品已經在國際市場上追趕他了,世界已經進入了信息化,小批量生產優質產品的時代,所以現在日本的經濟受到很大的威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戰後近五年內就投資668億美元來對日本自衛隊進行武裝,日本的自衛隊現在已經逐漸成為世界第三強大的軍隊。這對於想控制亞洲主導權的日本來說,是一個極好的條件。
B. 十九世紀日本通過什麼成為亞洲第一個坐上工業化國家
C 就是明治維新
C. 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日本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1、海運便利
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名古屋、阪神、瀨戶內和北九州五大工業區。這種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無論是原材料的進口還是工業產品的出口都極為便利,減少運輸成本,而且日本優良港灣眾多也為海運提供了便利。
2、工業基礎雄厚
日本工業雖然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但是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無論是輕工業和重工業,還是電子星系產業都形成完善的體系。
3、科技發達
日本重視教育和科技創新,汽車,機床,機器人,計算機,金屬冶煉等高科技行業在世界有重要的地位。
4、人口密集
勞動力資源豐富。日本地形狹小,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國家之一,勞動力資源豐富使使日本成為製造業大國。
5、日本國土狹小
日本國土狹小且多山地,平原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少是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限制性條件,但由於為島國,海運便利,便於原料和產品的運輸是其工業發展的主要有利條件。
D. 日本為何能成為西方工業七國
日本的明治維新政策進行的較為徹底,而且日本注重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開放通商口岸,制定的國策方針使日本成為強國。總的來說,經濟的發展為日本提供了物質基礎,美國的援助為其外部條件。日本還有軍國主義的思潮,加之本國的客觀條件,築造了日本的工業七國
E. 20世紀30至40年代日本靠什麼從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成為經濟強國
一、戰爭賠款成為日本發展經濟的捷徑。在甲午戰爭後三年間,日本以戰爭賠款、贖遼費和威海衛駐軍費等名義從清政府掠取了約2.3 億兩庫平銀,約合3.5 億日元。以日本1896~1898 年三年的財政總收入約為2.7 億日元推算,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從中國掠取的巨額款項,約合當時日本國家年度財政收入的4 倍。義和團事件後,根據《辛丑條約》規定,日本又從中國的4.5 億兩「賠款」總額中得到0.35 億兩,約合0.5 億日元。此外,日本還在戰爭中搶掠了大量財物。
不僅如此,日本還通過戰爭獲得了各國列強在中國所擁有的一切不平等特權,並迫使清政府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個通商口岸,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可以設立工廠,其產品免徵各項雜稅,並可在內地設棧寄存。這些都對日本從中國輸入原料並輸出工業產品,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國內的工業生產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經濟軍事化使日本重工業畸形發展。自犬養內閣開始,對財政政策進行大轉變,大幅度擴大軍事支出,擴大公債發行量。從1931 年到1936 年間,歲出總額約擴大50%,即從14.77 億增至22.82 億日元。政府財政開支中,軍費1930 年佔28.4%,1931 年為30.8%,1932 年增至35.2%,以後均在38~40%。這些軍事負擔,都轉嫁到日本人民身上。內債總額增長近一倍(從47 億增至93 億),貨幣發行額及物價指數均約上升40%左右。1936年,每個日本人平均負擔內債90 多日元若連同外債則超過100 日元。當年全國國民收入約146 億日元,軍事支出約占國民收入的7.4%。
軍需的擴大,使以軍事為中心的重工業、化學工業得到畸形發展,工業結構亦發生重大變化。1929年重工業及化學工業只佔工業生總產值的30.28%,1933 年其比重開始超過輕工業,至1938 年達到54.8%。同期,輕工業所佔比重從35.1%下降到22.2%。重工業及化學工業的從業人員比重也大幅增加,從1929 年的23.7%增加到1939 年的53.6%。從20 世紀30 年代起,日本資本主義開始轉入重工業階段。
日本資本主義從其形成伊始,就具有濃厚的軍事色彩,其最大特點,就是以軍事為目的、靠戰爭而繁榮、從殖民地謀取利益,具有強烈的軍事侵略性質。
F. 日本工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1、海運便利。日本的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區(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東京---橫濱),名古屋(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大阪--神戶),瀨戶內(瀨戶內海沿岸)和北九州五大工業區。這種工業分布被稱為「臨海型」工業布局,無論是原材料的進口還是工業產品的出口都極為便利,減少運輸成本,且日本優良港灣眾多也危害雲提供了便利。
2、工業基礎雄厚。日本工業雖然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但是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無論是輕工業和重工業,還是電子星系產業都形成完善的體系。
3、科技發達。日本重視教育和科技創新,汽車,機床,機器人,計算機,金屬冶煉等高科技行業在世界有重要的地位。
4、人口密集,勞動力資源豐富。日本地形狹小,人口眾多,是世界人口密度很高的國家之一,勞動力資源豐富使使日本成為製造業大國。
G. 日本汽車工業為何能趕超美國根本在於技術和資本的強行積累
寫在最後:
二戰後,日本之所以能迅速成為工業強國,離不開汽車產業的發展。日本汽車企業憑借政府的產業政策支持,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和技術積累,加上企業內部的管理創新、企業革新,使日本很快出現了豐田、本田、馬自達、鈴木等一系列知名日本汽車品牌,並逐漸走出日本,邁向國際。(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日本什麼時候有農業國變為工業國
明治維新之後
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1]運動。這次改革始於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進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經濟上推行「殖產興業」,學習歐美技術,進行工業化浪潮;並且提倡「文明開化」,社會生活歐洲化,大力發展教育等措施。這次改革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強國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但是也使日本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2]道路,對亞洲鄰國造成了沉重的災難。